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研究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研究分析方法
如:照片放大了 一点儿。
1- 2主谓关系
照片放大了 一点儿。
1-2主谓关系
3-4述补关系
65-6述补关系
3.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
如: 父亲的 父亲的 父亲 父亲的 父亲的 父亲
2—(b)—1
按(a)切分,意思是 祖父的父亲”,即曾祖父;按(b)切分,意思是 父亲的祖父”,也
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划分方法呢?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
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
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语义要素。
这里有两层含义:
1.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一一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 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 征分析法来解决问题。
如上述: 楼上演着戏。(a)楼上坐着人。(b)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句都属于名词[处所]+动词+着+名词”的句式,可是 动词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相同:
⑻式:名词[处所]+
动词+着+名词
动词表示活动,表动态
(b)式:名词[处所]+
①: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
②:现代汉语里不用 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评析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本位观“本位”的意义提出“本位”的学者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语法中的某一单位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该基础单位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级语法单位。

其它各级语法单位的解释都建立在对基础单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上。

作为基础研究的单位就取得了研究“本体”的地位。

作为“本体”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与其他研究对象保持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或者该基础单位的某一属性或功能可以和其它语法单位保持一致,使得其它语法单位能够通过对该基础单位的解释而得到本质上的解释。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本位观及明确提出研究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马建忠的“词本位”;2)黎锦熙的“句本位”;3)朱德熙的“词组本位”;4)徐通锵的“字本位”;5)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1.马建忠的“词本位”马建忠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第一人。

其《马氏文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开创中国语法学理论的意义。

但是,《马氏文通》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的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

这一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词本位。

《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说它是“词类定位”,乃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识。

词本位的观念在西方语言学研究中产生,是相当自然的结果。

拉丁语的基本特征便是,词在形态上有严格的标记或变化标记。

首先所有的词类都可以根据是否有形态变化分为两类,有形态变化的是实词,没有形态变化的是虚词;再在有形态变化的词类中将能够变格的分为一类,将能够变位的分为一类,既能变格又能变位分为一种。

在能够变格的词类中,又可以根据其句法功能,分为名词和形容词。

所有的这些有形态变化的词都有特定的句法功能,它们的句法功能就是通过它自身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

因此,在这些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只要了解词的形态变化规则,也就能了解它们的句法功能。

所以,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中,“词法”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语法分析的五个本位观

评析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本位观“本位”的意义提出“本位”的学者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语法中的某一单位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该基础单位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级语法单位。

其它各级语法单位的解释都建立在对基础单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上。

作为基础研究的单位就取得了研究“本体”的地位。

作为“本体”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与其他研究对象保持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或者该基础单位的某一属性或功能可以和其它语法单位保持一致,使得其它语法单位能够通过对该基础单位的解释而得到本质上的解释。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本位观及明确提出研究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马建忠的“词本位”;2)黎锦熙的“句本位”;3)朱德熙的“词组本位”;4)徐通锵的“字本位”;5)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1.马建忠的“词本位”马建忠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第一人。

其《马氏文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开创中国语法学理论的意义。

但是,《马氏文通》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的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

这一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词本位。

《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说它是“词类定位”,乃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识。

词本位的观念在西方语言学研究中产生,是相当自然的结果。

拉丁语的基本特征便是,词在形态上有严格的标记或变化标记。

首先所有的词类都可以根据是否有形态变化分为两类,有形态变化的是实词,没有形态变化的是虚词;再在有形态变化的词类中将能够变格的分为一类,将能够变位的分为一类,既能变格又能变位分为一种。

在能够变格的词类中,又可以根据其句法功能,分为名词和形容词。

所有的这些有形态变化的词都有特定的句法功能,它们的句法功能就是通过它自身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

因此,在这些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只要了解词的形态变化规则,也就能了解它们的句法功能。

