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题:改革的后果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6.3改革的后果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6.3改革的后果课后作业新人教版选修1

第3课改革的后果一、选择题1.1820年,一位在阿拉伯半岛的英国旅行家曾记录道:“士兵垂头丧气,心怀不满……因为没有任何获利和掠夺的希望。

在那里既没有农民可榨取,也没有农庄可掠夺。

他们的敌人是赤贫的牧民,他们能够取得的饥饿的骆驼是最有价值的战利品。

”他所说的“士兵”是指( )A.埃及军队B.奥斯曼帝国的军队C.苏丹军队D.英国军队解析:1811年,埃及军队开始入侵阿拉伯半岛。

他们苦战十多年,虽然扩展了统治区域,但取得的实际战利品为数不多。

答案:A2.欧元2分币的背面使用了希腊独立时使用过的船的图案(如右图)。

1829年希腊获得独立,它当时摆脱了( )A.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C.奥斯曼帝国的统治D.英国的殖民统治解析:独立前的希腊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希腊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广泛支持。

答案:C3.阿里改革给埃及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却昙花一现。

造成这种结果的深层内因是( )A.马木路克势力的破坏和反扑B.穷兵黩武、对外扩张C.欧洲列强的干涉D.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解析:穆罕默德·阿里执政后,为了迅速增强国力,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埃及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摆脱了封建割据的混乱状况,确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初步建立了近代化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体系,奠定了近代埃及国家的基础。

但阿里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改革,没有触动封建的生产关系。

答案:D4.马克思赞誉阿里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

下列能够体现这些观点的表述有( )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②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业、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推动了埃及近代化③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④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①②③④都能够体现材料中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

【高中历史】第6单元 第3课《改革的后果》(含详解)

【高中历史】第6单元 第3课《改革的后果》(含详解)

第3课改革的后果(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基础达标(36分)1.1827年,英、法、俄三国舰队同埃及和土耳其的舰队展开了激战,主要是因为()。

A.埃及对苏丹的侵略侵犯了三国的利益B.埃及对希腊的侵略威胁三国在地中海的利益C.埃及的对外扩张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D.扼制埃及的对外扩张以维护正义和社会稳定解析1824年,埃及军队入侵希腊。

埃及的侵略威胁了英、法、俄三国在地中海的利益,1827年,三国联合起来一举歼灭了埃及和土耳其的舰队。

答案 B2.欧元2分币的背面使用了希腊独立时使用过的船的图案。

1829年希腊获得独立,它当时摆脱了()。

A.穆罕默德·阿里的统治B.法国的殖民统治C.奥斯曼帝国的统治D.英国的殖民统治解析独立前的希腊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希腊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得到了欧洲各国的广泛支持。

答案 C3.1831年,埃及挑起了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通过这次埃土战争()。

A.阿里否认了奥斯曼素丹的宗主权B.埃及彻底摆脱了英国等殖民势力C.阿里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D.阿里迫使奥斯曼帝国臣服于埃及解析第一次埃土战争的结果,是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同埃及签订条约,同意阿里在埃及、阿拉伯半岛、克里特岛和叙利亚等地的统治权,阿里则继续承认奥斯曼素丹的宗主权。

这样,阿里不但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还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的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答案 C4.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主要是因为()。

A.弱小的埃及比强大的埃及更符合英国的利益B.主持正义是英国对外政策的一贯原则C.帮助奥斯曼帝国摆脱窘境以稳定中东的局势D.让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互相牵制以从中渔利答案 A5.史学界对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莫衷一是,众说纷纭。

下列有关阿里改革的评价,与事实明显相悖的是()。

A.阿里通过改革巩固了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B.阿里改革解除了地主对广大农民的封建剥削C.阿里改革使埃及主权在较长时间里得以维护D.阿里改革在客观上推动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 B6.下列各项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无关的是()。

高二历史改革的后果2

高二历史改革的后果2
第3课 改革的后果
江苏省洪泽中学 朱正 标
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扩张
• (一)穷兵黩武,疯狂的对外扩张 • 1、1811年起入侵阿拉伯半岛 • 2、入侵苏丹 • 3、1824年起入侵希腊 • 4、1833年入侵叙利亚,挑起埃土战争。 • (二)对外扩张的得与失
• 1、取得事实上的独立,并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 2、影响了改革进程,加重人民负担,动摇统
治的根基。
二、穆罕改默革德失·败阿的里表改现:革的失败
原 因
穷兵黩武帝是,国 奥连不 斯年复 曼的存 帝对在 国外, 行战形 省争式 ,上 实仍质 起义不断 专制残暴上,是矛西盾方激的化半、殖危民机地加;重西
欧洲列强方及的列 沦干强 为涉势 西力 方—涌 商—入 品外埃 市因及 场, 和埃原
英国、俄国、料奥产地地利,和民普族鲁工士业被支冲持的 土耳其
法国 支持
七零八落。
埃及
1841年,接受素丹赦令,标志着改革失败。
; 绘本馆加盟

