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生产技术
灯具生产流程

灯具生产流程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照明用具,它的生产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材料准备、组件制造、装配和质检。
一、原材料准备在灯具生产过程中,需要准备各种原材料,包括金属、塑料、玻璃、电子元器件等。
这些原材料是制作灯具的基础,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制造灯具时,需要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并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
二、组件制造灯具的组件制造是生产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根据设计图纸,制造各个零部件,如灯罩、灯座、灯头等。
对于金属材料的零部件,可以通过冲压、折弯、焊接等方法进行加工;对于塑料材料的零部件,可以采用注塑、挤出等工艺;对于玻璃材料的零部件,可以通过烧制、切割等方式制造。
通过组件制造,形成各个零部件。
三、装配组件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装配。
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将各个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灯具产品。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按照装配工艺进行,确保每个零部件的位置、连接方式等都正确无误。
同时,还需要进行电路的布线,安装灯泡和其他电子元器件。
装配完成后,进行外观的整理,确保灯具外观的美观和整洁。
四、质检在灯具生产流程的最后,进行质检环节。
通过对每个制造环节的产品进行抽检,检测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测试等。
外观检查主要检查灯具的外观是否完好,有无划痕、变形等缺陷;电气性能测试主要检测灯具的亮度、功率、电压等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只有经过质检合格的灯具才能出厂销售。
五、包装和配送经过质检合格的灯具,进行包装和配送工作。
灯具的包装可以采用纸盒、泡沫塑料等保护材料进行。
在包装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灯具的外观,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
同时,还需要对灯具进行标识,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完成包装后,进行配送,将产品运送到销售渠道或最终用户手中。
六、售后服务灯具生产流程并不仅仅在产品出厂后就结束了,售后服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灯具企业需要提供合适的售后服务保障,包括产品保修、技术咨询、故障处理等。
乘用车高位制动灯技术条件

乘用车高位制动灯技术条件乘用车高位制动灯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用高位制动灯的术语与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Ea 和导则:冲击试验方法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FC 和导则:振动(正弦)试验方法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盐雾试验方法GB/T 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第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GB/T 2423.34-200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方法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GB/T 10485-2007 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GB 15766.1 道路机动车辆灯泡尺寸、光电性能要求GB/T 15766.2-2007 道路机动车辆灯泡性能要求ECE R37 关于机动车及其挂车灯具认证用灯丝灯泡认证的统一规定QC/T 260-1998 汽车高位制动灯QC/T 413-2002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7.1-2001 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1 部分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CNCA-02C-055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QC/T 73 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灯具装配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探讨

灯具装配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探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动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灯具制造过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本文将探讨灯具装配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包括生产线自动化、机器人技术、传感器技术等。
