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烙印》《老马》等。
B.萧红是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生死场》和散文
集《牛车上》等。
C.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制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
贰 《说和做》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钻探:动词,这里是钻研的比喻说法。 疏懒:形容词,懒散而不惯受拘束。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高标:名词,很高的标准。标,标准。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十分激动;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借指天空。
叁 《回忆鲁迅先生》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安详,安稳。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揩:擦,抹。 阖:闭合。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可对比不以为意)
肆 《孙权劝学》
涂,同“途”
对......说
孙权劝学
当权、当道 掌管政事
贰 第 部分
字词、成语积累
壹 《邓稼先》
至死不懈: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一、单元主题与目标。
1. 主题。
-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主要选取了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等。
2. 学习目标。
- 阅读方面:- 写作方面:-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够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比如描写一个勤奋的同学,可以写“他总是穿着整洁的校服,眼睛里透着专注的光芒。
每天清晨,他第一个到教室,打开书本就开始大声朗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仿佛是他对知识渴望的呐喊”。
- 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像描写一位热心肠的邻居,就可以选取他帮助孤寡老人买菜、送生病的孩子去医院等事例。
- 综合性学习方面:- 开展“我也追‘星’”的活动,通过了解名人的事迹、品质,学会正确地追星,从明星身上汲取正能量。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等方式收集名人的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展示。
二、课文分析。
- 作者简介: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从不同方面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通过对比旧中国的任人宰割与新中国的崛起,强调邓稼先在新中国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概括介绍邓稼先的贡献,他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 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通过将邓稼先与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等优秀品质。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而邓稼先则是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讲述了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但他仍然坚守岗位,为了祖国的事业默默奉献。
其中写到了他在戈壁滩上艰苦的工作条件,以及他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决心。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十、主题概述
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且将其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 他对祖国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整个生命奉献给 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邓稼先(1924—1986),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 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 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 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 的理论。成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 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 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 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9年被追 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被称为“两弹”元勋。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
【殷红】发黑的红色。 【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五、文体知识 1、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 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记叙本人或他所熟悉的人的生活经历、社会活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一、字音字形1.宰割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元勋至死不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奠基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难堪仰慕选聘热泪盈眶罗布泊马革裹尸夐不见人河水萦带风悲日曛兽铤亡群蓬断草枯颤抖层出不穷昆仑燕然勒功殷红挚友彷徨铤而走险2.地壳仰之弥高锲而不舍炯炯目光衰微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梳头凌乱无暇及此凌乱不堪众物腾怨心不在焉抱歉深宵伴侣漂白小楷群蚁排衙硕果卓越校补赫然而出潜心贯注迥乎不同一反既往独裁迭起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热情澎湃3.明朗咳嗽调羹绞肉薪金校对草率深恶痛绝揩桌子油腻洗澡悠然阖眼吩咐抹杀疙瘩不以为然揩油捆扎间断叱咤风云二、解释成语并造句1.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截然不同锋芒毕露妇孺皆知热泪盈眶马革裹尸夐不见人河水萦带风悲日曛兽铤亡群蓬断草枯层出不穷燕然勒功铤而走险2.锲而不舍炯炯目光目不窥园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无暇及此凌乱不堪众物腾怨心不在焉群蚁排衙赫然而出潜心贯注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热情澎湃3.深恶痛绝不以为然4.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三、文学常识(1)杨振宁,美籍华裔___________学家。
与___共获1957年诺贝尔______学奖。
(2)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为中国成功研制______、___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被授予“______”功勋奖章。
《邓稼先》一文的体裁是________,也是一篇典范的________。
(3)闻一多,我国著名()()()。
代表作有诗集___、___;学术著作___、___等。
(4)《说和做》的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0年进入山东大学学习,并得到了老诗人闻一多,王统照的热心教诲,并在他们的指导下于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
而其中《》是诗集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是诗人的标志性作品,也奠定了诗人明快,严峻的创作诗风。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重点知识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常见考点)七年级(下)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 皂荚jiá树 班蝥máo 臃肿yōng zhǒng 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 拗ǎo过去 锡箔bó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 葚 收(liǎn) 敛 脑(suǐ) 髓 人声(dǐng) 鼎沸 (kuī) 盔甲3.用恰当词浯填空。
(1)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 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1.重点: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动作描写:P5 第7段 雪地捕鸟(9个动词)3.P6 第9段过渡段 (作用:承上启下)第2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鸡毛掸dǎn子 咻x iū咻玉簪zān花 骊lí歌 花圃pǔ懒惰duò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一、单元重点字词汇总:1.《邓稼先》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
(铤而走险)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

