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意思
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二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二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句子。
全诗如下: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湖,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
现在已经冲淤成平地。
岳阳城,在洞庭湖的东北岸,也就是现在的湖南岳阳市。
张丞相即张九龄。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目的是希图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需要有人引荐。
当时的张九龄官至中书令,也就是丞相,为人正直。
孟浩然慨然之下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冀得到他的赏识和举荐。
但这首诗诗人写得并不卑下,称颂上很有分寸、未失身份,措施上不卑不亢,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与王维的“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放眼望去,在浩瀚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汽蒸腾,涛声轰鸣,使坐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寥寥数语,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
关于择业就业的古诗词以及翻译

关于择业就业的古诗词以及翻译
一、关于择业就业的古诗词: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二、关于择业就业的古诗词的翻译:
开元年间,XX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
于是,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XX,希望得到他的引荐。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想要干一番事业,却苦于无人引荐,正如想渡江却没有舟船一样。
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
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
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句诗句自古传世,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遐想。
气蒸云梦泽,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波涛汹涌的湖面场景,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雾缭绕的梦境中。
而波撼岳阳城,则展现了湖波起伏之中岳阳城的雄伟气势,让人联想到屹立不倒的坚强意志。
这句诗句,虽只是七个字,却蕴含了无限的意境和情感,让人不由得陶醉其中。
气蒸云梦泽,这句诗中的“气蒸”一词,给人以热烈的感觉。
这里的“气”可以被理解为蒸腾的水汽,可以被理解为热情奔放的情感。
这种热烈的气息交融在云梦泽之中,让整个湖面笼罩在一片蒙蒙雾气之中。
这种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片神秘的幻境之中,让人沉浸感受其中的美好。
波撼岳阳城,这句诗中的“波撼”一词,则展现了一种磅礴雄浑的气势。
波浪的起伏,仿佛是一座座山峰的跌宕起伏,岳阳城仿佛就如同这片湖面上的巍峨建筑,屹立在波涛之间,不为风浪所动摇。
这种恢弘之势,让人不由得感叹,仰望这座城池的雄伟,感受其中的壮阔。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句诗句,不仅展现了湖波辉煌的壮美景象,更隐含着一种内在的强大力量。
这种力量源自于自然界的造化,也源自于历史的积淀。
岳阳城,作为湖波之上的一座城池,承载着千百年岁月的沉淀,见证了无数风风雨雨。
这座城池的坚固不倒,正是因为它内心的力量。
正如那一句“波澜壮阔,云滚浩荡”的形容,波浪的汹涌犹如城墙的耸立,城堡的巍峨,气吞山河。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句诗句,激发了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之情,让人感悟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密切联系。
湖面泛起层层水雾,城池屹立在波浪之间,人们似乎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生命力在呼吸。
这种生命力,来自于自然的赋予,也来自于人的建构。
湖波的翻滚,岳阳城的雄伟,无一不在提醒着我们,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才能生生不息。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句诗句,昭示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之道。
湖波的澎湃,城池的坚守,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是出于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1)诗题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
(2)“八月”二句:湖水上涨,与岸齐平。
天水相连,混为一体。
虚、太清:均指天空。
(3)云梦泽:古时云、梦为二泽,长江之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分变干变淤,成为平地,只剩洞庭湖,人们习惯称云梦泽。
宋代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盖城据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
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
”(4)“欲济”二句:是以比喻的方式说,想做官却苦无门路,无人引荐,但不做官又有辱圣明的时代。
(5)羡鱼情:《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临渊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这句仍是表示作者希望入仕,企盼有人引荐。
[1] 译文八月的湖水涨满,几乎与四岸齐平,无崖无端,似将万里长天包容。
水气蒸蒸,笼罩了这古老的大泽云梦;波光粼粼,雄浑的气势撼动了岳阳古城。
我想要涉河跋水,却没有舟帆载乘;若要闲居端坐,对不起这盛世清明。
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怀着实现理想的激情。
赏析:《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是孟浩然山水诗的另类题材的佳作。
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作者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
诗人托物抒怀,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流露了心声。
该诗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作者用“蒸”和“撼”二字来描述洞庭湖的声势,可见当时八月洞庭的景色是多么令作者心情浩然。
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让人联想到仿似有巨澜涌动。
单单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围绕此二字来形容洞庭湖,气势磅礴,波澜万丈,似有令人心神旷怡,又让人心胸激荡。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赏析

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赏析摘要:1.诗句背景介绍2.气蒸云梦泽的含义与赏析3.波撼岳阳城的含义与赏析4.诗句整体意境的阐述5.总结:诗句的艺术价值与影响正文:【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赏析: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诗。
诗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1.诗句背景介绍杜甫(712-770 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人称他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以关心国家民生为主题,其诗歌风格沉厚刚健,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登高》是杜甫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长篇诗歌,通过描绘不同地区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气蒸云梦泽的含义与赏析“气蒸云梦泽”描绘了云梦泽地区水汽升腾的景象。
云梦泽位于今天的湖南、湖北两省交界处,是当时的一个著名湖泊。
诗句中的“气蒸”生动地表现了湖泊水汽升腾的情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
同时,“云梦泽”也寓意着诗人对祖国湖泊众多的地理特点的赞美。
3.波撼岳阳城的含义与赏析“波撼岳阳城”描绘了岳阳城面临洞庭湖,湖波荡漾的情景。
岳阳城位于洞庭湖畔,诗句中的“波撼”生动地描绘了湖波拍打城墙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敬畏之情。
同时,“岳阳城”也寓意着诗人对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赞美。
