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及解析答案word版
2018北京市平谷区初三数学二模试题及答案word

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统一练习(二)数学试卷 2018.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 1.下面四幅图中所作的∠AOB 不一定等于.....60°的是A .B .C .D .2.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化简3a -的结果正确的是A .3﹣aB .﹣a ﹣3C .a ﹣3D .a +3 3.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 .4.如图,a ∥b ,点B 在直线b 上,且AB ⊥BC ,∠1=40°,那么∠2的度数A .40°B .50°C .60°D .90°5.不等式组21,512x x ->⎧⎪⎨+≥⎪⎩①②中,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 .6.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下图是1994—2017年三次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统计图(三次产业是指: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2014年,第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几乎持平;B.改革开放以来,整体而言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都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C.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是2001年;D.2006年,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大约是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的10倍.7.姐姐和妹妹按计划周末去距家18km的电影院看电影,由于妹妹需要去书店买课外书,姐姐也要完成妈妈布置的家务任务,所以姐姐让妹妹骑公共自行车先出发,然后自己坐公交赶到电影院与妹妹聚齐.如图是她们所走的路程y km与所用时间x min的函数图象,观察此函数图象得出有关信息:①妹妹比姐姐早出发20min;②妹妹买书用了10 min;③妹妹的平均速度为18km/h;④姐姐大约用了52 min到达电影院.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8.右图所示是一个三棱柱纸盒.在下面四个图中,只有一个展开图是这个纸盒的展开图,那么这个展开图是A.B.C.D.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北京大力拓展绿色生态空间,过去5年,共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34万亩.将1 340 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10.如图,是某个正多边形的一部分,则这个正多边形是边形.11.如图,在△ABO 中,∠ABO =90°,点A 的坐标为(3,4).写出一个反比例函数(k ≠0),使它的图象与△ABO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 .12.化简,代数式2111x x x -⎛⎫+÷ ⎪⎝⎭的值是 .13.《数》是中国数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比我们熟知的汉代《九章算术》还要古老,保存了许多古代算法的最早例证(比如“勾股”概念),改变了我们对周秦数学发展水平的认识.文中记载“有妇三人,长者一日织五十尺,中者二日织五十尺,少者三日织五十尺,今威有功五十尺,问各受几何?”译文:“三位女人善织布,姥姥1天织布50尺,妈妈2天织布50尺,妞妞3天织布50尺.如今三人齐上阵,共同完成50尺织布任务,请问每人织布几尺?”设三人一共用了x 天完成织布任务,则可列方程为 .14.如图,一名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的斜坡,从滑行至,已知米,则这名滑雪运动员的高度下降了约米.(参考数据:sin340.56︒≈,cos340.83︒;,tan340.67︒≈) 15.农科院新培育出A 、B 两种新麦种,为了了解它们的发芽情况,在推广前做了五次发芽实验,每次随机各自取相同种子数,在相同的培育环境中分别实验,实验情况记录如下:种子数量 100 200 500 1000 2000 A 出芽种子数 96 165 491 984 1965 发芽率 0.96 0.83 0.98 0.98 0.98 B出芽种子数 96 192 486 977 1946 发芽率0.960.960.970.980.97下面有三个推断:①当实验种子数量为100时,两种种子的发芽率均为0.96,所以他们发芽的概率一样;②随着实验种子数量的增加,A 种子出芽率在0.98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估计A 种子出芽的概率是0.98; ③在同样的地质环境下播种,A 种子的出芽率可能会高于B 种子.其中合理的是 (只填序号).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A 1B 1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OA 2B 2;△OA 2B 2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ky x=34°A B 500AB =得△OA 3B 3;△OA 3B 3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OA 4B 4;…;若点A 1(1,0),B 1(1,1),则点B 4的坐标是 ,点B 2018的坐标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26题每小题6分,第27、28题每小题7分)17.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用直尺和圆规作以AB 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 小美的作法如下:○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作弧,交于点M ,N ; ○2作直线MN ,交AB 于点O ; ○3以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半圆,交直线MN 于点C ; ○4连结AC ,BC . 所以,△ABC 即为所求作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请根据小美的作法,用直尺和圆规作以AB 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并保留作图痕迹.这种作法的依据是 .18.计算:()1013274sin 603π-⎛⎫--+-︒ ⎪⎝⎭.19.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E 平分∠ABC ,交AD 于点E ,AF ⊥BE 于点F .求证:∠BAF =∠EAF .20.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30x m x m -++=.(1)求证:无论实数m 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若方程一个根是2,求m 的值.ABFBA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0ky k x=≠的图象与直线y =x -2交于点A (a ,1). (1)求a ,k 的值;(2)已知点P (m ,0)(1≤m < 4),过点P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交直线y =x -2于点M (x 1,y 1),交函数()0ky k x=≠的图象于点N (x 1,y 2),结合函数的图象,直接写出12y y -的取值范围.22.如图,已知□ABCD ,延长AB 到E 使BE =AB ,连接BD ,ED ,EC ,若ED =AD . (1)求证:四边形BECD 是矩形;(2)连接AC ,若AD=4,CD= 2,求AC 的长.23.为了解2018年某校九年级数学质量监控情况,随机抽取4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 成绩统计如下.93 92 84 55 85 82 66 75 88 67 87 87 37 61 86 61 77 57 72 75 68 66 79 92 86 87 61 86 90 83 901870675279867161892018年某校九年级数学质量监控部分学生成绩统计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如下表:统计量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分值74.27886请根据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统计表中的数据;(2)用统计图将2018年某校九年级数学质量监控部分学生成绩表示出来; (3)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合理的复习建议.CED分数段 x <50 50≤x <6060≤x <7070≤x <8080≤x <9090≤x <100人数239 1324.已知:在△ABC中,AB=BC,以AB为直径作Oe,交BC于点D,交AC于E,过点E作Oe切线EF,交BC于F.(1)求证:EF⊥BC;(2)若CD=2,tan C=2,求Oe的半径.25.如图,△ABC中,∠ACB=90°,∠A=30°,AB=6,点P是斜边AB上一点(点P不与点A,B重合),过点P作PQ⊥AB于P,交边AC(或边CB)于点Q,设AP=x,△APQ的面积为y.小明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换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计算,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的值是(保留一位小数)(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直接写出,当QP=CQ时,x的值是.P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D 是抛物线223y ax ax a =--()0a >的顶点,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的左侧). (1)求点A ,B 的坐标;(2)若M 为对称轴与x 轴交点,且DM =2AM ,求抛物线表达式; (3)当30°<∠ADM <45°时,求a 的取值范围.27.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作∠CBD 的角平分线BE ,分别交CD ,OC 于点E ,F .(1)依据题意,补全图形(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2)求证:CE=CF ; (3)求证:DE =2OF .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M e ,给出如下定义:若M e 上存在两个点A ,B ,使AB =2PM ,则称点P 为M e 的“美好点”. (1)当M e 半径为2,点M 和点O 重合时, ○1点()120P -, ,()211P ,,()322P ,中,O e 的“美好点”是 ;○2点P 为直线y=x+b 上一动点,点P 为O e 的“美好点”,求b 的取值范围; (2)点M 为直线y=x 上一动点,以2为半径作M e ,点P 为直线y =4上一动点,点P 为M e 的“美好点”,求点M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D OA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统一练习(二)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A C B C B B D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10.十;11.答案不唯一,如:;12.;13.;14.280;15.②③;16.点B4的坐标是(1,﹣1),点B2018的坐标是(﹣1,1).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26题每小题6分,第27、28题每小题7分)17.如图, 2依据答案不唯一,如: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18.计算:.解:= ; 4= . 519.证明:∵AE平分∠ABC,∴∠ABE=∠CBE.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EB=∠CBE.2∴∠ABE=∠AEB.3∴AB=AE. 4∵AF⊥BE于点F,∴∠BAF=∠EAF. 520.解:(1) 1= . 2∵,∴= >0.∴无论实数m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 3(2)把x=2代入原方程,得.4解得m=﹣2. 521.解:(1)∵直线y=x-2经过点A(a,1),∴a=3.1∴A(3,1).∵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1),∴k=3.2(2)的取值范围是. 522.(1)证明:∵□ABCD,∴AB∥CD,AB=CD. 1∵BE=AB,∴BE=CD.∴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 2∵AD=BC,AD =DE,∴BC=DE.∴□BECD是矩形.3(2)解:∵CD=2,∴AB=BE=2.∵AD=4,∠ABD=90°,∴BD= . 4∴CE= .∴AC= . 523.(1)2018年某校九年级数学质量监控部分学生成绩统计表: 2分数段x≤50 50<x<60 60≤x<70 70≤x<80 80≤x<90 90≤x<100 人数 2 3 9 8 13 5(2)如图 5(3)答案不唯一,略. 624.(1)证明:连结BE,OE.∵AB为直径,∴∠AEB=90°. 1∵AB=BC,∴点E是AC的中点.∵点O是AB的中点,∴OE∥BC. 2∵EF是的切线,∴EF⊥OE.∴EF⊥BC. 3(2)解:连结AD.∵AB为直径,∴∠ADB=90°,∵CD=2,tanC=2,∴AD=4.4设AB=x,则BD=x﹣2.∵AB2=AD2+BD2,∴. 5解得x=5.即AB=5. 625.(1)4.3; 1(2)如图 4(3)3.0或5.2.626.解:(1)令y=0,得,解得,x2=3.∴A(-1,0),B(3,0). 2(2)∴AB=4.∵抛物线对称轴为x=1,∴AM=2.∵DM=2AM,∴DM=4.∴D(1, -4). 3∴a=1.∴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4(3)当∠ADM=45°时,a= .5当∠ADM=30°时,a= .∴<a< . 627.(1)如图 1(2)证明:∵BE平分∠CBD,∴∠CBE=∠DBE. 2∵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BOC=∠BCD=90°.∵∠CBE+∠CEB=90°,∠DBE+∠BFO=90°,∴∠CEB=∠BFO.3∵∠EFC=∠BFO,∴∠EFC=∠CEB.∴CF=CE. 4(3)证明:取BE的中点M,连接OM. 5∵O为AC的中点,∴OM∥DE,DE=2OM. 6∴∠OMF=∠CEF.∵∠OFM=∠EFC=∠CEF,∴∠OMF=∠OFM.∴OF=OM.∴DE=2OF. 728.解:(1)○1 ,; 2○2当直线y=x+b与相切时,或; 3∴. 5(2)当直线y=4与相切时,m=2或6. 6∴2≤m≤6.7。
2018平谷区初三数学一模试题及答案(word)

九年级中考数学(模拟一)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统一练习(一)数学试卷 2018.4考生须知1.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考生务必将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姓名填写清楚.3.把选择题的所选选项填涂在答题卡上;作图题用2B铅笔.4.修改时,用塑料橡皮擦干净,不得使用涂改液.请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风和日丽春光好,又是一年舞筝时。
