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分类59页PPT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分类介绍》课件

《诗歌鉴赏分类介绍》课件
通过修辞方式增强意象和感情表达。
2 艺术手法
运用艺术元素和技巧,让诗歌更富有艺术性。
3 形象手法
通过形象的描述和描绘展现出作者的思想和 感受。
4 意象手法
通过意象的呈现传达情感和意义。
诗歌的鉴赏方法分类
1
朗诵
通过朗读诗歌,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2
韵律
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其中的美妙。
3
音乐
将诗歌与音乐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
《诗歌鉴赏分类介绍》 PPT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帮助你了解诗歌鉴赏的分类。让我们开始探索吧!
诗歌的体裁分类
古体诗
古老而经典的诗歌形式,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
近体诗
形式更灵活的现代诗歌,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和 变化。

以唱词形式表达的短歌诗,常通过音乐演唱。

常常作为戏曲表演的一部分,结合了音乐和表 演艺术。
4

用绘画艺术表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影视
通过影视作品展示诗歌的形象和故事。
诗歌的背景与历史分类
古典诗歌 现代诗歌 典籍、经典诗歌 新诗 民间诗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代表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引领了现代诗歌的创新和发展。 记录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思想。
描绘神话与传说中的英雄和故事。
妇女题材诗
探索女性所面临的挑战和追求平等的意义。
诗歌的风格分类
唐诗
唐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展现了诗歌的独特魅 力。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之一,诗意盎然。
元曲
结合了诗歌和戏剧元 素,为观众带来艺术 享受。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分类鉴赏ppt课件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分类鉴赏ppt课件

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 常见思想情感:
离乱颠簸,终年漂泊之苦 年华易逝,年老无成之悲 孤独凄怨,思念亲人之愁 征人、谪官思乡不得归之怨 如何表达: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 抒情角度: 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情诗
常见类型: ①闺怨诗(征妇之怨、商妇之怨、少女之怨) ②宫怨诗 常见意象: 比翼鸟、双飞燕、连理枝、红豆、 画眉、 鸳鸯、 比目、 牵牛(牛郎织女)、 金风玉露、结发、 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落花喻指年华逝去,青 春不再)、机杼、桑、怀诗
• 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常见意象: 时间:清晨、傍晚、春季、秋季 地点: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南浦、劳劳 亭、江渚、湖口、阳关、古道、西楼、长江 景物:征帆、孤舟、兰舟、芦管、箫笛、月(玉魄/玉 盘/玉兔/玉壶/冰轮/婵娟)、浮云、落日、酒、雾霭、 猿(啸/哭/啼)、雁、杜鹃、寒鸦、子规、莺、马、 杨柳、孤蓬(飘蓬)、浮萍、杨花、草(野草、青草、 芳草、春草)
情感: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真挚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和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被丈夫冷落、抛弃 的哀怨,或借此表达自己不被重用。 4、注意:怨女诗主要通过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 体分为两类。一是用男女的依恋比喻希望得到君王的 重用;一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弃比喻自己不被朝廷 重用。 常见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移情于物、对比、反 衬

高考诗歌鉴赏 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 PPT课件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 (2
答:(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 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 然闲适的心情。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 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 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
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
诗眼。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情诗
常见情感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 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 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 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 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例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
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
么?
答: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
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
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
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 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 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PPT课件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PPT课件

边塞诗多表现从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
内 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 边疆地区军民生 活和自然风光为 题材的诗
内 容
军出塞,保家卫 国,民族交往, 塞上风情;或抒 报国壮志,或发 反战呼声,或记
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 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 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
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 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
②常见意象:溪水、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 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山石、松林、野老、 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
柴门、桑麻、南亩、 悠然自得之情
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
五柳、明月、渔歌等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 情(反衬)
①山水田园诗分为山 热爱自然。
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
水诗与田园诗。山水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 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
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 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 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
诗。田园诗指主要以 的超脱之情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
标 志
农村自然景物、田园 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情感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 静雅的隐逸之乐
6
一、诗歌分类
1、按体裁(形式)分:
四言诗 五七言诗
古体诗 骚体诗 其他诗歌

乐府诗 五言律诗

律诗
诗 歌
近体诗(格
律诗、今体
七言律诗 五言绝句
诗)
绝句 七言绝句
7
2、按题材(内容)分:
写景抒情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言志诗
送别怀人诗
怀古咏史诗
羁旅思乡诗
即事感怀诗

诗歌分类鉴赏ppt课件

诗歌分类鉴赏ppt课件

《陇西行》 作者: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韵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 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 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评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首二句写将士 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 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 的情人。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 非战情绪。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 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诗情凄楚,吟来潸然 泪下。
一、边塞征战诗(边塞诗)
• 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內容。 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 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表现对统治者用人不当的不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表现守边将士誓死卫国的决心,表现了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 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表现守边将士思念家乡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重庆卷) 从军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 为什么 ?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 这样的 写法有什么好处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韵译】: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 正想开怀畅饮,马 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 自古男儿出征, 有几人活着归回?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全接触 PPT精品课件(共59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全接触 PPT精品课件(共59张)

(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 感?(2分)
三.教纲解读 (05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②,沈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 举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水。
(1) 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 样的感 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孤 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 你的理由。
4、按年代分 古体诗:(唐代以前): 四言诗—骚体诗—乐府诗—五言诗—七言诗 近体诗:(唐代——五四) 绝句: 第3句不押韵,2、4句必须押韵,第1 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句末押韵的字)。 律诗 : 8句,偶句押韵,首、颔、颈、尾, 颔、颈对仗(出句、对句)、仄起平收 词 : 词牌 题目 上阙(片) 小令 中调 长调 豪放词 婉约词 曲: 宫调 曲牌 题目 散曲(小令、套 数) 杂剧
3.下列是高骈的绝句《山亭夏日》,排列顺序正确的 一项是 ①满架蔷薇一院香 ②绿树浓阴夏日长 ③楼台倒影入 池塘 ④水晶帘动微风起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4.填入下面五言律诗横线内的诗句是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 。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A.泣尽弓剑前 B.飞血溅林梢 C.卧埋淮海边 D.生儿不象贤

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 诗词分类鉴赏ppt课件

高考专题 诗歌鉴赏系列 诗词分类鉴赏ppt课件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 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 已出陈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 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 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17
(五)例: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16
现实原因。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 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 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 固亭怀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 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借古讽今的杰作。 (四)、分析写法
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
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
种主题。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
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
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
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
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
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
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
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
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
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
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
内涵。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PPT课件 59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 PPT课件 59

《台城》 唐·韦庄
课堂示例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
柳”“无情”?
答: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
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
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
花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
想到梅花之落,虚实结合,写出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 史事件的成败,及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 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标 题一般是古迹名,或古地名,或直接说怀古。
代表作有杜牧的《赤壁》、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答:1、诗人双手抱膝,坐在渐渐昏暗的残灯下,只有影子和自
己为伴。这句话写出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2、诗人运用虚实相生手法,想象着在这团聚的日子,家人正坐 在灯前谈说着他这个远行人,直到深夜的情景,更加深刻表达了 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深,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五、咏物类鉴赏要点:
1、体察物态(形态、色泽等特征,或所处环境)。 2、品味寄托(由物到人,揣摩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常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手法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