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
阅读的力量:推荐十本经典好书,陶冶情操

阅读的力量:推荐十本经典好书,陶冶情操“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们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想,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每一本好书,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灵魂的旅行。
”阅读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它能够深深影响我们的心灵。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时常会忽略了读书给我们带来的独特的愉悦和智慧。
然而,只要我们拥有忠诚于阅读的习惯,一本好书就能够改变我们的一生。
今天,我想推荐给你们十本经典好书,这些书会陶冶你的情操,并激发你的内心。
1. 《围城》 - 钱钟书《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作之一,由著名作家钱钟书创作。
这本小说以幽默、机智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城市的爱情和婚姻生活,在讽刺社会的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和细腻的描写,这本书带领读者深入思考婚姻、责任和个人选择等重要议题。
2. 《人类简史》 -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是以宏观的视角展示了人类发展史的一部科普巨著。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通过深入研究和独到的见解,揭示了人类进化的演变过程,并将人类的历史置于宏大的背景之下。
这本书不仅能够扩展我们的知识范围,还能够引发我们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3. 《1984》 - 乔治·奥威尔《1984》是一本探讨极权主义和个人自由的重要小说,堪称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乔治·奥威尔通过对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未来社会的描绘,引发了人们对权力、自由和真理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提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还给予读者勇气去保护自己的价值观和尊严。
4. 《平凡的世界》 - 路遥《平凡的世界》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通过一个平凡农民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和对社会现象的细腻描绘,这本书引发了人们对尊严、理想和社会公平的思考。
5. 《傲慢与偏见》 - 珍·奥斯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爱情小说中的翘楚。
小学语文经典课外阅读25篇(含答案)

的是一个老人, 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 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 这
大夏天的正午, 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 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
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
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西瓜狼吞虎咽一气,
那该有多爽啊!
5.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 出风的世界。”表达的意思是:
6. 文中多次出现了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它的作用是:
7. 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课外 1:
小学语文经典课外阅读
暖色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 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 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 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 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 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路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 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最为重要的东西放在开头和结尾,诸如开场白、压轴戏;
2
三是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
四是抓住短文的关键句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五是回答问题,答题要简单明了 ,答案要紧扣题目要求。
参考答案:
1、美丽的湖。
2、过渡句:静静的湖是可爱的,但雨中的湖更动人。
相照应的句子: 我爱水,所以我爱大海,爱长江,也爱小溪流。但是,我最爱的还是湖。
6
人依然在一瘸一拐的追赶。 看得出他没有放弃的意思, 仿佛它丢失的不是一个西 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 赶者。
10本必读的经典好书推荐,陪你度过愉快的阅读时间

10本必读的经典好书推荐,陪你度过愉快的阅读时间阅读是一种无限的享受和启迪。
当我们翻开一本好书时,仿佛可以穿越时空,进入一个个不同的世界,与作者交流思想,感受情感。
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找到一本真正的好书也许并不容易。
因此,我为你精选了10本必读的经典好书,希望能陪伴你度过愉快的阅读时光。
1.《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这是一部古典文学的巨作,《傲慢与偏见》以犀利的语言和独特的观点描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偏见和陋习。
这本书通过讲述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男女之间的角力和误解,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并提出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见解。
2.《老人与海》(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其简洁而有力的文字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而闻名,《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老渔夫和一条巨大的鲨鱼之间的激烈斗争。
这本书通过描述主人公与大自然的对抗,表达了人类的坚韧和勇气,并引发了对生命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反思。
3.《1984》(乔治·奥威尔)《1984》被公认为是一本深入思考政治和权力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设定在一个全面监控和思想控制的世界,揭示了权力渗透和压迫对个人自由和独立思考的危害。
它引发了对政府监控和社会控制的广泛讨论,并提醒了我们要保护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
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是一部以俄罗斯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军旅生涯,描写了一个革命战士的成长过程。
这本书通过揭示人性的光明和黑暗面,讨论了战争和革命的复杂性,并表达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5.《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是一本拉丁美洲文学的经典之作,《百年孤独》以其奇幻现实主义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脍炙人口。
通过讲述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这本书探索了家族、历史和命运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深刻思考。
课外经典阅读50篇

