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第一节 层次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第一节概说

第五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1、概念: 语法就是语言的构造规则 语法学是指研究语法规则的科学 “说话写文章要合语法“。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法”。
4、个别人的个别用法,也是不符合规范的。 例如: 向明出差、旅游、外调、采购、推销、 探亲、参观、学习、取经、参加笔会、展 销、领奖、避暑、冬休、横向联系、观摩、 比赛、访旧、怀古、私访、逃避追捕,随 便转一转,随便看一看,住宾馆住招待所 住小学课室住人民防空工事住地下洞住浴 池住候车室住桥洞下面住拘留所住笼子。 然后她到达了找到了误会了迷失了失落了 错过了他要去的地方。(王蒙《来劲》)
三、关于短语 1.词组与短语的定义不同、范围不同。《暂拟》 对词组定义为:“实词和实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 织起来,作句子里的一个成分的,叫作词组。” 《提要》对短语定义为:“短语,也称词组,是 由词组成的。” 2.对短语(词组)的地位认识不同。《暂拟》不 重视词组,《提要》重视短语 。 3.划分标准不同。《暂拟》对词组划分用结构关 系标准,着眼于内部语法关系。《提要》对短语 划分大类用功能标准,着眼于短语的整体功能; 小类用结构成分标准
中国最早称“文法”,“语法”是 后来的术语。“文法”最早出于 《史记》,指规则、法律而言。 “语法”最早见于唐孔颖达《春 秋左传正义》 1913年,胡以鲁编《国语学草 创》,取得今天这种用法。
句法成分: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动语 中心语。 “我的朋友已经考上了北京大学。”
六、语法规范
(一)语法规范 1、属于外族语言的说法,是
现代汉语·语法· 层次分析

• 4、在组合体中,有时出现不止一个修饰语,这 时候要区别这些修饰语之间是A+(B+C)结
构还是(A+B)+C结构。比如,“确实非常 吸引人”的实际组合可以是:
•
确实
•
吸引──→人
•
非常
• 所以应该用A+(B+C)的结构方式表示,即:
•
确实 非常 吸引 人
•
┗━┛┗━━━━━━━┛
•
┗━┛┗━━━━┛
• 坐车的人都希望顺利到达目的地
主
谓
偏
正 偏正
述宾
述宾 偏正
坐车的 人
都
希 望
顺 利
述宾
到达 目的地
子分析的一种典型方式。 • 传统语法认为,句子是由词组合而成的,所以句
子成分是由词充当的(传统语法其实没有“词组” 这一概念)。
• 分析句子时,先找出主干,即先找出主语和谓语。 比如:
偏正 偏正
┗━━━┛ ┗┛┗━━┛┗━━━━━━━━━┛
┗指┛ ┗量┛
┗━━偏┛┗┗正━━━━述┛━┗━宾━━┛┛
(一)层次分析法4
• 从词语的组合顺序进行分析叫“从小 到大分析法”:
那本 书
定中
定
中
主
确实 非常
状 状
吸引 人 述宾
中 中 谓
(二)层次分析注意事项1
这 本 书 确实 非常 吸引 人
• ┗━━━┻━━┛ ┗━━━┻━━┛
• 复杂短语: 学 新 课程 住 高 楼
•
┃ ┗┳┛ ┃┖┳┛
•
┗━━┛
┗━┛
二、层次分析法
(一)层次分析法1
• 层次分析一般是拿到一个语言片段之后尽可能地 对它进行一分为二的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 例如:
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

目录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 (2)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4)三、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4)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 (4)五、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及局限 (5)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内容摘要】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这种析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语言单位的切分作业,小可以切分语素,大可以切分复句乃至篇章。
但也有不足之处。
本文回顾了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概念、分析步骤、原则、基本精神,明确了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优势、局限正文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1.成分与直接成分这组概念在语法分析中,经常被混为一谈,事实上是有区别的。
成分就是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的所有结构单位(最小是一个词),这些单位无论处于何种层次,都是组成这个短语、句子的结构成分。
直接成分则是直接构成某一个结构的两个成分(一般来说就是两个),或者说是在短语或句子某一结构层面上的两个成分。
成分和直接成分是不同的概念。
成分的范围要大于直接成分,直接成分也是成分,但成分不都是直接成分,只有同一个层次中切分出来的两个成分才是直接成分,所以直接成分是相对而言的。
句子内部的结构成分之间并非全是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
直接成分就是直接发生了结构关系而构成句法结构的成分。
两个直接成分总是优先组合,且按某种结构类型组合。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即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IC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十年代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提出了直接成分的概念后,结构主义学派在语法分析上就逐渐用层次分析法取代了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
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层次分析法被广泛采用,同时反复讨论了切分层次的标准,而且扩展应用到篇章结构的分析。
这样,从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短语组合成句,句组合成篇,都作层次分析。
此外,也用于语音分析。
这种分析法是在结构语法理论指导下用以切分语言单位的方法,它是形象地表现结构语法理论的重要手段,结构语法学家用结构观点看待语言结构,认为语言结构不是如同传统语法学家所说的那样,是由一个一个的孤立要素简单相加而成,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组织起来的。
现代汉语知识梳理-语法篇