所以,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中,“词法”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马氏文通》以词类(字类)为纲来建立它的语法系统,洋洋十卷,除《正名》一卷外,八卷讲“字”,一卷论“句读”。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一、词法分析方法词法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各种词类的构成、意义和用法,以及单词的形态变化规律。

它通过对词类、构词法、词义、词型变化规律等的研究,分析单词的构造和使用规律,从而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式。

词法分析方法是语法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其他语法方法的基础。

二、句法分析方法句法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句子的构成、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句子结构的范式以及句子在语言中的功能等问题。

通过句法分析可以揭示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的内部结构和语序的规律。

句法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短语结构语法分析和依存句法分析两种。

三、语义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的词义、句义以及上下文对语义的影响等问题。

通过对词汇的义项、义体系的分类和构建、句子的义理解析等研究,揭示语言表达中的含义和信息传递方式。

语义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理解句子的意义和人们在交流中的意图。

四、语用分析方法语用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中语言行为和交际行为的规律,包括语言行为的目的、意图、社会因素对语言行为的影响,以及话语之间的关系和交际规则等。

通过语用分析可以了解句子的使用背景、语言行为的目的以及说话人的意图等,从而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

五、文体分析方法文体分析方法主要研究汉语的不同文体在语法和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特点。

它通过对文体的特征、结构和语言风格等的研究,揭示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使用规律。

文体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我们在不同场合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这五种分析方法可以相互协作,可以全面地揭示汉语语法的各个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现代汉语讲义(第四章语法)

现代汉语讲义(第四章语法)

(五)语助词 助词表示某种特定的附加语法意义, 语气词主要表示句子的语气。
1.助词:黏着在词或短语上面,表示附 加意义,附着在后面的一律读轻声。 助词的分类:结构助词、时态助词、 其他助词。
2.语气词:一般用于句末表示语气,永 远黏着、后附、轻声。也可用于句中,主 要用在主语后。 语气词的分类:表陈述、疑问、祈使、 感叹语气四类。
二、单句
1.主谓句 (1)动词性谓语句 可分为动词谓语句、述宾谓语句、述 补谓语句、连谓谓语句、兼语谓语句、 主谓谓语句。 (2)形容词性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形补谓语句。 (3)名词性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数量谓语句、定心谓语 句。
2.非主谓句。 (1)名词性非主谓句 (2)动词性非主谓句 (3)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4)特殊非主谓句
3.偏正词组:前面的成份(修饰语)修饰 限定后面的成份(中心语)。可分为体词性 的和谓词性的两类。 修饰语是定语的称为定心词组,是名词性 词组。 修饰语是状语的称为状心词组,是谓词性 词组。
4.述补词组:补充与被补充的关系。 根据带不带结构助词“得”可分为:(1) 数量补语:量词结构作补语,不能带“得” ;(2)情态补语:补语说明动作或有关事务 的状态,必须带“得”;(3)结果补语:补 语表示动作的结果,可由形容词或动词充当 ,不带“得”;(4)趋向补语:补语表示动 作的趋向,不带“得”;(5)可能补语:补 语表示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由结果补语和趋 向补语中间插入“得/不”;(6)程度补语 :补语表示程度,由副词构成。
三、存现句 存现句的类别。
四、把字句 把字句的特点。
五、被字句 被字句的特点及变体。
第八节 句类系统
句类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功能划分出 来的类型系统。
一、陈述句 语气词及否定形式。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句法规则以及句子的语义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语法分析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解释语法现象,还能为语言教学、翻译等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将从句子的结构、短语的构成和句法关系等几个方面对现代汉语的语法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句子结构的分析。

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一般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

主语通常位于谓语的前面,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状态的承受者。

谓语是句子的核心,通常表示动作或状态。

宾语则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对象。

句子还可以包含状语、补语和定语等成分,它们用来修饰主语、谓语和宾语等。

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其次,我们来看短语的构成。

短语是句子的组成部分,由一个或多个词构成,表达特定的意义。

现代汉语的短语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等。

名词短语通常由一个名词和其修饰语构成,可以作为句子的主语、宾语等。

动词短语由动词和其修饰语构成,可以表示动作的性质、方式等。

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和其修饰语构成,通常用来修饰名词。

副词短语由副词和其修饰语构成,通常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通过对短语的构成和功能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和语法结构。

