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新编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A .徐宝璜B .邹韬奋C .戈公振D .邵飘萍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A .专业性B .突击性C .灵活性D .多变性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A .实事求是B .去伪求真C .不偏不倚D .独立思考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A .地方记者B .专业记者C .特派记者D .机动记者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A .反映内部情况B .揭示新闻真相C .及时采写新闻D .反映群众呼声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A .第五感官B .业务素质C .专业水平D .新闻敏感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A .新闻线索B .新闻事实C .新闻采访D .新闻眼光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A .新闻政策B .公众需要C .传播规律D .采访经验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A .直接准备B .狭义准备C .间接准备D .紧急准备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A .最熟悉的人B .不同意见者C .新闻知情者D .新闻当事人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A .资料是否丰富B .观点是否鲜明C .知识是否专业D .提问是否成功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A .新闻实践B .新闻知识C .新闻采访D .新闻对象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备()A .时效性B .针对性C .灵活性D .真实性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A .多样性B .倾向性C .层次性D .宽泛性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A .新闻背景B .新闻事实C .新闻素材D .新闻依据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C .长句多于短句D .书面语多于口语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A .电话B .社论C .通讯D .消息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C .经验性消息比综合消息重要D .述评性消息比动态消息重要21 .述评性消息的特点是()A .以评为主B .述评分离C .夹述夹议D .解释为主22 .消息写作中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主要是为了()A .缩短文章长度B .体现新闻根据C .简化写作难度D .追求更快时效23 .导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必须()A .交代新闻五要素B .对全篇提纲挈领C .交代事件的真相D .占用一两个段落24 .消息中必须具有的组成部分是()A .新闻躯干B .新闻导语C .背景资料D .结尾段落25 .在消息写作中采用的时事政治、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属于()A .文化背景B .知识背景C .社会背景D .政治背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月全国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民国初年,有位著名记者在谈到记者的条件时,提出记者须有“四能”。