首先,我们来讨论生产线自动化在灯具装配中的应用。
生产线自动化是指通过各种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
在灯具装配过程中,生产线自动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通过建立自动上料和送料系统,可以减少人工搬运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劳动强度。
另外,自动化装配设备可以实现灯具零部件的自动化组装,确保每个灯具的装配过程都一致且准确,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其次,机器人技术在灯具装配中的应用也值得探讨。
机器人技术的出现为生产装配提供了更高的精度和灵活性。
在灯具装配过程中,机器人可以完成一些复杂的、需要高精度的装配工作,如焊接、螺丝拧紧等。
相比人工操作,机器人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提高生产速度和降低错误率。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在装配过程中实现自动检测和排除缺陷,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另一个关键的技术是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感知灯具装配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从而实现对装配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例如,通过安装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可以对灯具装配过程中的压力和位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另外,在装配过程中使用光学传感器、颜色传感器等,可以检测灯具外观的缺陷,确保产品质量。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装配过程的追溯和记录,便于后期质量控制和追溯分析。
除了以上提到的自动化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在灯具装配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用于对灯具零部件的识别和定位,实现自动化的零部件配对和组装。
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可以实现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集成,为灯具装配提供更加紧凑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004【DD-STD-CA】SY-DQ-69-2010-汽车灯具挥发物试验技术规范

编号SY-DQ-69-2010代替规范等级三级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汽车灯具挥发物试验技术规范2010-4-15制定2010-6-25发布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前 言本规范确定了挥发物指标及实验方法,目的是在汽车灯具开发过程中,规范材料应用,提高灯具产品质量。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电装所灯具室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孟玉爽、周霞、丁小兵、曾治编 制: 孟玉爽校 核: 周霞审 定: 蔡恒批 准: 何举刚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规范编号制定/修订者制定/修订日期批准日期汽车灯具挥发物试验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上述灯具中的由塑料、橡胶、油漆、金属等具有可挥发物的材料构成的零件和胶粘剂等材料挥发物的控制标准及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重庆长安股份有限公司所开发车型的前大灯、后灯、雾灯、前转向灯、DRL等具有透明配光镜的灯具。
但具有透明配光镜的高位制动灯、侧转向灯、车内部灯等不适用于该标准。
只有挥发物可以直接或间接进入灯腔内的零件和材料受该标准控制。
2 性能要求基本规定,对于新开发产品,只可以使用那些至少已经满足了最低要求的材料和零部件。
如果起雾特性值没有满足要求,那么就完全可以以此为依据拒绝接受产品样本。
2.1基本要求2.1.1对材料挥发物的定量检测有三种方法。
一、测量挥发物质量的方法(重量法):测量零件或材料经一定温度、时间存放后挥发物的质量,用μg/g表示。
二、测量挥发物雾度的方法(雾度变化率法):测量零件或材料经一定温度、时间存放后,挥发物聚集到玻璃试片上,玻璃试片的雾度变化量,用Haze %表示。
三、测量重量变化率的方法(重量变化率法):测量零件经一定温度、时间存放后,零件的重量变化率,用%表示,目前该方法适合用于橡胶零件。
2.1.2灯具内挥发物控制采用的方法根据产品技术条件确定,然后采用相应的技术指标进行控制。
灯具测试应该是以零件为样品测试的,除非产品在开发阶段有特殊的规定。
灯具生产工艺范文

灯具生产工艺范文灯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照明设备之一。
作为灯具行业的从业者,了解并掌握灯具的生产工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灯具生产工艺范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灯具制造的过程。
一、设计与规划阶段在灯具生产的开始阶段,首先需要进行设计与规划工作。
