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州and越南
解放军女兵亲历对越自卫反击战(二)

解放军女兵亲历对越自卫反击战(二)在前线的日子里随着前方战事的不断推进,我师遵照前指命令,沿龙州-宁明-凭祥-友谊关-浦寨,向中越边境15号界碑方向移动。
部队在开进途中,一路上全是向前线集结的坦克、炮车以及友邻部队的车辆。
坦克与汽车分道开进,整个公路尘土飞扬,后车基本看不清前车,军车一辆接一辆,绵延数公里,场面极为壮观。
因为广西地区为红粘土质,所以汽车后面的尘土都是红色的,沿途两侧近百米的树木、房屋都呈红色,我们的军装、帽子上也落满了红土,连眉毛都是红的,个个都像“红人儿”。
那些天部队几乎每天行军更换驻地,往边境地区靠拢、集结。
全国人民都把揪心的目光投向了南疆,投向剑拔弩张的边陲。
2月26日接前指命令,我师配合55军参加第二阶段攻打谅山的战斗,根据战斗任务的不同,各团陆续受命从15号界碑出境。
这些20岁上下的青涩男儿,剃光了头,给亲人留下遗言,在军旗下宣誓,心里默念着“再见吧妈妈”毅然奔赴战场。
位于广西凭祥以南的谅山,距我边境18公里,四处环山,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数座作为天然屏障,是越南北方通往河内的大门,自古就是军事要地。
我军从正面进攻凉山,只有一条公路,周边尽是山地丛林,越军的王牌军3师就固守在凉山外围的各个山头高地上,俯瞰公路,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只要我军的机械化部队通过公路就会遭到猛烈打击。
我师的主要任务:控制外围山岭高地,逐个拔点,清扫越军在谅山的所有控制点并在该地区组织防御,保障55军进攻凉山和后撤回国的侧翼安全。
师属481团、483团为军预备队,482团担任穿插到650高地,扫清该地区诸个越军控制点,拿下主峰650,截断凉山守敌退路,阻击越北增援之敌。
我军历来有传统,越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越会在重要任务来临时,担任主力打硬仗和恶仗,482团就是这样一支部队。
他的前身是中央苏区特务大队,1930年8月在湖南浏阳组建,1932年扩编为红一军团3师,1937年7月,在陕西富平县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讲的就是这支部队)这支部队在我军历史上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其中大的战役有:1935年3月四渡赤水战役;1935年6月泸定桥守卫战;1939年9月平型关战役;1941年11月黄崖洞保卫战;1948年9月辽沈战役;11月平津战役;1949年4月挥师南下,9月衡宝战役;12月广西战役;1950年2月平而关战斗;53年5月入朝参战;58年5月先后赴甘南、青南、XZ平叛;1962年10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967年12月援越抗美作战。
龙州县口岸经济综述

龙州口岸经济阔步前进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184公里,境内有国家一类口岸1个——水口口岸,国家二类口岸1个——科甲口岸以及水口、科甲、那花、布局4个中越边境互市贸易点。
其中国家一类口岸——水口口岸距越南高平省70公里,距离越南高平省复和县城仅10公里,与越南高平省复和县驮隆口岸仅一河之隔,是广西对外四大公路口岸之一,是进入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陆路大通道。
目前该口岸已发展成为中越陆路口岸中矿石交易数量最大的口岸之一。
国家二类口岸——科甲口岸,位于龙州县武德乡境内,与越南高平省下琅县瑞华社相接,距离越南高平省下琅县17公里。
那花边贸互市点位于下冻镇那花村,与越南谅山省长定县接壤,距越南谅山省那讷口岸2公里,距离越南谅山90公里,距离高平市70公里,距离越南工业重镇——太原市110公里。
布局边民互市点位于龙州县西南面,下冻镇境内,与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德龙口岸相连,距龙州县城35公里。
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以来,龙州口岸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迅速,已初具规模,口岸经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龙州县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启动建设等机遇,立足区位特点,把口岸经济作为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营造良好的经商环境,使口岸经济成了县域经济新的亮点。
特别是2007年以来,我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口岸经济发展,组建了口岸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县长亲自担任组长,亲自研究部署口岸经济发展战略,多次带领四家班子领导深入口岸进行调查研究,明确提出了“围绕财税抓边贸,做强做大口岸经济”的总体思路,口岸经济发展高歌猛进。
——进出口贸易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据统计,2006年我县进出口额达到50614.77万元,同比增长0.32%。