放风筝是我国人民非常喜爱的一项户外娱乐活动.下列风筝剪纸作品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2.下面四幅图中,用量角器测得∠AOB度数是40°的图是A. B.C. D.3.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1个单位,点A,B互为相反数,则点C表示的数可能是A.0 B.1 C.3 D.54.下图可以折叠成的几何体是A.三棱柱 B.圆柱 C.四棱柱 D.圆锥5.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算筹是古代用来进行计算的工具,它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右图).当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数用横式表示;“0”用空位来代替,以此类推.例如3306用算筹表示就是,则2022用算筹可表示为A. B. C. D.6.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等于相邻外角的度数,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3 B.4 C.6 D.128.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身高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7~15岁期间生子们会经历一个身高发育较迅速的阶段,我们把这个年龄阶段叫做生长速度峰值段,小明通过上网查阅《2016年某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表》,了解某市男女生7~15岁身高平均值记录情况,并绘制了如下统计图,并得出以下结论:10岁之前,同龄的女生的平均身高一般会略高于男生的平均身高;10~12岁之间,女生达到生长速度峰值段,身高可能超过同龄男生;7~15岁期间,男生的平均身高始终高于女生的平均身高;13~15岁男生身高出现生长速度峰值段,男女生身高差距可能逐渐加大.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10.林业部门要考察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下图是这种幼树在移植过程中幼树成活率的统计图:估计该种幼树在此条件下移植成活的概率为(结果精确到0.01).11.计算: = .12.如图,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ABC上,AB的长为10毫米,AC被分为60等份,如果小管口中DE正好对着量具上20份处(DE∥AB),那么小管口径DE的长是_________毫米.13.已知:,则代数式的值是.14.如图,AB是⊙O的直径,AB⊥弦CD于点E,若AB=10,CD=8,则BE=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CD可以看作是△ABO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BO得到△OCD的过程:.16.下面是“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如图1,∠MON.求作:射线OP,使它平分∠MON.作法:如图2,(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M于点A,交ON于点B;(2)连结AB;(3)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4)作射线OP.所以,射线OP即为所求作的射线.请回答:该尺规作图的依据是.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题7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计算:.18.解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19.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一点,EF垂直平分CD,交AC于点E,交BC 于点F,连结DE,求证:DE∥AB.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x+1交于点A(1,a).(1)求a,k的值;(2)连结OA,点P是函数上一点,且满足OP=OA,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点A除外).22.如图,在□ABCD中,BF平分∠ABC交AD于点F,AE⊥BF于点O,交BC于点E,连接EF.(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连接CF,若∠ABC=60°, AB= 4,AF =2DF,求CF的长.23.为了解某区初二年级数学学科期末质量监控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将有关问题补充完整.收集数据随机抽取甲乙两所学校的2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整理、描述数据按如下数据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数据分段学校甲11378分析数据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下表:统计量学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甲81.858891268.43乙81.9586m115.25经统计,表格中m的值是.得出结论a 若甲学校有400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为 .b可以推断出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理由为 . (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24.如图,以AB为直径作⊙O,过点A作⊙O的切线AC,连结BC,交⊙O于点D,点E是BC 边的中点,连结AE.(1)求证:∠AEB=2∠C;(2)若AB=6,,求DE的长.25.如图,在△ABC中,∠C=60°,BC=3厘米,AC=4厘米,点P从点B出发,沿B→C→A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秒,B、P两点间的距离为y厘米.(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x(s)1234567y(cm)1.02.03.02.72.7m3.6经测量m的值是(保留一位小数).(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在△ABC中画出点P所在的位置.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1)求b的值;(2)在y轴上有一动点P(0,m),过点P作垂直y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x1,y1),B (x2 ,y2),其中.当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出m的值;把直线PB下方的函数图象,沿直线PB向上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W,新图象W在0≤x≤5 时,,求m的取值范围.27.在△ABC中,AB=AC,CD⊥BC于点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AE平分∠BAC交BD于点E,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连接DF.(1)补全图1;(2)如图1,当∠BAC=90°时,求证:BE=DE;写出判断DF与AB的位置关系的思路(不用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2,当∠BAC=α时,直接写出α,DF,AE的关系.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的坐标为,点N的坐标为,且,,以MN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轴,y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2,0),B(0,2),则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2)若点C(1,2),点D在直线y=5上,以CD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的半径为,点P的坐标为(3,m) .若在⊙O上存在一点Q ,使得以QP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的取值范围.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统一练习(一)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0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题号12345678答案BACACBDC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中考汇编】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88页含答案

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目录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解不等式组(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计算题(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解四边形(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几何证明(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几何综合(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函数计算及运用(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二次函数综合(含答案)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一模数学试卷精选汇编:统计(含答案)解不等式组专题东城区18. 解不等式组4+6,23x x x x ⎧⎪+⎨⎪⎩>≥,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18. 解:4+6,23x x x x ⎧⎪⎨+⎪⎩①②>≥, 由①得,-x >2,------------------1分由②得,1x ≤, ------------------2分∴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2<≤.所有整数解为-1, 0, 1. ---------------------5分西城区18.解不等式组3(2)4112x x x ++⎧⎪⎨-<⎪⎩≥,并求该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解析】解①得,364x x ++≥,22x -≥,1x -≥,解②得,12x -<,3x <,∴原不等式解集为13x -<≤,∴原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为0,,2.海淀区18.解不等式组:()5331,263.2x x x x +>-⎧⎪⎨-<-⎪⎩ 18.解:() 5331, 263. 2x x 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3x >-. …2分解不等式②,得2x <. ………4分所以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32x -<<. ………5分18.解不等式组:341,51 2.2x x x x ≥-⎧⎪⎨->-⎪⎩ 18.解:解不等式①,得1x ≤, ……………………2分解不等式②,得1x >-. ……………………4分∴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1x -<≤.………5分石景山区18.解不等式组:3(1)45622x x x x +>++<⎧⎪⎨⎪⎩,. 18.解:原不等式组为3(1)45,62.2x x x x +>++<⎧⎪⎨⎪⎩ 解不等式①,得2x <-. ………………2分 解不等式②,得2x <. ………………4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 -. ………………5分 朝阳区18. 解不等式组 :⎪⎩⎪⎨⎧>-->-.2216),3(21x x x x18. 解:原不等式组为⎪⎩⎪⎨⎧>-->-.2216),3(21x x x x解不等式①,得 5<x . ………………………………………2分解不等式②,得 21>x .………………………………………………4分 ∴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521<<x . …………………………………5分① ②18.解不等式组:⎩⎪⎨⎪⎧x -32<1,2(x +1)≥x -1.18.解:由(1)得,x-3<2X<5 ……………………….2′(2) 得 2x+2≥x-1x ≥-3 ……………………….4′所以不等式组的解是-3≤x <5……………………….5′ 门头沟区18. 解不等式组:1031+1.x x x ⎧-<⎪⎨⎪-⎩,≤3()18.(本小题满分5分)解不等式①得,x <3, …………………………………………2分解不等式②得,x ≥﹣2, ………………………………4分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 <3. ………………5分大兴区17.解不等式组:⎪⎩⎪⎨⎧>++≤+x x x x 2274)3(2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17. 解:⎪⎩⎪⎨⎧>++≤+x x x x 2274)3(2 由①,得21-≥x . ………………………………………………………1分 由②,得2<x . …………………………………………………………2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21<≤-x . ………………………………………4分 它的所有整数解为0,1. …………………………………………………5分① ②18.解不等式组3(1)45,513x x x x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18.解:3(1)455 3 1x x 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 x ≤2. ·········································································1 解不等式②,得 x >-1. ·······································································3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2x -<≤. ························································4 ∴适合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2. ·······················································5 怀柔区18.解不等式组:()⎪⎩⎪⎨⎧<+-<-.1213,213x x x x 18.解:由①得:3x < . ………………………………………………………………………2分由②得:9x >- …………………………………………………………………………4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93x -<< ………………………………………………………5分 延庆区18.解不等式组:523(2)53.2x x x x -<+⎧⎪⎨+≤⎪⎩,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 18.解:由①得,x <4. ……1分由②得,x ≥1 . ……3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 <4. ……4分∴ 原不等式组的所有整数解为1,2,3. ……5分18.解不等式组:()7+1,2315 1.x x x x +⎧≥-⎪⎨⎪+<-⎩18.解不等式组:()7+12315x x x x +⎧≥-⎪⎨⎪+<-⎩解:解不等式①得 x ≥3- ……………………………………………………………2分 解不等式②得 2x > ………………………………………………………………4分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2x > …………………………………………………………5分计算题专题东城区17.计算:()2012sin 60-π-2++1-3-⎛⎫︒ ⎪⎝⎭. =217.解:原式分分西城区17114sin 3015-⎛⎫+︒- ⎪⎝⎭.【解析】原式1541)52122=+⨯-=+=. 海淀区17.计算:11()3tan 302|3-︒+. 17.解:原式=3323-⨯+- ………………4分=5- ………………5分丰台区1702cos 45(3π)|1-︒+-+-.1702cos 45(3π)|1︒+-+.=211++ ……………………4分= ……………………5分石景山区17.计算:012sin 455(3--++° 17.解:原式=2512⨯-+- ………………4分4=-- ………………5分朝阳区17. 计算:2sin30°+ .8)4()31(01+-+-π17. 解:原式 2213212+++⨯= …………………………………………………4分 225+=. ……………………………………………………………5分燕山区17.计算:4cos30°-12 + 20180 + ||1-317.4cos30°-12 + 20180 + ||1-3 =13132234-++-⨯=3 门头沟区17.计算:()201254sin 603π-⎛⎫--++-︒ ⎪⎝⎭.平谷区17.计算:(1013132sin 603-⎛⎫-+-︒ ⎪⎝⎭π.17.解:(1013132sin 603-⎛⎫-+--︒ ⎪⎝⎭π=331312-- ···········································································4 =1 ····································································································5 怀柔区17.计算:102130tan 3)3(31-︒⎪⎭⎫ ⎝⎛-+---π. 17.解:原式331132=--+ …………………………………………………4分.…………………………………………………………………5分延庆区17.计算:0113tan 301(2)()3π-︒+---.17.原式=3⨯33+3-1+1-3 ……4分=23-3 ……5分顺义区17.计算:()01312sin 452π--︒+-.17.解:()01312sin 452π--︒+-112132=-⨯+ (4)分13= ……………………………………………………………………………… 5分4=-解四边形专题东城区2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延长BA 至点E ,使AE = AB ,连接DE ,AC .