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 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名词的限定与语义特征

关 键 词 : 度 副 词 ; 词 ; 对 称 性 ; 义 特 征 程 名 不 语
中图分类 号 : 4 H16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 6 22 3 (0 1 0 -0 70 17 -4 4 2 1 )40 5 - 3
Th e n i a a e nd Re tito s o h o n e S ma tc Fe t r s a src in ft e N u o h tu t r ’ e re Ad r + No n¨ ft e S r cu e D g e veb u
这种 结构 中的名词 , 是静止地 、 不 被动地表示 指
n ra i l o i ce s gy c mmo s ft e sr cu e Ths pa r n l z S t e r sr t n o o n ft e sr cu e” e e v r 十 n n u e o h tu t r . i pe a a e h e t c i fn u s o h tu t r d l e a eb y i o  ̄ d
: esr cue” e rea v r 十 n u ”h en c n iee n o v nin 1. twi h e e pme to o i Th tu r dge d eb t o n a b e o sd d u cn e t a Bu t tedv l d r o h o n fs c ̄y;h r r t eeac
新 闻 网)
尤其在语 言文 字 的运 用 上 。进 入新 时期 , 随着 科 技
文化 的 日新月 异和 中外交 流 的繁 荣 , 短几 十年 间 , 短 出现 了许 多新 的语法 现象 , 而且 渐渐被 大众 接受 , 约 定 俗成 , 进人人 们 的语 言交 流 中。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深层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
深层语义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一种表示程度的句式。
它为表达思想
提供了更加简明、直接的方式,用以描述事物的程度,明确强调事物的加减。
在政务民生的比较环境下,“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极其常见的一种表述形式,可以
大大方便了表达观点、说明解释、提出建议等等。
在民生环境下,“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用处就显现得更加强烈,譬如
大力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早期教育和引入持续教育等,都能使用这种句式来进一步强调事物的特定程度,以达到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用“务实促进、积极推进”来描述民生教育、医保、安居等方面的工作,使工作更加顺利。
此外,我们也能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来表达各项政策改革和规范制度对
于贯彻民生搞建设、改善民生的影响。
比如,我们可以用“切实加大、积极完善”来描述政府加大资金开支在各项民生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政府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社会环境,改善和规范社会风气,加强安全体系和维护公序良俗的重要性。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有着极大的用处,它不仅可以有效彰显政策转变,更能有效推进民生工作,具有实践性。
通过运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我们能
够更加清晰、精准地表达所要表述的思想,使得民生政务改善得到更大程度的体现与发挥,用实际行动来促进民生改善,谋求更加良性稳定的发展。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 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一、名形兼类词(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
(现代汉语词典)→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
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3)刘喜好福气。
(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
(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式探析

都是 为 了满 足交 际 的需 要 。“ 度 副 词 十 名词 ” 程 这 种语 法现象 的 出现也 不例外 。实 现这种 副名组合 结
53
构式又 必须 在 一 定 的环 境 与 条 件下 。需 要 对 其 词 类、 次类 、 句法 、 义 以及认知 的角度 加 以分析 。 语
出发 , 这些词 是名 词而不 是形 容词 。当然 它们 出现
定 结构 的意思 。近 年来 , 由于 网 络 的 出现名 词 前 面 受 程度 副词 修饰 的用 法 更 是频 频 出现 , 运用 十分 广
提供 了可 能 , 如果需 要时 , 便把具 有功 能转换可 能性 的那些 名词 当作形 容词来 使用 。即名词 出现 了语 法
化 的过 程 。即在 “ +名 ” 结构 中, 副 的 名词 或名 词 短 语 的性 质 已经 发生 临时 的转 化 , 即临时转 为形容词 , 其 语义 基础是 名词 的词 义成 分 中包 含 了描 述性 的词 义 内容 , 副名结 构 中名 词活用 作形容 词 , 实质 上也就
为 , 度 副词通常 是不修 饰名词 的 , 程 但是 有 的时候 为
了表 达的需要 , 在程 度 副 词后 面 临 时跟 上一 个 名 而
词 , 达 到 特 定 的 交 际 表 达 效 果 。例 如 : 裕 树 以 胡
的话” 以及曹禺《 日出》 中顾八奶奶说的“ 顶悲剧 ” 等 类似 的语言 结构 , 我们 只是把 它 拿 来作 为 词 类 活用
实际上 , 副词修 饰名词 的现象 早就存 在着 , 并且 这类 现 象有一个 从 少 到 多逐 渐 发展 的过 程 。2 0世 纪 8 0 年代 以前 , 家都 很 少 使 用 “ 度 副 词 +名 词 ” 但 大 程 , 偶尔 会看 到 , 例如 : 茅盾作 品中 “ 些都 是 ‘ 这 很感 情 ’