进出口贸易各种税费达万多元,同比增长 %,各口岸出入境人数达254830人次,同比增长7.43%;对外贸易进出口货物384921万吨,同比增长56.41%。
中越跨境农业产业化研究-以广西龙州与越南下琅地方政府合作建设越南甘蔗基地为例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J u  ̄ o - in l ma c ̄ Reerh om f e o a n i R g F sac
N O . 201 9. 2
G e r N O . 78 ne  ̄ 4
中越跨境农业产业化研究
一
产量 在 10 万 吨 到 18 万 吨之 间 , 中蔗糖 产 量 占 20 44 其
到 9%。除 20 年我 国食糖 总产量超过 消费量外 , 3 08 每年 均需要 通过 进 口食糖 来 弥补消 费短 缺 ( 表 1。 见 )
表 1 我 国食 糖产 量 单位 : 吨 万
年份 总产 蔗糖 占比 广西 占比 消 费 进 口 价直( . f z 量 ( %) ( 量 量 美元) %)
平均
9. 3 O
6. 21
数据 来源: 中国食糖行业协会相 关数据整理 ,其 中2 1 01
年 为估 计 数 。
一、ຫໍສະໝຸດ 广 西龙 州县甘蔗产 业状况分析
生( 一般 5 年轮换 )含糖量 高(2 2%)种植简单 、 、 1~ 0 、 劳 动 力 少 等 特 点 。 2 1 全 世 界 食 糖 产 量 达 到 00年 1 5 5 亿吨 , . 14 5 其中蔗糖产量达到 1 亿吨 , 占食糖产量
以广西龙州与越南下琅地方政府合作建设越南甘蔗基地为例
何有 良
(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刘婵婵
广西 南宁 5 0 2 ) 30 8
10 8 ;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 00 1
摘 要 :中国龙州糖厂+ 越南下琅蔗农的跨境农业产业化 , 是在边 民的先导下, 在广西龙州县政府与越南
【文化旅游】龙州:底蕴丰厚的养生胜地(下)

【文化旅游】龙州:底蕴丰厚的养生胜地(下)文︱林淙图︱严造新张诚龙州位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接壤,由于地理偏远,很少见到相关的旅游信息。
正是这份清淡,让笔者关注已久。
初来龙州,与龙州人一起过几日顺其自然、远离都市的从容生活,可以让都市人放慢脚步、放松心情、净化心灵。
这是一个能让人坐下来找到乡愁,让人难忘的好地方,美丽、清新、安静,来到这里,很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百年沧桑胡志明展馆和法国领事馆旧址龙州有很多法式建筑,房子比较漂亮,我是第一次见到,由于新奇,就向当地人打听,他们告诉我:“龙州的建筑工人很多都是从越南过来的,而当时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所以它的建筑风格和法国很相似。
”越南革命者在龙州从事革命活动的旧址共有10 多处,我们首先来到了越南革命者在龙州秘密机关旧址——胡志明展馆。
展馆占地38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 多平方米。
陈列分胡志明主席与中国和龙州与越南革命两部分,陈列图片、图表400 多张,文物60 多件,丰富地展现了胡志明主席及越南革命者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里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和并肩战斗的历史篇章。
胡志明展馆的开馆,为增强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与引导作用,更是成为中越两国青少年不可多得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据了解,广西龙州县是越南胡志明主席和越南革命者早期进行革命活动的国外基地之一,从1926 年起,黄文树等一批越南早期革命者就陆续来到龙州县,设立秘密联系站,开展革命工作,胡志明也曾经到龙州县从事革命活动,在龙州留下了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办事处旧址等一批革命遗址、遗迹。
除胡志明主席外,越南领导人黄文欢、黄文树、裴玉成等也亲临龙州领导了越南海外革命活动,先后在龙州镇的南街74 号设立了越南革命秘密机关,在白沙街176 号联络点设“德兴衣服车店”为掩护,在龙江街以车缝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在下冻那造屯建立临时据点,使龙州成为了越南革命活动大摇篮和坚实大后方。
为了展现这一段中越两国人民并肩战斗的光辉历史,增进中越传统友谊,促进崇左市特色跨国红色旅游事业的发展,龙州县投入人力物力,完成了胡志明展馆的维修和布展工作。
深入挖掘龙州历史文化资源 全面促进文化统战工作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全面促进文化统战工作摘要:龙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其中又以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最为丰富。