设计师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结合最新设计趋势,进行灯具外观和功能的创新设计。
同时,需要考虑到灯具的结构、电路、材料等技术要求,并确保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
二、材料准备与检验在确定了灯具的设计图纸后,生产部门将开始准备所需的材料。
这包括灯罩、灯座、灯泡、电路板等。
材料的选择很重要,需要保证其质量可靠、符合生产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对于每一批次的材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应的标准。
三、生产制造一旦材料准备就绪,生产制造阶段开始。
根据设计图纸,工人们将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进行制造。
首先是对各个组件的加工,如灯罩的切割、灯座的塑料注射成型等。
然后进行组装,将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形成完整的灯具产品。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各项功能测试,确保灯具正常使用。
四、质量检验与包装灯具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每一件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检验项目包括灯具的外观、电路连接的正常性、光照强度等。
合格的产品将进行包装。
包装材料的选择必须保护灯具不受损坏,并提供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灯具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任何损害。
五、出厂与销售灯具经过质检和包装后,即可出厂销售。
出厂前,需要对产品进行标识,包括产品型号、生产日期、出厂编号等信息。
销售渠道包括批发商、经销商、线上平台等,确保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六、售后服务在灯具生产工艺中,售后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灯具制造商需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包括产品质保、维修、更换等。
通过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并保持消费者的满意度。
通过上述的灯具生产工艺范文,我们了解到了灯具的设计、材料准备、生产制造、质量检验、包装、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流程。
灯具生产工艺改进与效率提升

灯具生产工艺改进与效率提升灯具作为室内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灯具生产工艺也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效率。
本文将探讨灯具生产工艺的改进方法和提升效率的措施。
一、灯具生产工艺改进方法1. 材料选用的优化灯具的材料选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效果。
在灯具生产过程中,应该选择具有良好性能和稳定品质的原材料。
例如,灯具外壳可以选用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铝材料,以提高散热效果和产品寿命;灯具灯罩可以选择透光性好且耐高温的材料,以确保光源的正常使用和灯光的均匀散射。
2. 工艺流程的优化灯具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涉及到材料加工、组装、测试等多个环节。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通过对工艺流程的优化来达到效果。
例如,可以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流水线作业,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对各个环节进行时间和动作的优化,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3. 设备更新与改进现代化的设备对于灯具生产工艺的改进和效率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例如,可以采用自动喷涂机替代人工涂装,提高涂装效果和速度;可以引入高精度的组装设备,提高产品的装配精度和一致性。
二、灯具生产效率提升措施1. 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灯具生产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和工艺,还需要熟练的操作人员。
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技能提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材料的认识和使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方面,使员工能够掌握关键技术和操作要领,减少操作失误和生产事故。
2. 质量控制与检测灯具作为电器产品,质量控制和检测环节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严格的检测流程,可以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减少不良品数量。
