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节点上 回眸汕头经济特区30年经济发展
汕头的变迁

汕头的变迁第一篇追古溯原1、公元前214年,秦朝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
前111年西汉王朝设揭阳县,隶属南海郡,这是潮汕地区隶属中原王朝的最早政权建制。
隋唐时期称为潮州。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1年正式开放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鮀浦司管辖。
3、1981年11月以后,汕头经济特区建立和发展起来。
4、潮汕地区最古老的居民是越族人。
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着潮汕地区已经迈进了文明的门槛。
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
(中原人民移居潮汕的较早记载在秦朝,后在西晋和两宋时期分别形成了两次移民高潮。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5、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
为纪念他的治潮功绩,潮州人民江山、河都改姓“韩”,如“韩山”、“韩江”;建造的“韩文公祠”也是为了纪念他。
6、在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中,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造福百姓;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南澳国姓井遗址、南澳总兵府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国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7、战国秦汉时期,潮汕已有了铁制农具;到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8、潮汕种植方法闻名全国,如,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等等。
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
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9、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10、唐宋时期,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也开始大量对外输出,远销东南亚、西亚各国。
11、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属中国传统织绣工艺的一种。
形势与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的巨变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学姚晓燕 2009011050摘要: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这一政策的实施,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各层面都有所上升。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民主进程的推进,人们的权益也得到了保障;在与外来思想潮流的交融下,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思想道德修养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汕头改革开放变化汕头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
北回归线从市区北域通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总人口449万人;其中汕头市区面积310平方公里,人口117万人。
现辖龙湖、金园、升平、达濠、河浦五个区和南澳县,代管潮阳市、澄海市。
全市海岸线长289.1公里,拥有大小岛屿40个,其中最大的岛屿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汕头市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中国东南沿海开放港口城市。
紧靠香港、澳门、台湾,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
1861年汕头市就被正式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沿海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
二十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三位,商贸之盛居全国第七位,曾有美、英、法、德、日、俄、荷、比等八个国家在汕头设立领事馆,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口岸,中国东南沿海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贸、金融、信息、交通运输枢纽。
创办于1981年11月的汕头经济特区,面积234 平方公里,享有国家赋予的改革开放试验权和地方立法权,拥有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澳海岛开发试验区三大对外开放重点区域,正在发展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外向型、多功能、综合性经济特区。
如今的汕头,正日益发挥经济特区和粤东区域中心城市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
海峡经济区是由台湾海峡东、西两岸构成。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经济区)是相对于海峡东岸以台湾为主体的经济带而言的,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江温州和广东潮汕,东临台湾,西邻赣、湘,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具有对台前沿、自然集聚、优势独特的区域经济综合体,包括闽浙赣粤4省及所辖21个地级市,即福建全省的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宁德9个市,浙江省的温州、金华、衢州、丽水4个市,江西省的赣州、抚州、鹰潭、上饶4个市,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梅州、揭阳4个市。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经济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的潮汕人民大胆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从实际出发,坚持整体规划。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特区人民在逆境中奋起,在曲折中前进。
在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中,汕头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困难、挫折,伟大的汕头人民从各种磨练中走向了辉煌,我们有必要在回顾总结汕头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历程并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建设及其经验教训,使汕头经济特区能稳步前进。
