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山同志生平简介
出席中共七大的安徽籍代表

出席中共七大的安徽籍代表作者:单杰华来源:《党史纵览》2015年第07期70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这时距中共六大的召开,时间已过去了17年,这是中共党史上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七大是对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为4年后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共七大代表有755人(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
候补代表没有选举权和表决权),代表了当时全国121万党员。
这755名代表中,有20人是安徽籍代表。
他们是:中直、军直代表团的孟庆树(女),陕甘宁边区代表团的曹广化,晋绥代表团的闵鸿友、孙超群,晋察冀代表团的聂鹤亭、潘峰,晋冀鲁豫代表团的王稼祥、徐立清、何柱成、郭仕成、桂绍彬、唐哲明,山东代表团的李发,华中代表团的王明、柯庆施、沈东屏、李永春、许军成、陈祥,大后方代表团的李克农。
(以当时的代表名录为序)安徽籍代表的产生和分布由于处于战争年代,党员的组织系统较为复杂,所以,中共七大代表的选举产生存在多种情况。
除中央、军委直属部门外,有的来自抗日根据地,有的来自抗日游击区;有的来自地方党组织,有的来自部队党组织。
安徽籍的20名代表虽然分在8个代表团,但总的来看,他们主要来自3个方面。
一是中央和军委直属部门,有6人。
他们当选中共七大代表时所在部门和任职是:孟庆树,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共产党人》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王稼祥,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副书记、中央组织委员会成员,分工负责华北的党政军工作。
王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
柯庆施,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兼延安女子大学副校长。
李克农,中央情报部副部长兼延安西北公学校长。
唐哲明,延安炮兵学校工兵科主任。
二是八路军系统,有10人,占安徽籍代表总数的一半。
他们当选中共七大代表或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前的任职是:曹广化,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陇东军分区兼第三八五旅警备第四团政委、团军政委员会书记;闵鸿友,八路军第一二○师暨晋绥军区第三分区第十七团团长;孙超群,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聂鹤亭,晋察冀军区参谋长;潘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徐立清,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四旅政委;何柱成,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副政委;郭仕成,八路军晋冀豫军区卫生部政委;桂绍彬,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李发,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东海独立团团长。
铜陵市历史名人

铜陵市历史名人
在铜陵市的悠久历史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他们为铜陵的发展和文化
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
这些历史名人中,有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等各个领域的杰
出人物。
他们的事迹和成就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铸就了铜陵灿烂的历史光辉。
宋璟
宋璟,字子元,生于唐代,是铜陵市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在政
治上深受皇帝信任,多次担任重要官职,为铜陵的治理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宋璟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文流传甚广,被誉为铜陵文学的代表人物。
李纲
李纲,生于明代,是铜陵市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在军事战略上有独
特见解,多次成功指挥军队取得重大胜利,保卫了铜陵的安宁。
作为政治家,李纲善
于谋略,处理政务得当,使铜陵的政治稳定和繁荣。
叶洪
叶洪,生于清代,是铜陵市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他致力于科学研究,
提出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科学理论,对铜陵的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叶洪还创
建了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铜陵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历史名人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为铜陵市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也激
励着今天的铜陵人民不断前行,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宋秀岩第二位女省长成长轨迹

宋秀岩第二位女省长成长轨迹初显政治天分宋秀岩1955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原籍天津。
初中时的宋秀岩就表现出相当的政治天分。
据西宁铁路一中的数学老师卫莲回忆,宋秀岩是68级2班的班长,而且是同年级6个班中唯一的女班长,“她口才很好,写得一手好字”。
1971年,“毛主席语录背得很好”的宋秀岩初中毕业,和大多数铁路职工子女一样,参加了西宁铁路分局的招工,被选中做电务段的报务员。
宋秀岩当时的主管领导、电务段电报电话主任石宏博说,能分到学报务员的都是“脑袋聪明的人”,还要经过审查再审查,政治合格。
在领导的眼中,宋秀岩“听话,稳当,有涵养,挑不出什么毛病”。
因为“总能千方百计完成”任务,而且在同所的6个报务员中业务最好,年轻的宋秀岩很快被提名为报务领班,不久又被任命为电务段兼职团支部书记。
1976年6月,宋秀岩进入分局机关,任分局宣传部干事,没几天就升为副部长。
据宋秀岩曾经的邻居,西宁铁路一中老师高长生回忆,宋秀岩是毛泽东思想学习积极分子,据说在一次大型演讲中,良好的口才和理论水平给省领导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这个初步的良好印象成为宋秀岩政治生涯的契机。
后来有一次到省里开会,她的发言再次收到了良好的反应。
当时青海省委常务副书记马万里对宋秀岩的表现很满意,马上就问“这个小孩是哪个单位的”。
