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发动机原理(第3章1节)

合集下载

北航5系发动机原理大纲

北航5系发动机原理大纲

北航5系发动机原理大纲
一、发动机设计的基本思想
1、发动机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机械装置,它通过排气过程(膨胀期)及内燃机的燃烧产生推力,从而把发动机的转动能转换为机械能,达到驱动车辆的目的。

2、发动机类型。

发动机的类型有气缸、单缸双活塞、边缘燃烧、双缸双活塞、双缸四活塞等。

3、发动机工作过程。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包括燃烧期、膨胀期、排气期等。

其中燃烧期是指把燃料与氧气在头部燃烧室内混合,并受到工作气体的作用,经火花塞点燃后,在活塞上行进并发生燃烧的过程;膨胀期是指活塞下行时,受到燃料燃烧的作用,工作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均升高,从而获得动力的过程;排气期是指活塞上行时,受到气缸上壁的阻力,工作气体通过排气门排出气缸外的过程。

二、发动机安装的要求
1、发动机的安装应充分将其结构特征考虑,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减少发动机的功耗。

2、发动机的安装应使发动机主要重心位于车辆中心,以防止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引起车辆抖动。

3、发动机安装时要注意避免振动和排气污染,并保证发动机内气体能够均匀流动。

4、发动机密封件应确保紧固、无渗漏,避免拆装不当导致的压缩比变化和其他损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概论课件第三章 飞行器动力系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概论课件第三章 飞行器动力系统

螺旋桨 减速齿轮 进气道 压气机 燃烧室 涡轮 尾喷管
空气喷气发动机
航空航天概论
第3章 飞行器动力系统
C-130大力神
运7
图95战略轰炸机
航空航天概论
第3章 飞行器动 经济性好 噪音水平低 效率高 起飞推力大 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结构参见教材
涵道比:外股气流与内股气流流量之比
SMART-1探测器及其太阳能离子发动机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 离惰性气体原子,喷射出高速氙离子流, 为探测器提供主要动力
航空航天概论
第3章 飞行器动力系统
日本国家空间发展局的MUSES-C航天 器,使用4台Y-2发动机。Y-2微波离子发动 机是针对小行星交会采样飞行任务的需要 而研制的一种微波电离式离子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
航空航天概论
第3章 飞行器动力系统
2、双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
(1)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燃烧剂箱及输送系统 燃烧室 喷管
氧化剂箱及输送系统 喷注器
推进剂输送系统 推力室(喷注器、燃烧室、喷管)
航空航天概论
流量调节控制活门 冷却系统……
火箭发动机
第3章 飞行器动力系统
推进剂输送系统
航空航天概论
第3章 飞行器动力系统
燃烧室
涡流器
空气喷气发动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
航空航天概论
第3章 飞行器动力系统
涡轮
将燃烧室出口的高温、高压气体的能量转变为 机械能,驱动压气机、风扇、螺旋桨和其他附件
工作叶轮
导向器
空气喷气发动机
涡轮喷气发动机
航空航天概论
第3章 飞行器动力系统
加力燃烧室
功用:使燃烧更充分燃烧,产生更大的推力。

航天发动机的原理

航天发动机的原理

航天发动机的原理航天发动机是航天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航天器推进的关键装置。

航天发动机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排气原理和动量守恒原理,通过燃烧燃料和氧化剂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并将气体排出,从而产生推力,推动航天器运动。

航天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燃料和氧化剂的混合、燃烧和排气。

首先,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内混合,形成可燃的混合物。

然后,混合物经过点火装置的点火,开始燃烧。

燃烧过程中,燃料和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气体。

最后,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喷嘴或喷管排出,形成后向喷射的气流,产生推力。

航天发动机的推力产生原理是基于动量守恒定律。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燃料和氧化剂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时,气体向后喷射的同时,航天器会受到相等大小的推力作用,向前推进。

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在排出的过程中,其动量的改变会导致航天器受到一个反作用力,即推力。

航天发动机的推力大小与喷气速度和排气质量流率有关。

喷气速度越大,推力越大;排气质量流率越大,推力也越大。

因此,为了增大推力,航天发动机通常采用高速排气和增加燃料和氧化剂的供给。

航天发动机的燃料和氧化剂的选择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来确定的。

常见的燃料有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

液体燃料一般是液氢、液氧和液体烃类等,固体燃料一般是含有氧化剂和燃料的固态混合物。

液体燃料具有高比冲和可调性的特点,但储存和供给相对困难;固体燃料具有结构简单和可靠性高的特点,但比冲较低。

航天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一些辅助系统,如供氧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和控制系统等。

