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去应力方法
abs应力开裂原理

abs应力开裂原理以abs应力开裂原理为标题,本文将探讨ABS材料开裂的原因及其应力分布情况。
一、ABS材料简介ABS(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耐磨性和耐化学性。
它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而成,常用于制造汽车零部件、家电外壳等。
二、ABS材料的应力分布当ABS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内部应力分布。
在正常应力作用下,ABS材料的应力分布呈现三个主要区域:拉伸区、压缩区和剪切区。
1. 拉伸区:在受到拉伸力作用下,ABS材料的拉伸区域会受到最大的应力。
这是由于拉伸力会使材料分子间的键拉伸,导致材料发生拉伸变形。
在拉伸区域,材料的应力呈线性增加,直到达到其抗拉强度极限,此时会发生开裂。
2. 压缩区:在受到压缩力作用下,ABS材料的压缩区域会受到最大的应力。
由于压缩力会使材料分子间的键压缩,导致材料发生压缩变形。
在压缩区域,材料的应力呈线性增加,直到达到其抗压强度极限,此时也会发生开裂。
3. 剪切区:在受到剪切力作用下,ABS材料的剪切区域会受到最大的应力。
由于剪切力会使材料分子间的键发生切变,导致材料发生剪切变形。
在剪切区域,材料的应力呈线性增加,直到达到其抗剪强度极限,同样也会发生开裂。
三、ABS材料开裂的原因ABS材料开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材料本身的强度不足:ABS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是决定其开裂性能的重要指标。
如果材料本身的强度不足,即无法承受外部加载造成的应力,就会发生开裂。
2.应力集中:当ABS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如果应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分散和传导,就会在应力集中的地方发生开裂。
常见的应力集中因素包括尖角、凹陷、划痕等。
3.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材料的体积变化,从而产生应力。
当温度变化过大时,ABS材料可能无法承受这种应力,从而引发开裂。
4.外部环境因素:ABS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受到化学品、紫外线照射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材料的性能下降,从而引发开裂。
浅析PCABS喷漆应力开裂

浅析PC/ABS喷漆应力开裂
在E&E产品外壳应用中,PC/ABS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同时为了使产品外壳取得更好的光泽质感耐磨效果,塑件表面一般会进行UV漆硬化处理,此时问题就随之而来,即PC/ABS 制件在喷漆加工制程中容易发生开裂现象。
对此问题该如何改善呢?笔者通过亲身项目体会给读者一些经验分享。
寻找改善方案,首先要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一般情
况下,PC/ABS材料喷漆开裂的最主要原因是塑件内
部的应力在喷漆溶剂的诱导下产生应力释放,最终导
致开裂;找到了此原因,解决方案也就主要围绕降低
塑件内部应力/减少应力诱导开裂两个方向开展。
降低塑件内应力
A.产品结构改善:不良的产品结构设计会导致产品在固定的部位产生较高的应力,因此在
喷漆过程中产生大批量的开裂问题时,首先需要检讨产品的结构合理性。
B.材料改善:选用高流动性的材料,降低注塑制件的内应力。
C.注塑工艺改善:在保证材料不裂解的情况下,采用较高的注塑温度、螺杆转速、射出速
度及分段保压等,同时辅以高模具温度,主要方向也就是尽量降低制件在注塑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
减少应力诱导开裂
A.喷漆溶剂改善:保证喷漆效果的前提下,选用侵蚀性较弱的溶剂,降低应力诱导。
B.材料改善:在同等的应力诱导条件下,选用耐化学品性更高的材料也有助于改善喷漆制
程中的应力开裂现象。
结语喷漆应力开裂现象是产品后加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制件的内应力及溶剂对应力产生的诱导作用,找到了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也就非常清晰了。
abs材料去应力温度

