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①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国画、中国中医。②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前导学】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把握两点
1、汉字:①起源: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②演变脉络: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脉络演变发展。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秦汉绘画艺术: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4、魏晋绘画艺术: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②除人物、宗教题材外,初期山水画也随之出现。
5、隋唐五代绘画艺术:①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②追求“画中有诗”,文人画从此兴起。
6、两宋时期绘画艺术:①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②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有关字体:①三国钟繇:将隶书转化为楷书;②草、楷日本字。③契丹、西夏文字:契丹偏旁夏楷书。
2、书法:⑴艺术阶段:①自发阶段:魏晋以前;②自觉阶段:魏晋开始;⑵特点:①楷书(又称正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②草书(艺术性最强):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③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具有审美和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整合拓展】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⑴形成完整体系:商朝;⑵脉络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⑶总趋势:由繁到简。
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归纳

高二历史必修3学问点归纳用一个大圆圈所学到的学问,但是圆圈之外是那末多的空缺,对我来说就意味着无知。
因而可知,我感到不懂的地方还大得很呢。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二历史学问点,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历史必修3学问点第10课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1)起源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2)形成商朝形成完整体系(3)演化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4)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1)阶段魏晋以前根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起先进入自觉阶段。
从今,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管用功能,自觉地缔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书法的几种主要书体●楷书特点:笔画详备,构造严整,是标准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
开展:①始于东汉。
②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
③唐代步入盛世,名家群起。
代表人物:魏晋有钟繇的《宣示表》和王羲之的《乐毅论》;初唐的欧阳询(欧体)、盛唐的颜真卿(颜体)、晚唐的柳公权(柳体);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明代文徵明、清代何绍基等。
●草书特点: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虽难于辨识,管用性不大,却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开展: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魏晋以来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人物: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盛唐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则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泼的字体。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管用价值。
开展:经过东汉至西晋约两个多世纪的演化,书体完全成熟。
代表作: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北宋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元朝赵孟頫的《行书十札卷》、明朝文征明的《离骚》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1、远古的绘画艺术:彩陶画、岩画、壁画和地画。
其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的绘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开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高二历史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⑤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 性创造;
⑥清代,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4) 三大书法艺术
起源 楷 书 草 书 行 书
东 汉 汉 初 东 汉
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 严整,是规范化、 标准化、楷模化 的字体 笔画简约,勾连 不断,线条流畅, 任情放纵,艺术 性强 兼具楷书规模和 草书的放纵,即 有审美价值又有 实用价值,雅俗 共享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5.隋唐五代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 盛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6.两宋宫廷画最活跃,风俗画为最大亮点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元 王冕 《墨梅》 明 徐渭 《黄甲图》 清 郑板桥 《墨竹图》
自发阶段
自觉阶段
(2)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
①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 化的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条件; ②知识群体的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 的 动力; ③东方审美情趣为其提供了丰富的神会土壤。
