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因子Vasohibin-1的研究进展
脑心通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力及凋亡的影响

脑心通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活力及凋亡的影响邓子亮; 蓝明明; 郭洪胜; 潭锦麟; 李婉怡; 周雅贤; 梁艳君; 王森; 王炎【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08【总页数】4页(P956-959)【关键词】脑心通; Raw264.7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活力; CCK-8【作者】邓子亮; 蓝明明; 郭洪胜; 潭锦麟; 李婉怡; 周雅贤; 梁艳君; 王森; 王炎【作者单位】广东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东莞常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东莞523000; 广东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东莞5238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脑心通胶囊(Naoxintong,NXT)组方源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的补阳还五汤,全方标本兼治、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由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醋乳香、醋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水蛭共16 种中药组成。
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被收录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现代中药方剂中[1]。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脑心同治的功用[2]。
有研究证明,NXT 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可轻度保护OX-LDL 作用下巨噬细胞活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剂量依赖性下调THP-1 细胞IL-6 和TNF-α的表达,减轻细胞炎症反应[3];而OX-LDL可通过TLR4 途径介导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4]。
更多研究表明,进展期斑块内细胞凋亡可加剧炎性反应,而NXT 可抑制AS 斑块进展[5],减缓AS 发生发展中斑块的形成[6-7]。
细胞凋亡是AS 的重要特征之一,NXT 通过增加PPARα 蛋白水平来抑制H2O2 诱导的H9c2 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反,沉默的PPARα 终止了对H2O2诱导的H9c2 细胞的NXT 保护作用,显著提高了H9c2细胞的活力[8]。
vasa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应用展望

vasa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应用展望
周倩如;邵明瑜;张志峰
【期刊名称】《海洋湖沼通报》
【年(卷),期】2007()4
【摘要】vasa基因编码的蛋白是DEAD-box家族的一种RNA解旋酶,该基因最先在果蝇中发现,其同源基因在许多动物中都已经克隆得到,vasa基因在生殖细胞系中特异性表达,研究显示其在配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重点介绍其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和应用展望。
【总页数】6页(P129-134)
【关键词】vasa;Vasa蛋白;DEAD-box;原生殖细胞;生殖系
【作者】周倩如;邵明瑜;张志峰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育种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7
【相关文献】
1.蚤状溞(Daphnia pulex)基因组中MDM2/4类似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特征[J], 田志环;焦传珍;
2.蚤状溞(Daphnia pulex)基因组中MDM2/4类似蛋白及其编码基因的特征 [J], 田志环;焦传珍
3.过氧化氢导致线粒体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突变与其编码蛋白结构与
功能关系的研究 [J], 蔡黔;周红;徐淑芬;肖光夏;刘毅
4.粳稻和籼稻D1蛋白光抑制敏感性的差异与其编码基因序列结构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J], 张方;谢先芝;陈凡;吴乃虎
5.猪蛋白编码基因3'UTR中IRPRE1元件的鉴定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J], 赵为民;曹静;邢菲;王丽;任守文;付言峰;李碧侠;方晓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蛋白酪氨酸激酶综述

蛋白酪氨酸激酶综述目前至少已有近六十种分属20个家族的受体酪氨酸激酶被子识别。
所有受体酷氨酸激酶都属于I型膜蛋白,其分子具有相似的拓朴结构:糖基化的胞外配体结合区,疏水的单次跨膜区,以及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及调控序列。
不同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将导致受体发生三聚化,并进一步使受体胞内区特异的受体酪氨酸残基发生自身磷酸化或交叉磷酸化,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转导通路。
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都与酪氨酸激酶的异常表达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下面将对几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最为密切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的研究迸展做一简介。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vth factor receptor, EGFR)家族EGFRPE包括EGFR、ErbB2、ErbB4等4个成员,其家族受体酪氨酸激酶(RTK)以单体形式存在,在结构上由胞外区、跨膜区、胞内区3个部分组成,胞外区具有2个半氨酸丰富区,胞内区有典型的ATP结合位点和酪氨酸激酶区,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在调节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的egfr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的短臂(7p12.3-p12.1),它编码的产物EGFR由1210个氨基酸组成,蛋白分子量约为170kDa,其中,712-979位属于酪氨酸激酶区。
EGFR的专一配体有EGF、TGF、amphiregulin,与其他EGFR家庭成员共有的配体有(cellulin(BTC)、heparin-bindingEGF(HB-EGF)、Epiregulin(EPR) )等。
EGFR在许多上皮业源的肿瘤细胞中表达,如非小细胞性肺癌,乳腺癌、头颈癌,膀胱癌,胃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胶质细胞瘤等。
另外,在一些肿瘤如恶性胶质瘤、非小细胞性肺癌、乳腺癌、儿童胶质瘤、成神经管细胞瘤及卵巢癌等中还可检测到EGFR缺失。
最为常见的EGFR缺失突变型是EGFRⅧ,EGFR Ⅷ失去了配体结合区,但是可自身活化酪氨酸激酶,刺激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而不依赖于与其配全结合。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研究进展(1)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研究进展(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研究进展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遭受损伤或发生异常时主动死亡的一种程序性死亡方式。