供氧系统负责向燃烧室提供足够的氧化剂,点火系统用于引燃燃料和氧化剂,冷却系统用于冷却发动机,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航天发动机是航天器推进的关键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排气原理和动量守恒原理,通过燃烧燃料和氧化剂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并将气体排出,从而产生推力,推动航天器运动。

航天发动机的推力大小与喷气速度和排气质量流率有关,燃料和氧化剂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确定。

北航汽车发动机原理课件

北航汽车发动机原理课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
汽车发动机原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系 主讲:徐 斌
主要内容
•绪论
(3学时)
•第1章性能指标与影响因素 (4学时)
•第2章发动机工作循环 (4学时)
•第3章发动机燃料特性 (2学时)
•第4章换气过程
(5学时)
•第5章混合气形成和燃烧 (8学时)
•第6章燃料供给与调节 (4学时)
01:46
汽车发动机原理---绪论
汽车工程系 7
§0-1内燃机发展概况
• 1890年:第一台二冲程发动机, Clerk,Benz等 • 1892年:压燃式发动机理论形成, 1897第一台柴油发动机,Diesel
为产生雾化微粒使用压缩空气喷射, 发动机体机重量很大。
笨重的第一台柴油机
01:46
汽车发动机原理---绪论
•电喷技术的广泛应 用:
类型----机械式喷 射、电控喷射。多点 喷射、单点喷射等
01:46
汽车发动机原理---绪论
汽车工程系 19
§0-1内燃机发展概况
2.柴油机技术—高功率、高寿命、低油耗、 低排放
•Diesel于1897年研制了第一台柴油机。 •1910年Mckechnie完成了燃油高压喷射系统 研制,为康明斯发动机原型。
产生的原因:Nox取决于燃烧最高温度、燃烧室氧气浓度和生成Nox反 应滞留时间。
因而推迟点火和降低燃烧室高温是主要的手段。补燃增加、排烟增加经 济性下降。
微粒排放两类:液态微粒—燃油和润滑油,冷启动、怠速低负荷时产生。 固态微粒—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碳烟,产生于大负荷。
01:46
汽车发动机原理---绪论
图为一台二冲程风冷发动机, 升功率高于四冲程机,存在扫 气损失,采用混合燃油,存在 烧机油,且HC排放高,油耗高。

飞机发动机基础知识—发动机原理

飞机发动机基础知识—发动机原理

1.1.2 发动机原理
气体连续方程
将质量守恒方程应用于运动流体所得到的数学关系为连续方程,一维定常流积分 形式的连续方程为:
— 密度 c — 速度
A— 面积 一、基础知

不可压缩流体在管道流动时,管道任一横截面处的流速与该截面积成反比。截面 积增加、 流速减少。
1.1.2 发动机原理
能量形式
式中:
ma = 通过发动机的空气质量流量; An = 喷口面积;p5 = 喷口排气静压; p0= 环境空气静压 。
PS:但是,绝大多数工作状态
下,气体在发动机中都是完全
膨胀的,P5=P0,且这一项数值 太小,所以忽略不计。
1.1.2 发动机原理
2. 总推力 总推力是指当飞机静止时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如起飞前。
② 在燃烧室中空气和燃油混合燃烧,温度和体积增加,现代燃烧室出口温度大约1300℃(3)。 ③ 燃气离开燃烧室通过涡轮,压力、温度下降,体积增加,在涡轮导向器(4)中速度增加,在涡轮转子
中速度减小。 ④ 燃气离开涡轮通过喷管,压力和温度继续减少,速度增加,排入大气(5)。
1.1.2 发动机原理
① 绝热压缩过程,在进气道、压气机中进行(0-1-2); ② 等压加热过程,在燃烧室中进行(2-3); ③ 绝热膨胀过程,在涡轮、喷管中进行(3-4-5); ④ 定压放热过程,在大气中进行(5-0)。
循环发动机。
✓ 发动机内外都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循环发动机; ✓ 但是循环发动机除了从外界吸热,还必须向外界排热,才能回到起始状态,即外
界必须发生变化。
• 不可能不付代价地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输到高温物体。
✓ 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热是自发的、无条件的; ✓ 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热是有条件、必须以消耗外界输入的功为代价的。

