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最新范文1000字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三国演义》是一本流传二千多年的历史钜作,这本书主要写魏、蜀、吴三国之间发生的斗争。

如果你已经读完这本书,一定有所收获,何不写一篇《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记录一下?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1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

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仅有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我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

张飞,字翼德,死的时侯仅有55岁,立过战功:智擒严颜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死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赵云,字子龙,死的时侯仅有60岁,性格很讲义气,当年在长板桥七进七出,杀了2名魏国大将,因为得了重病死了。

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我会记住这段永恒的经典。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1000字精选篇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题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知道这首词是明朝才子杨慎为哪本书写的吗?对,就是《三国演义》。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句,你可别小看它,就凭这句话,已经为整本书做足了铺垫。

比如说开始写一国分三国就有用到,后面写到司马炎一统三国也用了这段开头句。

所以说这句话在全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本书都在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这本书主要刻画了这几个人物: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刘表、周瑜和孔明,这些人物也是许多读者较为喜欢的。

这本书像一杯淡淡的龙井,刚入口时觉得无味,细细品尝过后却回味无穷。

而然其中也蕴含着最深的,对人类有巨大帮助的力量。

三国演义1000字读后感(通用14篇)

三国演义1000字读后感(通用14篇)

三国演义1000字读后感(通用14篇)三国演义1000字篇1寒假期间,爸爸在佛山图书馆买了四大名着的连环画,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三国演义》,而且爸爸说这本书最好是趁年少读多几遍,会懂得很多很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于是我就在假期里读了这本连环画。

你别少看这只是连环画,我觉得它比大人看的那好像砖头那样大的纯文字书要好看N倍呢。

你瞧,关羽、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里的一朵朵,一丛丛的桃花画得多美啊,我一边读着,一边还可以闻到桃花香味呢。

还有那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周瑜,野心勃勃、阴险狡猾的曹操、董卓,每个人物刻画得都仿如真人一样,最画得英姿勃勃的要算,“三英战吕布”那一幅了。

刀光剑影,人马奔腾就在我的眼前一样,让我身在其中,如临其境。

不过呢,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诸葛亮三戏周瑜那段,虽然周瑜和诸葛亮一样聪明过人,足智多谋,但是,他心胸狭隘,处处为难诸葛亮,想尽法子加害于他,竟然让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十万支箭,还要他立下军令状,结果诸葛亮从容应对,神机妙算地用草船借了曹操十万支箭。

把周瑜气得不得可了。

在这里,我知道了诸葛亮对天文地理是好精通,他知道了三天内天肯定有大雾,果然如此,我深深地佩服他。

爸爸对我说:“苑仪,你知诸葛亮为什么在那古代落后,没有任何仪器的年代都能预计到天气吗,是因为他在长期刻苦学习各种各样书籍分不开的。

他在往后日子里面所取得的成功,除了他能运用毕生所学外,还和他高尚的人格品行密切相连的。

”我默默地点头,但我的心却不能平静。

三国演义1000字读后感篇2这一篇,我们来聊聊《三国演义》这部男人世界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女人的故事吧。

貂蝉——聪慧明艳、绝世无双。

貂蝉的美,让初次见面的吕奉先一见钟情,忘乎所以,从此三天五天给司徒王大人送米面,这是一个陷入爱情中的男人很正常的举动,吕布将军向来性情率真,对人从不会耍手腕,对心爱的女人,那更是掏心掏肺;貂蝉的美,让董卓董相国第一眼就垂涎三尺,连酒也忘了喝,话也忘了说,相国大人肥厚的大手一挥,决定要给天子做媒,让貂蝉嫁给天子做贵妃,而实则是为自己谋福利,因为皇宫早已成了董相国的后花园,天子嫔妃早已被相国霸占殆尽;貂蝉的美,让曹操不忍杀她,本就喜欢别人老婆的曹操,对艳丽的貂蝉更是难以释手,任文武大臣怎么劝导都没用,就一心想让貂蝉侍奉自己一次酒宴,结果酒宴还没开始就差点丧了命。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5篇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5篇

