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开放讲堂

合集下载

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育人的路径探索——以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育人的路径探索——以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高校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育人的路径探索——以苏州大
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王利芬;袁惠燕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年(卷),期】2024(47)13
【摘要】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在新工科专业培养体系的功能已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以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通过构建专业劳动教育实践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育人模式,探索将风景园林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专业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新途径;并在专业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

【总页数】3页(P200-202)
【作者】王利芬;袁惠燕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创造性景观表现方法"拼图"在风景园林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以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为例2.OBE理念下高职工科专业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以建筑材料类专业为例3.劳动教育融入风景园林专业实践的路径探索——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4.高校融合式劳动教育育
人模式构建与探索——以农机专业为例5.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风景园林专业新工科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以长春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学苏州大学作文

研学苏州大学作文

研学苏州大学作文篇《走进苏大,意外的惊喜》早就听说苏州大学美得不像话,终于有机会去研学了。

这一进去啊,就像闯进了一个古老与现代交错的魔法校园。

我刚到苏大的大门前,那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就把我给迷住了。

砖红色的墙面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就像给房子穿上了一件特制的绿衣。

大门两边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地守着校门,感觉像是在审视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

走进校园,那道路两旁的银杏树可高了,我得仰着头看。

据说这些银杏树已经有些年头了。

树叶像是一把把黄色的小扇子,风一吹,就沙沙沙地响,像在小声聊天。

地上铺满了金黄的银杏叶,厚厚的,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我忍不住就躺了上去,凉丝丝的,还散发着淡淡的树叶香。

我旁边有几个学生拿着笔记本在树下写生,他们专注地看着银杏树,一笔一笔地勾勒着树的轮廓和树叶的形状,那认真的模样就像在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再往前走就到了苏大的一个湖边。

湖水清澈得很,能看到水底游动的小鱼。

我看到湖边有个爷爷在喂鱼,他的小桶里装满了鱼食。

每次他撒下一点鱼食,鱼儿们就像听到冲锋号一样,“嗖”地一下全都游过来,那争先恐后的样子特别有趣。

有些小鱼还跳出了水面,溅起一小片水花。

湖面上有一座弯弯的石桥,我走在上面,都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好几个女生在桥上拍照,变换着各种姿势,还不停地指挥同伴给自己拍得美一点。

这一趟研学苏州大学啊,就像一场轻松快乐的冒险。

看到这么美的校园,感受到这里的生机与活力,我心里满是欢喜。

这苏大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惊喜。

篇《苏大研学之旅,处处皆趣味》来到苏州大学研学,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神秘故事的大园子。

那天在苏大里面闲逛的时候,我走进了一座老旧的教学楼。

楼道里的地板砖都已经有磨损的痕迹,看样子是经过了无数人的踩踏。

我沿着楼道看墙上张贴的各种宣传海报和学术成果展示。

有一张海报是关于机器人研究的,画着一个特别酷的机器人,看着像科幻电影里出来的一样。

在一个开放的教室里,有一群学生正在激烈地讨论着什么,我凑近一听,原来是在争论一个学术问题。

建筑设计讲座主持词

建筑设计讲座主持词

建筑设计讲座主持词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在今天迎来这场精彩的建筑设计讲座。

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将为大家引领这场讲座的开展。

在开始之前,我想先向各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讲座安排。

首先,我们将邀请一位资深建筑设计师,他拥有超过二十年的从业经验,并参与了多个重大建筑项目的设计与工程管理。

他将为我们分享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观点。

随后,我们还将邀请两位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建筑设计师,他们是本校的校友,他们将为我们介绍一些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的应用。

在讲座的过程中,我们将探索建筑设计中的创新思维、数字技术的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精彩的讲座内容,能够为广大建筑设计师和建筑爱好者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与灵感。

在此之前,请允许我向我们的讲座嘉宾们介绍一下各位的身份。

首先,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著名建筑设计师李先生,他是本次讲座的主讲人。

李先生毕业于某著名建筑学院,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对于创新的追求。

接下来,我们还有两位本校的校友:杨先生和张女士。

他们作为新一代的建筑设计师,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设计理念。

相信他们的分享会让大家受益匪浅。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正式的讲座环节吧。

首先请允许我请教一下李先生,您在建筑设计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请问您对于创新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有什么独到的见解?(李先生回答)非常感谢李先生的精彩分享。

