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合集下载

怎样观察和描述岩浆岩

怎样观察和描述岩浆岩

怎样观察和描述岩浆岩Ⅰ.观察研究和描述岩浆岩的目的和要求1.确定岩石的成分和结构,以便正确地确定岩石在分类表中的位置和名称。

2.研究岩石的矿物共生关系、结晶顺序及结构特征,可反映岩石的生成环境。

3.研究岩石有哪些次生变化?从而了解该岩石形成后所经历的地质作用和矿化作用。

Ⅱ.观察和描述岩石需用肉眼观察和显微镜下观察两步骤,主要鉴定内容为能反映岩石产状的结构和反映岩石化学特性的矿物成分两方面。

1.肉眼鉴定1)岩浆岩结构构造的肉眼鉴定根据结构构造,首先可协助我们分出深成岩和喷出岩两大类:深成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全晶质粒状,一般晶粒都较大,且粒度大致相等的等粒结构或基质为中粗粒的似斑状结构;常为块状构造。

喷出岩的结构构造特征:常为斑状结构,隐晶质或微、细粒结构,甚至为非晶质;常见气孔状、杏仁状、流纹状构造。

脉岩的结构构造特征:一般呈斑状或细粒、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

2)岩浆岩矿物成分的肉眼鉴定根据矿物的物理特性和颜色、晶形、解理等辩认。

对于结晶粗粒的深成岩,一般根据所含矿物的颜色,首先分成深色矿物和浅色矿物两大类。

再进一步分出深色矿物:橄榄石常呈橄榄绿色、黑绿色;短柱状或近等轴粒状;解理差;见于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中。

辉石,常黑色略呈棕色;常呈短柱状,横切面常呈八边形或近正方形;两组近垂直的中等—完全的{110}柱面解理;常见于基性岩及相近的中性岩和超基性岩。

角闪石,常黑色略呈绿色;常呈长柱状,横切面常呈六边形或棱形;两组相交成56°的完全的{110}柱面解理;常见于中性岩及相近的碱性岩和酸性岩。

黑云母,呈深黑色,具珍珠光泽;常呈片状或假六方板状;一组{001}极完全解理;常见于较酸性的岩浆岩。

浅色矿物要区分出哪些是正长石(或微斜长石)、斜长石和石英。

石英,透明无色或烟灰色;在岩石中除喷出岩和浅成岩中斑晶可为自形晶外,常呈它形粒状;硬度大,无解理,贝壳状断口;多见于酸性岩中。

正长石(或微斜长石),常显肉红色或灰白色,岩石中同时有肉红色和灰白色两种长石时,肉红色为正长石(或微斜长石),灰白色为斜长石;除斑状结构岩石中可呈自形斑晶外,常呈短柱状或厚板状半自形或它形;有两组近垂直的完全解理;可有卡氏双晶(呈半明半暗);常见于较酸性或碱性的岩石中。

岩浆岩肉眼鉴定实训报告

岩浆岩肉眼鉴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岩浆岩是地球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在地质学研究和资源勘探中,岩浆岩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岩浆岩的肉眼鉴定能力,加深对岩浆岩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岩石类型的认识。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了解岩浆岩的成因和分类。

2. 学会运用肉眼观察、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岩浆岩基本知识介绍2. 岩浆岩肉眼鉴定方法3. 岩浆岩标本观察与鉴定4. 岩浆岩鉴定结果分析四、实训过程1. 岩浆岩基本知识介绍实训老师首先介绍了岩浆岩的成因、分类和基本特征,使学生对岩浆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岩浆岩肉眼鉴定方法实训老师详细讲解了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等方面。

3. 岩浆岩标本观察与鉴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岩浆岩标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标本的观察和鉴定。

(1)颜色观察:观察岩石新鲜面的颜色,注意风化后的颜色变化。

(2)结构观察: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判断其结构类型。

(3)构造观察:观察岩石的构造特征,如块状构造、层状构造等。

(4)矿物成分观察:借助放大镜等工具,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成分,记录矿物名称、含量和形态。

(5)含量计算:根据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判断岩石的类型。

4. 岩浆岩鉴定结果分析各小组将鉴定结果汇总,进行讨论和分析,得出最终的鉴定结论。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对岩浆岩的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岩浆岩的肉眼鉴定方法。

2. 学生们在观察和鉴定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运用肉眼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们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沟通和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

六、实训总结本次岩浆岩肉眼鉴定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实训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岩浆岩的鉴定方法,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岩浆岩肉眼鉴定方法

岩浆岩肉眼鉴定方法

一、鉴定内容和方法:超基性岩: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金伯利岩基性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正长岩、粗面岩酸性岩:花岗岩、流纹岩脉岩:煌斑岩、细晶岩对照所列岩浆岩的主要鉴定特征,在肉眼下借助于放大镜、小刀等观察不同岩石类型的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

