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诗歌的别样美丽

合集下载

李 商隐讽刺诗风格分析

李 商隐讽刺诗风格分析

李商隐讽刺诗风格分析李商隐是晚唐时期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其中,讽刺诗在他的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展现出了别样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李商隐的讽刺诗常常以隐晦含蓄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黑暗的不满。

他生活的时代,唐王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无法直接、激烈地批判,而是选择了用曲折、委婉的手法来抒发心中的愤懑。

例如在《贾生》中,“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表面上是在写汉文帝与贾谊的对话,实际上是讽刺了统治者表面上求贤若渴,实则不关心民生疾苦,只对虚无缥缈的鬼神之事感兴趣。

诗人通过这样一个历史典故,巧妙地影射了当时的政治局面,以古讽今,却又不直接点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李商隐的讽刺诗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

在《锦瑟》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以锦瑟为喻,象征着诗人复杂的人生和情感。

诗中的种种意象,如蝴蝶、杜鹃、明珠、玉烟等,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既可以理解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可以看作是对无常命运的感慨,同时还暗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批判。

这种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得他的讽刺诗更加富有韵味和内涵,需要读者仔细品味和解读。

另外,李商隐的讽刺诗在语言上也颇具特色。

他的语言精美华丽,却又不失质朴自然。

在表达讽刺之意时,往往不直抒胸臆,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暗示来传达。

例如《隋宫》中的“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人通过描绘隋宫的荒凉景象,暗示了隋炀帝的荒淫无道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语言简洁而生动,没有过多的直接指责,却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讽刺之意。

李商隐的讽刺诗还常常体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剧意识。

他深知社会的黑暗和不公难以改变,自己的力量又十分渺小,这种无奈和悲哀在他的诗中时有流露。

晚唐诗十首经典

晚唐诗十首经典

晚唐诗十首经典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的《登高》是晚唐诗歌经典之作,运用了苍凉的清景、舒缓的节奏和质朴的语言,让人感受到一种无限的怀想与神游。

通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描绘,表现出诗人独自登高,见证不同的天象,感叹自然的伟大与神秘。

接着,诗人以落木的形象刻画出秋天的季节特点,展现出独具美感的景色,同时也表达出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涩。

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来描述年岁的在逝,并借此慨叹苍天不仁,人间苦难。

整首诗表达出的是对人生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崇敬。

2.《赤壁》陆游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矢石亲前卫。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秋波,顿起千行万涛声。

陆游的《赤壁》被誉为晚唐诗歌中的典范之作,以三百年前的赤壁之战为素材,抒发了充满英雄气概和抱负的情感。

在描绘战争场面时,“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矢石亲前卫”,表现出战士们坚毅顽强的斗志,不怕艰难险阻,搏斗到底的英勇形象。

在诗的后半部自对月泉的描绘中,陆游通过“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描述,表现出对风景的深刻感受和美的理解。

整首诗激昂慷慨,意境清新,为后人所传颂。

3.《鹿柴》王之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为晚唐诗歌中的代表作品,《鹿柴》由诗人王之涣创作。

通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表现出孤独的情感,以及对山林的沉思。

随后,通过“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来形象地描绘出光与影的感觉,将诗人在山林中的思考和自然界所呈现的景象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现出了晚唐诗歌的婉约之美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4.《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

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杜牧七绝诗的美学特色在文学史上同李商隐并成为“小李杜”的杜牧,他的诗在晚唐极负盛名。

如果说晚唐是唐朝的夕阳反照,那么杜牧的诗就是一束光彩的夕照,辉映着晚唐诗坛的满目青山。

杜牧有远大的抱负,刚正的气节,忧国忧民,同时他在文学方面又有高超的天才与深厚的艺术修养,诗文俱佳。

他的各体诗都有杰作,而最能体现它的独特风格的则是绝句。

管世铭评:“杜紫薇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

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

”宋人曾季鲡云:“绝句之妙,唐则杜牧之,本朝则荆公,此二人而已。

”清人吴乔亦云:“杜牧诗,惟绝句最多风调。

”一些有影响的绝句选本,如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蘅退居士的《唐诗三百首》等所选杜牧的诗,也都以七绝为主。