与龙州民族文化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相比,龙州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还未能层层深入。
挖掘与开发龙州历史文化资源,要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培育文化产业上下功夫,这也正是龙州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挖掘龙州历史文化资源全面促进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边疆和谐稳定。
关键词:历史文化资源文化统战文化产业文化遗产文化统战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优秀的文化资源为思想基础,寻求对文化的认同,实现社会各界民众的最广泛的联合与团结为内容的一种统战工作手段,其中丰富的文化资源是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龙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其中又以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最为丰富。
在龙州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一座宝库。
以下就围绕如何深挖龙州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培育文化产业,从而更好地推动龙州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来做出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龙州历史文化资源及开发情况。
龙州县,一座具有1290多年历史的边关商贸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上因左江便利的交通及地缘优势,成为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各国进行文化、贸易交往的重要门户,素有“边陲重镇”、“小香港”之称。
龙州县城三江汇集,左江贯穿县城而过,从县城至响水河段,分布有左江岩画、悬棺崖、紫霞洞、人间仙境等景观,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龙州壮族天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蕴含着浓厚的壮族文化风情,被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天琴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除了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外,龙州历史文化资源也尤其丰富。
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军部旧址、胡志明展馆、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小连城、陆荣廷故居、苏保德衣冠冢、伏波庙、班夫人庙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使龙州县成为中央确定的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
跨国婚姻中越南新娘的身份建构——以广西龙州县金龙镇民村个案为例

跨国婚姻中越南新娘的身份建构——以广西龙州县金龙镇民村个案为例杨丽云【摘要】跨国婚姻中越南新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身份建构具有独特性.通过对广西龙州县金龙镇民村越南新娘的实证研究发现,越南新娘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和打造人际关系,赢得了夫家和邻里认可,建构起了坚实的经济身份和自信的文化身份,顺利融入到当地生活中,成为家庭的重要成员.【期刊名称】《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8)003【总页数】5页(P92-96)【关键词】跨国婚姻;越南新娘;身份建构【作者】杨丽云【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壮族博物馆,广西崇左532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13在中国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被称之为“越南婆”“越南妹”“越南妇女”“越南新娘”“越南媳妇”等,无一例外的都带有“越南”国别。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这个群体多有以“骗婚骗财”的污名化角色,数量不在少数。
据了解,中国目前至少有6.5万越南新娘,仅广西就有近4万人,她们生活在中国与越南交界的中国境内。
事实上,除了极少部分越南新娘在商品化利益驱使下从事骗财的交易外,绝大部分越南新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中国男人,默默地生儿育女、相夫教子。