abs材料去应力温度以ABS材料的应力温度特性为题,我们将详细探讨ABS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行为。
ABS材料是一种常用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温度对ABS材料的应力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ABS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形行为。
ABS材料在低温下呈现出玻璃态特性,其分子链呈现刚性,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较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ABS材料会逐渐过渡到橡胶态特性,分子链变得柔软,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会下降。
因此,在低温下,ABS材料的应力承载能力较高,而在高温下则较低。
我们需要了解ABS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膨胀性。
ABS材料在受热时会发生热膨胀,即材料的尺寸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这是由于材料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当材料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加,分子之间的间距扩大,导致材料的体积增大。
因此,在高温下,ABS 材料的尺寸会扩大,应力也会随之增加。
温度对ABS材料的弯曲和拉伸强度也有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ABS 材料的弯曲和拉伸强度会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高温会导致分子链的断裂和材料的软化,从而减弱材料的强度。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使用ABS材料时,需要考虑其强度的下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材料的使用安全。
温度变化还会对ABS材料的耐疲劳性能产生影响。
在温度变化的循环加载下,ABS材料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这是因为温度变化引起材料的热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材料内部产生应力集中,最终导致疲劳破坏。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材料的疲劳强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ABS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应力行为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ABS材料的强度、刚度、尺寸稳定性和耐疲劳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ABS 材料,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工艺控制,以确保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稳定和可靠性。
注塑产品应力痕解决方案

注塑产品应力痕解决方案
在塑胶产品上,尤其是原料是ABS、PP、PC,经常会看到产品表面会有发亮的应力痕,顶针应力痕、入子应力痕、肉厚差应力痕。
这些表观发亮、发白的痕迹,就是内应力的结果,而内应力不外乎取向应力和冷却收缩应力。
浇口附近不规则应力痕是典型的取向应力造成,而肉厚差则是取向和收缩应力的共同结果,而顶针、斜销应力痕形成的因素则更为多一些。
一般情况下,随着保压压力和时间的增加,最先开始的是肉厚差应力痕、顶针斜销应力痕、然后是肉厚差应力痕,最后是浇口附近不规则的应力痕(侧看会发白发亮),这当然也要看产品的具体结构以及进浇位置来看。
所以,当出现了这些应力痕的时候,降低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是最重要的,而理解了这个,则就从这里入手,来修改产品设计和模具设计则比成型调整来的更为有效
产品设计上:
1.整体肉厚过薄或流动末端肉厚较厚导致充填压力和保压压力过大,需要加胶或流动末端偷肉。
也就是说保压降低时,看缩水处能否偷肉改善,不能的话则要大面加胶了;
2.尽量避免肉厚差,如有则需要做大分化;
3.公模的rib避免做的过大导致母模有rib应力痕。
模具设计上:
1.浇口太小或数量太少、分布不均;
2.活动件配模较松或水路配置不合理导致模温较高。
成型条件上:
1.合理设置保压压力和时间(降低);
2.模温升高或降低(升高可改善充填降低保压压力;降低则是让咬花面发亮,表面和应力痕接近,一般而言,降低模温是多数选择)
作者:斌斌。
abs的应力应变曲线

abs的应力应变曲线
abs的应力应变曲线是一种用于描述abs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应力与应变之间关系的曲线。
这种曲线通常用于材料力学和工程领域,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在abs的应力应变曲线上,横坐标表示应变,纵坐标表示应力。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应力,同时材料会发生变形,产生应变。
应力应变曲线上的点表示材料在不同应变下的应力值。
abs的应力应变曲线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 初始阶段:在应力应变曲线的初始阶段,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弹性阶段,材料在这个阶段内的变形是可逆的。
2. 屈服阶段:当应力应变曲线进入屈服阶段时,应力不再随应变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这个阶段的应力值通常被称为屈服强度。
3. 强化阶段:在屈服阶段之后,应力应变曲线进入强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应力随应变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逐渐减缓。
4. 颈缩阶段:当应力应变曲线进入颈缩阶段时,材料开始出现颈缩现象,即材料在某个点开始收缩,导致应力应变曲线出现拐点。
通过观察abs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评估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例如,材料的屈服强度、弹性模量、韧性等参数都可以从应力应变曲线上获得。
此外,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来评估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
ABS电镀的工艺流程详解

