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教案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海水是水圈的主体,我想先请同学来谈谈你对海洋的认识。

(海水是咸的。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资源。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水库,海洋面积约占整个地球总表面的71%,海洋水的储量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它不断地为大气和陆地提供水源,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的更新。

)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展示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师: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潮起潮落”,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

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式——洋流。

那么,什么是洋流呢?生: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师: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生: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师:下面我们通过读图来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同一大洋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板图:1.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2.大洋洋流模式图的底图)师: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生:相同,都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新课程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

整篇以人水关系为主线。

分别讲述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及其过程与意义,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分布及对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以本课在本章节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围绕以下三个教学纬度,建构了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知识与能力:①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学会运用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堂小实验,让学生从实际感受中去理解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②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从而形成学生的爱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依据大纲规定及教学实际,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的学习,更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体会和调查研究,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学生很少有实际考察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应重视通过小实验启发学生,通过他们对所做实验的亲身体会,把知识有感性认识逐渐提升到理性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参与的习惯。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海水运动数据,预测气候变化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物模型演示、视频资料等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海水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观察和分析海水运动的路径、速度等特征,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海水运动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提高他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程度。
5.强化地图、图表教学,培养学生从空间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6.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课后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让学生观察当地的海水运动现象,撰写观察报告,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c.分析海水运动与地球自转、气压梯度、地球形状等因素的关系,阐述大洋环流的形成机制。
d.讲解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气候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讨论海水运动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气候的影响,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2.教学过程:
a.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海流系统,分析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气候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水运动的类型、原因及分布规律,掌握海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气候的影响。
2.能够描述世界主要的海流系统,如湾流、墨西哥湾流、北太平洋流等,并分析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气候的影响。
3.掌握大洋环流的理论,能够解释海水运动与地球自转、气压梯度、地球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 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目标】1.了解洋流的概念、类型,知道世界各大洋主要洋流的名称。

2.理解洋流分布模式,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

3.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洋流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一些典型实例。

【教学重难点】1. 洋流分布模式,世界洋流的具体分布。

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遥感技术的相关图文资料,在教室里展览交流。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进入第三章第二节的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这节课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请大家看大屏幕:让一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鸭子玩具的漂流情境,导入新课:一个装有2.9万只玩具的集装箱,在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遭遇强风暴,坠入大海并摔裂,集装箱内的玩具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玩具舰队”,从此开始了上漂泊的“生活”。

其中的1万多只预于2019年到达英国海岸。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师:玩具随着海水运动到达英国海岸。

海水这种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称之为洋流。

大家想一想,洋流有哪些类型?影响洋流形成的因素又有哪些?学生思考,教师板书板书:洋流1.概念2.分类3.影响因素师:什么是洋流?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大家看大屏幕,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板书:4.分布规律(1)理论:(2)实际: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学生回答状况。

师: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呢?大家结合大屏幕的问题,进行思考。

学生思考,教师板书。

板书: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2.航海3.生物4.海洋污染物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很好,说明基础知识掌握不错。

同学们再抬头看大屏幕,并结合导学案,将PPT中的预习导学内容完成,以检验下预习效果。

师:现在我们来探究两个重要问题(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首先大家先来看探究一:洋流的分布规律。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3: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时2)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13: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时2)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时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给出学生洋流的概念以及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总结和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

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方面的问题。

但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有矛盾的地方,教学需要重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上帝的漂流瓶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帝在一次微服人间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东海不小心遗失了一些有魔力的漂流瓶到大海上,一个、两个、三个、…一共十一个。

这些漂流瓶带着幸运者的梦想,如果谁拾到了上帝就同意帮助谁实现一个梦想。

结果就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附近一位女士幸运的拾到了一个漂流瓶,她对着漂流瓶说我的梦想就是用我微弱能力照亮人类的自由。

你知道她为什么能成为上帝的幸运者之一吗?(导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复习回顾』一、洋流的分类二、不同纬度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有哪些?三、在下图中填绘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洋流分布情况及名称。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与自主探究』(一)全球大洋环流的总体地理意义认真阅读教材62-64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全球大洋环流的总体地理意义是什么?(协作交流、课件展示)总结归纳:总体意义表现:全球大洋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2: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2: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案
提出问题:中国“小鸭舰队”如何到达英国海岸?
(这时学生能回答出玩具鸭是随着海水的运动到达的。)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讲授新课:
一、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洋流的概念: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大规模。
2、洋流的性质分类:介绍寒、暖流的概念,练习寒暖流的判断
展示投影:“太平洋海区示意图”,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案中的“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教师投影球大西洋海区的大洋环流。
提出问题:印度洋海区的大洋环流与其他大洋一致吗?
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体动力,在北印度洋海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改变,形成南亚季风。思考:南亚冬夏季风方向如何?学生在“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简图”中画出南亚冬季风的方向,根据风向画出北印度洋海区大洋环流。
A.对全球的热量平衡有重要的意义B.使中低纬度的大陆东岸地区降水量增加
C.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D.在寒暖流交汇处对航海有利
10、关于世界表层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了逆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B.在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了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C.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3)若此图属于大西洋洋流图,则图中洋流名称是 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北大西洋东岸的著名渔场为________。
3、洋流的分布:
设问1:促使洋流常年、稳定的、沿一定方向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学过的盛行风,板画全球风带模式图,一学生到黑板前补画出风向。
设问2:在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下的海域,洋流的运动方向如何?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共1课时)
4.学生反应预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海水运动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5.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学内容:讨论海水运动在人类活动中的应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发散性思维。
针对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海洋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海水运动这一章节,学生可能对大规模海水运动的规律、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此外,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海水运动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使学生加深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认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航运、气候、海洋资源开发等,并撰写一篇小论文,不少于500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
5.教学目的: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3.教学实施:教师提出问题,如“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海水运动的知识?”“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b.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c.学生互相交流解题心得,分享学习经验。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重点内容,强化记忆。
2.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总结归纳过程。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海水运动的特点和影响。
1.学生对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提高。
2.学生在分析海水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思考和方法,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运用地理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问题。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相互尊重、共同进步。
b.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c.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全球主要洋流分布示意图,标注出各大洋流的名称、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2《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洋流、潮流、涌等,并了解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全球主要洋流的分布、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如北大西洋暖流、南大洋西风漂流等。
3.了解我国近海海域的洋流分布及其对沿海气候和渔业资源的影响。
2.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片等,结合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海水运动的原理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地矛盾日益尖锐,人类在不断向太空探索的同时,也在加大向海洋进军的速度。