现代汉语语法句子成分分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及句子成分的分析现代汉语语法1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 类名称定 义语法特点类 别举 例①具体名词人、牛、山、水、对联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①前面可以加数量词(一副对联)②前面不能加不、很之类的副词(不楹联、很对联)。
③后面不能加时态助词“了”(楹联了)②抽象名词友谊、立场、观点、思想(一)名词(附)方位词 名词中表示方向位置的词 常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后面东、西、南、北、前、后、中间、下边①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②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边 (二)代词 具有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①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
②一般不带修饰成分③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多少①不及物动词(自动词)醒、病、游行、觉悟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刚走、很想)。
②后面一般能加“着”“了”“过”之类时态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看着、看了、看过)。
③多数能重迭(想想、看看、讨论讨论)②及物动词(他动词)看、写、打、调查、讨论①表示可能的能、能够、可以②表示必要的该、当、应当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等意思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后面不能加“着”“了”“过”表示时态。
③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③表示愿意的敢、肯、愿意 (三)动词(附一)能愿动词(助动词)(附二)趋向动词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①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方、高、美丽、英明、宽广(四)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③一部分能重迭(大大、慢慢、清清楚楚)②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①基 数一、二、百、千、万、亿(五)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
常和量词结合,数词量词结合起来称为数量词。
②序 数第一、第二、第三③分 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 数一倍、十倍、百倍⑤概 数几(个)、十来(个)、①名量词(物量词)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六)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_程度副词_名词_结构的语法化分析

2009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16,2009(总第118期) J OU 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Serial No 1118[收稿日期]2009-04-24[作者简介]雷雪梅(1984-),女,河北三河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与修辞学;董晗旭(1984-),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与修辞学。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分析雷雪梅 董晗旭(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正处在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之中,表现为:这一结构中的程度副词和名词,其句法功能得到扩展,其语义逐渐虚化。
从新语法结构出现的四个典型特征亦可以判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化趋势。
这一结构至少符合认同、隐喻、类推三种语法化机制。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将在人们的心理和语言中进一步凝固化、合法化,最终成为一个稳定的句法格式。
[关键词]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语法化;语法化机制[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9)06-0028-02 多年来,语法学界普遍认为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近一二十年来,作为一种独特的句法结构形式,“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以其独特的表义功能和语用特点在口语色彩较浓的实际的语言材料和语言交际中被广泛使用,取得了特殊的效果。
这一新兴的语法现象有违传统语法,因此,对其进行细致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有很高的语言学价值。
有关这一问题,语言学家们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和讨论,相关研究涉及的方面包括:语言学的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社会语言学,社会文化心理,修辞学(涉及到偏离搭配,语言的陌生化,语言的潜显转化)等。
现代汉语中副名结构浅析

现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浅析【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语言现象,“副词+名词”就是其中一种,关于“副词+名词”结构,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