积极面对挫折1985年9月,只有初中学历的宋秀岩考上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中央团校)首届成人大专班,专业是青少年思想教育。
两年全脱产的大学教育除了让宋秀岩有了大学学历之外,也增强了她的理论分析能力。
然而学成归来的宋秀岩仕途却遇到波折。
1989年初,适逢共青团青海省第8次代表大会,团省委书记宋秀岩兼大会主席团主席。
在差额选常委的时候,宋秀岩意外落选。
最后大会只选出3个副书记,团省委书记暂缺。
这是宋秀岩职业生涯中最灰暗的时刻:突然落选,而且原因不明。
几个月后,宋秀岩被任命为海东地委副书记,级别由正厅降为副厅,工资也降了一级。
同当年从科级一跃到厅级一样,据说在青海,这种情况同样是没有过的。
安徽党史人物

安徽党史人物1.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字仲甫。
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15年9月15日,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曾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
1922年11月5日,中共代表参加共产国际大会,陈独秀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捕。
1942年5月27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享年63岁。
2.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
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孟拱河谷等地击败日军。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之誉。
内战时曾于四平、公主岭等地击败林彪。
孙立人致力于国军现代化,整编撤退来台之国军,建立完善之兵役制度与预备军官制度。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国民党政府的历史删除。
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平反。
3.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1974年1月25日),安徽宣城泾县厚岸村人。
原名嘉祥,又名稼啬。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对外工作的开拓者之一。
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苏区外交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三人军事小组成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解放后历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中联部部长。
新书推荐

新书推荐作者:来源:《廉政瞭望》2018年第07期作者:尚小明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年:2018年2月1913年(民国二年)3月,时任国民党代理理事长的宋教仁在上海沪宁火车站遇刺,这位为中国民主法治而奔走的政治活动家的横死,成为“二次革命”的导火索。
“宋教仁案”影响深远,然而百余年来,关于刺杀案的幕后主使一直未有定论,各種猜测和演绎不断,有“袁世凯说”“陈其美说”“赵秉钧说”,甚至“孙中山说”。
众说纷纭,却始终未有足够的证据支撑。
北京大学历史系尚小明教授,用数年时间潜心钻研,查找原始档案文献,发现了与宋教仁案有重大关系的新史料,在这本著作中指出宋案的真正主使者是时任国务总理赵秉钧秘书的洪述祖。
尚著提供了较充分的史料、分析和论证,指出宋案不等于刺宋案,它是由于袁世凯与国民党的矛盾分歧,袁世凯有意构陷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鼓励纵容洪述祖、应夔丞打击宋教仁,洪应两人图谋诬宋、刺宋邀功牟利,以及刺杀后各方反应、案件审理、诸凶犯下场等一系列环节构成,如果孤立考察刺宋一事,则难以认清全案的内幕和真相。
作者:(美)罗伯特·戈登译者:张林山等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2018年5月纵观近代以来的人类发展史,人们其实早已认识到,经济增长并非如向往的那样稳定且连续。
经济增长速度有快有慢,有起有伏,作为最大经济体的美国自然也不例外。
罗伯特·戈登回顾美国经济增长史,把1870年至1970年这一百年称为“特殊世纪”。
其间,内燃机、电力、电灯、室内管道、汽车、电话、飞机、空调等革命性技术,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上下自由移动,让高楼大厦成为可能,继而推动了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现代美国社会由此形成。
他的依据,既是GDP等数据趋势,也来源于对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细节的考察。
然而,在此之后,更确切地说是自1970年以来,技术变革和发明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已经在显著下降,甚至在罗伯特·戈登看来,未来的影响潜力还会持续下降。
宋姓的历史名人以及事迹

宋姓的历史名人以及事迹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许多姓氏在宋朝达到了较高的地
位和影响力,其中宋姓也是其中之一。
宋祖孝肃公,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族弟。
宋祖孝肃公耕读有素,性格刚直,与兄长生活清苦,获得了人民的爱戴。
在兄长身陷囹圄,祖孝肃公带领其门客、家人300多人,前往南方潜伏,秘密策划
夺取政权。
后在其坚定的领导下,北伐成功并建立了宋朝。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赵光义即位。
他着力发展教育和文化,实行赏罚分明、以法度治国等
政策,对政治和军事都有较大的贡献。
他身体力行,谨慎稳重,是一
位伟大的皇帝。
宋慈,字子厚,是明代的一个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字号虽
然为“子厚”,但是与慈济禅师一同合称为“慈厚”,寓意非常美好。
宋慈写有《游褒禅寺记》、《寥天真境》等名篇,尤以笔法准确、成
就极高的《滕王阁序》著名。
此文以看似平淡通俗的笔法,却具有较
强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文笔精湛的代表作。
宋琬,字子文,元朝诗人。
他所写的《八声甘州·寄黄几复》是
一首非常著名的词作品,融汇了甘州羌乐和中原音律,表现出作者对
黄几复的思念之情。
宋光祖,字天爵,是元朝知名的书法家。
他擅长楷书,并认为楷
书是八体之首。
宋光祖的作品雄健有力,秀丽绵柔,尤以其行草书法
特别著名。
他所写的《元丰临安得》是一篇非常出色的碑刻作品,是
八大古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师以上干部名录