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5篇读书心得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5篇,欢迎阅读参考!读三国演义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1)合上书,我仿佛看见了桃园三结义的誓言、煮酒论英雄的曹操和刘备、千里走单骑的关羽、火烧粮仓、草船借箭的诸葛亮、单刀赴会、刮骨疗毒的关羽、七擒孟获的计谋、挥泪斩马谡的不舍、造木牛流马的聪慧,还有那爱惜贤士的曹操……三国啊,你真令我叹服!《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以曹操、刘备、关云长、张飞、赵云、诸葛亮最为主要。

这几个人中,我最佩服的就是关云长和诸葛亮了,为什么他们值得我佩服呢?因为关云长有勇有谋,视死如归,忠诚于主,重个人情义,并可以为了情义去献身;诸葛亮呢?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并忠诚于刘备。

我认为这几个人中,最遗憾的就是张飞了,一世英名啊,毁于两个无名小卒,真是明箭易躲,暗箭难防!我最讨厌的人物就是孟获了,孔明三擒他,服了就放了他,结果七擒他,还是被司马懿杀了,真是不知好歹。

我觉得三国中最狡诈的乃曹操也,他阴险狡诈,善于用人,但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们可以从《龟虽寿》中体会出他不服老的精神和他的雄心壮志;也可以从《观沧海》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最勇猛的人,我认为就是赵云了!手持枪,身穿甲,杀敌无数,但是有勇无谋是他最大的缺点。

每个人物,都有不同形态,但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共有一百二十节,每一节都十分精彩。

纵读全文,每个情节都引人入胜,紧扣心弦,仿佛给读者呈现了一部完整的电影。

其中,我觉得最精彩的情节是第二十七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关云长领兵去打樊城,曹仁见关公没穿盔甲,便令弩弓手放箭。

有一箭射中了关公的右臂。

但箭头有毒,毒已入骨。

闻之,神医华佗前来医治。

他采用割开皮肉,用刀刮去骨头上的毒。

在医治时,关云长谈笑自如,真乃英雄!后人有诗词赞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20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20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000字(精选20篇)《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000字篇1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

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

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的。

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

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

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

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

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

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

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

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

他凝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

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

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

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时年尽二十六岁。

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

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精选4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精选4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精选4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1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三国演义》有感篇1童年似一条奔腾的河流;童年如一棵秋天的果树;童年像一首悠扬的歌儿。

漫长的童年道路上留下的是一段段记忆,将陪伴我们走向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

在这个时候里肯定少不了一个个美丽的梦想,也少不了一套陪伴我们的图书。

在这个寒冷的假期,我读完了一篇三国演义,在美丽的经典著作中,拓展视野、增长见识。

三国演义讲了刘、关、张三人在东汉末年成立蜀国,与吴、魏造成三国鼎立的情况。

最后,由司马炎带领的晋军统一了三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看完这本名著,心中感触成千。

先说说蜀王小刘吧!从一个卖草鞋的一介布衣,到三国之一的蜀国君主,无一不显示着他忧国忧民、礼贤下士的品质,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一个个故事历历在目。

可怜的是,当初兄弟三人,到最后只剩他一人,从他哭到眼睛流血,天昏地暗这一点来看,他还是挺有义气的人。

不过,当然,俗话说的好:“成功男人背后肯定还有一个在默默支持他的男人。

”小刘也是如此。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得到了孔明先生——诸葛亮。

这诸葛亮可谓是“神出鬼没”,小刘光顾三次,才得以识得真面目。

虽然小亮未出茅庐,但已知天下三分,与周瑜联手时,以草船借箭显示了他知地理,通天文,识人心,神机妙算,气得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周瑜喊着:“既生瑜,何生亮。

”吐血身亡。

不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连这样聪颖的诸葛亮也有失算的时候。

在大战之时,派马谡去守街亭,却没料想到他一意孤行,最后失了街亭,打了败仗。

但是,我很羡慕诸葛亮,不是羡慕他的才华,也不是羡慕他的智慧,而是羡慕他的运气,人的一生一直都在找一个对手,而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他的对手——司马懿。