下面,我们将把话题转向年轻的建筑设计师。

杨先生、张女士,你们觉得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来提升建筑设计的效率与创意呢?(杨先生、张女士回答)非常感谢杨先生和张女士的分享。

他们的观点展示了新一代设计师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思维的重视。

接下来,我想就建筑设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一些探讨。

无论是对于环境保护还是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向之一。

请问李先生,您对于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哪些看法?(李先生回答)非常感谢李先生的回答。

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Study on the Rural Landscape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Symbiosis Theory
作者: 王慧[1];孙磊磊[1]
作者机构: [1]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出版物刊名: 建筑与文化
页码: 98-100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1期
主题词: 共生理论;乡村景观;景观设计策略;共生层级
摘要:随着乡村生境衰退、生物异质性降低及传统文化割裂加剧,乡村特色逐渐消失,景观破碎化日益严重。

文章分析乡村目前现状与问题,结合“共生理论”探讨乡村景观设计途径,分析乡村同质化与破碎化的现象和成因,探究共生景观的形成与特性,以景观要素为媒介建构“共生景观”框架层级,拟借事物自身“自组织”模式来解决乡村景观融合问题,探索适应当下时代背景的乡村景观设计策略。

常熟曾赵园借景虞山设计探微

常熟曾赵园借景虞山设计探微

常熟曾赵园借景虞山设计探微
张迅帆;邢宜君;郭明友
【期刊名称】《包装世界》
【年(卷),期】2017(0)6
【摘要】常熟曾园和赵园邻近虞山,这样的空间距离为曾赵园在理景设计时借景虞山提供了的天然优势.事实上,曾赵园在对园内的亭台楼阁、声形香影等理景进行设计的时候,有很多地方都有远借虞山之景入园的匠心设计,园林造景与园外自然风景之间浑然一体.本文就从山石、水体、建筑和植物这四个方面,探析了曾赵园理景对虞山风景的借景设计.
【总页数】2页(P109-110)
【作者】张迅帆;邢宜君;郭明友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建筑学院;苏州大学建筑学院;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常熟虞山诗社探微
2.生态与经济良好发展的典范——国营常熟市虞山林场、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3.国营常熟市虞山林场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
4.文化虞山盆景锦绣——常熟市在方塔公园举办虞山派盆景展览
5.常熟曾赵园造园要素与方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苏大红楼介绍词

苏大红楼介绍词

苏大红楼介绍词苏大红楼,是苏州大学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校园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这座红楼坐落在苏州大学东校区的中心位置,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是校园里最受学生喜爱的地方。

苏大红楼的外观设计充满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红墙黛瓦,飞檐翘角,给人一种古朴大气的感觉。

整座红楼共有三层,每一层都有独特的功能。

一楼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常年举办各种校园活动,如讲座、演讲比赛等。

二楼是一个宽敞的阅览室,供学生们自习和阅读使用。

三楼则是一个多功能的活动室,经常举办各种社团活动和学术交流会议。

进入苏大红楼,你会被它内部的设计和装饰所吸引。

一楼的大厅宽敞明亮,墙上挂满了学生们的作品和校园活动的照片,展现了苏大学子的才华和活力。

二楼的阅览室宁静舒适,书架上摆满了各种类型的图书,满足了学生们的阅读需求。

三楼的活动室则充满了创造力和活力,墙上贴满了学生们的创作作品和社团活动的海报,展现了苏大学子的多样才艺和团队精神。

苏大红楼不仅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们放松和休闲的地方。

在红楼的周围,有美丽的花坛和绿草地,学生们可以在这里散步、聚会,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尤其是在春天和秋天,红楼周围的树木变得五彩斑斓,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每天,苏大红楼都吸引着大量的学生和游客。

无论是学生还是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活力。

苏大红楼不仅是苏州大学的象征,也是学生们成长和回忆的见证。

苏大红楼是苏州大学校园中一座富有特色和魅力的建筑。

它不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休闲和放松的空间。

它是学生们成长和回忆的见证,也是苏大学子们心中的一片净土。

无论是在学术上还是情感上,苏大红楼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苏大学子们的精神家园。

校园既有历史建筑加固改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历史建筑群为例

校园既有历史建筑加固改造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苏州大
学天赐庄校区历史建筑群为例
吴捷;唐晓雪;徐睿捷;李姝诺;燕芊芊;朱悠情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23(41)1
【摘要】校园既有历史建筑在文化传承、功能提升、使用需求等方面与其他类型
历史建筑有着不同的需求,现行的历史建筑加固改造评价指标体系难以对校园历史
建筑的加固改造工程进行全面、有针对性、具有时代特征的评价。