[关键词]改革开放,汕头,经济,经验教训:一、汕头地区概况(一)汕头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汕头是中国南方美丽的海滨城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二)汕头人文概况汕头人文荟萃,向有重兴学传统,宋时就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其地方方言为潮汕话,潮剧、潮菜和功夫茶等传统文化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享誉海外。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
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汕头历史以来的经济特色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对外经济活跃。
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汕头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一)党正确、伟大的政策是推动汕头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初期,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汕头经济特区对各经济结构做出了调整,开始朝着建立以工业为主、工贸结合的综合性外向型经济发展,并开始进入特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改革开放到1984年底是汕头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论汕头经济特区40年与“再出发”的战略机遇

论汕头经济特区40年与“再出发”的战略机遇马丽梅王倩影张雨!(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深圳51806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摘要:1980年汕头经济特区正式成立以来,汕头逐渐发展为中国重要的现代化港口城市,取得了较为优秀的成绩,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城市创新水平不断提升;港口区位优势明显,外贸经济表现优异;产业结构呈现“两稳一快”的特征,协同性不断增强;城市人口稳步增长,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但是,与我国最早成立的其他三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相比,汕头的表现并不突出,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机制改革相对滞后,并未充分激发经济活力。
面对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汕头的地理优势及文化优势不断显现,“再出发”迎来历史性机遇,汕头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为核心载体,积极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和面向全球华侨华人聚力发展的创新平台,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词:汕头经济特区潮汕文化*马丽梅,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助理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倩影,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研究员。
论汕头经济特区40年与"再出发”的战略机遇115汕头是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内海湾的城市,历史上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且经济繁荣发达,素有“岭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的美誉。
历经中国近现代战争等因素影响,汕头的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受挫,直至汕头经济特区成立的1980年,汕头的经济才逐渐恢复,社会文化事业开始蓬勃发展。
经过40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人口超过500万、GDP超过2000亿元的现代化城市(-汕头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在改革开放40多年里,汕头经济特区切实肩负起打造体制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艰巨使命,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了独一无二的“汕头力量”。
这40多年中,汕头敢闯敢试,率先对特区土地实行“五统一”管理、率先成立外资银行总行、率先实行24小时审批答复制度等,这片土地为我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这40多年中,汕头改革持续深入,实施12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数字政府”、国资国企、营商环境等128项改革任务;这40多年中,汕头城市建设进步明显,城市定位有力提升,2019年汕头获得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成为广东省继广州、深圳之后第三个举办洲际综合性运动会的城市。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特区的外贸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特区的外贸发展作者:祁欣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08年第08期中国的经济特区与改革开放的起步与发展紧密相联,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政策试验场。
从1979年7月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以来,经济特区的发展经历了近30个年头。
目前我国有5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
早期经济特区的先行先试政策早已扩展到其他区域,如今,经济特区已经部分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鉴于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独特地位,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刻更有必要总结回顾经济特区对外贸发展的巨大成就,以及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一、经济特区外贸发展的基本特点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特区将发展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五大经济特区虽然各有特点,但从总体上看,过去30年,经济特区在贸易速度、规模,贸易主体,贸易方式,利用外资,国别地区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其中,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尤其显著。
(一)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特区建立以来,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着重发展开放型经济。
五大经济特区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4.23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3806.53亿美元,增长了900倍,年均增长28.7%,远高于全国同期57.5倍和15.6%的增长幅度。
