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与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二单元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唐代书法家孙过庭曾评价某书法家:“且元常(钟繇)专攻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书,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该书法家的作品是( )【答案】A2.下图为苏轼《治平帖》局部,对该作品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笔画圆匀,富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C.任情纵性,美感极佳D.行云流水,清晰活泼【答案】D3.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

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

”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 )【答案】C4.“笔法变化丰富,起承转合,似断若连,笔力劲健,速度匀畅,自然含蓄,不激不厉”“章法古今第一”。

具有该特点的作品是( )【答案】D5.下图为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下列对该贴字体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非真非草,行云流水B.写意奔放,风卷残云C.方正平直,循乎法度D.笔画圆匀,形体修长【答案】A6.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起伏,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这一作品的字体( )A.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B.字体方正,规矩严整C.工整清晰,飞洒活泼D.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答案】C7.古代一位书法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做如下描述:“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

抑左扬右,望之若欹。

竦企鸟趶,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答案】C8.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

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答案】D9.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A.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B.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C.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D.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答案】B10.有一种书法,在造型上有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

高中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

高中历史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1)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各项属于“市民文化”内容范畴的有①词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风俗画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D【解析】【详解】2.《大众日报》2008年刊载《关公何以战秦琼》一文,提到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判断符合史实的是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渑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答案】C【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与书画的发展、文学成就·草书、山水画、唐诗3.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

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

”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的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可知明朝初年官方干预杂剧演出,在这样的限制之下,明朝初年的杂剧几乎只能是以正统的忠孝节义的教化戏、正统的历史戏以及空洞无物的神仙戏为主,并且是在当时政治允许的范围之中进行,这体现了文化政策为政治服务,故B项正确,D项错误;秦始皇时期即有文化专制,故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故C项排除。

4.(题文)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一一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肆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2: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2: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题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书同文”的措施,下列作品体现了秦朝官方字体的是( )2.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艺术门类是( )A.汉字 B.中国书法C.中国画 D.中国戏剧3.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廷壁画建树非凡。

到了东汉,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

这表明汉代( )A.绘画艺术沦为政治的附庸B.士大夫是绘画创作的主体C.形成雄厚博大、昂然向上的时代风格D.统治者重视绘画的政治和教化功能4.学校举行书法比赛,小文去书店购买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你认为小文准备临摹的书法是( )A.楷书 B.草书 C.行书 D.小篆5.“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6.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应该是(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 D.《墨梅图》7.在一档电视综艺节目的“猜猜猜”环节中,主持人要求嘉宾根据关键信息猜出『答案』。

主持人关键信息为:①人物画重大发展;②传统画风与外来风格争相辉映;③山水画开始独立;④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请问这是哪个时期的绘画特征?嘉宾的正确回答是( ) A.魏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 D.元明清时期8.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蒙娜丽莎》是东西方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共同原因在于( )A.社会思潮变化 B.商品经济发展C.传统文化影响 D.社会上层倡导9.结合下图信息,“图画文字”的准确含义是( )“鱼”字的演变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10.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壁画大多宣传佛教徒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更多地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提能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唐朝学者吕总在《续书评》中评价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援毫掣电,随手万变。

”宋代朱长文在《续书断》中则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该书法家是()A.钟繇B.怀素C.欧阳询D.苏轼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判断该书法家是唐代或其以前的草书大家,只有B符合题意;钟繇、欧阳询擅楷书,苏轼是北宋人且擅行书,排除A、C、D。

2.据《书林藻鉴》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下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达了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答案:B解析:“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说明四人书法各有所长,体现了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故B项符合题意;从题干中无法直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人的爱国情怀,故排除A、C两项;《兰亭序》不仅代表了魂晋时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也代表了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与题干时间宋朝不符合,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3.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了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

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答案:D4.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兰亭序》的作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唐楷”之说C.柳公权的《祭姪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答案:C解析:《祭姪文稿》是颜真卿的作品。

5.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向”“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济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理念受到哪一思想的影响()A.道家B.佛教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答案:A解析:道家思想讲求自然无为,重视辩证思维,材料中的“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计白当黑”“有无相生”“虚实相济”,正是道家思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9: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19: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题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2.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平假名ぁいうえおかぎくけこ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原因在于()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思潮变化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4.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5.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他从1919年起曾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并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以上材料可以说明()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B.梅兰芳是晚清时期最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之一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D.艺术交流可以调和国际矛盾,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友谊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而且具有极强的承载功能。

下表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同光十三绝材料三北京奥运会会徽身穿唐装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领导人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指哪几种字体?(2)材料二中的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3)根据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

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4)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拟定一个研究课题的题目。

新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习题

新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3.10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后习题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选择题1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解析: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A项是甲骨文,B项是草书,C项是楷书,D项是小篆。

答案:D2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平假ぁいうえおかぎくけこ名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怀素解析: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分别是根据中国草书和楷书的偏旁所创立的。