两人在各方面都不相上下,不过司马懿的疑心让诸葛亮的“空城计”有了用武之地。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优秀5篇)国演义读后感高三作文1200字篇一三国演义是一本历史悠久的长篇小说。

里面写了三国时期的许多英雄人物。

例如有:蜀国领袖刘备和他的军事诸葛亮,魏国的领袖曹操,还有东吴的领导人孙权和他的军事周瑜。

我最喜欢的是军事诸葛亮他是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

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

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

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

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

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

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

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他才智过人,人们都称他为卧龙。

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之策令我很佩服。

因为他能观测天气的变化,懂得在借箭中利用天气。

从火烧新野,骂死王朗、空城计、妙锦斩魏延中就已经显示出他的非凡才智了。

曹操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人物,在具有雄才大略的同时,也充分表露出敏感、脆弱、孤傲、甚至善妒、多疑的人性弱点。

因此评价曹操这样的多元性格的人物,我们必须倍加注意。

曹操献刀谋董卓,事败后投奔其父之义兄吕伯奢,疑其害己,杀其全家,并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此言一出,曹操从此恶名远扬。

董承谋反,结果是自身不保,董贵妃也牵连处死。

弥衡裸身骂曹贼,曹操借势上演了一场借刀杀人的好戏。

杨修妄猜曹心,曹操亦以动摇军心这个莫须有之罪杀之……这等举不完的例子尽显曹操多疑、妒才、残忍的一面。

三国演义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汇编16篇)

三国演义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汇编16篇)

三国演义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三国演义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6篇)三国演义1000字读书心得体会篇1这个学期我读了本书,名曰《三国演义》,明末罗贯中所作,俗话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今儿好像领会了英雄气概,受益匪浅。

这本书写了东汉末年董卓篡位,其死后天下三分,蜀、吴、魏三国鼎立,各国之间阴谋阳谋,你争我夺,相互猜算、不信任。

三国老大努力为自己事业奋斗并招揽人才的故事。

最终却是司马家族夺了天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真是气概磅礴!东汉末年的动乱,造就很多英雄,足智多谋的诸葛老夫,老奸巨猾的曹操,武艺超群的吕布等等。

书中有情有义,时而壮志凌云,时而潸然泪下。

讲义气是我学会的第一个道理。

书中的关羽,他因重义气,被给予了神仙的灵魂。

过五关斩六将,不过须臾之间,水淹七军,灭颜良文丑也不过一时。

有勇有智,动作完善又快速,快的难以想象,是傲慢的,不容置疑。

但我亦不喜他,只因他自负吗?对的。

这是他缺点,应当接受事实,但他不服,也造就一番笑话。

是吕蒙杀了他,因他从吴下阿蒙中奋起,但却被关羽附而死,太不公正,这关羽报复心定是强很多的。

就这样会使关羽的神圣形象变差。

我认为义气并不带表只对自己兄弟好,他是宽广的,对别人都一样。

这就是圣的方面,但关羽使我感觉不到。

黄忠,年老志不老,照旧志勇双全,诸葛亮的佩服。

但关羽就认为他一无是处,傲慢之至。

古代的义气莫过于战场兄弟,你我相依为命,或有救命之恩。

有武义,想干嘛就干嘛,没人治得了你,这义气多的是虚假,帮你打个架就是义气,喝几盅酒就是义气,你要是遇上武义解决不了的事,这义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在用刀说话的年月是行的。

今日兄弟遵守法律,打打杀杀要坐牢,于是义气的形式也转变,骂骂不顺眼的人,借点大洋成了义气潮流。

我真不懂义气,但亦能推断真假情意。

我局限理解为能与你谈心、宽容厚爱为义。

望大家能理性的明白义气,不要为别人所用,拿义气是打杀的理由。

江湖义气,你我略知一二即可。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三国演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精选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1今年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一书,颇有感慨,故作此篇。

《三国演义》是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作。

小说写的是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小说取材于像《三国志》之类的史书和民间的三国故事。

《三国演义》前八十回叙述东汉末年,各个军伐之间的混战,后四十回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斗争。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他们之间互相吞并,明争暗斗,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曹操、刘备、孙权在这段时间里招兵买马,广纳贤才。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从而统一了北方。