海洋内部资源丰富,表面看是文静,其实它在不停的运动着。

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这一面目。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全球性的大洋环流
【导学与自主探究】
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P61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一)洋流的定义是什么?
(二)洋流的分类
1.洋流按性质分为哪些类型,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2.洋流按形成原因有哪些类型?
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一)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二)洋流的分类
1.性质分类:
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2.成因分类:
风海流:在盛行风等的作用下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由于海水性质、温度等不同而引起的密度差异形成的洋流;
补偿流:海水流出后,周围的海水给以补偿形成的洋流。

二、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互动讨论】
结合刚才看到的课件内容与教材内容,探讨世界各海域表层海水的运动规律。

【总结分析】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
在赤道附近,向西流的海水到达大陆西岸时,受陆地阻挡,一股返回,所以有一条从西向东流的海水;①②分别位于赤道南北,洋流的性质又是暖流,所以人们把赤道以北的洋流①称为北赤道暖流,把赤道以南的洋流②称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达大洋西岸时,受陆地阻挡,其中一小股回头向东形成赤道逆流;洋流⑧⑩不仅是因②④洋流将水流走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地转偏向力的原因;同时在图中全球洋流形成了几个中心。

(二)太平洋与大西洋洋流分布规律:
(三)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分布规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洋流分布具有什么规律,大家结合教材洋流分布图认真复习记忆,并尝试动手绘画大西洋洋流模式。

【课后活动】
地球各自然环境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作为地球水体的主体部分海水它也不例外,海水的运动必然对周围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请同学们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搜集相关事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一课时
一、全球性的大洋环流
(一)定义
(二)洋流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暖流寒流
2.按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二、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与分布模式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形成
(二)太平洋与大西洋洋流分布规律
(三)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分布规律
参考资料:百度网站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
上帝的漂流瓶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帝在一次微服人间的时候,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东海不小心遗失了一些有魔力的漂流瓶到大海上,一个、两个、三个、…一共十一个。

这些漂流瓶带着幸运者的梦想,如果谁拾到了上帝就同意帮助谁实现一个梦想。

结果就在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以西的一个小岛--自由岛附近一位女士幸运的拾到了一个漂流瓶,她对着漂流瓶说我的梦想就是用我微弱能力照亮人类的自由。

你知道她为什么能成为上帝的幸运者之一吗?(导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复习回顾】
一、洋流的分类
二、不同纬度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有哪些?
三、在下图中填绘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洋流分布情况及名称。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导学与自主探究】
(一)全球大洋环流的总体地理意义
认真阅读教材P62-64页内容,结合学案分析思考,全球大洋环流的总体地理意义是什么?(协作交流、课件展示)
总结归纳:
总体意义表现:全球大洋环流促进了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导学与自主探究】(情境创设、协作交流、课件展示)
(二)对气候的影响:
问题设置:
观察并分析澳大利亚东西两岸自然景观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差别?
归纳总结:
洋流经过的地区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例:①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②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

③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
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

④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等。

【导学与自主探究】(情境创设、协作交流、课件展示)
(三)影响海洋生物:
问题设置:
各大海洋的鱼类为何热衷于这些地方?
总结归纳:
寒暖流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盐类物质上泛,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众多的渔场。

如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等。

【导学与自主探究】(情境创设、协作交流、课件展示)
(四)影响航海:
问题设置:
总结归纳:
顺流快,逆流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如日本偷袭珍珠港取得成功等。

【导学与自主探究】(情境创设、协作交流、课件展示)
(五)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问题设置:
2011年3月日本地震,核泄漏了,美国为何惊慌了?
总结归纳:
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污染范围扩大。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洋流分布对周围地理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注意洋流对沿岸气候和渔场形成的影响。

加强对相关地理语言的规范描述。

板书设计: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第二课时
一、洋流的分类
二、不同纬度海区洋流的分布规律有哪些?
三、绘出大西洋表层海水的运动模式示意图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总体地理意义
(二)对气候的影响
(三)影响海洋生物
(四)影响航海
(五)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