二年五月,客星见昴分,居卷知东可五尺,青白色,炎长三寸。占曰“天下有妄言者”其十二月,巨鹿都尉谢君男诈为神人,论死,父免官。五年四月,彗星出西北,赤黄色,长八尺所,后数日长丈馀,东北指,在参分。后二岁馀,西羌反。孝成建始元年九月戊子,有流星出文昌,色白, 光烛地,长可四丈,大一围,动摇如龙蛇形。有顷,长可五六丈,大四围所,诎折委曲,贯紫宫西,在斗西北子亥间,后诎如环,北方不合,留一刻所。占曰“文昌为上将贵相”是时,帝舅王凤为大将军,其后宣帝舅子王商为丞相,皆贵重任政。凤妒商,谮而罢之。商自杀,亲属皆废黜。 四年七月,荧惑逾岁星,居其东北半寸所如连李。时岁星在关星西四尺所,萤惑初从毕口大星东东北往,数日至,往疾去迟。占曰“荧惑与岁星斗,有病君饑岁”至河平元年三月,旱,伤麦,民食榆皮。二年

高中历史改革的后果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改革的后果 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1

改革的后果同步练习伴随着埃及国力的日益增强,穆罕默德·阿里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请回答1~4题。

1.穆罕默德·阿里进行了持续近三十年的对外扩张战争,首侵的是()A.阿拉伯半岛B.叙利亚C.苏丹D.希腊2.为掠夺黄金宝石、掳掠黑人,穆罕默德·阿里发动的战争是()A.兵侵阿拉伯半岛B.兵侵叙利亚C.兵侵苏丹D.兵侵希腊3.埃及和土耳其军队对希腊的入侵,威胁到()①英国②法国③荷兰④普鲁士⑤奥地利⑥俄国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⑤⑥4.1833年,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同埃及签订和约,同意穆罕默德·阿里拥有在哪些地方的统治权()①埃及②阿拉伯半岛③克里特岛④叙利亚⑤苏丹A.①②③④⑤B.且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由于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最终失败。

请回答5~7题。

5.阿里改革失败的原因有()①赋役、劳役沉重②战事不断,兵役频繁③欧洲列强的干涉④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⑤对外扩张损耗了埃及的实力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6.1840年7月,英国联合哪些国家对穆罕默德·阿里发出最后通碟,要求阿里撤军并承认奥斯曼素丹对埃及的宗主国主权()①俄国②普鲁士③奥地利④法国⑤叙利亚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⑤7.1841年的奥斯曼素丹敕令中规定()①阿里家族享有统治埃及的世袭权力②准许阿里管辖苏丹③对军队人数、军舰建造等有限制④所有军官的任命必须得到素丹的批准⑤允许外国商人在帝国各地自由经商⑥废除奥斯曼帝国境内所有专卖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D.①②③⑤⑥阿里改革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它在很多方面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请回答8~10题。

8.阿里改革的意义包括()①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②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④促进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巩固封建统治和对外扩张⑥由于封建统治本身的弊端,加上欧洲列强的干涉,最终失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D.①②③⑤⑥9.下列符合阿里统治时期埃及状况的是()①农民不再受封建地主的剥削②工人带有农奴制的烙印③统治残暴,连年对外战争④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⑤一些措施适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⑤1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目的是()A.巩固封建统治和对外扩张B.发展资本主义C.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D.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11.阅读下列材料:马克思说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下的埃及是“奥斯曼帝国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6单元 第3课改革的后果.pptx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练习:第6单元  第3课改革的后果.pptx
B.埃及对希腊的侵略威胁三国在地中海的利益
学无止境
C. 埃及的对外扩张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 D. 扼制埃及的对外扩张以维护正义和社会稳定 2.1831 年,埃及挑起了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通过这次埃土战争( ) A .阿里否认了奥斯曼素丹的宗主权 B.埃及彻底摆脱了英国等殖民势力 C.阿里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D.阿里迫使奥斯曼帝国臣服于埃及
3.关于穆罕默德·阿里对外扩张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 ②建立起横跨三洲的“帝国” ③战争极大地影
响了国内改革的进程 ④动摇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根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பைடு நூலகம்
知识点二 阿里改革的失败
4.19 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主要是因为( ) A .弱小的埃及比强大的埃及更符合英国的利益
及、阿拉伯半岛、克里特岛和叙利亚等地的统治权,阿里则继续承认奥斯曼素丹的宗主权。
这样,阿里不但使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还建立了一个以埃及为中心的横跨欧亚非三洲
的帝国。]
3.B [对穆罕默德·阿里的对外战争,应当立足当时的实际多角度分析。穆罕默德·阿
里的对外战争的积极意义在于它在事实上使埃及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对埃及几百年的控制局
③1824 年西讨
,被英国、法国、俄国联合打击,损失惨重。
(2)第二阶段(1831~1841 年)
①1831 年,入侵
,挑起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
②1833 年,
同埃及互相承认既得利益。
3. 影响
(1)埃及获得事实上的独立,建立了以埃及为中心、横跨
三洲的“帝国”。
(2)影响了国内改革进程,动摇了阿里政权的根基。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2012年3月1日《洛阳市邙山陵墓保护条例》正式实施,邙山陵墓群中有多个北魏政权皇帝陵,该政权的建立者是A、苻坚B、拓跋珪C、拓跋宏D、冯太后2: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耕化过程D、封建化过程3:谥号是指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用以褒贬善恶的称号。