从表中的日文写法来看,与草书最相似。

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是唐代的怀素。

答案:D3右图中的作品分别出自两位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之手,它们一个雄强浑厚、韧若筋带;一个刚劲挺拔、骨力遒劲。

从字体上看,两者都属于( )A 篆书B 隶书C 楷书D 行书解析:图中的书法作品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符合楷书的特征。

答案:C4(2013·江苏单科)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 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 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 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古代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过程,A项错误;B项反映的是草书的特征,排除;从表格内容中的甲骨文和楷体汉字的一一对应关系可以判断C项错误而D项正确,故选D项。

答案:D5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600~1800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

约每200年出现一个高峰。

处于该图第一个高峰期的著名画家是( )A 顾恺之B 吴道子C 张择端D 郑板桥解析:本题图片显示出,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600~800年之间,这时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

在题目所提供的四个人物中,只有B项是隋唐时期的。

答案:B6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业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A.甲骨文的形成B.秦始皇统一文字C.楷书的形成D.汉字演变为书法2.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3.下图是山东临沂的洗砚池文化遗址。

传说,东晋时期的“书圣”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致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其曰“洗砚池”。

这位“书圣”是()A.钟繇B.顾恺之C.王羲之D.柳公权4.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5.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6.下列图片反映市民生活的是()7.下列对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表明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B.隋唐时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C.两宋时期文人画成就最高D.元明清时期绘画更强调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8.京剧的形成得益于兼收并蓄,其来源包括()①徽剧②汉剧③昆曲④部分地方戏曲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能力提升9.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元代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D.明初的南京10.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发展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以发展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文字的出现有何意义?(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兰亭序》。

2013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3年高中历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Array【学习目标】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了解京剧的产生【学习模块】(一)汉字与书法艺术学什么?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图画文字—商形成完整体系(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2.书法艺术的发展(1)阶段:魏晋以前是阶段,魏晋以后开始进入阶段。

(2)各种书法的发展①楷书:始于,通行至今。

魏晋时期完善,唐代步入盛世。

比如的柳公权的《》。

②草书:起源于汉代,成熟于。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比如东晋被称为“书圣”,还有王献之、唐代的、怀素等。

③行书:东汉至西晋书体完全成熟。

王羲之的《兰亭序》有“”的美誉。

“天下第二行书”指的是。

怎么学?根据书本知识整理相关知识点,并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学会了吗?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A.经济发展,社会走向正轨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二)京剧的出现学什么?简要叙述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概括京剧产生的背景。

历程:清代前期:昆曲与地方戏争雄形成:乾隆末年,进京;道光年间,形成“”局面发展: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走出国门:民国时期,成为国粹背景: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的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学兴起。

怎么学?阅读这一子目,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及其发展学会了吗?清末的北京街头,到处是对谭派京剧唱腔的众口模仿:“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狄楚青《庚子即事》)。

本质上反映了()A.谭鑫培(谭叫天)京剧艺术水平高 B.清末北京民众昏昧C.北京人喜爱京剧艺术 D.京剧艺术取得艺术上的统治地位(三)笔墨丹青中国画远古时代出现彩陶画出现了彩陶画《》战国时期以壁画为主帛画《》、《人物驭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导与练江西王笑开重点讲解浅谈中国书法和绘画发展的基本脉络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2)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草书、行书,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实践,臻于成熟。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大致分为七个阶段。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有彩陶画、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中国画逐渐演变成单幅的卷轴画,成为独立的艺术欣赏品,题材亦日益扩大。

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

同时,书画理论著述的问世,指导了艺术创作的方向。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在继承魏晋以来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出许多画家和优秀作品。

此外,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品,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

各画种全面发展,题材愈加广泛,画派并出,空前繁荣,盛极一时,其光辉璀璨,照耀百代。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别是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

难点分析浅谈京剧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1、形成:①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

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

魏长生扮相俊美,噪音甜润,唱腔委婉,做工细腻,一出《滚楼》即轰动京城。

双庆班也因此被誉为“京都第一”。

自此,京腔开始衰微,京腔六大名班之大成班、王府班、余庆班、裕庆班、萃庆班、保和班也无人过问,纷纷搭入秦腔班谋生。

乾隆五十年(1785年),清廷以魏长生的表演有伤风化,明令禁止秦腔在京城演出,将魏长生逐出京城。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继三庆徽班落脚京城后(班址位于韩家台胡同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春台、和春、三和、嵩祝、金钰、大景和等班,亦在大栅栏地区落脚演出。

