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2019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指导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真题例析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比较鉴赏真题例析作者:韦秉文来源:《读写月报(高中版)》2019年第11期2019年的全国高考,共命制了8份语文试题。
除了上海卷笔者至今未见其“庐山真面目”之外,其余7份语文试卷(全国Ⅰ、Ⅱ、Ⅲ卷和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江苏卷)的古代诗歌鉴赏题中,有3道比较鉴赏题。
顾名思义,比较鉴赏,就是拿两首或两首以上古代诗歌做对比赏析。
一般来说,命题人喜欢将自己选中的课外诗歌(指未曾在中学教材中出现过的古诗作品)与课内诗歌(指曾经在中学教材中出现的古诗作品)做比较鉴赏;也有不涉及教材,直接拿两首或两首以上课外诗歌做比较赏析的。
下面,就以2019年的3道比较鉴赏题为主要示例,并联系历年的高考古诗鉴赏真题,做一些具体分析。
【例一】(2019年全国Ⅲ卷第15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考题分析】文学史上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在意境、内容、语言上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今年全国Ⅲ卷要求分析《插田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语言风格的不同,就是要求对同一作者不同作品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做对比赏析。
因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蜀水凄凉地)》是初中的课文,也已进入高考的指定背诵篇目,所以,考题除出示诗作标题外,不再向考生提供其任何内容方面的信息。
考生则需要通过回忆来比较,将课内、课外的诗作相互勾连,完成对比赏析的任务。
其操作步骤为:(1)回忆课内古诗,明了其语言风格:《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刘禹锡选入教材的名篇。
这首诗多用典故,描绘了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的景象,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了抽象的哲理。
文辞雅致,风格遒劲,表现了诗人历尽坎坷而不甘屈服、沉沦的精神。
2019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指导

《暮春山间》
寂静 幽美
赏春、喜春 缓步 (闲适) 之情(闲适 之情)
真题示例 (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1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夜深 秋夜独坐(节选) 周弼 王维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悲双鬓, 独坐书床对夜灯。 空堂欲二更。 门外不知春雪霁, 雨中山果落, 半峰残月一溪冰。 灯下草虫鸣。 (1)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①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1 分)一、二句 写诗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 零落昆虫哀鸣,更添悲哀;(1分) ②周诗写的是宁静 安适的心境。( 1 分)一、二句写诗人独坐灯下苦读, 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 诗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课堂演练1
小结1
内容→情感
明确内容→写景→抓景析情
抓景:对比主要意象;对比意境特点 对比情语 求同辨异
真题示例 比较内容情感【内容→情感】 2 (2016 新课标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求同
辨异
课堂演练1
常见考题:比较手法、情感的异同 暮热游荷池上
语文复习课件:《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附随堂练习

高考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诗歌形象比较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梅花陈焕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梅花绝句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问题:这两首诗的头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加以简析。
答案:陈诗的头两句写出梅花初绽,傲然独立,美艳动人的状态。
“独树春”表明梅花初绽,“惊起晓妆匀”五字写出了梅花的美艳动人。
风韵嫣然。
陆诗的头两句写出了梅花不畏寒风,遍开山中的状态。
“坼晓风”表明梅花迎风盛开,“雪堆遍满四山中”写出了梅花不畏寒冷,漫山遍野竞相开放的状态。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问题:概括两首诗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野步者形象。
答案:周诗描写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写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诗歌语言比较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无题白胜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尽枯黄。
农夫心内如汤煮,王孙公子把扇摇。
问题:你认为两首诗的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前一首含蓄曲折,后一首明快直接。
《观祈雨》第二句表面写农民吹奏箫管、表演节目,恭迎龙神,场面热热闹闹,其实热闹之下不难看出百姓的心急如焚,焦虑不已,语句表达比较含蓄。
后一首诗第三句用比喻形象描绘农夫焦急忧虑的心理,语言比较明快直接。
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最新版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答案及赏析.pptx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答案及赏析)
.精品课件.
1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看到这幅画就心中就会涌现出非常美好的诗句。即使 你用尽全天下最美好的语言都无法表达出来画中的意境, (换句话说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精品课件.
4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全国卷1
陈与义(1090—1138年),两宋之际河南府洛阳(今属河南)人, 字去非,号简斋。宋政和三年(1113年)以太学上舍及第,历任开 德府教授、太学博士,后谪监陈留酒税。北宋灭亡,辗转南渡。宋 绍兴元年(1131年)至临安,授中书舍人,兼掌内制。绍兴七年, 累官至参知政事。力主对金议和,深得高宗满意。次年,因病以资 政殿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未几病卒。工诗词,尤长于涛,体物寓 兴,清邃纡馀,有陶渊明、谢灵运、韦应物、柳宗元之风。著有 《简斋集》。 [7] 参考资料
10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全国卷3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高实用性课件)