他的名字是( )A.黄远生B.邵飘萍C.罗开富D.郭超人2.亲赴延安采访,写下《西行漫记》(英文原名《红星照耀中国》)的外国记者是( )A.埃德加·斯诺B.安娜·露易斯·斯特朗C.艾格尼丝·史沫特莱D.爱泼斯坦3.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是( )A.循环日报B.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中外纪闻D.申报4.采访的作用主要是发现和落实线索,获取第一手资料,增加感性认识以及( )A.做好调查研究B.核对新闻事实C.做好群众工作D.做好传播工作5.瞿秋白曾作为《晨报》特派记者访问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采写了长篇通讯《饿乡纪程》和( )A.《塞上行》B.《中国的西北角》C.《赤都心史》D.《旅欧通讯》6.《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的作者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7.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或重大典型的采写的记者是( )1A.专业记者B.地方记者C.机动记者D.特派记者8.新闻机构和记者在一定的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就是( )A.报道方法B.报道手段C.报道艺术D.报道思想9.一般来说,专家、学者、科学家、艺术家以及一些特殊行业的人物、事件等被称作( )A.典型人物B.知情人C.一般报道对象D.特定报道对象10.比起其他的新闻价值要素来,更能体现记者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的是( )A.新闻性B.重要性C.显著性D.接近性11.各种类型冒尖的人和事是否具有报道价值,关键要看其是否具有( )A.普遍意义B.知名度C.接近性D.典型意义12.不以某次采访活动为目的的经常性准备,称为( )A.直接准备B.狭义准备C.平时准备D.临时准备13.通常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出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被称为( )A.报告会B.记者招待会C.座谈会D.调查会14.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期间内同时交叉采访一条或几条新闻,称之为( )A.蹲点采访B.交叉采访C.异地采访D.巡回采访15.从新闻形成的过程看,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这是新闻写作的( )A.特殊规律B.基本要素C.表现艺术D.基本内容l6.新闻的主题真实的基础是( )2A.善于策划B.事实真实C.新闻价值D.要有好“点子”17.新闻的第二生命是( )A.真B.快C.活D.短18.1874年1月30日《申报》刊载的“伦敦电”,报道了英国内阁改组的消息,这是我国中文报纸的第一则( )A.新闻特写B.新闻电讯C.通讯D.记者来信19.新闻语言孕育发展的主要渊源是()A.评论语言B.文学语言C.事务语言D.诗歌语言20.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释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与其他相关事物的联系的报道是( )A.特写式消息B.目击新闻C.解释性报道D.背景报道21.经验性消息所反映的事实变动,往往是个渐进变动的过程,因此它多属于( )A.事件性新闻B.非事件性新闻C.动态新闻D.一事一报22.消息体裁的最明显的特征是( )A.标题B.导语C.主体D.背景23.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导语,称之为( )A.直接性导语B.间接性导语C.延缓性导语D.引用式导语24.消息中关于事物发展沿革变化,事物在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以及有关史实、轶事等是( )3A.历史背景B.人物背景C.知识背景D.社会背景25.消息的写作要领是要有时效观念,运用客观手法,增加信息量和善于运用( )A.记者的评论B.心理活动描写C.文学语言D.概括和直叙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最新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直属总编辑或总编办公室领导,负责重大新闻和重大典型新闻采写的记者是( )A.机动记者B.特派记者C.地方记者D.特约记者2.下列属于新闻线索特点的是( )A.信息完整B.比较复杂C.有稳定性D.有待证实3.记者采访的第一步是( )A.设计提问的问题B.接近采访对象C.联系采访人D.拟好采访提纲4.访问中最重要的是( )A.少讲多听B.见机行事C.善于提问D.启发诱导5.目击式新闻多来自于记者的( )A.事前观察B.同步观察C.事后观察D.现场观察6.下列与新闻专业术语“采访”含义相近的是( )A.采风B.考绩C.游记D.探访7.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是( )A.梁发B.黄远生C.邵飘萍D.王韬8.收集和储存记者自己采访地区或报道分工范围内的信息属于( )A.情况积累B.信息源积累1C.思想积累D.知识性资料积累9.两位记者在两年中沿着中国大陆周边采访一圈,这种采访方式属于( )A.易地采访B.巡回采访C.交叉采访D.实地采访10.采访艺术中“上下结合”包含的意思是( )A.个别和一般B.局部和整体C.领导和群众D.个体和整体11.有关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被掴一掌的报道,其新闻选择的标准是( )A.新鲜性B.接近性C.重要性D.显著性12.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记者向外国友人提的“您对北京印象如何”问题,其提问方式属于( )A.闭合式提问B.激发式提问C.开放式提问D.诱导式提问13.采访的结合艺术有多种,“解剖麻雀”的方法属于( )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C.纵横结合D.正反结合14.一般来说,新闻主题来源于( )A.实际工作B.具体生活C.主观感受D.客观事实15.新闻选材要“以一当十”的意思是( )A.新闻材料要少而精,以少胜多B.新闻材料越多越好C.新闻例子越多越好D.新闻材料越少越好16.“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是下面哪一种新闻写作的开头方法?( )A.开篇点题法B.形象导入法C.先声夺人法D.清音有余法17.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以表达记者所见所闻和感受为主的通讯称为( )A.速写B.访问记C.巡礼D.侧记218.报纸刊登的采访手记、采访杂感、采访笔记、采访日记、采访随感和采访见闻等,属于( )A.采访札记B.采访杂记C.记者随想D.记者调查19.著名记者黄远生在《申报》等报纸上发表的“北京通信”结束了( )A.消息写作仿照古文的历史B.通讯写作仿照古文的历史C.新闻写作仿照《左传》的历史D.通讯写作仿照《史记》的历史20.关于新闻写作“笔内”功夫与“笔外”功夫理解正确的是( )A.新闻写作的“笔内”功夫也体现在“笔外”功夫上B.新闻写作既需要“笔内”功夫也需要“笔外”功夫C.新闻写作“笔外”功夫比“笔内”功夫更重要D.新闻写作“笔内”功夫比“笔外”功夫更重要21.培养新闻写作的“文体意识”是要( )A.对某类新闻体裁要有特殊的感觉B.对消息的结构比较了解C.了解各类新闻体裁的特点,采用恰当的写作形式D.对新闻写作要有特殊的意识22.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提出“多载些生动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没味道,不起劲”,强调文风问题的作者是( )A.周恩来B.梁启超C.毛泽东D.刘少奇23.主要探索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括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以及某项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的新闻体裁是( )A.调查报告B.情况反映C.调查汇报D.工作研究24.某社电文发往外地采用哪一种电头?( )A.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头B.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讯C.某社某地某月某日讯D.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25.短讯、快讯、简明新闻是一种消息体裁,它们都可称为( )A.硬新闻B.简讯3C.软新闻D.纯新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新闻采访写作试卷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新闻采访写作试卷