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原材料的入库检验、生产过程中的抽检、成品的全检等,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3. 协同合作和供应链优化灯具生产涉及到多个环节和供应商的合作,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和实现协同合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汽车灯具术语解释

汽车灯具术语解释一、汽车灯具光技术的发展及其趋势据说第一个汽车前大灯是家用手提灯。
1887年,一个驾驶员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时,一位农民用手提灯把他引回家。
1898年,哥伦比亚号电动汽车把电用于前灯和尾灯,这样车灯就诞生了。
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发展到当今的自由面反射镜气体放电前照灯(即使用凸透镜聚光技术的前照灯),差不多经历了120年。
二、汽车灯具组成和分类汽车灯具总成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灯光组,灯光组包括三部分:光源(灯泡)、反射镜及透光镜,以及包括电源线、后壳、前罩等组成;而配光镜、反光镜的设计及二者和灯泡灯丝位置配合的合理性是直接影响灯具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汽车灯具以其功能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照明灯具和信号灯具,照明灯又分为外照明灯和内照明灯;其中,前雾灯和倒车灯既是照明灯也是信号灯。
在这些灯中,属于强制性检验的灯光有外照明灯和外信号灯,因为是行车安全的关键部件。
1.名词术语单灯有一个配光镜,一个或多个光源和一个灯体组成单一功能的灯。
独立灯具有单独的透光面,单独的光源和灯体的灯。
组合灯具有分开的透光面,分开的光源和共同灯体的装置。
复合灯具有分开的透光面,共同的光源和灯体的装置。
混合灯具有分开的光源(或在各种条件下工作的单一光源),共同的透光面和灯体的装置。
试验基准轴线灯的一条特性直线,当灯安装在车辆上时,是一条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水平线,是测量配光性能的基准线。
2.分类单灯或独立灯按其功能、用途和安装位置分为外部照明装置:近光灯、远光灯、雾灯、牌照灯、倒车灯、防空灯。
外部信号装置:位置灯、停车灯、转向信号灯、制动灯、警告灯、后雾灯、标识灯、示廓灯、反射器、三角形后反射器。
内部照明装置:壁灯、项灯、阅读灯、踏步灯、工作灯、发动机仓灯、行李箱灯。
2. 2 组合灯、复合灯、混合灯在这些装置中,只要包括有近光灯、远光灯、远近光灯、雾灯中任一种的,就属于外部照明装置,否则,属于外部信号装置。
它们分为:外部照明装置:组合前照灯,四灯制前照灯、混合前照灯、远近光灯。
led灯生产工艺

led灯生产工艺LED灯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 磊晶生长:磊晶是LED灯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在基片上依次生长多个半导体层,形成P型区和N型区,从而形成LED芯片的发光结构。
磊晶生长通常使用金属有机气相沉积(MOCVD)技术,将组分精确控制的气体分子逐层沉积在基片上。
2. 制作电极:制作电极是为了在LED芯片上形成电流通路,使其产生发光。
电极通常是通过薄膜沉积或电镀的方式制作,具体包括制作P型电极和N型电极。
制作电极的过程需要使用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以在特定区域形成金属电极。
3. 灯珠封装:将LED芯片封装到灯珠中,形成可直接使用的灯具。
灯珠封装过程包括将LED芯片用导线连接到封装基板上,然后加上封装材料,如环氧树脂等,用于保护和固定LED芯片。
封装时需要控制封装材料的温度和压力,确保封装质量。
4. 散热处理:LED灯发光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会降低LED的亮度和寿命。
因此,散热处理是LED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散热处理通常使用散热片或散热胶,将LED芯片与散热器连接,加快热量的散发。
5. 测试与筛选:对已封装的LED灯进行测试和筛选。
测试包括电流、电压和亮度等参数的测试,以确保灯具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筛选则是根据测试结果对LED灯进行分类,按照亮度等级进行分组。
6. 包装和贴片:对通过测试的LED灯进行包装和贴片。
包装是将灯具放入塑料或纸盒中,添加标签和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贴片则是在LED灯的外壳上贴上商标和型号等标识,使其符合市场的需求。
7. 最后检验:对包装完的LED灯进行最后一次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和外观无缺陷。
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电气性能测试以及包装完好性检验等环节。
以上就是LED灯的生产工艺的主要步骤,通过这些工艺,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和高亮度的LED灯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简介:本技术提供一种在可变型配光图案或路面描绘双方的前方显示中确保足够的亮度的车辆用灯具。
车辆用灯具(1)具有灯具单元(4),该灯具单元(4)具备:光源(13);投影透镜(16a~16c);空间光调制器(17),其具备分别具有自由倾动的反射面(17a)的多个反射元件并且将光源(13)的光(B1)向投影透镜反射;以及光学系统(14),其将光源的光向所述空间光调制器引导,光学系统(14)使向空间光调制器(17)入射的光源(13)的光(B1)向着从空间光调制器(17)的照射区域的中心(17b)向上方和下方中的任一方偏移后的位置会聚。