4.诗句整体意境的阐述“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诗通过描绘云梦泽和岳阳城这两个地区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整体意境开阔,气韵生动,充满了诗意和壮美。
5.总结:诗句的艺术价值与影响“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句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简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赏析

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赏析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背景和意义
2.词语解析:分析“气蒸云梦泽”和“波撼岳阳城”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修辞手法:探讨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4.结论:总结诗句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正文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篇《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五》中的一句,描绘了岳阳楼前的洞庭湖景象。
这句诗以其生动的意象和雄浑的气魄,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让我们来解析一下这句诗中的两个词语。
首先是“气蒸云梦泽”,其中的“气蒸”一词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湖水上升腾的蒸汽。
而“云梦泽”则是古代洞庭湖的别称,它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淡水湖,湖泊面积辽阔,被誉为“江南水乡”的代表。
其次是“波撼岳阳城”,“波撼”一词通过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湖水波涛汹涌的景象。
而“岳阳城”则是岳阳市的古称,位于洞庭湖畔,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这句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仗等。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这句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气蒸”和“波撼”就是通过拟人手法,使得湖水具有了人的特征,更加生动形象。
而“云梦泽”和“岳阳城”则是通过比喻和对仗等手法,使得整个诗句更加和谐统一。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句诗句不仅具有生动的意象和雄浑的气魄,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杜甫的高超诗艺。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诗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洞庭)作者: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hùn)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jí),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张丞相:指张九龄(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涵:包容。
虚:虚空,空间。
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清:指天空。
④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⑤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⑥端居:安居。
⑦耻(chǐ)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⑧ 徒:只能。
羡鱼:羡慕钓鱼。
《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翻译】仲夏八月的时节,洞庭湖的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湖水涵容着天空,水天浑然一体。
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云梦泽,汹涌的波涛冲击着岳阳城。
(正像)想要渡船却没有船只(我想要出仕做官却没人引荐),(我)安居不仕却有愧于圣明天子。
坐着看垂钓的人,空有一腔羡慕之情。
写作背景此诗旧注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时,孟浩然(45岁)西游长安,以此诗投赠张九龄,希望引荐。
然有人说733年孟浩然在长安时,张九龄尚在家乡韶关丁母忧,张于年底才进京就任中书侍郎。
孟浩然此次未见到张九龄。
二人之相会当在张贬荆州长史时。
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云:"本诗当作于开元四年(716,浩然28岁)左右张说任岳州刺使期间。
" "张丞相当指张说"。
【讲解】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
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意思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二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诗名句赏析之一二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句子。
全诗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湖,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
现在已经冲淤成平地。
岳阳城,在洞庭湖的东北岸,也就是现在的湖南岳阳市。
张丞相即张九龄。
这是一首干谒诗。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孟浩然西游长安,目的是希图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在当时的条件下需要有人引荐。
当时的张九龄官至中书令,也就是丞相,为人正直。
孟浩然慨然之下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冀得到他的赏识和举荐。
但这首诗诗人写得并不卑下,称颂上很有分寸、未失身份,措施上不卑不亢,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出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与王维的“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有异曲同工之妙。
放眼望去,在浩瀚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汽蒸腾,涛声轰鸣,使坐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
寥寥数语,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
篇二:2015年秋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在线作业及答案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作者是 A.杜牧 B.温庭筠 C.韦应物 D.韦庄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第2题请填写空白处文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______。
A.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C.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3.第3题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的不同之点在于A.文章很短 B.不如其它的文章写得好C.文章比较晦涩难懂 D.在比较平淡的游历中深入挖掘生活的哲理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4.第4题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出于 A.郦道元 B.徐弘祖 C.高启D.袁枚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5.第5题汪莘《沁园春》“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描写了哪一座山的景色 B.华山 C.黄山 D.九华山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0.0 6.第6题张继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写的是 A.杭州B.苏州C.扬州D.江州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7.第7题恽敬《游庐山后记》的重点在于描写庐山的A.山景 B.水景 C.云景 D.石景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8.第8题成语“识荆”一词出自于: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柳宗元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9.第9题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出自 A.