(3) 书法艺术发展的特点
①秦汉以前,主要使用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南北朝,书法成为艺术;
③隋唐,书法发展到新的顶峰,注重规范,风 格多样; ④宋代,重文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张旭草书
怀素草书
; 逍遥宫注册 逍遥宫代理
vyf37wbu
速地吸一大口气,然后把头埋入水里像蛤蟆那样继续有节奏往前划水。等到吸入的气全部呼干净了时,再次仰头快速地大口吸 气。如此,不就可以游到你想去的地方了!当然啦,如果落水后能够就手抓住像木棍、门板一类可以漂浮的东西的话,也可以 帮助人自救的。”耿正和耿直也都洗手擦脸收拾好了以后,坐在一旁听这老哥儿俩说话。听到这里,耿正高兴地对白百大说: “听幺爹您这么一说,这游水其实也没有多难啊!以后您一定要教一教我,我很想掌握这个本事呢!”耿直也说:“幺爹,我 也想学!您也教一教我啊!”白百大高兴地说:“好啊,只要你们愿意学,我保证把你们爷儿几个都教会!”一会儿,耿英把 脑袋探进来说:“开饭喽!”于是,大家去吃晚饭。饭桌上,虽然谁也没有再提起那些让人不高兴的事情,但也没有谁提起任 何一个能够让人高兴起来的话题。118第二十四回 白家欢喜起新屋|(白家欢喜盖新房,街坊邻居齐帮忙;压瓦统脊结束后, 耿老爹许诺完新屋。)第二天是农历九月初六。江南的九月雨水日渐减少,气温也变得非常舒适宜人。一早起来,天气特别晴 朗,白百大一家人的心情也就像这朗朗的九月天空一样得好。乔氏和小青早早地就起床张罗两家人的早饭了。白百大也睡不住, 居然去早市上买回来两条足足有两斤重的新鲜武昌鱼。等耿老爹父子四人收拾利落了走进西边屋子时,新蒸米饭和清蒸武昌鱼 的香味儿已经溢满整个屋子了。小青正在案板上拍黄瓜,见耿英进来,高兴地说:“英妹子,快剥几瓣儿大蒜,我给咱们做个 凉拌黄瓜!”早饭桌上,耿老爹建议:“今儿个是九月初六,在我们那里,逢三、六、九都是好日子呢!咱们不如今儿个就动 土盖新屋。说是动土,也就是象征性地挖几锹就行了。依我说,白兄弟你不如吃罢饭就到船老大那里打招呼告假去吧!我们父 子们先把棚子里的物料搬出来,腾挪开盖房子的地方,你回来了再挖他几锹,接下来咱们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干了!”白百大哈 哈大笑,高兴地说:“耿大哥真是一个爽快人,我就喜欢这样做事情!你说得好,咱们吃完了饭,我就到船老大那儿告假去, 你们爷儿几个先悠着点儿干着。你一定要看好娃娃们,可千万不要刮擦磕碰着了啊!”吃两口米饭,他又叮嘱耿老爹:“你们 先把院子里种的那些菜和花草拾掇了,然后将棚子里的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折腾出来堆到南墙跟前就行了;如果还有精力,再 把砖啦瓦啦的搬出来摞在西墙那边。大的木料千万不要挪动,等我回来以后,找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来帮忙吧。反正咱们以后 盖房也还需要请一些人来帮助的。”耿老爹点点头,笑着说:“白兄弟你放心!”乔氏和小青看到耿正兄妹三人吃得很香,就 不断地给他们的碗里一大块儿一大块儿地夹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黄 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 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 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 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征明(1470~1559年)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文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发展脉络、演变的
总趋势?
时间:商朝
脉络: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总趋势:由繁到简
商
周
秦
甲
金
小
骨
文
篆
文
晋
汉
现
楷
隶
书
代
书
简
体
楷
书
一、文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发展脉络、演变的 总趋势?
心所欲。这种几乎
怀素 《自叙帖》
无法辨识的“狂草” 实际上不再是一种
释文: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 实用的书写字体了,
满座失声看不及。
而只是一种艺术观
赏形式罢了。
一、文字与书法艺术
魏晋 自发 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以前 阶段 (小篆——富于图案美;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
笔画详备
结构严整 魏晋--定鼎 钟、王
楷书 实用价值
魏 自 兼具
笔画简约 唐代--盛世 欧、颜、柳
晋 时 期
觉 阶 段
审美 功能 与实 用功
草书
线条流畅 审美价值
兼具楷书的
东晋
王、王
唐晋朝王羲之、唐张颜、真怀卿、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考点要求】〔1〕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中国画的来源和演化。
〔2〕戏曲艺术:京剧等剧种的发生与开展。
【考点落实】一、汉字的来源和演化1.历程:①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描写符号,能够是中国汉字的来源。
②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
③商周时期,文字铸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
④秦一致后,用小篆一致全国的文字。
⑤后来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出现隶书、楷书。
2.特点:①汉字演化的基本头绪阅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开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进程。
②汉字的演化总趋向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渐规范化、动摇化。
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开展1.书法艺术开展的两个阶段〔1〕魏晋前(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适用功用,很少追求其审美功用。
〔2〕魏晋后(自觉阶段):书法审美功用超越适用功用。
2.历程:①有文字,就有书法,秦小篆(秦«泰山刻石»)和汉隶已具有书法的美感,但那时还是书法的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士人群体的构成,笔墨纸张的改良,推进书法艺术末尾进入自觉阶段。
东晋王羲之成为〝书圣〞,名作是«兰亭序»。
③隋唐一统,书法艺术到达新高峰,草书有〝颠张(旭)狂(怀)素〞,楷书有欧阳询和〝颜(真卿)筋柳(公权)骨〞。
书法实际日趋成熟。
④宋代书法习尚总体倾向是崇尚意趣、疏忽法度,出现各具神态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⑤明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开展,书法出现出平民化、世俗化、特性化的趋向。
3.书法五种字体的特点三、中国画的演化及特点1.演化:〔1〕原始社会:在新石器时代,其出色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画»,代表事先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此外还有岩画、壁画、地画等。