北航5系发动机原理大纲

北航5系发动机原理大纲

发动机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发动机原理Aircraft Engines学时/学分:24学时/1.5学分先修课程:流体力学基础(编号)、工程热力学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飞行器设计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

发动机是飞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提供飞行动力,它的性能直接影响飞机性能,飞机控制和操纵所需功率也来自于发动机。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飞机系学生掌握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性能以及适用范围和使用时的工作限制。

了解飞机和发动机匹配中所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 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工作原理(5学时)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有效推力和推力计算公式发动机性能指标和基本要求发动机中的能量转换和发动机效率发动机主要设计参数及选择原则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概念第二章发动机主要部件工作原理(9学时)进气道的工作状态及特性压气机加功增压原理及特性燃烧室工作原理及特性涡轮做功原理及特性尾喷管的工作状态及特性第三章涡轮喷气发动机(7学时)各部件共同工作涡喷发动机特性超音速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问题加力涡喷发动机工作特点和性能发动机过渡工作状态第四章涡轮风扇发动机(2学时)涡扇发动机组成与分类附加质量原理性能指标涡扇发动机性能特点第五章涡轮轴发动机(2学时)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性能特点2. 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适用范围;掌握发动机特性及其应用条件;了解发动机性能变化原因。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安排少量课后作业,参观发动机陈列室,增强感性认识。

●周学时(1.5),课内、外比例1:1.5。

四、考核方式平时考核与课程结业笔试相结合,平时成绩为30%,结业笔试为70%。

五、参考教材1. 教材《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尚义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2. 参考书《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原理》下册【苏】Ю. Н. 聂加耶夫等著, 姜树明译,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4年6月;3.《Aircraft Engine and Gas Turbine》【美】Jack L. Kerrebrock, MIT .。

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

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

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的诞生:二战以前,活塞发动机与螺旋桨的组合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使得人类获得了挑战天空的能力。

但到了三十年代末,航空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组合达到了极限。

螺旋桨在飞行速度达到800千米/小时的时候,桨尖部分实际上已接近了音速,跨音速流场使得螺旋桨的效率急剧下降,推力不增反减。

螺旋桨的迎风面积大,阻力也大,极大阻碍了飞行速度的提高。

同时随着飞行高度提高,大气稀薄,活塞式发动机的功率也会减小。

这促生了全新的喷气发动机推进体系。

喷气发动机吸入大量的空气,燃烧后高速喷出,对发动机产生反作用力,推动飞机向前飞行。

早在1913年,法国工程师雷恩"洛兰就提出了冲压喷气发动机的设计,并获得专利。

但当时没有相应的助推手段和相应材料,喷气推进只是一个空想。

1930年,英国人弗兰克"惠特尔获得了燃气涡轮发动机专利,这是第一个具有实用性的喷气发动机设计。

11年后他设计的发动机首次飞行,从而成为了涡轮喷气发动机的鼻祖。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原理:涡轮喷气发动机简称涡喷发动机,通常由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组成。

部分军用发动机的涡轮和尾喷管间还有加力燃烧室。

涡喷发动机属于热机,做功原则同样为:高压下输入能量,低压下释放能量。

工作时,发动机首先从进气道吸入空气。

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开个进气道即可,由于飞行速度是变化的,而压气机对进气速度有严格要求,因而进气道必需可以将进气速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

压气机顾名思义,用于提高吸入的空气的的压力。

压气机主要为扇叶形式,叶片转动对气流做功,使气流的压力、温度升高。

随后高压气流进入燃烧室。

燃烧室的燃油喷嘴射出油料,与空气混合后点火,产生高温高压燃气,向后排出。

高温高压燃气向后流过高温涡轮,部分内能在涡轮中膨胀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涡轮旋转。