本文就“副词+名词”结构分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对汉语词汇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按照《现代汉语》中的标准,词类按照功能标准来划分,通过对现代汉语中词语的跨类以及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的分析,揭示了“副词+名词”现象出现的可能。
第二部分,对“副词+名词”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此结构的类型进行归类,并指出该结构出现以及普及的原因。
在第三部分中,重点分析此结构的语法、语义和语用价值,进一步引导大众使用规范。
【关键词】词类;名词活用;副词+名词;价值一汉语词类的相关问题(一)词类的划分汉语有没有词类,汉语如何进行词类的划分,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分析“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从源头上分析词类。
汉语有没有词类呢?高名凯在《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一文中,结合斯大林的语言学思想,在西方语法学的基础上得出了“汉语的词并没有词类的分别”这一结论,认为汉语中只有实词和虚词的分类。
高名凯在分析汉语词类的时候更多地是在借鉴别种语言,如法语、拉丁语,来和汉语比较。
非多卢克的关于词类这一概念的先决条件“在它们(指词)上面出现有固定形状的时候才可以谈到词类”之后就彻底的否决掉了汉语存在词类的分别。
高名凯在分析言语词类的时候是站在汉语没有词的形态变化这一角度说的。
汉语词汇没有形态的变化的确给我们划分词类带来了不便,在汉语的使用中也出现了词类兼用的现象。
但是,站在汉语的角度上分析,没有形态的变化并不能代表汉语没有词类,我们不能用西方分析黏着语的理论来解析孤立语,就像我们不能用学习汉语的方式去学习英语一样。
词类划分不是目的,只是我们进行语法研究的一个手段。
王力先生在《汉语的词类》中明确指出了,我们对词汇进行分类并不是汉语语法的主要内容。
把词类分开,只是为了在讲述上更加方便一些。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一、名形兼类词(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
(现代汉语词典)→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
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3)刘喜好福气。
(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
(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程度副词+名词”组合的语法现象分析
程度副词一般不能修饰名词,但是茅盾笔下的“很感情”、曲波笔下的“很军阀”,以及港台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作品、报刊中出现的“很淑女”、“很绅士”等,都是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言语事实。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来,在大陆作家的笔下和广告媒体中,“很西藏”、“非常现代”、“很女性”这样的副名组合也频频出现,似有流行开来的趋势。
为此针对这一特殊的语言组合,我将做如下分析并分类:
一、名形兼类词
(1)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
(现代汉语词典)
→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有气派。
(2)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范小青《大家闺秀》1992年第6期155页)
→从前我也跟过一个人,人倒是很有规矩,又不赌不嫖,就是一肚皮恶水,……
解析:“气派、规矩”受“很”修饰是形容词,它们还能受其它副词修饰,如:非常/比较/不气派(规矩);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作名词。
常见的这类词还有:权威、礼貌、理智、气魄、可能、精神、必要、规律、系统、耐心、矛盾、光彩、讲究、热情等。
二、活用词
(3)刘喜好福气。
(芮灿庭《芦林街》,《花城》1995年第6期156页)→刘喜好有福气。
(4)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
(段平<<林木乡长>>,<<中篇小说选刊>>1997年6期41页)→痛的原因,一是张力比较有出息,三十二岁就副团了、再就是……(5)姜碧柳十分把握:不可能。
(何继青《从夏天到冬天》,《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134页)
→姜碧柳十分有把握:不可能。
(6)我今天请几个很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白帆《那方方的博士帽》)
→我今天请几个很有名望的教授吃饭,可这个跑堂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长时间了,连饮料都没拿。
“福气、出息、把握”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是它们不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与一般形容词不同,所以,不是典型的形容词。
此类名词还有:传统、道德、技巧、技术、进步、学问、优势、偏见、诚意、诗意、新意、水平、文化、营养、原则、能耐等,这些名词受程度副词修饰逐渐被社会所承认(由于语感不同可能有出入),这说明它们已呈现出向形容词转化的趋势,有可能成为名形兼类词。
而“名望”纯属临时活用,从搜集的语料看,这样的名词还有:人性、朝气、哲理、情趣、情感、福分、感情、个性、智慧、魅力、运气、气势、程度、个性、天才等。
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具体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在程度副词和名词之间直接加上“有”,但是稍加变动(一般在具体名词后加上一个抽象名词)也可以把它们变换成“程度副词+有+名词”的形式。
这些名词主要有三类:
(一)、指人名词:官僚、瘪三、小市民、傻瓜、市侩、流氓、阿Q、江湖骗
子、奶油小生、男人、男子汉、学生、女人、女孩、雷锋、维纳斯、英雄、绅士、淑女等,例如:
(7)她(女主角冷剑心)是个很男人的女人。
(香港故事片《虎度门》)→她是个很有男人气概的女人。
(8)爸很绅士地点点头,问我:“小姐游泳衣带了吗?”(张谊生例)→爸很有绅士风度地点点头,问我:“小姐游泳衣带了吗?”