虽然大多数越南新娘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甚至直到终老,但因她们没有按照中越两国跨国婚姻的法律程序确认,只按照当地民间婚姻习俗嫁入中国,有“事实婚姻”,却无法律保障。
长久身居中国的越南新娘,受中越两国地缘政治的影响,既失去了越南国民身份,也无法得到中国公民身份,成为没有政治身份的边缘人,陷入长久的身份困境。
面对越南新娘的身份认同困境,不少学者从族群认同、身份认同、越南妇女及其子女社会化过程、社会制度排斥性和跨文化适应等视角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在这些研究中,越南新娘多是被动适应社会环境,少有主动进行身份建构,从整体、动态地对越南新娘身份建构进行研究仍为学术空白。
探讨研究越南新娘的整体身份建构不仅能拓宽现有研究空间,还为世人揭开越南新娘适应没有法律身份的日常生活的新一面。
中越边境龙州县越南籍媳妇艾滋病知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越边境龙州县越南籍媳妇艾滋病知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Factors associatey with HIV/AIDS-relateC knowlengr among the crrss-borVer Vietuamese wivesin Sino-Vietuamese BorVer张谊6,詹妤婕2,何洋6,黄争魁6,刘洁2,梁冰玉2ZHANG Yl,ZHAN Yc-jia,HEYang,HUANGZhend-nui,LIU Jia,LIANG Bing-yu【摘要】目的了解广西中越边境龙州县越南籍媳妇艾滋病(A ids)知识知晓率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越南籍媳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依托中越边境项目,2012年3—5月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龙州县内越南籍媳妇艾滋病知识情况开展调查,并用Logm/e回归模型分析艾滋病知晓的影响因素。
结果本次共调查44名越南籍媳妇,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中位年龄3岁;职业以务农为主、文化程度 以文盲及小学学历为主,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20%,艾滋病病毒(HID)、梅毒和丙肝(HCV)感染率分别为0.96%、2.4%和0.00%。
多因素Logis/e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于3岁(OR=2.376,75%CI-. 6.936-4.549)、知道艾滋病是传染病(OR=&105,95%C: 2.786~23.585)、通过医生来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OR= 4.987,95%CI:7.737-&942)是越南籍媳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促进因素,而原户籍来自下梁(OR=0.296;95%C:0.I16~0.974)是越南籍媳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的阻碍因素。
结论目前龙州县越南籍媳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比较低,应针对其影响因素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艾滋病防范意识,降低艾滋病的感染率。
【关键词】越南籍媳妇;艾滋病;艾滋病知晓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82(2076)05-0457-04DOI:10.I648/j.cddl.issn.1002-9927.2276.05.04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边陲,与越南高平省、谅山省接壤,是贩毒“金三角”的中心位置,也是广西艾滋病疫情严重的县份之一5]。
龙州越战烈士陵园简介

龙州越战烈士陵园简介
龙州越战烈士陵园位于山东省龙口市,占地20公顷。
1986年10月,陵园正式建成并于同年11月正式向烈士家属宣布开放。
陵园正面矗立着碑林“让贤者长存”,烈士名字
居文碑之上,褒扬伟大英雄完美贞节。
要把铭记广大越战烈士为民族英雄和爱国模范的事
迹凝结起来,使明代三四代烈士在公共内心中科学地占据一个伟大的位置,是为了敬佩烈
士而完成的天大的功绩。
在龙州越战烈士陵园中,有越南烈士纪念碑、烈士雕像、越南烈士纪念馆、烈士家属
墓等。
碑林万历朝位于中央,气势恢弘。
每年,过来拜祭的士兵与民众手拉着手,一路走
到碑林,向英雄们瞻仰、敬礼!陵园大门前,有一根高47.3米的烈士铁柱,是铸死忠的
象征,以此纪念龙州越战烈士的牺牲,感受他们夜以继日的奋斗精神。
在龙州越战烈士陵园中还收藏了大量的珍贵文物,有记录越战的历史的军用物品,武器、装备等,也收藏着许多烈士的胸褐,纪念他们献身国家的无私奉献。
三代烈士为民族
义无反顾,历史书上留下了他们雄情壮志;还有志愿书,记录了烈士愿意为国捐躯的志向,宣示出他们坚定的信念;还有未留影,题上“宁可死也不投降”“死士天下闻”“死而无憾”八个字,代表着不屈不挠不败的精神。
