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广西之最
有关广西通灵大峡谷的导游词范文

有关广西通灵大峡谷的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广西通灵大峡谷,这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自然景区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氧吧名称。
通灵大峡谷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城东南约30公里处。
景区总面积约19.356公顷,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9.03平方公里,超过40%的植被为原始森林。
通灵大峡谷是以“峡谷、瀑布、峰林、森林”为主要特色的自然风景区。
游览线路一:通灵大峡谷主要景区通灵大峡谷景区,全长4.4公里,沿途高低起伏、曲径通幽。
峡谷的最窄处仅有10余米宽,两侧峭壁高耸,直立如刀削;而最宽处可达130余米,缓缓开阔,江水平缓,碧波荡漾。
沿途还有诸多美丽的瀑布。
其中之一是“龙门瀑布”,高达64米,是亚洲最高的瀑布之一。
顶部是一条瘦长的小河,水流托着垂直悬崖,沿着沟壑流向地面,形成了气势恢宏的瀑布。
瀑布如飞流直下,水花四溅,与悬挂在两侧的绿藤红花相映成辉,别有一番风味。
游览线路二:天龙顶通往“天龙顶”的道路是峡谷中一段曲折的山路,近距离感受高山峡谷的神秘与壮观。
天龙顶位于通灵大峡谷内,海拔1009.5米,是广西最高的山波之一,是最优美的广西之一。
从天龙顶上,我们可以饱览整个通灵大峡谷的美景,感受三百六十度的自然美妙。
此外,在天龙顶上还有位于海拔1500多米处的“眼镜湖”。
熙来攘往的游人大都不会注意到这一休憩之所——在山腰中央,有一个平静的蓝色水池,清澈见底,四周被森林覆盖。
你可以在湖畔漫步,感受这个山岭中的另一个世界。
游览线路三:龙门居民、侗寨古道通灵大峡谷周边聚集着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广西原生态民族居民。
这些居民中主要有壮族、瑶族和侗族三个民族。
他们保留着相对真正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以及一些历史文化储备和看门,成为游客观光和感受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去感受三个民族的习俗和文化,领略他们的饮食和衣着文化等,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侗寨古道是连接龙山和通灵的一次通信路线,也是一条充满迂回的有趣的古道。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史沿革
保护区美景(4张)弄岗保护区是国家级综合性自然保护区,其前身是分别于1978年、1979年区划界定的弄岗 林区和陇瑞林区。
1979年5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桂革发(1979)121号《关于建立弄岗自然保护区的批复》,经广西 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弄岗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主要是纬向构造与北西向构造的交接复合位,地层主要分布有下石炭纪至下二叠纪, 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等,属北热带湿热气候、裸露型岩溶地貌,地貌类型为峰丛深切园洼地槽谷地 形,有峰丛洼地和峰丛谷地。境内海拔高300-600m,是一个北热带碳酸盐岩岩溶发育遍布的自然保护区。
弄岗保护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最冷月份平均气温 在13℃以上,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的每年达7个月,绝对最高温39℃,绝对最低温-3℃,≥10℃的年积温为 7834℃,年平均降雨量1150-1550mm,年蒸发量为1344~1748mm。风向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最多为东风,其次是 西南风、南风。
保护对象
动物
植物
保护区内分布有脊椎动物22目57科226种。其中兽类7目20科28种;鸟类有11目35科137种;爬行类有3目7科 35种;两栖类有1目5科15种;鱼类11种。
