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副词重叠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汉语副词连用、并用研究述评

汉语副词连用、并用研究述评

汉语副词连 用和并用研究、现句法结构上举例性地对 副词 两项连 用
的线性顺序 的描 写,而对文献的穷尽 性调查统计、三项四项等多项连 用研 究还 不够,尚缺乏从语音 、语义 、语 用、 认知等 多角度对 副词连用、并用的分析 解释 , 历 时研 究和对 高频 、常用合成副词的词汇化、语 法化 过程研 究也还
不够深入 。
关键词 :副词 ;连用 ;并 用;述评 中图分类号 :H1 4 6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 1 3 3 2( 2 0 1 2 )0 4 — 0 0 9 8 — 0 4
副词是指“ 在句 法 结 构 中一 般 只 能 充 当谓 词 性 率 的简 单统计 描 写 。侯 兰笙举 例 性 的探讨 了 《 世 说 结构 中的修饰 成分 而从 不充 当被修 饰 成分 的词 ” 。n J 新 语 》 中表 肯 定 的副 词 的连 用 式 ;L 4 】 韩 慧 言讨 论 了 副 词 连 用是 指 “ 多 个 在 同 一个 谓 词 性 成 分 之前 起 修 《 世说 新语 》 中四个单 音 副词“ 都” “ 了” “ 略” “ 曾” 和否 饰 限定作 用 的副词 同时相连 出现 的现 象” ,| 2 J 连 用 的 定 词 “ 不” 和“ 无” 的连 用情 况 ; J 张 明列 表式 的详 细统 副词 之 间不构 成直 接成 分关 系 。如 :“ 知道 善我 所 当 计分析了 《 世说新语 》中两项副词的同类和异类连
6 】 陈家春统计分析了 《 荀子 》中两项 副词的同 为 ,却 / 又/ 不/ 十分 去 为善 ;知道 恶不 可 作 ,却 又是 用 ;[

7 J 刘 平统 计 分析 了 《 晏 子春 秋 》中 自家所爱 ,舍他不得 ,这便是 自 欺 。( 《 朱子语类 》 , 类 和异 类 连用 ;I 六 ,3 2 7 ) ” 、“ 其 实我为什 么一定要去南洋 ,也/ 两项 副词 的 同类 和异 类 连 用 ; J 高育 花 对 中古 汉语

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

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

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研究作者:郑尔君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7期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现象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我国对副词的研究逐渐深入,但是学术界对于副词的争论一直广泛存在。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第一点是学术界对于什么是副词,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界定。

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由于副词是一个半开放的半封闭的词类,所以无法完成对其成员的准确统计。

副词重叠的现象与其他词类重叠的方式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

对副词重叠现象进行研究,能够对现代汉语整个重叠系统进行很好的补充。

从现代汉语副词重叠现象的含义及类型出发,解释副词重叠现象的产生及原因,从单音节副词重叠的类型及差异以及多音节副词重叠的类型及差异等两方面,对现代汉语副词的重叠进行研究。

关键词:现代汉语;副词;重叠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7011503副词是现代汉语语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词类。

它是属于内容词和功能词之间的一个复杂的词类集合。

副词具有实词的很多语法特点,不仅可以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有的副词还起到了指代功能的作用,还有的副词能够独立运用或者是独立成句。

副词也具有虚词的一些功能和特征。

主要表现在副词具有封闭、定位、虚化以及黏着等语法功能,而且副词的词义也相对空灵。

副词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各类副词的虚化机制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不同类型之间的副词,功能语法化和语义抽象化的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还有的副词是名词、形容词以及动词等实词,经过偶然的机会进入到状位,充当了专职的状语,后来这些词语在功能上逐渐向着定位和黏着的方向发展,在语义上渐渐向着抽象和虚化的方向发展,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以后,逐渐转化成为了副词。

因此,现代汉语副词内部的各个小类以及各个成员在功能和语义方面出现了虚实结合的现状。

由于副词的个性较为丰富,所以学术界对于副词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较为基础的层面上。

双音节副词重叠研究

双音节副词重叠研究

双音节副词重叠研究双音节副词重叠是现代汉语副词中很值得关注的一种语法现象。

排除无基式副词重叠式、其他词类重叠式、同形异构重叠式、重叠变异式等四种似是而非的重叠式,现代汉语中能重叠的双音节副词AABB式共20个。

大部分双音节重叠式可以带“地”,少部分重叠式可作补语。

在搭配上基式要广于重叠式。

双音节副词重叠的核心意义是量的增加,其表示的量是一种主观的量、模糊的量。

标签:副词双音节AABB 重叠引言重叠是汉语构词和构形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人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重叠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但对于副词重叠的探讨则涉及甚少,特别是对双音节副词重叠的专门研究更为少见。