以下属于以谥号命名历史事件的是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贞观之治D、康乾盛世4: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

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实行均田制D、迁都洛阳5: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内容包括()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通婚姻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散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

下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材料二把游牧民和被征服的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农民,计口授田,保证政府赋税的来源,同时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中原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同时加速了北魏经济方式的进一步封建化,并最终使落后的游牧经济为先进的封建农业经济所代替。

——杨建新《浅评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两次少数民族改革》(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怎样的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答当时北魏生产方式更替的主要原因。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生产方式的变更所产生的影响。

(6分)7:北魏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3)从政治方面来看,民族融合的过程也是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请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有关内容加以说明。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经济体制改革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经济体制改革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试题:经济体制改革【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1: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

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

其中与“选饭吃”有关的是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改革开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4:实行包产到户后,安徽凤阳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一变化从根本上说明家庭联产责任制()A、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B、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C、个体经济是农村发展方向D、使农村改革走向专业化5:表二 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的构成(%):资料来源:1982年、1990年、2000年南京市人口普查资料、2005年南京市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关于表二所反映的趋势特征的成因,最正确的是①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影响②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③经济发展,居住条件改善④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1980年,(何省何县何公社)成为我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地方。

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高考历史第3课改革的后果专题1

高考历史第3课改革的后果专题1

高考历史第3课改革的后果专题12020.031,唐太宗说:“昔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上策是A.和亲 B.建立管辖机构C.册封 D.治好国家,增加凝聚力2,元朝管辖西藏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辽阳行省D.岭北行省3,隋唐时期,下列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有负面影响的是A.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B.扩大茶树种植面积C.兴建和复修水利工程D.开发推广两年三熟制技术4,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维护中央集权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免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B.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物质基础C.保证了皇室的生活费用D.剥夺了地方的财政5,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最主要的原因是A.经济的发展B.太学的建立C.丝绸之路的开辟D.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6,(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长城D.统一文字7,僧一行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历法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甚急。

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这实际上是A.发现了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现象 B.设备简陋,造成误差C.发现了地球自转的周期 D.推算了地球公转的周期8,下列各项中,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重要原因的是A.国家统治中心逐渐东移 B.适应洛阳商业发展的需要 C.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D.为镇压农民起义提供运输线9,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B.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C.选拔人才的标准日趋完善D.封建制度日趋衰落10,宋元时期民族关系所具有的特征是①有战争有议和②由民族政权对峙到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形成新的少数民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1,下列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①筒车②耧车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③②④①12,下列秦汉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①太尉②尚书令③御史大夫④刺史A.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3,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品是A.《金瓶梅》 B.《红楼梦》C.《牡丹亭》 D.《西厢记》14,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信条的东林党人,他们抨击当时阴暗社会的主要现象是A.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流离失所 B.宦官专权,结党营私C.八股取士,钳制知识分子 D.捕风捉影、牵强附会的文字狱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北京自主招生历史模拟题:改革的后果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网站和学校提供】
题目1:18世纪末法国决定占领埃及,其主要目的在于_____
∙ A.争夺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 B.推翻马木路克的腐朽统治
∙ C.威胁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印度
∙ D.彻底改革埃及的贫穷落后状态
题目2:下列关于阿里的改革与中国洋务运动在工业方面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 A.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 B.首先发展军事工业
∙ 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D.采取官办方式
题目3:阿里的统治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主要是因为_____
①他连年发动对外战争②他统治十分残暴③他对文化教育进行改革④赋税负担异常繁重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题目4:1814年,穆罕默德·阿里下令废除包税制,他对包税地的处理方式是_____
∙ A.低价出售
∙ B.收归国有
∙ C.平均分配
∙ D.高价拍卖
题目5:下列关于阿里改革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1)他向人民征收苛重的赋役
(2)采取强制手段,让人民参军,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阿里采取严厉的手段控制人民逃亡,镇压人民起义
(4)农民弃田逃亡,工人消极怠工,还不时举行起义,反对阿里政权
∙ A.(1)(2)
∙ B.(3)(4)
∙ C.(1)(2)(3)
∙ D.(1)(2)(3)(4)
题目6:
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的大部分时间里,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关系的实质是
A.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行省
B.埃及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
C.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地
D.奥斯曼帝国是埃及的属地
题目7:
阿里以军事起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但是连年的对外战争最终导致了阿里改革毁于一旦。