〔2〕夏商周三代:以人物肖像画为主,画在墙壁、丝帛上。
如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御龙图»等。
高二历史必修三思想史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苏
东
坡
仅
存
的
一
幅
行
草
黄庭坚书法最大特点是重“韵 作
”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 品
,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蔡襄的楷书。
•书法浑厚端庄,
宋 米芾《珊瑚复官二帖》
雄伟遒丽。 •字“端劲高古,
爽利而沉着
容德兼备”。
合作探究: 为什么在宋代时会形成书法“有意无法 ”的局面?
政治:重文,文官治国
文化:理学兴起
魏晋南北朝
自发阶段
自觉阶段
实用性
艺术性
①秦汉——自发阶段(未认识﹑未掌握客观规 律,实用)
秦小篆和汉隶都具有书法的美感,
但大多还是实用性文字。
②魏晋——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字体,审 美)
原因:社会危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士人群体形成 以书法表达个性追求 笔墨纸张的改进
隶书衍生出来的几种字体:
楷书: 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 用价值高。
汉代 隶书
文字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甲 骨
思考:
文
根据汉字“鱼”的演变,归纳汉
字演变的特点
大 篆
• 演变趋势(特征):
由复杂到简单;
小 由具体到抽象; 篆 由不规则到规则。
由多种并存到统一文字
隶 汉 章
草 演变原因:实用,规范,便于书
楷 写和交流
二 书艺历程
1 .秦汉 2 .魏晋南北朝 3 .隋唐 4 .宋代 5 .明代
了有利的条件。 4、汉字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5、汉字影响了周边民族的文字,对周边民族文化
的发展也有重要贡献。
课堂小结
汉字 发展 历程
1、刻画符号
【教育学习文章】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汉字与书法艺术1、汉字的发展历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1、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特征 ——①中 国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 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 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术。②汉字书 法是一种线的艺术,以自由而多样 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 和表达出形体、感情和气势。③以 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 态美和意境美,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和高度的审美价值。
三、学习延伸:文人画盛行于元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要么是文人得不到重视,要么 是文人受到的钳制很多,文人们以画写意, 也就是通过画笔表述自己的思想感受,因 此文人画不是以写真为目的,而是以表意 为根本。因此,文人画重写意,讲究的是 气韵、笔墨,通过笔墨表达主观意念。所 以我们欣赏元明清时期的中国画,感觉到 的不是笔墨,不是色彩,更不是技巧,而 是一种韵致,是一种无法用文字语言表述 的韵致。即使是文字写成的诗词,其意境 也常常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原因——① 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汉 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 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 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②汉 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 大的单体字,为富于个性化的 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③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 成为书法艺术产生发展的动力。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 为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特立 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 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 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
京剧形成的条件 —— ( 1 )经 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 2 )统治者的重视。( 3 ) 艺术家们的努力。(4)广大 徽汉艺人的努力。
课本习题提示
一、学思之窗: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 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 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 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 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发展历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出现。
象形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其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形成:
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点: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唐代楷书步人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成为后人学习、临摹的范式。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
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中国画的发展历程: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隋唐时期,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创作出《游春图》《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等许多优秀作品。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优伶。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时候,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