故本文尝试对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副词重叠进行专门的研究。

对于ABAB式(如“非常非常”“十分十分”)等是否算副词重叠,张谊生(1997)认为ABAB式目前还不是副词的重叠形式,而只是一种语用重复。

我们赞同张谊生的观点,ABAB式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为行文方便,我们将基式写为副1,重叠式写为副2。

一、重叠的范围我们所讨论的主要是AABB式重叠,但是并非所有的AABB式都属于我们所讨论的范围,以下四种情况需要排除。

1.无基式副词重叠式。

这一类重叠只有重叠式AABB式,而无相应的基式副词。

例如:(1)他也冷静了一些,断断续续地说:“我要求工会,秦妈妈……我要求工会……”(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重叠式“断断续续”是副词,但并不存在其基式“断续”,只能算重叠式副词而非副词重叠式,类似的有“口口声声、声声泪泪”等。

2.其他词类重叠式。

这类重叠式AABB只作状语,但其基式是非副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例如:(2)徐把厂里“五反”工作检查总结大会前后的情形详详细细地说了一番。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详细”重叠为“详详细细”在句中只作状语,但是其基式是形容词,所以属于形容词重叠研究的范围,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内。

3.同形异构重叠式。

所谓同形异构,即形式是相同的,而内在语义则是不同的。

浅议古代汉语中的重叠复合副词

浅议古代汉语中的重叠复合副词

浅议古代汉语中的重叠复合副词摘要重叠复合副词是指由语素重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副词。

只有时间、程度、状态、范围单音节副词能重叠形成重叠复合副词,其它类型单音节副词不能。

统计发现,重叠复合副词都有先于它产生的对应的单音节复合副词,且重叠后的复合副词功能趋于单一。

通过对比分析分现,在语义上,副词AA的义项通常要大大少于副词A,它们大多是对副词A某个语义项的突显,有些语义上与副词A有较大差别;在组合功能上,副词AA在重叠后,可饰成分的范围趋向窄化;且副词AA一般要求所饰成分为多音节形式。

由此证明重叠复合副词与其对应的单音节副词在语义和功能上基本相同的传统判断是不准确的。

此外,重叠复合副词的大量出现受语义和韵律需求的影响。

关键词:重叠复合副词语义分析组合功能产生动因引言重叠复合副词是指由语素重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副词,即由副词A重叠后构成的副词AA。

近代汉语中由于受汉语词汇单音节向双音节词汇发展的趋势的影响,重叠复合副词大量出现,成为近代汉语副词的重要特点,但事实上,古代汉语中就不乏这种类型的副词,但因学术界认为“重叠构词后,副词AA的语义和功能都与副词A基本相同”[1],所以它们一直未受到关注。

其实,重叠复合副词中,副词A与副词AA是有差异的,需要加以区分。

1 重叠复合副词的分类穷尽式的搜查了何乐士(2006)的《古代汉语虚词词典》,陈霞村(1992)的《古代汉语虚词类解》,王海棻、赵长才(1996)等的《古汉语虚词词典》以及杨伯峻、何乐士(1992)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这四本书,统计了古汉语中常用的重叠复合副词,共46个。

杨伯峻、何乐士按照副词的功能将其分为十一类,即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否定副词、疑问副词、推度副词、判断副词、连接副词、劝令副词和谦敬副词。

[2]根据这个分类,对这46个重叠复合副词统计如下:时间副词:忽忽急急快快匆匆徐徐缓缓迟迟慢慢渐渐垂垂常常时时日日每每比比频频屡屡累累连连永永久久长长刚刚数数程度副词:弥弥越越稍稍略略恰恰颇颇状态副词:暗暗断断白白递递历历特特偏偏刚刚万万的的卒卒范围副词:通通仅仅堇堇各各两两刚刚单单颇颇时间副词24个,程度副词6个,状态副词11个,范围副词8个。