7.岑参: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用 词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8.杜牧:畅达明丽,气概豪放,忧国忧民,想象丰富。 9.陆游:雄浑豪健,境界开阔;平易晓畅,章法整饬;充 满爱国主义情怀。 10.辛弃疾:抗金复国的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善 用典故,借古讽今。
效果验收+提升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言旧年未尽,湖上却 已春意盎然,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悠然之意;其五诗人以陆天随自比, 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三首句“睡不成”,表现了 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凄凉无奈之感。 其三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南漂泊的现状,隐 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得不之意,不得不在一叶扁舟 上度过新年,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走近作者——姜夔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 孤贫,屡试不第, 终生未任,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 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作品素以空灵含 蓄著称,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 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 恋情、写景、泛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流落江湖, 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 发了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 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
高考重难点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
高考最前沿
(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对比鉴赏教案.docx

古典诗词对比鉴赏第27讲古典诗词对比鉴赏教材版本全国通用课时说明2课时知识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目标能够正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进行对比复习重点诗歌思想异同分析复习难点对比鉴赏诗歌的方法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豫北重点中学2017届联考试题试题)鹭篦杜牧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晩风。
郑谷闲立春塘烟淡淡,静眠寒苇雨飕飕。
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自由。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诗都对鹭鷲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杜诗以雪、青玉为喻,突出了鹭鹭的惊艳形貌; 郑诗以“闲” “静”來刻画鹭贅的安静情态。
B.两首诗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意境。
杜诗以静衬动,以碧山衬托鹭贅的动;郑诗以动衬静,以鹭鹭的动衬托坏境的静。
C.两首诗都以鹭鹭为描写对彖,但形彖大不相同。
杜诗中的鹭贅嘴青毛白,矫健敏捷; 郑诗中的鹭蛊娴静从容,口rti口在。
D.两首诗的写景顺序相反,杜诗由近及远,从近处的鹭鹭转向碧绿的远山;郑诗由远及近,从远处的池塘转向近处的鹭鸳。
E.两首诗的意境不同,但热爱生活的情趣相近。
杜诗描绘的是鹭蹩捕鱼图,充满生趣; 郑诗描绘的是鹭蛊休憩图,娴静自在。
(2)将杜诗中的“惊飞”与郑诗中的“飞下”互换,可以吗?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 BD(2)不可以。
杜诗中的“惊飞”准确地写出了鹭鸳受到惊吓的敏捷反应,与“群捕” 一致; “飞下”是由高到低,而杜诗是由低到高,不合事理。
(3分)郑诗屮的“飞下”与全诗的闲适意境一致,“惊则与后面的“自由”相悖。
(3分)【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杜诗以静衬动”“郑诗以动衬静”错。
杜诗写鹭鹫“惊飞”,更显环境的幽静,是以动村静;郑诗前三句极写静,在渔人都已经归去的静谧的环境屮,鹫在滩头自由自在,益显其动,是以静衬动。
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指导

详细描述
在比较阅读中,可以观察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 手法、表现方式、结构特点等。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 表达技巧,可以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例如,李白的诗歌通常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而杜甫的诗歌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刻画。
03
比较阅读实例
《登高》与《登鹳雀楼》
主题
《登高》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登鹳雀楼》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慨。
抒情
《登高》通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登鹳雀楼》则以直抒胸 臆的方式,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表现手法
《登高》运用了对比、衬托等手法,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反衬出作者的内心情感;《登 鹳雀楼》则以象征、比喻等手法,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
《过香积寺》与《琵琶行》
01
主题
《过香积寺》描写的是作者游览香积寺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佛教
2023
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阅 读指导
目 录
• 考情概述 • 比较阅读方法 • 比较阅读实例 • 答题技巧
01
考情概述
考试内容
1
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内容、语言、技巧、思想 、情感等。
2
比较鉴赏现代诗歌的内容、形式、技巧、思想 、情感等。
3
比较鉴赏不同作者、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 歌。
考试形式
选择题
详细描述
在比较阅读中,可以观察诗歌的形象,即 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景物、动物等形象 。通过比较不同诗歌的形象,可以深入理 解诗歌的形象塑造和艺术表现。例如,李 白的诗歌中常常描绘大江大河、高山流水 等自然景观,而杜甫的诗歌中则常常描绘 社会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
表达技巧比较
2019高考诗歌鉴赏指导精品文档35页

