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晚唐诗歌

合集下载

第四编 第七章 晚唐诗歌

第四编 第七章 晚唐诗歌
第七章 晚唐诗歌
杜牧,字牧之 《樊川诗集》四卷
咏史诗《过华清宫三绝句》 最受人重视的写景抒情七绝。《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是一位关心现实政治的人。《有感二首》抒发了对宦官乱政的愤恨
《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反映对国家统一兴盛的渴望
《安定城楼》抒发他回旋天地、为国立功的愿望
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反映“甘露之变”后长安附近农村荒 凉破败、农民极端穷困的情况。
政治诗多直接采用咏史的形式。借古讽今、集中地批判了统治者的荒淫与腐朽,如 《北齐》《隋宫》《瑶池》等。还有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如《贾生》
其它晚唐诗人
皮日休,字逸少 《松陵集》 聂夷中,字坦之 《咏田家》 杜荀鹤,字彦之 《唐风集》
继承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精神,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晚唐诗歌

晚唐诗歌
晚唐诗歌
• 第一节 • 第二节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第六节 杜牧 苦吟诗人 爱情题材与艳丽诗风 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乱离之感与时世讽谕 李商隐
第一节 杜牧
一、杜牧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 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二、杜牧的诗风:情致高远、笔力劲拔。 三、怀古咏史诗 晚唐怀古咏史诗大增,是社会衰败中士人怀古伤今情绪 的反映。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 逝的伤悼情绪,有时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 识见。 在晚唐诗人中,第一个大量采用七绝形式写作咏史诗,创 造出许多“二十八字史论”的作品。
• 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李诗的艺术成就
• 政治上的失意潦倒,生活经历中爱而不得和得而复失的悲哀,使 李商隐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 • 李商隐吸收了六朝骈文用典精巧、秾丽绵密的特点,杜甫近体诗 音律严整的成就,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瑰奇新颖的长处;但 他把前人的这些特点融汇再造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诗歌的艺术特色: • 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 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
• • • • •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曹丕《燕歌行》 :“别日何易会日难”; • 曹植《当来日大难》: “别易会难” • 刘裕《丁督护歌》:“别易会难得”
• 登乐游原 •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3)李商隐与李贺 • 李贺写诗开始走向幽奥隐微的途径,对李商隐有直接先 导作用。但李贺僻性高才,一任主观,加以异于常人的 思维和感知方式,不免显得奇诡。李商隐是把幽奥隐微 和情感,用律体的形式写出。精心结撰,才思绵密,既 有沉郁之致又精美妥贴。 • 李贺个性极强,在失落中追求心理上的补偿,有很 强的感官欲求。所写的物象,往往具有特别的硬度和锋 芒。又多用颜色字,瑰丽炫目。李商隐则是虽美艳而又 较少给人色彩刺激。

第七章 晚唐诗歌

第七章  晚唐诗歌

第二节 李商隐

李商隐诗,明暗参半。然欲取一人备晚唐 之数,定在此君。(《小澥草堂杂诗论》)
一、生平

商隐,字义山,怀州人也。令狐楚奇其才, 使游门下,授以文法,遇之甚厚。开成二年, 高锴知贡举,楚善于锴,奖誉甚力,遂擢进 士。又中拔萃,楚又奏为集贤校理。楚出, 王茂元镇兴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 妻之。除待御史。茂元为李德裕党,士流嗤 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来京都, 久不调。更依桂林总管郑亚府为判官,后随 亚谪循州,三年始回。归穷于宰相綯,
綯恶其忘家恩,放利偷合,从小人之辟,谢
绝殊不展分。重阳日,因诣厅事,留题云: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又 云:“郎君官重施行马,东阁无因许再窥。” 綯见之恻然,乃补太学博士。柳仲郢节度东 川,辟为判官。商隐廉介可畏,出为广州都 督,人或袖金以赠,商隐曰:“吾自性分不 可易,非畏人知也。”未几,入拜检校吏部 员外郎。罢,客荥阳,卒。商隐工诗,为文 瑰迈奇古,
附:李商隐《杜司勋牧》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3、律诗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2、写景抒情七绝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晚唐诗歌