(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总结与提升语文版一、单元基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1.易错字音酝酿.(niànɡ) 婉.(wǎn)转 朗润.(rùn)抖擞.(sǒu) 狭窄.(zhǎi) 镶.(xiānɡ)嵌水藻.(zǎo) 澄.(chénɡ)清 轻飔.(sī)憩.(qì)息 融融泄.(yì)泄 蹇.(jiǎn)劣冥.(míng)顽 奢侈.(chǐ) 分娩.(miǎn)引吭.(háng) 盛馔.(zhuàn) 岑.(cén)寂猥.(wěi)鄙 蹑.(niè)手蹑脚 叫嚣.(xiāo)2.易错字形鸟巢. 烘.托 静默. 嘹.亮 一髻. 镶.上皎.洁 伶俐.. 忧戚. 蜿蜒.. 窥伺..3.多音字涨⎩⎪⎨⎪⎧zhǎnɡ(涨潮)zhànɡ(涨红) 隽⎩⎪⎨⎪⎧juàn(隽妙)jùn(隽逸)晕⎩⎪⎨⎪⎧yùn(圆晕)yūn(晕头转向) 颈⎩⎪⎨⎪⎧jǐng(瓶颈)gěng(脖颈儿)济⎩⎪⎨⎪⎧jǐ(济南)jì(救济) 纤⎩⎪⎨⎪⎧xiān(纤细)qiàn(纤夫)4.形近字⎩⎪⎨⎪⎧缭(liáo)余音缭绕嘹(liáo)嘹亮撩(liáo)撩拨 ⎩⎪⎨⎪⎧笼(lǒng)笼罩茏(lóng)葱茏⎩⎪⎨⎪⎧贮(zhù)贮蓄伫(zhù)伫立 ⎩⎪⎨⎪⎧敞(chǎng)宽敞敝(bì)敝帚自珍⎩⎪⎨⎪⎧济(jǐ)济南挤(jǐ)拥挤剂(jì)药剂 ⎩⎪⎨⎪⎧唤(huàn)千呼万唤换(huàn)物换星移焕(huàn)焕然一新⎩⎪⎨⎪⎧娩(miǎn)分娩挽(wǎn)挽救晚(wǎn)夜晚 ⎩⎪⎨⎪⎧缀(zhuì)连缀掇(duō)掇弄 辍(chuò)辍学啜(chuò)啜茗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融融泄泄 左顾右盼三眼一板 蹑手蹑脚 不胜其烦1.反复、拟人: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1、邓稼先一、字音梳理。
懈怠xiè dài 癌症ái 署名shŭ 奠基diàn 元勋xūn 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淡àn 鲜为人知xiǎn 日曛xūn 挚友zhì妇孺皆知rú 宰割zǎi 凛若霜晨lǐn 铤而走险tǐng 殷实yīn 殷红yān 彷徨páng huáng 鞠躬尽瘁jū cuì 筹划chóu 邓稼先jià二、词语解释。
1.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3.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4.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5.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6. 马革裹尸:用马匹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7.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8.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9.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
10.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1.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很广。
12.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13. 燕然勒功: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勒,雕刻;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刻石记功。
亦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亦称为“燕然勒石”。
三、文学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重点阅读理解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大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作用: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阅读《我不能走》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
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你用这个成语造句吗?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沙场。
4."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邓稼先。
5.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的精神(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变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难的精神。
)6.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作用: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7.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对同事的悼念,对完成遗愿的决心。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阅读《“两弹”元勋》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热爱祖国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6.最后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结尾点题,总结上文。
赞美邓稼先对中国贡献巨大。
7.你读此文后有何感想?阅读《永恒的骄傲》1.怎样理解标题“永恒的骄傲”的含义?邓稼先绝不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他对祖国对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全民族的骄傲。
2.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最后一部分,指出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既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又总结了全文。
3.这一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排比,增强了语势,又总结了全文。
4.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者却没有把重点放在他的生平和巨大贡献上,而是以情动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B)A作者认为,写科学家应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突出他们的人格魅力,所以往往淡化了细节。
B作者认为,关于邓稼先的生平和事迹很多人已经了解了,所以不写也罢。
C作者不仅要通过这篇文章来歌颂邓稼先,同时也想流露出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
D作者与邓稼先虽有50年的友谊,但毕竟分别太久,对他的具体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不宜铺开来写。
5.怎样理解结尾一句话的含义?邓稼先以自己严谨的科学态度、无私的精神换来了自己光荣的一生。
2【《说和做》】一、字音梳理。
弥高mí锲而不舍qiè兀兀穷年wù群蚁排衙yá迭起dié赫然hè迥乎不同jiǒng 沥尽心血lì慷慨淋漓kāng kǎi 潜心贯注qián 气冲斗牛dǒu 衰微shuāi二、词语解释。
1.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3.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
4.迥乎不同:很不一样。
5.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6.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表达极为畅快的样子。
7.目不窥园: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中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8.沥尽心血:用尽心思和力量。
9.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全部精力都放在上面。
10.心会神凝: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11.一反既往:完全与已经过去的情况不同。
三、文学常识。
1.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2.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四、重点阅读文章从那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作为两个方面来写。
(一)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1.这部分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哪方面的说和做?是怎么说和做的?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
2.通过几件事来写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三件事,写作《唐诗杂论》,写作《楚辞校补》,写作《古典新义》3.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内容)直接点题,形成鲜明对比, 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造成悬念(结构),引出下文.4.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注意加点部分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
“作”,起。
“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
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它”指深夜灯火。
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5.文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6、体会下列“说”的含义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7、加点的“精神食粮”和最后一段中的“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内容回答)“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8、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注意找准关键词...)写出了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执着追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