属国家I级保护的动物有白头叶猴(PresBytis leucocoPhalus)、黑叶猴(Pressbytis francoisi)、熊 猴(Macaca assamensis)、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蟒 (Python molur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蜂猴(Loris tardigradus)等7种;其中白头叶猴为仅产于广西的特有种,只分布在广西崇左市 的明江以北,左江以南的狭小区域内。弄岗保护区是黑叶猴在广西的主要栖息地,并存有广西最大的自然种群。 广西林蛇(Boiga guangxiensis)、黑小头蛇(Oligodn joynsni)仅发现于弄岗保护区,是弄岗保护区特有 种。2008年发现的世界鸟类新种-弄岗穗鹛(Stachyris nonggangensis)更是中国鸟类学家发现、描述并命名 的第2个新种,这种鸟类仅分布于弄岗自然保护区及周围保存较好的森林中,种群数量仅为100多对,生存状况岌 岌可危。
边民互市贸易点概况

布局边贸互市点互市点龙州布局边民互市贸易点位于龙州县下冻镇江巷屯,地处水口口岸与那花互市点之间,距龙州县城35公里,与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德龙口岸相连,距离越南石安县城、高平市、谅山省府分别为19公里、43公里和106公里,是通往东盟国家的重要通道之一。
近年来,为完善布局边民互市点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边贸点应有的作用,促进口岸经济的发展和边民增收,龙州县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引进台资企业水口昆仑物流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人民币完善布局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00亩。
其中一期工程项目占地150亩,投资额6000万元,主要建设监管区设施,如联检部门办公楼、货物查验平台、检验检疫熏蒸房、检验检疫现场实验室、智能汽车消毒系统、查验对接房以国门闸口、地磅、监控系统设施以及配备必须的检验检疫仪器设备等。
二期工程项目占地150亩,投资额1亿元,主要建设物流中心、商住楼、宾馆、文化休闲、商品展览中心及相应的辅助设施等。
布局边民互市点位于龙州县西南面,下冻镇境内,与越南高平省石安县德龙口岸相连,距龙州县城35公里。
目前,布局点仅有一间60平方米的边贸管理办公用房,电、柏油路已经开通,但其他的基础设施尚未配套。
2007年布局互市点进出口货物7860吨,同比增长127.3%,其中进口量为5828吨,出口量为2032吨。
进出口成交额1231.54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4.25%,其中进口额为547.89万元,出口额为683.65万元。
进口的主要货物是木材、砧板等。
出口的主要货物是水果、饲料、啤酒、日用杂货等。
自治区人民政府已批准设立布局互市点,同时下拨了专项建设资金。
为了尽快建好布局互市点,尽早发挥效益,今年以来,我县多次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实地调查勘测,并根据实地勘测和地形特点初步完成了规划设计图纸。
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广西昆仑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计划在今年6月底可动工建设布局互市贸易市场。
9月6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龙州布局边民互市点已于近日通过自治区验收组验收,布局边民互市贸易点基本符合封闭监管条件,可独立完成各项检查检验任务,符合边民互市贸易点监管要求。
广西崇左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

广西崇左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1. 崇左旅游概况1.1 地理位置与交通崇左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1°35′至23°22′,东经106°33′至108°07′。
崇左市的地理位置优越,是通往东盟国家的重要陆路通道,同时也是中越经济往来的关键节点。
崇左市的交通网络发达,拥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贯穿全境,包括南友高速公路,连接着湘桂铁路和322国道,使其成为国内大交通网络的重要连接点。
此外,崇左市内有11个各类边境口岸,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凭祥、友谊关和水口),以及多个地方口岸和会晤口岸,如宁明的板烂和龙州的春秀,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入境条件。