晚唐诗歌

遣怀杜牧本诗是作者回忆昔日的放荡生涯,悔恨沉沦的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作品注释:1、落魄:潦倒。

2、江湖:旧时泛指四方各地。

3、载酒行:装运着酒漫游。

意谓沉浸在酒宴之中。

4、楚腰纤细:《汉书·马廖传》:“吴王好剑客,百胜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5、掌中轻:《飞燕外转》:“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这句是写扬州歌女体态苗条。

6、青楼:歌馆妓院。

赠别二首之一杜牧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时,与妓女分别之作。

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作品注释:1、娉娉:同娉婷,美好貌。

2、袅袅:纤长柔美貌。

3、豆蔻:形似芭蕉的植物,初夏开花,故“二月初”尚未开苞,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4、梢头:形容娇嫩。

5、春风十里:指长长的繁华街道。

唐宋诗词中多用于扬州。

叹花杜牧全诗四句二十八字。

诗人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子满枝头,喻少女青春已过,含蓄委婉地抒发机缘已误,时不再来的惆怅之情。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作品注释:1、自是:都怪自己2、校:即“较”,比较3、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4、深红色:借指鲜花5、子满枝:双关语。

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早雁杜牧此诗采用比兴象征手法,借雁抒怀,以惊飞四散的鸿雁比喻流离失所的人民,对他们有家而不能归的悲惨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又借汉言唐,对当权统治者昏庸腐败,不能守边安民进行讽刺。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作品注释:1、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

晚唐诗歌

晚唐诗歌

写景抒怀,纪行咏物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二月花
关心妇女,同情妇女
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月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沉沉。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他曾说 自述“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 (《樊南甲集序》),这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令狐楚是牛党的上层人物 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才华,便引入幕府(时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治 所在今山东东平),待他如亲子。由于当时的公文都是用骈文写的,所以, 令狐楚便亲自指点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綯学骈文。李商隐的骈文写 得好,是与令狐楚的指点分不开的。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 二十五岁,上京应举,这一年的主考官为高铠,令狐綯时任左补阙,由 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中举。也就是说李商隐既受令狐楚父子之恩, 应算是牛党的成员了。但是考中进士的第二年,令狐楚却去世了,李商 隐的生计成了问题。这时,任泾原节度使的王茂元又聘李商隐做幕僚。 王茂元有个小女儿,长得很漂亮,又有才华,王茂元有意将女儿嫁给他, 所以李商隐便入了王茂元的幕府。由于王茂元被认为是李党中的上层人 物,因此,李商隐就被认为是“背牛就李”,不能为牛党所谅解。 此后,牛党执政的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李商隐就吃苦头了。令狐 綯原是他的好朋友,但一直不能原谅他。令狐綯后来官做得很大,一直 做到宰相,但却一排挤他、打击他,李商隐沦落不偶的一生以致郁郁而 死,都与此有关。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党争
宦官专权
自中唐以后,唐王朝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到了晚唐时期,则发展 到了可以掌握皇帝废立的地步。 唐宪宗为宦官陈宏志所杀;敬宗为宦官刘克明所杀,穆宗和文宗皆 为宦官所立。唐文宗即位后,在大和五年(831),曾用宋申锡之谋, 欲除去宦官,由于宋用人不当,为同谋者京兆尹王璠所出卖,结果以失 败告终,宋也贬死开州。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谋去宦官, 结果反为所败,宦官仇士良等率兵大杀朝官,宰相王涯以下朝官六百余 人被杀,朝廷上下一片恐慌,朝官人人不能自保,至有不得不入朝时, 与家人辞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此后,宦官权势更盛,文宗形同傀儡,常常泣下沾襟,自叹“受制 于家奴”。以后的历届皇帝,均为宦官所控制。武宗朝,宦官仇士良致 仕前,给他的同党留下玩弄皇帝的经验说:“天子不可令闲暇,暇必观 书,见儒臣,则又纳谏,智深虑远,减玩好,省游幸,吾属恩且薄而权 轻矣。为诸君计,莫若殖财货,盛鹰马,日以球猎声色蛊其心,极侈靡, 使悦不知息,则必斥经术,阇外事,万机在我,恩泽权力欲焉往哉?” (《新唐书·仇士良传》)宦官专权,实是唐王朝衰亡的一个重要的政 治祸根。