汉语副词重叠研究述评

汉语副词重叠研究述评

摘要:副词重叠是汉语重叠中很重要的一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语言学家在是否存在副词重叠、副
词重叠的范围、副词重叠的类型、基式与重叠式的异同、断代副词重叠、方言副词重叠、汉语重叠的理据等几个
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副词重叠研究整体上薄弱,普方古结合不够,理论探
索欠缺和类型学视野的缺失等。这些不足也正是我们今后副词重叠研究的方向。
(2) 某方言副词重叠的类型列举和分析,特别是 与普通话相较,具有特色的副词重叠式,如:苏俊波
度比基式更深,语气更强,白话色彩更浓。
指出丹江方言中既有普通话中常见的两叠式,也有特
(五)副词重叠的断代研究 我们这里的副词重叠的断代研究是一个广义概 念,既包括一般我们所指的某一段时间副词重叠研究, 也包括专书的副词重叠研究。 张国艳指出居延汉简中已有表总括范围的副词重 叠“往往”、表情状的“忽忽”和表时间的“时时”[22]。胡 丽珍依据唐宋诗歌中副词重叠的基式特性将其分为三
第 18 卷第 1 期 2012 年 2 月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 CENT. SOUTH UNIV. (SOCIAL SCIENCE)
Vol.18 No.1 Feb. 2012
汉语副词重叠研究述评
周孟战,张永发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湖南永州,425100)
在句中位序上,一般情况下,基式与被修饰语紧 贴在一起,中间不允许插入其他修饰成分,只有少数 时间副词除外,如“常、刚”等。从重叠式整个系统来 看,重叠式在句中位置比较自由,可紧贴谓语中心、
重叠而成的合成副词和非独立单音语素重叠而成的合 成副词,着重对第一类副词重叠与基式在语义、语法、 语用上进行了比较[23]。阚绪良考证了“单”和“单单”的 产生年代——宋代[24]。杨荣祥把近代汉语副词重叠划 分为两类:一是单用时是副词,重叠后同样是副词; 一是单用不是副词,重叠后是副词[18]。雷冬平比较详 尽地考察了“看看”作副词的四个义项(一是表示“渐 渐”;二是表示“将要”;三是表示主观估计;四是表示 “转眼间”)的来源及演变发展过程[25]。对专书的副词重 叠进行研究、较早的应是唐贤清,他从语义、语法、 语用以及重叠式与基式的异同等几方面对《朱子语类》

副词重叠式的类型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副词重叠式的类型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副词重叠式的类型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副词重叠式的类型学研究
背景:
副词重叠式(adverbial reduplication)是指将同一词的重复用作副词来强化含义的一种语法现象。

例如,“他跑得快快地”中的“快快地”就是副词重叠式。

在许多语言中都存在该现象,但不同语言中的表现形式和用法有所不同。

虽然副词重叠式多见于口语和非正式文体,但在某些语言中却被认为是正式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对副词重叠式的类型学研究非常重要,能够对语言学研究和语言教学有重要意义。

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语言中副词重叠式的表现形式和用法,分析其类型学特征、语法功能和句法机制,以期揭示该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性。

研究方法:
该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分析不同语言中副词重叠式的表现形式和用法,进而进行类型学比较研究和语法分析。

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揭示副词重叠式在不同语言中的共性和差异性,整理出类型学特征、语法功能和句法机制,同时对语言教学等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叠加”概念研究综述语言在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都出现过“叠加”(superposition)这种形式,但该语言现象引起语言研究者的注意,还是近二十年的事情。

从外语研究来讲,Hopper&Traugott(1993)、Lehmann(1995)、Shaumyan&Sypniewski (1995)、Sypniewski(1996)等在其论著中都有所涉及;就汉语研究来看,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阐释并分析了“叠加”这一概念,如刘丹青(2001)、薄文泽(2002)、马清华(2003)、聂功斌(2003)、刘志生(2005)、于峻嵘(2006)、王淼(2007)、石锓(2007)、朱其智(2007)、江蓝生(2008)、王新宇(2009)、雷冬平、胡丽珍(2011)、李立林(2011)、张谊生(2011,2012,2013)、张云峰(2013)等。

本文拟从共时角度对新世纪以来诸位汉语学者对“叠加”概念的应用和探讨进行大致梳理,试图总结和回顾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其认识和运用的得与失,并为汉语学界今后展开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与“叠加”相关的共时研究刘丹青(2001)认为“叠加”是一种与语法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句法现象,并提出了语法化视域下的“同词异类叠加”,即同一词汇成分以不同的词性在一个句法结构体中同现,如宁夏中宁方言“我给给了他一本书”当中作为动词的“给”和作为介词的“给”的叠加;南京方言“走小门走”当中作为前置介词的“走”和作为动词的“走”的叠加。

