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简版)

合集下载

地理几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和成因

地理几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和成因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

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

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

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

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
高中地理世界气候主要涵盖了全球各大洲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由于篇幅限制,以下仅简要概述。

1.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主要是受到赤道低压带的影响。

2.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3.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主要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

4.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5.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受西风带影响显著。

6.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部和北美大陆中部,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主要是受到陆地性质和距离海洋远近的影响。

7. 极地气候:分布在北极圈和南极圈内,全年严寒,降水少,主要是受到极地高压带和冰洋气团的影响。

以上只是对全球主要气候类型的一个简单概括,每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和变化都与地球的运动、地形、洋流、大气环流等因素密切相关,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特殊气候及分布

特殊气候及分布

气候类型及其柱状图特殊气候的分布及成因一、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1).地处低纬(2).东南信风的迎风坡(3).地形抬升,多地形雨(4).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2. 澳大利亚东北部(1).地处低纬(2).东南信风的迎风坡(3).地形抬升,多地形雨(4).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3.巴西高原东南部(1).地处低纬(2).东南信风的迎风坡(3).地形抬升,多地形雨(4).巴西暖流增温增湿4.中美洲东部部分地区(1).地处低纬(2).东北信风的迎风坡(3).地形抬升,多地形雨(4).墨西哥湾暖流增温增湿5.非洲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向北延伸暖流(几内亚暖流):增温增湿二、特殊的热带草原气候1.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草原气候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2.马达加斯加岛西部(1).东南信风的背风坡(2).受副高控制3.古巴和墨西哥高原(1).夏季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多(2).冬季受副高控制,少雨。

三、特殊的热带沙漠气候1.印度河下游①全年受副高控制;②冬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降水少;③人类对古代植被的破坏。

2.索马里半岛①由于冬季东北信风从大陆吹来,干燥少雨;②夏季盛行的西南风与海岸线平行;③夏季的索马里寒流流经。

3.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狭长①安第斯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

②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③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④受副高控制四、特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1.巴塔哥尼亚高原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2.梅塞塔高原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梅塞塔高原,高原地形,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3.安拉托利亚高原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

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降水较少,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4.伊朗高原伊朗深居内陆距海远,有山地阻挡,来自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5.美国东北部中部广阔的中央大平原,有利于冬季来自北方的寒冷气流南下,夏季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使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分布范围广泛。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年高考在即,世界气候的不同类型的特点,分布,成因供大家学习参考。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冷门考点】以热带雨林为例讲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冷门考点】以热带雨林为例讲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

【冷门考点】以热带雨林为例讲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气候作为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对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因而气候知识一直作为重点考查内容。

而一些特殊的气候类型更是使不少同学百思不解,现就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加以归纳,总结如下: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

仔细观察,其实在我国藏南地区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主要是印度洋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形成的湿舌形成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物群落,长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生物群落演替速度极快,是世界上大于一半的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

由于现时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现代药物是由热带雨林植物所提炼,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药房”。

同时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其中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三分之一,故有“地球之肺”的美誉。

热带雨林主要的作用是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保证地球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有序进行。

气候特征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水量很高,通常高于1800毫米,有些地方达3000毫米以上,过万的极少数。

雨量分配均匀,常年湿润,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

平均降水量每年80英寸(1英寸=2.54厘米)以上,超过每年的蒸发量。

这里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白天温度一般在30℃左右,夜间约20℃。

地理位置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亚洲和非洲的丛林地区,大多数热带雨林(T r o p i c a l z o n e r a i n f o r e s t)都位于北纬23.5度和南纬23.5度之间(即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在热带雨林中,通常有三到五层的植被,上面还有高达150英尺到180英尺的树木像帐篷一样支盖着。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其形成原因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其形成原因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其形成原因我们生活的地球,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从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到寒冷干燥的极地气候,从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到炎热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每一种气候都有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有着特定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热带雨林气候。

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比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很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赤道地区常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大量降水。

同时,由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烈,使得气温终年居高不下。

与热带雨林气候截然不同的是热带沙漠气候。

它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比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等地。