在公路方面,崇左的公路网络覆盖广泛,截至2006年,全市公路里程总计4886.56公里,包括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
市区距离南宁153公里,距离防城港170公里,已有16条公路网建设项目正在进行中,如崇左-扶绥-南宁等,南友高速和钦崇高速已实现快速连通。
水运方面,崇左拥有左江黄金水道,使得崇左与南宁和港澳地区间的水路交通便利。
2005年至2006年间,全市航道总里程保持在583.5公里,机动船数量有所波动,主要服务于客运和货运。
1.2 气候与最佳旅游时间崇左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日照时数1600多小时,1月平均气温13.8℃,7月平均气温28.1℃,年平均气温在20.8℃-22.4℃之间,年无霜期长达340多天,年降雨量1200毫米以上。
全年夏长冬短,光照充足,十分有利于发展亚热带作物。
崇左的最佳旅游时间是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
春季气候宜人,百花盛开,是赏花的好时节;秋季则可以欣赏到金黄的稻田和美丽的秋景。
此外,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坡节是崇左最为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游客可以在此期间体验到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活动。
崇左的夏季(7-8月)虽然炎热,但夜晚相对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冬季(12-2月)则较为温暖,适合避寒旅游。
广西特产介绍

广西特产介绍广西,是壮族人民的聚集地,民族文化特色浓厚,盛产丰富多样的地方特色特产,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广西特产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做个介绍哦,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广西各个地方特产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广西各个地方特产介绍桂A:南宁南宁芒果干口感酸甜清香,甜而不腻,让你入口难忘,回味无穷,简直就好像在吃鲜芒果那样、让您享受到最好的舌尖美味又能达到补充营养的功效。
粉利粉利是壮族原生态的稻米制品,经过石磨磨成浆,然后经过蒸煮而成。
广西地区一般会在过年期间食用粉利,以讨大吉大利之意。
黎塘莲藕皮色乳白,肉质肥厚,质脆微甜,藕质鲜甜,厚实丰满,适合炖煲,适合切片炒煮,煮熟后藕片透亮,清脆可口。
甜竹笋竹笋,是竹类的嫩茎、芽,营养丰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佳品。
而南宁这边所产的甜竹出笋更是个大肉厚,香脆爽口。
桂B:柳州水油堆水油堆,壮家特色小吃之一。
是广西柳江县洛满镇的一道名小吃,已被该县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牛腊巴太平牛腊巴是采用太平镇四十八弄生长的优质黄牛鲜肉,辅以纯天然香料等佐料,经传统土灶明炉烧烤,纯茶油酥炸等工艺精制而成。
辣椒骨苗族的一种特殊食品,是将所杀的猪、牛、或其他野兽的骨头舂烂,拌上干辣椒粉、生姜、花椒、五香粉、酒、盐等,置于坛内密封,经半月以后或更长时间制成。
云片糕柳州云片糕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细腻,以上等大糯米、纯猪油、精白糖为主要原料,辅以天然香料和陈皮末精制而成,具有营养丰富、余香悠久的特点。
螺蛳粉如今科技进步,想要吃到正宗的螺蛳粉不一定需要到柳州才能品尝得到,过年过节,何不带上自煮的螺蛳粉回家与家人分享。
桂C:桂林桂林三花酒“桂林三宝”之一,是中国米香型白酒的代表,被誉为米酒之王。
桂林三花酒以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而倍受中外游客的青睐。
桂林辣椒酱桂林辣椒酱为桂林特产之一,有百年左右的历史。
桂林酱料厂制的辣椒酱曾多次被评为自治区、桂林市优质产品和名牌产品,畅销东南亚各国。
桂林龙舟纪录片配音解说词

桂林龙舟纪录片配音解说词位于桂林的漓江东岸,上行约18公里,有一个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桂林》诗中写道“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诗中提到的白石湫,就是这个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白石潭村。
