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学立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艺术美的背后渗透着的是人文价值美,是历史中人的心声表达,聚焦中华民族的文化观照,贯穿于艺术美中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家国情怀是中国艺术的永恒魅力所在。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对中华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书写艺术彰显。
中国画——与汉字同源的绘画艺术也获得了发展。
“国粹”——京剧作为中国戏剧的代表,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三、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十课,是第三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最后一课。
第一目为汉字与书法艺术,主要讲汉字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书法。
第二目为笔墨丹青中国画,主要讲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脉络,第三目为京剧的出现。
综合全课来看,第一目为重点内容。
四、学情分析本课为必修三“文化与思想”第十课,学生已经学过了必修一“政治”和简单了解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模块,学生有了一定的学科基础。
本课为中华文化,学生本身对中华文化有一定的认识、感受,所以学生学习本课难度不大。
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清楚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脉络;了解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了解中国古代的书法大家。
知道中国画的发展特征与基本脉络,了解京剧的发展及艺术成就,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影视情境、图片、文字、音乐等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出发,感悟、探究,力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于汉字、书法、中国画、戏剧等的学习,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深更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之情。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画特点(二)难点:“书画同源(魅力所在,写意忘形,注重个性精神)”七、教学过程。
人教版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43张PPT).

中国书法艺术发铭》
《多宝塔碑》
《玄秘塔碑》
文: “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致, 取服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 如何为计, 非临床。”
“草圣”张旭《肚痛帖》
“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
中国书法艺术
书体 楷书 特点 代表人物
钟繇、王羲之、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 欧阳询、颜真卿、 严整 柳公权
马 王 堆 西 汉 墓 帛 画
秦汉的绘画艺术
《夫妇宴饮图》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
顾恺之《女史箴图》
顾恺之《洛神赋图》
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
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局部)
两宋的绘画艺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元明清的绘画艺术
王 冕 《 墨 梅 图 》
徐 渭 《 牡 丹 蕉 石 图 》
★第三,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 育。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和视频等资 料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领略到了中国书 画和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其艺术素养和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需 要多管齐下,这样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仓颉造字
上古仓颉为黄帝左史, 生而四目,有睿德。见灵 龟负图书,丹青甲文,遂 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 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语、 山川,指掌而拼文字。文 字即成,天为雨粟,鬼为 夜哭,龙为潜藏。 ——《临汾县志》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王羲之、王献之、 草书 张旭、怀素 线条流畅纵情 行书
王羲之、颜真卿、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 苏轼、赵孟頫、 书的放纵 文征明
有人说“字如其人”,你认为这 句话是否有道理?
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 鹳 鱼 石 斧 图 》
第10课_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四大发明的影响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辉煌繁盛的原因
誉满中外的“中国的三大国粹”?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学习目标
1、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 其艺术成就。 3、感受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珍惜和弘 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
元 王冕 墨梅图
牡 丹明 蕉徐 石渭 图
墨 清 兰 郑 图 板 桥
(四)、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起源:原始歌舞
春秋战国的优伶 成熟:元杂剧
明朝:昆曲
2.京剧的形成:
形成: 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徽剧与汉 剧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发展: 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 “同光十三绝”。 b、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c、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清代沈容圃《同光名伶十三絕》畫像
3.京剧的特点:
• 京剧唱、念、做、打作为艺术手段 • 京剧传统剧目的服装,基本上都以明代衣冠为归依 • 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的忠、奸、善、恶, 表现人物不同性格。 • 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分为 生、旦、净、末各行当 .
怀素《论书帖》
张旭《古诗四帖》
《兰亭序》之章法、 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被历代书家都推为 “天下第一行书”
颜值 真, 行 卿又 书 、具 兼 北实 具 宋用 楷 苏价 书 轼值 的 、, 规 元雅 矩 赵俗 和 孟共 草 頫赏 书 、。 的 明以 放 文东 纵 征晋 , 颜真卿《祭侄文稿》此 明王 既 为 羲 有 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 代 之 审 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 表 、 美 为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唐 价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ppt课件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B
ppt课件
17
中国画,又称国画
特点: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原料:笔、墨、矿物颜料;纸、绢 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ppt课件
18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每个阶段的特征是什么?涌现出了哪些优秀的画家和作品?
远古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
完整的绘画作品《鹳鱼石斧图》,
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
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被pp后t课飘世件 誉若为浮“云天,下第矫二若行惊书龙”。 14
赵孟頫:元代著名书法家 文征明:明代书画家
ppt课件
15
3、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体特点)
魏自
晋发
以 阶 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前段
笔画详备 魏晋--定鼎 钟、王
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表腹面。
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画面色
彩单纯、质朴,构图稳定。但其
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含了远
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它成为一
件罕见的绘画珍品。代表当时中
国 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这幅帛画 反映了先民们 对人死后灵魂 不灭,乘龙天 游或乘龙升天 的愿望。
《兰亭序》章法、 结《构黄州、寒笔食法诗都帖很》完是苏 美轼,被贬被黄历州代第书三家年推的寒 为食“节所天发下的第人一生行之书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 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 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 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 有感而颜出真的卿。《祭被侄后文世稿誉》:是其为怀念在安史之乱中死于 为叛“军天之下手第的三侄子行所书作”,。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
ppt课件
高中人教历史必修三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甲骨文特点: 甲骨文特点:
由于是刀刻的, 1,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 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 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 时字体的结构,长短, 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 都没有定势. 都没有定势. 2,由于处于象形文字到表 意文字的过渡, 意文字的过渡,所以字形变 化非常大, 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就有 很多种写法且象形意味比较 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 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这幅画描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局部)
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 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 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是了解北宋城市面 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史料. 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史料.