二、岩浆岩肉限鉴别方法和步骤对岩浆岩手标本的观察,—般是观察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最后确定岩石名称。

1)颜色:主要描述岩石新鲜面的颜色,也要注意风化后的颜色。

直接描述岩石的总体颜色,如紫、绿、红、褐、灰等色。

有的颜色介于两者之间,则用复合名称,如灰白色、黄绿色、紫红色等。

岩浆岩的颜色反映在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相对含量上。

一船暗色矿物含量>60%称暗色岩;在60—30%的称中色岩;<30%则称浅色岩。

2)结构:根据岩石中各组分的结晶程度,可分为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等结构。

岩浆岩结构的描述内容和方法:3)构造:侵入岩常为块状构造,岩石中的矿物无定向排列;喷出岩常具气孔状、杏仁状和流纹状构造。

要注意描述气孔的大小、形状、杏仁的充填物及气孔、杏仁有无定向排列。

4)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浆岩定名的重要依据。

岩石中凡能用肉眼识别的矿物均要进行描述。

首先要描述主要矿物的成分、形状、大小、物理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其次对次要矿物也要作简单描述。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

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岩浆岩的分类定名,初学的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 观颜色、初定类:岩石的颜色反映了矿物成分及其含量,是岩石分类命名的直观依据。

但需指出,在估计暗色矿物含量时,易产生肉眼视觉上的误差。

如何用肉眼辨别三大类岩石

如何用肉眼辨别三大类岩石

如何用肉眼辨别三大类岩石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如何用肉眼辨别三大类岩石在固体地球表面,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根据成因不同,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在野外,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如颜色、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及矿物之间结合关系等)、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以及粒度(指碎屑颗粒的大小)、圆度(指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球度(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等用肉眼判断是哪一类岩石。

一、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直接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其主要识别标志有。

(一)、岩浆岩中喷出岩附近保存有明显的火山活动痕迹,如,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柱状节理等;侵入岩常被其它岩石所包围。

(二)、岩浆岩的结构反映了岩浆结晶的特点。

侵入岩中的各种矿物结晶良好,属全晶质结构,如花岗岩等;喷出岩是隐晶质或玻璃质,有的似煤渣状,用肉眼分不出其中的矿物成分。

(三)、岩浆岩中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空间排列及填充方式上有如下特点:1、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不显示方向性,而呈均匀分布。

2、岩石无论在颜色上还是在粒度上,都是不均匀的,从整块岩石来看,显得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3、有熔岩流动的痕迹,例如,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

4、有由挥发成分逸散后留下的孔洞。

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5、有气孔被后来的次生矿物所充填而形成的杏仁状构造。

(四)、除火山碎屑外,岩浆岩不具备层理构造,不含化石。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

主要识别标志如下。

(一)、沉积岩的颜色、成分和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不同的岩层叠置在一起好像一部巨厚的“书”。

因此,层理构造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构造特征之一,也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重要的标志。

关于野外如何辨认岩石的类型

关于野外如何辨认岩石的类型

关于野外如何辨认岩石的类型一、岩浆岩的野外观察和鉴定岩浆岩的肉眼观察和鉴定一般遵循从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到最后综合分析定名的步骤。

(一)颜色的观察岩石的颜色是指岩石总体的颜色,它是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相对含量的反映。

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其颜色也相应地由深变浅。

一般超基性岩常呈黑色,黑绿色基性岩常呈灰黑色、灰绿色中性岩常呈灰、暗灰或灰白色酸性岩常呈灰白,肉红色等。

因此,根据岩石的颜色可以初步确定岩石的类别。

(二)结构、构造的观察结构、构造是成岩环境的反映。

一般说,具中、粗粒结构,等粒结构以及似斑状结构者多属于深成岩具细粒,斑状结构者多属于浅成岩具隐晶质、玻璃质结构者多属于喷出岩。

玻璃质与隐晶质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具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或酷似炉渣后者断口粗糙不平。

浅成岩与喷出岩均可具斑状结构,其区别在于前者的基质多为细粒,显晶质矿物,斑晶较粗大后者的基质多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斑晶粒度较细。

块状构造多属于深成岩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多属于喷出岩。

因此,根据岩石的结构,构造可以大致确定岩石的产状。

(三)矿物成分的观察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主要的依据,对于具显晶质结构的岩石需要全面鉴定其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并且估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及其百分比含量。