细胞凋亡不仅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同时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许多蛋白因子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将着重介绍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1. Bcl-2家族蛋白Bcl-2家族蛋白是最早被发现的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家族,其中既有促进细胞存活的蛋白(如Bcl-2、Bcl-xL等),也有促进细胞凋亡的蛋白(如Bax、Bak等)。
目前,许多研究表明Bcl-2家族蛋白对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在癌症治疗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2. caspase家族蛋白caspase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过程中最重要的蛋白分子。
这一家族的蛋白能够在细胞凋亡的关键时间点上,参与并引导细胞自我消除的过程。
针对caspase家族蛋白的研究,已经为众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与策略。
3. p53蛋白p53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广泛发挥着抑制肿瘤、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针对p53蛋白的疾病治疗策略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而且近年来关于p53蛋白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4. 凋亡诱导因子(AIF)AIF是一种蛋白质,主要功能是进一步促进细胞凋亡,并能够在细胞发生凋亡时候,通过与线粒体之间的分离作用,从而释放出线粒体内的氧化氢酶等分子物质。
当前许多研究表明,针对AIF的药物开发治疗策略,将对研究许多疾病和疾病治疗的提供有力的支持。
综上所述,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掘新的有效的抑制机制,并利用已有的针对蛋白的治疗策略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应用,将极大地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新药研发。
脑卒中患者血清VILIP-1、PRDX1、Pannexin1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脑卒中患者血清VILIP-1、PRDX1、Pannexin1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郝井志1,王瑞2,刘晓琳2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1、检验科2,陕西咸阳721000【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 -1)、过氧化还原蛋白1(PRDX1)、泛连接蛋白1(Pannexin1)的表达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诊治的11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120例身体健康的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情、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VILIP -1、PRDX1、Pannexin1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ILIP -1、PRDX1、Pannexin1水平分别为(9.17±1.18)ng/mL 、(9.30±1.83)ng/mL 、(5.37±0.80)mg/mL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0.60)ng/mL 、(3.66±0.78)ng/mL 、(2.02±0.61)m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脑卒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加重,血清VILIP -1、PRDX1、Pannexin1表达水平均逐渐升高,其中重度组明显高于中度和轻度组,中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VILIP -1、PRDX1、Pannexin1水平分别为(4.69±0.81)ng/mL 、(7.46±1.68)ng/mL 、(4.95±1.13)mg/mL ,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的(7.98±1.25)ng/mL 、(12.01±1.93)ng/mL 、(6.14±1.29)m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良好组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ILIP -1、PRDX1、Pannexin1均是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 <0.05)。
VASH-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VASH-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易华【摘要】目前恶性肿瘤所引起的死亡在发达国家中为居民常见死亡原因的第2位,在发展中国家为第3位.其中最常见的肿瘤包括:肺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口腔癌、肝癌、子宫颈癌和食管癌.目前关于恶性肿瘤的研究认为,血管生成是肿瘤形成、发展的关键机制.肿瘤细胞无限制性生长及转移,均依赖于血管生成.相关研究表明,肿瘤会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血管朝着肿瘤的方向生长,甚至进入肿瘤内部.2004年,Watanable等在用VEGF诱导的内皮细胞DNA表达芯片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新型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命名为Vasohibin.Vasohibin-1(VASH-1)是近年来发现的能够负反馈调节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并且它的表达随血管生成刺激因子如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而增加.VASH-1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迁徙和网络形成,并通过自分泌的方式负反馈调节血管的生成.本文旨在介绍该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几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生及转归中的作用.【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48)004【总页数】3页(P444-446)【关键词】Vasohibin-1;肿瘤;肿瘤血管【作者】易华【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Vasohibin-1最近发现的、可被血管生成因子VEGF诱导的、由成熟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多肽[1~3],并且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以负反馈调节机制参与血管生成的负反馈调节因子[4~6]。
目前Vasohibin-1因为其在肿瘤、炎症反应、风湿等新生血管调节异常的病变中所起的抑制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
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主要依赖周围血管提供给养,当瘤体直径大于2cm 时,肿瘤要依靠独立的肿瘤血管系统维持供血,肿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都伴随着血管的生成。
蛋白质研究成功案例

蛋白质研究成功案例
蛋白质是生命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科学家们不断突破技术难关,成功研究出多种重要蛋白质,这些成果将为医学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方向和机会。
