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诗歌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鉴赏(精心整理)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解析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有的修辞手法
修辞
含义及作用例句及剖析
手法
用一种事物或情形来比作另一
韦庄的《菩萨蛮》“垆边人种事物或情形。

可分为明喻、暗
比喻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尽喻、借喻。

有突失事物特点、把
了江南女子的漂亮与温柔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把物看作人来描绘叫拟人,把人
看作物来描绘或把甲物看作乙
比较物来描绘叫拟物。

比较有促进读者产生联想,使描绘的人、物、
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借用有关的事物来取代所要表达
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
借代体,详细取代抽象,用特点取代本体。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精
练、委婉“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纳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深,它还将来得及飞下,就急不可待地先偷看梅花几
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欢之情夸张到极点“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李清照《如梦令》 ) 词顶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取代叶和花,写叶的旺盛和花的凋落。

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表现手法)

夏 意【北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填空: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 2、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 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这是一 种什么样的心境? 2、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 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诗人悠闲旷达的心 3、“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 境。3、和谐的。林园深处不时传来的一两 谐?为什么? 声婉转的黄莺鸣啼,反衬出这小院的幽深 静谧,与诗人闲适的心境吻合。
这首词还用了映衬对比写法,以梨花之白、 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 独标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墨 梅【元】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请简析这首诗主要的表现手法。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 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 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托物言志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 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 言志诗,又叫写物诗。
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 情哀则景哀”。 ②喜景衬哀——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 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 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 “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 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 一人,这样的衬托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 的主要地位。
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 情哀则景哀”。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

2019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秘籍 .doc

- 1 -目录一、题材类写景诗即事抒怀山水诗边塞诗送别思乡怀人咏物诗节令诗题画闺怨诗咏史诗二、答题模式类.炼字型分析意境型意境意象情感分析句意型分析主旨型人物形象性鉴赏景物意象型观点不同型二、技巧类修辞的作用拟人、借代、比喻、夸张、设问、反问、双关、用典、衬托、2 对比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手法多种感官一字统领型一句铺垫型承上启下型以景结情型层层递进型卒章显志型题材类一. 写景诗一.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1答分别是“明”和“出”(步骤一)无手法因此步骤二省去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 3 -“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步骤三。

表现作者对新晴后的美丽风光的喜爱之情步骤四。

分析考查方向炼字。

答题步骤选字+手法+字的含义形象化的描述分析+效果情感+手法效果2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步骤一时间农人全家在农田里步骤二地点忙步骤三特点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步骤一结构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步骤二内容。

分析第一问是写景诗经常考查的内容。

答题步骤时间+地点+事件有时是意象+特点第二问问好处实际上就是画面的作用。

答题步骤结构+内容二. 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4 答案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

(步骤一) 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9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山东卷〕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

〔8 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 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 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

高考古代诗歌表现手法鉴赏1.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

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

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

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征:就是诗人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

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诗歌鉴赏考点分析

2019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诗歌鉴赏考点分析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总体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同时做出两点具体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水平层级为D,属于“鉴赏评价”范畴。

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其次是词。

2.从诗歌的朝代来看:选材侧重于唐宋诗词,偶有古体诗及元曲。

3.从命题角度看:“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

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

4.从题量看:仍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固定为8分。

【高考预测】2017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以下几个趋势: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对诗歌的形象把握以及观点评价也会偶尔出现在试卷中。

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不失为一大热点。

4.答案长度将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诗歌鉴赏命题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为适合这个考查动向,小论文性质的答案预计将在未来的考试中应运而生。

这样的答案能够很好地体现考生诗歌阅读的审美素养,字数可能在100字左右。

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重点剖析】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情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

2019高中高考语文学习知识点解析:古诗词优选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doc

2019高中高考语文学习知识点解析:古诗词优选鉴赏表达技巧及表现手法例析.doc

2019 高考语文知识点解析: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例析高考文知点解析:古表达技巧和表手法例析表达技巧 ( 也称表手法 ) 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表手法。