杜牧诗歌具有思想敏锐,情怀旷达的特点。

前人评价杜牧诗歌的特色有“俊爽”“俊迈”“气俊思活”“情致豪迈”“轻倩秀艳”“豪而艳,宕而丽”“豪健俊逸”等语。

李商隐曾写诗极表自己对杜牧的关切倾倒之意:“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独有杜司勋。

”(《杜司勋》)含蓄而准确的道出了杜牧诗歌的那种把忧国忧民的壮怀伟报与伤春伤别的绮思柔情交织在一起的豪放爽朗,清新俊逸的艺术特征。

这一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1、在“清新俊逸”的统一风格下,杜牧诗歌显示出多样性。

首先,诗的风格,是诗人的思想、个性、精神气质以及各方面修养的综合反映,如刘勰所讲:“吐纳英华,莫非情形。

”杜牧毕生攻研诗书,胸怀积极用世之志,这使他成为唐代独一无二的诗人兼军事家,也陶冶了他那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这是他风格的主导方面。

杜牧出身于“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高门世族、官僚地主家庭,京兆杜氏自从习汉御史大夫杜周开始,就世代为官。

比较有名的是东汉的杜笃、西晋的杜预。

杜笃工为文章,曾做《论都赋》;而杜预在历史上尤其有名,他做官到镇南大将军、荆州刺吏,封当阳侯。

他不但通晓战术,建立军功,而且博学多能,精于刑律、立法、水利,能造河桥,又注《左传》,当时人称他为“杜武库”,言其胸中无所不有。

试谈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试谈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试谈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曾与“诗圣”杜甫比肩.。

他的诗以意蕴的深细婉曲和词采的典丽精工,开辟了朦胧诗美的新天地,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细品其诸多作品,总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有被淡淡的云雾笼罩之感,随处表现出朦胧的美感。

那么,在谈李商隐诗歌朦胧美之前,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朦胧和朦胧美?朦胧:其本意是指月色不明貌,引申到文学评论领域是指行文不明了和通俗易懂。

而朦胧美是一种表现形态的美,它“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沈德潜《唐诗别裁》)。

其基本特征是通过某种朦胧的、模糊的形式,含蓄地表现出主观感受、对生活的理解认识以及外在特征、内在本质等,即:“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朦胧诗浅谈》)。

使具备一定审美经验的欣赏者,通过创造性的想象,联想等活动,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审美享受。

由此,我们进一步来探讨为什么在李商隐的诗中会出现魂牵梦萦的朦胧美呢?联系诗人生活的悲剧时代,悲剧命运以及他自身忧郁悲伤的心理、艺术上执著的探索精神,是不难找到原因的。

那么,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它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来偿试探讨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一李商隐诗歌朦胧美形成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说,黑暗的社会政治和诗人悲剧性的生活境况,铸就了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客观现实在作者头脑中的反应。

而诗人是时代的产儿,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面临的社会矛盾,对他的生活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必然引起他对人生、国家命运、社会理想的思考,从而影响到他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制约着他对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对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和艺术概括。

李商隐生活在日益衰弱的晚唐时期。

当时,朋党纷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十分黑暗,唐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而统治集团的内部又矛盾重重,危机四起。