在观察矿物成分时,应首先鉴定指示矿物,然后鉴定长石类矿物和其他暗色矿物。

鉴定指示矿物时,石英含量较多者属于酸性岩,橄榄石较多者属于超基性岩,少含或不含指示矿物者属于中性岩或基性岩。

鉴定长石类矿物时,先观察岩石中有无长石,不含长石者属于超基性岩如含长石,则要进一步区分长石种类并估计其相对含量。

一般说,以正长石为主要且含较多石英者属于酸性岩以斜长石为主,不含或极少含石英者属于中性岩或基性岩,这时需根据其暗色矿物再定岩类。

在暗色矿物含量较多的岩石中,需具体鉴定出矿物名称。

以橄榄石为主者属于超基性岩以辉石为主者属于基性岩以角闪石为主者属于中性岩以黑云母为主者属于酸性岩。

如何用肉眼辨别三大类岩石

如何用肉眼辨别三大类岩石

如何用肉眼辨别三大类岩石在固体地球表面,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根据成因不同,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在野外,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如颜色、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及矿物之间结合关系等)、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空间分布等)以及粒度(指碎屑颗粒的大小)、圆度(指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球度(碎屑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等用肉眼判断是哪一类岩石.一、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直接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其主要识别标志有.(一)、岩浆岩中喷出岩附近保存有明显的火山活动痕迹,如,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柱状节理等;侵入岩常被其它岩石所包围. (二)、岩浆岩的结构反映了岩浆结晶的特点。

侵入岩中的各种矿物结晶良好,属全晶质结构,如花岗岩等;喷出岩是隐晶质或玻璃质,有的似煤渣状,用肉眼分不出其中的矿物成分。

(三)、岩浆岩中的矿物或矿物集合体在空间排列及填充方式上有如下特点:1、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不显示方向性,而呈均匀分布.2、岩石无论在颜色上还是在粒度上,都是不均匀的,从整块岩石来看,显得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3、有熔岩流动的痕迹,例如,不同颜色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4、有由挥发成分逸散后留下的孔洞.这种构造往往为喷出岩所具有。

5、有气孔被后来的次生矿物所充填而形成的杏仁状构造。

(四)、除火山碎屑外,岩浆岩不具备层理构造,不含化石。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壳表面常温常压下,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形成。

主要识别标志如下.(一)、沉积岩的颜色、成分和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层状结构,不同的岩层叠置在一起好像一部巨厚的“书”.因此,层理构造是沉积岩最重要的构造特征之一,也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沉积岩除层理构造外,它的层面上经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经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课件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课件
第十二页,共十四页。
岩石鉴定( jiàndìng)全流程图示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第十三页,共十四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岩体一体化教程。岩浆岩的颜色取决于其中(qízhōng)深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含量比例,。从超基 性岩至酸性岩,深色矿物含量由多变少、浅色矿物含。深色矿物﹥50%为深色,多为基性岩和超基性 岩。(1).具有中粒(1~5mm)至粗粒(﹥5mm)或似斑状结构,并呈块状构造的岩石,多属于深成岩。 (2).具有中粒一细粒(0.1~1mm)结构,并呈块状构造的岩石,多属于浅成岩。(4).如果整块岩石 都是致密的,肉眼不易看清晶粒,则为隐晶质结构

多为混合岩,具有片麻状构造的岩石称片麻岩,具片状构造的岩石称片岩,

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岩石称千枚岩,具板状构造的岩石则为板岩。然后再据其

矿物成分不同进一步细分命名。

3.对于那些不具片理构造的岩石,则首先应注意其矿物成分,然后注意岩石的结构。如
主要由方解石晶粒组成,具等粒变晶结构的岩石,滴稀冷盐酸剧烈起泡为大理岩。
岩浆岩的肉眼(ròuyǎn)鉴定
岩浆岩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深色矿物和浅色(qiǎn sè)矿物的含量比例, 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深色矿物含量由多变少、浅色矿物含
量由少变多 。


深色矿物(kuàngwù)﹥50%为深色,多为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30%为浅色,多为酸性岩。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第二页,共十四页。
岩浆岩的肉眼(ròuyǎn)鉴定
(1).具有中粒(1~5mm)至粗粒(﹥5mm)或似斑状结构,并呈块状构造的岩石
(yánshí),多属于深成岩。
(2).具有中粒一细粒(0.1~1mm)结构,并呈块状构造的岩石,多属于浅成岩。

肉眼鉴定岩浆岩实验报告

肉眼鉴定岩浆岩实验报告

肉眼鉴定岩浆岩实验报告
一、实验介绍
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是地壳深部受极高温和压力改造作用而形成的,它的组成主要
是由矿物晶体构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种类繁多,有花岗岩、玄武岩、斑岩等。

