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

耐受 , 从 而 进 一 步 加 重 胰 岛 素 抵 抗 。 可 见 胰 岛 素 抵 抗 贯 穿 于 NA F L D发 病 的始 末 】 。但 是 近 来 “ 二次打击 ” 学说 受到质 疑, 有研 究表 明饱 和脂 肪 酸 可 诱 导 一 步发 展 _ 【。近 年 来 有 人 提 出 将 炎 症 介 质 、 活 性 氧
运 蛋 白一 4的 基 因表 达 上 调 , 促进组 织对葡萄糖 的摄取和 利用 。
肝 脏 是 二 甲双 胍 的 主 要 作 用 部 位 , 不 但 可 有 效 减 轻 胰 岛 素 抵
抗, 而 且 活化 的 A MP K 可抑 制糖 原 合 酶 的作 用 , 减 少 肝 内糖 原
1 . 1 NAF L D 的发 病 机 制 对 NA F I D发 病机 制 的研究 中, “ 二 次打 击 ” 学 说 占主 导 地 位 。“ 第二 次打击 ” 是 在 肝 脏 脂 肪 蓄 积基础上发生的 , 由氧 化 应 激 反 应 、 炎 症 因 子 和 脂 肪 因 子 共 同 作 用 的| 2 ] 。 由于 高 水 平 的 游离 脂 肪 酸具 有 细胞 毒 性 作 用 , 可 影
通 过 AMP K 促 使 上 述两 种 酶 灭 活 , 从 而 减 少 脂 肪 酸 及 胆 固 醇 的 合成 , 同时 增 强 脂 肪 酸 的 B 一 氧化 , 降 低 游 离 脂 肪 酸 水 平 。 固 醇 调节 元 件 结 合 蛋 白 1 c ( S R E B P 一 1 c ) 可 从 转 录 水 平调 节参 与 脂 肪 酸合 成 的 基 因 表达 , 而 A MP K有 抑 制 S R E B P 一 1 c的作 用 , 从 基 因水 平 上 抑 制脂 肪 酸 的合 成 。在 血 清 生 化 指 标 上 , 二 甲双 胍 可 降 低 低 密 度脂 蛋 白 ( I D I ) 、 增 加高 密度 脂蛋 白 ( HDI ) 的 水
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

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分析蔡魏(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九江332000)3讨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产生与肝脏脂肪沉积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反应、炎性因子、脂肪因子等因素相关[3]。
在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以及脂类代谢的共同作用下,非酒精性脂肪肝会提高游离脂肪酸水平,在对细胞造成毒性作用的同时,还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加重肝脏炎性反应。
临床上常以服用药物、改善体质量、控制糖类和脂类摄入量以及开展有氧运动等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治疗[4]。
当患者发病时,其肝脏代谢功能受损,导致磷脂缺乏,而磷脂具有将脂质从肝细胞转运到外周储存的作用,有利于蛋白合成。
因此,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可为肝脏代谢功能受损的患者提供高剂量、易吸收、作者简介:蔡魏,女,本科,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
方法把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2组基础治疗均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观察组加以二甲双胍,对比2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等。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 、AST 、HOMA-I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二甲双胍辅助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助于患者降低肝脂肪程度。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二甲双胍多烯磷脂酰胆碱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8-1175-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08.079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患者患病初期多无自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乏力、肝脾肿大等症状[1]。
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直接导致患者出现移植肝复发、肝细胞癌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同时,还会加快慢性肝炎的发展[2],临床上常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治疗,但单一用药治疗时间长,需要加以其他药物辅助治疗。
二甲双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 A b s t r a c t 】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n o n — a l c o h o l i c f a t t y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N A F L D)h a s b e e n i n c r e a s i n g a n d i t s
WA N G Q i a n ,WU P e n g b o ,L I U J i a n , T A N S h i y u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G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Re n mi n Ho s p i t a l o f Wu ha n Un i v e r s i t y,W u ha n 43 0 0 6 0, Ch i n a
胃肠 病 学 和 肝 病 学 杂 志
2 0 1 7年 3月第 2 6卷 第 3期
C h i n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H e p a t o l ,Ma r 2 0 1 7 , V o 1 . 2 6 , N o .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5 7 0 9. 2 0 1 7 . 0 3 . 0 2 8
c i a l r o l e o f me t f o r mi n i n t h e NAFLD p a t i e n t s . Th i s r e v i e w d e s c r i b e d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NAFL D a n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曾鑫【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4【摘要】目的:探究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