最后,我们来看句法关系的分析。

句法关系是指句子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

现代汉语的句法关系主要有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定状关系等。

主谓关系是指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主语是谓语的承受者或执行者。

动宾关系是指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动词表示动作,宾语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对象。

定状关系是指状语和其修饰语之间的关系,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方式、性质等。

通过对句法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总之,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是对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句法规则以及句子的语义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通过对句子的结构、短语的构成和句法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语法现象,为语言教学、翻译等提供理论支持。

现代汉语语法之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之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之句子成分分析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 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例如:例如:(1)今)今 天 晚 上 ‖ 特别冷。

‖ 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谓语(2) [ [明天这个时候明天这个时候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状语(时间)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主语(代词)主语(代词) 谓语谓语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

例如:(1) 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主语(动词) 谓语谓语谓语(2)公正廉洁)公正廉洁 ‖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谓语谓语二、谓语 是用来陈述主语的,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

谓语可以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2017汉硕考研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了解更多的汉硕考研信息、资料加丹丹老师Q。

依旧义乌散散刘思伊尔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分析要点: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

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如:我们不走。

≠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

≠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含义: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可以说说为什么)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

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基本精神:1.承认句子或句法结构在构造上有层次性,并在句法分析上严格按照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2.进行分析时,要明确说出每一个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3.分析时只管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或句法结构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优越性:1.注意到了句子构造的层次性;如: 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 │__│││___││___││_____│他刚来我们便宜他了__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 ___ ____ _____2. 有效地分化了歧义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_1_ ________2_________ 1-2 主谓关系__3___ () ___4___ 3-4 述宾关系_5_ _6_ 5-6 述补关系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_1_ ________2__________ 1-2 主谓关系 _3_ ______4_______ 3-4 述补关系__5__ ___6___ 5-6 述补关系3.发现新的语法现象,揭示新的语法规律;如: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父亲(a) _______1 ______ __2__ (b)___1___ ______2______按(a)切分,意思是“祖父的父亲”,即曾祖父;按(b)切分,意思是“父亲的祖父”,也是指曾祖父——二者意义一样。

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划分方法呢?如果要表达:老师的孩子的同学姐姐的岳父的侄子我们就只能: _______1_______ __2__通过考察,我们会发现类似“N的+N的+N”,由指人的名词自相组合而成的偏正结构内部有极强的规律性,按照(a)来划分是合理的。

而“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出现(a)(b)均可的现象则是一种巧合,这就类似于:1*7+3 = 7+3 = 10 (正确的运算)1*7+3 = 1*10 = 10 (不正确的运算)7+3*1 = 7+3 = 10 (正确的运算)7+3*1 = 10*1 = 10 (不正确的运算)注意问题:(可以叫切分的原则)1.切分句子不能根据语感和语音停顿;2.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如果不是单词,则必须能在别类句法结构中在现;如:很有办法_1_ __2___3. 每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它们之间组合所依据的规则在语言中必须有普遍性;如:张三喝啤酒__1__ ____2____4.一层面上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彼此组合起来,在意义上必须跟原先结构所表现的意思一致。

局限性:1.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显性语法关系,即语法结构关系,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所隐含的语义结构关系:如:我在房顶上发现了他。

_1_ 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 _____4________4__ __5___ __6__() __7__由此并不能看出,是“我”在房顶上,还是“他”在房顶上,亦或是“我”和“他”都在房顶上。

2.层次分析对有些现象只能做出描述,并不能做出解释:如:木头桌子质量——→桌子质量羊皮领子大衣—/ →领子大衣三.变换分析法:产生: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由于句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种种有意思的现象,特别是歧义现象。

要揭示这种隐含在句子里边的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就得寻求新的分析方法,因此,变换分析法产生。

