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专题训练》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三)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三)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三)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阅读理解(三)(一)如果可以这样爱你①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湮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
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
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
②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我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
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
待到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③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
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
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母亲只是笑笑。
④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
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
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
我笑了,母亲也笑了。
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
而后我搂住她说,哪里是风,原来是妈妈这个小淘气。
母亲却没有,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⑤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
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
母亲愈发不安了,说,你这么忙,我哪能耽搁你?我轻轻拥了母亲,我说,没关系的。
母亲并不因此得到安慰,还是很不安,仿佛欠着我什么。
⑥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
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
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
第10课《三峡》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专题一《三峡》——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B)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_②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③沿溯阻绝___________④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吋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
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2.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_______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高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新版)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议论文阅读复习导学案(新版)语文版学习目标:1、复习议论文的相关的文体常识,2、掌握议论文阅读的答题方法;3、通过练习,训练解题的技巧。
一、议论文的文体常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
2、论证方法:、、、、。
3、论证方式:、。
4、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
5、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列举了某事例---- 论证某观点----从而论证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论证:把某事物比喻为------ 论证某观点----从而论证中心论点,易于接受。
()论证:把某事物和------进行对比,论证某观点----从而论证中心论点。
()论证:引用名言、格言、谚语等,地论证某观点----从而论证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到此一游”。
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
②“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
”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
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③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
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
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④“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
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导学案劲爆阅读街舞就在发展阅读直的小竹竿,砍去了旁枝和丫杈,在煤油灯上把弯曲的竹节炙直了,拴看浮子,单提着线,对着一个一个的石洞口,上下左右地牵动那串着蚯蚓的钩子。
这样,洞内洞外的虾儿立刻就被引来了小水桶,都这里已经装满了。
以得到大人们的称赞;④钓到的”只是给人家钓,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导学案自学促能力形成展示扬自信魅力终审:山川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导学案比一比个个最好拼一拼人人过关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
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
喜旺觉得自己妈妈已经有得知父母回家消息后,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导学案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展示交流中收获喜悦下列划线词注音或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A.瘦骨嶙峋(lín xún) 头晕目眩(xùn) 沧茫耸立B.训诫(xùn jiè) 耸立(sǒng) 心惊肉跳四合C.啜泣(chuòqì) 凝视(níng)纳罕小心翼翼D.迂回(yū)灰心丧(sàng)气峭壁暮色)自然段写的内容是:欧阳老师在风雪交加的一天带领全班学生到操场上站五分钟——上了一堂令人难忘的课。
_恶劣的天气,略写了人物活动的过程及细节__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文章的中心。
答: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表达方式是议论。
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导学案发展阅读对接未来青春舞台我最精彩⒈,请把“我”.警示我们,身处陌生的环境,应该注意保持适度的警觉和距离。
终审:山川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导学案我们的发展阅读我们的快乐花园终审:山川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导学案天天自主学习课堂时时成长发展记载终审:山川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导学案阅读点击青春梦想发展奋飞美丽蓝天终审:山川八年级上册语文发展性阅读导学案劲爆阅读街舞就在发展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阅读指导与阅读训练学习目标:1.了解全册内容的组织结构和学习安排;2.明确本学期的学习重点和要求;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学问题:1.本学期我们将学习什么内容?2.你对这学期的学习有什么期待?3.你认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是什么?导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学习八年级上册的语文内容。
这一学期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1.古代诗词欣赏与鉴赏;2.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3.纪实文学的阅读与写作;4.新闻报道的阅读与写作;5.科幻文学的阅读与创作。
在这些学习内容中,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纪实文学、新闻报道、科幻文学的阅读和写作,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技能。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阅读理解是最基础、最重要的能力。
只有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含义、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1.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本;2.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到作品之美;4.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智慧的独特魅力。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将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和训练。
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学习建议: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一定的课外书籍;2.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畅所欲言,与同学们进行交流;3.经常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4.多参加课外活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5.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堂语文课。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导学案新人教版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
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
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
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
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
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
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
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
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
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
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
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
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
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
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
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一《新闻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关于消息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舓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
(3)通讯舓:中国——新华舓美国——美联舓、合众舓英国——路透舓法国——法新舓日本——共同舓俄罗斯——俄通舓、塔斯舓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
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
他的主要诗词有脍臽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
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导学案学生版)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作品,明白长征的相关知识,感受伟人的精神。
2.了解纪实性作品的人物的成长历程、信仰追求和精神品质。
3.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1.了解红军及长征,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了解纪实性作品的特点,感悟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知一个人1.认识作者,著名记者(1905年7月19日—1972年2月15日)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
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
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主席见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遵照其遗嘱,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国,地点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2009年9月14日,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写作背景(1)提问清单斯诺带着无数的好奇心向“红色政权”提问:(2)成书经过经过数月的整理, 1937 年 10 月, Red Star Over China 初版在国外发行,1938 年 2 月《》在国内出版,引起轰动。
活动二:读一本书1.解读“红星”阅读链接资料,说一说《红星照耀中国》书名有什么内涵?链接资料: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成立(翌年改名中国工农红军),其红色军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镰刀和锤子的白色五角星,红军的帽子上带有一枚红色的五角星。
之后,红星由红军扩展,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
2.识别体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其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凭空虚构。
具体来说,它包括新闻、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专题训练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文学知识,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知识积累: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情节即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
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一)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
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
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
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
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
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
干什么都可以赚钱。
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
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上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工海人兜售。
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
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
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
C
第二次相遇:
罗嗦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憎厌,。
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
只是你的。
我想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
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
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人,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
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1.第一段“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中的“这一类话”指的是(用原文的语句
回答)
2.第一段提到令作者“又快乐又惆怅”的时期。
为什么说它是“又快乐又惆怅”的?
答:
3.为什么说“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用原文回答)
答:
4.本段画波浪线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修辞手法等)进行
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答:
5.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填入第二段横线上的应是()句。
(甲)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乙)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