方法120例 T2DM 伴 NAFL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两组患者均采取二甲双胍及基础治疗对血糖进行控制,观察组患者加用沙格列汀,对照组患者加用胰岛素,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 血糖(2 h 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
结论在对T2DM 伴 NAFLD 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
【总页数】2页(P131-132)【作者】曾鑫【作者单位】517200 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内三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J], 唐晓梅;黄建君;陈国平2.沙格列汀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J], 胡璟3.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 [J], 董慧;田坚;张盈妍;沈静雪4.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分析 [J], 王开芹;杨秀梅5.阿卡波糖联合沙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J], 钟志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80例NAFLD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及对照2组,各60例。
其中对照1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2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
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肝脂肪变程度。
结果对照1组HOMA-IR、对照2组三酰甘油(TG)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组间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水平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TC、肝脂肪变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
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85.00%、9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甲双胍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dimethyldiguanide as an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ethods From March 2012 to September 2014,180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even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ne and control group two in random.In the control group one,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 was used,in the control group two,dimethyldiguanide was adopted,an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se two drugs in combination were applied.The liver function,blood lipids,insulin resistance and degree of hepatic steatosis were compared among three groups.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e,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and triglyceride (TG)in the control group two were compared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 (P>0.05).The levels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and total cholesterol (TC)were not in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therapy in inter-group comparison (P>0.05).Level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ST,TC,and degree of hepatic steatosis were great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prior treatment(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e and two,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86.67%,85.00%,and 91.67% respectively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Dimethyldiguanide as an adjuvan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can obtain a definite effect in high safety,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Dimethyldiguanide;Efficacy;Safety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无过量饮酒史或酒精性损肝因素,患者存在肝脏脂肪蓄积、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性症状,由于内外因素互相作用导致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展玉涛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11(051)016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过去认为NAFLD系良性疾病,但近年来研究表明,NAFLD对人们的健康有一定危害.资料显示,NAFLD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引起肝病相关死
亡,NAFLD可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的发生.因此,应重视对NAFLD的治疗.【总页数】2页(P6-7)
【作者】展玉涛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5