(1)求证:四边形ACDE 为平行四边形;(2)连接CE 交AD 于点O . 若AC=AB =3,1cos 3B =,求线段CE 的长.21.(1) 证明:∵平行四边形ABCD ,∴=AB DC ,AB DC ∥.∵AB =AE ,∴=AE DC ,AE DC ∥.∴四边形ACDE 为平行四边形. -------------------2分(2) ∵=AB AC ,∴=AE AC .∴平行四边形ACDE 为菱形.∴AD ⊥CE .∵AD BC ∥,∴BC ⊥CE.在Rt △EBC 中,BE =6, 1cos 3BC B BE ==, ∴=2BC .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42BC 分 西城区21.如图,在ABD △中,ABD ADB ∠=∠,分别以点B ,D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在BD 的右侧作弧,两弧交于点C ,分别连接BC ,DC ,AC ,记AC 与BD 的交点为O . (1)补全图形,求AOB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2)若5AB =,3cos 5ABD ∠=,求BD 的长.BDA【解析】(1)补全的图形如图所示.90AOB ∠=︒. 证明:由题意可知BC AB =,DC AB =, ∵在ABD △中,ABD ADB ∠=∠, ∴AB AD =,∴BC DC AD AB ===,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AC BD ⊥, ∴90AOB ∠=︒.(2)∵四边形ABCD 为菱形, ∴OB OD =.在Rt ABO △中,90AOB ∠=︒,5AB =,3cos 5ABD ∠=,∴cos 3OB AB ABD =⋅∠=, ∴26BD OB ==.ABCDO海淀区21.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AE ∥BD ,BE ∥AC ,OE = CD . (1)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2)若AD = 2,则当四边形ABCD 的形状是__________时,四边形AOBE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是_______.C B EOAD21.(1)证明:∵AE BD ∥,BE AC ∥,∴四边形AEBO 是平行四边形. ………………1分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C AB =. ∵OE CD =, ∴OE AB =.∴平行四边形AEBO 是矩形. ………………2分 ∴90BOA ∠=︒. ∴AC BD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 ………………3分 (2) 正方形; ………………4分2. ………………5分丰台区21.已知:如图,菱形ABCD ,分别延长AB ,CB 到点F ,E ,使得BF = BA ,BE = BC ,连接AE ,EF ,FC ,CA .(1)求证:四边形AEFC 为矩形;(2)连接DE 交AB 于点O ,如果DE ⊥AB ,AB = 4,求DE 的长.ABCEDF21.(1)证明:∵BF =BA ,BE =BC ,∴四边形AEFC 为平行四边形. ………………………1分 ∵四边形ABCD 为菱形, ∴BA =BC .∴BE =BF .∴BA + BF = BC + BE ,即AF =EC .∴四边形AEFC 为矩形. ………………………2分(2)解:连接DB .由(1)知,AD ∥EB ,且AD =EB . ∴四边形AEBD 为平行四边形 ∵DE ⊥AB ,∴四边形AEBD 为菱形.∴AE =EB ,AB =2AG ,ED =2EG . ………………………4分 ∵矩形ABCD 中,EB =AB ,AB=4, ∴AG =2,AE =4.∴Rt △AEG 中,EG=23.∴ED=43. ………………………5分 (其他证法相应给分)石景山区2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90A BCD ∠=∠=°,210BC CD ==,CE AD ⊥于点E . (1)求证:AE CE =;(2)若tan 3D =,求AB 的长.BA CE D21.(1)证明:(法一)过点B 作BH ⊥CE 于H ,如图1. ∵CE ⊥AD ,∴∠BHC =∠CED =90°,190D ∠+∠=︒. ∵∠BCD =90°, ∴1290∠+∠=︒, ∴2D ∠=∠. 又BC =CD∴BHC △≌CED △. ∴BH CE =.∵BH ⊥CE ,CE ⊥AD ,∠A =90°, ∴四边形ABHE 是矩形, ∴AE BH =.∴AE CE =. ………………3分 (法二)过点C 作CH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H .图略,证明略. (2)解: ∵四边形ABHE 是矩形, ∴AB HE =.∵在Rt CED △中,tan 3CE D DE==,设,3DE x CE x ==,∴10210CD x ==. ∴2x =.∴2DE =,6CE =. ………………4分 ∵2CH DE ==.∴624AB HE ==-=. ………………5分朝阳区21. 如图,在△ABC 中,D 是AB 边上任意一点,E 是BC 边中点,过点C作AB 的平行线,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BF ,CD . (1)求证:四边形CDBF 是平行四边形; (2)若∠FDB =30°,∠ABC =45°,BC =,求DF 的长.21.(1)证明:∵CF ∥AB ,∴∠ECF =∠EBD . ∵E 是BC 中点, ∴CE =BE .∵∠CEF =∠BED , ∴△CEF ≌△BED . ∴CF =BD .∴四边形CDBF 是平行四边形. ………………………2分(2)解:如图,作EM ⊥DB 于点M ,∵四边形CDBF 是平行四边形,BC =24,∴2221==BC BE ,DE DF 2=. 在Rt △EMB 中,2sin =∠⋅=ABC BE EM . ……………………3分在Rt △EMD 中,42==EM DE . …………………4分∴DF =8. ………………………………………………………5分燕山区23. 如图,在△AB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平谷区2018年初三统一练习数学答案

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统一练习(一)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04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x ≥2;10.0.88; 11.23n m +;12.103;13.8;14.2; 15.答案不唯一,如:将△ABO 沿x 轴向下翻折,在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OCD . 16.答案不唯一: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题7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解:(1112sin 603-⎛⎫-+--︒ ⎪⎝⎭π=3112-+-......................................................................... 4 =1 . (5)18.解:3(1)4553 1x x 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 x ≤2. (1)解不等式②,得 x >-1. ······································································· 3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2x -<≤. ······················································· 4 ∴适合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2. ······················································ 5 19.证明:∵AB=AC , ∴∠B =∠C . ················································································· 1 ∵EF 垂直平分CD , ∴ED=EC . ··················································································· 2 ∴∠EDC =∠C . ············································································· 3 ∴∠EDC =∠B . ············································································· 4 ∴DF ∥AB . · (5)20.解:(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Δ2410k =--> (1)=8-4k >0. ∴2k < ··················································································· 2 (2)∵k 为正整数, ∴k =1. ··················································································· 3 解方程220x x +=,得120,2x x ==-. ········································· 5 21.解:(1)∵直线y =x +1经过点A (1,a ),∴a =2. ····················································································· 1 ∴A (1,2).∵函数()0ky k x=≠的图象经过点A (1,2), ∴k =2. (2)(2)点P 的坐标(2,1),(-1,-2),(-2,-1). ......................................... 5 22.(1)证明:∵BF 平分∠ABC , ∴∠ABF =∠CBF . .. (1)∵□ABCD ,∴AD ∥BC .∴∠AFB =∠CBF .∴∠ABF =∠AFB .∴AB=AF .∵AE ⊥BF ,∴∠ABF +∠BAO =∠CBF +∠BEO =90°. ∴∠BAO =∠BEO . ∴AB=BE . ∴AF=BE .∴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 ∴□ABEF 是菱形. (2)(2)解:∵AD=BC ,AF=BE ,∴DF=CE . ∴BE =2CE . ∵AB =4,∴BE =4. ∴CE =2.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 (3)∵∠ABC =60°,AB=BE , ∴△ABE 是等边三角形. ∴BG=GE =2. ∴AF=CG =4. ········································································· 4 ∴四边形AGCF 是平行四边形. ∴□AGCF 是矩形. ∴AG=CF .在△ABG 中,∠ABC =60°,AB =4,∴AG=∴CF= (5)·················································································································· 2 分析数据经统计,表格中m 的值是 88 . ················································· 3 得出结论a 若甲学校有400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为 300 . ............. 4 b 答案不唯一,理由须支撑推断结论. .. (7)24.(1)证明:∵AC 是⊙O 的切线, ∴∠BAC =90°...................................................................... 1 ∵点E 是BC 边的中点, ∴AE=EC . ∴∠C =∠EAC , ...................................................................... 2 ∵∠AEB =∠C +∠EAC , ∴∠AEB =2∠C . .. (3)(2)解:连结AD .∵AB 为直径作⊙O , ∴∠ABD =90°. ∵AB = 6,3cos 5B =, ∴BD =185. (4)在Rt △ABC 中,AB =6,3cos 5B =,∴BC =10.∵点E 是BC 边的中点, ∴BE =5. ····························· 5 ∴75DE =. (6)25.解:(1)3.0; ························································································· 1 (2)如图所示; ················································ (4)(3)如图 (5)PC26.解:(1)∵抛物线223y x bx =-+-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b =2. ················································· 1 (2)①∴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43y x x =-+-. ∵A (x 1,y ),B (x 2 ,y ), ∴直线AB 平行x 轴.∵213x x -=, ∴AB =3.∵对称轴为x =2,∴AC =12. ············································· 2 ∴当12x =时,54y m ==-. (3)②当y =m =-4时,0≤x ≤5时,41y -≤≤; (4)当y =m =-2时,0≤x ≤5 时,24y -≤≤;..... 5 ∴m 的取值范围为42m -≤≤-. (6)27.解:(1)补全图1; (1)(2)①延长AE ,交BC 于点H . ················· 2 ∵AB=AC , AE 平分∠BAC ,∴AH ⊥BC 于H ,BH=HC .∵CD ⊥BC 于点C , ∴EH ∥CD . ∴BE=DE . (3)②延长FE ,交AB 于点G .由AB=AC ,得∠ABC =∠ACB . 由EF ∥BC ,得∠AGF =∠AFG . 得AG=AF .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GE=E F . ······· 4 由∠GEB =∠FED ,可证△BEG ≌△DEF .可得∠ABE =∠FDE . (5)从而可证得DF ∥AB . (6)(3)tan 2DF αAE =. (7)BBB28.解:(1)60;·························································································· 1 (2)∵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直线CD 与直线y =5的夹角是45°. 过点C 作CE ⊥DE 于E .∴D (4,5)或()2,5-. ........................................ 3 ∴直线CD 的表达式为1y x =+或3y x =-+. (5)(3)15m ≤≤或51m -≤≤-. (7)。
2018年4月平谷一模数学试卷与答案