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新闻采访写作试卷2008年1月全国自学考试试题新闻采访写作试卷试卷内容预览网站收集有1万多套自考试卷,答案已超过2000多套。

我相信没有其他网站能比此处更全、更方便的了。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A.徐宝璜B.邹韬奋C.戈公振D.邵飘萍2.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A.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B.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C.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D.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3.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A.专业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多变性4.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A.实事求是B.去伪求真C.不偏不倚D.独立思考5.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A.地方记者B.专业记者C.特派记者D.机动记者6.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A.反映内部情况B.揭示新闻真相C.及时采写新闻D.反映群众呼声7.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A.第五感官B.业务素质C.专业水平D.新闻敏感8.新闻的发现开始于()A.新闻线索B.新闻事实C.新闻采访D.新闻眼光9.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A.新闻政策B.公众需要C.传播规律D.采访经验10.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A.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B.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C.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D.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11.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A.直接准备B.狭义准备C.间接准备D.紧急准备12.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A.最熟悉的人B.不同意见者C.新闻知情者D.新闻当事人13.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A.资料是否丰富B.观点是否鲜明C.知识是否专业D.提问是否成功14.新闻写作的基础是()A.新闻实践B.新闻知识C.新闻采访D.新闻对象15.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备()A.时效性B.针对性C.灵活性D.真实性16.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A.多样性B.倾向性C.层次性D.宽泛性17.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A.新闻背景B.新闻事实C.新闻素材D.新闻依据18.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A.中性词多于褒贬词B.形容词多于限制词C.长句多于短句D.书面语多于口语19.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A.电话B.社论C.通讯D.消息20.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A.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B.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C.经验性消息比综合消息重要D.述评性消息比动态消息重要21.述评性消息的特点是()A.以评为主B.述评分离C.夹述夹议D.解释为主22.消息写作中遵循“一事一报”的原则主要是为了()A.缩短文章长度B.体现新闻根据C.简化写作难度D.追求更快时效23.导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必须()A.交代新闻五要素B.对全篇提纲挈领C.交代事件的真相D.占用一两个段落24.消息中必须具有的组成部分是()A.新闻躯干B.新闻导语C.背景资料D.结尾段落25.在消息写作中采用的时事政治、国际形势、社会条件等背景材料属于()A.文化背景B.知识背景C.社会背景D.政治背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

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1月全国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巡回采访2.勾推法3.事件性新闻4.解释性报道5.一事一报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广,接触范围大,指的是新闻采访哪一方面的特点?( )A.新闻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2.新闻采访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这是( )。

A.采访工作原则的要求B.采访工作路线的要求C.采访指导思想的要求D.采访工作态度的要求3.目前仍在实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制订者是( )。

A.中共中央宣传部B.国务院C.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D.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4.西方记者称之为“漂近法”的提问是( )。

A.开放式提问B.闭合式提问C.迂回式提问D.诱导式提问5.一种立体交叉式的情况综合,常用于非事件性新闻采访的技巧是( )。

A.上下结合B.点面结合C.正反结合D.纵横结合6.把记者比喻成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的领导人是( )。

A.周恩来B.刘少奇C.邓小平D.彭德怀7.记者作为一种社会职业或专门的职务,是( )。

A.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B.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出现而出现的C.随着中文近代报刊的出现而出现的D.和中国的邸报同时出现的8.记者的各项素质中,冒险精神属于( )。

A.政治素质B.业务素质C.心理素质D.身体素质19.“在家想点子,下去找例子,关门写稿子”这种做法,主要是混淆了( )。

A.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的界限B.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的界限C.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界限D.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的界限10.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殊任务派遣的记者,称( )。

