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风险与防范——以青海省海西州为例
浅议金融支持青海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探讨2

对金融支持青海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探讨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多元化发展,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各地的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对于扩大社会就业,适应多层次市场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青海民族地区大开发的今天,青海金融部门如何迎接国家战略重点的转移,大力支持青海民族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一项事关青海经济全局的重大的系统工程。
当前,青海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仍是地方经济结构的主体和经济发展的亮点,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能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由于存在政策、政府、银行、中小企业本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存在不少难点,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此,如何改进金融服务,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目前地方经济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青海民族地区的特点、现状,通过分析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论述了金融支持青海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重要性,针对金融支持青海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现状、问题,探讨了金融支持青海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政策和具体措施,为青海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金融支持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金融很重要,是现代化经济的核心。
金融搞活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核心。
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金融的发展水平。
但是,金融在服务于经济的过程中,会反作用于经济,金融的发展和信贷结构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
这主要表现在其一:金融是资金运动的“信用中介”它采用还本付息的方式聚集资金和分配资金。
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手中零星、分散、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变成高效,稳定、长期的资金来源,通过借贷、投资等方式,按照信贷原则和产业、区域发展政策,又投入到急需资金的部门,支持地区经济的正常运行。
其二:金融是提高生产力的“粘合剂”和“催化剂”。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为社会商品运动提供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
海西地区民间融资调查分析

海西地区民间融资调查分析李霞琳【摘要】民间融资作为金融业的有益补充,在推动中小企业、个体经济、农村经济发展,活跃城乡市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本文在对海西地区民间融资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规范民间借贷的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青海金融》【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民间融资;成因;管理【作者】李霞琳【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海西州中心支行,青海海西8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5一、海西州民间借贷呈现的特点(一)融资主体涉及广泛,融资频繁总量较小青海省海西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居全国低位,民间借贷总量较小。
据对海西州三个农业区和两个中心城市民间借贷调查问卷统计,被调查的30户企业有11户企业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占比36.67%,平均每户调查企业融资仅为27万元;调查的50户农村住户有28户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占比55%,调查户平均每户融资为1万元;调查的30户个体工商户有15户发生过民间借贷行为,占比50%,调查户平均每户融资2.6万元。
从调查的结果看:海西民间借贷总量虽然较小,但发生较为频繁,尤其是远离城市的村镇,民间借贷覆盖率更高。
(二)融资趋利目的增强。
借贷利率整体水平高于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从调查的结果看,目前海西地区民间融资由互助性质逐步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态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趋利特征明显。
一是发生在企业和内部职工之间的信用贷款,因为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期限较短,多在3个月至1年之间,借贷利率10%-15%之间;二是发生在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之间的保证贷款,其借款利率普遍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而且利率水平应借款对象的不同多在10%-20%之间浮动。
三是高息借贷大多发生在个体私营业主、小包工头、商贩、农牧户之间,借款期限短则几天,长则不超过十天左右,金额较大,利率多在30%-50%之间浮动。
浅谈“海西”地方商业银行ATM机业务的外部风险防范

