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分析

合集下载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指针对各项竞技体育项目,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比赛,选培优秀的年轻人才,进行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长期化的培养,旨在使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优秀的职业运动员。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体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下面从如何选拔、训练和管理三个方面阐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一、如何选拔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是整个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第一步,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选拔后备人才时,需要考虑如下因素:1.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选择标准。

竞技体育项目的不同,其前提条件也不同。

一般来说,身体素质包括耐力、速度、柔韧性、反应、平衡、协调等方面,这些都是竞技体育运动的基础。

2.天赋特长:天赋是一个人的内在优势和特殊才能,也是竞技体育项目中的重要因素。

在竞技体育领域中,有些优秀的运动员拥有不可否认的天赋特长。

3.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与心态稳定性的综合表现。

在竞技体育项目中,意志品质决定了在困难面前的坚韧程度、抗挫折能力、自信心等等。

4.性格特长:性格特长与意志品质是很相似的,它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择标准。

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对其培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选拔后备人才时应该注重人才的品德修养和情感状态。

5.家庭环境:身体素质、天赋特长、意志品质和性格特长,这些都可以随着训练的加强而有所改善。

不过,家庭环境应该是在选择后备人才时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合适的家庭环境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

选拔后备人才只是培养成功的一个因素,培养后备人才需要进行一系列严格的训练。

除了讲究训练的内涵外,我们还需要注重训练的方法和培养的环境。

1.训练目标的明确:一项好的训练计划必须建立在临床的和现实的基础上。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该明确训练的目标,并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经费投入情况经费的投入和是制约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的瓶颈。

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

1、总体投入不足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经费投入为110413万元。

各省市平均投入为3526万元,其中江苏投入最多,为12901万元;青海投入最少,仅118万元。

全国二线,三线运动员每年人均投入仅2849元。

调查发现,大部分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经费奇缺,训练设施陈旧,教练和文化课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缺乏积极性,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

业余体校办学更是匮乏资源,大部分业余体校办学经费没能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办学日趋艰难,个别区县级业余体校训练基本瘫痪,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经统计,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约2800元,与我国同期教育经费相比,高等教育年人均经费达15000元,高中达3800元,详情见图7.业余训练学生兼学习与训练双重任务,膳食营养要求高,训练开支比较大,比普通学生要高得多。

相反,目前国家对一个运动员的投入仅相当于一个高中生的3/4,还达不到一个大学生的1/5。

因此,以教育系统经费为参照标准,我国业余训练人均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图7 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与教育人均经费比较(单位:元/人*年)2 投入渠道单一2006年我国各省投入业余训练经费共计110413万元。

财政拨款是主要的来源渠道,占总投入的97%。

学生学费、训练费等事业收入费占15%,是业余训练经费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来源。

经营收入仅1%,除东部少数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创收外,其余全国业余训练系统自主创收能力很弱,后背人才培养市场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其他收入占5% , 主要包括社会和企业的赞助收入等。

因此,在目前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方式恐怕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图8 业余训练经费来源比例情况(单位:万元)3、人均经费不均衡2006年我国省间业余训练投入的差异系数达107%,投入极不均衡。

为便于省市间的横向比较,我们用年人均经费投入来考察各省市经费的投入情况,从总体上看,全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投入为2849元,各省市差异系数达105%,人均投入极不平衡。