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是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常年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而信风带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空气在移动过程中温度升高,也难以带来降水。

此外,这些地区的海岸线比较平直,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深入内陆,进一步加剧了干旱的程度。

温带海洋性气候则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大陆西岸,比如欧洲西部。

其特点是终年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该地区常年受到盛行西风的影响。

盛行西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使得这里降水较为充沛。

同时,海洋的调节作用使得气温变化较为缓和,冬季不冷,夏季不热。

再来说说亚热带季风气候,它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比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其形成原因是,夏季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形成丰富的降水。

而冬季受到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影响,气候较为干燥。

极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地区,包括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极地气候的特点是终年寒冷干燥,降水极少。

地理12种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

地理12种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

地理12种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1、温带湿润气候:包括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湿润气候,属于湿润气候类型。

主要特点是平均降雨量大、冬季降雨量及温度都比较低,多雨季常常被形容成“落叶”秋季和“开花”春季,温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中亚、东南亚一带以及北欧、新西兰、美国太平洋西岸的沿海地区。

2、温带湿潮湿气候:包括亚热带湿润气候和温带湿潮湿气候。

也属于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降雨量较多,夏秋季较潮湿,冬季降雨量大,温差较大,夏季和冬季降雨量都比较小,多雨季常常有大量雨水,多雨季也很潮湿。

温带湿潮湿气候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加拿大、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区。

3、温带干燥气候:包括温带内陆性干燥气候和温带海洋性干燥气候,属于干旱气候类型,主要特点是降雨量少,降雨分布不均,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夏季也有少量降雨,多雨季有少量雨水,雨季有时会发生旱季。

温带干燥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南部、中国中部、美国中西部和大部分非洲大陆等地段。

4、热带环流气候:以降雨量为主要特点的热带气候,主要特点是降雨无明显季节性,气温全年都很高,降雨量多集中在每年的5-7月,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如印度、缅甸、苏里南、非洲大陆、澳大利亚等热带区域。

5、温带沙漠气候:温带沙漠气候是一种特殊的温带气候,主要特点是冬季降雨量少,夏季降雨量较多,降雨量极不均匀,多雨季常常有干涸的季节。

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欧洲南部和北美大陆的墨西哥湾东部等地。

6、寒带湿润气候: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寒带地区,主要特点是降雨量多、温度很低,多雨季有大量雨水,空气湿润,冬季也会有少量雨水。

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中国边远地区、瑞典、北极圈等地区。

7、寒带湿潮湿气候:这种气候类型分布在寒带地区,主要特点是降雨量多、温度较低、空气湿潮湿,多雨季有大量雨水,冬季也会有少量雨水,冬季湿度比夏季更大。

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挪威、加拿大、俄罗斯东部和西伯利亚等地区。

【特点】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全国通用

【特点】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全国通用

【关键字】特点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成因年高考在即,世界气候的不同类型的特点,分布,成因供大家学习参考。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等地区,其特点为常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小,各月平均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南北两侧,这里年平均气温高,但气温年较差略大于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间,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离赤道越远,干季越长,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和中南半岛等地,其特点为全年高温,最冷月平均温也在18℃以上,降水与风向有密切关系,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东北风,降水少,夏季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区远多于此数。

4.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其特点为年平均温高,年温差较大,日温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许多地区只有数十毫米,甚至数毫米,降水变率很大,常常连续数年不下雨。

5.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的亚热带地区,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左右,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较少。

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最为典型。

其它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因此被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6.地中海式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亚热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故名。

这类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因此又称为亚热带夏干气候。

7.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温带地区,其特点为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在0℃以上),夏季不热(7月平均温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达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一、五处非赤道热带雨林气候:一般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10个纬度范围内,但在回归线附近也出现了热带雨林气候,如①中美洲的加勒比海沿岸及其以东岛屿如西印度群岛;②南美洲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狭长地带;③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④太平洋夏威夷群岛;⑤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洲沿岸。