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师以上干部名录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师以上干部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丁溪山1905-1948 辽宁丹东丹东军区政委于化南1904-1945 山东文登中共黑龙江省勃利地委书记兼专员马仁兴1902-1947 河北平乡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第十九师师长马识途1903-1945 辽宁沈阳嫩江省政府秘书主任代理秘书长王肃1914-1946 辽宁新民东北民主联军黑河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王墉1915-1948 黑龙江拜泉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第二十四旅旅长王子良 -1947 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三五九旅参谋长王心高1917-1948 四川阆中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王平民1915-1947 江西兴国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政委王永昌1917-1946 河北饶阳辽宁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王吉文1916-1948 湖北黄安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第八师师长王业熹1897-1946 海南乐会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秘书长王舟平1911-1945 河南南阳太岳军区独立旅政委王伯伦1905-1946 海南琼山中共琼崖西路临委书记兼第四支队政委王若飞1896-1946 贵州安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重庆工作委员会书记王绍杰1905-1945 广东澄海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王峻昆1913-1948 河南南召华北大学副校长王殿阁1906-1946 河北正定辽吉军区某部副师长王麓水1913-1945 江西萍乡山东野战军第八师师长兼政委车耀先1894-1946 四川大邑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韦一平1906-1945 广西宜山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兼浙西军分区政委方华1917-1949 河南商城华北航空处处长邓发1906-1946 广东云浮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兼民运委员会书记孔繁阁1915-1947 山东鄄城冀鲁豫军区敌人工作部部长艾萍1915-1947 江西瑞金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第二十五师政委石辟澜1910-1947 广东潮州中共鄂豫皖区地委副书记叶挺1896-1946 广东惠阳新四军军长卢冬生1908-1945 湖南湘潭松江军区司令员卢志英1906-1948 山东昌邑苏北新四军联抗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巩德芳1907-1947 陕西商南陕南军区商雒军分区司令员吕宏1919-1946 辽宁东北民主联军某部旅长吕麟1900-1948 湖北阳新辽东军区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吕明仁1916-1947 辽宁庄河中共哲里木盟地委书记兼盟政府副主席吕振球1901-1947 江苏淮安鄂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吕惠生1902-1945 安徽无为安徽皖江行政公署主任乔文范1917-1947 河南内黄中原野战军某师政委朱彬1903-1947 湖南郴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朱瑞1905-1948 江苏宿迁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朱子伟1912-1947 陕西延川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朱达章1913-1946 广西桂林山东大学党委书记兼教务长朱克靖1895-1947 湖南醴陵新四军华中民主联军政委朱宝庭1880-1947 浙江宁波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刘炎1904-1946 湖南桃源中共苏中区委书记兼苏中军区政委刘敏1904-1947 安徽合肥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工作刘璞1898-1945 河南濮阳晋冀鲁豫军区某旅参谋长刘子方1901-1946 河北孟村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第一路军指挥刘天祥1919-1949 山东无棣第三野战军第八十四师代理副师长刘文勇 -1946安徽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副旅长兼第十九团团长刘述须1916-1946 湖北黄冈淮南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刘作孚1911-1946 湖南沅陵华中军区第七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刘俊英1913-1949 福建闽清太岳军区卫生部政委刘桃矩1915-1946 山东夏津冀鲁豫军区新编第四旅政委许孝良1908-1948 河南商城华东野战军某部师长安中原1910-1948 安徽六安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八旅旅长安仲琨1915-1949 河北行唐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参谋长关向应1902-1946 辽宁金县中共中央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关起义1904-1947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察哈尔盟代盟长齐英1912-1946 辽宁北镇中共热东地委书记汤景延1904-1948 江苏如皋华东军区江南人民解放纵队司令员孙超1918-1948 湖北黄冈鄂豫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孙士箱1925-1947 河南濮阳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参谋长孙玉杰1915-1947 河南洛宁辽宁省邮电局局长孙西林1910-1946 辽宁昌图佳木斯地区专员兼佳木斯市副市长阮英平1913-1948 福建福安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兼军事部部长纪云悌 -1949河北沧县第四野战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时云峰1919-1949 河南伊川第六十二军第一八四师政治部主任严朴1898-1949 江苏无锡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秘书长苏树燕1907-1947 河北丰润中共冀东区委组织部部长苏剑啸1905-1948 内蒙古额济纳旗察哈尔盟盟长杜光华1915-1947 四川阆中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第十师师长李辉 -1948江西宜春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政委李一才1911-1948 四川达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卫生部政委李运申1923-1947 河南长垣中原野战军第二旅参谋长李兆麟1910-1946 辽宁辽阳中共松江地区委员会书记李芳芬1917-1948 山东沂水中共江苏省徐州市委副书记李建模1907-1945 江苏常熟苏皖边区经委会主任李荣顺1917-1948 湖北荆门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一师副师长兼第九十一团团长李厚坤1911-1949 湖北石首第三野战军后勤司令部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李振亚1908-1948 广西藤县琼崖纵队第一副司令员兼第一总队总队长李桂梧1906-1945 河南洛宁豫西第二分区独立旅旅长李培信?