注意表达技巧起到的作用,表达的内容和达到的效果。

( 一)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 ( 同是天涯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 直接 ( 即景抒、直抒胸臆 ) 、接 (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古己 );2.描写: ( 明月松照,清泉石上流 ) 直接 ( 正面 ) 、接 ( 面 );3.咏物 ( 叙述:待到山花漫,她在中笑 );4.( 往往与抒情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鬼雄” ) 。

( 二) 修辞手法及作用描 ( 作用:生形象 ) :比 ( 生形象地表达 [ 描 ] 了⋯⋯内涵[形 ]) 、夸 ( 生地突出了⋯特征 ) 、比 ( 生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了作者⋯感情 ) 、借代、通感 ;构 ( 作用:和音韵、突出、充沛感情 ) :排比、偶、反复、 ;气 ( 作用:增气、化感情、引思考) :、反。

1.比,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明、暗、借。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里一青螺” ( 刘禹《望洞庭》 ) 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下的山比做里的青螺,色淡雅,山水然一体。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使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李清照《如梦令》 )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水准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 鉴赏的评分要点 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
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四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等, 给1分)键词句描述,给1分)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 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 的活动。(1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 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 昵。(2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 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 情(2分) 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1分)。诗人通过对燕子 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借燕子 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2分)表现出诗人远客 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2分)
(1)明确概念: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 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包括抒情方式、狭义的表现手法、修辞技巧。
(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整理归纳 ①直接抒情 表 现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手 抒情方式 即事抒情 ②间接抒情 法 借景抒情 ( 托物言志 广 情景交融 义 )
《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 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 使人不禁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 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 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2、(1)对比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 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扬州本是昔日的“名都”、“佳处”,如今却野麦丛 生,一片荒凉,今昔对比,感慨不已,表达了诗人对扬州 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2分)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 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 1分。
三、答题时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1、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5为两分卷,6为一分卷,7游离题目之外盲 目作答,为零分卷)
⒈比兴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 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 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 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如《诗经.氓》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第三章首句)“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比兴: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 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 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注: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
例2
《关雎》首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 比兴,说明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例3
2019高考古代诗歌 专题
表现手法鉴赏
(精心整理)
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1、2皆为满分卷)
3、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是人才有的动作, 此处用在飞虫身上,显然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燕子”“故来频”、“点污琴书时情趣盎然的 情景,突出了作者怜爱愉悦的心情。 4、诗人作了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既写出了草堂的生活, 在诗中“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就描绘了 诗人的生活场景。这样写诗句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将 生活环境场景重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并且轻 松的心情。
⒈比兴 ⒉对比和衬托
(1)对比 (2)衬托 ①正衬(即烘托)
表现 手法
(广义)
狭义的 表现手法 ⒊象征 ⒋用典
以动衬静
②反衬
以乐景衬哀情
动静结合
⒌动静技巧
化静为动 化动为静
(补例:李白《望庐山瀑布》)
⒍虚实结合 作用: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开拓 诗中的意境。
表 现 手 法
( 广 义)
(3为满分卷,4为五分卷)
5、本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 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
6、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情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燕 子,泥点,飞虫,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 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7、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 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合 污的高洁志趣。
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四、典型答例分析
1、 作者用了白描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由宏观到微 观,由远及近,先写茅斋矮小,江上燕子频频飞来筑 巢,又写了燕子衔来的泥点弄赃了琴书,以及小飞虫 到处能碰到人身上等细节,突出了草堂的简陋与条件 的艰苦,抒发了作者在简陋条件下仍不忘修养自身, 安贫乐道的思想与淡淡的寂寞无奈之情 2、作者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江上燕子 频繁到自己低矮的茅斋中作客的活泼可爱的景况,抒 发了自己悠然闲适地生活。
狭义的 表现手法
7. 以景结情 (作用: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使读者从景物描写 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 术效果。 )
8.白描与工笔 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补充:互文
抑扬
修辞技巧
(作用: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 彩或使情感主题更突出, 给读者留下深刻 印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