孙刘联军又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魏、蜀、吴三国之间尔虞我诈、互相争斗。

后来,司马懿夺取魏国政权,他的儿子司马昭建立了晋,相继灭掉蜀吴两国。

《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对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忠义仁慈,诸葛亮足智多谋,吕布有勇无谋,曹操阴险狡诈,周瑜气量狭窄,司马懿诡计多端,关羽忠诚正直,张飞脾气火爆,刘禅昏庸无能等等。

我认为在故事中作者对刘备和曹操的人物描写最具有特点。

刘备是一个爱民、仁慈、忠义、能任用人才的人。

他爱戴人民,也深得人民的尊重,他始终坚持“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与曹操作战失利后,他带着满城百姓一起出逃,百姓也很愿意跟着他。

刘备待人仁慈、宽厚,在刘表病危,想把荆州让给刘备时,刘备却不忍接受。

由此可见刘备的爱民和仁慈之德。

在刘备几十年的征战中,他打的都是兴复汉室的旗号,只要有人投靠,他基本上都接受,人们对此都感慨万分。

由此可见刘备的忠义之道。

刘备求贤若渴,在第二次去诸葛亮的草庐之后,他的部将都以为诸葛亮没有才能,认为诸葛亮不敢见刘备,劝刘备不要去了,但刘备执意要去,才得到这个百年不遇的奇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三国演义》有感最新范文1000字《三国演义》是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正史,描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复杂斗争。

《三国演义》肯定了人的智慧谋略,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晓地理。

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吴国的周瑜、陆逊,蜀国的庞统、姜维,都成了后人眼中智慧的锦囊。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范文5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细数近世圣贤,几人未读《三国演义》,我在这个假期里,也一样读了三国演义。

三国之中玄奥至深,亦引人入胜,虽名为义,实则为忠、孝、仁、礼、义,这是我们生活中极难做到的。

忠,虽古之贤人孔子曾倡导大家忠君、忠国、忠民、忠人,但现在几人可以做到。

“四忠”之人不可能全有,但有些人一忠也不忠,多少人搞腐败,有价无实不也市上茫茫?但很多读过三国的人都会从中学会忠,可以在“孔明搀起微小的刘皇叔”学到忠,也可以在“孔明赌命借箭为救主”中学到忠。

孝,现今许多学校中都在倡导孝,孝者又能有几人,有多少人为父母洗过脚或说一声“我爱你”?在三国中亦可以学到,徐庶为母亲去曹营,但忠刘之心依然为改,始终“无言”。

仁就更明显了,刘皇叔以仁治国,换来了百姓安居乐业。

孔明以仁治国,达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高尚境界!而现在几位同学能宽容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小摩擦!”礼便是礼仪,如今,如今表面上叫着“老师好”“叔叔好”,可是又有几句是真心的?这样的问好根本就不算问好。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不懂礼仪,在三国中即使对敌亦有礼,王朗再怎么辱骂孔明,孔明也不打断王朗讲话,这便是礼!义,为义气!现在又几人能做到,几人可以拾金不昧,几人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几人能对朋友有忙必帮、不计报酬、不计后果!三国中的关二爷就是义的最好诠释,“华容道义释曹操”难道还不能完美表达义字吗?我还感受到了孔明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美好品质。

好学不倦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现在学习一有小成就便自认为登峰造极了,实则不然,我们的小成小就只可说是浩瀚文宇中的沧海一粟,而孔明虽已博览群书,已成圣贤,但在军务繁忙之际亦抽出身来孜孜不倦的学习,这才真诠释了“学而不厌”这个词,而我们常以没时间为理由不看书,而孔明在日理万机之时依然坚持看书,这多令我们汗颜、惭愧啊!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有的。

”他还有一高尚品质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诲人不倦”,我虽然是一个学习委员,但我在很多别人向我请教题的时候,都很不耐烦,孔明日夜操劳、食不能饱,寝不能安,但谁要是向他请教问题,他必然全力以赴,绝不批评、不耐烦,这也让我颜上直冒汗、直“满地找地缝”!孔明之高尚品质令我汗颜、感动之处还有万千,此列举不足百万星光中之一点荧!关二爷的品质,也要我认真学习:为朋友两肋插刀、义薄云天。