平谷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数学试卷2018.4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在下列各题地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地. 1.地倒数是A .3 B .C .D .2.最新统计,中国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超30 000 000人,3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B .C .D .3.如图,在□中,,为垂足.如果,则A .B .C .D .4.某电视台举行歌手大奖赛,每场比赛都有编号为1~10号共10道综合素质测试题供选手随机抽取作答.在某场比赛中,前两位选手分别抽走了2号,7号题,第3位选手抽中8号题地概率是A .B .C .D .5.如图,点分别是三边地中点,若地周长为,则地周长为A .B .C .D .6.北京市2018年4月份某一周天气预报地日最高气温<单位:) 分别为13,14,17,22,22,15,15,这组数据地众数是 A .B .C .D .7.将函数进行配方,正确地结果应为A .B .C .D .8.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位于第一象限,AB=AC=2,直角顶点A 在直线y =x 上,其中A 点地横坐标为1,且两条直角边AB 、AC 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若双曲线(k ≠0>与有交点,则k 地取值范围是 A . B. C . D . 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9.如果分式地值为正数,那么地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AEBCD10.分解因式:__________.11.如图,⊙O地半径OA=6,弦AB=8,P为AB上一动点,则点P到圆心O地最短距离为.12.如图1、图2、图3,在中,分别以为边,向外作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相交于点.如图4,是以为边向外所作正边形地一组邻边;是以为边向外所作正(n为正整数>边形地一组邻边.地延长相交于点.图1中;图4中<用含地式子表示).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13.计算:.14.已知,求地值.15.已知:如图,AB∥CD,AB=EC,BC=CD.求证:AC=ED.16.如果是一元二次方程地一个根,求它地另一根.17.如图,一次函数地图象与轴相交于点,与反比例函数地图象相交于点.<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地解读式;<2)设点P是x 轴上一点,若,直接写出点P地坐标.18.某产品每件成本10元,试销阶段每件产品地销售价x<元)与产品地日销售量y<件)之间地关系如下表:若日销售量y是销售价x地一次函数.<1)求出日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x<元)地函数关系式;<2)求销售价定为30元时,每日地销售利润.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第小题5分)19.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E是AD上一点,∠BED=135°,,,.求(1>点C到直线AD地距离;<2)线段BC地长.20.如图,是地直径,点在上,地平分线交于点,过点作地垂线交地延长线于点,连接交于点.<1)求证:是地切线;<2)若,求地长.21.2010年4月,国务院出台“房贷新政”,确定实行更为严格地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楼市产生了较大地影响.下面是某市今年2月~5月商品住宅地月成交量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1)该市今年2月~5月共成交商品住宅套;(2)请你补全条形统计图;<3)该市这4个月商品住宅地月成交量地极差是套,中位数是套.22.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地任意两点,我们把叫做两点间地直角距离,记作.<1)已知点,那么两点间地直角距离=_____________;<2)已知O为坐标原点,动点满足,请写出x与y之间满足地关系式,并在所给地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所有满足条件地图形;<3)设是一定点,是直线上地动点,我们把地最小值叫做点到直线地直角距离.试求点到直线地直角距离.五、解答题<本题共22分,第23题7分,第24题7分,第25题8分)23.已知关于m地一元二次方程=0.<1)判定方程根地情况;<2)设m为整数,方程地两个根都大于且小于,当方程地两个根均为有理数时,求m地值.24.<1)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D、E分别是AB、BC上地点,且,连接AE、CD相交于点P.请你补全图形,并直接写出∠APD地度数;=<2)如图<2),Rt△ABC中,∠B=90°,M、N分别是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AB 、BC上地点,且,连接AN 、CM 相交于点P . 请你猜想∠APM =°,并写出你地推理过程. 25.如图1,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与y 轴交于点A ,与x 轴交于点B ,以线段BC 为边向上作正方形ABCD . <1)点C 地坐标为< ),点D 地坐标为< ); <2)若抛物线经过C 、D 两点,求该抛物线地解读式; <3)若正方形以每秒个单位长度地速度沿射线BA 向上平移,直至正方形地顶点C 落在轴上时,正方形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设正方形落在y 轴右侧部分地面积为,求关于平移时间<秒)地函数关系式, 并写出相应自变量地取值范围.平谷区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一练习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4分,) 9.; 10.; 11.; 12..<每空2分)三、解答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5分) 13.解:……………………………………………………………………4分………………………………………………………………………………5分14.解:解:…………………………………………………… 3分………………………………………………………………………… 4分∵∴ 当 时, 原式. ……………………………………………………… 5分15.证明:∵AB //CD ,∴.………………………………………………………………1分 在△ABC 和△ECD 中,图2∴△ABC≌△ECD.………………………………………………………4分∴AC=ED.…………………………………………………………………5分16.解:因为是地一个根,所以.解得.……………………………………………………2分当时,原方程化为.解得,. ………………………………………………………………4分它地另一根是4.………………………………………………………………5分17.解:<1)把分别代入和,得……………………………………………………………………………2分∴一次函数地解读式为,反比例函数地解读式为……………………………………………………3分<2)P点坐标为<5,0)或<).………………………………………………………5分18.解:<1)设此一次函数解读式为……………………..…………………1分则………………………………………………………..…..…2分解得k=1,b=40.即一次函数解读式为.………………………………………………3分<2)每日地销售量为……………………………. ………….……..4分所获销售利润为<3010)×10=200元.……………………………………….……5分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5分)19.解:<1)作CF⊥AD交AD地延长线于F. ………………………………………..1分∵∠ADC=120°,∴∠CDF=60°.在Rt△CDF中,………………………………………2分即点C到直线AD地距离为3.<2)∵∠BED=135°,,月份2 0003 000 1 000∴∠AEB =45°. ∵,∴∠ABE =45°. ∴………………………………………………………………………3分作BG ⊥CF 于G .可证四边形ABGF 是矩形. ∴FG =AB =2,CG =CF FG =1. ∵,∴………………………………..4分∴………………………………………………5分20.解:<1)证明:连结,则.∴∵平分∴, ∴.………………………………….1分 ∴. ∵,即,∴,即. ∴与相切.……………………………..2分 <2)连结.∵是地直径, ∴.∴ ……………………………………………………….3分∵.∴∴,即,得.∴.…………………………………………………4分可证∴∴……5分21.解:<1)18 000;…………………2分<2)如图; ………………………3分 <3)3 780,4 410.……………..5分.22.解:<1);…………………..1分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2)由题意,得,……………2分所以符合条件地点P 组成地图形如图所示;…3分 <3)∵..∴ 到直线地直角距离为……………………………………5分分,第23题7分,第23 ∵∴所以无论m 取任何实数,方程=0都有两个不相等地实数根. ………..2分(2>设. ∵ 地两根都在和之间,∴ 当时,,即: . 当时,,即:.∴ . ………………………..………..………………………………3分∵ 为整数, ∴. …………………………………….. 4分① 当时,方程, 此时方程地根为无理数,不合题意. ②当时,方程,,不符合题意.③当时,方程,符合题意.综合①②③可知,.…………………..………………7分24.解:<1)60°………………………………..1分 <2)45°………………………………..2分 证明:作AE ⊥AB 且. 可证.……………………………..3分 ∴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5分又△AEC ≌△CAN <s , a , s )∴ ∴EC ∥AN. ∴…………………………………………………………………..7分 25.解:<1)C <-3,2),D <-1,3)2分 <2)抛物线经过<-1,3)、<-3,2),则解得可取一切实数,表示数轴上实数和所对应∴……………….…3分<3)①当点D运动到y轴上时,t =.…………..…4分当0<t ≤时,如图1设D′A′交y轴于点E.∵tan∠BAO ==2,又∵∠BAO=∠EAA′∴tan∠EAA′=2, 即=2AA ′=,∴EA’=.∴S△EA’A=AA′·EA ′=t ×t=5 t2………5分当点B运动到点A时,t =1.6分当<t≤1时,如图2设D′C′交y轴于点G,过G作GH⊥A′B′于H .在Rt△AOB中,AB =∴GH =,AH =GH =∵AA ′=t,∴HA ′=t -,GD ′=t - .∴S梯形AA′D′G =(t -+t > =5t -当点C运动到y轴上时,t=.当1<t≤时,如右图所示设C′D′、C′B′分别交y轴于点M、N∵AA′=t,A′B′=,∴AB′=t-,B′N=2AB′=t-∵B′C′=,∴C′N=B′C′-B′N=-t∴=C′N=(-t>∴=(-t>·(-t>=5t2-15t+∴S五边形B′A′D′MN=S正方形B′A′D′C′-S△MNC′=(5t2-15t+>=-5t2+15t-综上所述,S与x地函数关系式为:当0<t≤时, S=5当<t≤1时,S=5t当1<t≤时,S=-5t2+15t………………………………………………..8分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最新-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数学一模试题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2018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2018 菁优网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32分)1、﹣3的相反数是()A、3B、﹣3C、±3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考点:相反数。
分析: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解答:解:﹣(﹣3)=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意义,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学生易把相反数的意义与倒数的意义混淆,误认为﹣3的相反数是﹣错误!未指定书签。
而导致错误.2、温家宝总理在2018年3月5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再解决60 000 000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将6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6×118B、6×118C、6×118D、60×118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
专题:应用题。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60 000 000=6×118.故选B.点评:把一个数M记成a×10n(1≤|a|<10,n为整数)的形式,这种记数的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规律](1)当|a|≥1时,n的值为a的整数位数减1;(2)当|a|<1时,n的值是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前0的个数,包括整数位上的0.3、(2018•金华)如图,把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A、32°B、58°C、68°D、60°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余角和补角。
2018年北京平谷区初三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模拟试卷2018.5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1.风和日丽春光好,又是一年舞筝时。
放风筝是我国人民非常喜爱的一项户外娱乐活动.下列风筝剪纸作品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下面四幅图中,用量角器测得∠AOB度数是40°的图是A.B.C.D.3.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1个单位,点A,B互为相反数,则点C表示的数可能是A.0 B.1 C.3 D.54.下图可以折叠成的几何体是A.三棱柱B.圆柱C.四棱柱D.圆锥5.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算筹是古代用来进行计算的工具,它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右图).当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数用横式表示;“0”用空位来代替,以此类推.例如3306用算筹表示就是,则2022用算筹可表示为A. B. C. D.6.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等于相邻外角的度数,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3 B.4 C.6 D.127.“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图所示,表示了寓言中的龟、兔的路程S 和时间t的关系(其中直线段表示乌龟,折线段表示兔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50分钟B.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0.1米/分钟C.兔子比乌龟早到达终点10分钟D.乌龟追上兔子用了20分钟8.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身高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7~15岁期间生子们会经历一个身高发育较迅速的阶段,我们把这个年龄阶段叫做生长速度峰值段,小明通过上网查阅《2016年某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表》,了解某市男女生7~15岁身高平均值记录情况,并绘制了如下统计图,并得出以下结论:①10岁之前,同龄的女生的平均身高一般会略高于男生的平均身高;②10~12岁之间,女生达到生长速度峰值段,身高可能超过同龄男生;③7~15岁期间,男生的平均身高始终高于女生的平均身高;④13~15岁男生身高出现生长速度峰值段,男女生身高差距可能逐渐加大.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x 的取值范围是 .10.林业部门要考察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下图是这种幼树在移植过程中幼树成活率的统计图:估计该种幼树在此条件下移植成活的概率为 (结果精确到0.01).11.计算:23222333m n ++++⨯⨯⨯个个= .12.如图,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ABC 上,AB 的长为10毫米,AC 被分为60等份,如果小管口中DE 正好对着量具上20份处(DE ∥AB ),那么小管口径DE 的长是_________毫米.13.已知:24a a +=,则代数式()()()2122a a a a +-+-的值是 . 14.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 ⊥弦CD 于点E ,若AB =10,CD =8,则BE =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CD 可以看作是△ABO 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BO 得到△OCD 的过程: .16.下面是“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过程.请回答:该尺规作图的依据是 . 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题7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计算:(1112sin 603-⎛⎫-+-︒ ⎪⎝⎭π.18.解不等式组3(1)45,513x x x x -≥-⎧⎪-⎨->⎪⎩,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19.如图,在△ABC 中,AB=AC ,点D 是BC 边上一点,EF 垂直平分CD ,交AC 于点E ,交BC 于点F ,连结DE ,求证:DE ∥AB .20.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x x k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k 的取值范围;(2)当k 为正整数时,求此时方程的根.2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0ky k x=≠的图象与直线y =x +1交于点A (1,a ). (1)求a ,k 的值;(2)连结OA ,点P 是函数()0ky k x=≠上一点,且满足OP=OA ,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点A 除外).22.如图,在□ABCD 中,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F ,AE ⊥BF 于点O ,交BC 于点E ,连接EF .(1)求证:四边形ABEF 是菱形;(2)连接CF ,若∠ABC=60°, AB= 4,AF =2DF ,求CF 的长.23.为了解某区初二年级数学学科期末质量监控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将有关问题补充完整. 