-1948 山西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八五师政委杨斌1913-1948 湖北石首华中第十地委副书记兼城工部部长杨文忠1901-1947 湖北孝感新四军第五师后勤部副部长杨道和1915-1948 湖北应山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师政治部主任吴迪1914-1948 河南新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二师参谋长吴大明1912-1946 湖北黄安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第十九旅旅长吴泽光1910-1946 广东潮阳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通信分局局长吴奎文 -1947 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吴恒夫1914-1946 湖北黄安东北民主联军东南纵队副司令员吴祖贻1916-1946 江苏南京新四军第五师干部旅政治部主任吴盛坤1914-1949 湖北黄安东北野战军第六纵队后勤部政委旷铁1912-1947 江西中原军区独立旅政治部主任何延川1912-1946 黑龙江阿城黑龙江省哈东地区专员公署专员余益元1910-1946 湖南醴陵东北工兵学校政委邱玉权1913-1946 湖北麻城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旅参谋长宋玉樵1918-1946 河南柘城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参谋长宋国祥1908-1946 辽宁黑山冀热辽军区第二十二旅副旅长宋绮云1904-1949 江苏邳县国民党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地下党员)辛冠吾1908-1946 山东牟平胶东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副部长邵东鲁1917-1946 山东庆云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张琳1914-1947 河北雄县鲁南行署秘书处处长张士毅1912-1947 天津蓟县锦州市市长兼辽西区行政督察专员张元寿1910-1947 福建永定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文津1907-1946 湖北钟祥鄂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参谋长张东如 -1945 太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张平洋1909-1945 河北遵化东北嫩南军分区司令员张成台1908-1946 河南新县中共中央中原局干部旅政委张光谦1901-1947 湖北新洲中共兴山地委书记兼鄂西北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张因斋1913-1949 浙江镇海中共上海市委秘密电台负责人张延川1919-1947 山东蓬莱东北野战军某部师长张建国1914-1948 河南范县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二旅政委张寒晖1902-1946 河北定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张德绍 -1949 华东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陈利丰1919-1948 山东黄县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某部政治部主任陈阿明 -1947 华东军区闽南支队支队长范明枢1864-1947 山东泰安鲁南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主任罗云鹏1912-1946 黑龙江巴彦中共甘肃省工委书记罗少伟1914-1950 第一野战军第六军第十六师副师长罗世文1904-1946 四川威远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书记兼八路军驻成都办事处主任罗占云1910-1948 云南大关华东军区淮北军区副司令员罗炳辉1897-1946 云南彝良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周山1917-1946 浙江定海中共华中工委社会部部长周光策1886-1947 湖北黄安中原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周时典1915-1948 安徽金寨华东野战军某纵队第七十二师师长岳拙元1911-1946 山东广饶渤海军区第五军分区政委宗晓天1919-1946 山东邹平华中军区政治部军法局局长郑耀南1908-1946 山东掖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第二十一旅旅长孟锈涛1913-1948 福建福州中共福建省委社会部部长查茂德1918-1947 安徽霍山冀南军区独立第五旅副旅长胡寅1912-1948 山东寿光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四师政治部主任胡延沐1911-1948 安徽庐江中共大连市委书记赵彩银1918-1946 湖北麻城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赵基梅1909-1947 湖北麻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兼江汉军区司令员赵海枫1914-1947 河北曲周冀南军区独立第四旅旅长秋宏1915-1948 陕西醴泉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副政委姚子敬1918-1947 安徽泗县东北民主联军某部副师长晋夫1917-1948 河南洛阳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参谋处处长夏农苔1911-1947 湖北武昌鄂豫陕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夏侯苏民1919-1946 山东蓬莱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参谋长秦邦宪1907-1946 江苏无锡中共中央委员新华通讯社社长解放日报社社长秦贤安1912-1947 河南新县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政委聂子政1904-1949 