晚唐诗歌(语教)

晚唐诗歌(语教)

讨论三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问题:明· 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 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 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怎么认为呢? 请结合全诗进行鉴赏。 此类题型属于:鉴赏观点型。 它的规范化模式: A、表明态度; B、再现诗中意境,简述理由。
李商隐其他诗中的名句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二首(其二)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 因成二绝》
参考书目
1、李长之《李白传》(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 苦》),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莫砺锋《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肖占鹏《韩孟诗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作业: 1、名词解释: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郊寒岛瘦 2、试析《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读书笔记
又如《无题》(相
见时难别亦难), 通过描写难得的相 见与难忍的离别、 忠于爱情的表白与 誓言、真挚的祝愿 与希望,表达了恋 人之间缠绵执着的 深情。还有描写夫 妻情爱的诗歌,著 名的如《夜雨寄 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P216
首句言相见难得,而离别则更难以让人忍受。次句言离别
之时正当暮春时分,则其难堪更添一层。三、四句以春蚕、 蜡炬为比兴,上句情思缠绵,下句语气沉痛,言相爱之生 死相与,九死不悔。五、六句从对面写来,暗含离人相思, 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结尾用典,以希望 作结,但蓬山的虚无缥缈泄露的又是隐隐的失望。 鉴赏:颔联抒写“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 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 “思”谐音,表明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 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 的煎熬,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直到蜡烛烧 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诗人用比喻手法表现了复杂的心理 状态,联想丰富,对仗工整。

晚唐经典诗歌代表作品

晚唐经典诗歌代表作品

晚唐经典诗歌代表作品晚唐诗歌代表作品11、《秋日登越王楼献于中丞》李渥唐代越王曾牧剑南州,因向城隅建此楼。

横玉远开千峤雪,暗雷下听一江流。

画檐先弄朝阳色,朱槛低临众木秋。

徒学仲宣聊四望,且将词赋好依刘。

2、《寄灵一上人》刘长卿唐代高僧本姓竺,开士旧名林。

一去春山里,千峰不可寻。

新年芳草遍,终日白云深。

欲徇微官去,悬知讶此心。

3、《逢贾岛》张籍唐代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行吟日已斜。

十二街中春雪遍,马蹄今去入谁家。

4、《锄草怨》司马扎唐代种田望雨多,雨多长蓬蒿。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亭午霁日明,邻翁醉陶陶。

乡吏不到门,禾黍苗自高。

独有辛苦者,屡为州县徭。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出门吏相促,邻家满仓谷。

邻翁不可告,尽日向田哭。

5、《叹庭前甘菊花》杜甫唐代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6、《南塘泛舟会元六昆季》韦应物唐代端居倦时燠,轻舟泛回塘。

微风飘襟散,横吹绕林长。

云澹水容夕,雨微荷气凉。

一写悁勤意,宁用诉华觞。

晚唐诗歌代表作品21、《相和歌辞。

宫怨》于濆唐代妾家望江口,少年家财厚。

临江起珠楼,不卖文君酒。

当年乐贞独,巢燕时为友。

父兄未许人,畏妾事姑舅。

西墙邻宋玉,窥见妾眉宇。

一旦及天聪,恩光生户牖。

谓言入汉宫,富贵可长久。

君王纵有情,不奈陈皇后。

谁怜颊似桃,孰知腰胜柳。

今日在长门,从来不如丑。

2、《湖中闲夜遣兴》朱庆馀唐代钓艇同琴酒,良宵背水滨。

风波不起处,星月尽随身。

浦迥湘烟卷,林香岳气春。

谁知此中兴,宁羡五湖人。

3、《中春登楼》刘兼唐代金杯不以涤愁肠,江郡芳时忆故乡。

两岸烟花春富贵,一楼风月夜凄凉。

王章莫耻牛衣泪,潘岳休惊鹤鬓霜。

归去莲花归未得,白云深处有茅堂。

古今通塞莫咨嗟,谩把霜髯敌岁华。

失手已惭蛇有足,用心休为鼠无牙。

九天云净方怜月,一夜风高便厌花。

独倚郡楼人不会,钓舟春浪接平沙。

4、《画山水图答大愚》荆浩唐代恣意纵横扫,峰峦次第成。

《中国文学史》课程考核大纲

《中国文学史》课程考核大纲

《中国文学史》课程考核大纲一、课程编号二、课程类别: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课程三、编写说明1、本考核大纲参考袁行霈主编的教材《中国文学史》进行编写。