2010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1、了解古代诗歌从内容的角度的大致分类。
2、掌握各类诗歌的共同特征。
3、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4、借助近几年的高考题,强化对各类诗歌特征及相应的鉴赏方法的认识和掌握。
【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1、怀人思乡诗2、赠友送别诗3、边塞征战诗4、田园山水诗5、咏史怀古诗6、托物言志诗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鉴赏示例1】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参考答案】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
“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
“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2)从“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
【鉴赏示例2】蝶恋花·槛菊愁烟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1
内容→情感 明确内容→写景→抓景析情 抓景:对比主要意象;对比意境特点
对比情语 求同辨异
真题示例 2
比较内容情感【内容→情感】
(2016 新课标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②叙事诗——抓事析情 ↓
③对比事件;对比行动细节;对比情语。 ↓
④求同辨异
课堂演练2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比较阅读
考纲要求
鉴赏评价 D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设题角度
1、比较情感 2、比较表达技巧 3、比较内容(形象) 4、比较语言
应对方法?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第一节 比较思想情感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
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9.请指出二者情感基调的不同之处。(6分)
【叙事诗——抓事析情:两诗提到何事?情语?】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辨异【抓事析情】
篇目 曹诗
辛词
事件
情语 情感
曾披金甲 不卖宝刀 尚嫌 臂健嫌弓软 犹识 眼明识云高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有何 异同?(5分) 【答】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征人思乡的感情。(1分)
异:①高诗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风传笛 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意境澄澈壮阔,感情哀而不伤 (乐观开朗)(2分)。②李诗写月如秋霜,充满寒意, 夜风送来呜咽的芦笛声,意境寒冷凄清,感情悲凉哀怨。 (2分)
答案示例:
《暮春》表达伤春之情,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
子规等暮春意象,营造出春去后冷寂凄凉的意境,表达
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或:孤身飘零的凄惨); 《暮春山间》表达喜春之情,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
流莺不语,只有燕子飞来飞去,桃花飘落,桃香飘溢,
山间一片寂静,描绘出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诗 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或:闲适之情)
真题示例 2
比较内容情感【内容→情感】
(2016 新课标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叙事诗 抓事析情
抓事:对比事件;对比行动细节;对比情语。
注意:
内容→情感
内容凸显情感,分析思想感情, 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
真题示例 1
比较思想情感【内容→情感】
【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暮 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壮心不已 的豪情
醉里挑灯 看剑 梦回沙场 征战 (对比)
可怜白 功业未就的 发生 悲慨
真题示例 2
比较内容情感【内容→情感】
(2016 新课标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②六韬:古代兵
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
里有站阵之意。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
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
处。(6分)
【叙事诗】——抓事析情:两诗提到何事?情语?
比较方法1
①明确诗歌内容:写景?叙事? ↓
②写景诗——抓景析情 ↓
③对比主要意象;对比意境特点;对比情语。 ↓
④求同辨异
课堂演练1
内容:写景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抓 景 析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情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求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同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
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
处。(6分)
答: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 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未已的豪情; 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 功业未成的悲慨。
比较方法2
①明确诗歌内容:写景?叙事? ↓
辨 异
1、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写月夜闻笛,感情基调 有何异同?(5分)
抓景:意象、意境、情语
求同:笛、芦管——思乡 辨异:抓景析情
篇目
主要意象 意境 情语
情感
高诗
雪净 月明
澄澈 壮阔
哀而不伤 乐观开朗
李诗
受降城 沙似雪 月如霜
寒冷 凄清
征人思乡的 望乡 悲凉
课堂演练1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缓步 赏春、喜春 (闲适) 之情(闲适
之情)
真题示例 (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1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有何不同?4分
问: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诗歌内容 → 写景诗 → 方法:抓景析情】
辨异:①两诗主要意象?②各自意境特点?③情语?
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方法:辨异【抓景析情】
篇目
主要意象 意境
情语
情感
《暮春》
落花 柳绵 斜阳
冷寂 凄凉
愁
伤春之感
子规
《暮春山间》 流莺不语 寂静 燕飞忙 幽美 桃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