山东聊城河北民主建国军第一军第二师副师长顾正钧1909-1948 安徽庐江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徐明1920-1946 浙江海宁新四军茅山留守处政委徐楚波1909-1949 湖北浠水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工委主任徐海珊1910-1948 湖北黄安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七师政委殷绍礼1914-1948 湖北黄安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师师长高启明1925-1946 江苏泗洪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供给部副部长高厚祖 -1948湖北黄安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政治部主任梅竹樵1903-1947 安徽风阳豫皖苏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黄世德1914-1946 湖北黄安鄂皖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曹立方1912-1948 河南方城河南瓒岈山军区副司令员龚兆其 -1949 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三军参谋处副处长常百川1917-1948 河南安阳晋冀鲁豫边区城工部部长梁树棠1913-1948 山西交口晋绥区第八地委副书记兼第八军分区后勤部政委续范亭1893-1947 山西崞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韩广聚1914-1947 山东掖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韩联生1905-1948 湖南湘潭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彭之久1910-1947 河南镇平太岳军区卫生部部长彭延信1915-1946 河南镇平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彭学桂1913-1947 江西吉安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旅副政委程灿 -1949 华东军区皖哲支队副司令员程式兰1918-1948 辽宁兴城太行区委妇委副书记程绪润1914-1947 湖北黄安渤海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焦奎 -1948 渤海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曾昭聪1909-1949 河南光山华东野战军某师政委游万川 -1947山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第十九旅参谋长谢文耀1913-1948 湖北汉川新华通讯社刘邓野战分社副社长谢祥军1914-1946 湖北大悟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雷天明1916-1947 湖北房县鄂西北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楚大明1919-1947 河南商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旅副旅长樊诚1913-1947 山东鄄城鲁中南军区武装部主任潘化鹏1913-1946 湖北浠水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参谋长戴元仁 -1948 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第三十二旅参谋长魏十篇1911-1946 河北唐县冀鲁豫军区豫东纵队党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
红岩十五个人物简介

红岩十五个人物简介红岩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四川红岩山区时,与当地群众建立联系并开展革命斗争的地方。
红岩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和革命精神,红岩人物则是指在红岩山区中崭露头角的十五位杰出人物。
以下是对这些人物的简要介绍:1. 谢子长,红岩山区的一位农民,积极参与革命斗争,为当地群众争取利益,是红岩人物中的代表之一。
2. 刘伯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元帅之一,长征时期担任红军中将军职,为红军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 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开国元帅之一,长征时期担任红军中将军职,是红岩人物中的代表之一。
4. 杨成武,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为红军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5. 赵尚志,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副主任,是红岩人物中的代表之一。
6.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长征时期担任红军政治部副主任,为红军的组织建设和军事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7. 黄公略,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军长,是红岩人物中的代表之一。
8. 熊向晖,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政治部秘书长,为红军的宣传工作和思想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9. 郭洪涛,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干事,是红岩人物中的代表之一。
10. 邓子恢,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军委书记,为红军的组织建设和作战指挥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杨得志,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政治部干事,是红岩人物中的代表之一。
12.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长征时期担任红军第四军党委书记,为红军的组织建设和军事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
13. 陈昌浩,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是红岩人物中的代表之一。
14. 杨子荣,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为红军的思想建设和政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15. 邓华,红军指战员,长征途中担任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是红岩人物中的代表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秀山同志生平简介