塑料电镀概述
塑料电镀制品具有塑料和金属两者的特性。它的比重 小,耐腐蚀性能良好,成型简便,具有金属光泽和金 属的质感,还有导电、导磁和焊接等特性。它可以节 省繁杂的机械加工工序、节省金属材料,而且美观, 装饰性强,同时,它还提高了塑料伯的机械强度。由 于金属镀层对光、大气等外界因素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因而塑料电镀金属后,可防止塑料老化,延长塑料件 的使用寿命。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电镀的应用 日益广泛,成为塑料产品中表面装饰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在ABS、聚丙烯、聚砜、聚碳酸酯、 尼龙、酚醛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聚苯乙烯等塑料表面 上进行电镀,其中尤以ABS塑料电镀应用最广,电镀 效果最好。
这种粗化液通用性比较好,适合于不同牌号的ABS,对 于含B成分较少的要适当延长时间或提高一点温度。
c.磷酸型粗化液
磷酸(质量分数)
20%
温度
60℃
硫酸(质量分数)
50%
时间
5~15min
铬酐
30g/L
所有粗化液的寿命是以所处理塑料制品的量 和时间成正比的。随着粗化量的加大和时间 的延长,三价铬的量会上升,粗化液的作用 会下降,可以分析加以补加,但是当三价铬 太多时,处理液的颜色会呈现墨绿色,要弃 掉一部分旧液后再补加铬酸。
而ABS塑料因其结构上的优势,不仅具有 优良的综合性能,易于加工成型,而且材 料表面易于侵蚀而获得较高的镀层结合力, 所以目前在电镀中应用极为普遍。
ABS电镀原理
由于ABS塑料不导电,因此无法在其表面直接 电镀金属/合金。因此,在电镀前需要经过化 学镀处理。ABS塑料在经过粗化、敏化、还原、 解胶加速化等工序后,将在制品的表面形成一 层贵金属膜。这层贵金属膜可以起到活性催化 的作用,也称催化膜;它可以加速化学镀的还 原反应。实践证明,银、钯等贵金属都具有这 种催化能力,从而使得化学镀过程进行更加顺 利。
abs退火工艺

abs退火工艺abs退火工艺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工艺,它可以改变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提高金属零部件的强度和硬度。
本文将从退火工艺的原理、步骤、应用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退火工艺的原理退火是通过加热金属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工艺。
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金属内部的应力,改善晶粒结构,提高金属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在退火过程中,金属的晶粒会重新排列,原有的晶界消失,形成新的晶界,从而使金属的性能得到改善。
二、退火工艺的步骤1. 加热:将待处理的金属加热至一定温度,温度通常根据金属的种类和需要的性能来确定。
加热温度过高会导致金属的过热和烧损,而温度过低则无法改变金属的晶粒结构。
2. 保温:将金属在加热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金属内部温度均匀分布,晶粒结构得以改善。
3. 冷却:将加热后的金属缓慢冷却至室温。
冷却速度的选择根据金属的种类和需要的性能来确定,通常选择较慢的冷却速度,以保证金属晶粒的长大和晶界的稳定。
三、退火工艺的应用1. 提高金属零部件的塑性和可加工性:通过退火工艺,金属的晶粒得以改善,内部应力得以消除,从而提高金属的塑性和可加工性。
这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后续加工的零部件来说尤为重要。
2. 改善金属的力学性能:通过退火工艺,金属的强度、硬度等力学性能得以提高。
这对于一些需要承受较大力量或者要求高强度的零部件来说尤为重要。
3. 修复金属零部件的缺陷:在金属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导致金属零部件出现缺陷,如裂纹、变形等。
通过退火工艺,这些缺陷可以得到修复,从而提高零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四、退火工艺的注意事项1. 温度控制:退火温度的选择非常重要,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退火效果。
因此,在进行退火工艺时,需要根据金属的种类和需要的性能来选择合适的退火温度。
2. 冷却速度控制:冷却速度的选择也非常重要,过快的冷却速度可能导致金属的晶粒过小,影响金属的性能。
因此,在进行退火工艺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冷却速度。
塑胶产品内应力研究与消除方法

