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试题

合集下载

一战试题

一战试题

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 )27.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 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 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 部战争不断发生,这两大军事集团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 • B.轴心国集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 C.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 D.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3)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你认
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你认为当 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政治上: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成立反法西斯同盟或召 开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等;军事上:开辟欧洲第二战 场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等。(2分)
• 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整个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 的贡献, • 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3分
A.凡尔登战役
• 1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 役是 • A.凡尔登战役 • B.莫斯科战役 • C.葛底斯堡战役 • D.索姆河战役
B.西线
• )11.1914年至1918年,几个帝国主义大国为 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挑起 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此次战争中的主要战 场是欧洲战场,它形成了三条战线,其中 关键的战线是 • A.东线 B.西线 C. 南线 D.北线
拿破仑
希特勒
• 2)近现代史上有人试图用武力统一欧 洲,结果都失败了。请举出两位历史人 物。(2分)
3)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例,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
德国是如何“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 害了自己”?
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70多万人的 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 难,参战各国共 死伤3000多万人,其中被 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 万。(1分)(

高三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试题

高三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试题1.(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0 年法国外交部长莫内说:“和平只能建立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

1919 年我们缺少和平,是因为我们实行歧视他人的高人一等的政策。

”他认为在法德交界三角地带的煤钢工业,是互相补充的,由于人为的国界划分和民族主义的形成,造成双方为了这一地区而进行激烈的冲突,任何一方失去这一地带,就感到安全没有保证,于是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战争,而煤钢工业作为军事实力的关键问题,又使冲突更加严重了。

——摘自《欧洲之父一一莫内回忆录》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最大影响则集中体现于对人类进步信仰的丧失,这种信仰在1914年6月以前曾被视为西方文明的标志。

……毫不夸张地说,战争使欧洲知识界的精英们坠入绝望的精神探索,在战争留下的一片愁云惨雾中寻求答案。

——(美)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

……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歧视”德国有关煤钢工业方面的具体表现,这些“歧视”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6分)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6分)⑶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3分)【答案】(1) 具体表现:《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消极影响:导致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使法德间发生一次又一次的冲突和战争或使法德冲突更加严重);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成为30年代纳粹党得以上台的重要原因。

(2)欧洲文明成为人类进步信仰的丧失;在人们心中留下对战争伤亡和破坏的长久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到各个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复习试题(含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

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

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

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2.材料: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世界赢得了和平。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

最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附答案)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

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

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

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

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一个火车车厢中签订了停战协定。

主持谈判的法国元帅福煦曾毫不忌讳地说过:“停战不是和平。

”这表现了欧洲列强的普遍心态。

一言以蔽之,欧洲列强偃旗息鼓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正如当初它们就不是为了“和平”而战是一样的道理。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八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匈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该同盟是( )A.三国协约B.英法同盟C.三国同盟D.德意同盟2.漫画可以用夸张的形象表达历史内涵。

下面漫画表达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C.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D.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3.以下是德国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政治因素,必须从巴尔干抹掉。

----奧匈帝国皇帝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德国皇帝A.三国同盟的形成B.三国协约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 ,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

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A.解除了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C.造成了欧洲的政治危机D.促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5.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重新分制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6.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燦。

”这时的欧洲“火药桶”具体指( )A.巴尔干半岛B.伊比利亚半岛C.小亚细亚半岛D.亚平宁半岛7.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A.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B.三国同盟的形成C.萨拉热窝事件D.三国协约的形成8.“一个极端残暴腐败透顶的帝国(奥匈帝国)为了在欧洲争夺霸权,就凭借武力奴役另一个弱小但倔强的民族,并驱使其成员参加一场由于分赃不均而引起的大屠杀。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试题1.下列表述与20世纪初的史实不符的是()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B.整个世界被列强完全瓜分C.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答案】B【解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垄断组织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具有瓜分世界的要求,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基本建立,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但“整个世界”说法与史实不符,B项符合题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致使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并剑拔弩张,最终一战爆发,C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正确选项为B项。