对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制的探讨

对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体制的探讨

固培 养体制” 不能不引起我们 的深思.后备人 才培 养是竞技体 育的战略 问题,也是一个 系统工程 ,不能一蹴而就,只 有 重视后 备人 才的梯 队建设 ,我 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 目前 中国篮球运动 的缺 陷,也是 中国篮球的战略生机 所在.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那 么中国篮球 的运动水平才能得到迅速提 高和发展 关键 词:篮球运动 ;后备 力量 ;培 养体制
pa ten i n o he c s r y a t to t t on t ucton f r s r alnt .Snc l an’ ac o pls i on ov .The def to i o e e ve t e s i e tc t cm ih n em e ec f Chi a’ n s ba k t al a e ent i ie s r t gi ieoftl hi s s t l t .I de o m a he I v lofba ke ba l s e b I tpr s . Stl t a e c lf ieC ne e ba ke ba l oo n or r t ke t e e s t l r ieant de el api y. em ns veones be as i v op r dl w tha o rundcr t di nd p nou t nto o t t s an ng a ay e gh ate i n t ha . K e or :bas t al s yw ds ke b l por t;r s r ef r e ;c tvaton s t e e v o c nli i ysem
1 引 言
随着 世界 篮球 运 动 的不 断深 入和 发 展 ,我 国的篮 球竞 技 水平 也得 到 很大 的提 高 ;但 中国 的男女篮 球 队 近 些 年在 一些 国 际大赛 却连 连 失 利 ,原 因 固然 是多 方面 的 ,其 中后 备力 量 培养 的严 峻 问题 ,应 当 引起 我们 的重 视.中国篮球 要 取得 更 大 的发 展 ,后 备力 量 的培养 和 输送 问题 必 须得 到 解 决.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有 了姚 明 、 王治 郅 、 巴特尔 、 易建 联 等强 力 中锋 以后 , 中国篮球 好像 走进 了一 个 误 区 ,只知 道一 味地 利用 姚 明 的超 强 能 力 , 打 阵地 战 ,放 弃 了我 们 以前 的 死
“ 、 、灵” 小 快 的亚 洲运 动员 的突 出特 点 。快 速 、 机动
府主导 为 主。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 国在 政府 主 导下 地 突破 犀 利 的大 小 前 锋 的 能 力 退 化 ,后 卫 严 重 匮 我
乏, 这一 缺 陷在 2 0 雅典 奥 运会 的赛 场上 被充 分 04年
得 了很 大 的成 绩 。但是 , 着社会 的发展 , 国竞技 放大 : 随 我 我们 的后 卫 很 难 将 球 推 进 到 前 场 , 对 夹 击 , 面 体 育正 处于一 种转 轨 时期 , 举 国体 制 ” “ 在新 的历 史 我们 出现 了一 次又一 次 的失误 。 现在 我们 拥 有 了世 背景和 现有 的发 展 状 况 下暴 露 出 了很 多 局 限 性 , 这 界超 一流 的 内线 的 同 时 , 我们 的 国 际大 赛 成 绩 又 而 如何 呢 ?
第 3卷
21 0 0年
第 4期
7月
西 南石 油大 学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unl f otw s Pt lu n esy Sc l c ne dt n o ra o Suh et er em U i r t( oi i csE io ) o v i aSe i
V0 . No 4 13 .
有成效 的进 展 。但 近 年 来 , 国篮 球 水 平 与 世 界 篮 乏 系统 的科学 文化 知识 而 出现社 会适 应 能力 较 弱 的 我 除 较 比赛 中成 绩 出 现 下 滑 现 象 。通 过 对 这 种 现 象 的分 运动 中 , 了一 定 的球技 战术 水平 外 , 高 的文化 水

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的调研报告淄川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2013.12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的调研报告淄川区竞技体育运动学校随着社会的进步,竞技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国家对其重视不断的加强。

因为,在当今世界上,竞技体育不仅是国家科学技术和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

而国家要进步,竞技体育要发展,其先决条件是应培养出大量的体育后备人才。

因此,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

在整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县市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源头和根基。

但就国家对竞技体育研究的范围及对象而言,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人们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单个项目的后备人才培养上。

如: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等在学校经常开展的项目上,而忽视了一些重竞技项目,如摔跤,柔道,举重等生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研究的对象多集中在对从事体育的运动员及国家政策方面,而针对某个地区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的研究很少。

结合我区体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就目前在县级体校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出现的问题,通过几年来的资料显示,作如下具体分析: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1、招生困难,体育尖子生人数逐年下降。

很多家长和文化课教师反对学生参加体育训练,认为体育训练影响文化成绩,影响升学考试,也没有什么好的前景。

又加上招生学校太多,学校给的政策不一样,对于家长来说,肯定是选择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而且是能正常上文化课的重点中学,对于县级竞技体校来说,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的方式,在这方面并得不到家长的认可,但是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成材之路百分之九十都是从县级体校出来的,没有充足的训练时间做保障,很难保证学生有好的成绩,家长的不认可,学校的宣传偏离正常思路,导致选材条件突出的尖子生人数在逐年下降。