在朋党纷争的夹缝里生存,不得不使李商隐时时留意,处处小心。

论晚唐五代词绮丽浓艳文风

论晚唐五代词绮丽浓艳文风

缪》))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溪沙》(其三): ( 《陈·宛丘》 ) 等等, 也有直接写美人的 《诗·卫风·硕 相见休言有泪珠,酒阑重得叙欢娱,凤屏鸳枕
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宿金铺。兰麝细香闻喘息,绮罗纤缕见肌肤,此时还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中此类 诗绮丽浓艳,对后世的诗和词有 此词写男女欢合, 狎昵露骨。 《蕙风词话》 评之云 : “自有艳词以来,殆莫艳于此矣。半塘僧鹜曰:‘奚
WEN YI TAN JIU 文 艺 探 究
· 122 ·
风 • 溱洧》 《郑风 • 将仲子》 《郑风 • 出其东门》等。 其女性化的特征,与《玉台新咏》完全一致。我们从 有一类甚至体现出妖冶顽艳的审美特征,如爱情诗 《诗经 • 召南 • 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诗写怀春之女与吉士的幽会,描绘了女子欢愉 急切和紧张羞涩的心理状态,赞美了男女之间纯真的 爱情。诗歌原始淳朴,但香艳而大胆。《诗经》中还 有很多类似的诗歌,如有写私会的《邶·日月》“期 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鄘·桑中》),写男女 定情的 “维士与女, 伊其相谑, 赠之以芍药” 的 ( 《郑 · 溱 洧》 ) , 有写欢愉的 “子兮子兮, 如此邂逅何” ( 《唐·绸 《花间集序》与徐陵《玉台新咏》的对比中,也可以 明了这一点”。齐梁的宫体诗大部分收录于徐陵《玉 台新咏》。徐陵的《玉台新咏》自称是“撰录艳歌”。 这种以写艳情为主题的诗歌,以绮艳的文风影响着后 世的文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宫体’是一种文 风,一种文学思潮,不能把它理解为写衽席之间、规 阁之内这种题材的一种诗”。晚唐五代词就是诗经郑 卫之风、宫体诗的延续,其继承了传统艳情诗绮丽的 文风。如西蜀词人韦庄《江城子》(其一): 恩重娇多情易伤,漏更长,解鸳鸯。朱唇未动, 先觉口脂香。缓揭绣衾抽皓腕,移凤枕,枕潘郎。 此词写男女欢合,妖冶顽艳,又如欧阳炯《浣

古诗词的美丽之处

古诗词的美丽之处

古诗词的美丽之处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律美。

它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让人们在琐碎的生活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本文将从古诗词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古诗词的美丽之处。

一、音韵美古诗词的音韵美是其独特之处,它通过对字音的巧妙运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古代诗人常常采用平仄押韵的方式,使诗词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加深了句子的韵律感。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其中,“行”和“声”交映呼应,吟诗时,如行云流水,将读者引入了诗歌的世界。

二、意境美古诗词的意境美是其独到之处,它能将作者的感悟与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融为一体,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通过简洁精练的文字描写,古诗词能够唤起读者内心最深层的情感共鸣。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短小精炼的诗句,让人在月色下感受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也勾起了读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情感美古诗词的情感美是其内在感染力所在,它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和感动。

古代诗人在艰难困顿的岁月中,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感受和心境,触动了后人的心灵。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余亦能高咏,斯人共长云。

端拱黄阁鹤,飞入青霞群。

”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自己才情的自信和对人生境遇的豁达态度,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情感的宣泄与释放。

古诗词的美丽之处,正是由于其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独特组合。

它以简练而深刻的语言,抒发人们对自然、情感和社会的思索,使读者能够在一瞬间跨越时空,与古代诗人的情感相通。

古诗词所蕴含的美丽,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心灵的抚慰。

正因如此,古诗词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人们品味艺术、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总之,古诗词的美丽之处体现在它独特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上。

中晚唐诗歌的特点,并分析中晚唐诗歌出现风格转变的原因

中晚唐诗歌的特点,并分析中晚唐诗歌出现风格转变的原因

结合作品,谈谈中晚唐诗歌的特点,并分析中晚唐诗歌出现风格转变的原因。

答:晚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伤感无奈,细腻柔软。

借古讽今,颓然消极。

晚唐时社会状况急转而下,宦官专权、藩镇割剧、又爆发了最终令唐王朝轰然坍塌的黄巢大起义,面对这种情况,诗人们大都忧时嗟生、消极悲观,关注对象从社会转入自身情感,吟诵男女之情蔚成风气,艺术格调上,一方面继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诗风,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隽永、平淡的诗风。