塑胶产品内应力研究与消除方法一1.注塑制品一个普遍存在的缺点是有内应力。
内应力的存在不仅是制件在储存和使用中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制件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表观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找出各种成型因素对注塑制品内应力影响的规律性,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并使其在制件断面上尽可能均匀地分布,这对提高注塑制品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制件使用条件下要承受热、有机溶剂和其他能加速制件开裂的腐蚀介质时,减少制件的内应力对保证其正常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此外,掌握注塑制品内应力的消除方法和测试方法也很有必要2 内应力的种类高分子材料在成型过程中形成的不平衡构象,在成型之后不能立即恢复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平衡构象,是注塑制品存在内应力的主要原因。
另外,外力使制件产生强迫高弹形变也会在其中形成内应力。
根据起因不同,通常认为热塑性塑料注塑制件中主要存在着四种不同形式的内应力。
对注塑制件力学性能影响最大的是取向应力和体积温度应力。
2.1取向应力高分子取向使制件内存在着未松弛的高弹形变,主要集中在表层和浇口的附近,使这些地方存在着较大的取向应力,用退火的方法可以消除制件的取向应力。
试验表明,提高加工温度和模具温度、降低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缩短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制件的取向应力减小。
2.2体积温度应力体积温度应力是制件冷却时不均匀收缩引起的。
因内外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体积温度应力主要靠减少制件内外层冷却降温速率的差别来降低。
这可以通过提高模具温度、降低加工温度来达到。
加工结晶塑料制件时,常常因各部分结晶结构和结晶度不等而出现结晶应力。
模具温度是影响结晶过程的最主要的工艺因素,降低模具温度可以降低结晶应力。
带金属嵌件的塑件成型时,嵌件周围的料层由于两种材料线膨胀系数不等而出现收缩应力,可通过预热嵌件降低应力。
这两种内应力主要是由于收缩不均而产生的,也属于体积温度应力。
2.3与制件体积不平衡有关的应力高分子在模腔内凝固时,甚至在极其缓慢的条件下要使制件在脱模后立即达到其平衡体积,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去應力方法
1) ABS塑料的组成与结构:
ABS塑料是丙烯晴(A)、丁二烯(B)、苯乙烯(S)的三元共聚物。
是由丙烯晴与苯乙烯共聚形成的树脂相跟丙烯晴与丁二烯共聚形成的弹性体相(也称橡胶体相)组成的混合物,后者呈球状均匀地分布在前者之中,在粗化过程中橡胶粒子被溶去太少,形成凹坑,这对于提高镀层附着力很重要,橡胶粒子太少,凹坑数目不足;橡胶粒子太多,小坑连大坑,两者都会降低镀层的结合力。
因此,尽管ABS塑料中三种成分的比例可在很宽的范围内变化,但对于用来镀覆金属的ABS塑料来说丁二烯的含量要控制在18-23%的范围内,而且应是接枝共聚才能使镀层有最佳的附着力。
2)去应力:
有应力的零件会使镀层结合力差,用下列办法可检查ABS塑料零件是否有内应力。
a、冰乙酸浸渍法
将零件完全浸入24±3℃的冰乙酸中持续30S。
取出后立即清洗,然后晾干检查表面。
表面有细小致密裂纹的地方说明此处有应力存在。
裂纹越多,应力越大。
再重复上述操作,但在冰乙酸中浸2min,再检查零件表面,若有深入塑料的裂纹,则说明此处有很高的内应力,裂纹越严重,内应力越大。
b、溶剂浸渍法
将零件完全浸入21±1℃的1:1的甲乙酮和丙酮的混合液中,持续15S后取出立即甩干,依上述方法检查表面。
有应力的零件应在60-75℃下加热2~4h以消除应力。
也可采用在25%(体积)的丙酮中浸泡30min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