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 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 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
练习2:请说说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第二、简析高考试题——了解怎么考
第三、如何突破(简介鉴赏方法策略) ——怎么应考
第一、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1



事物形象、景物形

象、人物形象


把握形象 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 中的思想感情
题李世南画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 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
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 这一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 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 等诗描人写的应想是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鉴赏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景物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5、试题分值:11分
诗歌题目的设置,一般会涉及以下方面:
①在重点字词上设置考点,要求能够读懂关键的语句, 体会语言的精妙。
②在理解形象(意象)上设置考点,要求仔细体味诗中 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③在理解意境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领略诗歌的意 境美。
④在体会风格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
8、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 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5、熟悉诗歌的常见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抒情类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诗 1.表现手法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 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 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
练习2:请说说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蔑视权贵之高洁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之感慨 愤世嫉俗之绪
3、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丰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诗歌由于声律要求和出于修辞上的 特殊需要,常会打乱语序。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李白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理解形象的 典型意义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
2
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

之意;


言 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
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概括主旨 4


作 品
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



容 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
格,指出局限性。
4、熟记一些传统常见意象、典故及其含义。
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 君子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 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第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第二、简析高考试题——了解怎么考
第三、如何突破(简介鉴赏方法策略) ——怎么应考
第一、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考点阐释
1



事物形象、景物形

象、人物形象


把握形象 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 中的思想感情
5、草——随思绪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 之情
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 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2019届高考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ppt
(4)反映诗歌语言特色方面:质朴清新、句式 整齐、音节和谐、对仗工整、有节奏感、声情 并茂、凝练简洁、犀利老练等。
(5)反映诗人情感方面:愉悦、欢快、欣喜、 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失落、激昂、 奔放、乐观、豁达、淡泊、闲适等。
(6)反映诗歌总体效果方面:真挚感人、 耐人寻味、催人泪下、扣人心弦、发人 深思、意境高远、即景生情、即景自况 等。
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诗歌鉴赏
——怎样快速读懂古诗词
【怎样才算读懂?】
1. 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景物
2. 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 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 “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 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 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 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总结方法
• (三)看作者,知人论世
•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 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 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 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 朝代国势、朝政……
8、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杜 甫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5、熟悉诗歌的常见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抒情类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ppt课件(全国)(33张)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ppt课件(全国)(33张)

(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 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在表 达上的特别之处。 (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 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 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 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 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 赏析。
诗歌鉴赏
炼 句
[知能构建] 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 1.省略。古诗词中省略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是常见的现象。 如:“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 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其中, “遥招手”的主语“蓬头稚子”就被省略了。 2.对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其中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
【解析】 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 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 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 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 ——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答案】 (步骤一)作者写皇家陵园的石马破败不堪,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 骆驼正在哭泣;(步骤二)诗中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步骤三)写眼前之 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步骤四)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 情景交融。
(2017· 全国卷Ⅰ,改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35900068】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有群公鉴裁精。

最新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PPT课件

最新2019高考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PPT课件
{若题目没有给出哪个字,第一步是先找出字}
华子岗(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诗。
可以这样写答案
• 答题格式: • 该词有……的含义,采用……
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 、明手法},写出了……情形, { 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 情。{表感情、谈作用}。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 (1)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 (2)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 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 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 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
请判断下面诗歌中的诗眼。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深”,一语双关,指水深, 也表现友情深,体现全诗的主旨。
鉴赏诗眼
3.设问方式: ①简析某字在诗中的作用。 ②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③第几联中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④诗歌开篇用某字,内涵丰富,请简要分
简析句意 不同意。
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 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
骤一) 结合文意赏析
本诗前三联虽然写诗人在经历长期离乱后, 重获家室儿女之乐,眼下过着闲适的生活, 但这些却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
(最悲步后苦骤一与二联无)表奈分表面,析 达是此喜刻作的幸寄用主之人、旨词篱,下效、实,果情则艰、感包 难藏辛了酸多之少情
诗人用比喻点出的该手句法营,造以了“雁”、 “蓬”比喻怎样离的散意的境手,足或。(步骤2) 从而营造出表达一了种怎孤样苦的凄感凉的意境, 抒发了饱经战乱情的。零落之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 • 【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 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关河令 周邦彦① •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 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 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 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 答: •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 答:
• 【参考答案】 • (1) 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 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 孤独感。 •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 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 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 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 【全国新课标卷】(陕西、海南、河南 山西 新疆 宁夏 吉 林 黑龙江等8省市区)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春日秦国怀古 • 周 朴① •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 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 答: •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 答:
• • • •
【参考答案】 14.(1分)古体 15.(3分)A. 16.(4分)“我”揽衣而起,出门徘徊, 伸颈远望,回房落泪;这些动作写出了 “我”夜不能寐的状态;流露出忧愁、孤 独的情绪,表达了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 情感。(动作1分;状态1分;情绪1分;情 感1分)
• 补充注释】 • ①罗床帏:罗帐。 • ②寐:入睡。 •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 取。 • 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 ⑥裳衣:一作“衣裳”。
• 【参考答案】 • 8.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 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 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 • 9.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 情。
• 【北京卷】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 示秬秸 • 张耒 •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 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 也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 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 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 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 【参考答案】 • 12.①(3分)B ②(4分) •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 出户”、“市楼东西”等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含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 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清冷空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 遇的同情和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态 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 13.(10分) • 第一问: • 教育内容: • 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 教育方式: • 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子。 • 第二问:(略)
• 【参考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 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 骤雨声势之大。(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 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 隐含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3)不好。开篇写 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 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 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 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 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 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 【上海卷】 •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8分) • 明月何皎皎 •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 引领①还入房,泪下沾衣裳。 • 【注】①引领:伸颈远望。• • • • • • •
14.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何皎皎”这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B.“客行虽云乐”在诗中有以乐衬哀的效果。 C.诗人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来谋篇布局。 D.本诗语言浅显,朴素自然,而余味无穷。 16.本诗通过一连串的动作刻画来传达思想感情, 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 12.(7分) •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 内容的真实性。 •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 象并富于童趣。 •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 忧饼冷难卖。 •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 了本诗的题旨。 • 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 作简要分析。(4分)
• 【天津卷】 •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 骤 雨 • 【宋】华岳 •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1)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 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 好,为什么?(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