晚唐诗歌偏于寓古刺今,诗风带点颓然的色彩。

没有盛唐的那种豪迈感。

伤感无奈伤春等带了消极色彩占了主调原因:经历了安史之乱这场巨大变故的唐王朝,其社会秩序和士人心理与开天时代已有本质不同。

一方面朝廷不思振作,于内忧外患中苟求太平,远无开天盛世那样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整顿天下的魄力;另一方面战乱以后,朝政把持在元载、王缙这样的权臣奸相手中,他们有意排斥贤良方正之士,这就必然酿成一股趋炎附势、急功近利的士风。

大历诗人正是在这种时代氛围中,逐渐显露出依附权贵以求干进的萎缩人格。

中晚唐诗歌,从韩孟诗派开始,就已经出现这个“视觉问题”了。

韩孟诗派的诗歌里,尤其是他们所倡导的那种怪奇之风,不借助于人的感官,尤其是视觉,是达不到那种理想的效果的。

如韩愈“昼蝇食案繁,宵蚋肌血渥”(《纳凉联句》)这首诗,他用苍蝇在餐桌上繁殖、蚊子被打得弄了皮肤满是鲜血,这样的一种恶心的场面来写恶劣的生存环境,如果没有看过苍蝇繁殖、文字叮人的人,就没有这样‘恶心’的体会。

再如他的“灵麻撮狗虱”(《城南联句》)一句,也写的是这种令人作呕的场面。

我们再来看孟郊得诗歌,《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升。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这本是一种极为常见的自然现象,因为终南山的高,所以太阳和月亮在升起的时候,从下面看去,日月就像在山上生出来的一样,我们有视力的人很容易就能想象出这样的一种画面,但是如果是出于黑暗中的人,他就无论如何无法想出。

因此看似平常的画面,实际上经过千思熟虑的,成千上万的细致观察的。

《晚唐诗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晚唐诗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晚唐诗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引言晚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诗歌创作尤为辉煌。

晚唐诗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吸引了众多文人。

本文将探讨晚唐诗风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1. 晚唐诗风的特点1.1 文人雅致与豪放洒脱并存晚唐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对于艺术追求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他们既注重传统文人雅致、儒家道德观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也具有豪放洒脱、追求自由个性的一面。

这种矛盾一体的诗歌表现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色彩。

1.2 反映社会变革与民生疾苦晚唐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不断。

此时,文人开始关注社会民生和政治现实,用文字抒发对时局和民生疾苦的感慨和关怀。

晚唐诗作中常常出现宫闱政治、草根百姓、战乱和天灾等题材,表现了时代的矛盾和冲突。

1.3 艺术手法多样,主题广泛晚唐诗歌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多样性和新颖性。

诗人们尝试各种形式和技巧,包括豪放的活动词藻、辞章婉约之法、修辞手法的创新等。

同时,他们以山水田园、爱情离别、友谊思念等主题展开创作,使得晚唐诗歌成为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宇宙。

2. 形成晚唐诗风的原因2.1 宋徽宗与赵佶的推崇宋徽宗与赵佶对晚唐文化有极高评价,并在其绘画及文学艺术中试图模仿晚唐作品。

因此,他们的推崇进一步促进了晚唐诗风在后世流传及延续。

2.2 社会变革对文人精神追求的影响晚唐时期,社会出现多方面的变革,政治动荡长期持续、边塞战乱频繁。

这为文人提供了切实体验和深入思考社会困境和个体命运的机会。

文人们对此产生强烈情感,并以诗歌来记录自己的体验及表达内心真实感受。

2.3 文人士大夫自我修养与才情积累晚唐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教育水平提高,对古代文化进行了广泛学习、继承和发展。

他们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吸收和消化,培养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艺术追求,从而形成了晚唐特有的诗风。