5,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绘画, 这一时期的绘画,在继承魏晋以来的优秀传统 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 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 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的一 个高峰.代表作有展子虔的 游春图》 有展子虔的《 个高峰.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阎立本的《步辇图》,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阎立本的《步辇图》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他画的人物衣带如风 吹波动,人称"吴带当风" 后人称他为" 吹波动,人称"吴带当风",后人称他为"画 此外,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 圣"), 此外,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 是盛极一时,题材广阔,场面宏大, 是盛极一时,题材广阔,场面宏大,人物造型生 色彩瑰丽. 动,色彩瑰丽.
《兰亭序》之章法, 兰亭序》之章法, 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被历代书家都推为 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 (局部)
3.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 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 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有利于交流传播④摒弃文化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标要求: 1、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
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
艺术成就。
一、汉字与书法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 中国汉字起源于什么?何时形成完 整体系?简述其演变脉络和趋势。
1、文字起源: 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图 为 楷 书 的 创 始 人 钟 繇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 “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 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 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写楷书时得一笔 一笔、整整齐齐地写。
2、京剧的形成:
a、乾隆末年 徽剧 b、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京剧
3、京剧的发展:
a、同治、光绪年间— 成熟,“同光十三绝” b、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1.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 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
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 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就很能体现 “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历史史实:阅读理解概念:王羲之与《兰亭序》、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山水画、文人画、风俗画、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吴道子与《天王送子图》。
理解记忆: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主要的书法家、画家及其代表作。
阅读理解概念:元杂剧、《牡丹亭》、昆曲、京剧。
理解记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历史解释:分析汉字的演化规律及其原因,感悟这一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
分析探讨各类书法艺术的特征,感悟其艺术特色。
分析不同时期绘画风格演变的原因,感悟其艺术特征。
分析元朝元曲发展的原因,探讨元朝文人生存状态。
分析艺人群体生存状态的变迁,探讨社会对艺人的观念变迁。
发展性选择:分析秦“书同文字”的必要性,探讨其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
感悟楷书“颜筋柳骨”特色,探讨个性与艺术特色的关系。
比较文人画与杨柳青年画的异同,探讨中国古代艺术品商品化的原因及表现。
综合古代艺术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模块相关知识,探讨艺术与城市商品经济、文化精神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关系。
学习提纲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1、演变:⑴起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称为“”。
⑵成熟: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⑶演变: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小篆、、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2、特点: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
学思之窗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复杂。
汉字跨越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沟通不同方言区域,连接汉族和诸多少数民族。
至今仍为人们所使用,起到了增进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团结凝聚中华民族的重大作用。
思考?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答案提示:1、中央集权的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

2.京剧的出现…………⑤ (1)背景 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 活跃。 ②道光年间,形成“_徽__汉__合__流__” 的局面。
⑤『点拨』 京剧的艺木特色 表现在:内容上,以表演历史故事 为主;分工上,包括生、旦、净、 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化装都有一 定的谱式;动作上,多采用虚拟 性、抽象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 兼备。
2.种类:人物画、 __山__水__画____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 …………③
③『点拨』 绘画艺术也反映现实生活 (1)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的《游春 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反映隋唐社 会政治大一统。 (2)风俗画带有经济色彩,如北宋时期,张择端 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而 且自北宋起,绘画作品成为一种商品。 (3)元明清时期,文人画兴起则是由于这一时期 统治者文化专制加强,知识分子用以表达对现实社 会的不满。
(6)元明清:__文__人__画___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 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 个 性 , 讲 究 __借__物__抒__情__ , 追求神韵意趣。代表作有 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 图》、清代郑板桥的 《__墨__兰__图__》__。…………④
④『思考』 中国清代名画《风竹图》,画 中竹子数根,依于石旁,挺拔有力,有参天凌云 之概。画上有画家自题:“波涛宦海几飘蓬,种 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 风。”
①『思考』
从以上汉字“车”的变化中,你 能总结出文字演变的什么规律?文字 演变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规律:由复杂到简单, 由具体到抽象,由不规则到规则。原 因:社会发展的需要;便于人们之间 的交流。
2.书法…………② (1) 发 展 阶 段 : 魏 晋 以前基本上是 _自__发__阶__段__;魏晋时期开 始进入___自__觉__阶__段___。 (2) 特 点 : 兼 具 _审__美__功__能___ 与 实 用 功 能,自觉地创造书法 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5 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5: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 形成: 乾隆末年,徽剧进京, 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 徽汉合流”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 京剧 发展: 发展: 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 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 十三绝”(成熟标志) 十三绝” 成熟标志) 清末民初, b、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c、民国以来,成全国最大剧种、进世界戏剧 民国以来,成全国最大剧种、 之林。 之林。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 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探究6 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探究6: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 。( 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 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 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 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 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甚至是中 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 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 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 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 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 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 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 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所以把京剧称为 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傩 戏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遇到可怕 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 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 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活动——“傩戏” 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活动——“傩戏”。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0课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 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 汉字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的发展 历程、艺术特点、艺术家代表。 历程、艺术特点、艺术家代表。