曾经以犯军令状之危险(砍头之危险)义释曹操,我从此也要学会帮助同学,学会帮助朋友。

以自己的美好品质,帮助同学、感染同学,让同学也具有这种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

还有耿直、当机立断的美好品质,让我从心底里告诫自己“不可拐弯抹角、小人之心!”三国的博大精深就是这样,学会的人在人流中会是英雄,未学会的人便有可能会在堕落的深渊中被淘汰了!这让我想起了在《柯南迷》月刊中的一句话“世界太大,而我们太小,穷尽一生,我们所窥探到的也只能是浩瀚宇宙中的冰山一角。

”我们虽然不能纵观“宇宙”,但可以向着“最好”进军!在国庆节里,别的孩子都去旅游了,我这个“小书虫”当然不会浪费这个大好时光。

以前我都没时间看书,终于可以好好的看了。

凭着国庆前三天的时间里,我终于把《三国演义》这本书给看完了。

这里面智者的代表应该是诸葛亮了,他有勇有谋,忠心护主,空城计中的沉着冷静,草船借箭的精彩表现,各大战役中的谋略计策,巧布八阵图,智退司马懿,七擒孟获,无不使人拍手叫绝,真的是无人能及,神鬼莫测。

再来说说关羽。

关羽,一位绝对善于作战,武功精湛的英雄灵魂人物之一。

单刀赴会足以体现出他的英勇与威猛,也足以看出他那藐视困难的精神,之后挟持鲁肃保全自己更能充分地体现关羽的胆与谋。

过五关斩六将中的拼死护主之家眷,彰显关羽的忠心。

义释曹操,又体现出了他的仁义之气。

他是一位有勇有忠有仁的英雄。

张飞,与关羽一样也是一代虎将。

对刘备忠心耿耿,大敌当前,临危不惧,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就如同探囊取物,令人刮目相看,具有万夫不当之勇。

曹操与刘备二人是具有鲜明对比性的人物。

曹操是奸诈狡猾,狂妄自大,还说他与刘备是并世英雄。

虽然他是为了试探刘备,看他是否有二心,但试探背后也足以看出他的自大与狂妄。

而刘备与他恰恰相反,刘备是位仁德之君,以“仁”字治天下。

刘备三顾茅庐,无一声怨言,可见他的明智。

刘备不但珍惜人才,而且爱民如子,携百姓集体过江。

典型的事例,一一说明了他的仁、义、明、智。

《三国演义》,不但讲述了吴、蜀、魏三国以文武争天下的故事,还让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战术兵法,并告诉我们不能像曹操一样阴险,残忍,也不能像刘禅一样昏庸,“乐不思蜀”,像蒋干那样愚不可及。

现在,像诸葛亮那样聪智的人才几乎无几,向刘备那样仁德兼备的也少之甚少,像张飞、关羽、赵云……那样忠心为主的也不多了。

就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几乎被埋没了,金钱、职位、身份有什么好的,连最基本的诚信都办不到,还谈什么?为什么现在人们有那么多的心思,绞尽脑汁,为的就是钱,难道钱真的这么好吗?虽然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那也是建立在诚信与良心的基础上啊!三国时代,英雄会集,我真的好佩服那些英雄的气魄与胆识,难道现在的人就做不到这些吗?我长大之后一定要当一个有诚信的人,我还要当兵,做一个精忠报国的人《三国演义》,真的使我大开眼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此词怀古伤今,又将我带入了这部历史巨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正史,描写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复杂斗争。