刘丹青认为“叠加”不同于同一词语以相同的词性在句法中出现(比如“狗咬狗”),而是语法化等级差别所造成的同形词语以不同的语法身份同现。

薄文泽(2002)认为海南文昌话亲属称谓系统体现出来的语义关系恰好是汉语和临高语有关语义特征——“叠加”——相互影响的结果。

马清华(2003)认为“附加成分叠加”是子句内部多次使用功能相同、相关或相反的附加范畴(情态、指称)标记,以作用于同一意义焦点的现象。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

汉语重叠研究综述本文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等词类的重叠形式、语法功能和意义、专书方言研究等方面,描述概括汉语重叠的研究概况,提出未来研究建议。

标签:汉语重叠研究综述一、引言(一)研究概况汉语重叠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

下面通过两个表格宏观介绍一下重叠的研究概况。

由上表可以看出,21世纪以来,汉语重叠研究的重点为动、形两大词类以及各重叠现象的综合研究,动、形之外的词类研究仍然比较少。

从纵向看,近十几年来汉语重叠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时平面上,尤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共时研究上,而历时研究、汉外对比研究的论文成果不太丰富。

(二)重叠的分类现代汉语重叠分为完全、不完全重叠,构词、构形重叠,变形、不变形重叠等。

此外,还有一些不同的分类情况:朱德熙(1982)提出了顺向、逆向重叠,李宇明(1996)提出非词重叠、词语重叠、语句重复等,孙景涛(2008)将重叠分为双向重叠、裂变重叠。

刘丹青(2012)区分重叠为原生重叠与次生重叠。

一般认为,刘丹青(2012)的分类对了解重叠的来源及其形态本质、语法意义等具有创新性。

二、各词类的重叠研究(一)动词重叠1.演变历程何融(1962)提出: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使用动词重叠的情况。

据考证,汉朝出现了极少数的动词重叠使用情况,动词重叠真正产生在唐宋时期,但此时也仅单音节动词可重叠。

在明清时期,动词重叠开始具有调量的语法意义,并从此开始逐步的过渡到现代汉语中进行使用。

汉语重叠的格式和语法意义基本固定是在五四时期的白话文運动时。

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以下观点:(1)仅限于AA式,包括ABAB式。

代表人物有:李人鉴(1964)。

不少语法教科书都持这一观点。

(2)包括AA、A一A 、A了A、A了一A四式。

代表人物有:范方莲(1964)、刘月(1984)、房玉清(1992)等。

(3)除了AA、A一A 、A了A、A了一A的四种形式外,还包含A着A 着和AAB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 ,408 ;湖 南科技 学院中文 系,湖 南永州 ,4 50) 湖 103 2 10
摘要 :副词重叠是汉语重叠 中很重要 的一类 。 自上个世 纪八 十年代 以来,许多语言学家在是否存在副词重叠 、副 词重叠 的范围、副词重叠 的类型 、基式与重叠 式的异同、断代 副词重叠、方言副词重叠、汉语重叠的理据等几个
表 2 各 家 对现 代 汉语 副 词 重 叠 统 计 数 据 对 比
式。 ④纯粹 的音 节的重迭 ,其形式为‘ 式 。 【] A ”0 段业 辉是从重叠式 的构成成分 的词汇特 征来 划分重叠式副
词 的次类 的。王继同把副词重叠分为三类 :A 式、 A
A B式和 A B式[。 A AB 张谊生在强调基式必须是副词 性 的基础上 ,依据基 式和 重叠式的 自由度把副词重叠
用 ,我们 几乎感觉不到它们 的差别 。
事实上 ,认为汉语有副词重叠 的各 家在副词判断
标 准上也是有一定差别 ,因此也 导致 了副词重叠 的数
( 一)汉语是否存在副词重叠 这是汉语副词重叠研 究面 临的一个基本 问题 。 黄伯荣认为 :形容词 能重 叠, “ 或加上重叠 的音节 ;
方面进行 了探 讨并取得丰硕 的成 果,但也存在 明显 的不足 :副词重叠研 究整体上薄弱 ,普方古结合不够 ,理论探 索欠缺和类型学视野 的缺失等 。这些 不足 也正是我们今后副词重叠研究 的方 向。
关键 词 : 汉 语 重 叠 ;副 词 重 叠 ;基 式 ;重 叠 式 中图分类号 NhomakorabeaH1 4
李宇明指 出判定重叠 的四条标准 : a词语重叠 的 “) 基式必须是 一个词或 短语 。”b注 意多义基 式和 同形 “)
重 叠式 。当基式不只一种意义或用法 时 ,重 叠只可能
作者 简介 :周孟 战(9 0 ) 男,湖 南永 州人 ,湖 南师 范大 学文 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湖 南科 技 学 院教师 ,主 要研 究 方向 :古代 汉 语 ,语法 理论 17 一,
智 [、张谊生 9 】 叫 、唐贤清 I 】 荣祥 等 。各家 "、杨
都认 为,副词重叠增添 了附加义—— 强调,同时重叠 式 与基 式在语义、语法和语用等各方面都有差 异 。
研 究 成 果
汉语 副词重叠研究大致经 历了汉语 是否 存在副词 重 叠的争论阶段 ,汉语副语重 叠的范围、类 型、原式 与重叠式 的异 同探讨阶段 ,汉语 副词重叠的类型学研 究及理据探索阶段 。
段业辉 把副词重叠分为 四类 :① 能单用 的单音节 “ 副词重迭 ,其形式为‘ 式 ;能单用 的双音节 副词重 A
迭 , 形式为‘ A B 式 。 能单用 的单音名 词、 词、 其 A B ’ ② 动
形容词( 括象 声词) 包 、数 词、量词 的重 迭 ,其形式 为 ‘ 式 。 A ③不 能单用 的构词语素 的重迭 , 形式为‘ 其 A
为什 么在汉语是否有副词重叠上有 如此大的分歧
呢 ?主 要是 因为一些 常用 的重 叠形式 ,如“ 常”刚 常 “
刚”渐渐” 时时” , “ “ 等 在人们 的 日常生活中使用 的频率 极 高,甚至 比它的基式的使用频率还要 高,完全作为