浅谈“海西”地方商业银行ATM机业务的外部风险防范关键词:ATM机业务;外部欺诈;风险防范一、引言党的“十七大”确定了以福建为主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后,将为“海峡西岸”带来无限生机,银行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沿代表,加快业务建设步伐成为“海西”经济建设的领头羊是无可厚非。
随着金融业务创新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原由银行人工操作的柜台资金业务,将逐渐由ATM机所替代,大力发展ATM机建设,是“海西”地方商业银行谋求业务迅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亦是促进商业银行提高柜台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操作成本,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满足客户24小时自助操作的一项重要业务,尽管迅速扩张和发展ATM机业务,能为各商业银行带来无限商机和收益,但同样也加大了银行资金损失的风险,本文期望通过对“海西”地方商业银行ATM业务存在的外部欺诈风险点进行理论探讨,能引起业内人士的共同关注ATM机外部风险防范,加强风险管理,从而促进ATM机业务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二、“海西”地方商业银行ATM机外部欺诈风险的形成及特点(一)外部风险成因从近期“海西”地方各商业银行ATM机业务发生的外部欺诈风险情况来看,银行外部的风险主要由二方面原因形成:其一,由于“海西”地方处于国家近期重点支持的经济开发活跃区域,各行各业的经济建设渐入生产高潮,银行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领头羊”自然而然受到大环境推动,不自觉的加快了发展步伐,大力发展ATM机业务是银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随着ATM机网点分布城乡区域的逐步密集,点多线长,业务交易量及交易数据庞大的问题,对银行实施安全和业务管理是个不小的负担,如何规范抓好ATM机这项庞大的业务管理,对处于发展中的“海西”地方商业银行是一项新的挑战。
其二,从ATM机的使用环境来看, ATM机作为银行24小时自助现金交易工具,它毕竟是一种现金交易机器,缺少人工服务的警惕性和主动安全防范能力,且其机体储存有巨额现金,容易成为侵财犯罪分子首选目标,特别是近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影响,不少中小企业停产倒闭,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农民工返乡,个人收入不均,贫富差距逐年拉大,更是诱发了侵袭ATM机犯罪活动的抬头,银行是防不胜防,ATM机业务已成为银行高发案的主要业务风险之一。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例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探究——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为例徐亮【摘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内容之一。
实践证明经济的发展与金融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对青海少数民族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探究,得出海西州金融发展失衡在根本上是一种金融结构的失衡,自我积累投资是海西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的结论。
【期刊名称】《青海金融》【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54-56)【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作者】徐亮【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茫崖支行,青海茫崖816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7截至2009年年底,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8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GDP的增长率比全省GDP增长率高出2.2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65290元,增长1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7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26.17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55.76亿元,增长12.4%。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4%、78.2%、19.3%。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2.6∶79.7∶17.7转变为2.5∶78.2∶19.3。
2009年金融运行良好,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5.58亿元,比上午末增长21.1%。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6.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4%。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1.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4%。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2.5l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5.16亿元,分别增长23.9%和39.2%。
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由储蓄率、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以及资本的产出比率决定,因此,只要影响到上述三个变量的任何因素最终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就海西州的情况而言,我们认为可以影响以上三个变量的主要因素有:1.金融发展水平。
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及对策——以青海省玉树州为例

IHI题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及对策——以青海省玉树州为例冶晓东(中国人民银行玉树州中心支行青海玉树815000)摘要:自2016年起,国务院及各金融监管部门逐步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市场发展与金融监管的最核心主题,启动了以“防风险、强监管、治乱象”为特征的监管“风暴”。
十九大报告将以防控金融风险为重点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
自此,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被提升到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
本文基于偏远落后地区经济金融运行特性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实际,客观分析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1X-2021(2)-0062-03自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以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便被全国金融系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认真践行。
对于地处偏远、经济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玉树州来说,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力度相对不足,引发全国大面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较小,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内树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外防系统性风险输入上。
一、玉树州金融风险防控现状玉树州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自治州,也是集生态屏障区、自然环境恶劣区、深度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偏远地区。
州内小微企业发育不充分,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相似度高、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的问题,加之部分企业信用程度不佳,财务 管理不规范,致使大量信贷资金外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州内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即使人行玉树中支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持续引导州内金融机构贯彻落实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降低普惠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0. 5个百分点等26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积极向上级行争取防疫再贷款、扶贫再贷款等优惠利率再贷款限额,并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和差别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实力;鼓励、督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有效执行普惠小微企业延期还本政策,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提升普惠小微企业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两个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贯彻执行力;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消除银政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夯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信息基础。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人行海西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海西经济

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人行海西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海西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布部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政府【发布日期】2012.03.05【实施日期】2012.03.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人行海西中心支行关于金融支持海西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各行委,州政府各部门:人行海西中心支行制定的《关于金融支持海西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州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五日关于金融支持海西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人行海西中心支行二〇一二年三月)为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海西经济转型,加快循环经济建设,有效发挥金融杠杆作用,促进海西经济跨越式发展。
结合海西实际情况,现就金融促进海西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高度重视经济转型,增强促进跨越式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海西实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步加重,部分欧洲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不断暴露,新兴经济体开始更多转向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资源输出国谋求依托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培育发展以新能源和低碳产业为主的绿色经济,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时代,产业发展将迎来新一轮变革。
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双重压力不断增大,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但海西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面对经济发展危机和压力,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把海西置于国际国内发展的大环境,从各种条件相互转化中抢抓发展机遇,从各种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及时提出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金融支持青海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点与对策探析