《三国演义》肯定了人的智慧谋略,诸葛亮作为智慧的化身,他通天文,晓地理。

魏国的曹操、司马懿,吴国的周瑜、陆逊,蜀国的庞统、姜维,都成了后人眼中智慧的锦囊。

生活中,智慧无处不在。

我的梦想就是——用智慧武装自己!智慧,能使你以弱胜强年11月19日,黄昏时分,澳大利亚威名远扬的巡洋舰“悉尼”号和德国战舰“卢兹”号相遇。

“卢兹”号舰长道麦知道“悉尼”号的厉害,不管“卢兹”号是逃跑还是迎战,结局都是被击沉。

道麦舰长立即将战舰伪装成商船,降下德国国旗,换上挪威国旗,并且装作船已经起火,向“悉尼”号发射了求救信号。

“悉尼”号舰长巴尼特上了当,发出信号答应“卢兹”号,冰箱“卢兹”号侧面靠拢,“卢兹”号突然向“悉尼”号发射了两枚鱼雷。

这时“悉尼”号发现中计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卢兹”号上的机枪大炮一起射击,“悉尼”号的船尾中弹爆炸,船舵被炸飞,被“卢兹”号炸成两瓣,645名官兵全部葬身大海。

靠智慧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有很多,巨鹿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调原驻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

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

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

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

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切断秦军运粮通道。

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

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

巨鹿之困因而得解。

智慧是天边璀璨的星辰,照亮黑暗;智慧是炎热夏天的清风,让你心旷神怡;智慧是醇香的凉茶,帮你提神醒脑;智慧是永久的护肤品,让你永葆青春。

让我们用智慧来武装自己!“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耳边仿佛又传来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使我再一次想起了中国古典名着—《三国演义》。

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其实在我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一些吃不消的,我无法理解书中的场景,语言所富含的意义,越往后就越进入角色,最后就完全沉醉在里面了。

书中的人物就仿佛在我的面前,诉说着他的喜悦,他的无奈,他的愤怒……在书中,我非常敬佩大英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他们骁勇善战,又那么仁义。

而我最喜爱的,是聪明机智,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的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的心中仿佛就装着军队,装着阵法,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围魏救赵,骂死王朗,火烧赤壁,遗计斩魏延……他一次次的令读者感叹,其中,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三气周瑜,他的计谋使人忍俊不禁,他吩咐赵云守住城,待周瑜来到时,又令人去攻周瑜的寨子,他们的口号是:“活捉周瑜。

”周瑜气得箭疮复发,跌下马来,被人抬了回去。

到半路上,又看到诸葛亮在山腰上弹琴,弹得正是周瑜的曲子《长河颂》周瑜是个小心眼的人,平生最嫉妒诸葛亮,于是就要和他一决雌雄,让军士们向上冲,还没上去,诸葛亮安排的蜀军,就出来了,吴军寡不敌众,直接就愣住了,周瑜于是又气晕了过去。

最后就去世了,生前最后一句话是:“既生瑜,何生亮!”看到这里,我不禁觉得,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嫉贤妒能。

可诸葛亮却说:“周瑜不是嫉贤妒能,他是恨诸葛亮这样的才干为什么不能为吴国所用,否则也不会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去劝说诸葛亮降吴。

在书中,我最快乐的就是看到敌人中了卧龙先生的计策,或者被蜀国大将打败,最痛苦的就是看到大英雄们一个一个的死去。

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葛亮……特别是看到诸葛亮与世长辞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卧龙先生自从刘备去世后,为了报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一直兢兢业业,扶持幼主。

可是,天妒英才,他还是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了。

那一天,一颗很大的星星从天空中坠了下来,他尽管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是想着国家,他把平生所有的结晶留给了姜维,还令人做了他的木雕,给那些大将军们留下了许多锦囊妙计,他把他的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可歌可泣。

当然,在书中,这类忠诚的人,屡见不鲜,一次一次的令人感动,也告诉我们许多道理,骄兵必败,兵不厌诈……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感谢你,罗贯中先生,感谢你《三国演义》!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的启蒙书籍就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开始获得读书的乐趣。

俗话说读好书,好读书。

在这古代的小说的熏陶下我获得了十分大的乐趣。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一件的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事,那时候群雄并起,唯有曹操获得了天子,奉天子以令诸侯。

在人人都想获得天子的情况下为什么只有曹操获得了天子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对《三国演义》的探索之情。

人人都说曹操是一个奸雄,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曹操是个真英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奸是对忠来说的,而在那群雄纷争的年代里谁奸、忠呢?从当时当地的人来说,对象是汉朝皇帝,是刘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