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编号011五柳先生传 李相翠

合集下载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五柳先生传》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陶渊明的散文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会陶渊明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勇于批判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理解: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五柳先生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表达。

2.2 文学鉴赏技巧:学生能够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分析陶渊明的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3.1 词语解释:学生对于古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和理解。

3.2 文学风格分析:学生能够深入分析陶渊明的散文风格,并能够进行适当的评价。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4.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对于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陶渊明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五柳先生传》的兴趣。

5.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5.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5 文学鉴赏: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技巧,并应用于对陶渊明的作品进行分析。

5.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6.2 理解与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3 文学鉴赏能力:评估学生在文学鉴赏方面的能力,包括对陶渊明散文风格的分析和解说。

七、课后作业7.1 课文背诵:学生需要背诵《五柳先生传》全文,以加强记忆和理解。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演讲二导入:1, 课前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认真听好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位诗人是谁啊? 2, 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由于他热爱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田园生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

) 他自号五柳先生,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三定向示标: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检查预习:文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自读。

学习一篇古文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文读熟,下面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音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一会听录音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

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音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刚才叫不准的地方你认真听。

3,再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速,停顿) 5,课文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五,疏通文意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们还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2 有哪些句子你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五柳先生传》。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质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五柳先生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质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五柳先生品质特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五柳先生传》的文本。

2. 五柳先生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齐读课文《五柳先生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五柳先生的品质特点。

4.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分析五柳先生的品质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五柳先生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五柳先生传》。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教案范例

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教案范例

语文教案-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教案范例教案标题:《五柳先生传》教案教案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2.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学重点:1. 掌握《五柳先生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2. 分析研究《五柳先生传》中的人物形象;3. 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分析《五柳先生传》中的人物形象;2. 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教学准备:1. 《五柳先生传》的课文材料;2. 课堂教学PPT;3. 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课堂教学PPT)1. 准备一张图片,呈现给学生,引起他们对《五柳先生传》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对这张图片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第二步:介绍《五柳先生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课堂教学PPT)1. 介绍《五柳先生传》的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分别介绍文中的五柳先生、孙悟空、长老等人物形象,让学生对他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三步:分组讨论(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人物形象。

2. 让学生针对自己分组的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分析他们在《五柳先生传》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第四步:展示和总结(全班活动)1.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3. 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五柳先生传》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第五步:课外拓展(课外阅读材料)1. 布置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五柳先生传》中的人物形象。

2.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对《五柳先生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教学扩展:1. 制作《五柳先生传》人物形象海报,展示给全校师生;2. 举办《五柳先生传》朗诵比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人物形象;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编写《五柳先生传》的延伸篇章,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

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

五柳先生传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五柳先生传》。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了解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品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五柳先生的高洁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五柳先生传》。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1. 理解五柳先生的品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五柳先生的品格特点。

4. 朗读感悟4.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4.2 学生分享朗读感悟,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5.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五柳先生传》。

2. 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品格特点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五柳先生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概念和观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把握五柳先生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桃花源记》,介绍陶渊明。

2.齐读课文,感受五柳先生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

三、分析课文1.分析五柳先生的家世、性格、生活态度等方面。

2.体会课文的表现手法和语言特色。

四、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五柳先生的印象。

二、深入分析1.分析五柳先生与世俗观念的不同。

2.探讨五柳先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三、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五柳先生给我们的启示。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五柳先生的感悟。

二、拓展延伸1.分析五柳先生与现代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

三、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五柳先生的感悟。

2.探讨五柳先生对我们的启示。

三、课堂小结2.教师点评并布置作业。

四、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和精神品质。

2.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特点和精神品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践行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提升个人素养。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一、深入分析(分析五柳先生与世俗观念的不同)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五柳先生与周围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生1:我觉得五柳先生不追求名利,他喜欢读书,但不求功名。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案教案标题:《五柳先生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五柳先生传》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五柳先生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五柳先生传》中的主题和寓意。

4.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五柳先生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五柳先生传》中的主题和寓意。

教学难点:1. 理解《五柳先生传》中的主题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五柳先生传》的文本或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五柳先生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五柳先生传》的背景和作者。

二、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五柳先生传》的相关章节或故事梗概。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三、主题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五柳先生传》中的主题和寓意,如家庭、友情、忠诚等。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准备简短的展示。

四、展示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小组依次展示他们对《五柳先生传》主题的分析。

2. 全班讨论,分享对不同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五柳先生传》相关的艺术形式,如绘画、书法、音乐等,并进行创作。

2.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互动和欣赏。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

2.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对《五柳先生传》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的《五柳先生传》。

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或演讲比赛,以展示对《五柳先生传》的深入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2. 学生对《五柳先生传》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

3. 学生对《五柳先生传》主题和寓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五柳先生的敬佩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增强语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是《五柳先生传》。

大家知道“五柳”是指什么吗?对了,就是柳树。

那么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位怎样的五柳先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这位先生的故事。

二、课文阅读1.请大家先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发音、停顿等。

3.教师带领同学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字词。

三、课文分析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五柳先生的生平事迹。

2.教师引导同学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对比、衬托、夸张等。

3.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从五柳先生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思考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五柳先生传》,大家对五柳先生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学习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二、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同学分析课文中的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

2.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课文中的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

3.教师讲解如何运用这些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三、写作训练1.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运用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写一段关于五柳先生的故事。

2.教师挑选几篇优秀作文进行点评,指导同学们如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完成作文《五柳先生的故事》,注意运用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对比、衬托、夸张等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港二中语文学科课时教案
八年级一二班执教人李相翠主备人本学期教案编号011
课题
《五柳先生传》
课时
1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专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教学难点
体会分析重点语句:“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两句话的含义。
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5“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作业:搜集五柳先生的其他作品阅读并写写感受。
板书设计:
性字、籍贯——无性字、无籍贯
家境————贫寒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求真知、会意于精神)
三合作探究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给生字注音。(PPT)
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
短褐穿结 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
(2)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
(3)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志趣好喝酒(任性旷达、不矫情、不放肆)
好写文章(颇示己见、忘怀得失)
检查记录
教导处(章)月日
箪瓢屡空 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
(4)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
宅边有五柳树 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电子白板展示:陶渊明的生活: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但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作达到高潮。公元427年,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的人士所景仰。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