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过程

合集下载

日军侵华时间路线顺序

日军侵华时间路线顺序

日军侵华时间路线顺序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占领沈阳。

1932年2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

至此,日本已经实现了“大陆政策”的第三步:进军满蒙,所以接下来迫切要求实现第四步:灭亡中国。

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海军第一外遣舰队司令盐泽幸一率领海军陆战队偷袭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即第一次淞沪抗战)爆发。

我十九路军在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的指挥下奋起反击,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

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准备占领华北。

5月,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5月31日,中日《塘沽协定》签订后,国民革命军撤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事变,企图建立第二个伪满洲国。

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8月5日,日本提出“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北平学生举行大规模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36年2月26日,日本国内发生兵变,日本军部成为领导者,日本法西斯军事独裁政权形成。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2月15日,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接受了宋庆龄等提出的《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否定了汪精卫提出的坚持剿共政治方针。

4月16日,日本四相决定了《对中国实施的策略》和《指导华北方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终于撕下了无耻的嘴脸,全面挑起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7月29日,北平失陷,29军副军长佟麟阁和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7月30日,天津失陷。

我国北方多是高原和平原,南方则是丘陵和山地,有利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国民政府决定主动出击,将战线抽转为为东西作战,因为我国地势是西高东低,有利于长期作战。

【历史史料】日军侵华大事记

【历史史料】日军侵华大事记

【历史史料】日军侵华大事记1931年6月26日:日本借口"中村事件"向国民党东北当局发出威胁,集结东北日军于沈阳。

8月7日:日本政府任重光葵为驻华公使。

9月14日: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在南京呈递国书。

9月18日:夜十时二十分,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沟自行炸毁南满铁路,进攻北大营,制造武装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9月19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王正廷就柳条沟事件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正抗议。

日军占领沈阳、长春等地。

10月:日军轰炸锦州。

11月6日:日军猛攻嫩江桥,马占山率部抵抗。

11月8日:土肥原策动"天津事件",组织汉*便衣队大肆骚扰,制造混乱局面。

11月19日:日军占领龙江,马占山退克山。

11月23日:日寇开始进攻锦州。

1932年1月2日:日军占领锦州。

1月12日:东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全面展开,日军多门师团开始大讨伐。

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制造"上海事变",中国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2月:日军侵占哈尔滨。

2月2日:日军在上海发起总攻,英、美、法、意、德五国公使照会中日两国,提议划上海为国防共管"中立区"。

3月12日:日本内阁通过《满蒙处理方针纲要》、《满蒙新国家成立后对外关系处理纲要》。

3月23日:中日两国举行上海地区停战谈判。

4月5日:中日《淞沪停战协定》签字。

7月18日:日军侵犯热河。

9月15日:日满签订《日满协定书》,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17日,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

9月16日:日军驻抚顺守备队制造平顶山惨案,屠杀中国群众三千多人。

11月21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反对国联报告书,谓"中国不成为国家","满洲本非中国所有"。

12月8日:中日两军于山海关发生冲突。

1933年1月1日:日军进攻山海关。

1月26日:日军以伪军为前驱,合骑、步、炮、空军进攻齐鲁。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几个阶段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几个阶段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37.7.7-1938.10广州武汉失守。

以军事进攻为主,日军占领平、津之后,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集中约二百万军队的兵力,沿平绥路、平汉路,津浦路三路进兵,妄图在三个月之内以武力灭亡全中国。

(图:抗战前夕1937)二、第二阶段:1938.10-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战略相持阶段的前期。

日本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

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年零三个月的侵略战争之后,速战速决"以武力占领全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灭了。

于是了改变战略方针,停止了向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对国民党实施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而将其军事打击的重点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扫荡"以确保其占领区。

日本内阁38年11月.30召开御前会议,决定了"调整日华新关系的方针",大本营颁发了《大陆命令第241号》。

在对中国政、军两个方面作出新的方针与决定。

政治:提出所谓"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口号,其核心内容是"日、满、华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的三项原则。

军事:决定了"确保占领地区,促使安定,以坚强的长期围攻的阵势,努力扑灭抗日的残余势力"的方针。

12月22日,近卫第三次发表声明(1.16,11.3)提出要求中国政府投降的"睦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