探究1 探究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1、汉字的起源
探究3 中国画的起源、 探究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4、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的中国画出现 魏晋南北朝, 》《洛神赋图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游春图》 隋朝 展子虔 《游春图》 步辇图》 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 送子天王图》 盛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宋代南戏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 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 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 一带,所以叫南戏。 一带,所以叫南戏。 历史原因:政治经济重 历史原因: 心南移,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心南移,宋代商品经济繁荣, 出现了专门的娱乐的场所— 出现了专门的娱乐的场所 —瓦肆。民间表演技艺十分 瓦肆。 瓦肆 兴盛, 兴盛,南戏就在民间歌舞的 基础上形成了。 基础上形成了。
★ 行书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 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 名家代表—— 名家代表 (东晋)王羲之、(唐)颜真卿、 东晋)王羲之、(唐 颜真卿、 、( 北宋)苏轼、( 、(元 赵孟頫、 (北宋)苏轼、(元)赵孟頫、 文征明等。 (明)文征明等。
注重线条,讲求神 注重线条, 似、意境和气韵
探究4 探究4:中国戏曲发展的大致线索和京剧出现的时代背景
◆ 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唱、 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唱、 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一起, 舞蹈 (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一起,表 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 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
探究3 中国画的起源、 探究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6、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 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 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 段,画学兴起,适应民间需要,绘画成为商 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 品,使绘画艺术得以全面发展。各画种全 面发展名家辈出,其中,风俗画是当时最大 面发展名家辈出,其中,风俗画是当时最大 的亮点, 的亮点,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北 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原始文字( 文字图画” 原始文字(“文字图画”)
图画
象形字
符号化
汉字
探究1 探究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演变脉络
甲骨文
(商朝) 商朝)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秦朝) 盛行于汉朝) 盛行于隋唐) (西周) (秦朝) 盛行于汉朝) 盛行于隋唐) 西周) ( (
3、汉字的演变举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趋势: 总趋势:
?繁 到 简 由
南戏
元杂剧——推向成熟 推向成熟 元杂剧
关汉卿《窦娥冤》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西厢记》
明朝地方戏曲——昆曲 昆曲 明朝地方戏曲
昆 曲
《
清朝——京剧 京剧——国粹 清朝 京剧 国粹
京剧表演
归纳: 归纳: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
中 国 戏 曲 发展
:
戏 国的
: : : :
中
戏
曲
探究5 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5: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2 探究2: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 魏晋 自觉阶段
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吗? 同学们知道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吗?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 楷书
始于东汉 魏晋得到完善 盛于唐代 东汉, 完善, 唐代。 发展:始于东汉,魏晋得到完善,盛于唐代。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想一想: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 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 的畅通无阻; 的畅通无阻; ◆ 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 汉字为不同民族、 供了便利条件; 供了便利条件;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善, ◆ 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善,也为其保持旺 盛的生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盛的生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究3 中国画的起源、 探究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1、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早期: 鹳鱼石斧图》 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 战国帛画: 战国帛画: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人物御龙图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3、秦汉时期门类丰富:《夫妇饮宴图》 秦汉时期门类丰富: 夫妇饮宴图》
汉代楷书 魏晋楷书 楷书特点:笔画详备, 楷书特点:笔画详备, 结体严整,极具实用。 结体严整,极具实用。 唐代楷书
★ 草书
发展——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发展——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源于汉初 名家——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名家——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东晋 盛唐:张旭、 盛唐:张旭、怀素
探究3 中国画的起源、 探究3:中国画的起源、演变及特点
7、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 王冕 《墨梅》 墨梅》 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 牡丹蕉石图》 墨兰图》 清 郑板桥 《墨兰图》
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 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 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 印为一体。 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 中国画不求形似, 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起了潜移默化的作 用。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京剧表演特点
京胡、二胡、笛子、 a) 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器和 乐器伴奏 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鼓、板、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b)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 四大行当; 定的谱式。 定的谱式。 结合; c) 唱、做、念、打结合;独具特色的艺术 体系。 体系。 结合, 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 d) 表演有程式性和虚拟性,虚实结合,形 兼备。 神兼备。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优伶 优伶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 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 梨园 梨园” 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 词被借用表示戏曲。 词被借用表示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