(二)、处所名词:国际、东方、西方、中国、广东、山东、上海、西藏、香港、城市等,例如:
(9)我又见到了昨夜招待我的那位西藏小伙。
……他告诉我,他曾经到北京、上海学习过。
他长就一张很西藏的忠厚的脸。
(邢福义例)
→我又见到了昨夜招待我的那位西藏小伙。
……他告诉我,他曾经到北京、上海学习过。
他长就一张很有西藏特色的忠厚的脸。
(10)蓝带啤酒很德国,很德国。
(电视广告词)
→蓝带啤酒很有德国风味,很有德国风味。
(三)、时间名词①:现代、当代、古代、历史、未来、春天、青春等,例如:(11)劝人“一点不能将就”,貌似很现代、很卓越,其实这里是另一种“高大全”理论,与“假大空”异曲同工。
(毛志城《二十一世纪:三个神话的破灭》,《人民文学》1997年第10期)
→劝人“一点不能将就”,貌似很有现代气息、很卓越,其实这里是另一种“高大全”理论,与“假大空”异曲同工。
“很古代(历史、未来)”等一般不能与“程度副词+有+名词”进行间接变换,它们受程度副词的修饰是类推的结果,因为与时间有关的名词“现代、当代、青春、春天”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例如:
(12)一桩在南山县惊世骇俗惊天动地的举动就这样在几十年后被一位作者很历史地写进一篇文章里,大约也就三百字光景。
(阙迪伟《寻找番薯》,《中篇小说选刊》1998年第4期82页)
另外,有些具体名词加抽象性名词后缀“气、味、腔、性、调”也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由后缀“味”构成的抽象名词,一般可以直接变换成“程度副词+有+名词”的形式。
例如:
(13)王力兵坐在弘沁科的房里,伸出了白皙得很女人味的两根手指头。
(何立伟《你在哪里》,《花城》1995年第6期10页)
→王力兵坐在弘沁科的房里,伸出了白皙得很有女人味的两根手指头。
因为加“味”构成的抽象名词,大多表示褒义,名词性较强,较易进入“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
比较常见的这类名词还有:男人味、男儿味、男子汉味、男人味、学生味等
由其它表示抽象性后缀构成的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在程度副词与名词之间加“有”,必需把抽象性后缀变成相应的抽象名词或加上一个抽象名词。
例如:(14)可是柳琴说,对女人就应该加倍宽容。
你们还是更加男子气一点吧。
(姜滇《蓝湖》,《特区文学》1998年第4期63页)
→可是柳琴说,对女人就应该加倍宽容。
你们还是更加有男子气概一点吧。
(15)这名字很女性,轻盈、文雅。
(张谊生例)
→这名字很有女性的魅力,轻盈、文雅。
诸如此类的名词还有:书卷气、男子气、女人气、书生气、小家子气、学生
腔、母性、男性、女性、父性、兽性、唯物主义等。
有些名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但不能与“很+有+名词”结构进行变换的名词。
不能进入“程度副词+有+名词”的名词,分为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两大类:抽象名词按语义的不同又分两类:含有性质义或度量义名词和不含度量义或性质义名词
(一)、含有性质义或度量义的名词
A,名词中含有表示性质义的形容词性语素:热门、美味、专业、优势、偏见、悲剧等,例如:
(16)我冷笑一声,“皮皮只是个殉葬者,很悲剧,你和费姐的交易不应该把她捎上。
”(戴雁军《通往王国》,《特区文学》1998年第3期52页)“悲、热、美、优、偏”是形容词性的语素,这说明名词本身蕴含性状特征,因而能够受程度副词修饰。
B,名词中隐含性质意义:风光、性感、权威、科学、标准、典型、规范、规则、科学、困难、秘密、民主、卫生、文明、自由、威风、矛盾等。
例如:(17)朱皮气呼后的,却想笑,口气仍很权威的像个哥哥:“你跑去哪里了?”
(小野《圣女沙娃》,《台港文学选刊》1996年第3期),
“权威”的意义是“最有地位的
.....人或事物”。
如果用义素分析的方法,这个名词可以分解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性质义(最有权威),另一部分是类属义(人或事物),事实上,这类名词的词义都可以分解成“性质义+类属义”的形式。
由于词义中含有性质义,因此它们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C,名词词义中含有度量义:本质、基础、根本、重要、关键、实质、要害等,例如:
(18)这种表现直接导出了我们从最根本的意义上去理解名词的活用现象,……(张伯江《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
“根本”是事物最重要
...的部分,可见词义中含有量度意义,且这类名词大多有“极量”意义,因而它们最易受表示极限程度的副词“最”的修饰,如:最基础(本质、关键、实质、要害)。
(二)、不含性质义或度量义名词,如:情感、罪恶、格局、情欲、色情等,例如:
(19)他们认为我的表演细腻、准确、有激情、有内涵、许多表演上的设计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非常生活、自然、真实。
(张谊生例)
具体实物名词:如:牛皮、水、火、铁、脓包、饭桶、鬼等,例如:
(20)四海春这家酒店是很鬼的,他仍就会出巧。
(彭瑞高《本乡有案》,《中篇小说选刊》1996年第11期89页)
参考文献
邢福义.《“很淑女”之类说法语言文化背景的思考》,语言研究,1997年第2期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 年第4期,1997年第1期
贺阳.《程度副词+有+名词》,汉语学习,1994年第4期
谭景春.《名形词类转变的语义基础及相关问题》,中国语文,1998年第5期
文秘091 谢丹丹 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