为构建科学合理的校园历史建筑加固改造评价指标体系,该文以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历史建筑群为
实测对象,采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方法分析现有的历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校园历
史建筑与其他类型历史建筑加固改造方案的异同,寻求超低能耗建筑改造与加固工
程的关联性,最终建立加固和改造两个层级的整体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的校园既有
历史建筑加固改造方案优选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保障校园历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4页(P163-166)
【作者】吴捷;唐晓雪;徐睿捷;李姝诺;燕芊芊;朱悠情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4
【相关文献】
1.历史建筑群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初探--以大王岭村落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为例
2.以传统园林为基底的历史建筑群的整治与复兴——以福州南公园历史建筑群片区设计为例
3.历史文脉延续的历史建筑群保护策略——以福州市南公园历史建筑群为例
4.绿色校园视角下既有高校校园现状评价与改造研究——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为例
5.基于文旅融合的历史建筑群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视角下建筑类专业创新思维培养路径研究——中韩高校的比较与借鉴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innovative
thinking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 level research university" A comparison and reference of Chinese and Korean
universities
作者: 刘志宏[1,2]
作者机构: [1]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江苏苏州215000;[2]苏州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000
出版物刊名: 高等建筑教育
页码: 38-45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新思维;教学方法;比较与借鉴
摘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筑类专业创新思维培养体系是构建基础教学培养的教育体系.文章结合当前建筑类专业初步教育阶段的特点,阐述建筑类基础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强调了培养建筑类专业学生空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筑类一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了解社会用人标准,加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专业素质、自我提升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建筑类创新型专业人才,并以中韩高校的比较与借鉴为基础,提出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筑类专业创新思维培养路径和方法.。

中式校园建筑景观案例

中式校园建筑景观案例一、北大燕园。

1. 建筑风格。

北大的燕园那可是相当有名的中式校园景观。

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古色古香的博雅塔。

这博雅塔可是模仿通州燃灯塔建造的,它就像一个智慧的长者静静地站在未名湖畔。

塔身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那种韵味,砖红色的塔身,精致的塔檐,层层叠叠的,就像给塔穿上了一件漂亮的中式礼服。

还有那些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的教学楼和庭院。

比如说勺园,走进勺园就像走进了一个江南水乡的庭院。

白墙黑瓦,回廊曲折,庭院里还有假山、池塘,池塘里的荷花盛开的时候,那简直就是一幅活脱脱的中式水墨画。

在这里面上课或者读书,感觉就像是古代的文人雅士在自家的书院里求学问道一样。

2. 景观布局。

北大的校园景观布局讲究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未名湖是整个校园景观的核心,它周围的小山丘、树林和建筑错落有致。

湖的南岸有临湖轩,那是一座传统中式建筑风格的庭院,从临湖轩看出去,未名湖的景色尽收眼底。

湖中的石舫,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一艘古船,有着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

整个校园里的小路也是曲径通幽,走着走着就会发现一些惊喜的角落,可能是一片盛开的丁香花丛,也可能是一座古老的石碑。

3. 文化内涵。

北大燕园里的建筑和景观充满了文化内涵。

那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北大的历史变迁,从新文化运动到现在,它们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北大人的梦想和追求。

像图书馆,它的建筑风格虽然融合了一些现代元素,但整体上还是散发着中式建筑的庄重与典雅。

在里面看书学习,仿佛能感受到无数前辈学者的气息,激励着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二、苏州大学本部。

1. 建筑风格。

苏州大学本部那可是把中式建筑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它的校门就很有特色,典型的中式牌坊式校门,高大而庄重。

校园里的红楼,那是标志性的建筑,红砖红瓦,有着民国时期中式建筑的独特魅力。

红楼的建筑线条简洁流畅,窗户的设计很有讲究,既保证了采光,又有着一种对称的美感。

还有钟楼,钟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式的塔和西方钟楼的特点。

建筑系教授讲课稿模板范文

建筑系教授讲课稿模板范文(开场白)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建筑设计中的经典案例,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与解读,能够启发大家对建筑设计的思考,提升各位同学的设计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请大家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介绍)首先,我要介绍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它是巴黎圣母院。

圣母院是巴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也是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复杂,展现了中世纪建筑的精髓。