【考点】一战爆发的背景点评:一战爆发的背景(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斗争激烈,矛盾复杂;(2)具体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3)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的三对主要矛盾是①法德矛盾②法意矛盾③英德矛盾④俄奥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欧洲列强的三对主要矛盾是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而法意矛盾主要体现在争夺突尼斯,意大利也加入同盟国,但法意矛盾并不是主要矛盾,故①③④是主要矛盾,②不符合“主要矛盾”,排除ABD项,C项正确。

【考点】一战爆发的背景点评:对欧洲列强之间三大矛盾的理解认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主要有三对矛盾: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

(1)法德矛盾:法德矛盾由来已久。

普法战争的旧仇宿怨使之成为欧洲大陆最主要的矛盾,实质是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

加上德国积极争夺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矛盾更加激烈。

(2)英德矛盾:英国的欧洲大陆均势的政策,和欧洲大陆德国过分强大,加上殖民地等问题上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逐步激化。

一战考试试题

一战考试试题

一战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萨拉热窝事件B. 德国的扩张C. 法国的复仇D. 英国的海上霸权2. 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A. 德国B. 法国C. 意大利D. 俄罗斯3.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哪一次战役被认为是转折点?A. 马恩河战役B. 凡尔登战役C. 索姆河战役D. 斯大林格勒战役4.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哪个国家首先使用了坦克?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5. 1917年,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A. 经济利益B. 政治利益C. 军事同盟D. 意识形态6. 凡尔登战役发生在哪个国家?A. 法国B. 德国C. 英国D. 俄国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哪个国家被剥夺了大片领土?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意大利8.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哪一方的投降结束?A. 同盟国B. 协约国C. 中立国D. 所有参战国家9. 凡尔赛条约签订于:A. 1919年B. 1920年C. 1921年D. 1922年10.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强了国际合作B. 导致了经济大萧条C. 促进了民族独立运动D. 所有上述选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过程。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大的科技发明或战术创新?3.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条约,特别是凡尔赛条约,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阅读以下关于某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决策的案例,分析其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讨论这一决策对该国及其盟国的长远影响。

[案例材料省略]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你的分析。

五、总结(10分)请根据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体理解,总结这场战争的主要教训和启示。

初三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试题

初三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试题

初三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试题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A.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它同法俄矛盾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C.德奥结成军事同盟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子目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中的内容:“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居第二位,而他们的海外殖民地面积分别是第五、四位。

而号称‘世界工场’的英国却退居第三位,法国则居第四位。

”可知,这种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成为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故选B。

ACD选项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后的影响。

【考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点评:本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概况、影响。

2.一战前夕,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A.英、美B.英、德C.法、德D.英、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史实的识记。

依据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子目帝国主义争霸世界中的内容:“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以及教材插图——德国向英国提出挑战。