2、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考试。

四、课程考核的要求与知识点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1、识记:(1)文学起源与先秦文学界限;(2)先秦文学特点;(3)礼乐文化;(4)诸子百家。

2、理解:(1)先秦文学特点;(2)礼乐文化、诸子百家与先秦文学。

3、运用:阅读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相关内容,了解先秦社会与文化。

第二章中国古代神话1、识记:(1)神话;(2)文化人类学研究;(3)中国神话特点;(4)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2、理解:(1)中国神话特点;(2)中国神话的价值和意义。

3、运用:中国神话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差异及成因。

第三章诗经1、识记:(1)诗经;(2)三家诗、四家诗;(3)“诗六义”;(4)采诗、献诗、删诗;(5)重章。

2、理解:(1)诗经成书过程与流传;(2)《诗经》类别及主要题材内容;(3)诗经艺术成就及影响。

3、运用:赏析《诗经》主要题材诗歌。

第四章叙事散文(历史散文)1、识记:(1)易经;(2)尚书;(3)春秋;(4)春秋三传;(5)春秋笔法;(6)编年体、国别体。

2、理解:(1)先秦叙事散文渊源及发展进程;(2)《左传》《国语》《战国策》体例、内容和艺术特色。

3、运用:(1)浏览《左传》《国语》《战国策》选本;(2)掌握鉴赏叙事散文主要思路和方法。

第五章诸子散文(说理散文)1、识记:(1)诸子百家;(2)孔子、孟子;(3)庄子;(4)荀子、韩非子;(5)宫体诗。

2、理解:(1)先秦诸子散文发展进程;(2)《论语》《孟子》《庄子》文学价值。

3、运用:儒家、道家、法家基本思想及其深远影响。

第六章楚辞1、识记:(1)楚辞;(2)楚国文化;(3)离骚;(4)九歌;(5)九章。

2、理解:(1)楚辞特色与楚国文化;(2)《离骚》内容及艺术特色;(3)屈原楚辞成就及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咏物诗。
• (1)托物自喻。如其《蝉》诗、《北禽》诗,都可以
感到“其中有一义山在”(何焯《义门读书记》)。
如《蝉》:
•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2)本事模糊。物我之间似分似合,若即若离。如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充分发挥了诗歌在表现心理和抒情方面的潜能。
• 清人吴乔《西昆发微序》云:“唐人能辟宇宙
者,惟李、杜、昌黎、义山。”
实情感隐蔽得很深。 • 不少诗继承了比兴之体,富于鲜明的象征意趣。 • 元好问《论诗绝句》:“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 笺”。
• (3)开创了格律诗的新境界——格律谨严而又
深情绵邈。
• ①杜甫的影响。在格律方面,继承了杜甫七律锤
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
艳色彩。
• ②李贺的影响。借鉴了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
• 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始怜君。
• (4)山水行旅之作 。代表作《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霜”一联,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欧阳修《六一诗话》)。
• 3、韩偓与《香奁集》
• 其诗大体以唐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 唐亡之前诗歌,主要为绮艳之作,结为《香奁集》,
• 其序曰:“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危之瑞露, 春动七情。” • 唐亡之后诗歌,韩偓遭逢丧乱,诗风由绮丽变为遒劲, 写了不少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如《故都》、 《感事三十四韵》等。
必是诗人本人。本事背景难以考据,不宜索隐。这类作品很多为
“无题诗”。
三、李商隐的“无题”诗
• 1、界定。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 他的诗题,暧昧难知者颇多。像《锦瑟》、《为有》、《一 片》、《日射》、《摇落》、《如有》等等,都与诗意毫不相 干,只是随意采用了诗中的头二字为题而已。有的时候,简直 连这种题目也不用,只是干脆的写上“无题”二字。“无题” 诗在玉溪生诗中,见不一见,最足以代表他的作风。