29日,汪精卫发表"艳电"响应,公开叛国投敌。

(图:南京伪政府成立仪式;图:汪精卫夫妇的石像)三、第三阶段: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3年底战争相持阶段的中期。

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12月9日国民党对日正式宣战。

于是,中日战争进行四年以后,具有讽刺意味地终于正式进入战争状态。

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日本加紧对国民党政府的诱降和对沦陷区的掠夺。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日本侵华历史事件是指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侵占和殖民统治的一系列事件。

这些事件涉及大规模屠杀、性奴隶制度、战争罪行等,对中日两国及亚洲整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影响。

一、侵略始末二战前期,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假借的火车爆炸事件,借此为由操控中国内政,建立伪满洲国,实际上是积极策划侵华战争的一步。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上海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对中国的残酷占领。

期间,日本陆军不断扩大军事行动范围,先后侵占南京、武汉等重要城市,控制大片中国的沿海及内陆地区。

二、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对该城市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和抢劫。

估计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无辜士兵惨遭杀害。

这场屠杀被认为是日本军队行为的极点,统计数据和大量目击者证词均揭示了当时发生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至今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起争议,但历史上它仍是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

三、731部队的罪行731部队是日本帝国陆军在二战期间设立的秘密部队,以进行人体实验和生物战的研究。

这个部队在中国东北地区设有多个实验基地,使用中国人作为实验对象,对他们进行活体解剖、感染疾病等恶劣行为。

这些罪行涉及到了对生命的严重践踏,成为二战期间最为残暴的战争罪行之一。

它震惊了国际社会,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之暴虐和人性黑暗的一面。

四、慰安妇制度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帝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强制性性奴隶制度,将大量的亚洲妇女强行征集并强迫提供性服务给日军。

这些妇女来自中国、韩国、菲律宾等地,被迫忍受不可言说的痛苦和耻辱。

慰安妇制度的存在持续了数年之久,对数十万慰安妇和她们的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

直到今天,慰安妇问题仍然是中日关系的敏感话题之一。

五、战争罪行的处理二战结束后,日本战犯被迫接受了国际法庭和军事法庭的审判。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战犯没有受到公正的惩罚,甚至被赦免或改变身份逃避追究。

日本侵华大事记

日本侵华大事记

从“九·一八”至武汉失守中日大事记9月18日:夜10时30分,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制造柳条湖事件,突然袭击北大营中国驻军营房,“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东北军电询南京国民政府处置方法,南京复电:“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事件扩大,绝对不抵抗。

”19日:日军强占长春、四平、公主岭、铁岭、抚顺、安东、凤城、本溪、辽阳、海城、营口等地。

21日:日军侵占吉林省城吉林市。

原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军署参谋长熙洽投敌。

22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提出要坚定沉着,信任国联之公理处断。

24日:国联理事会决议,要日军11月16日以前撤出占领东北之地方,由中国军队接收,并设调和公断之永久机关。

10月1日:上海商业界宣誓不买不卖日本货。

5日:日空军轰炸锦州。

6日:日本军舰4艘(载陆战队400名)到上海挑衅。

16日:叛军张海鹏率部向嫩江之江桥进犯,守军将其击溃。

17日:日本将废清肃亲王、恭亲玉邀至沈阳,阴谋拥立满洲傀儡皇帝。

21日:马占山就任黑龙江省代理省政府主席兼黑省军队总指挥。

24日:日军派员赴黑,要马占山退出,由日方任命的张海鹏至黑,马严辞拒绝。

11月14日:马占山部在嫩江桥奋起抗日,战至6日,守军撤退。

10日:日本土肥原大佐挟废帝溥仪乘日舰赴大连,图谋制伪满傀儡。

17日:国民政府特令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

(1932年)1月2日:日军侵占锦州。

7日:张景惠就任黑龙江伪省政府主席。

17日:日军猛攻热河五顶山,被东北义勇军击退。

23日:日本军舰数艘到沪。

25日:李杜、丁超等成立吉林自卫军总司令部,李杜任总司令,丁超任护路总司令,计划防守哈尔滨。

26日:日军进攻哈尔滨。

27日:东北义勇军进占锦西。

东北义勇军攻占新民。

28日:日军向我上海驻军突袭,强占闸北,第19路军奋起抵抗,淞沪战争爆发。

29日:第19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发出通电表示誓死保卫国土。

30日: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办公,并发表洛阳宣言。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中国的抗日战争