龙州越战烈士陵园用静谧及宁静的气氛传承着烈士们的精神,让人们沉浸于烈士们英
勇的事迹,素朴的陵园是让人思考的重要地方。
它以雄壮的文化气质,和大无畏、神勇的
精神引发人们的回忆,让广大的烈士家属及军人对那段征战的历史有更深的认识,让大家
从中领悟:自由、民主、友爱及爱国必将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及重重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州的简介
• 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距广西首府南宁市200 公里,东邻崇左市江州区,南接宁明县、凭祥市 ,东北面与大新县相连,西北与越南接壤,总面 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辖12个乡镇, 123个村(居)委会,有壮、汉、瑶、苗、回、 侗等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95%。龙州是一座 具有1290多年历史的边关商贸历史文化名城。 1889年,龙州被辟为对外陆路通商口岸,是广西 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也是我国与东南亚各 国进行文化、贸易交往的重要门户,素有"边陲重 镇"、"小香港"之称。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地质景 观独特,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
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1996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 护单位,2000年被公布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法 国驻龙州领事馆是两幢结构相同的法式二层楼房
桄榔粉是广西传统特产,采用桂西南深山 丛中特有的桄榔树加工制作而成,是森林营 养食品中之珍品
越南:风姿绰约的东方巴黎
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英语: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越南语: Cộng hòa Xã hội Chủ nghĩa Việt Nam),是亚洲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位于东南亚中 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国土形状 狭长,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上越南长期是中国领土,939年(一说968年)脱离中国独立,建立过多个封建王 朝。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沦为法国殖民地。1945年独立以后,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 主共和国,1976年改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986年开始施行革新开放,2001年越共 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南共产党是该国唯一合法的政党。越南也是 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之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龙州旅游资源
• 龙州县境内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163亩,保护区内有植物 1282种之多,其中陇呼枧木高48.5米,胸径2.99米,单株材积达106.7立 方米,堪称枧木王,为世界之最。动物资源达281种,珍稀动物有白头叶 猴、黑叶猴、猕猴、大灵猫、果子狸、冠斑犀鸟等。此外,古朴神秘的左 江风光、中山公园、响水瀑布、紫霞洞、跑马洞、双龙戏珠、水陇龙泉 等自然景观,均能让人大饱眼福、留连忘返。在人文名胜方面,有被誉为 “南疆长城”的中法战争古战场遗址——小连城、当年邓小平领导龙州起 义建立了中国红军第八军的军部旧址、记载着龙州昔日沧桑的法国驻龙州 领事馆、大青山起义旧址、陈勇烈祠、武建军纪念塔、乐寿亭、文昌阁 、文笔塔、伏波将军庙,还有壮族祖先的文化遗产棉江花山壁画、神秘的 崖悬棺等等。在民族、边关风情生态旅游资源方面,龙州县境内居住着壮 、汉、苗、回、瑶等12个民族,壮族人口占95%,壮族文化底蕴深厚,壮 族的民居、民俗、民风、民情、民歌等,都是极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农 历四月十三日的“歌圩节”、正月初十的“侬垌节”,民间文化活动丰富 多彩,有对山歌、斗牛、斗鸡、斗画眉、抢花炮、抛绣球、打毽子、舞狮 舞龙舞凤等民间传统活动项目。此外,金龙壮锦、龙州“青龙刀”、龙州 枧木菜板、龙州桄榔粉、龙州山黄皮、苦丁茶等凝聚着民间民俗工艺精华 ,可以发展为丰富多彩的民族旅游商品。
越南美女
谢谢大家。欢迎到龙州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