课外经典阅读50篇1.《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2.《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3.《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4.《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5.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老舍的《茶馆》7.钱钟书的《围城》8.巴金的《家》9.茅盾的《子夜》10.曹禺的《雷雨》11.冰心的《寄小读者》1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13.戴望舒的《雨巷》14.朱自清的《背影》15.沈从文的《边城》16.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17.汪曾祺的《受戒》18.余华的《活着》19.路遥的《平凡的世界》20.陈忠实的《白鹿原》21.王安忆的《长恨歌》22.阿城的《棋王》23.刘慈欣的《三体》系列24.金庸的《射雕英雄传》25.古龙的《小李飞刀》26.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27.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28.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29.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30.卡夫卡的《变形记》31.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32.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33.海明威的《老人与海》34.莫泊桑的《项链》35.契诃夫的《套中人》36.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37.高尔基的《海燕》38.泰戈尔的《飞鸟集》39.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40.埃德蒙·罗斯丹的《西哈诺·德·贝热拉克》41.莫扎特的《安魂曲》42.巴赫的《马太受难曲》43.肖邦的圆舞曲作品一号44.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45.罗丹的雕塑“思想者”46.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47.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48.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49.米芾的书法“蜀素帖”50.文征明的绘画“山水图”。
经典阅读内容

经典阅读内容经典阅读是指那些被广泛认可、被广泛传播、被广泛阅读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
经典阅读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还能够启迪我们的思想和灵魂。
下面是我列举的一些经典阅读内容。
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家庭的兴衰沉浮,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危机。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历史和人性的研究。
2.《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伊丽莎白·班纳特和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绘了英国乡村社会的生活和风俗。
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3.《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一个船员鲁滨逊在海上遭遇风暴后漂流到荒岛上,他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终成功逃离荒岛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活和冒险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人类的生存意志和智慧。
4.《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神话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神话故事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神秘性。
5.《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儒家思想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危机。
小说通过对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6.《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包括《小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这些故事通过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描绘,展现了人类的善良和美好。
经典阅读教案

经典阅读教案
教案一:
课程:经典阅读
年级:高一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介绍经典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3. 阅读并理解选定的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引用经典文学作品的名言或片段,引起学生对经典阅读的兴趣。
2. 探究:与学生一起讨论经典阅读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列举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例子。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并展示他们的观点。
4. 阅读:学生阅读和分析一段经典文学作品,并回答相关问题。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经典阅读对学生的意义和影响。
6. 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教学资源:
1. 经典文学作品的选段或摘录。
2. 讨论问题的提示。
3. 阅读理解题。
评估方法: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 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态度和兴趣。
教学反思:
1. 关注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的困惑和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解答。
2. 激发学生对于经典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去阅读和探索经典作品。
3. 提供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资源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和解读能力。
经典阅读30篇

经典阅读30篇1、《生命的价值》①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有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②院长总.笑而不答。
③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
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④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好多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
回到院里,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
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⑤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
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⑥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
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⑦“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
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阅读练习1. 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6分)(1)时间:(2)地点:(3)人物:(4)事情的起因:(5)经过:(6)结果:2. 第②自然段中加点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两个词说明了什么?(2分)3. 第⑤自然段中加点字“竟”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4. 结合上下文说说“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为什么不说“卖”,而是说“展示”?(2分)5.普通的石头为什么成了稀世珍宝?(请用文中的话回答)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2、《追赶风筝的孩子》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经典阅读》读后感(精选5篇)

