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苏教版(2014秋)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整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方法。

2. 小数的认识与运算: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3. 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分类,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立体图形的认识。

4.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5.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关注学生的进步。

2.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加强课后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总之,本节课旨在通过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_教案2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_教案2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_教案2_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 分数的意义、性质和计算。

3. 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计算。

4.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

5.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分数和小数的意义和计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测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 教学难点:四则运算的灵活运用、分数和小数的计算、几何图形的测量、数据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整理与复习(1)四则运算a. 运算的意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b. 运算法则:先乘除后加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c. 混合运算: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2)分数a. 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b. 分数的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c. 分数的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计算。

(3)小数a. 小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b.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c. 小数的计算:小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

(4)几何图形a.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

b.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

c. 测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5)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a. 数据的收集: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

b. 数据的整理:分类、排序、筛选等。

c. 数据的分析: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3.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主要内容是复习和巩固第2单元所学的知识。

第2单元主要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本节课时通过各种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可能会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导致计算错误。

对于位置的相对性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和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法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和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知识;通过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通过讨论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教学课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3.练习题:各种类型的分数加减法运算题目、位置的相对性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应用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2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位置的相对性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无锡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

无锡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

无锡市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练习》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和提高整数乘除法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在乘除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运算速度慢、准确性不高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运算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实际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引出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初步认识和理解这些运算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2014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练习     苏教版(2014秋)
特征
三角形
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内角和等于180 。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
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这道题是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这道题是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第(2)小题是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只要用90 减去另一个内角就可以了;第(3)小题是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用(180 -顶角)÷2来计算。
教学重点
整理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复习导入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回顾与整理
1.梳理知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
第(七)单元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整理与练习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书上p93`95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的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数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应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求出字母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

教学资源: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转眼又到了期末,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们的知识一定丰富了不少吧!你们能回顾一下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2、请同学们先独立填写书上108页上的表格,填好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

3、小组交流。

4、班内交流:你学得最好的内容是什么?你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什么?你觉得有困难的内容是什么?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吗?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来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及“用字母表示数”。

●二、复习乘法和除法的计算1、整理与复习第1题。

(1)学生任选一组题独立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后组织比较;(2)整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有关乘除法的简便笔算方法,巩固对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的理解。

2、整理与复习第2题。

让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并沟通估算方法与笔算方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3、整理与复习第3题。

(1)让学生仔细观察每道题的特征,说说分别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3)集体核对,纠错并说明原因。

●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整理与复习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

其中,第(1)题要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式子,第(2)题要提示求字母式子值的书写规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7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7整理与练习苏教版

“整理与复习”
课堂练习单
一、填空
1. 万级的计数单位有()、()()、
();亿级的计数单位有()、()、()()。

2.一个九位数,最高位是()位。

3.78010060是由()个千万、8个()、()个万、
()个十组成的。

4. 由五个十万、四个万、六个百和三个一组成的数是()。

5. 30300300是()位数,在这个数中,左边第一个数字3表示3个()。

6.一亿五千零六十万写作(),它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7. 由6个千万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8. 比49999多1的数是(),比49999多1万的数是()。

9.在6和5之间添()个零,这个数才能成为六亿零五。

10.小丽家住在幸福小区八栋5门3层1号,她家门牌号为XF0805031,贝贝
家也住在幸福小区,门牌号为XF1110111,她家住在()栋()门()层()号。

11.□中最大能填几?
4□400≈4万 39□000≈40万 35□860≈36万
二、选择
1. 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个数与原数比()。

A.变大了
B.变小了
C.不变
2. 最小的六位数减1是()
A.五位数B.六位数C.七位数
3.在85后面添()个0,这个数是850万。

A.4
B.5
C.6
三、拓展题
1. 一个六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十万位上的数字是9。

这个数任意相
邻的三位上数的和是20,这个六位数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_教案2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整理与复习_教案2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_教案2_苏教版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算法,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计算速度。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小数的加减法和对应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还将让学生通过实践应用问题解决的算法,提升其对小数加减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并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算法;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难点
•对小数加减法的熟练掌握及运用;
•对小数和整数的转换运算。

教学过程
1.观看教学视频:《小数的加减法》。

2.讲解小数的加法算法,包括小数和整数的加法。

3.讲解小数的减法算法,包括小数和整数的减法。

4.提供练习题并进行练习,请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练习题完成。

5.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各自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思路。

教学评价
1.提供相关的测试题,评估学生的计算方法、解题思路和速度。

2.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进行评估,指出评估方面,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料
•《小学数学教材》下册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练习册》下册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小数计算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对小数计算的掌握。

通过本节课,学生应牢记小数和整数的相加相减方法,并在实践应用中提升掌握。

同时,学生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数计算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应用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
认数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5整理与练习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数的组成,数位及顺序,数的大小比较有进一步的认识
2、结合实际或统计数目,正确读写大数目,并能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以及根据实际事物的统计数量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大数目的价值,发展数感。
独立完成交流
(感受近似数的含义、体会现实意义)
交流写近似数的方法
独立写近似数交流
约等号:≈
独立写近似数交流
10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7题
10
五、本课总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题
读了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读题:怎样写出一个多位数?
指名板演讲评
第4题
多位数应怎样读?
这些数的最高位分别是哪一位?
将这些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这些水果产量的单位是什么?
第5题
指名读题,明确题意
巡视学生改写情况组织流
看到这些人口信息,你有什么想法?
独立完成
互相交流
同桌讨论交流
集体交流
互相提问题交流
教学重点
读数、写数、求近似数
教学难点
读数、写数、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复习导入
揭示课题并板书
指名说数位顺序表
同桌互相说数位顺序表
3
二、学习新知
出示第1题
结合具体题目提问相应问题,理解数位、位数、计数单位等
第2题
提出问题:最小的六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六位数是多少?……
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自由读图中的文字,交流自己的感受
交流多位数写法独立写数
检查纠正
读数同桌互相指正
交流多位数的读法
千万位百万位
独立改写
交流“万吨”(举例)
互相读这些数
独立按要求改写“亿人”
(感受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
15
三、巩固练习
第6题
集体讲评提问判断的理由
怎样写一个数的近似数?
第7题、
指名板演集体评议
近似数用什么符号连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