村里有一位热情好客,心系村民的村长——刘润发,凡是来白石潭村参观或考察的人,他都会热情地向客人介绍古村落的历史。
白石潭村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间由灵川汤家洞迁来此地。
整个村庄都建在高约1.25米的防洪基石上。
到目前为止,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共有18家36栋,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
这些古民居都是用条石作基础,砖木结构,内部为穿斗台梁混合式木架、是中国古代民居中常见的建筑结构。
黎民百姓住宅的屋顶用的都是手工制作的泥瓦烧制后盖在屋顶上。
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都用砖石垒砌山墙。
可以说,现存的白石潭古民居是迄今为止,是桂林漓江边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
白石潭龙舟活动向来兴盛,唐代李商隐在《桂林即事》的诗中就有“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的记载,据此可见白石潭应该是桂林龙舟活动的起始发源地。
桂林扒龙舟,唱龙船歌、走龙亲等习俗古已有之。
由此可见桂林龙舟习俗的与众不同,无一不体现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祥安康,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不屈不饶的精神。
作为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桂林白石潭村龙舟民俗文化,至今已传承700多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村里青壮年外出打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传统的龙舟习俗和龙船调除了几位年长者外,已很少有人能完整传唱,文化的传承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如不进行抢救性保护,用不了几年将可能成为历史。
桂林人称划龙船为“扒龙船”,有“五年一中扒,十年一大扒”的讲究。
逢“戊”必扒。
2018年(戊戌)正是十年一大扒的日子。
村长刘润发,为把这次十年一大扒的民间民俗活动搞得热热闹闹,让龙舟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他不辞辛劳,走村串寨,翻山越岭,四处挖掘、收集资料,向村民们讲解龙舟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广西之最-人物

广西最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1900~1986),字了一,博白人。
杰出的语言学家、教育家。
192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同年,自费留学法国。
1931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任教。
1954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此外,还兼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毕生从事汉语教学与研究。
从教50余年,桃李满天下,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在学术研究上,继承中国古代语言学的优良传统,充分吸收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在汉语音韵学、语法学、词义学、诗律学以及汉语史、中国语言学史等各个领域,作出了卓越的具有开创性的贡献。
支持和参与语文改革运动,从事汉字改革的研究,提倡文字改革。
为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主持者之一,在普通话的审音、正音、推广及汉字简化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学问渊博,一生龙虫并雕,成就卓著,共撰写学术著作近50余种,论文200多篇,译著20余部,近1500万字。
主要著作有《中国语法纲要》、《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龙虫并雕斋琐语》等,其论著汇编成《王力文集》20卷。
不少专著名篇被翻译成英、日、法、俄、德、捷克等国文字出版,影响深远。