③中国:国共处于分裂状态,当时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忙于在南方围剿共产党,无暇顾及东北。(国内分裂给日本侵华有机可乘)
3. 九一八事变的结果: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军不战而溃。9月19日,日军占领了沈阳。不到半年时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东北三省迅速全部沦陷的原因
①.日本为侵华作了长期准备。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来已久,在清朝末年,它就曾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等侵略扩张行为,并把中国东北部分地区划为势力范围。到了20世纪30 ,经济遭沉重打击。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统治集团发动了对外战争,把矛头指向中国。日本在中国东北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一系列政治、军事部署。 ②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是东北三省迅速全部沦陷的主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前,日军已在东北制造多起事端,但是蒋介石要张学良“隐忍自重”,“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日本侵华气焰日益嚣张东北三省迅速全部沦陷。
中国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1.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东北辽宁沈阳 过程:日本驻中国东北关东军(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中国的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一段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贼喊捉贼),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说明日本人蓄谋已久。) 日军发动的九一八事变①对日本:是日本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开始。②对中国: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③对世界:中国人民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பைடு நூலகம்
(1)民族危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其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侵华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制造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妄图把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九一八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九一八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九一八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这是一段深深刻在中日两国人民记忆中的历史。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非法侵略,引发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

本文将以时间线为主线,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详细描述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制造了一起假借边境摩擦为由的大规模军事侵略事件,即九一八事变。

日本军队出动大量兵力,迅速占领了沈阳等主要城市,并在短时间内全面控制了东北地区。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实施对中国的兵临城下的侵略行动。

接下来的数年中,日本军国主义通过虚假的法理依据、经济控制和军事威胁,迅速将其侵略势力扩大至整个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1932年3月,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设立傀儡政权,使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1933年,日本进一步对华北地区实施侵略,先是占领热河,然后将侵略目标锁定在了察哈尔和绥远。

1935年,日本侵略势力进一步南下,对华北平原实施威胁和入侵,使得华北地区的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而全面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正式向中国宣战。

从此以后,中国人民进入了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无数中国人民为了保卫祖国的独立和尊严,浴血奋战,用鲜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采取了一系列残暴的战略,如南京大屠杀、满洲爆炸、细菌战等。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残忍的一次大屠杀事件,日军占领南京后,对无辜的中国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折磨。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丧心病狂,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灾难。

抗战胜利后,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的战败下被迫结束了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然而,九一八事变以及整个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伤痛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九一八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永远铭刻在中日两国人民的记忆中,作为历史的见证,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遭受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由于内外因素的结合,中国的统一和发展面临着极大困境,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政府和人民面前最大的威胁来自日本的侵略和侵占。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华的过程:1. 甲午战争后日本获得权益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并签订了辛丑条约。

这个条约被认为是中国的屈辱,因为其中规定中国必须支付大量赔款、割让朝鲜半岛及台湾。

这也是日本在中国活动的首次合法性。

2.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九一八事变”为名,越过边界攻击中国东北的沈阳。

日本军队先后挑起了“华北事变”和“淞沪会战”,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并开始将中国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3. 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日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加强,侵略者逐步推广日本文化、教育和法律制度,中国人民开始被日本人的文化和思想所占领、置换和扭曲。

而日本的侵华政策也使得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态在日益进行改变及不断的腐蚀下缓慢去向。

4. “八一三”事变1937年,日本在中国北部发动了全面战争。

8月13日,发起真正的全面入侵和侵华,南京遭受了大规模的屠杀和掠夺。

这次战争被称为“八一三”事变,在此之前日本正式向中国宣战,意味着一场长达8年的抗战,这清晰地展示了日本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霸权主义的入侵。

5. 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1945年,日本在原子弹的威慑下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