《经典阅读》读后感(精选5篇)《经典阅读》读后感(精选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阅读》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阅读》读后感1彭懿老师说:人的一生能有几次邂逅图画书?三次,童年、初为父母、人生过半为了自己的时候。
但作为一名教师来讲可能还多了一次,初为人师时。
只是当拿到图画书时我们对于图画书了解多少,当我们在和孩子们讲解一本图画书时,我们又曾经为这本书做过多少功课呢?也许你会对此不以为然,一本儿童读物而已,能有多高深,文字通俗易懂,有的只有三言两语,要为这样一本内容简单的书去做功课未免小题大做。
在以前我们甚至还只是把它们当作填补剂,随手抓来读一下填补一些过渡时间。
现在也许大家都开始重视阅读教育了,我们会认真花上一些时间与孩子分享阅读,但有时仍不免对某些图画书嗤之以鼻,图画的这"烂",文字也不怎么样,到底有多少可看性呢?在读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之后,我才恍然那些精彩之作竞被我随口演绎成了无味的"干馍馍"。
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对图画书的无知之外,我想可能传统教育"读书识字,传教说道"的影响也在期内。
传统教育或者说仍是现在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所持的目的,是要求整个世界以强大的姿态迫使孩子们学习被要求的一切。
而在图画书的世界里,这一切恰好调了个个儿,成人世界退后一步,孩子们在一个相对宽松的世界里面自己去摸索、发展。
这种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让我们有一个本能的恐惧与抵制,我们尚没有摸透它,更没有能力掌控它,于是也只有回避它了。
这种战战兢兢的情绪在我与图画书愈加深入的接触后慢慢消融于无形了。
由于图画书的影响,我继而阅读了《早期阅读发展与教育研究》中的《图画书美术语言与早期阅读教育》篇章,了解到"图画书=文字×图画",在图画书中图画不单是文字的意图再现,而是与文字密不可分的伙伴,它呈现着文字难以描绘的趣味与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产党宣言1、《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被译成一二百种文字,出版1000多次。
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许多传世名著,但没有哪一部能像《共产党宣言》这样牵动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心魄。
2008年是纪念《共产党宣言》公开发表(C )A、130年B、150年C、160年D、180年2、之所以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C)A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B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C它集中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D它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
”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B)A.俄国十月革命B.巴黎公社C.宪章运动D.新中国成立4、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开山之作是( B )A、《国家与革命》B、《共产党宣言》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D、共产主义原理》5、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C )A、最终动力D、根本动力C、直接动力D、惟一动力6、自行消亡的国家是指( D )A、奴隶制国家B、封建制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7、国家消亡的根本条件是(C )A、消灭阶级对立B、提高全体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C、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D、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8、被列宁称之为”半国家“的是( D )A、奴隶制国家B、封建制国家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9、《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B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10、《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是:(B)A、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B、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D、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论自由11、论自由的作者是哪个国家的?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A)12、全书的中心论题没有下面哪个? A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B论个性自由 C论社会对个人自由的控制 D自由言论 (D)13、是谁第一次把《论自由》介绍到中国来的? A李鸿章 B左宗棠 C 严复 D张之洞 (C)14、《论自由》是在哪一年完成的? A1858 B1859 C1860 D1861 (B)15、《论自由》共有多少章?A 2B 3C 4D 5 (D)16、《论自由》第1章的主旨是?A 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B 个性的自由发展C 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D 指出全书要阐述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D)17、《论自由》第2章的主旨是? A 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 B 个性的自由发展 C 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 D 指出全书要阐述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A)18、《论自由》第3章的主旨是?A 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B 个性的自由发展C 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D 指出全书要阐述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B)19、《论自由》第4章的主旨是?A 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B 个性的自由发展C 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D 指出全书要阐述的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C)20、《论自由》的作者写的西方第一部论述代议制的专著是什么?A 《代议制政府》B 《逻辑方法》C 《政治经济学原理》 D《妇女屈从》 (A)21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是【 A 】A 托克维尔B 马克思C 恩格斯D 卢梭22 《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依据是【 C 】A自己的空想B他人的讲述C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D当代的的土地清册,1800年的陈情书23《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出身于【C】A贫民 B骑士 C 贵族 D 王室24 《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在书中表达的情感【C】A对生活贫苦的感叹B对富裕生活的憧憬C对拿破仑第三专制制度的仇恨D对新制度的向往25《旧制度与大革命》作者的初衷【C】A重写一部梯也尔式的帝国史B写出旧制度的罪恶C以十年帝国时期(1804—1814)作为主题D写出新制度的美好26《旧制度与大革命》是对哪个国家大革命的描述【A】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俄国27《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写作背景【B】A法国大革命开始B法国大革命落下帷幕C独立战争D抗日战争28《旧制度与大革命》发生于【 A】A1856 B 1800 C 1900 D 190829本书透露出的思想【C】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 自由主义D 三权分立罗丹论艺术31:罗丹论艺术是(B)写的A罗丹 B葛赛尔 C马约尔 D32:罗丹与谁(C)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A 马蒂斯和马约尔 B梵高与马蒂斯 C马约尔和布德尔 D马约尔与梵高33:对该书错误描述是(A)A是对欧洲雕塑史的批判B又是个人经验的精炼概括C是其中贯穿着罗丹对前人的崇敬D对名作的卓见和创作的喜悦、深思的刻痕、点滴的自省34:罗丹是(A)A 雕塑家 B哲学家 C文学家 D史学家35:罗丹的作品没有(D)A思想者 B加莱义民 C青铜时代 D空气36:罗丹是(A)人A法国 B英国C德国D意大利37:不是罗丹名言的是(D)A艺术之源,在于内在的真,你的形,你的色,都要传达情感。