结论晚唐诗风具有丰富多样、反映社会变革和民生疾苦的特点,并得到宋徽宗与赵佶等后世文人的推崇。

其形成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变革与政治动荡对文人精神追求产生的影响以及文人士大夫自身修养与才情积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四句是就“近酒家”所见的景况而发 出的议论和感慨。第三句表面上是责备歌女, 实际上是谴责那些达官权贵的听客们。第四 句点出歌女所唱的曲子是陈后主所作的亡国 之音。两句运用了曲笔的写法,寄托了对晚 唐社会现实的深沉忧患。

3.诗歌的构思精巧别致。前两句写景,后两 句寄慨,即景而生情,自然成章。但是其写 景和寄慨以都采用了倒写的手法,显得十分 别致,而“近酒家”又起到了钩连上下文的 作用。
李商隐的诗歌内容 ①政治诗、②咏史诗、 ③咏怀诗、④咏物诗、 ⑤爱情诗。
①政治诗
哭刘蕡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②咏史诗
马嵬二首(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杜牧(803-852) 字牧之,祖居樊川乡, 故称 “杜樊川”
诗歌欣赏:
1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 (其一) 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 2 江 南 春 气象紧密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合,同样也体现了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 3 泊 秦 淮 神。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诗歌小结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再、 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生性豪
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不管是感
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景题咏酬赠,
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飘逸的情韵。尤
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一格。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
晚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从文宗开成之后到唐亡(836—907)这七十年左右,文学史上一般称之为晚
唐。
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 三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党争
鎏金铜观音造像(五代)

片段的独立性与整体的统一性:中间两联所 展示的象征性图景在时间、空间、情感上没 有固定的次序和逻辑联系,但它们带有悲凉、 迷惘的情调,加上工整的对偶、凄清的声韵, 所以全诗仍有明显的整体感。这种片段的独 立性与整体的统一性的结合,也是这首诗的 一个特点。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小见大,富有形象性。 诗歌写假想中曹军的胜利、孙、刘的失败, 是通过间接描绘东吴两个著名又极有身份的 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写出。如果东风不给周 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二乔将 成为曹操的战利品,关在同雀台上,供他享 受。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诗歌的表现内容
杜牧的诗歌,从表现内容来看,大致有 以下几类:
政治咏怀诗
咏史怀古诗 写景纪行诗 妇女题材诗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构思立意的新奇 首句写骊山,绣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 又形容骊山美丽景色,语意双关。 次句写骊山顶上的华清宫,镜头缩小,并向前推 进。次第,一个接一个。 以上两句只是点题,还不知道诗歌意思。 第三句是两个特写镜头:在红尘扬起的地方,有 一人骑马飞奔而来;山上宫中,杨贵妃嫣然而笑。 两个意象间没有任何关联词,意象间的联系靠读 者想象、补充,类似电影蒙太奇的效果。 最后一句委婉揭示了事件原委。门开、马奔、妃 子笑,原来是荔枝来了,但它不是正面说,而是 从反面说“无人知是荔枝来”。事情绝密,冒充 传递公文,批判了帝王贵妃的腐朽生活。
④咏物诗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创作中,出现了三种值得注意的走 向:一、情爱与绮艳题材增长,齐 梁声色又渐渐潜回唐代诗苑;二、 追求细美幽约;三、重主观、重心 灵世界的表现。李商隐正是受这一 走向推动,在表现包括爱情在内的 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开拓,同时 创造了“绮密瑰妍”的诗美。
觉月光寒”中“晓镜”(早晨起 来梳妆)的是谁?“夜吟”的又 是谁? 女主人公愁的是什么?诗人为何 会觉“月光寒”?
首句言相见难得,而离别则更难以让人忍受。 次句言离别之时正当暮春时分,则其难堪更 添一层。三、四句以春蚕、蜡炬为比兴,上 句情思缠绵,下句语气沉痛,言相爱之生死 相与,九死不悔。五、六句从对面写来,暗 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 重之意。结尾用典,以希望作结,但蓬山的 虚无缥缈泄露的又是隐隐的失望。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1、全诗的“眼”是哪个
字? “多情自古伤离别” 相见难啊离别更难,何况 正值暮春时节,东风无力, 百花凋残,此情此景,人 何以堪?
2、你是如何理解“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的? “丝”即“思”,泪也因思而落。 以春蚕、蜡炬为喻,说明我对你 的爱和思念至死不变。 赠别(杜牧)
⑤爱情诗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此诗乃义山诗之代表 作,但颇难解说。元好问《论诗绝 句》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 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 恨无人作郑笺。”发出了难解的感 叹。历代以来,众说纷纭,大致有: 咏令狐楚家青衣(恋情)、咏锦瑟、 自伤生平、悼亡、政治寄托、诗序、 寄托不明、自寓创作等说法。可参 看今人刘学楷、余恕成有《李商隐 诗歌集解》。