其中,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朗西斯·阿诺德和乔治·史密斯,以及2019年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威廉·凯林和格雷格·塞门托,都是以研究蛋白质为主要成果的科学家。
另外,近年来成功研究出的几种重要蛋白质包括:
1. 细胞因子IL-17A:它被发现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等。
研究人员通过结晶解析技术,成功研究出了IL-17A的结构,为相关药物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2. 乳铁蛋白:这是一种存在于母乳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具有重要的营养和免疫调节作用。
科学家们成功研究出了乳铁蛋白的结构,为其功能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3. 抗体:这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可以识别并结合外来物质,从而引发免疫反应。
科学家们成功研究出了多种重要抗体的结构,为疾病治疗和疫苗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4. 钠通道蛋白:它是一种调节神经信号传递的重要蛋白质,与多种神经性疾病有关。
科学家们通过冷冻电镜技术,成功研究出了钠通道蛋白的高分辨率结构,为药物设计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通过以上几个成功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蛋白质研究的成果不仅
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医学和药物开发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信在未来的科研中,蛋白质研究将继续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新的突破。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的研究进展
王芳;范平;白怀
【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年(卷),期】2011(19)3
【摘要】对血管新生的促进在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具有实际意义,血管新生的调节依赖于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
Vasohibin是新近发现的调节血管生成的内皮源性负反馈调节因子,对抑制血管生成起重要作用。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从已有的血管长出新血管的过程,生理和病理状态均可有新生血管形成。
【总页数】1页(P282-282)
【关键词】Vasohib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
【作者】王芳;范平;白怀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6
【相关文献】
1.血管生成抑制蛋白vasohibin的研究进展 [J], 王芳;白怀
2.血管生成抑制因子Vasohibin-1的研究进展 [J], 胡晓华;胡晓玲;李金凤;高存亮;杜春华
3.血管生成抑制因子Vasohibin-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J], 史刚刚;郝敬鹏;
王力;何彬;甘建琛;王晖
4.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对IgA肾病患者预后的研究 [J], 黄敏
5.血管生成负反馈调节因子Vasohibin家族研究进展 [J], 史刚刚;甘建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新生参与了人体的一系列重要 的病 理生理 过程 , 如
c e l l s , HU V E C s ) 中特异性 表达 的血管 生成 抑制 因子 , 能够 抑制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的 增 殖 和 新 生 血 管 网 的 形 成。针 对 V A S H 1对机体的影响 , 其 可 以广 泛应用 于多种疾 病 中, 如 心 肌梗 塞后 的心肌再 生 , 抑制肿瘤及视 网膜血管病 变等疾病 的 发展 等 。
t h e r a p y f o r p a t i e n t s wi r h c a n c e r i n t h e f u t u r e .
【 Ke y wo r d s 】 V a s o h i b i n一1 ,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 e n d o t h e l i a l c e l l , t u m o r
O r a l Mu c o s a l Di s e a s e O f ic f e , H o s p i t a l o fS t o m a t o l o g y , J i l i n£ e
, J i l i n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0 0 , C h i n a .
Mo d e m O n e o l o g y 2 0 1 5, 2 3 ( 1 7 ) : 2 5 2 9— 2 5 3 2
【 指示性摘要 】 V s s o h i b i n 一 1 ( V A S H 1 ) 作为新近发现 的的蛋 白因子 , 其具有 负反馈 调节血 管生成作 用 , 是 由血
F G F 2 ) 等诱导产生 , 在多种肿瘤血管生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不但 可以抑 制肿 瘤的血管生成 , 而且 对于肿瘤 淋巴管生成和淋 巴结转移也有强大的抑制作 用 , 提示其 有望成 为相关 肿瘤诊 断和治疗 的分 子标志物 以及分
子 靶 向 治 疗 的 有 效 蛋 白因 子 。
oo g e n e s i s . I t p l a y s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s i n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v a i r o u s t u mo r s, s u c h a s i n h i b i t a n g i o g e n e s i s , t u mo r l y m-
现代肿瘤医学
2 0 1 5E R N O N C O L O G Y, S e p . 2 0 1 5 , V O L . 2 3 . N O . 1 7
・ 2 5 2 9・
蛋 白 因子 V a s o h i b i n 一1 的 研 究进 展
【 关键词 】 V s s o h i b i n 一 1 ; 血管生成 ; 内皮 细胞 ; 肿瘤 【 中图分类号 】 R 7 3 0 .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4 9 9 2一( 2 0 1 5 ) 1 7 — 2 5 2 9 — 0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4 9 9 2 . 2 0 1 5 . 1 7 . 4 3
【 A b s t r a c t 】 V a s o h i b i n 一 1 ( V A S H 1 ) i s i n d u c e d i n r e s p o n s e t o a n  ̄ o g e n e s i s s t i m u l i s u c h a s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f a c t o r
孙 鑫, 谷 楠, 李 娜, 王 丽丽 , 吕珊 珊 , 魏 秀峰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V a s o h i b i n— — 1
S u n Xi n, Gu Na n, Li Na, Wa n g Li l i , L v S h a ns ha n, We i Xi uf e n g
管 内皮 生 长 因 子 ( v a s c u l a r e n d o t h e l i a l ro g w t h f a c t o r , V E G F ) 、 成 纤 维 生 长 因 子 2( i f b r o b l a s t g r o w t h f a c t o r一2 ,
( V E G F ) a n d i f b r o b l a s t g r o w t h一 2( F G F一 2 ) , h a s r e c e n t l y b e e n i s o l a t e d a s a n o v e l n e g a t i v e f e e d b a c k i n h i b i t o r o f a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