收集数据随机抽取甲乙两所学校的2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甲 91 89 77 86 71 31 97 93 72 91 81 92 85 85 95 88 88 90 44 91 乙 84 93 66 69 76 87 77 82 85 8890886788919668975988整理、描述数据按如下数据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数据分析数据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下表:的值是 .得出结论a 若甲学校有400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为 .b 可以推断出 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理由为. (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24.如图,以AB 为直径作⊙O ,过点A 作⊙O 的切线AC ,连结BC ,交⊙O 于点D ,点E 是BC 边的中点,连结AE . (1)求证:∠AEB =2∠C ; (2)若AB =6,3cos 5B,求DE 的长.25.如图,在△ABC 中,∠C =60°,BC =3厘米,AC =4厘米,点P 从点B 出发,沿B →C →A 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A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秒,B 、P 两点间的距离为y 厘米.小新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新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 与y 的几组值,如下表:经测量m 的值是 (保留一位小数).(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在△ABC 中画出点P 所在的位置.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3y x bx =-+-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1)求b 的值; (2)在y 轴上有一动点P (0,m ),过点P 作垂直y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 (x 1,y 1),B (x 2 ,y 2),其中 12x x <.①当213x x -=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出m 的值;②把直线PB 下方的函数图象,沿直线PB 向上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W ,新图象W 在0≤x ≤5 时,44y -≤≤,求m 的取值范围.27.在△ABC 中,AB=AC ,CD ⊥BC 于点C ,交∠ABC 的平分线于点D ,AE 平分∠BAC 交BD 于点E ,过点E 作EF ∥BC 交AC 于点F ,连接DF . (1)补全图1;(2)如图1,当∠BAC =90°时,①求证:BE=DE ;②写出判断DF 与AB 的位置关系的思路(不用写出证明过程); (3)如图2,当∠BAC=α时,直接写出α,DF ,AE 的关系.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以MN 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 (2,0),B (),则以AB 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 (2)若点C (1,2),点D 在直线y =5上,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P 的坐标为(3,m ) .若在⊙O 上存在一点Q ,使得以QP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图1BB 图2北京市平谷区2018年中考统一练习(一)数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04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 9.x ≥2;10.0.88; 11.23n m +;12.103;13.8;14.2;15.答案不唯一,如:将△ABO 沿x 轴向下翻折,在沿x 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OCD . 16.答案不唯一: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题7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 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7.解:(1112sin 603-⎛⎫-+--︒ ⎪⎝⎭π=3112--········································································· 4 =1 ···································································································· 5 18.解:3(1)4553 1x x x x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 x ≤2. (1)解不等式②,得 x >-1. ....................................................................... 3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2x -<≤. ....................................................... 4 ∴适合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2. ...................................................... 5 19.证明:∵AB=AC , ∴∠B =∠C . ................................................................................. 1 ∵EF 垂直平分CD , ∴ED=EC . ................................................................................... 2 ∴∠EDC =∠C . ............................................................................. 3 ∴∠EDC =∠B . ............................................................................. 4 ∴DF ∥AB . . (5)20.解:(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Δ2410k =--> (1)=8-4k >0. ∴2k < ··················································································· 2 (2)∵k 为正整数, ∴k =1. ··················································································· 3 解方程220x x +=,得120,2x x ==-. ········································· 5 21.解:(1)∵直线y =x +1经过点A (1,a ),∴a =2. ····················································································· 1 ∴A (1,2).∵函数()0ky k x=≠的图象经过点A (1,2), ∴k =2. (2)(2)点P 的坐标(2,1),(-1,-2),(-2,-1). ......................................... 5 22.(1)证明:∵BF 平分∠ABC , ∴∠ABF =∠CBF . .. (1)∵□ABCD ,∴AD ∥BC .∴∠AFB =∠CBF .∴∠ABF =∠AFB .∴AB=AF .∵AE ⊥BF ,∴∠ABF +∠BAO =∠CBF +∠BEO =90°. ∴∠BAO =∠BEO . ∴AB=BE . ∴AF=BE .∴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 ∴□ABEF 是菱形. (2)(2)解:∵AD=BC ,AF=BE ,∴DF=CE . ∴BE =2CE . ∵AB =4,∴BE =4. ∴CE =2.过点A 作AG ⊥BC 于点G . (3)∵∠ABC =60°,AB=BE , ∴△ABE 是等边三角形. ∴BG=GE =2. ∴AF=CG =4. (4)∴四边形AGCF是平行四边形.∴□AGCF是矩形.∴AG=CF.在△ABG中,∠ABC=60°,AB=4,∴AG=∴CF= (5) (2)分析数据经统计,表格中m的值是88 . (3)得出结论a若甲学校有400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为300 . (4)b 答案不唯一,理由须支撑推断结论. (7)24.(1)证明:∵AC是⊙O的切线,∴∠BAC=90°. (1)∵点E是BC边的中点,∴AE=EC.∴∠C=∠EAC, (2)∵∠AEB=∠C+∠EAC,∴∠AEB=2∠C. (3)(2)解:连结AD.∵AB为直径作⊙O,∴∠ABD=90°.∵AB= 6,3 cos5B=,∴BD=185. (4)在Rt△ABC中,AB=6,3 cos5B=,∴BC=10.∵点E是BC边的中点,∴BE=5. (5)∴75DE=. (6)25.解:(1)3.0;························ (1)(2)如图所示; (4)(3)如图 (5)26.解:(1)∵抛物线223y x bx =-+-的对称轴为直线x =2, ∴b =2. ················································· 1 (2)①∴抛物线的表达式为243y x x =-+-. ∵A (x 1,y ),B (x 2 ,y ), ∴直线AB 平行x 轴.∵213x x -=, ∴AB =3.∵对称轴为x =2,∴AC =12. ············································· 2 ∴当12x =时,54y m ==-. (3)②当y =m =-4时,0≤x ≤5时,41y -≤≤; (4)当y =m =-2时,0≤x ≤5 时,24y -≤≤; (5)∴m 的取值范围为42m -≤≤-. (6)27.解:(1)补全图1; (1)B(2)①延长AE ,交BC 于点H . ················· 2 ∵AB=AC , AE 平分∠BAC ,∴AH ⊥BC 于H ,BH=HC .∵CD ⊥BC 于点C , ∴EH ∥CD . ∴BE=DE . (3)②延长FE ,交AB 于点G .由AB=AC ,得∠ABC =∠ACB . 由EF ∥BC ,得∠AGF =∠AFG . 得AG=AF .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GE=E F . ·· (4)BB由∠GEB =∠FED ,可证△BEG ≌△DEF .可得∠ABE =∠FDE . (5)从而可证得DF ∥AB . ························ 6 (3)tan 2DF αAE =. (7)28.解:(1)60;·························································································· 1 (2)∵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直线CD 与直线y =5的夹角是45°. 过点C 作CE ⊥DE 于E .∴D (4,5)或()2,5-. ........................................ 3 ∴直线CD 的表达式为1y x =+或3y x =-+. .. (5)(3)15m ≤≤或51m -≤≤-. (7)。
北京市各区2018届中考数学一模试卷精选汇编压轴题专题(附答案)

压轴题专题东城区28.给出如下定义:对于⊙O的弦MN和⊙O外一点P(M,O,N三点不共线,且P,O在直线MN的异侧),当∠MPN +∠MON=180°时,则称点 P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图1是点P为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的示意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1)如图2,2222M⎛⎫⎪⎪⎝⎭,2222N⎛-⎝⎭.在A(1,0),B(1,1),)2,0C三点中, 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的是;(2)如图3, M(0,1),N312⎫-⎪⎪⎝⎭,点D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①∠MDN的大小为°;②在第一象限内有一点E)3,m m,点E是线段MN关于点O的关联点,判断△MNE的形状,并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③点F在直线323y x=-+上,当∠MFN≥∠MDN时,求点F的横坐标Fx的取值范围.28. 解:(1)C ; --------------2分 (2)① 60°;② △MN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的坐标为);--------------5分③ 直线32y x =+交 y 轴于点K (0,2),交x 轴于点()3T ,0. ∴2OK =,23OT =. ∴60OKT ∠=︒.作OG ⊥KT 于点G ,连接MG . ∵()M 0,1, ∴OM =1. ∴M 为OK 中点 . ∴ MG =MK =OM =1.∴∠MGO =∠MOG =30°,OG 3∴33.2G ⎫⎪⎪⎝⎭, ∵120MON ∠=︒, ∴ 90GON ∠=︒. 又3OG 1ON =, ∴30OGN ∠=︒. ∴60MGN ∠=︒.∴G 是线段MN 关于点O 的关联点. 经验证,点)31E,在直线32y =+上. 结合图象可知, 当点F 在线段GE 上时 ,符合题意. ∵G F E x x x ≤≤, ∴33F x ≤分 西城区28.对于平面内的⊙C 和⊙C 外一点Q ,给出如下定义:若过点Q 的直线与⊙C 存在公共点,记为点A ,B ,设AQ BQk CQ+=,则称点A (或点B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特别地,当点A 和点B 重合时,规定AQ BQ =,2AQ k CQ =(或2BQCQ).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1,0)Q -,(1,0)C ,⊙C 的半径为r . (1)如图,当r =①若1(0,1)A 是⊙C 的“k 相关依附点”,则k 的值为__________.②2(1A 是否为⊙C 的“2相关依附点”.答:__________(填“是”或“否”). (2)若⊙C 上存在“k 相关依附点”点M , ①当1r =,直线QM 与⊙C 相切时,求k 的值.②当k r 的取值范围.(3)若存在r 的值使得直线3y x b =-+与⊙C 有公共点,且公共点时⊙C 3b 的取值范围.图1CyxO A 1A 2Q【解析】(12(2)①如图,当1r =时,不妨设直线QM 与⊙C 相切的切点M 在x 轴上方(切点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 连接CM ,则QM CM ⊥,x∵(1,0)Q -,(1,0)C ,1r =, ∴2CQ =,1CM =,∴MQ = 此时23MQk CQ== ②如图,若直线QM 与⊙C 不相切,设直线QM 与⊙C 的另一个交点为N (不妨设QN QM <,点N ,M 在x 轴下方时同理),作CD QM ⊥于点D ,则MD ND =,x∴()222MQ NQ MN NQ NQ ND NQ DQ +=++=+=, ∵2CQ =, ∴2MQ NQ DQk DQ CQ CQ+===,∴当k 3DQ = 此时221CD CQ DQ -, 假设⊙C 经过点Q ,此时2r =, ∵点Q 早⊙C 外,∴r 的取值范围是12r <≤. (3)33b <. 海淀区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一点T 不与O 重合,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C 上,则称P 为C 的反射点.下图为C 的反射点P 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A 的半径为2,①在点(0,0)O ,(1,2)M ,(0,3)N -中,A 的反射点是____________;②点P 在直线y x =-上,若P 为A 的反射点,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y 轴上存在点P 是C 的反射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28.解(1)①A 的反射点是M ,N . ………………1分②设直线y x =-与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和3的两个圆的交点从左至右依次为D ,E ,F ,G ,过点D 作⊥DH x 轴于点H ,如图.可求得点D 的横坐标为32. 同理可求得点E ,F ,G 的横坐标分别为2232 点P 是A 的反射点,则A 上存在一点T ,使点P 关于直线OT 的对称点'P 在A 上,则'OP OP =.∵1'3≤≤OP ,∴13≤≤OP .反之,若13≤≤OP ,A 上存在点Q ,使得OP OQ =,故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原点,且与A 相交.因此点P 是A 的反射点.∴点P 的横坐标x的取值范围是≤xx .