美国把他的《汉语诗律学》列为汉语研究生必读书,前苏联把他的《汉语语法纲要》定为汉学教材,并把他的《汉语史稿》作为古代汉语研究的基本指南,不少国家把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作为汉语基础课教科书。
近现代广西最著名的哲学家梁漱溟(1893~1988),字寿铭,祖籍桂林,出生于北京,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
1911年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
1917年,应蔡元培之聘,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其间发表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在国内外思想界、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有独创的意义和可惊叹的思想力”,仅商务印书馆就8次再版,还被翻译成12国文字出版。
龙州发现弄岗景区简介

龙州发现弄岗景区简介
弄岗瀑布群位于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境内,距县城29公里。
由三大瀑布、九个水潭、七个石峰组成,集雄、奇、险、秀于一身,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山水风景。
弄岗瀑布群是世界上唯一在喀斯特地貌中发育成熟、规模最大的瀑布群,是国家4A级旅游区。
弄岗瀑布群由七个大瀑布和七个小瀑布组成,总长度超过
10公里,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
最大的一个瀑布高达150米,最小的一个瀑布仅有5米多高。
每一个瀑布都以其独特的风姿,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这些瀑布形态各不相同,有一线天、珍珠瀑、银帘瀑、飞瀑等,形成了一个绚丽多彩的天然风景体系。
弄岗瀑布群中最宽的一条瀑布叫“弄岗虹”,长约6公里,
宽约3—5米,落差达300多米。
这条“虹”最奇特的地方在于它的出水口是一片很大的石坝形成的。
由于河水从上游带来了大量泥沙,形成了一个长约15公里、宽约20米的石坝。
在这个
石坝上形成了一条“虹”,这是世界上唯一在喀斯特地貌中发育
成熟、规模最大的天然景观。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最早通汽车的道路
法甲申战争后,越南沦为法国殖 民地。法国以越南为基地不断向中国 云南、广西扩张,致使中国西南边疆 出现危机。从光绪11年(1885年)底 开始,广西提督苏元春根据两广总督 张之洞的意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 织戍边官兵和边民,在中越边界中方 一侧,修筑军路千余里,改善边关的 交通状况,其中全长55公里的龙南军 路是重要的干线之一,道路修通后, 同时改变了以往只靠水路运输商品的 状况。清末民初,法国小汽车从越南 驶入,进入客货运输。龙南军路成为 广西最早修建的通汽车的道路。
龙州的广西之最
广西最早的古航道之一
龙州历史上水路交通方便,境 内早就开辟了左江流域等航道。秦 34年(公元前213年)又从湖南零 陵开辟经广西的漓江、浔江、郁江、 左江过龙州通往越南的水路航道, 到光绪至民国期间,左江、平而河、 水口河成为广西通往越南的水运要 道。龙州——梧州——南宁——广 州——香港水路客货运输十分繁忙。 1964年以后,左江航道因陆续 兴建水电工程则受阻,加上陆上交 通不断发展,公路四通八达,龙州 水路航运逐渐走向衰落。
清光绪15年5月初三 (1889年6月1日),清政府在 龙州成立的龙州海关,是广西 最早设置的海关。龙州海关公 署初址在县城南门街陈勇烈祠, 署内机构有税务司、副税务司, 其中设秘书、税务、会计、稽 查四课及关警队。
龙舟海关初址
广西最早的军官学校
光绪30年11月(1904年12月),广西边防督办郑孝胥奏请清政府同意后, 在龙州开设广西第一所军官学校——广西边防将弁学堂。校址设在龙州县城南 门街陈勇烈祠。光绪32年10月学员毕业后,学堂停办。
在广西最早设置的领事馆
根据当时的《中法越南条 约》,光绪15年1月24日(1889年2 月23日)法国在龙州设立领事馆, 是外国在广西设置最早的领事馆。 当时领事馆内设领事1人,文案、 医生各1人,首任领事安迪。光绪 二十四年(1898年)移馆址至龙州 江南岸,占原龙州火车站两幢房为 领事馆署,虽经百年沧桑,领事馆 楼房还保存完好。
广西最早的政法专科学校
光绪32年(1908年),广西边防法政学堂在龙州开办,它是广西最早的政 法专科学校。该校校址在龙州城龙江南岸,由于种种原因次年停办。
广西最早培养外事人员的学校
由于龙州开放得较早,常有涉外日常事务办理,1927年,广西全边对 汛督办署在龙州开办的广西边务学校。这是广西最早以授外文为主的专门培 养边务外事人员的学校。
广西最早的铁桥