技术要求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灯具具有灯具单元,所述灯具单元具备:光源;投影透镜;空间光调制器,所述空间光调制器具备分别具有自由倾动的反射面的多个反射元件并且将光源的光向投影透镜反射;以及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将光源的光导向所述空间光调制器,所述光学系统使入射到空间光调制器的光源的光向着从空间光调制器的照射区域的中心向上方和下方中的任一方偏移后的位置会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单元由第一灯具单元和第二灯具单元形成,所述第一灯具单元的光学系统形成为使入射到空间光调制器的光源的光向着从空间光调制器的照射区域的中心向下方偏移后的位置会聚,所述第二灯具单元的光学系统形成为使入射到空间光调制器的光源的光向着从空间光调制器的照射区域的中心向上方偏移后的位置会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具单元的第一空间光调制器被配置为所述第一空间光调制器的中心位于第一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的上方,所述第二灯具单元的第二空间光调制器被配置为所述第二空间光调制器的中心位于第二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透镜具有:成为双凸的第一透镜;成为双凹的第二透镜;以及成为平凸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相互隔开间隔从后方向前方依次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旋转托架,在所述旋转托架上搭载有所述光源、所述光学系统、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以及所述投影透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仅包括反射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反射镜和会聚透镜,所述会聚透镜设置在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与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反射镜和会聚透镜,所述会聚透镜设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仅包括会聚透镜,所述会聚透镜设置在所述空间光调制器与所述光源之间。
技术说明书车辆用灯具技术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配光可变型前照灯或进行路面描绘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在专利文献1的段落[0017]和图1中介绍了一种灯具单元,其通过空间光调制器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调制并向投影透镜反射而将规定形状的配光图案显示在车辆的前方。
灯具单元所包含的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数字微镜设备)这样的空间光调制器通过使多个反射元件的每个独立地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调制并反射而使其透射投影透镜,从而能够在车辆的前方进行具有规定的形状及颜色深浅的前方显示、即前照灯显示或路面显示。
专利文献1的灯具单元所进行的前方显示以空间光调制器的中心位于投影透镜的光轴上的方式配置空间光调制器,因此,以假设向车辆前方照射前方显示的测试屏幕(与灯具单元的光源的光轴正交的假想铅垂面)的HV点(使投影透镜的光轴与假想屏幕正交的交点)为中心向上下左右均等的范围照射。
通过这样的前方显示,专利文献1的灯具单元通过比测试屏幕中的H-H线(沿着测试屏幕的面并通过HV 点的水平线)靠上方的显示而将具有规定形状的可变型的配光图案显示在车辆的前方,另一方面,通过比H-H线靠下方的显示来在车辆前方且斜下方的路面描绘规定形状的路面显示。
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19279号公报技术内容技术欲解决的技术问题专利文献1所示的灯具单元通过在测试屏幕中从H-H线向上方或下方的某一方进行前方显示,能够实现配光可变型前照灯或路面描绘单元双方的功能。
但是,专利文献1的灯具单元由于向H-H线的上方及下方区域分别照射一半的光,因此存在在可变型配光图案及路面描绘显示双方中产生光量不足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在可变型配光图案或路面描绘双方的前方显示中确保了足够的亮度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车辆用灯具具有灯具单元,所述灯具单元具备:光源;投影透镜;空间光调制器,所述空间光调制器具备分别具有自由倾动的反射面的多个反射元件并且将光源的光向投影透镜反射;以及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将光源的光导向所述空间光调制器,在所述车辆用灯具中,所述光学系统使向空间光调制器入射的光源的光向着从空间光调制器的照射区域的中心向上方和下方中的任一方偏移后的位置会聚。
(作用)被光学系统向空间光调制器的照射区域的中心的上方会聚后的光被向测试屏幕的H-H线的下方照射,增加了用于路面描绘的照射光的光束,被光学系统向空间光调制器的照射区域的中心的下方会聚后的光被向测试屏幕的H-H线的上方照射,增加了可变型配光图案的照射光的光束。
另外,优选为,所述灯具单元由第一灯具单元和第二灯具单元形成,所述第一灯具单元的光学系统形成为使向空间光调制器入射的光源的光向着从空间光调制器的照射区域的中心向下方偏移后的位置会聚,所述第二灯具单元的光学系统形成为使向空间光调制器入射的光源的光向着从空间光调制器的照射区域的中心向上方偏移后的位置会聚。
(作用)第一灯具单元将增加了照射光的光束的路面描绘显示在车辆的前方,第二灯具单元将增加了照射光的光束的可变型配光图案显示在车辆的前方。