在此过程中,中国付出沉重的代价,日本在中国留下了无数的战争伤痕以及难以计数的失去。

到1945年,日本已完全退出中国本土,这也是战时最重要的收获。

总之,日本在中国侵华时间长达14年,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导致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毁灭性打击。

然而,在这个严峻的负面历史岸,中国人民以前瞻性和勇气战胜了强敌,防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建立了新中国的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事件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又称七 七事变),开始全 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 攻华北。
铭 记 历 史
全绝 兵 沟 七 面后 失 桥 月 侵, 踪 以 七 华即 , 北 号 战炮 要 举 当 争轰 求 行 夜 由宛 进 军 , 此平 入 事 驻 开城 宛 演 丰 始, 平 习 台 。攻 县 。 日 击城日军 卢搜军一 沟查借个 桥‘口中 。遭一队 日到名在 本拒士卢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13
重要战役
战役 淞沪会战 时间
1937年8月
影响
.

勿 忘 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 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 国 进入了抗日战争 耻
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 胜利。 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 次成功范例 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全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胜利, 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鼓舞了全国 军民坚持抗战的斗志。 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 出名的战役。
平型关战
1937年9月中旬
忻口战役 台儿庄战役
1937年10月1 3日至11月2日 1938年3月
铭 记 历 史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 日
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 步伐
概述:日本侵华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防御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 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相持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是战略相持阶段。 反攻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 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1942~1945年
1942年5月,日军5万兵力对冀中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 1943年秋,日军在河北省阜平县平阳村一带疯狂扫荡87天,屠杀中国 村民700多人,烧毁房屋5000多间。 1944年 4月,日本发动豫湘战役,至8月先后占领郑州、长沙、衡阳地。 9月,日军发动柳桂战役。 12月,日军攫取了大陆交通线。 总结:从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 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 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总结,勿 忘国耻。。。 学会用历史的高度思考问题,不要 迷失于过去的过错,
铭 记 历 史
更重要的是去吸取教训,去弥补过 失,促进自身的发展。
·· ·
。 勿 忘 国 耻
谢谢观赏
铭 记 历 史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零年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小结:从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军 逐步把主力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动用50多 万兵力对我华北根据地进行100多次千人 以上规模的扫荡,实行杀光、烧光、抢光 的“三光政策”,我八路军官兵伤亡10余万
1941年
。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含义: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 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7月 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由日本帝国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
结果 :主战场在中国大陆,两国军队鏖战八年,至1945年9月2日,以中国 的胜利而告终。
铭 记 历 史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嗣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勿 忘 国 耻
一 九 三 七 年
南 京 大 屠 杀
1. 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
2. 11月,日军占领上海,在南市放火连烧9日,军民死伤无数,上海 5255家中国工厂被占,损失超过8亿元。 3. 12月13日,日军攻下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 杀, 在6周内烧杀淫掠,杀死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烧毁南 京三 分之一的房屋。
铭 记 历 史
-------柳条湖事件
1932年2月,东北沦陷
勿 忘 国 耻
1932年2月,中国东北沦陷。日本侵占了山 海关至黑龙江之间相当于日本国土 3倍的11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铭 记 历 史

华北事变
:1933年驻华日军以武力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订 《塘沽协议》。 :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 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 件(统称华北事件)。 目的:为分离和蚕食华北。 勿 忘 国 耻
华北事变后, 铭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记 历 史
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中国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从1937年
抗 日 战 争
概况: 时间: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
勿 忘 国 耻
日本侵华过程简史
日本侵华
血淋淋的历史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19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华过程。。。
一、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 二、卢沟桥事变与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 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 击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 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勿 忘 国 耻
勿 忘 国 耻
铭 记 历 史
一九三八年
勿 1938年 忘 5月,日军占领徐州 国 6月,日军攻占开封,导致花园口决堤放水,豫、皖境 耻 内17个县成为一片汪洋,140万人无家可归,数十万人 被淹死。日军还在苏北决运河大堤,致使苏北数县成为 泽国。 9月,日军汇集5万余兵力,分25路进攻八路军晋察冀抗 日根据地,连续烧杀淫掠两个月。 10月日军占领武汉、 广州。 铭 记 历 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