图1 经济特区进出口贸易额(1980-2007年)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注:1980-1989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特区进出口数据汇总,1990年后包括海南。
(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强劲,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建设初期,由于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四大经济特区灵活利用特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引进“三来一补”和加工贸易项目,快速打开了开放格局,既扩大了出口,赚取外汇,又能使大批劳动力就业,为特区经济的快速腾飞准备了条件。
但“三来一补”和加工贸易的技术含量低,能耗大,污染严重,多属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原料供应、产品设计及销售均掌握在外商手中。
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 改革开放显神威

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改革开放显神威1、30年来,深圳以年均25.8%的增长速度累计创造了5.78万亿元GDP,经济总量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从边陲小镇迅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法制健全的现代化大城市。
深圳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有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③经济特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④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2010年8月20日至21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考察工作时强调,只有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是A、党和国家的生命线B、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C、强国之路D、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3、30年来,深圳利用外资和国际先进技术,从“三来一补“企业起步,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都市,形成了较高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高度的外向型经济。
1979年以来,深圳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56.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7%。
2009年,在深圳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总数累计达166家。
这表明我国坚持实行的基本国策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科教兴国C、科学发展D、对外开放4、2010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扩容,特区面积从327平方公里扩大至1991平方公里,面积增加5倍。
此外,厦门、珠海、汕头等几大特区已经或即将扩容,经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相继扩容A、有利于“走出去”,但不利于“引进来”B、是深圳经济社会取得更快、更好发展的关键C、是深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D、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5、经济特区深圳曾以三天一楼的“深圳速度”享誉世界,GDP增速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
GDP的绿色成分也越来越浓,万元GDP能耗、水耗近年来持续下降,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降幅以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
经济地理—汕头市经济特区32年的成就与反思

汕头市经济特区32年的成就与反思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汕头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忆苦思甜的纵向比较让我们感受到了汕头的巨大变化,可是,客观清醒的横向比较则让我们倍感重任在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总结好过去32年汕头发展建设的得与失,才能更好地促进汕头加快发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在未来发展中独树一帜。
关键字:经济特区经济实力成就反思一、32年的辉煌成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全国,汕头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
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是,侨乡的特点把汕头推到了时代的潮头:1981年11月14日,在龙湖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办了汕头经济特区,汕头开始担负起“排头兵”的重任。
30年乾旋坤转,30年沧海桑田,汕头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汕头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汕头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1981年至2012年,汕头生产总值增长45倍。
1987年,全市实现人均GDP 比1980年翻一番,1992年实现第二个翻番,1995年提前实现第三个翻番,2009年突破2万元。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占全市经济总量三分之二以上。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4.1:38.0:37.8调整为2008年的5.4∶54.3∶40.3。
实现了从以农业经济为主向现代工业、服务业各业并举综合发展转变,从闭塞落后的“省尾国角”向开放、繁荣、充满活力的现代海滨城市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12年,汕头全市生产总值1415.01亿元,比2011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1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728.78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604.05亿元,增长7.3%。
“ 被遗忘”的汕头特区

教训共鉴LESSON正能院汕头作为粤东重镇,是潮汕地区的核心城市,同时也是广东省东翼腾飞的支点,一度担负着成为改革开放实践突破口的历史使命。
然而承载着中央厚望的汕头,却始终拿不出一份像样的成绩单,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陷入发展迟缓的泥淖,成为一个总是让人提不起又说不出的地方。
繁荣后的没落汕头的发展可谓集合了国家政策之天时,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利,著名侨乡之人和,然而在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后,取得的成绩却不尽人意。