A.特派记者B.特约记者C.特别记者D.特使记者11.新近发生的事实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一般可( )。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5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5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5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敏感本质上属于一种( )A.采访能力B.推理能力C.鉴别能力D.顿悟性思维活动2.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是( )A.报道思想B.采访计划C.新闻敏感D.新闻线索3.采访计划是指( )A.采访的平时准备B.记者对于采访活动的基本设想C.背景材料的收集D.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4.记者招待会又称( )A.新闻发布会B.座谈会C.调查会D.讨论会5.深入采访中要学会抓问题,所抓的倾向性问题是指( )A.被众多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掩盖着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B.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C.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D.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6.根据采访深入和情况变化,采访中增加采访内容、扩展调查范围、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材料属于新闻采访特点的( )A.专业性B.突击性C.灵活性D.广泛性7.在新闻人物的报道中,有时候会出现“非白即黑”的思维方式,这要求在采访中( )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C.有历史发展观D.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8.正确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属于记者的( )A.业务素质B.心理素质C.政治素质D.身体素质9.访问的心理过程的一般顺序是( )A.融洽、沟通、接近、激发B.接近、融洽、沟通、激发C.激发、接近、沟通、融洽D.沟通、激发、接近、融洽10.记者经过询问采访对象的家乡,谈起了双方共同的经历,从而打开话匣。

这种情况属于( ) A.第一印象效应 B.异己人效应C.自己人效应D.晕轮效应11.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各家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发回现场采写的报道,这主要体现了媒体的( )A.冒险意识B.竞争意识C.好奇的心理D.坚强的意志12.中宣部组织对某省某市乡村小学教师郑琦老师感人事迹的报道,这主要反映了新闻宣传价值中的( )A.一致性要素B.时宜性要素C.针对性要素D.典型性要素13.记者到食品工厂采访,在观察的过程中用手摸、鼻子嗅、亲口尝产品,这体现了新闻观察的( )A.直接性B.综合性C.客观性D.经常性14.新闻的生命是( )A.形象B.及时C.真实D.具体15.记者对已占有的新闻素材再认识、再鉴别,从而确定材料的取舍及使用过程属于( ) A.新闻采访过程 B.新闻选材过程C.新闻立意过程D.新闻布局过程。

浙江1月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1月自考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新闻采访2.第一手材料3.有意注意4.“抓活鱼”5.新闻述评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起着( )。

A.辅助性作用B.引导性作用C.决定性作用D.补充性作用2.新闻采访学研究的明显特点是( )。

A.更强调系统性B.更强调理论性C.更强调指导性D.更强调实践性3.明确提出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的领导同志是( )。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陆定一4.新闻采访要“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这一要求相对应于采访指导思想的哪一点?( )A.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B.讲究唯物辩证法C.要有历史发展观点D.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5.新闻单位派住某地的常驻记者称为( )。

A.特派记者B.机动记者C.驻外记者D.地方记者6.1997年1月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具体内容共有( )。

A.4项B.6项C.7项D.8项7.下列对记者新闻敏感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是记者的一种天性B.是与生俱来的能力C.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D.是记者天生的素质8.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泰国北碧村发生“蛙战”》,其价值主要取决于( )。

A.显著性B.接近性C.重要性D.趣味性9.正确的报道思想来源于( )。

1A.上级领导的打招呼B.基层群众的告状信C.编辑部门的闭门策划D.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10.为研究某一问题或批评某一错误而进行的访问活动,是指( )。

A.因争论访问B.因问题访问C.因经验访问D.因事件访问11.访问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访问的实质性阶段是( )。

A.接近阶段B.融洽阶段C.沟通阶段D.激发阶段12.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是( )。