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

“春台班”进京时间,按汉调名家米应先于乾隆末年,在京曾担任“春台班”台柱时始,证明该班进京时间早于“四喜”和“和春”。

“春台班”位于百顺胡同。

“四喜班”于嘉庆初来京。

徽戏、昆曲兼演、尤以昆曲为著,故有“新排一曲桃花扇,到处哄传四喜班”之语。

该班位于陕西巷内。

“和春班”于嘉庆八年(1804年)于李铁拐斜街组建。

该班以武戏见长。

道光十三年(1853年)解散。

“四大徽班”的演出剧目,表演风格,各有其长,故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之誉。

“四大徽班”除演唱徽调外,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亦用,可谓诸腔并奏。

在表演艺术上广征博采吸取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

兼之演出阵容齐整,上演的剧目丰富,颇受京城观众欢迎。

自魏长生被迫离京,秦腔不振,秦腔艺人为了生计,纷纷搭入徽班,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

在徽、秦合流过程中,徽班广泛取纳秦腔的演唱、表演之精和大量的剧本移植,为徽戏艺术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即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

汉剧流行于湖北,其声腔中的二黄、西皮与徽戏有着血缘关系。

徽、汉二剧在进京前已有广泛的艺术交融。

继乾隆末年,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道光年初(1821年),先后又有著名汉剧老生李六、王洪贵、余三胜,小生龙德云等入京,分别搭入徽班春台、和春班演唱。

米应先以唱关羽戏著称,三庆班主程长庚的红净戏,皆由米应先所授。

李六以《醉写吓蛮书》、《扫雪》见长;王洪贵则以《让成都》、《击鼓骂曹》而享名;小生龙德云善演《辕门射戟》、《黄鹤楼》等剧;余三胜噪音醇厚,唱腔优美,文武兼备,以演《定军山》、《四郎探母》、《当锏卖马》、《碰碑》等老生剧目著称。

汉剧演员搭入徽班后,将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溶于徽戏之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唱法、念白更具北京地区语音特点,而易于京人接受。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各大名班,均为老生担任领班。

徽、汉合流后,促成了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再次交流。

徽、秦、汉的合流,为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③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2、发展: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同光十三绝”是指徽班进京后由演唱徽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十三位奠基人,又都是技艺非凡的表演艺术家。

当时一画家叫沈蓉圃,他参照了清朝中叶画师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戏曲人物画的形式,把这十三位前辈画在一幅画面上,挂在北京前门廊房头条东口听诚一斋店铺里,很引人注意,所以流传很广,成为重要的戏曲史料。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

画中绘老生4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雪》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

武生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

小生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

旦角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

老旦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

丑角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被称为“国剧”。

③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3、京剧的主要艺术特色(1)虚拟化:中国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

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拟性或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体表现在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和舞台行动等方面。

(2)综合性:京剧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都有所体现,并且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3)脸谱化:京剧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并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4)故事性:京剧大多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进行编演,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并赋予其深刻的寓意,起到一定的教育或启迪的作用。

(5)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许多规范化、固定化的东西,即所谓程式。

学法导航1、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热点追踪中国画学会在京成立2011年7月26日,由当代中国画坛著名画家联名发起,经文化部、民政部批准,中国画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这意味着中国画从此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学术性、专业性、全国性专门社团,广大中国画家们也有了自我发展的良好平台。

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家出席成立大会。

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产生了执行机构和负责人。

中国画学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艺术团体,业务主管单位为文化部。

郭怡孮表示,中国画学会旨在推动中国画的时代发展,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提出的文化艺术“走出去”战略,倡导继承、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团结当代中国画家推动中国画创作及理论研究,探索中国画现代发展规律,提升中国画在世界文艺格局中应有的位置。

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书法美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以下对两幅书法作品的鉴赏较贴切的是A.图一是行书作品,“线条流畅,任情纵性”B.图一是行书作品,“字体规矩又放纵,雅俗共赏”C.图二是隶书作品,“笔意秀劲,韵致超逸”D.图二是行书作品,“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图一图二2.1975年,在湖北江陵凤凰山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两枚墓主人冷贤的私印。

印上的“冷贤”二字分别用小篆和隶书两种字体刻写,墓葬的主人不可能生活在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3.《大众日报》在2008年1月8日刊登了一篇《关公何以战秦琼》文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中国京剧研究生班十年汇报演出”的节目《蔺相如》中的布景道具问题,请你判断符合史实的是A.蔺相如府中厅堂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 B.厅堂楹联上有草书写的古诗C.淹池会上秦王和赵王用青铜器皿喝酒 D.书写的古诗是杜牧的《泊秦淮》4.2010年举行的中国上海世博会会徽形似汉字“世”,与举办年份的数字巧妙组合,三个人形,既代表三口之家,也代表“你”、“我”、“他”及全人类,表达了中国人民把这届世博会办成具人文思想、属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据此判断,下列图片哪一个最有可能是上海世博会的会徽A B C D5.《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

该画(部分)见下图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B.以人文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6.下图是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7.中国的绘画艺术独具魅力、异彩纷呈。

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魏晋南北朝——顾恺之——《女史箴图》C.隋唐时期——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D.北宋时期——张择端——《人物龙凤图》8.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9.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