例如:我区体校在2011年招生61人,2012年招生50人,而2013年招生30人,从近三年的招生情况看每年的计划招生人数都是60人,而2013年的招生明显较前两年下降,与实际招生人数相差很多。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s r e ’i a i fc m p t ie s o t . No -t ln e e e v s r i i g s se h s ma y q e — e v s s b ss o o e i v p rs t w a e t d r s r e ’ta n n y t m a n u s
维普资讯
20 0 8n l f p rsa d S in e o r a o o t n ce c S
M a. 2 0 r 0 8
第2 9卷
第 2 ( 第 11期 ) 期 总 7
VoI2 No. ( t l . 7 ) .9 2 To a No 1 1
素 质 学 习与 技 术训 练 相 结 合 的 运 行 机 制 , 使 运 动 员的 全 面 发展 ; 立 科 学 化 的 训 练模 式 ; 促 建 完善 运 动 员社 会 保 障 体 系; 完善 竞 赛 体 制 , 分 发 挥 竞 赛 杠 杆 的调 节作 用 。 充
关键词 : 竞技 体育 ; 后备人 才 ; 养体 制; 培 现状分析 ; 对策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8 8 G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4 5 0 2 0 ) 2 O 9 O 1O —4 9 (0 8 O 一O 6 一 3
Ab ta t sr c :Co p tt e s o t s t e mo t i o t n o p tt n o o n r - a d t l n e e m e ii p rs i h s mp ra t c m e ii fa c u t y v o n ae td r—
o o e ii e s s e i it . I h s c s ,we s o l e t r c mp tt e s o t a e t d r — fc mp tt y tm s a l l v t e n t i a e h u d b te o e i v p r s t ln e e i s r e ’tan n y t m ;f u d a me h n s t a u t r s c mb n t n wih ta n n ev s riig s se o n c a im h t c lu e i o i a i t r i ig;e t b ih o sa l s s in i c t an n y t m ;p re ta h e i s ca s c rt ;b te o ce tf r i ig s se i e f c t ltc o il e u iy e t r c mp t i e s s e e i v y t m. t Ke r s o y wo d :C mp t i e S o t ; a e t d Re e v s e i v p r s F l n e s r e ;Tr i ig S s e ;Cu r n iu t n;C u — t an n y t m re tS t a i o o n

试论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试论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这样 的背景下 ,模仿前 苏联建立起来 的体校一 青 获得 C A 0 0年一 2 0 年赛季第 四名 的吉林 B20 O1 东 虎俱乐部,在代表吉林参加第九届全运会预 B 赛阶段即被淘汰 ,而一直在 乙级 队徘徊 的天津 队 却能一举冲入全运 会的决赛 。这一强烈 的反差 , 反映 出当前 不少 职业 队 忽略 后备 人才 培养 的现 状。对 于吉林 东北虎 的遭遇 ,业 内人士并不感到 意外 ,认 为这个成 绩真实反映了俱乐部后备队员 的实力 。由于 C A允许引进外援 ,俱乐部为了追 B 求短期 的成绩 ,忽略 了对 自己球 员的培养,致 使 后备人才严重匮乏 。
摘要:近年来 ,由于 受到 多方面影 响, 国篮球后备 力量 的培养 , 我 逐渐 呈萎 缩态势,本文采用文献
资料法 分 析法等方法进行研 究 ,其 目的在于找 出影响我 国篮球后备人 才培 养的几个主要 因
素. 寻找到一种新的培养体系, 着重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孽球基础训练, 使其掌握扎实的基本
自己的实践 ,身为教练 的丛学娣认为 ,造成 目前
篮球后备人才匮乏的原 因,社会环境 的变化也是