可知,一战前夕,围绕殖民地的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英国和德国,故选B。

【考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争霸世界史实的识记。

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原因、概况、影响。

3.下面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B.开始于1914年7月底,结束于1917年11月C.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加快了战争结束的步伐D.是一场帝国主义、非正义的战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实的识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26.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B.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19世纪初英国参加对法国的战争,20世纪初却同法国结盟。这最能说明的是
A.英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英国欧洲大陆均势政策
C.英国对法国的妥协D.英国对法国软硬兼施的政策
A.不正确,它忽视了这场战争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掠夺的结果,双方都有责任、有罪
B.不正确,它认为两大军事集团发动战争都是无罪的、正义的
C.正确,这场战争确实没有人知道战争的责任在谁
D.正确,这场战争是秘密外交的结果
25.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D.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
32.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相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D.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29.【加试题】观察下图.以下标题最合适的是
A.一战中德国势力的扩张B.一战后欧洲领土的变迁
C.二战中苏联“东方战线”的魅力D.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巩固
30.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场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有关他所描述的这场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C.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被瓜分完毕D.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6.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说:“‘一战’后,在整个欧洲大陆,旧秩序正受到怀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美国成为了经济大国②世界大战带来的创伤③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A.经济实力的劣势B.社会矛盾的尖锐C.军事生产的膨胀D.军事战略的失误
16.1917年出现于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在俄国3月和11月爆发了两次革命,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这种“影响”可以理解为
A.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德国集中军事力量在西线,重新夺回了战略主动权
C.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27.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A.是一战中双方的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德国视此役为“碾碎法军的磨盘”
C.巨大消耗战之后双方未能分出胜负D.美军大规模加入让协约国实力大增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损失不包括
A.失去了战前的乐观主义精神B.对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产生怀疑
C.忧心仲仲,充满了幻灭感和危机感D.极端民族主义盛行
15.《剑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释,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该材料反映了德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2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两国是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萨拉热窝事件之后,德国首先向法国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国宣战。请思考,在宣战之前,双方政府要经过哪些程序
A.德国:首相经过议会同意宣战;法国:总统直接宣战
B.德国:议会直接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国防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总统宣战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不列颠之战D.阿拉曼战役
12.1909年,英国作家诺曼·安吉尔(Norman Angell)出版的著作《巨大的错觉》,在其中写到:即使德国军方可能想和英国分个高下,但“在德国国内也没有哪个重要机构能够避开严重的损失”。要是战争爆发,“整个德国金融界会对德国政府施加影响,以结束对德国外贸毁灭性的局势”。安吉尔认为世界大战能够避免的原因是
37.观察下面漫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之所以能够形成是由于英、法、俄等国
A.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B.有共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模式
C.都是为了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格局D.都对德奥集团的崛起与霸权野心怀有恐惧
38.读下表,表中中国进口的日本纱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
C.反法同盟内君主制国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D.说明法德矛盾成为此时欧洲最主要的矛盾
21.19世纪末,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快速崛起,赶超或接近英国、美国等老牌工业国家。这主要由于德意日等国
A.完善的代议制民主的优越性B.摒弃自由主义模式的局限性
C.后发国家经验汲取的普遍性D.国家主导经济发展的特殊性
22.1917年初,中国政府内部激烈讨论对德参战议题。严复对友人说“兵亊一解之后,国土世局,必将大异于前,而远东诸国,亦必大受影响。此时中国,如有能者把舵,乘机利用,虽不称霸,可以长存;假其时机坐失,则受人处分之后,能否成国,正未可知”。据此可知,严复
A.一战中有决定意义的战役B.首次出现了飞机、坦克
C.一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D.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31.“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7.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日本趁此机会
①占领了太平洋上原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②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
③加紧向英、法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④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加强争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10.“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K.M.潘尼卡界定一战性质的依据是
A.一战局限在欧洲国家范围内进行B.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C.一战后英法是主要的分赃国D.一战给欧洲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11.战争中敌我双方都会力争战场、战地、战区的主动权。下列战役,由英法联军主动发动的是( )
C.欧洲东线战事基本结束,加速了一战的进程
D.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标志着一战的结束
17.【加试题】1914年9月,在一场战役后,小毛奇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这场战 争(按: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役发生在下图中
A.①B方使用坦克、毒气、飞机、潜水艇,使战争由平面发展为立体,这样的场景最早出现在
20.某盟约第一条: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侵略,意大利也负担同样的义务。对这一条约的签订分析正确的是
A.加剧欧洲局势的紧张并推动走向世界大战B.拿破仑的扩张激发了欧洲的民族主义情绪
A.希望政府能够在对德外交上取得主动权B.主张政府要静待时机奉行对德中立政策
C.预见到中国在战后只能受列强摆布的命运D.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才有条件一致对外
23.标志着德军速战速决计划开始破产的战役是
A.凡尔登战役B.索姆河战役C.马恩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
24.一个西史学家在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说:“由于导致战争的外交活动是秘密进行的,最初没有人确知哪些国家是有罪的。”这种观点
A.极大破坏社会生产力B.促使政府机构转变职能
C.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D.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36.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惨重的战争②法国为驱赶德军出境而发动的战争③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④此战役没有使其中任何一方取得绝对优势( )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A.德国国内矛盾尖锐,害怕战争B.全球化的时代断绝了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C.德国综合国力不如英国,不会发动战争D.个别历史人物可以阻止战争的爆发
13.一战时期某一战役的过程如下:“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10公里。7月18日,协约国联军转入反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德军遭受重大损失,退守兴登堡防线。”对这一战役分析争确的是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33.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34.下图为马克•格特勒《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