原则:1.作为一个合格的变换,一定得形成一个变换矩阵;2.在变换矩阵中,左边作为原句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3.在变换矩阵中,右边的作为变换式的一个个实例,形式必须相同,语法意义也必须一致;4.变换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其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必须保持一致;5.矩阵中每一横行左右两侧的句子,即每一横行作为原句式的实例和作为变换式的实例,二者在语法意义上的差别一致。

作用:1.变换分析法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分化歧义句式;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a) ___1___ ___2____ (b)_____1______ _2_(a):动词+ 补语(了)+ 名词1 + 的+ 补语(了)—→把+ 名词1 + 的+ 名词2 + 动词+ 补语(了)咬死了猎人的狗—→把猎人的狗咬死了(b): 动词+ 补语(了) + 名词1 + 的+ 名词2—→是+ 指量名2 + 动词+ 补语(了) + 名词咬死了猎人的狗—→是那条狗咬死了猎人2. 变换分析的运用更有助于我们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揭示更多的语法规律;①: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有表示占有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充任;②:现代汉语里不用“被”“给”一类字的受事主语句有一个特点,即受事主语不能是人称代词;③:使用程度副词“还”的“比”字句,除了表示比较外,还能表示比拟;而使用程度副词“更”的“比”字句则不可以;④:表总括的程度副词“都”,强调表示“都”后面所说的性状或情况适用于它所指向的某个集合中的每一个个体。

局限:可以分化歧义句,但是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的原因。

如:楼上演着戏。

楼上坐着人。

这两句话同属于“名词[处所] + 动词+ 着+名词”的句式,词类的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和结构关系也相同,但却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产生:由于变换分析的局限,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句子格式相同——词类序列相同,内部构造层次相同,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相同,却会产生歧义,我们才采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解决问题。

如上述:楼上演着戏。

(a) 楼上坐着人。

(b)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两句都属于“名词[处所] + 动词+ 着+名词”的句式,可是动词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不相同:(a)式:名词[处所] + 动词+ 着+名词——动词表示活动,表动态(b)式:名词[处所] + 动词+ 着+名词——动词表示存在,表静态所以(b)类动词都有“使附着”的意味,这样就可以搞清楚歧义的产生了。

关于语义特征:语义特征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次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

我们分析和描写词的语义特征,主要有三个目的:从某个特定的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进行再分类;凸显同属于一个语义类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并不同义的词。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实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它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内涵或语义要素。

这里有两层含义:1.如果离开具体句式,单纯从词汇角度概括一些词的语义特点,那不一定有句法上的价值;2.某些实词是否具有某种语义特征,只有结合具体的句法格式才能确定并概括得到。

因此,语法研究中的“语义特征”,是着眼于分析、概括处于同一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的同一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所谓语义特征分析,是指通过分析某句法格式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的语义特征,来解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只允许这一部分词语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语进入的原因。

语义特征分析为进一步分化同形句式,为根据句法研究的需要对同一类实词划分小类,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句法、语义依据,因此语义特征分析无疑使语法研究朝着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五.语义指向分析:关于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语义指向,按其狭义的理解,是指句中某个句法成分与哪一个成分之间有语义关系,即只是指举重的某个成分在语义上跟哪个成分发生最直接的关系。

如:他热热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a)他高高兴兴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b)他脆脆地炸了一盘花生米。

(c)(a)(b)(c)三句的格式完全相同,表面上看,他们彼此的差异只是具体作状语的词不同;可在语义上,各句的状语在语义上所直接联系的成分是不同的——(a)中“热热地”指向谓语动词“炸”,(b)中“高高兴兴地”指向施事主语“他”,(c)中“脆脆地”指向宾语成分“花生米”。

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语义指向分析”。

需要考虑的问题:1.前指还是后指?所谓“前指还是后指”是说那句法成分在语义上是指向它前面的句法成分还是指向它后面的句法成分。

如:我和他先后去广州参加一个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