………………4分 (2)圆心C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44≤≤x -. ………………7分 丰台区28.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和图形1W ,2W 给出如下定义:点P 为图形1W 上一点,点Q 为图形2W 上一点,当点M 是线段PQ 的中点时,称点M 是图形1W ,2W 的“中立点”.如果点P (x 1,y 1),Q (x 2,y 2),那么“中立点”M 的坐标为⎪⎭⎫⎝⎛++2,22121y y x x . 已知,点A (-3,0),B (0,4),C (4,0). (1)连接BC ,在点D (12,0),E (0,1),F (0,12)中,可以成为点A 和线段BC 的“中立点”的是____________; (2)已知点G (3,0),⊙G 的半径为2.如果直线y = - x + 1上存在点K 可以成为点A 和⊙G 的“中立点”,求点K 的坐标;(3)以点C 为圆心,半径为2作圆.点N 为直线y = 2x + 4上的一点,如果存在点N ,使得y 轴上的一点可以成为点N 与⊙C 的“中立点”,直接写出点N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54411231213xOy6654327654326528.解:(1)点A 和线段BC(2)点A 和⊙G 的“中立点”在以点O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运动. 因为点K 在直线y =- x +1上, 设点K 的坐标为(x ,- x +1),则x 2+(- x +1)2=12,解得x 1=0,x 2=1.所以点K 的坐标为(0,1)或(1,0). ………5分(3)(说明:点N 与⊙C 的“中立点”在以线段NC 的中点P 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上运动.圆P 与y 轴相切时,符合题意.) 所以点N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6≤x N ≤-2. ………8分石景山区28.对于平面上两点A ,B ,给出如下定义:以点A 或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的圆称为点A ,B 的“确定圆”.如图为点A ,B 的“确定圆”的示意图.... AB(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点B 的坐标为(3,3), 则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为_________;(2)已知点A 的坐标为(0,0),若直线y x b =+上只存在一个点B ,使得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为9π,求点B 的坐标;(3)已知点A 在以(0)P m ,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点B 在直线33y =+ 若要使所有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都不小于9π,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28.解:(1)25π; ………………… 2分 (2)∵直线y x b =+上只存在一个点B ,使得点,A B 的“确定圆”的面积 为9π,∴⊙A 的半径3AB =且直线y x b =+与⊙A 相切于点B ,如图, ∴AB CD ⊥,45DCA ∠=°.xy xy①当0b >时,则点B 在第二象限.过点B 作BE x ⊥轴于点E ,∵在Rt BEA ∆中,45BAE ∠=°,3AB =, ∴322BE AE ==.∴323222B -(,. ②当0b <时,则点'B 在第四象限. 同理可得3232'22B -(. 综上所述,点B 的坐标为323222-(,或323222-(. ………………… 6分(3)5m -≤或11m ≥. ………………… 8分朝阳区28.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线段AB ,其中A (t ,0)、B (t +2,0)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在线段AB 上存在一点Q ,使得P ,Q 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 为 线段AB 的伴随点. (1)当t =-3时,①在点P 1(1,1),P 2(0,0),P 3(-2,-1)中,线段AB 的伴随点是 ;②在直线y =2x +b 上存在线段AB 的伴随点M 、N , 且MN =b 的取值范围; (2)线段AB 的中点关于点(2,0)的对称点是C ,将射线CO 以点C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30°得到射线l ,若射线l 上存在线段AB 的伴随点,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28. 解:(1)①线段AB的伴随点是:23,P P. …………………2分②如图1,当直线y=2x+b经过点(-3,-1)时,b=5,此时b取得最大值.…………………………………………4分如图2,当直线y=2x+b经过点(-1,1)时,b=3,此时b取得最小值.……………………………………………5分∴b的取值范围是3≤b≤5. ……………………………………6分(2)t的取值范围是-12.2t≤≤…………………………………………8分燕山区28.在Rt△ABC中, ∠ACB=90°,CD是AB边的中线,DE⊥BC于E, 连结CD,点P在射线CB上(与B,C不重合).(1)如果∠A=30°①如图1,∠DCB= °②如图2,点P在线段CB上,连结DP,将线段DP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DF,连结BF,补全图2猜想CP、B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 )如图3,若点P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且∠A=α(0°<α<90°),连结DP, 将线段DP绕点逆时针旋转α2得到线段DF,连结BF, 请直接写出DE、BF、BP三者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图1图228.解:(1) ①∠DCB=60°…………………………………1′②补全图形CP=BF …………………………………3′△ DCP ≌△ DBF …………………………………6′(2)BF-BP=2DE ⋅tan α…………………………………8′门头沟区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我们规定:如果存在点P ,使MNP ∆是以线段MN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称点P 为点M 、N 的 “和谐点”. (1)已知点A 的坐标为)3,1(,①若点B 的坐标为)3,3(,在直线AB 的上方,存在点A ,B 的“和谐点”C ,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 ②点C 在直线x =5上,且点C 为点A ,B 的“和谐点”,求直线AC 的表达式.(2)⊙O 的半径为r ,点D (1,4)为点E (1,2)、F ),(n m 的“和谐点”,若使得△DEF 与⊙O 有交点,画出示意..图直接...写出半径r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1 备用图228.(本小题满分8分)解: (1)①)5,3()5,1(21C C 或. ……………………………………………2分②由图可知,B )3,5( ∵A (1,3) ∴AB =4∵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C =4∴)1,5()7,5(21-C C 或设直线AC 的表达式为(0)y kx b k =+≠ 当)7,5(1C 时,⎩⎨⎧=+=+753b k b k ⎩⎨⎧==∴21b k2+=∴x y …………………………………3分 当)1,5(2-C 时,⎩⎨⎧-=+=+153b k b k ⎩⎨⎧=-=∴41b k4+-=∴x y …………………………………4分 ∴综上所述,直线AC 的表达式是2+=x y 或4+-=x y(2)当点F 在点E 左侧时: 大兴区2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y 轴上一点A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某函数图象于点D ,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连接D P ,过点P 作DP 的垂线交y 轴于点E (E 在线段OA 上,E 不与点O 重合),则称∠DPE 为点D ,P ,E 的“平横纵直角”.图1为点D ,P ,E 的“平横纵直角”的示意图.图图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y 轴交于点与x 轴分别交于点B (3-,(0,)F m ,0),C (12,0). 若过点F 作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N .(1)点N 的横坐标为 ;(2)已知一直角为点,,N M K 的“平横纵直角”, 若在线段OC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1M 、2M ,使相应的点1K 、2K 都与点F 重合,试求m 的取值范围;(3)设抛物线的顶点为点Q ,连接BQ 与FN 交于点H ,当4560QHN ︒≤≤︒∠时,求m 的取值范围. 28.(1)9 ………………………………………………………………… 1分 (2)方法一:MK ⊥MN ,∴要使线段OC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M 1、M 2,使相应的点K 1、K 2都与点F 重合,也就是使以FN 为直径的圆与OC 有两个交点,即m r >.29=r ,29<∴m .又0>m , 290<<∴m . ………………………………………………4分 方法二:0>m ,∴点K 在x 轴的上方.过N 作NW ⊥OC 于点W ,设OM x =,OK y =, 则 CW =OC -OW =3,WM =9x -. 由△MOK ∽△NWM , 得,∴9y x x m=-. ∴x mx m y 912+-=.当m y =时,219m x x m m=-+, 化为0922=+-m x x . 当△=0,即22940m -=, 解得92m =时, 线段OC 上有且只有一点M ,使相应的点K 与点F 重合.0>m ,∴ 线段OC 上存在不同的两点M 1、M 2,使相应的点K 1、K 2都与点F 重合时,m 的取值范围为290<<m . ………………………………………………………………………………4分(3)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12)(3(-+=x x a y (a ≠0),又 抛物线过点F (0,m ),a m 36-=∴.m a 361-=∴.m x m x x m y 1625)29(361)12)(3(3612+--=-+-=∴. …………………………………5分过点Q 做QG ⊥x 轴与FN 交于点RFN ∥x 轴∴∠QRH =90°tan BG BQG QG∠=,2516QG m =,152BG =∴,又4560QHN ︒≤∠≤︒,∴3045BQG ︒≤∠≤︒∴当30BQG ∠=︒时,可求出3524=m ,………………………………… 6分 当45BQG ∠=︒时,可求出524=m . ……………………………………7分m ∴的取值范围为2424355m ≤≤…………………………………8分 平谷区2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的坐标为()11,x y ,点N 的坐标为()22,x y ,且12x x ≠,12y y ≠,以MN 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 (1)已知点A (2,0),B (3,则以AB 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_______;(2)若点C (1,2),点D 在直线y =5上,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 (3)⊙O 2P 的坐标为(3,m ) .若在⊙O 上存在一点Q ,使得以QP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28.解:(1)60; ····························· 1 (2)∵以CD 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 ∴直线CD 与直线y =5的夹角是45°. 过点C 作CE ⊥DE 于E .∴D (4,5)或()2,5-. ............. 3 ∴直线CD 的表达式为1y x =+或3y x =-+. (5)(3)15m ≤≤或51m -≤≤-. ···················7怀柔区28. P 是⊙C 外一点,若射线..PC 交⊙C 于点A ,B 两点,则给出如下定义:若0<PAPB≤3,则点P 为⊙C 的“特征点”.(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P 1(2,0)、P 2(0,2)、P 3(4,0)中,⊙O 的“特征点”是 ; ②点P 在直线y=x+b 上,若点P 为⊙O 的“特征点”.求b 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1,直线y=x+1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若线段MN 上的所有点都不是...⊙C 的“特征点”,直接写出点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yx–1–2–3–4–512345–1–2–3–4–512345O28.(1)①P 1(2,0)、P 2(0,2)…………………………………………………………………2分yxE Hy=x+b 2y=x+b1–1–2–3–41234–1–2–3–41234OD②如图, 在y=x+b 上,若存在⊙O 的“特征点”点P ,点O 到直线y=x+b 的距离m≤2. 直线y=x+b 1交y 轴于点E ,过O 作OH ⊥直线y=x+b 1于点H. 因为OH=2,在Rt△DOE 中,可知OE=22. 可得b 1=22.同理可得b 2=-22.∴b 的取值范围是:22-≤b ≤22. …………………………………………………6分 (2)x>3或 3-<x . …………………………………………………………………………8分 延庆区28.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1(A x ,1)y 与2(B x ,2)y ,如果满足120x x +=,120y y -=,其中12x x ≠,则称点A 与点B 互为反等点. 已知:点C (3,4)(1)下列各点中, 与点C 互为反等点; D (-3,-4),E (3,4),F (-3,4)(2)已知点G (-5,4),连接线段CG ,若在线段CG 上存在两点P ,Q 互为反等点,求点P 的横坐标p x 的取值范围;(3)已知⊙O 的半径为r ,若⊙O 与(2)中线段CG 的两个交点互为反等点,求r 的取值范围.28.(1)F ……1分(2) -3≤p x ≤3 且p x ≠0 ……4分(3)4 < r≤5 ……7分顺义区点P 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1L 、2L 交于1Q 、2Q ,总有12PQ PQ 是定值,我们称曲线1L 与2L “曲似”,定值12PQ PQ 为“曲似比”,点P 为“曲心”.例如:如图2,以点O'为圆心,半径分别为1r 、2r (都是常数)的两个同心圆1C 、2C ,从点O'任意引出一条射线分别与两圆交于点M 、N ,因为总有12''r O M O N r =是定值,所以同心圆1C 与2C 曲似,曲似比为12r r ,“曲心”为O'.(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y kx =与抛物线2y x =、212y x =分别交于点A 、B ,如图3所示,试判断两抛物线是否曲似,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过点B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C ,是否存在k 值,使⊙O 与图2C 2C 1N MO'直线BC 相切?若存在,求出k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在(1)、(2)的条件下,若将“212y x =”改为“21y x m=”,其他条件不变,当存在⊙O 与直线BC 相切时,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及k 与m 之间的关系式.28.(1)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2分)风和日丽春光好,又是一年舞筝时.放风筝是我国人民非常喜爱的一项户外娱乐活动.下列风筝剪纸作品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2.(2分)下面四幅图中,用量角器测得∠AOB度数是40°的图是()A.B.C.D.3.(2分)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1个单位,点A,B互为相反数,则点C表示的数可能是()A.0 B.1 C.3 D.54.(2分)如图可以折叠成的几何体是()A.三棱柱B.圆柱C.四棱柱D.圆锥5.(2分)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算筹是古代用来进行计算的工具,它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图).当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数用横式表示;“0”用空位来代替,以此类推.例如3306用算筹表示就是,则2022用算筹可表示为()A.B.C. D.6.(2分)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等于相邻外角的度数,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3 B.4 C.6 D.127.