由于高温涡轮同压气机装在同一条轴上,因此也驱动压气机旋转,从而反复的压缩吸入的空气。

从高温涡轮中流出的高温高压燃气,在尾喷管中继续膨胀,以高速从尾部喷口向后排出。

管理学航空航天概论第三章课件

管理学航空航天概论第三章课件
40
液体火箭发动机
推力室 功用:将液体推进剂混合、燃烧,化学能转变成 推力
41
液体推进剂
① 对推进剂的要求 能量高 良好的物理和化学安定性 无毒性,对金属无腐蚀作用 推进剂中有一组元传热性好,可用来冷却推力室壁 粘度小 燃烧性能好 经济性好、成本低
42
液体推进剂
② 主要的液体推进剂 氧化剂 —— 液氧O2 液氟F2 硝酸HNO3 过氧化氢H2O2 四氧化二氮N2O4 燃烧剂 —— 液氢H2 航空煤油 肼及其衍生物N2H4 (CH3)2N2H2 混胺
28
4、涡轮桨扇发动机
29
5、涡轮轴发动机
现代直升机的主要动力 比活塞发动机易于启动、功率大、质量轻、体积小,振动
小,噪声低,航程、速度、升限、装载量大;耗油率较大
30
5、涡轮轴发动机
美国AH-64“阿帕 奇”武装直升机, 世界十大武装直升 机。引擎为两具通 用电气T700涡轮轴 发动机,安装在旋 转轴的两旁,排气 口位于机身较高处。
一架B-52B重型轰炸机运载一架X-43A飞 机和一枚“天马”助推火箭,与X-43A捆 绑在一起的"飞马"火箭点火,将X-43A推 至大约2.9万米的高空。接下来,X-43A 发动机点火,独立飞行。
36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起飞状态:推力最大,发动机的转速和涡轮前温度都最高, 允许工作5~10min 。
最大状态:起飞推力的85%~90%,工作时间不超过30。 额定状态:推力等稍低于最大状态,连续工作 。 巡航状态:起飞推力的65%~75%,耗油率低,经济性好,
连续工作 。 慢车状态:起飞推力的3%~5%,稳定工作的最小转速状
态,效率很低,允许工作5~10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状态调节规律
• 目的: 在任何飞行条件下, 发动机尽可能发出最 大推力。 • 三种可能的调节规律
– n = nd ,
A8=C – T3* = T3*d, A8=C
– n = nd, T3* = T3*d
n = nd,
• 当飞行条件变化
A8=C
qmf n = nd
– n 被调参数 – qmf 调节中介
*
D
T3* T1
*
q(1 )
• 当温度比一定时, 发动机流通能力与 增压比成正比; • 温度比越高,等值 线越陡; • 当进气温度一定时, 提高涡轮前温度将 导致压气机工作点 移向喘振边界。
压气机与涡轮功率平衡
• 单位压气机功 • 单位涡轮功
wk CpT1*[( k ) wT CpT [1
• 涡轮前温度变化引起 共同工作点移动
– A8 减小,工作点移 向喘振边界 – A8 增大,工作点远 离喘振边界
重要结论
• 发动机各部件共同工作的结果共同 工作线。 • 无论飞行条件或发动机工作转速如何 变化,发动机的工作点总在共同工作 线上移动。 • 当A8变化时,引起涡轮膨胀比变化, 共同工作线移动, A8 越小,越靠近 喘振边界。
]
发动机共同工作线 在压气机特性图上的表示
• 一台几何不变的发动 机,当尾喷管处于临 界工作状态时: 无论飞行条件或发动 机工作转速如何变化 发动机的共同工作点 总在同一条工作线上 移动 • 共同工作线与每一条 等相似转速线有唯一 交点
发动机共同工作线
• 当飞行条件一定时: – 转速增加,工作点沿 工作线右上移 – 转速降低,工作点沿 工作线左下移 • 当转速一定时: – 飞行M数增加,工作 点沿工作线左下移 – 飞行高度增加(低于 11公里),工作点沿 工作线右上移
பைடு நூலகம்
* T
• 涡轮膨胀比随尾喷管 p4 dx Adx q(dx ) 喉道截面积成正比变 化 1 * * wTm wk CpT3 [1 ] k 1 T m • 为维持功平衡,涡轮 * k ( T ) 前温度必须变化
*
* p3
[
e A8 q(8 )
]
2 n n 1

1 *
wTm wk CpT [1
* 3
1 ( T )
1 *
] m
* T
• 压气机所需功率与涡轮前温度、涡轮膨 胀比的关系
– 当飞行条件变化引起压气机功变化时,为维 持功平衡,必须改变涡轮前温度或涡轮膨胀 比,否则将导致转子转速变化。
• 功平衡方程
当涡轮膨胀 比为常数时
wT m wk
* CpT1*[( K ) * k
1
1]
CpT [1
* 3
1
* ( T )
* ] T m 1