汕头在改革开放的前15年经济增长非常迅速,1980年,全国人大批准在汕头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汕头获得沿海开放城市待遇;1987年汕头所辖各县都划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改革开放初期汕头的经济发展。
可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汕头开始陷入了发展迟缓的泥淖,尤其是在未设特区前,汕头已经是广东第二大城市。
然而30多年后,汕头不仅丧失了特区的优势,甚至沦落为一个普通城市。
我们不禁要问,汕头究竟怎么了?2000年的“807”案件对汕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2000年,汕头市大量企业被揭发存在大量偷税漏税行为,中央特别成立调查此案的“807”工作组进驻汕头,对汕头涉嫌此案的企业采取行动,封闭其所有账户,冻结所有资金,并动用军警将企业的有关会计资料全部装车运走,对相关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彻底调查和严厉打击。
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曝光,当地的信用和形象遭受严重损毁,汕头东区的企业在全国各地的商业活动受到很大限制,由此汕头经济遭受直接重创,并导致了长时间的经济发展迟缓。
其实,在“807”事件之前,汕头经济放缓就已经渐露端倪。
汕头在发展势头最好、经济最繁荣的“黄金五年”期间,G D P 增长了186%,比同期全国平均的153.5%高出很多。
但汕头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却全面、大幅地落后于全国平均水“被遗忘”的汕头特区国企管理2016.02-03. All Rights Reserved.平:“黄金五年”中,汕头的投资增幅71.7%,全国平均水平高达140.5%;汕头的出口增幅79.8%,全国平均水平高达100%;利用外资增幅51.6%,全国平均水平高达13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 统 计 数 字 无 法 体 现 的 地 下 经 济 。 放 在
3 0年 的 视 角 下 ( 9 8年 ~ 0 8年 ). 17 20
汕 头 的 GD P年 均 增 长 速 度 1 % ,虽 然 24 高 于 全 国 平 均 增 长 速 度 ( % ),但 低 98 于 广 东 省 年 均 增 长 速 度 (1 .% ) 汕 头 38 。 的 GDP 、人 均 GD 、城 镇 居 民 可 支 配 收 P
全 国 的比 重从 1 7 9 8年 的 29 % 提 高 到 .8
0 9年 的 38 %, 即 人 均 GD 2 P始 终 低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汕 头 走 过 了 不 平 凡 2 0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 目前 , 汕 头 城 镇 居 民 的发展历程。 创 办 特 区之 初 ,特 区 的开 拓 者 以 “ 杀 年 人均 收入 、城镇 人均住 房面 积等 几个 出 一条 血 路 ”的 勇 气 顽 强 拼 搏 ,顶 风 沙 、 主 要 的指 标 也 落 后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城
1 87 85 头 抓 住 经 济 特 区 扩 大 到 整 个 市 区 和 邓 小 始 于 2 世 纪 初 的 “ 0 ” 、 “ 1 ” 案 件 ,而 此 前 的 1 9 9 3年 到 1 9 9 8年 被 认 为 平 同志视察 南方 发表 重要 讲话 后市 场经
黄 济 活 跃 的 契 机 , 明 确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 展 是 汕 头 发 展 势 头 最好 、经 济 最 繁 荣 的 “ 金五 年”。事 实上 ,即使在 上个 世纪 9 0 开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大 会 战 , 为 生 产 力 的 解 黄 P增 长 放 和发 展创造 了重要 条件 。在特 区快 速 年 代 的 “ 金 五 年 ” ,汕 头 的 GD 了 1 6 , 比 同期 全 国 平 均 的 1 35 高 8% 5 % 发 展 的 带 动 下 ,整 个 汕 头 市 的 经 济 实 力 显 著 增 强 ,全
回 眸汕 头 经 济 特 区 3 0年 经济 发展
■ 本刊记者 彭涛 ■ 石晓梅
3 年乾旋坤 转 ,3】 沧海桑 田,汕头经 济实力逐步增 强 ,城 市基 ( ) f 年 础设施 日臻 完善 ,社会 文明不断进 步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 纵 向比较让我 们感 受到 了汕 头的 巨变 ,客观 清醒的横 向比较让我 们 意
翻一 番 ,1 9 9 2年实现第二个翻 番 ,1 9 95
汕 头 的 投 资 增 幅 7 %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17
4 .%;汕 头 的 出 口增 幅 7 % , 98 年 提 前 实 现 第 三 个 翻 番 ,2 0 0 9年 突 破 2 高 达 1 05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高 达 1 0 ; 利 用 外 资 增 0% 万 元 。2 0 0 9年 ,汕 头 市 地 方 财 政 一 般 预
0几 冒 酷 暑 ,住 篷 棚 、 成 功 地 走 出 一 条 “ 开 市居 民恩格 尔系数 比全 国平均 高出 1 个百分点。 发一片 , 建设 一 片 , 产一 片 , 益 一 片 ” 投 收
的求实创新之路 。上世纪 9 0年 代 后 ,汕
一
种普 遍 的观 点认 为 ,汕 头的 落后
识到 汕头 的落后 ,深 感重任 在肩 。站 在新 的历 史节点上 ,暮 然回 首, 我们 更能登 高望远 ,坚定信 心 ,独树 一帜 ,把握 机遇 ,扬 长避 短 ,实 施有效的政府 管理 ,加快汕头发展
入和 第二 产业 的增长 速度 仅仅 略高于 全
上 篇
30 % ,但 汕 头 人 口增长 得 更 快 ,人 I 占 9 : 1
出 不 多 。 但 汕 头 拉 动 经 济 增 长 的 三 驾 马
的 72 9亿 元 增 至 2 0 0 9年 的 1 3 元 。 车—— 投资 、消费与出 口却全面、大幅地 0 57亿 黄 18 9 7年 ,全 市 实现 人 均 GDP比 1 8 9 0年 落 后 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 “ 金 五 年 ” 中
. 满 意 ,汕 头 相 对 落 后 的地 位 并 没 有 改 存 款 只增 加 了 26倍。 汕头 居 民 的存 款 增 幅 远 高 于 GDP 、投 资 、 出 口的 增 长 。 变。 汕 头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占全 国 的 比重 其 实 ,这些 “ 富 于 民”的现 象均 来 自 藏 从 17 9 8年 的 23 % 提 高 到 2 0 .9 0 9年 的
算 收入 达到 5 85亿元 ,人均年 消费 品零
幅 5 %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高 达 1 8 2 16 3 %。
P的 增 长 售 额 1 多 元 ,人 均 居 民 储 蓄 存 款 近 2 这 种 现 象 令 人 费 解 ,汕 头 GD 万 从 何 而 来 ? 与 l l 的 ~ 个 让 人 奇 怪 的 :  ̄ Ur对 万元。
9 3年 到 回 顾 过 去 , 汕 头 实 现 了 历 史 性 跨 现 象 是 汕 头 人 民财 富 的 增 长 ,1 9 19 9 8年 ,汕 头 城 镇 居 民储 蓄 存 款 从 5 59 越 ,汕 头 的 面 貌 有 了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化 , 国 平 均 水 平 ,农 村 收 入 、第 一 产 业 和 第 8 但是 ,改革 开放 的 历史也 是一 部 区域竞 亿 暴 增 到 2 42亿 ,增 长 了 4倍 多 ;农 三产业增长 速度还落后于全 国平均水平 , 村 居民储蓄存款从 1 fN长到 6 , 4- z 63亿 争史 。如果 与 先进地 区比较 ,与整 个广 汕 头 的 发展 势 头 一直 不如 人 意 。 东省 的发 展 比较 ,汕 头 的成绩 并不 令人 增长 了 37倍 ,而同期全国居民平均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