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历史会考必背知识点一、中华文明古代史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者是禹,夏朝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2. 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其国君被称为商王,商朝的繁荣时期称为商代。
3. 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4. 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有名的事件是鲁国的大夫孔子的活动,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5. 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乱时期,七大国争霸,最终秦国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
二、中国古代史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称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统一文字、度量衡等。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统治者是刘邦,东汉时期统治者是刘秀。
3.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最终被晋朝所统一。
4. 隋朝: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的朝代,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后建立了隋朝,隋朝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5. 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了中国,创造了盛世的唐朝。
6.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辉煌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饶的时期之一。
三、中国近代史1. 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建立者是满洲人努尔哈赤,后由康熙、乾隆等一系列皇帝统治。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国父孙中山为了推翻清朝建立的。
4.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下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战,最终获得了胜利。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高二理科生即将在下学期迎来会考,不知道怎么复习考试的知识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知识点历史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知道: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标志、意义: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原始农耕出现的标志是谷物栽培和牲畜驯养的出现;原始农耕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生产性经济活动产生),原始农耕为定居生活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神话传说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理解:中国早期农业的特征: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南稻北粟);农耕聚落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二里头遗址中宫殿遗址的出现说明此时社会分化已很明显,二里头的出土文物看,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居民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理解:夏朝已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朝已设官分职,并拥有军队、监狱和刑法。
第3课商朝与青铜文化知道:商朝历史是信史:文献、甲骨卜辞、考古发现构成研究上朝历史的多重史料;司母戊鼎;甲骨文;商朝青铜器:功能上以礼器为主,青铜器反映器主等级和政治地位,青铜器反映商人的信仰和思想状况。
理解: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是商王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
第4课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知道:公元1046年,西周建立;周朝建立后,分封臣服的殷人及原来殷之方国,同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封邦建国体制;周公其人;周公的功绩(辅佐称王,制礼作乐)礼乐文化的内容:周公将礼的规范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并以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5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知道:公元前770年,东周开始,东周分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汇总1.中国古代历史:包括夏、商、周等古代朝代的兴衰演变过程,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封建王朝的更替等。
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君主专制制度、官僚制度、科举制度等。
3.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等的发展变化。
4.中国古代的文化与科技:包括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古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等。
5.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矛盾与斗争:包括农民起义、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等。
6.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人物: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兴起与发展、三国时期的乱世、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等。
7.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包括中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等。
8.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与城市发展:包括农业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等。
9.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的发明与应用。
10.中国历史上的革命与: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新文化运动、土地革命等的背景、过程与影响。
11.中国近代历史:包括辛亥革命后的民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等。
1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与变革:包括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开放、农村与城市化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
13.世界现代史:包括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与扩张、帝国主义与殖民地解放运动等。
14.世界二战及后果:包括纳粹德国的崛起与侵略、盟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战后的冷战与分裂世界等。
15.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包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的经验与教训。
以上就是高中历史会考的重点知识点的汇总。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应对历史考试,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高二会考中,历史是一个重要的科目,需要同学们熟悉并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高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演变;2. 秦始皇统一中国和秦汉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特点;3.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变革;4.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发展和佛教的兴起;5. 隋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及其对世界的影响;6. 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科技成就;7.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8. 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海外贸易和科技发展;9. 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其对外关系的变化。
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中华民国成立和辛亥革命;3. 抗日战争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5.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影响。
三、世界史知识点1.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2. 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对欧洲的影响;3. 工业革命及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影响;4. 一战、二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5.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关系的变化;6. 冷战及其对世界影响的历程;7. 当代世界的发展和全球化。
四、思考与解决问题1.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学会对历史事件的观点进行客观评价,并能理解多个角度的观点;4. 加强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复习技巧与备考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2. 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重点关注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3. 运用图表、时间轴等工具,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4. 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试卷,培养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5. 参加历史学术讲座或讨论会,拓宽历史知识面;6. 与同学们相互讨论,共同进步。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详解一、古代中国史知识点:1.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古国,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及外交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期,政治分裂,诸侯争霸,开始了分封制的封建时代。
3.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秦朝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公私分明,税制完善,经济发展。
4.汉朝的政治制度变革:汉朝通过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增设郡县,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及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文化繁荣,佛教传入中国。
二、近代中国史知识点:1.清朝的政治制度及其衰落原因:清朝采取封建制度,实行八旗制,政权腐败,经济、科技发展滞后,导致衰落。
2.19世纪中国的社会问题:19世纪中国面临列强侵略、民族压迫,农民起义等多种社会问题。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新纪元。
4.中华民国初期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中华民国初期面临政治动荡、军阀混战、社会问题等多方面挑战。
5.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与启蒙运动:旧中国的文化变革体现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变化,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三、世界史知识点:1.古代人类社会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人类通过工具的制造、火的使用等逐渐发展出社会。
2.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古代欧亚古国的兴衰直接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3.西方探险与殖民扩张:西方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扩张开辟了新的贸易航线,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4.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对战后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只是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内容需要掌握。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中*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
(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2024历史会考知识重点汇总

2024历史会考知识重点汇总一、古代历史1.新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的进展和开化:包括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兴起,青铜时代冶金技术的进步,玉器的发展等。
2.古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以夏、商、周、春秋战国等为主要代表,了解其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成就。
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开展: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思想的发展演进,古代文化原始宗教、神话传说等。
4.先秦时期的列国纷争和秦国崛起:了解战国时期的列国及其政治、军事、外交等发展,以及秦国的兴起与统一5.秦汉帝国和中原社会的繁盛:了解秦汉帝国的政治制度,对外扩张,社会经济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二、近代史1.辛亥革命及其影响:知道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活动中的重要人物和组织,以及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领导的革命斗争,北伐战争等。
3.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对中国的影响:知道日本侵华的原因与过程,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抗战胜利的意义。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社会主义开放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九、十八大的重要决策等。
三、现代史1.世界两次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抵抗战争:知道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过程,以及中国在抵抗中的表现和对世界的影响。
2.冷战与世界格局的重塑:了解冷战的起因及主要表现,包括苏联与美国的对峙,亚非拉国家的独立运动等。
3.东亚地区的历史变迁: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起因与影响,以及中国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和政策。
4.当代世界的科技与环境问题:包括科技发展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5.世界经济与全球化:了解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和参与等。
四、文化传统与历史文化名人1.文化传统的特点与影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如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礼仪文化的传统,中国书法、绘画等。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

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高二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篇1一、经济领域1.资奉主义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在l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电磁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新的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生产力提高的同时加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最终形成了以科技为依托、垄断形式组织生产的经济模式。
2.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最早出现垄断组织的是钢铁和电力工业。
之后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也相继出现垄断组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工业结构实现了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飞跃,最终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布局,资本主义生产进人成熟阶段。
3.能源结构的变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隧着发电机的创制成功,电力逐渐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的新能源.人类社会进人“电气时代”以煤气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以及之后创制成功的柴油机,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电力”和“石油”成为人类社会使用的主要新能源。
二、政治领域随着垄断组织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日益完善,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
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实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在政治上工人阶级已经取得了普选权、组织政党等权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上,工人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工人运动失去了暴力斗争的环境,多以经济斗争和合法、和平斗争为主。
三、思想领域19世纪中期出现的三大思潮——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到I9世纪末也有所发展甚至出现了新的变化。
1.自由主义到干预主义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资产阶级从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到越来越多的干预国家的经跻政治生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借助国家政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已从自由主义转向干预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
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最*
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失败原因
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整。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