【相关文献】
1.二甲双胍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J], 王倩;吴鹏波;柳健;谭诗云
2.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J], 王玉莹;刘蕴玲
3.二甲双胍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研究[J], 吕春卉;李大炜;王小洁;康晓平;韩宗晟;朱允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述
评 [J], 李军祥;陈润花;苏冬梅;李立
5.阿托伐他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患者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J], 李洁;高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探究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探究2.临沧市人民华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临沧市人民医院血液内分泌科摘要: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AAA组、BBB组和CCC 组,每组30例,AAA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BB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治疗,CCC组在AAA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TG、CRP、ALT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CCC组有效率(96.67%)、BBB 组有效率(90.00%)高于AAA组(76.67%),P<0.05;治疗后,CCC组和BBB组患者的TG、CRP、ALT水平低于AAA组,P<0.05。
结论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对于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佳,比常规使用生活方式干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程度的降压、调脂作用,降低患者TG、CRP、ALT 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使用。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效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具有潜伏性的代谢综合征,其不仅可以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疾病的发生,而且还与2型糖尿病、肥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息息相关。
临床研究显示,46%的糖尿病患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有4%~46%的患者出现糖尿病。
针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大多采用限制饮食、加强锻炼的方式进行治疗,但效果较差。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属于胰岛素增敏剂,能够减轻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病情。
但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较少。
因此,为了更好的探究这两种药物对该疾病的影响效果,本文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开展如下相关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AAA组(n=30)、BBB组(n=30)、CCC组(n=30)。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

Tr a m e f No — l o o i ty Li e s a e e t nto n a c h lc Fa t v r Die s
GONG i i U i ,T Me- n ,L we ANG n xn j Xi- i
(. p rme t J G s oneoo y, lPep e S s i l f S ez e S e z e 1 0 5 C ia; 1De a t n ‘ at etrlg Xi o l ’ Hopt h n h n, h n h n5 8 5 , h n o r i ao
wi t NAFL we e r n o l s i n d t o t o r u ( 3 c s s n r a me t g o p ( 2 c — h D r a d m y a sg e o c n r lg o p 5 a e )a d t e t n r u 5 a
龚梅 金 卢 卫。唐 歆 馨 , , (. 1 深圳 市 南山 区西丽人 民 医院消化 内科 , 东 深 圳 5 8 5 ; 广 1 0 5
2 深 圳 市 南 山 区人 民 医 院 中 医科 , 东 深 圳 5 8 5 ) . 广 1 0 2
摘 要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 I ) N F D 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 15 0 例患者随机分为
2 De a t n f T M ,Na s a o l ’ Hoptl f S e z e S ez e 1 0 2 C ia . p rmet C o nh nPepe S s i h n h n, h n h n5 8 5 , hn ) ao
A S R C O jci To iv siaete ef ay a d sft ftedmeh liu nd n te B T A T: bet e v n et t h f cc n aey o h i t ybg a iei h g 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研究进展随着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等调整,脂肪肝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正面临的一个新的健康问题。
欧美国家脂肪肝的发病率已从上世纪80年代的10%上升到目前的20%[1]。
脂肪肝在以前曾被认为是良性疾病,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脂肪肝可以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分别有报道称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有逐步从单纯性脂肪肝进展为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的趋势[2,3]。
故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目前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针对NAFLD的治疗,目前尚无明确而有效的手段。