• 五、讽谕诗的余响 • 1、聂夷中《咏田家》:
•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 2、杜旬鹤《山中寡妇》: • 任是深山更深处, 也应无计避征徭。 • 3、郑谷 描写乱世景象与流亡生活的作品。
• 4、韦庄 有《秦妇吟》、《悯耕者》等。
• 5、罗隐 有《黄河》、《帝幸蜀》等作品。
• ③对联:
• • 此情无端,只是晓梦庄生望帝,月明日暖,生成玉烟珠泪,思一弦一柱已。 春心惘然,追忆当时蝴蝶锦瑟,沧海蓝田,可待有五十弦,托华年杜鹃迷。
5、李商隐在诗歌上的重要贡献 • (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无古人的深入开拓, • (2)开创了虚灵幽邃的朦胧诗境,极大地扩 大了诗歌的容量,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 (3)首创了“无题”诗的新体式。
等三诗。在《有感二首》中,直称宦官为“凶徒”。
• 2、咏史诗。以历史上盛衰兴亡的往事作为题材,讽渝当代帝王: • 《富平少侯》:“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嘲讽敬宗荒淫与宴游无度
• 《龙池》:“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 ——讽刺玄宗纳妃的乱伦行为
• 冯浩曰:“《骊山》、《龙池》等作,皆大伤名教,读者断不可 赏其轻脆也。”
• 二、苦吟派的壮大。
• 1、闻一多论述。《唐诗杂论〃贾岛》:“由晚唐到五代,学贾岛
的诗人不是数字可以计算的……我们不妨称晚唐五代为贾岛的
时代。”
• 2、特点。多攻五律,以备科举“功课”之用。 • 3、影响。影响于宋末四灵、明末钟(惺)谭(元春)、清末同 光派(陈衍、沈曾植、陈三立等)。 • 闻一多:“每个动乱中灭毁的前夕都需要休息,也都要全部的
4、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征
• (1)意象组合——循环跳跃。纯任意识流来组合意象。如: •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末通。 •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 ——邂逅之情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短促欢会
• 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想象乃至梦幻心理,描述人物意识流程的一个片段。 不仅浓缩了具体的情节,还可以造成虚实杂糅、迷离惝恍的幻觉气氛。 • 诗中的意象不受时空的拘束,也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往往缺乏逻辑上的 必然联系。
• 3、三种类型。
• (1)有明显寄托的。如“八岁偷照镜” :以少女自 比从政心境。 • 又“何处哀筝随急管” :以贫家老女自喻困窘。 • (2)别无寄寓之作。 如“昨夜星辰昨夜风”:以昨 夕相爱而又受到阻隔的思念,表现了痛苦而又欣慰的 复杂内心感受。 • (3)寄托痕迹似有若无。如“相见时难别亦难” 。 • 《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 。等等
• 2、温庭筠 • (1)简介。《新唐书》传称“士行尘杂”、“狂游狭邪”; 《旧唐书》 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是词史上的“花间鼻祖”。
• (2)乐府艳诗。色彩秾丽,风调华美,情韵凄婉,远祖齐梁,近师长吉。
代表作如《春愁曲》。
• (3)感怀寄慨之作 。这类作品多为近体诗,如《过陈琳墓》:
•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 4、爱情诗。
• (1)对象明确。这类爱情诗往往与诗人具体的爱情经历有关。
• ①忆内诗。其中《夜雨寄北》最为真挚感人。
• ②悼亡。其妻卒于大中五年,卒前未及见面。作者自徐州幕府归来, 心情格外悲伤,写下了《房中曲》这首沉挚深重的悼亡诗: •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 (2)对象不详。另一类爱情诗,对象不详,诗中抒情主人公也未
接受贾岛……贾岛毕竟不单是晚唐五代的贾岛,而是唐以后各
时代共同的贾岛。”
• 三、隐逸诗与闲适情调
• 1、皮陆唱和。 • (1)以诗酒渔樵与花鸟闲适为内容。 • (2)《松陵唱和集》。 • 2、司空图 也是代表诗人之一。 • 四、咏史怀古诗的兴盛。 • 杜牧、温庭筠、李商隐三大家为代表,这类诗量多
而质高。