体育与教育系统 的分离也是制约中 国篮球后
备人才发展 的主要原 因之 一。于是 ,为 了重建篮 球人才培养体系, 国大学生篮球联赛 CB 全 U A登上
了 中 国篮 坛 。无 庸 质 疑 ,这 是 一 个 值 得 肯 定 的 探 索 。C A 从 诞 生 之 日起 便 呈 现 出 良好 的 发 展 势 B U
个重要的原因。她说:“ 在经济的转轨 过程 中,
专业运动员的 出路一直是个 问题 。作为家长,考 虑更 多是孩子未来的前途 ,有些 队员我们十分满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指国家为发展和推广竞技体育项目,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运动员的一套系统性的培养机制。

这个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选拔机制:国家设立专门的选拔机构,负责对各类竞技体育项目中的年轻人进行选拔。

通过选拔,将具有潜力和天赋的运动员筛选出来,进入培养体系。

2. 培养体系:培养体系包括各级国家队、省市队、青少年培训中心等,通过专业的训练和指导,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技术和体能培养。

同时,还会注重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这些培养机构由专业教练团队管理,他们会制定训练计划和竞赛安排,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指导。

3. 教练队伍建设:培养体系中,教练队伍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国家会选派优秀的教练员组成专业团队,他们负责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技战术指导和比赛准备等工作。

同时,国家还会加强对教练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4. 赛事体系:国家会组织各类竞技体育赛事,提供展示实力、锻炼技能的平台。

这些赛事可以分为各级别的锦标赛和全国性的选拔赛等。

在这些赛事中,运动员可以与其他优秀选手交流切磋,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5. 教育保障: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学业和素质教育,国家也会提供教育保障措施。