下列对阿里对外战争的连接不正确的是
A.东一阿拉伯半岛B.西一叙利亚
C.南一苏丹D.北一希腊
题目8: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

……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从19世纪中叶开姑,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时间企业数工人数量产值(千卢布)
1860年99 11600 7954
1879年287 42000 51937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不得摘抄原文)(3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

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6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
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4分)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题目9: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①目的为了富国强兵②重点发展军事工业③由最高统治者推行④封建性质的改革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题目10: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这些技术和设备应是
A.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和设备B.工业革命的成果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题目11:
“穆罕默德·阿里是唯一的能在一崩溃的奥斯曼帝国的土地建立起有生命力的国家的一个人。

”对上述材料认识不准确的是
A.奥斯曼帝国已经腐朽没落,分崩离析
B.阿里开创了埃及革故鼎新、国力大增的崭新的局面
C.阿里对外抗衡宗主国和西方列强,成为帝国内充满生机活力的一部分
D.阿里政权统治时间较长
题目12: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埃及发生了数百年未有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①社会秩序改善②民族工业发展③人民反抗减少④遏制西方入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题目13:
选修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并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30多所洋务学堂。

这些学堂大致分为“方言”教育、“武备”教育和科技教育三大类。

“方言(外国语)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创办的上海广方言馆等;“武备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科学技术学堂”如天津电报学堂、南京铁路学堂等。

所有这些学堂虽门类各异,但均是为迅速培养洋务人才而设立,且以适应当时的外交和军事需要为己任。

此外,为适应洋务需要,中国政府从1872年开始多次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军事、航海等知识。

除创办以军事服务为目的的各类专科学校外,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大批初等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堂及师范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专门人才。

为了向这些学校输送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他还创办了世俗小学和中学。

这些学校属陆军部管辖,实行免费教育,学生食宿在校,还能领取少量津贴和衣服。

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

阿里还开办了一所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的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相同之处?(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相同状况的原因?(7分)
题目14:
有学者认为穆罕穆德·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的运动。

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他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但实行“现代化”是为了不让它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是用现代化的形式来抵抗现代化的实质,是“现代化的延误”。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里为什么“不得不推行某种程度的现代化?(4分)有何主要表现?(6分)
(2)你是否同意该学着“阿里改革是一场反现代化的运动----是现代化的延误”的观点?(1分)简要说明理由。

(2
分)
题目15:
穆罕默德·阿里对欧洲文明所带来的福泽看来非常羡慕,因为欧洲文明有使这个国家的生产力增加的希望。

模仿欧洲建立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采用英国教学方法的算术学校。

但是在其他方面,法国人在宫廷中占有优势。

除了一些真正关心国家情况有所改进的人们之外,他花了钱上了一大群骗子的当之后才能找到一个有足够能力安装工厂设备的人。

尽管他的自私自利的政策造成了许多错误,在使这个国家接受欧洲文明的影响这件事上应当归功于穆宰默德·阿里。

——《十九世纪的伊斯兰教》
(1)据材料看,阿里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会产生哪些效果?(5分)
(2)材料中是如何评价阿里改革的?你是否同意?为什么?(5分)
答案部分
1、C
解析: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英国组织了反法同盟,英法两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法国决定占领埃及,进而威胁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印度。

2、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A项错误,应是重点发展军事工业,阿里工业方面的改革和洋务运动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首先发展军事工业,并采取官办形式。

3、C
解析:
对文化教育的改革促进了埃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与埃及人民的灾难无关。

4、B
解析:
在废除包税制后,穆罕默德·阿里把包税地全部收归国有,他将其中的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另一半作为官田租给农民耕种。

5、D
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改革失败最主要原因是失去人民支持,而阿里改革恰恰存在着许多问题,由教材叙述可知。

6、见解析
解析:

7、见解析
解析:

8、见解析
解析:

9、见解析
解析:

10、见解析
解析:

11、见解析
解析:

12、见解析解析:

13、见解析解析:

14、见解析解析:

15、见解析解析: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