第七章 晚唐诗歌
• 第一节 晚唐诗坛概述 • 叶燮《原诗〃外篇》:“论者谓晚唐之诗,其音衰飒。…
盛唐之诗,春花也,…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
篱边之丛菊,极幽艳晚香之韵,可不美乎?” • 一、绮艳诗的崛起。 • 1、原因。李泽厚《美的历程》:“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 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 2、、风貌特点:绮艳中带有衰飒悲凉的气氛,感伤色彩 很浓。简言之,悲怆、绮丽、凄婉。
在爱情诗中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
氛,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 (4)总体风貌——朦胧多义。
4、无题诗代表作——《锦瑟》 • (1)大量用典 • (2)主旨不定 • (3)王蒙评述(《混沌的心灵场》):
• ①可简约性;
• ②跳跃性与留白(空白) • ③可重组性(交叉组合;同诗重组)
• 二、绮艳诗(风流才子):如《赠别二首》其一: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 •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这样的“艳体”,李白、杜甫、韩愈都不能作。
• 《张好好诗》
• 《杜秋娘诗》
• 三、政治诗
• 五古《郡斋独酌》则直陈己志:
•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 七律《早雁 》论弊政与社会危机:
•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 四、咏史诗。好为翻案文章,如 《乌江》:
• 胜负兵家未可知,含羞忍辱是男儿。
•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五、写景纪行诗。如《山行》。
第三节 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 ①七律:
• 锦瑟蝴蝶已惘然,无端珠玉成华弦。
• 庄生追忆春心泪,望帝迷托晓梦烟。 • 日有一弦生一柱,当时沧海五十年。 • 月明可待蓝田暖,只是此情思杜鹃。 • ②长短句:
• 杜鹃明月蝴蝶,成无端惘然追忆。日暖蓝田晓梦,春心迷,沧海生烟玉。
托此情,思锦瑟,可待庄生望帝,当时一弦一柱,五十弦,只是有珠泪, 华年已。
第二节 杜牧及其诗歌
• 一、杜牧简介。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进士。
曾任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官至中
书舍人,卒年五十。
• 牧为人刚直,不拘小节。且胸怀壮志,喜谈兵
论政,指陈病利尤切。全祖望称他是“中唐后
最有才干之第一人”。
• 《读韩杜集》:“杜诗韩笔愁来读”。故称小 杜,以别杜甫。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2)意象的虚化——心造、典故和象征。
• 心造意象,借以寄寓感情经历中的某些难以名说的体验,
如: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梦雨、灵风等,均 难指实。 • 心造的意象在内涵上不够明确,也不稳定,却富于暗示性 和概括性,新意,使得诗人的真
二、李商隐诗的主要题材
• 1、政治诗。
• (1)长篇政治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全面地总结当时的社会
危机,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 (2)政治理想。如《安定城楼》: •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3)反对藩镇割据。 如《井络》、《韩碑》等诗。
• (4)抨击宦官。“甘露之变”后,作《有感二首》和《重有感》
• 2、内容特征——心灵世界的开拓。
• 此前的田园诗、山水诗、宫体诗、咏物诗、咏史诗、
政治诗、爱情诗、边塞诗、游侠诗等题材,均着力于
景物、形貌、人生遭遇与社会事象等外部描述。
• 李商隐无题诗,不仅简化容貌、体态、服饰、举止等
外部情态的描绘,连恋爱中的活动、情节与环境也很
少涉及。而是着力刻划和渲染爱情相思的内在心理感 受,表现人物心灵世界的各种情态——期待与焦虑、 失望与苦痛、寂寞与忆念、憧憬与烦闷,等等。
• 一、 李商隐生平经历 • 1、徘徊两党之间。 初在牛党令狐楚幕府,开成二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