* T3* B ek 1 * * T1 k * ek ( k )
1 *
• 流量连续
k
*
p2 p1
* *
D
T3 T1
* *
q(1 )
发动机共同工作方程
• 联立消去 温度比
– 膨胀比=常数 – 几何尺寸固定
* k * p2
p1
*
D
T3* T1
*
q(1 )
* T3 * T 1


* e B k 1 * k
获得
共同工作方程
共同工作线
* ek (

* k
)

* Kp1 A1q (1 )
T1*
* K pdx Adx q (dx ) * Tdx * K p2 b dx Adx q (dx )
T3*
* p2
qmg qma qcool qmf qma
* k
p1
*
Dq (1 )
T3* T1*
* k
* p2
p1
qmf n = nd
A8 T3* = T3*d – n 、T3* 被调参数 – qmf 、 A8调节中介
• A8将随飞行条件变化
nnd
转速 调节器
qmf

n
动 机
T3*T3*d
T3*
调节器
A8
T3*
• 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第一种调节规律
n = nd
– 保持转速,可以获得最大推力 – 某些飞行条件下,可能超温
第三章 涡喷发动机
研究涡喷发动机在各种条件下性能的变化
影响发动机性能变化的原因: 1. 飞行条件 2. 油门位置 3. 调节规律 4. 大气条件
第一节 各部件的共同工作
一、共同工作及共同工作线
• 各部件组合成整台发动机,部件间的相互 作用和影响称为“共同工作”。 • 各部件必须满足的共同工作条件:
• 温度作为被调参数有一定困难。 • 尾喷管喉道截面积连续可调,增加调节 机构的复杂性。
T3 T4
2 n n 1 *
*
T8
*

* K p4 e A8 q(8 )
涡轮和尾喷管临界 状态或超临界时 q(dx)=1;q( 8) =1 且Adx、A8固定不变
qmgT qmgN
T*=常数
T
*
* p3
p4
*
[
dx Adx q(dx )
e A8 q(8 )
• 飞行条件、转速变化归结为
n T1*
演 稿
示 1

2
3


, 全日制本科 岣奣尛
发动机共同工作线
• 当A8变化时,引起 涡轮膨胀比变化,共 同工作线移动, A8 越小,越靠近喘振边 界。 • 当尾喷管进入亚临界 状态时,对应每一个 飞行M数有一条共同 工作线,M数越低, 越靠近喘振边界。
– 流量连续 – 压气机与涡轮功率平衡 – 压气机与涡轮转速相等:nk=nT – 压力平衡:P2*b=P3*
压气机与涡轮流量连续
压气机 进口空气流量 涡轮导向器 喉道燃气流量 涡轮导向器 当处于临界 或超临界时 q(dx)=1 增压比与温比、 q(1)的关系
qma qmg qmg
* 3
1 *
* 1)] / k
1
* ( T ) * 3
* ] T 1

• 功平衡
• 当涡轮膨胀比 等于常数时:
B为常数
wT m wk CpT [1
* T3* B ek 1 * * T1 k * ek ( k )
1
* ( T )
* ] T m 1
1
q(1 )
k
ek 1
*
*
k
*
C
涡轮与尾喷管共同工作
• 涡轮导向器 喉道截面流量 • 尾喷管 喉道截面流量 • 流量连续条件
引入多变指数n’
qmgT qmgN
* K pdx Adx q(dx )
Tdx
* K p8 A8 q(8 )
*

* K p3 dx Adx q(dx )
二、调节规律
• 由各部件共同工作关系,发动机工作点构成 共同工作线,但即使已知飞行条件,仍不能 确定发动机在工作线的哪一点工作。 • 为控制工作点在工作线上的落点,必须对发 动机进行自动调节。 • 自动调节装置的目的:
– 最大限度发挥性能潜力和最有利使用发动机 满足飞机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要求; – 确保发动机工作安全; – 便于驾驶员操作。
• T3*将随飞行条件 变化。
nnd
转速 调节器
qmf
发动机
n
T3* = T3*d, A8=C
• 当飞行条件变化
qmf
T3* = T3*d – T3* 被调参数 – qmf 调节中介
T3*T3*d
T3*
调节器
qmf
发动机
T3*
• n将随飞行条件变

n = nd, T3* = T3*d
• 当飞行条件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