其中,花岗
岩最为普遍,其构造特征有较复杂的岩石结构,有着独特的规律性,可以用来划分岩浆岩
及其形成背景。

本次实验选取某岩浆岩样品进行肉眼鉴定,样品组成以岩石与晶体为主,岩石为矿物
晶粒和杂质组成,晶体分布有序,晶粒有均匀不一的大小。

二、肉眼鉴定结果
1.样品的外观:样品表面呈金属灰、绿灰色,布满小的坑洞,有绿、白、灰等多种颜
色的晶体,界面光滑,可见多种矿物晶体;
2.触味:样品表面触感清凉,无异味;
3.宏观结构:样品结构以矿物晶体和真空为主,晶体呈均匀不一的大小,有片状、粒状、急折现象;
4.微观构造:微观上由粗大的晶体组成,粒度不均匀,有晶粒形状及结构;
5.折射率:样品的折射率较低,不致发出球形玻璃反色;
6.其他特殊性质:样品无其他特殊性质。

三、结论
本次肉眼鉴定的岩浆岩样品,外观为金属灰、绿灰色,晶体有均匀不一的大小,表面
布满小的坑洞,组成以岩石为主,由粗大的晶体构成,晶体分布有序,可见多种矿物晶体,折射率较低,以及无其他特殊性质。

根据上述信息可判断该样品属于岩浆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示范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成果
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核心课程
岩体一体化教程
----岩石鉴定方法简介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岩浆岩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深色矿物和浅色矿物的含量比例, 从超基性岩至酸性岩,深色矿物含量由多变少、浅色矿物含 量由少变多 。
颜 色
深色矿物﹥50%为深色,多为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30%为浅色,多为酸性岩。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1).具有中粒(1~5mm)至粗粒(﹥5mm)或似斑状结构,并呈块状
构造的岩石,多属于深成岩。
(2).具有中粒一细粒(0.1~1mm)结构,并呈块状构造的岩石,多 属于浅成岩。
结 构
(3).具有玻璃质、隐晶质或斑状等结构,并呈气孔、杏仁、流纹或 块状等构造的岩石,多属于喷出岩。 (4).如果整块岩石都是致密的,肉眼不易看清晶粒,则为隐晶质结 构;若具有玻璃光泽和贝壳状断口或呈熔渣状的岩石,则为玻璃质结构。 (5).对于具有气孔构造的岩石,应注意气孔的大小、多少、有无定 向排列及次生矿物的充填,有次生矿物充填即为杏仁构造。 (6).岩石若出现不同颜色与微细晶粒定向排列所组成的条纹,则为 流纹构造。
硅质岩最大的特征就是结构细腻,致密坚硬,节理 发育,与其他岩石共生时,因差异风化作用常常比 其他岩石更为突出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1.具有各种变晶结构、碎裂结构。而且岩石变质时还有定向压力的
鉴 定 特 征
作。 2.据构造特征定出岩石基本名称。如具条带状、眼球状等构造的岩
石多为混合岩,具有片麻状构造的岩石称片麻岩,具片状构造的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粒 级
陆 源 碎 屑 岩 类
碎屑结构
磨圆度 分 选
物质成分
碎屑物成分
胶结物成分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岩石质地柔软,有细腻感,断口光滑,硬度低

粘 土 岩
即可判断岩石由粘土矿物组成 颜色多种多样,纯净的黏土岩一般为颜色浅淡 的土状岩石,若含铁质则为为红色,含碳质为黑 色 具有页理构造的黏土岩称为页岩,是常见的一 种岩石类型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1).具有火山碎屑结构,包括集块结构﹥64mm,火山角砾结构2-
鉴 定 特 征
64mm,凝灰结构﹤2mm;具有假流纹构造、斑杂构造、定向构造等。 (2).成分 包括晶屑、浆屑、岩屑、玻屑等。 (3).代表性岩石 熔结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 灰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等。 (4).对于此类岩石,要分出碎屑物与填隙物两部分描述,据其碎屑 含量的多少,确定岩石的基本名称。
沉积岩岩石鉴定流程图
变质岩岩石鉴定流程图
火成岩鉴定流程图解
岩石鉴定全流程图示
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若为晶粒结构,可以看出矿物晶粒,则为结晶质碳
酸盐岩;分辨不出晶粒的则为隐晶质结构,多见于泥
碳酸盐岩 化 学 岩 硅质岩
晶灰岩。若为颗粒结构须细分出生物碎屑结构、鲕粒 结构(﹤2mm的颗粒)豆状结构(﹥2mm的颗粒)与泥 晶基质和胶结物组成碎屑碳酸盐岩。 岩石表面滴上稀冷盐酸,如剧烈起泡为石灰岩,不 起泡则为白云岩。
岩石称片岩,具有千枚状构造的岩石称千枚岩,具板状构造的岩 石则为板岩。然后再据其矿物成分不同进一步细分命名。 3.对于那些不具片理构造的岩石,则首先应注意其矿物成分,然后 注意岩石的结构。如主要由方解石晶粒组成,具等粒变晶结构的 岩石,滴稀冷盐酸剧烈起泡为大理岩。
三 大 类 岩 石 鉴 定 流 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