阮籍 B.嵇康D.谢脁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0.第10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诗句出自 A.曹操 B.陶渊明 C.谢脁 D.谢灵运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1.第11题李白《赠汪伦》一诗中提到一种的古代民俗是 A.傩舞 B.春祭C.祓禊 D.踏歌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2.第12题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作者是 A.王维 B.王湾C.王昌龄 D.王安石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3.第13题名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作者是 A.许浑 B.高适 C.岑参 D.常建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4.第14题孟浩然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云梦泽”指的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C.太湖D.青海湖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5.第15题“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之句出自 A.李贺 B.李商隐 C.杜牧 D.温庭筠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6.第16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的作者是 A.陶渊明 B.谢灵运 C.谢脁 D.沈约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7.第17题谢脁名诗《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京邑指的是今天的 A.长安B.洛阳C.南京D.杭州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18.第18题唐诗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出自 A.杜牧 B.温庭筠 C.孟浩然 D.李商隐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19.第19题郦道元《水经注》中“三峡”一段中的西陵峡在今 A.四川 B.重庆 C.湖北 D.湖南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0.第20题王维《鹿柴》一诗中的“返景”指的是: A.景物 B.自然C.返回景区D.夕阳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 21.第21题“琴诗酒伴皆抛我,雪月花时最忆君”这两句名诗的作者是: A.王维 B.孟浩然 C.王昌龄 D.白居易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 此题得分:2.0篇三:单元六试卷答案八年级下语文单元六综合练习答案 1.根据汉字写拼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篁竹(huáng)泉而茗者(míng)飞沙走砾(lì)布衾(qīn)伛偻提携(yǔlǔ)髻huán(鬟)......饮少zh?(辄)醉横无际yá(涯)gōng筹(觥)tuí然( 颓)yì(弈)者胜忧chán(谗)畏讥林ha尤美(壑)山肴野sù(蔌)毛羽鳞lia(鬣)2.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C)A.水尤清冽(lia) 往来翕忽(xī)觥筹交错(gōng) 脱笼之鹄(hú) ....B.为坻为屿(chí) 悄怆幽邃(cuàng)淫雨霏霏(fēi)以游堕事(du?).....C.怡然不动(yí) 浩浩汤汤(tāng) 林壑尤美(ha) 呷浪之鳞(jiā) .....D.俶尔远逝(shù) 薄暮冥冥(míng) 飞沙走砾(lì) 瀚海阑干(hán) ..... 3.指出下列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C)A.政通人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峰回路转 B.觥筹交错脱笼之鹄横无际涯浩浩汤汤 C.与民同乐朝辉夕阴忧馋畏饥气象万千 D.长烟一空伛偻提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下列加点词含义不同的一项是(B)A、①怡然不动②满目萧然 B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山峦为晴雪所洗....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①游人去而禽鸟乐②去国怀乡.... 5.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①走送之②属予作文以记之B、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C、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②冷光之乍出于匣也D、①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②感极而悲者矣.... 6.根据提示默写下列诗文句子。
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⑵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⑶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⑷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⑸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⑺《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游鱼自由空灵的句子是皆若空游无所依;写水声富有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如鸣佩环。
⑻《岳阳楼记》中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⑼《醉翁亭记》中写山间四季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⑽《醉翁亭记》中写太守与民同乐时醉态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⑾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用《醉翁亭记》中原句回答)⑿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满井游记》中比喻春水清澈晶莹,水波闪烁发光的句子是: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⒁在古诗文中有许多写雪景的名句,句中却没有雪字,试写出这样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请写出《岳阳楼记》文句概括出的成语三则:心旷神怡,气象万千,一碧万顷,百废俱兴,政通人和;请写出《醉翁亭记》文句概括出的成语三则:醉翁之意不在酒,觥筹交错,水落石出。
小石潭记 1.本文作者柳宗元,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2.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蒙络摇缀(连结)(2)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3)斗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4)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3.文中第2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以鱼之多,鱼的空游写水清澈,却无一字涉及水。
又将游鱼或动或静的状态通过日光、影子写得极为传神,互相映衬,可说是各尽其妙。
4.文中高度概括潭中氛围的是哪八个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全文的感情基调是哀伤凄凉,文中两次写“乐”与全文的感情基调不矛盾,这与作者的身世、经历有关。
作者当时被贬永州,他要寄情山水,以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清脆的水声,看到鱼儿的游态时,感到了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但这种欢快是暂时的,从而成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压抑心情的反衬,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甲〗岳阳楼记(节选)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译文:(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
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皇上微笑的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应当不奢侈, 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1.〖甲〗文章的作者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人名)。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只标一处)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3.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