(第二部分:建筑分析与解读)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圣母院的外观。

圣母院的正面拥有三个巨大的门廊,门廊上方是一系列精美的雕塑。

这些雕塑展示了宗教故事和圣经的场景,非常精细而富有表现力。

而圣母院的主塔尖和尖塔之间还有一个巨大的玫瑰花窗,玫瑰花窗采用了琉璃材质,让阳光透过窗户照入教堂内部,创造了神圣而宁静的氛围。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圣母院的内部结构。

教堂的中殿非常高大,两侧是一系列的石柱和拱顶。

这些石柱和拱顶通过精确的结构设计,让教堂的重量得到了合理的分配,从而实现了建筑的稳定。

此外,圣母院还有一个中殿背后的祭坛区域,这个区域是教堂最神圣的地方,被布置成了一个壮丽的礼拜场所。

(第三部分:案例启示与总结)通过对圣母院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它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与建筑技术,创造出了宏伟、庄严而又宁静的氛围。

这为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注重建筑的外观设计。

外观是建筑与外界的第一次接触,它需要通过形式与材质的选择来传达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其次,我们要注重建筑的内部结构设计。

建筑的内部结构是支撑建筑整体的核心,它不仅需要具备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最后,我们要注重建筑的功能与价值。

建筑不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人们生活与活动的场所,它应该为社会和人们带来福祉。

以上就是我对巴黎圣母院的分析与解读,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讲解,能够激发大家对建筑设计的兴趣与思考。

谢谢大家!(结束语)谢谢大家的聆听,希望今天的讲解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开放讲堂——交流与碰撞讲座成功举办2014年7月3日下午2点,苏大建筑学院开放讲堂(交流与碰撞——Memory Landscape & Architecture及景观的五维空间性)在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一楼评书大厅准时开讲,讲座由加拿大AUL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IAN F.TABERNER(伊恩·泰博纳)及苏州五维源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唐剑院长/首席设计师携手演讲交流,由苏州市老专家协会理事园林专业组组长,原苏州工业园区首席绿化顾问教授级工程师怀志刚主持。

原苏州建筑设计院院长、苏州华造建筑设计公司宋希明董事长,苏州高铁新城管委会规划建设局领导顾韬科长和吴斌先生,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公司周蓉经理,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工程部钱利民主任等领导嘉宾出席,加拿大AUL CREATIVE公司、苏州五维源景观设计公司的工作人员及苏大相关专业的教师及学生参加了活动。

IAN F.TABERNER(伊恩·泰博纳)
IAN F.TABERNER----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纽约州注册建筑师,波士顿建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AUL CREATIVE公司董事长、设计总监。

毕业于美国普拉特学院,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在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其间师从安藤忠雄,早年曾工作于贝聿铭纽约建筑设计事务所。

1984年开始在美国各高等院校执教,曾先后任教于纽约理工学院,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劳伦斯理工大学等,现任教于波士顿建筑学院
伊恩分享了6个了他在任教期间创作的一些小而精作品,阐述了自己的观念和理论,深
入浅出的讲解,博得观众席上阵阵掌声。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伊恩细致的回答,使听众对之前的内容更加深入的了解,获益匪浅。

精彩的演讲过后,是轻松的茶歇交流时间,大家相互讨论,对上半场的讲座津津乐道。

中途茶歇交流时光
轻松的半小时过后,是由苏州五维源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的唐剑院长就“景观的五维空间性”进行开讲。

唐剑
唐剑——在1998年作为中方主要设计师设计了“苏州金鸡湖湖滨大道”后进入世界著名景观设计公司易道工作(分别在苏州易道和香港易道公司工作过)现为苏州五维源景观设
计有限公司院长、首席景观师,苏州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生导师,高级景观师、建筑师,苏州风景园林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会员。

唐院长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研究总结出景观设计的五维空间论,通过实际案例向大家展示了这样的“五维”——“长”“宽”“高”“时间”“能量”。

他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在它的周围都有一个“场”,只是场的强弱有不同而已。

场具有一定的能量,在我们周围,有一种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存在着。

景观设计师要做到的就是要调整这个场所的能量场的顺畅。

就如“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生活物质的富足,更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的愉悦与气息的顺畅。

唐院长滔滔不绝,大家听得很透彻、很过瘾。

本次讲座,分享了两家设计公司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及理论,为大家展示了一个个精彩、经典的案例。

“交流与碰撞”相信大家在此次活动中均有所收获,讲座圆满完成。

讲座完毕,嘉宾、学者、老师等至苏州园区月亮湾参加了学术交流晚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