近年来,很多研究人员将二甲双胍试用于NAFLD的治疗,取得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成效。
现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虽然NAFLD的发病机制尚无完全清楚,但Day等[4]提出了著名的“二次打击”学说已为广泛接受,根据其学说认为NAFLD的发病机制中以下因素可能占有重要地位,如:胰岛素抵抗、氧应激以及脂质过氧化等。
1.1 胰岛素抵抗(IR):IR时,胰岛素抑制脂肪组织分解作用减弱,导致脂肪分解增加,释放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增多,致使循环中FFA增加,增多的FFA又可通过抑制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并减少胰岛素的清除,而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而且IR时脂肪酸从内脏组织动员远远多于皮下脂肪,FFA可直接由门静脉排至肝脏,引起肝细胞内堆积过多的FFA。
另一方面,高胰岛素血症能增加糖降解而增加脂肪酸的合成,又可减少APO-100合成,这些代谢改变均可致脂类物质合成增多,在肝脏蓄积引起脂肪肝。
与此同时,FFA具有肝细胞毒性,其可以影响肝细胞的线粒体,引起线粒体肿胀和通透性增加,最后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炎症浸润甚至肝细胞的凋亡。
而且FFA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可通过加强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肝细胞。
而且FFA 可与某些细胞因子如TNF-α等相互作用,导致生物膜损伤,从而诱发脂肪性肝炎。
1.2 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氧应激状态指来自分子的游离基或活性氧种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及其代谢物平衡被打破或解毒功能下降,即促氧化物与抗氧化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均可发生氧应激,氧应激的直接作用是引起细胞内ATP衰竭和谷胱甘肽水平下降等一系列改变,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
除直接造成肝损伤外,另一重要发病机制是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脂质过氧化为氧应激增强后发生的ROS氧化生物膜,ROS与膜磷脂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起过氧化反应或脂质过氧化物,过氧化脂质不仅使内源性ROS增加、毒性增加,且可抑制抗氧化等,增加外源性过氧化物毒害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肝损害及脂肪肝。
1.3 细胞因子:各种因子在脂肪肝发生过程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国内外多项表明NAFLD患者多存在瘦素水平升高以及瘦素抵抗等,提示瘦素、瘦素抵抗可能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过程;TNF-α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在正常情况下主要是由脂肪组织产生,其血清水平与机体脂肪细胞有关,目前认为TNF-α可以通过多个方面在NAFLD中发挥作用,如Hotamisligil等[5]认为TNF-α通过抑制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改变IRS功能、减弱胰岛素受体信号而诱导IR;而Castro等[6]发现,TNF-α可促进脂肪细胞分解和FFA释放,虽然可能TNF-α基因的促进区不同而导致脂肪组织的脂解程度不同。
通过促进IR以及FFA释放,加强葡萄糖毒性以及脂毒性造成肝脏损伤。
另外,有研究表明一些如铁超载以及遗传因素等也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2 二甲双胍治疗NAFLD盐酸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双胍类降糖药,目前,二甲双胍已被认为是胰岛素增敏剂之一,它可通过降低食物吸收以及糖原异生、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等降低血糖,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与胰岛素和磺脲类降糖药相比,它对超重糖尿病患者可强化血糖控制,且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也不增加体重,还可降低大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下降、恶心、腹部不适、腹泻等,无机生命的主要是乳酸中毒,但其发生率十分少见。
2.1 二甲双胍治疗NAFLD的作用点:二甲双胍主要是通过对肝脏、骨骼肌的作用改善IR,并且二甲双胍最大的作用部位是在肝脏,通过提高胰岛素受体IR 酪氨酸激酶活性,减少肝糖产生[7],显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而在肌肉,二甲双胍增加IR的数量、亲和力和IR 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促进GLUT4基因表达,改善肌肉糖原合成,提高胰岛素敏感性20%~30%。
还增加胰岛素从毛细血管到组织的转运,促进胰岛素在组织中发挥作用,改善IR。
另外二甲双胍减少10%~30% FFA氧化,降低10%~15%血TG和LDL 水平[8]。
NAFLD患者FFA 增高,促进肝糖产生,导致胰岛素抵抗;脂肪酸氧化增加,氧化产物乙酰辅酶 A 和柠檬酸能抑制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
通过降低FFA,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肪肝的病理状态,同时恢复β细胞胰岛素分泌。
NAFLD典型的血脂紊乱表现为高TG( VLDL 增加)、低HDL、高LDL血症。
二甲双胍可改善IR患者的脂代谢,降低FFA和组织酸性氧化产物水平,降低TG、TC 和LDL 水平,维持或升高HDL,还可通过降低血糖来减轻氧化压力并减少脂质氧化。
但在临床上,几项小样本试验认为二甲双胍是改善一些生化指标,但远期疗效尚不明确。
Uygun等[9]将3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分别给予饮食治疗以及饮食加二甲双胍治疗(850 mg,2次/日)。
经6个月的临床观察后,发现两组之间尽管肝组织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但在ALT、AST、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降低。
Nair等[10]进行了一项前瞻性开放性试验,应用二甲双胍20 mg/(kg·d),疗程48周。
发现患者的转氨酶仅在治疗3个月末显著降低,但在治疗6个月及1年时降低的转氨酶又逐渐恢复至治疗前的水平,二甲双胍的长期疗效受到质疑。
针对于此,有必要进行大样本前瞻性研究以明确二甲双胍治疗NAFLD 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甚至进行组织学的评价。
有消息称美国国立卫生院对这个问题启动了2个大规模的临床研究(PIVENS和TONIC)。