例如,允许运动员在训练之余继续接受学校的教育;对于一些优秀的运动员,还可以通过体育特长生招生、体育高中等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通过这样一套体系,国家能够发现并培养更多的优秀年轻运动员,提高国家竞技体育水平,并为国家队的选拔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同时,这也是一种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3 篮 球 学 校 专 业 模 式 . 近几年 ,我 国篮球 学校有所 增多。除 了国家开办的篮球 学
林认 为这分是 根据 目的不 同、手段不 同 、参 与对象不 同来划分 的。他认 为竞技篮球是最大限度 的提高 和发 挥篮球运动 员在技 术 、战 术 、体 能 、意识 、心理 等 方 面 的 潜 力 ,取得 优 异 比 赛成 绩而 进行 的科 学 、系统 的训 练过 程和 竞赛 过程 。
校外 ,社 会上也有民 间投资 者开办的篮球学校 。这两种 学校均 以招 收篮球特 长生为主 ,向篮球 队培养输送篮球 专业人员 。但 是 国家篮 球学校培养 的是 向国家队输 送的后备人 才 ,当然是少 而精 。社 会篮 球 学校 以营利 为 目的 ,其收 费相对 较高 ,限制 了一 部分人的进入 。虽然社 会篮球 学校也培养 了专业 的高水平 运动 员 ,但是量还是少 ,并且这类学校还容易 受到外 界因素的 影 响 ,发 展 稳 定 性 差 。
体育人文 社会学
2 2年 ( 2卷 )第 7期 01 第
中 国竞技 篮 球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运行 机 制 分 析
杨 静 (常 熟 理 工 学 院体 育 部 江 苏 常 熟
2 5 1 00) 5
摘 要 : 当今 。 世界 篮 球 运 动发 展 迅 速 , 近 几 年 中 国在 世 界 上 的 竞技 成 绩来 看 , 国 的 篮 球 与世 界 水 平 还 有很 大 差 甩 。 从 中 并 且 中 圈 竞 技 篮 球后 备人 才 力 量 相 对 薄 弱 。 么 ,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国 该如 何 有效 地 建 立 竞技 篮球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那 在 中 机 制 . 将 是我们 重要 研 究的 问题 。 这 关 键词 : 竞技 篮 球 后 备人 才 培养 机 制 中图 分 类 号 : 84 1 G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O9 2 5—2 201 ) a 一005 02 81 3( 03( ) 2 7—
2 竞技 篮球 后备 人才
近年来 ,体育界广泛认 为竞技篮球后备 人才是指优 秀的篮 球运 动队下属的青少 年运 动员 ,他们正在接受 系统科 学的篮球 训练 ,同时 还参 加篮球 竞赛 ,他们 在心 理 、身体 和运动 能 力 上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具有在篮球 项 目上创造优 异成绩的可能 性 。这 与国 家体 委原来 对 二 、三线 运动 员 的界定 相似 。一般 的 ,现在体育界还是 把二 、三线的青少年篮球运 动员作为竞技 篮球 的 后备 人 才 。
后备 人 才 的主要 途 径 。
4 竞 技篮球 后备人 才培养机 制 中存 在 的问题
4 1 培 养 体 系 的不 完 善 当前我 国的几种后 备人才培养模式存 在着许 多的问题 ,不
能形成后备人 才培养 的 良性发展体系 。原 有的国家体育系统 的 培养模式虽然 随着社 会经济体制改革而不 断调整变化 ,但依 然 是行政 主导 而不 是市 场主导 。
近 年来 ,中国竞 技篮球 发展 生机 勃勃 ,CBA、CUBA、 大超 、全国青少年 六级 比赛等赛事繁多 ,中国为追赶 世界篮球 水平深化改革 了中国篮球运动 ,中国竞技篮球 的发展 呈现 多种
趋别是对外援 的政 策变化后 ,外援
作用更加明显。 3 2 高 校 专 业 队 模 式 .
3 竞技 篮球 后备 人才 的现状
现 在世界 各 国都 在培 养竞技篮 球后备 人 才 ,尤 其是美 国 , 这也是美国在世界篮 球运动 中常保其霸主地 位的根本原 因。我 国竞技篮 球 的后备人 才长期 以来都 是 国家体育 总局直接计 划 、 安排 ,每年 从各 省 市队 、体 育 学校 、业余体 校 中选拔 优 秀的 青少年运动 员集 训 ,并在这些人 中发现优 秀的竞技篮球后备人 才补充到 国家青 少年 队或 国家 队中。这是计 划经济体制下 选拔 后备人才 的主要 方式 ,对后备人 才的培 养也 确实起到 了实际的 效果 ,但 随着社 会 经济 的发展 ,其 弊端不 断 显现 。竞技 篮球 后备 人 才的 培养 需要 有 更多 的 、更新 的模 式 。 进入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后 ,竞技篮球后备 人才 的培养 出现 了多种模式 。现在 ,体育系统还是我 国培养竞技篮球 后备 人 才最主 要 的途径 。体 育系统 有 完整 的体 系 ,运行 稳定 ,与 其他人 才培 养系统 相 比有 无法超越 的优 势 。由专 业队训练培养 后备人 才将是我 国 目前和未来一段 时期 内培养高水平 竞技篮球
1 竞 技 篮 球
在我 国 ,人 们一 般把 体育 划分 为 竞技体 育 和大 众体 育 两 类 ,篮球运动 也按 照这个分法分为竞技篮球 和大众篮球 。 白喜
CuBA和 大超都 是组 织 高校篮 球 比赛 的赛 事 ,这无 疑打 开 了高校培 养竞 技篮 球后 备人 才 的模 式 。高校 普通 篮球运 动 员主要 是本 校 内的 业余篮 球运 动 员 ,这些 人很 难成 为专 业 的 篮球 后备 人才 。高校 的高 水平运 动 员一般 由退 役或 现役 的专 业篮 球 运 动 员组 成 ,他 们 与 高 校 之 间 只是 合 作 的关 系 。他 们 为 高校 比赛 获 取 好 的名 次 ,高 校给 予他 们 想 要 的 毕 业证 书 。 还有 一 些 少体 校 、篮 球 专 业 学校 的 半专 业 运 动 员 由 于 技能 差无 法进 入正 规 的篮球 队就进 入 了高校 高水 平 队。这些 人也 不会 成 为竞技 篮球 的后备 人 才 ,他 们 的竞技 能力 基本 已 经 限 定 了 ,不可 能 再 有 大 的发 展 。所 以 高校 专 业 队 也 不 能 有效地培养后备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