2002年1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

2002年1月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新闻结构 2.动态消息 3.综合消息 4.速写 5.观察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30分) 1.新闻的功⽤是()A.报道和运⽤事实B.报道和评价事实C.宣传和评述政策D.分析和判断事实 2.报道健康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属于记者的()A.职业道德修养B.知识修养C.作风修养D.业务修养 3.中国最早的中⽂近代报纸是()A.《亚细亚报》B.《中外新报》C.《察世俗每⽉统记传》D.《中外纪闻》 4.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属于记者的()A.新闻敏感B.新闻判断⼒C.新闻概括⼒D.新闻分析能⼒ 5.新闻的宣传价值为()A.时效性,典型性,针对性,⼀致性B.真实性,时宜性,针对性,⼀致性C.灵活性,典型性,针对性,⼀致性D.⼀致性,针对性,典型性,时宜性 6.记者进⾏采访,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A.接近,融洽,沟通,激发B.接近,和谐,沟通,交流C.接近,沟通,谈话,记录D.接近,沟通,交友,激发 7.对被采访对象实施"⼼理控制",属于下列采访⽅法:()A.少听多讲,⼴采博纳B.求同存异,⼼理共鸣C.沟通思想,见机⾏事D.因⼈⽽异,灵活对待 8.俗话说:⽿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明观察的特点之⼀:()A.观察的综合性B.观察的客观性C.观察的直接性D.观察的敏感性 9.记者或化装或易名,以探亲的形式去采访⼀个名⼈或要⼈,这种采访形式属于()A.易地采访B.交叉采访C.巡回采访D.隐性采访 10.捕捉变动着的事件细节是记者⽤⼼捕捉()A.瞬间印象B.新闻事实C.独特感受D.背景材料 11.调节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微妙⼼理情绪变化,这在新闻采访中叫作()A.现场协调律B.情绪调节律C.情景协和律D.⼼理感应律 12.新闻写作的第⼀要领是()A.真实B.灵活C.鲜明D.迅速 13.消息写作中多采⽤第三⼈称是为了()A.增加亲切感B.提⾼客观性C.避免主观说教D.增加真实感 14.突出新闻中富有特征的局部是()的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课程代码00654新编
全国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事实变成新闻有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就新闻业务而言,最基本的环节是()
A.采访与写作
B.采访与报道
C.采访与录制
D.采访与传播
2.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新闻采访的()
A.持续性
B.连贯性
C.持久性
D.变化性
3.记者听目击者介绍的材料是()
A.第一手材料
B.第二手材料
C.第三手材料
D.第四手材料
4.记者越深入第一线,越能采集到有价值的新闻
题材。

这里的第一线指的是()
A.领导的活动
B.各级会议
C.突发事件现场
D.群众实践
5.“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对记者说这番话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6.记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选取新闻事实的标准,除了看其新闻价值还要看其()A.认识价值 B.思想价值
C.宣传价值
D.理论价值
7.选择采访对象首先要选择最熟悉和了解情况的人,即新闻事件的()
A.当事人
B.参与人
C.知情人
D.旁观人
8.记者不约而同地到达某地向同一位采访对象发问,这种采访属于()
A.集体访问
B.多个访问
C.个别访问
D.目标访问
9.对某一有争议的人物进行的访问属于()
A.人物访问
B.问题访问
C.争论访问
D.综合访问
10.采访结束记者离开访问对象后补记、追记谈话的内容称作()
A.及时笔录
B.补充笔录
C.现场笔录
D.过后笔录
11.观察主要是经过眼睛对客观事物进行细致的审视,同时它要求调动口、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

观察的这一特点反映了它的()A.综合性 B.全面性
C.直接性
D.敏感性
12.记者对某铁路干线通车进行沿线采访,称作()
A.交叉采访
B.巡回采访
C.易地采访
D.蹲点采访
13.采访对象得知记者要来采访,一般会产生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心理反应叫做()
A.初始心理反应
B.原始心理反应
C.条件反射
D.下意识
14.报告文学()
A.只有新闻性
B.只有思想性
C.只有文学性
D.兼容新闻性与文学性
15.新闻叙事要突出()
A.静态
B.动感
C.抒情
D.议论
16.新闻写作的谴词造句中()
A.形容词多于动词
B.中性词少于褒贬词
C.感叹句多于陈述句
D.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17.动态消息的特点是()
A.多事一报
B.一事一报
C.夹叙夹议
D.寓意深刻
18.“软新闻”写作追求()
A.权威性
B.显要性
C.趣味性
D.深刻性
19.综合消息的特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