(2分)“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图所示,表示了寓言中的龟、兔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其中直线段表示乌龟,折线段表示兔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50分钟B.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0.1米/分钟C.兔子比乌龟早到达终点10分钟D.乌龟追上兔子用了20分钟8.(2分)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身高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7~15岁期间生子们会经历一个身高发育较迅速的阶段,我们把这个年龄阶段叫做生长速度峰值段,小明通过上网查阅《2016年某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表》,了解某市男女生7~15岁身高平均值记录情况,并绘制了如下统计图,并得出以下结论:①10岁之前,同龄的女生的平均身高一般会略高于男生的平均身高;②10~12岁之间,女生达到生长速度峰值段,身高可能超过同龄男生;③7~15岁期间,男生的平均身高始终高于女生的平均身高;④13~15岁男生身高出现生长速度峰值段,男女生身高差距可能逐渐加大.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2分)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10.(2分)林业部门要考察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如图是这种幼树在移植过程中幼树成活率的统计图:估计该种幼树在此条件下移植成活的概率为(结果精确到0.01).11.(2分)计算:=.12.(2分)如图,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ABC上,AB的长为10毫米,AC被分为60等份,如果小管口中DE正好对着量具上20份处(DE∥AB),那么小管口径DE的长是毫米.13.(2分)已知:a2+a=4,则代数式a(2a+1)﹣(a+2)(a﹣2)的值是.14.(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AB=10,CD=8,则BE=.15.(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CD可以看作是△ABO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BO得到△OCD 的过程:.16.(2分)下面是“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如图1,∠MON.求作:射线OP,使它平分∠MON.作法:如图2,(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M于点A,交ON于点B;(2)连结AB;(3)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4)作射线OP.所以,射线OP即为所求作的射线.请回答:该尺规作图的依据是.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题7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5分)计算:()﹣1﹣(π﹣)0+|1﹣|﹣2sin60°.18.(5分)解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19.(5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一点,EF垂直平分CD,交AC于点E,交BC于点F,连结DE,求证:DE∥AB.20.(5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2)当k为正整数时,求此时方程的根.21.(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的图象与直线y=x+1交于点A(1,a).(1)求a,k的值;(2)连结OA,点P是函数y=上一点,且满足OP=OA,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点A除外).22.(5分)如图,在▱ABCD中,BF平分∠ABC交AD于点F,AE⊥BF于点O,交BC于点E,连接EF.(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连接CF,若∠ABC=60°,AB=4,AF=2DF,求CF的长.23.(7分)为了解某区初二年级数学学科期末质量监控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将有关问题补充完整.收集数据:随机抽取甲乙两所学校的2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整理、描述数据:按如下数据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数据分析数据: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下表:经统计,表格中m的值是.得出结论:a若甲学校有400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为.b可以推断出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理由为.(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24.(6分)如图,以AB为直径作⊙O,过点A作⊙O的切线AC,连结BC,交⊙O于点D,点E是BC边的中点,连结AE.(1)求证:∠AEB=2∠C;(2)若AB=6,cosB=,求DE的长.25.(5分)如图,在△ABC中,∠C=60°,BC=3厘米,AC=4厘米,点P从点B 出发,沿B→C→A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 秒,B、P两点间的距离为y厘米.小新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新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经测量m的值是(保留一位小数).(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在△ABC中画出点P所在的位置.26.(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2bx﹣3的对称轴为直线x=2.(1)求b的值;(2)在y轴上有一动点P(0,m),过点P作垂直y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x1,y1),B(x2,y2),其中x1<x2.①当x2﹣x1=3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出m的值;②把直线PB下方的函数图象,沿直线PB向上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W,新图象W在0≤x≤5时,﹣4≤y≤4,求m的取值范围.27.(7分)在△ABC中,AB=AC,CD⊥BC于点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AE 平分∠BAC交BD于点E,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连接DF.(1)补全图1;(2)如图1,当∠BAC=90°时,①求证:BE=DE;②写出判断DF与AB的位置关系的思路(不用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2,当∠BAC=α时,直接写出α,DF,AE的关系.28.(7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的坐标为(x1,y1),点N的坐标为(x2,y2),且x1≠x2,y1≠y2,以MN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轴,y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2,0),B(0,2),则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2)若点C(1,2),点D在直线y=5上,以CD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的半径为,点P的坐标为(3,m).若在⊙O上存在一点Q,使得以QP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的取值范围.2018年北京市平谷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第1-8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一个.1.(2分)风和日丽春光好,又是一年舞筝时.放风筝是我国人民非常喜爱的一项户外娱乐活动.下列风筝剪纸作品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C、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2.(2分)下面四幅图中,用量角器测得∠AOB度数是40°的图是()A.B.C.D.【分析】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A、正确.∠AOB=40°;B、错误.点O,边OA的位置错误;C、错误.缺少字母A;D、错误.点O的位置错误;故选:A.3.(2分)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1个单位,点A,B互为相反数,则点C表示的数可能是()A.0 B.1 C.3 D.5【分析】根据题意确定出原点位置,进而确定出点C表示的数即可.【解答】解:∵如图,数轴上每相邻两点距离表示1个单位,点A,B互为相反数,∴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即A、B对应的数分别为﹣2、2,则点C表示的数可能是3,故选:C.4.(2分)如图可以折叠成的几何体是()A.三棱柱B.圆柱C.四棱柱D.圆锥【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三棱柱的展开图解题.【解答】解:两个三角形和三个矩形可围成一个三棱柱.故选:A.5.(2分)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算筹是古代用来进行计算的工具,它是将几寸长的小竹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图).当表示一个多位数时,像阿拉伯计数一样,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数用横式表示;“0”用空位来代替,以此类推.例如3306用算筹表示就是,则2022用算筹可表示为()A.B.C. D.【分析】根据新定义直接判断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个位、百位、万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数用横式表示;“0”用空位来代替,∴2022用算筹可表示为故选:C.6.(2分)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等于相邻外角的度数,则该正多边形的边数是()A.3 B.4 C.6 D.12【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都等于相邻外角的度数,可得外角,再根据外角公式,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外角+相邻的内角=180°且外角=相邻的内角,∴外角=90°,360÷90=4,正多边形是正方形,故选:B.7.(2分)“龟兔赛跑”是同学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图所示,表示了寓言中的龟、兔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其中直线段表示乌龟,折线段表示兔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50分钟B.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0.1米/分钟C.兔子比乌龟早到达终点10分钟D.乌龟追上兔子用了20分钟【分析】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解答】解:由图象可得,赛跑中,兔子共休息了50﹣10=40分钟,故选项A错误,乌龟在这次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是500÷50=10米/分钟,故选项B错误,乌龟比兔子先到达60﹣50=10分钟,故选项C错误,乌龟追上兔子用了20分钟,故选项D正确,故选:D.8.(2分)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身高变化呈现一定的趋势,7~15岁期间生子们会经历一个身高发育较迅速的阶段,我们把这个年龄阶段叫做生长速度峰值段,小明通过上网查阅《2016年某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表》,了解某市男女生7~15岁身高平均值记录情况,并绘制了如下统计图,并得出以下结论:①10岁之前,同龄的女生的平均身高一般会略高于男生的平均身高;②10~12岁之间,女生达到生长速度峰值段,身高可能超过同龄男生;③7~15岁期间,男生的平均身高始终高于女生的平均身高;④13~15岁男生身高出现生长速度峰值段,男女生身高差距可能逐渐加大.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分析】依据男女生7~15岁身高平均值折线统计图的变化情况,即可得到正确的结论.【解答】解:①10岁之前,同龄的女生的平均身高与男生的平均身高基本相同,故该说法错误;②10~12岁之间,女生达到生长速度峰值段,身高可能超过同龄男生,故该说法正确;③7~15岁期间,男生的平均身高不一定高于女生的平均身高,如11岁的男生的平均身高低于女生的平均身高,故该说法错误;④13~15岁男生身高出现生长速度峰值段,男女生身高差距可能逐渐加大,故该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16分,每小题2分)9.(2分)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x≥2.【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x﹣2≥0,解不等式求范围.【解答】解:根据题意,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即x﹣2≥0,解得x≥2;故答案为:x≥2.10.(2分)林业部门要考察某种幼树在一定条件下的移植成活率,如图是这种幼树在移植过程中幼树成活率的统计图:估计该种幼树在此条件下移植成活的概率为0.88(结果精确到0.01).【分析】根据概率是大量重复实验的情况下,频率的稳定值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即次数越多的频率越接近于概率解答即可.【解答】解:概率是大量重复实验的情况下,频率的稳定值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即次数越多的频率越接近于概率∴这种幼树移植成活率的概率约为0.88.故答案为:0.88.11.(2分)计算:=2m+3n.【分析】利用乘方的意义,以及乘法的意义计算即可.【解答】解:=2m+3n.故答案为:2m+3n12.(2分)如图,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ABC上,AB的长为10毫米,AC被分为60等份,如果小管口中DE正好对着量具上20份处(DE∥AB),那么小管口径DE的长是毫米.【分析】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小管口径DE的长即可.【解答】解:∵DE∥AB∴△CDE∽△CAB∴CD:CA=DE:AB∴20:60=DE:10∴DE=毫米∴小管口径DE的长是毫米.故答案为:13.(2分)已知:a2+a=4,则代数式a(2a+1)﹣(a+2)(a﹣2)的值是8.【分析】原式第一项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第二项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将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2a2+a﹣(a2﹣4)=2a2+a﹣a2+4=a2+a+4,当a2+a=4时,原式=4+4=8,故答案为:8.14.(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AB=10,CD=8,则BE=2.【分析】连接OC,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到CE=DE=CD=4,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OE,然后计算OB﹣OE即可.【解答】解:连接OC,如图,∵弦CD⊥AB,∴CE=DE=CD=4,在Rt△OCE中,∵OC=5,CE=4,∴OE==3,∴BE=OB﹣OE=5﹣3=2.故答案为2.15.(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CD可以看作是△ABO经过若干次图形的变化(平移、轴对称、旋转)得到的,写出一种由△ABO得到△OCD 的过程:将△ABO沿x轴向下翻折,在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OCD..【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即可得到由△ABO得到△OCD的过程.