B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C恶是枯干D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是幸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8:罗丹(A)A1840—1917 B1840—1923 C1844—1917 D1844—192339罗丹的雕塑的手法是(A)A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B 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 C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D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40:罗丹论艺术中没有的是(B)A菲狄阿斯与米开朗基罗B艺术之超现实C 艺术中的神秘D艺术之思想41出版了《物种起源》,系统地阐明进化论的基本原理,将生物学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近代科学家是( B )A.亚里斯多德B.达尔文C.布丰D.孟德斯鸠42《物种起源》作者是属于( D )的人A.美国B.德国C.西班牙D.英国43《物种起源》发表在( A )年A.1859B.1869C.1879D.188944《物种起源》中主导思想是( A )A.自然选择B.生物进化C.遗传变异D.生存斗争45关于《物种起源》一书中,下面那句话有错( C )A.变异是选择的原材料B.各种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C.自然选择是基因突变的动力D.细小变异的遗传史可以积累的46蜘蛛织网是动物的( C )A.模仿B.遗传C.本能D.条件反射47《物种起源》一书中关于杂种性质错误的是( D )A .变种---杂交时的能育性B.不育性---存在生殖隔离C.不育性---存在地理隔离D.变异是固定发生的48《物种起源》作者环游世界乘坐的( A )A.贝格尔号B.胜利号C.贝隆那号D.宪法号49《物种起源》发表在( B )A.华文报B.林纳学会报C.路易报D.路透报50《物种起源》作者死于(C)A.1862B.1872C.1882D.189251.《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德国哲学家。
他有句名言:“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曾激励过无数学子。
他是:(B)A尼采 B.叔本华 C.康德 D.柏拉图52.《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C)A .道家的天人合一 B.儒家的仁爱 C.佛教的空、无境界 D.墨家的兼爱非攻5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两卷,其中第一卷分为四篇,分别是: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世界作为意志初论、世界作为表象再论、世界作为意志再论。
其中世界作为表象再论主要探讨(D)A .知识论 B.本体论 C.伦理学 D.美学54.由于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特点,这样注定了人生的本质是无聊和痛苦的。
在这本书了,作者对痛苦和无聊的描述是真实而又动人的。
其中包括(一)人生本质是痛苦(二)( C )加剧人的痛苦(三)他人意志带来的痛苦.。
A .平凡人 B.智商缺陷 C.天才 D.以上三种55.作者在书中详尽讨论了自杀。
他认为自杀( D )A .能摧毁意志B.慢慢削弱自己的意志C.与意志间没有关系 D.是对意志的肯定56.书中阐述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 A )。
A .正比 B.反比 C.无明显关系 D.有时正比,有时反比57.《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全面阐述了作者(C)的哲学观A .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唯意志主义. D.以上三种都有58..作者的哲学主旨是宇宙唯一的真正的本体是意志,那些可见的、可触摸的现象只是真实存在的意志的表象。
他的体系不可避免地走向(B)A .乐观主义 B.悲观主义 C.虚无主义 D.以上都不是59.《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德语版)引起轰动,是在它的第几版出版后?(C)A .第一版 B.第二版 C.第三版 D.第四版60.书中说人生的本质是痛苦,我们终生都在追求一种幸福,那么追求幸福是一种( C )行为。
A .没有意义,徒劳的 B.违背人生本质的 C.减轻痛苦的 D.清除痛苦的61、《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于哪一年?A、1815年B、1819年C、1844年D、1848年答案:B62、《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的国籍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意大利答案:C6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A、康德B、黑格尔C、歌德D、亚瑟·叔本华答案:D64、下面哪一句话出自《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中的名言A、美“是高级的”善“,创造”美“是最高级的乐趣。
B、风格是心灵的外观。
C、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D、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
答案:C65、《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体现出作者怎样的哲学观点?A、悲观主义B、意志主义C、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答案:B6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者认为A、盖因一切纯粹先天的悟性知识,应由范畴与可能的经验之关系所构成,故范畴与普泛所谓感性之关系,自当完备的体系的展示悟性所以使用之一切先验的原理。
B、逻辑真理的成立必然存在一个先验的、在它之前的真理,这是充足理由律的表现形式的第二个形式。
C、人们的先天认识只有时间、空间和因果律,而这些东西都只在表象间发挥作用、形成联系,和意志本身无关D、纯粹经验基于经验带给人类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是基于经验,而是“先验”,它假设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上帝和道德。
答案:C67、作者曾认为在读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还可以阅读哪一部作品来帮助理解《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A、《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B、《论意志的自由》C、《伦理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D、《纯粹理性批判》答案:D68、《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个部分,请问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A、以伦理学和禁欲主义的形式提供一种可能获得拯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