另外,优选为,所述第一灯具单元的第一空间光调制器被配置为其中心位于第一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的上方,所述第二灯具单元的第二空间光调制器被配置为其中心位于第二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的下方。
(作用)通过将第一空间光调制器的中心配置在第一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的上方,从而第一灯具单元利用所述显示的照射区域的一半以上将路面描绘显示在车辆的前方并且热区的整个区域位于测试屏幕的中央的H-H线的正下方,由此能够在距车辆更远的前方路面显示路面描绘,通过将第二空间光调制器的中心配置在第二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的下方,从而第二灯具单元利用前方显示的照射区域的一半以上将可变型配光图案显示在车辆的前方空间并且热区的整个区域位于测试屏幕的中心(H-V点)的位置,由此能够在距车辆更远的前方路面显示可变型配光图案。
技术效果根据灯具单元,在可变型配光图案或路面描绘双方的前方显示中确保足够的亮度。
另外,根据灯具单元,在将可变型配光图案及路面描绘同时显示于车辆的前方时确保足够的亮度。
另外,根据灯具单元,能够扩大基于第一灯具单元实现的路面描绘的照射范围和基于第二灯具单元实现的可变型配光图案的照射范围,并且能够对车辆前方向的更远处照射可变型配光图案和路面描绘双方。
附图说明图1是与车辆用灯具的实施方式相关的主视图。
图2将DMD灯具单元纵向切断的图1中的I-I剖视图图3的(a)是表示左侧用DMD灯具单元的DMD模块和第一透镜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的(b)是表示右侧用DMD灯具单元的DMD模块和第一透镜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的(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第1变形例的图2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的(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第2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的(c)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学系统的第3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的(a)是与基于DMD灯具单元实现的现有照射范围相关的说明图。
图5的(b)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DMD灯具单元的可变型配光图案的照射范围的说明图。
图5的(c)是表示基于本实施方式的DMD灯具单元的路面描绘显示的照射范围的说明图。
图6表示由左右一对DMD灯具单元合成的照射范围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1 车辆用灯具4、4’DMD 灯具单元13 光源16a~16c 第一透镜至第三透镜(投影透镜)17、17’ 空间光调制器17a、17a’ 可动式反射面17b、17b’ 中心P1 投影透镜的后方焦点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1至图6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各图中,将从车辆用灯具的搭载车辆(未图示)的驾驶员观察到的道路的方向以(上方:下方:左方:右方:前方:后方=Up:Lo:Le:Ri:Fr:Re)进行说明。
图1、图2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1’)表示左右一对前照灯的一例,具备:在车辆前方侧具有开口部的灯体(2、2’)和将上述开口部封闭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前面盖(3、3’)。
在灯体(2、2’)和前面盖(3、3’)的内侧形成的灯室S的内侧设置有:DMD(Digital MicromirrorDevice:数字微镜设备)灯具单元(4、4’)、近光用灯具单元(5、5’)、校准托架6(右侧用未图示)、旋转单元(7、7’)、多个校准螺栓(8、8’)、扩展反射镜(9、9’)以及控制装置10(右侧用未图示)。
本实施方式中的右侧用的车辆用灯具1’具备相对于左侧用的车辆用灯具1左右对称的形态,除了右侧用的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灯具单元4’以外,具有与左侧用的车辆用灯具1共通的结构。
图1及图2所示的左侧用的DMD灯具单元4(第一灯具单元)包括:控制装置10、旋转托架12、由LED或激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构成的光源13、具备自由曲面形状的反射面14a的反射镜14、DMD模块15、投影透镜模块16。
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10进行光源13的接通/断开控制和旋转单元7的动作控制。
在旋转托架12上搭载有光源13、反射镜14、DMD模块15、投影透镜模块16。
光源13和反射镜14分别安装于旋转托架12的安装孔12a的内壁,DMD模块15通过在基板18上搭载空间光调制器17而构成,基板18以使空间光调制器17朝向前方的状态安装于从旋转托架12的后端部向上方延伸的立壁部12b,投影透镜模块16安装在旋转托架12的前端部附近。
图2所示的反射镜14构成为将光源13的光反射而引导至空间光调制器17的光学系统。
图2所示的空间光调制器17由具备以格子状上下左右排列的多个能够进行微细倾动的可动式反射面17a 的微镜组构成。
各可动式反射面17a通过被控制装置10独立地运转控制而切换接通(利用微镜的反射,使光源的光向投影透镜入射的状态)和断开(不使光源的光向投影透镜入射的状态,即、使利用微镜将光源的光向投影透镜的外侧反射而向投影透镜的入射无效化的状态),对包含点亮部位的合成的光像进行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