另外,国内陈世清等[11]亦经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以明显降低腹部内脏脂肪和肝脏的TG、FFA、TNF-α等,特别是TNF-α;许多研究显示它是介导肝损伤的主要因子,其在多方面参与胰岛素抵抗,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Yong-Woon Kim等[12]的研究二甲双胍能够提高瘦素在高脂喂养大鼠的降低食欲以及体重的作用,并能改善瘦素的敏感性,同时他认为二甲双胍和瘦素联用对于纠正肥胖是很有帮助的,而后者与NAFLD的发生密切相关。
国内有学者认为肥胖是NAFLD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13]。
2.2 药物安全问题:当然,如同其它许多药物药物一样,不良反应一直限制二甲双胍在以上领域的应用。
一般而言,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多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约20%患者在用药初期,特别是空腹服药者多见,如:恶心、呕吐、厌食、口腔金属味、腹痛、腹泻等。
这些可能与二甲双胍在消化道黏膜产生刺激有关。
而二甲双胍的严重并发症乳酸中毒发生率却十分罕见,有资料[14]显示:早期法国、瑞典、瑞士的数据显示每年每10万例有1~15例发生乳酸中毒。
3 总结迄今为止,IR以及脂质过氧化等被认为是NAFLD的主要发病机制,针对于此的治疗策略已城研究的热点方向。
二甲双胍属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类降糖药,其作用部位主要在线粒体刺激丙酮酸激酶、脂肪氧化、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也抑制脂肪生成酶的表达,改善IR等。
而这些作用在治疗NAFLD中可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当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阐明,如噻唑烷二酮(TZDs)是一类增加外周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抗糖尿病药物,有研究称其治疗NAFLD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两者联合治疗是否能对于严重IR脂肪肝患者起到协同作用?二甲双胍是否宜于同其它类药物合用?如抗氧化剂。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相信,二甲双胍将对防治NAFLD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 Clark JM,DiehlAM.Defin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Impli-cations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J].Gastroenterology,2003,124:248.[2] Purohit V,Russo D,Coates P.Role of fatty liver,dietary fatty acid sup-plements,and obesity in the progression of alcoholic liver disease:int-roduction and summary of the symposium[J].Alcohol,2004,34:328.[3] Bugianesi E,Leone N,Vanni E,et al.Expand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from cryp togenic cirrhosis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Expanding the natural history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from cryptogenic cirrhosis t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Gas-troenterology,2002,123:134.[4] James O,Day C.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another disease(If of-fluence[J].Lancet,1999,353(9165):1634.[5] Hotamisligil GS,Peraldi P,Budavari A,et a1.IRS-1-mediated;inhi-bitionof insulin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in TNF-alpha-and obesity-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J].Science,1996,271(5249):665.[6] Castro CM,Erkelens DW,van Dijk H,et a1.Free fatty acids:mediator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atherosclerosis[J].Ned Tijdsehr Geneskd,2002,146:103.[7] Lin HZ,Yang SQ,Chuckaree C,et al. Metformin reverses fatty liver disease in obese,leptin-deficient mice[J].Nat Med,2000,6:998.[8] Ralph A,DeFronzo MD. Pharmacologic Therapy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1999,131(4),281.[9] Uygun A,Kadayifci A,Isik AT,et a1.Metformin in the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Aliment Pharulacol Ther,2004,19:537.[10] Nair S,Diehl AM,Wiseman M,et a1.Melformin in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a pilot open label tria1[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4,20:23.[11] 陈世清,刘杞.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肝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915.[12] Yong-Woon Kim,1 Jong-Yeon Kim.Metformin restores leptin sen-sitivity in high-fat–fed obese rats with leptin resistance[J].Dia-betes,2006,55(3):71.[13] 范建高,朱军,李新建,等.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肝脏病学杂志,2005,13(12):83.[14] Jonathan B,Brown,Kathryn ctic acidosis rates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1998,21(10):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