1913年,龙州当局慕集资金修建龙州铁桥,从越南购买钢材水运到龙州, 历时两年,1915年铁桥竣工。该桥由我国工程师黄英(广东南海人)设计承建, 桥长123米,宽3.8米,高26米,单孔跨径106米下承式钢行梁结构。是广西第一 座公路钢铁结构大桥。1940年7月,日本侵略军从南宁第二次进犯龙州前夕,国 民党军队以阻遏日军进犯为名,将铁桥炸毁。现只剩下岸边的桥礅。
苏元春
广西最早的陆军学校
光绪34年(1908年),广西巡抚部院在龙州创办的广西陆军讲武堂,是广 西最早的陆军学校。旧址在现龙州县党校处。当时吴大驿、蔡锷曾担任过教官。 清宣统元年军校迁往南宁。
广西最早的民用航空线路
1934年5月西南航空公司在龙州 成立(又称龙州航空公司)同时成功 开航了广州——梧州——南宁——龙 州的往返航线,该航线是广西最早的 民用航空线路。1936年7月,增辟龙 州——河内国际航线。飞机初航时只 航运邮件,随后才增加客货运输业务。 1938年9月,日军入侵广州后,龙州 至广州航班停航。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广西最早的与越南进行民间贸易关口
由于龙州历史上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加上境内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线长达 184公里,中越两国当地边民来往频繁,在龙州海关设立前97年的清乾隆57年 (1792年)龙州境内的水口关、平而关就成为当时广西最早与越南进行民间贸 易的关口。今日的水口关已是一个现代化的口岸。
水口关
广西最早设置的海关
机场旧址
广西最早的汽车运输公司之一
1923年,在龙州县城利民街私人开办的华利汽车 公司,经营龙州至越南谅山的客贷运输业务,是广西首 次用汽车经营运输业务的公司之一,图为当年华利汽车 公司旧址。
广西机械化最早的工业企业
光绪25年(1889年)广西边防督办苏 元春在龙州县城西郊双凤山创办龙州制造 局(兵工厂),购进德国克鲁伯工厂生产 的机械设备,生产子弹及修理枪炮。这里 广西最早用机械进行生产的工业企业。 1914年广西督军陆荣廷将该局机械搬往南 宁,龙州制造局随即停办。现制造局遗址 已不复存在。
谭浩明
广西最早的火车站、铁路局
光绪21年7月(1895年8月), 法驻华公使施阿兰照会清廷总理衙 门协助修铁路,总理衙门电请广西 巡抚史念祖派员勘测,绘图3张(龙 州到鸭水滩17公里,鸭水滩至凭祥 24公里,凭祥至镇南关19公里)咨 送总理衙门。光绪22年8月(1896年 9月)动工兴建,两年后完成了龙州 铁路局、龙州火车站等首批工程。 光绪25年(1899年)秋,苏元春又 与法商费务村公司博浪澄续立铁路 合同10条,指定路轨宽1米,用其公 司旧车厢和旧铁轨,清政府不同意, 铁路遂停办。昔日的火车站房顶已 芳草凄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广西最早的水文站
光绪23年(1897年), 在龙州现中山公园内江边 设立的龙州水文站是广西 最早的水文站。当时水文 站立有木桩标尺,派专人 定期监测,解放后轻多次 改建现已成为具有现代水 平的水文站。
广西最早的长途电话线路
1919年,广西督军谭浩明组织完成架 设从南宁到龙州的长途电话线路,并投入 使用。这是广西最早的长途电话线路。如 今,电信业在龙州已得到迅猛发展,在街 头的电话亭也可以同世界各地通电话。
广西最早的电报局之一
光绪10年3月(1884年3月)龙州电报局成立,局址设在该县驮苗街北帝庙, 当时由丹麦人莫赖任开办委员,刘天瑞为领班。光绪9年(1883年)法国帝国主 义武装侵略越南北部,严重威胁我国南边疆的安全,战争迫在眉睫,两广总督张 树声奏请清政府把北京至广州的有线电报延至广西龙州,以沟通北京和龙州边防 前线的联系,使中国南北“发递急报,弹指千里可达”,改变原来依靠驿站数月 才能往返的局面。至光绪10年10月5日(1884年11月22日)建成,接通由广州至 龙州的有线电报线路,同时投入使用,成为广西最早的电报局。
广西最早的官办银行
龙州开辟为通商口 岸后,市场货币流通, 金融业逐渐兴起,光绪 30年(1904年)4月,广 西最早的官办银行—— 新龙银号(银行)在龙 州成立。随后,新龙银 号又在南宁、广州、上 海设分局,开设存、放、 汇业务,还印制发行光 绪、宣统纸币。1921年8 月粤军陈炯明攻陷龙州, 县城被洗劫一空,新龙 银号被迫停办。
广西最早构筑的炮台
光绪11年(1885年)至22年 (1896年),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为 保卫边疆,先后组织军民在龙州水口、 下冻、武德、金龙、彬桥等边境险要 山峰修筑77座炮台,使龙州成为广西 境内构筑炮台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 县。其中为保卫龙州城而建于县城西 约3公里处将山上的小连城炮台群闻 名海内外,有南疆长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