、
意义 。 影响 ,也是青 海省新~轮经济增 长的重要支撑 。从 青海省情 重要}
二、金 融支 持新农 村建设 的难 点分 析 况看 ,农 村人 口 占总 人 口的 8 % ,推进社 会 主义新农 村 建 0 设 ,目的之一在 于通过加大对广大农村 的投资 ,加强农 村道 (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 系的缺失与新农村建设需求不适应 路 、住房 、能源 、水利 、通信等建设 ,改善农 民生活条 件和 l 策性银行功能弱化 ,难以承担支持农村金融服务的重 政 消费环境 ,增加全省农 民收入 ,使农 民走上富裕之路 。在新 任 。中 国农业 发展银行 青海省 分行作 为政策性 的支农银 行 , 农村建设 中 ,农村金 融是农业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柱 ,具体表 其支农领域 狭窄支农的作用有 限。其主要职能是为 国家 的粮
一
7 — 3
获得的农业保险赔款仅 l 元 ,远远不能满足全省农村经济发 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8 展和农牧业结构多元调整的需要 ,发展农业保险任重道远 。 l - 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积 极支持特色农业的发展 , ( ) 二 农村资金 渠道狭窄与新 农村建设 的资金需求不相符 促其增强辐射带动 能力 ,实现市场带企业 、企 业带基地 、基 l 村信贷资金投入不足 。金融机构对农业和乡镇企业的 地带农户的有效传递 。 农 贷款所 占比重较低 ,2 0 0 8年青海省农业增加值 占 G P的比重 D 2 . 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 建设 。大力支持农村供水 、 是 18 ,但 是农 业在整个 金融机构 中占用的贷款余 额不到 供 电、电信 、有 线电视 、环保等基础设施 建设 ,加 大对农村 Q% 6% 。 电网改造 、农 田水 利 、交通 、能源 、农业综合开发 和农 村生 2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还存在诸 多问题。截至 2 0 0 8年 5月 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投放力度。 3 . 大力支持 科技农业 发展 。选择 产品科技 含量高 、效 益 初 ,青海全 省农村信 用社 的涉 农贷款 余额 已经达 到了 2 . 54 8 亿元 ,成 为省 内支农贷款增幅最大 的金 融机构 ,且小额信用 佳 、诚实守信 的专 业户和科技示范户 、农业科研和 新技术推 贷款 已经成为新增 农业贷款的主要威分 ,深受广大农 民群 众 广机构 作为信贷支 持对象 ,促进农 业科研成 果的转化形 成。 的欢 迎 。但是农户小 额信贷 无法适 应农 民发展 规模化种 植 , 大力支持安全农业 工程 ,促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农产 品
普惠金融下的青海省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探析

金 融服 务质 量 。
政府 不能 出资额 外的资金 用于扶持农业 龙头企业 之外 , 与企业 自
身难 于向银行 借贷 、 不强 的 自筹资金能力还是有关联 的。
3 、 农牧 民要在合理 的引导之下提升理财意识 。转变大 多数农
1 、 涉农企业资金短 缺 , 阻碍 了农业 产业 化发展 。青海 省涉农 企业 主要 还是以小型 、 微 型和 家庭作坊式 经营 , 收益 少 , 自身发 展
缓慢 , 基本上不存在蔬菜 、 蚕豆 及草业 深加工 企业 , 大部分 地 区都 是 以卖农 畜产 品原 料 为主 , 农畜 产 品交 易市场 处 于落后 的状 态 。 目前 , 农业 向产业化成 了农业首选发展手段 , 农业龙头企业 的发展
了营业 网点 , 农 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呈下降趋势 。
3 、 农 贷供给不足 , 严重影 响农牧 民生活 、 生产水平 。以青海省 海南州农户消费信贷情 况为例 , 农 户消费信 贷供需 较不平 衡。根
据相关 抽样调查显示 , 青 海省农牧户 资金需求 正逐渐 由农 业生产 需求 向消 费 需求 转 变 , 5 1 % 的农 牧 民有 消 费信 贷 需 求 , 但 仅 有 3 3 %的农 牧户获得 了消费信贷 , 消 费信贷供需存在不平衡 现象 。
间接的阻碍 了农业经济发展 。
二、 普 惠 金 融 促 进 青 海 省 农 业 经 济 发 展 的 相 关 建 议
1 、 金融机构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 。青海省龙头企业 数
量从十七 家演变为现 在的二百多 家龙头企业 , 从业人 员人数也从
一
【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业经济; 金融机构 普惠金融的基本含义——就是 为社会上 的所 有人 ( 包括 了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