这些地方虽远离赤道,却也现出了热带雨林气候。

这五处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气温稍低,且年较差稍大,其降水与赤道热带雨林气候比,夏季降水稍多,与热带草原气候比,无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它们的分布规律有以下特征:①分布在南北纬15°—25°信风带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岛屿上;②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且附近有暖流流过;③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

二、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大约在南北纬5°—10°之间,2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处赤道附近却非热带雨林气候。

其主要表现为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这种气候类型形成主要是该地区的地形、气团性质和大气环流特点所致。

成因一般只要答出地势高,气温低,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少形不成热带雨林气候即可。

三、南亚的印度热带沙漠气候: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交界处,虽处于南亚季风区并与世界最多雨的乞拉朋齐分别在印度半岛的东西两侧,降水却形成鲜明对比(年降水量仅75——150毫米),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具体原因是:①位于西南季风气流途经末端带来的水汽少,其中由孟加湾来的一股在恒河三角洲受山地阻挡降下大量水分后,折向西行,水汽大为减少,由阿拉伯海来的另一股是经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而来,秉性干燥,所经洋面狭窄,水汽极少;②高低压迭置,本处夏季为热低压,但垂直发展水平浅,受伊朗高原东侧来的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影响难以成云致雨;③受地形影响,本区北侧、西侧为山地高原阻挡了北方冷气团南侵,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又因为印度河平原地表平坦,难以形成局部地形雨,因此降水稀少。

四、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临近海洋,却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半干旱荒漠气候区,也是温带荒漠所达的最高纬度(40°S—52°S)。

而同纬度的西侧太平洋沿岸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其形成原因有: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居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②该地全年受西风带,西风气流控制,西风气流越过安第斯山后是反气旋下沉气流形势,使得本区干燥少雨;③本区因纬度高,温带气旋到达机会少,降水较少;④寒流的影响,沿岸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导致该地区沿岸少雨。

气候分布中应注意的几个地区气候分布及成因一直是学习的难点、考试的热点。

现在考试中考查常规的分布规律已很少见,而一些非常规的分布在各类资料、各类试题中已开始凸现,笔者总结如下。

1.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该地与刚果盆地的区别是它的海拔较高,所以受到地形的影响。

与其相似的是圭亚那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2.索马里半岛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受离岸寒流(西南季风使表层海水远离海岸,底层海水上泛成为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以上三地虽不受赤道低压带的控制,但它们纬度低,且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4.几内亚湾的北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

这里与非洲的刚果盆地紧密相连,虽然同为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却并不相同。

成因: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因此,几内亚湾北岸的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并非赤道低压控制,也并前面所述的四种特殊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地形、信风、暖流),而是受到几内亚湾暖流及气压带风带北移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为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了丰富的水汽,位于山地迎风坡,从而形成了丰沛的降水。

另外,几内亚湾暖流属于赤道逆流,所以是暖流。

5.非洲的东南部气候类型:在教材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但在个别资料可见到它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夏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东南季风。

冬季南部非洲存在一个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西北季风。

由于非洲南部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故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够典型。

与其相似的是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为地中海气候,但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小亚细亚半岛的两侧海拔低,中间为安纳托利亚高原。

由于地势高,离海洋远,成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与小亚细亚半岛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相似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中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别在于伊比利亚离海洋较近)。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受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与其相似的北美洲的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别是北美洲中高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受海陆轮廓的影响,分布的最高纬度比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纬度低。

8.巴塔哥尼亚高原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由于安第斯山的阻挡,地处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体现非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9.南美洲西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区狭长成因:①安第斯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使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地域狭窄。

②西侧有秘鲁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③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10.古巴岛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受东北信风的控制,降水多。

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受副高控制,少雨。

与其成因相似的是墨西哥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11.中美地峡气候类型:大陆东岸为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地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沿岸有暖流(圭亚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地处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沿岸有加利福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

12.黑海沿岸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

13.印度河下游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全年受副高控制;冬季受东北季风的控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人类对古代植被的破坏。

关于热带草原气候的总结: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

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影响控制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归纳为:一、季风型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

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

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

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

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综上所述,夏季时,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赤道辐合带的影响,该带的位置一般也就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因此,也可以说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但由于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索,借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