个 词出现 了。如果不把它们 同基式放在 一起 对 比使
容词 ,重 叠式是 A ( ,第 二个音 节变阴平 。例如 : A 儿) 好 好儿 、细细 儿 、远 远 儿 、悄 悄 儿、慢 慢 儿。” 川有 类似看法 的还有 齐沪杨 【、王继同[、李宇 刖 剐 7 】 、石毓
代副词重 叠研 究 、方言副词重叠研究 、汉语 重叠的理 据探 索等 几个方面研究状况 的基础上 ,指出副词重叠 研 究中存 在的不足和今后研究 的方 向。
历 史 、语 言与 教育 研究
周 孟战 ,张 永发 :汉 语 副词重 叠 研究 述评
23 1
表 1 ( 代 汉语词典》和 ( 代汉语规范词典》 《 现 《 现
所 收 副词 数 据 对 比 【] 1 9
已经语 素化 了,那它还是“ 基式” 重叠式” 的“ 吗?如“ 切
切 ” 。
( 三)副词重叠 的次类
划分 四类 :①基 式和重叠式都能独立使用 ;②基式有 着语 素化 的倾 向,重叠式能 自由运用 ;③基式能 自由
第 l 8卷第 1期
21 0 2年 2月
中南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 CE T S . N . OUT NI . S I CI NC ) H U V ( OC AL S E E
、 .8 No 1 b11 .
F b 2 1 e. 02
汉语 副词重叠研 究述评
周 孟 战 ,张 永 发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142 1) 1 0 1— 7 6 23 0 (0 20 — 2 2 0
自从朱德 熙给副词重 叠进 行分类 以来…,许 多汉
语 学 界 的学者 对 副词 重叠进 行 了多 方面 的 思考和 探
为这种形 式 同单音 的在意义上没有什么 不同,没有增
加什 么附加意义。”】 【 4
索 ,取得 了丰硕成果 。但 与汉语重 叠式的其 他次类的
研 究( 动词重 叠、形容词重 叠) 如 比较 ,可 以说,副词 重叠研究还 相当薄弱 。 本文拟 在回顾汉语是否存在副词重叠 、副词重 叠 的范 围、副词重叠的类型 、基式与重 叠式 的异同、断
朱德熙认为有副词重叠现象 ,并将其 分为两类 : “ ①基式是单音节副词 ,重 叠式 是 A A。例如 :常常 、 稍稍 、渐渐 、恰 恰、刚刚 、白白。②基式是单音 节形
量 上也存在差别 ,如表 1 3 ~。
( 二)副词重叠的范围问题
副词不能 。”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黄汉生【、王松茂 、 【
常纯 民【、 4 郭翼舟【。 】 其理 由正如王松茂 、 常纯 民所说 : “常常 、渐渐 、时时’ ‘ 是副词原形 ,不是重叠形式 ,因
收稿 日期 :2 1 4 1 :修 回 日期 :2 1 6 2 0 卜0 — 2 0 卜O _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