1.《泊秦淮》是杜牧的一首著名的写景寄慨 诗。金陵(南京)是六朝古都,秦淮河穿过 城中,两岸酒家林立,是贵族富豪们宴游享 乐的场所。诗人夜泊秦淮,触景生情,写下 了这首感慨深沉的千古绝唱。

2.诗歌的首句是写景,严羽《沧浪诗话》称“发 句好,尤难得”。此句好在意象和动词的运用,短 短七字却写了四种意象:“烟”、“水”、“月”、 “沙”,而且运用了两个“笼”字把意象和谐地融 合在一起,生动地表现了薄雾笼罩寒水、清辉直泻 白沙的景象,为全诗创造了冷寂凄清的气氛。第二 句才点出了诗人的写景和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夜” 点明时间,“秦淮”和“酒家”点出地点。而且 “夜泊秦淮”紧扣题目,“近酒家”又起到引起下 文的作用。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
出诗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 “文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 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 隐并称为“小李杜”。古文方 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 “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 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 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 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 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 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 “文赋” 。《阿房宫赋》:历 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 河之作,典范之作。
格卓立于晚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
邈。” ——刘熙载《艺概》卷二号玉谿生,有《李 义山诗集》。 “直挥笔为文,不 爱攘取经史”

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 气质。李商隐生当末世,早岁孤贫, 后又陷于党争之中,抑郁不得志, 终年丧妻,一生之中屡屡为情爱而 痛苦。这样的生或遭际,形成了他 忧郁感伤的性格。同时他又天赋才 情,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这 综合起来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 大影响。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③咏怀诗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
以小见大。 以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写出了唐玄宗和杨 贵妃的荒淫生活,并借古讽今有力的讽刺了 晚唐帝王们的腐朽。


诗味含蓄。 诗歌巧设悬念,千门开,一骑来、妃子笑到底为何, 直至最后才含蓄揭开谜底:荔枝来。诗歌并没有明 白说唐玄宗如何荒淫好色,杨贵妃如何恃宠而骄, 而是通过门开、马来与妃子笑的鲜明对比来揭露。 妃子笑,可让人想到周幽王与褒姒;无人知,写唐 玄宗把送荔枝当成重大紧急之事,揭露皇帝为讨妃 子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
关于主题:

《锦瑟》可能是中国诗歌史上解说最为纷纭 的一首诗歌。爱情说,锦瑟是令狐楚家的婢 女名;悼亡诗,借锦瑟怀念妻子;写音乐的, 中间四句表现了奏瑟时适、怨、清、和四种 声调;自述诗歌创作说等。

律诗的首、尾两联一般多叙事和直接抒情成分,诗 歌的中心往往蕴涵在这两联中,有时甚至明白点出。 中间两联主要是写景来深发主题思想。《锦瑟》首 联已点明主旨,即由锦瑟弦弦拄柱发出的悲声引起 “思华年”,追忆盛年往事。中间两联是用比兴手 法展开带有象征色彩的各种意象,传达诗人回忆时 的各种心境。尾联以“成追忆”三字回应“思华 年”,以“惘然”点明追忆往事的感受。因此这首 诗诗人追忆盛年往事,不胜惘然之作。追忆的内容 可以非常广泛。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之咏史诗经常用反用其事的笔调。这首 诗中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 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 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 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