【解答】解:将△ABO沿x轴向下翻折,在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OCD,故答案为:将△ABO沿x轴向下翻折,在沿x轴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OCD.16.(2分)下面是“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如图1,∠MON.求作:射线OP,使它平分∠MON.作法:如图2,(1)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M于点A,交ON于点B;(2)连结AB;(3)分别以点A,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P;(4)作射线OP.所以,射线OP即为所求作的射线.请回答:该尺规作图的依据是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得到△OAB为等腰三角形,OP垂直平分AB,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判定射线OP平分∠MON.【解答】解:利用作图可得到OA=OB,PA=P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判定OP平分∠AOB.故答案为: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三、解答题(本题共68分,第17~22题,每小题5分,第23题7分,第24题6分,第25题5分,第26题6分,第27题7分,第28题7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17.(5分)计算:()﹣1﹣(π﹣)0+|1﹣|﹣2sin60°.【分析】本题涉及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绝对值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4个考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解答】解:原式=3﹣1+﹣1﹣2×=1.18.(5分)解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所有整数解.【分析】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答】解:,解不等式①,得x≤2,解不等式②,得x>﹣1,∴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2,∴适合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0,1,2.19.(5分)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边上一点,EF垂直平分CD,交AC于点E,交BC于点F,连结DE,求证:DE∥AB.【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知∠EDC=∠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EDC=∠B.从而可知DF∥AB.【解答】证明:∵AB=AC,∴∠B=∠C.∵EF垂直平分CD,∴ED=EC.∴∠EDC=∠C.∴∠EDC=∠B.∴DE∥AB.20.(5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求k的取值范围;(2)当k为正整数时,求此时方程的根.【分析】(1)由方程根的情况,根据根的判别式可得到关于k的不等式,则可求得k的取值范围;(2)由k的取值范围可求得k的正整数值,代入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即22﹣4(k﹣1)>0,∴k<2;(2)∵k为正整数,∴k=1,此时方程为x2+2x=0,解得x1=0,x2=﹣2.21.(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的图象与直线y=x+1交于点A(1,a).(1)求a,k的值;(2)连结OA,点P是函数y=上一点,且满足OP=OA,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点A除外).【分析】(1)将点A(1,a)代入y=x+1,求出a的值,得到A点坐标,再把A点坐标代入y=,求出k的值;(2)设点P的坐标为(x,),根据OP=OA列出方程x2+()2=12+22,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直线y=x+1经过点A(1,a),∴a=1+1=2,∴A(1,2).∵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1,2),∴k=1×2=2;(2)设点P的坐标为(x,),∵OP=OA,∴x2+()2=12+22,化简整理,得x4﹣5x2+4=0,解得x1=1,x2=﹣1,x3=2,x4=﹣2,经检验,x1=1,x2=﹣1,x3=2,x4=﹣2都是原方程的根,∵点P与点A不重合,∴点P的坐标为(﹣1,﹣2),(2,1),(﹣2,﹣1).22.(5分)如图,在▱ABCD中,BF平分∠ABC交AD于点F,AE⊥BF于点O,交BC于点E,连接EF.(1)求证:四边形ABEF是菱形;(2)连接CF,若∠ABC=60°,AB=4,AF=2DF,求CF的长.【分析】(1)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得到AD∥BC,证明AF与BE平行且相等,可得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再说明AB=AF,于是得出结论;(2)过点A作AG⊥BC于点G,由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解答】(1)证明:∵BF平分∠ABC,∴∠ABF=∠CB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FB=∠CBF.∴∠ABF=∠AFB.∴AB=AF.∵AE⊥BF,∴∠BAO=∠FAE∵∠FAE=∠BEO∴∠BAO=∠BEO.∴AB=BE.∴AF=BE.∴四边形ABEF是平行四边形.∴□ABEF是菱形.(2)解:∵AD=BC,AF=BE,∴DF=CE.∵AF=2DF∴BE=2CE.∵AB=BE=4,∴CE=2.过点A作AG⊥BC于点G.∵∠ABC=60°,AB=BE,∴△ABE是等边三角形.∴BG=GE=2.∴AF=CG=4.∴四边形AGCF是平行四边形.∴□AGCF是矩形.∴AG=CF.在△ABG中,∠ABC=60°,AB=4,∴AG=.∴CF=.23.(7分)为了解某区初二年级数学学科期末质量监控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过程如下,请将有关问题补充完整.收集数据:随机抽取甲乙两所学校的2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整理、描述数据:按如下数据段整理、描述这两组数据分析数据: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下表:经统计,表格中m的值是88.得出结论:a若甲学校有400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为300.b可以推断出甲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理由为两校平均数基本相同,而甲校的中位数以及众数均高于乙校,说明甲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至少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推断的合理性)【分析】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到乙校各分数段的人数,以及众数的大小;依据甲学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有400名初二学生中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从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的角度分析,即可得到哪个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解答】解:整理、描述数据:故答案为:0,0,1,4,2,8,5;分析数据:经统计,乙校的数据中88出现的次数最多,故表格中m的值是88.故答案为:88;得出结论:a若甲学校有400名初二学生,估计这次考试成绩80分以上人数为400×=300(人).故答案为:300;b (答案不唯一)可以推断出甲学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理由为两校平均数基本相同,而甲校的中位数以及众数均高于乙校,说明甲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故答案为:甲,两校平均数基本相同,而甲校的中位数以及众数均高于乙校,说明甲校学生的数学水平较高.24.(6分)如图,以AB为直径作⊙O,过点A作⊙O的切线AC,连结BC,交⊙O于点D,点E是BC边的中点,连结AE.(1)求证:∠AEB=2∠C;(2)若AB=6,cosB=,求DE的长.【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证明即可;(2)连接AD,根据三角函数解答即可.【解答】(1)证明:∵AC是⊙O的切线,∴∠BAC=90°.∵点E是BC边的中点,∴AE=EC.∴∠C=∠EAC,∵∠AEB=∠C+∠EAC,∴∠AEB=2∠C.(2)连结AD.∵AB为直径作⊙O,∴∠ABD=90°.∵AB=6,,∴BD=.在Rt△ABC中,AB=6,,∴BC=10.∵点E是BC边的中点,∴BE=5.∴.25.(5分)如图,在△ABC中,∠C=60°,BC=3厘米,AC=4厘米,点P从点B 出发,沿B→C→A以每秒1厘米的速度匀速运动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 秒,B、P两点间的距离为y厘米.小新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随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新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与y的几组值,如下表:经测量m的值是 3.0(保留一位小数).(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表格中所有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在△ABC中画出点P所在的位置.【分析】(1)经过测量可找出BP的长(利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当t=6时,△BCP为等边三角形);(2)描点、连线,画出函数图象;(3)由点到直线之间垂线段最短,可得出: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BP⊥AC,依此即可画出图形.【解答】解:(1)经测量,当t=6时,BP=3.0.(当t=6时,CP=6﹣BC=3,∴BC=CP.∵∠C=60°,∴当t=6时,△BCP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3.0.(2)描点、连线,画出图象,如图1所示.(3)在曲线部分的最低点时,BP⊥AC,如图2所示.26.(6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2bx﹣3的对称轴为直线x=2.(1)求b的值;(2)在y轴上有一动点P(0,m),过点P作垂直y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点A(x1,y1),B(x2,y2),其中x1<x2.①当x2﹣x1=3时,结合函数图象,求出m的值;②把直线PB下方的函数图象,沿直线PB向上翻折,图象的其余部分保持不变,得到一个新的图象W,新图象W在0≤x≤5时,﹣4≤y≤4,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1)根据对称轴x=﹣,求出b的值;(2)①先根据x2﹣x1=3及对称轴方程,确定A、B中一个点的坐标,代入解析式求出m的值.②根据图象和x、y的取值范围,可求出m的值.【解答】解:(1)∵抛物线y=﹣x2+2bx﹣3的对称轴为直线x=2,∴﹣=2,即﹣=2∴b=2.(2)①∴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4x﹣3.∵A(x1,y),B(x2,y),∴直线AB平行x轴.∵x2﹣x1=3,∴AB=3.∵对称轴为x=2,∴A(,m).∴当时,m=﹣()2+4×﹣3=﹣.②当y=m=﹣4时,0≤x≤5时,﹣4≤y≤1;当y=m=﹣2时,0≤x≤5时,﹣2≤y≤4;∴m的取值范围为﹣4≤m≤﹣2.27.(7分)在△ABC中,AB=AC,CD⊥BC于点C,交∠ABC的平分线于点D,AE 平分∠BAC交BD于点E,过点E作EF∥BC交AC于点F,连接DF.(1)补全图1;(2)如图1,当∠BAC=90°时,①求证:BE=DE;②写出判断DF与AB的位置关系的思路(不用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2,当∠BAC=α时,直接写出α,DF,AE的关系.【分析】(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①延长AE,交BC于点H.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②延长FE,交AB于点M.证明△BEM≌△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EDF=∠DEF,得到DF=EF,根据正切的定义解答.【解答】解:(1)补全图如图1;(2)①延长AE,交BC于点H.∵AB=AC,AE平分∠BAC,∴AH⊥BC,BH=HC.∵CD⊥BC于,∴EH∥CD.∴BE=DE;②延长FE,交AB于点M.∵AB=AC,∴∠ABC=∠ACB.∵EF∥BC,∴∠AMF=∠AFM.∴AM=AF.∴ME=EF.∵∠MBE=∠FED,在△BEM和△DEF中,,∴△BEM≌△DEF.∴∠ABE=∠FDE.∴DF∥AB;(3).证明:∵DF∥AB,∴∠EDF=∠ABD,∵EF∥BC,∴∠DEF=∠DBC,∵BD是∠ABC的平分线,∴∠ABD=∠CBD,∴∠EDF=∠DEF,∴DF=EF,∵tan=,∴.28.(7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的坐标为(x1,y1),点N的坐标为(x2,y2),且x1≠x2,y1≠y2,以MN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轴,y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2,0),B(0,2),则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60°;(2)若点C(1,2),点D在直线y=5上,以CD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的半径为,点P的坐标为(3,m).若在⊙O上存在一点Q,使得以QP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的取值范围.【分析】(1)根据定义建立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由勾股定理求边长AB=4,可得30度角,从而得最小内角为60°;(2)先确定直线CD与直线y=5的夹角是45°,得D(4,5)或(﹣2,5),易得直线CD的表达式为:y=x+1或y=﹣x+3;(3)分两种情况:①先作直线y=x,再作圆的两条切线,且平行于直线y=x,如图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P'B=BD=1,PB=5,写出对应P的坐标;②先作直线y=﹣x,再作圆的两条切线,且平行于直线y=﹣x,如图4,同理可得结论.【解答】解:(1)∵点A(2,0),B(0,2),∴OA=2,OB=2,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4,∴∠ABO=30°,∵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2∠ABO=60°,∵AB∥CD,∴∠DCB=180°﹣60°=120°,∴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60°,故答案为:60°;(2)如图2,∵以CD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直线CD与直线y=5的夹角是45°.过点C作CE⊥DE于E.∴D(4,5)或(﹣2,5).∴直线CD的表达式为:y=x+1或y=﹣x+3;(3)分两种情况:①先作直线y=x,再作圆的两条切线,且平行于直线y=x,如图3,∵⊙O的半径为,且△OQ'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D=OQ'=2,∴P'D=3﹣2=1,∵△P'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BD=1,∴P'(0,1),同理可得:OA=2,∴AB=3+2=5,∵△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5,∴P(0,5),∴当1≤m≤5时,以QP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②先作直线y=﹣x,再作圆的两条切线,且平行于直线y=﹣x,如图4,∵⊙O的半径为,且△OQ'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D=OQ'=2,∴BD=3﹣2=1,∵△P'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BD=1,∴P'(0,﹣1),同理可得:OA=2,∴AB=3+2=5,∵△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5,∴P(0,﹣5),∴当﹣5≤m≤﹣1时,以QP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1≤m≤5或﹣5≤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