宋秀山,男,1934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涞水县长安庄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195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0年9月26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河北省涞水县娄村乡木井村逝世,享年76岁。
1955年参军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1958年3月光荣退役,回村后担任木井村民兵连长,1959年1月至1960年11月任娄村公社共青团书记,1961年2月至1968年12月任木井村大队长,1969年1月至1978年12月担任木井村主任,1979年1月至1982年12月担任木井村大队长,1983年2月至1992年3月又担任村副大队长。
在担任村干部期间,多次被评为先进标兵和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3月31日涞水县委县政府授予宋秀山同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突出贡献奖”并颁发证书。
宋秀山同志担任农村基层干部30多年,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无比热爱,对事业无私奉献,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踏实干事、艰苦创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的一生始终是一个永不退伍的老兵,一个永葆本色的党员,他把自己完全交给了脚下这块热土,交给了村里的百姓,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无限忠诚。
宋秀山同志出生贫困,没有上过学,后在部队里学得点滴汉字和简单算术。
虽然文化低,但格外重视村办学校建设和引进购置农业机械。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积极争取县文教局和公社的支持,千
方百计通过调入和补配民办教师来加强木井村学校教师队伍,扩建校舍,鼓励支持帮助学校勤俭办学。
还与县农业技术及农机部门联系,积极购入拖拉机、柴油机、铡草机等,推广使用农业技术,组织培训技术人员,并和他们共同研究解决农业机械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常性邀请驻地解放军进村放映电影,还通过购置彩色电视机、电影放映机,组建电影放映队、村剧团、高跷会和村村之间互访演出等,不断改善和丰富全村社员文化生活,有力地带动并促进了木井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也为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文革后国家恢复高考,木井村成为娄村公社(乡)乃至涞水县输送大学生最多的村子,良好的村风和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全县树立了榜样,宋秀山同志和村支书苏绍春同志也常常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表扬和嘉奖。
宋秀山同志注重村里农田水利建设和植树造林,针对村里倚山缺水的自然环境特点,积极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和扶助,组织全村群众修建了东河水库,库容蓄水可达7万立方米,并配合保定地区和涞水县的统一规划和部署,建起了村北长水涧水库,最大库容量达150万立方米。
一定程度缓解了木井村的干旱缺水问题。
为了解决全村人饮用水的问题,还多方联系筹集资金备置了全村户户通自来水的全部管件和器材。
在绿化荒山方面,从木井村实际出发,积极争得县林业部门支持,结合村西北部山坡的地貌土质情况,在管理好现有树木植物的同时,先后多次组织了植树绿化活动,使大北顶裙脉及北坡区域的植被情况有较好的改善,也为村里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饲养基地。
宋秀山同志认真贯彻中央的“双拥”精神,积极倡导并亲自组织开拓增进与部队关系,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和村北部山后驻军87417部队(人民解放军空军驻罐里地勤)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村里派出有一定技术的群众帮助部队的营房建设及发展多种经营,为部队提供农副产品,组织剧团、高跷会等到部队演出并送上节日慰问;部队方面经常性地支援村里的抗旱供水、农耕收播,派出军车拉运取暖用煤,军民联欢等,部队官兵和村里社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真正是军民鱼水情谊深、军民共建暖人心。
1980年保定地区和涞水县民政局授予木井村为“双拥模范村”,授予宋秀山同志“双拥工作先进个人”。
宋秀山同志有着强烈的创新和发展意识,创建了村里第一家村办企业——京西珐琅厂,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和村务活动资金,而且带动了村办企业的发展,为木井村乃至娄村乡的乡镇企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做出了贡献。
宋秀山同志具有勤政廉政、两袖清风的政治品格。
担任村里领导职务三十多年,从不拉帮结伙,从不营私舞弊,始终是勤勤恳恳、脚踏实地、默默奉献。
他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公而忘私、舍己为人。
一生保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勤俭朴素的作风得到县乡两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普遍称赞,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宋秀山同志具有时刻关心群众疾苦、济困扶贫的高尚品德。
他一向平易近人,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了解群众疾苦,关心社员冷暖,热情助人,每到节日和特殊的季节,他都会出现在村里五保户、
军烈属家,问寒问暖、关心备至,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成为大家的主心骨、贴心人。
宋秀山同志为木井村乃至娄村乡(公社)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宋秀山同志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几十年如一日,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他勤俭廉洁,诚信正直;他关心和爱护村民百姓,是我县乃至全地区乡村干部的楷模。
宋秀山同志在长期的乡村工作中养成的优秀品质和他的光辉形象,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
我们永远怀念宋秀山同志!
宋秀山同志永垂不朽!
2010 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