语法第一节语法概说一、语法与语法体系语法概念:①语法规律,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知识或理论),即语法学者对客观语法实施的说明,有主观性。
词类词法构词法语法学研究: 构形法句法成分句法句法结构句子分类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递归性汉语语法的特点:汉语缺少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与词类标志。
因此现代汉语语法呈现出一系列分析性语言(与综合性语言相对)的特点:①词序与虚词就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词法结构与句法结构基本一致;③词的多功能性(可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短语(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就是组织短语与句子的备用单位);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主谓:陈述关系。
主语:被陈述的对象。
谓语:陈述主语。
动宾:动语:表动作行为,就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
宾语:表人、物或事情,就是动作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偏正:定语: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中补:补语就是动词、形容词形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层次分析法第二节词类一、词类划分依据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分类依据:语法功能(主要):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能否充当、充当什么)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实词与实词、虚词依附实词或短语) 形态:构形形态、构词形态。
意义: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二、实词概念: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
(一)名词种类:①专有名词;②普通名词;③时间名词;④处所名词;⑤方位名词语法特征: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与宾语。
②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

目录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 (2)二、层次分析法的分析步骤 (4)三、层次分析法的原则 (4)四、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精神 (4)五、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及局限 (5)现代汉语层次分析法【内容摘要】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这种析句方法可适用于各种语言单位的切分作业,小可以切分语素,大可以切分复句乃至篇章。
但也有不足之处。
本文回顾了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概念、分析步骤、原则、基本精神,明确了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优势、局限正文一、层次分析法及与层次分析法相关的几点说明1.成分与直接成分这组概念在语法分析中,经常被混为一谈,事实上是有区别的。
成分就是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的所有结构单位(最小是一个词),这些单位无论处于何种层次,都是组成这个短语、句子的结构成分。
直接成分则是直接构成某一个结构的两个成分(一般来说就是两个),或者说是在短语或句子某一结构层面上的两个成分。
成分和直接成分是不同的概念。
成分的范围要大于直接成分,直接成分也是成分,但成分不都是直接成分,只有同一个层次中切分出来的两个成分才是直接成分,所以直接成分是相对而言的。
句子内部的结构成分之间并非全是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
直接成分就是直接发生了结构关系而构成句法结构的成分。
两个直接成分总是优先组合,且按某种结构类型组合。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即直接成分分析法(简称IC分析法),是美国描写语言学语法分析的一种方法。
三十年代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一书中提出了直接成分的概念后,结构主义学派在语法分析上就逐渐用层次分析法取代了传统的中心词分析法。
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层次分析法被广泛采用,同时反复讨论了切分层次的标准,而且扩展应用到篇章结构的分析。
这样,从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短语,短语组合成句,句组合成篇,都作层次分析。
此外,也用于语音分析。
这种分析法是在结构语法理论指导下用以切分语言单位的方法,它是形象地表现结构语法理论的重要手段,结构语法学家用结构观点看待语言结构,认为语言结构不是如同传统语法学家所说的那样,是由一个一个的孤立要素简单相加而成,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组织起来的。
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分析(详)

② 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区分 方法:
a.从停顿和加状语的位置来看,兼语 句的第一个动词后不能有停顿,也不能加入状 语,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则可以。如:
我们请你们来。 → *我们请/你们来。 *我们请明天你们来。
我们希望你们来。→ 我们希望/你们来。 我们希望明天你们来。
b.看第一个动词的语义特征,兼语句的第一个 动词往往带有使令性意义,后面支配的对象主要 是人;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第一个动词不具 使令义,主要是感知和认知义(表心理活动、感 知或表明意义的动词,心里动词如“希望、喜欢、 担心、相信、主张、赞成、反对”等;感知动词 如“知道、觉得、看见、听见、记得、忘了”等; 表明动词如“表明、证明、说明、标志”等), 支配的是后面整个事件。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音词 ▪ 黄伯荣:十四类
有区别词、语气词、象声词、叹词,无拟 声词 ▪ 中学课本:十二类
有拟声词和叹词
(三)几类词的区分问题
1.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区分
(1)根据能否受副词“不”的修饰来区分: 不能受“不”修饰而又能作主语、宾语
的是名词。
(2)根据能否带宾语和能否受副词“很”的 修饰来区分:
d. 关涉性主谓谓语句 这场大火,幸亏消防队来得快。 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 一般人的看法,今年的雨水不会太多。
练习:分析下列句子的主谓成分
a. 这个运动员体重90公斤。 b. 这件事你还不知道。 c. 我们班百分之九十是广西人。
(2)“把”字句 由介词“把”引出动作的支配
关涉对象,构成“把”字结构作状 语的句子。
如:
小 张 给 我 一 支 笔。
双宾语句的主要特点:
▪ 双宾句的构成与动词的类有关,带双宾句的 动词大都是表给予意义的动词,句子的意思 是宾2代表的事物通过动词传递给宾1。
分布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第三讲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一)——分布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第一节分布分析法“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我们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区分定语、状语和补语后面的“də”的不同,前者写为“的”,状语后写为“地”,后者写为“得”。
这是书面上的不同,是人为区分的,并不反映语言事实。
其原因有三:1.读音完全一样;2.把本来相同的语言成分写成不同的形式,如两个“很出色地/的”;3.把本来不同的语言成分(不同功能的)写成了相同的形式,如“悄悄地消失了”和“慢慢地消失了”。
前者只能做状语,而后者还能做谓语。
一、“的”分合的理据有人认为“的”就是只有一个,可是朱德熙先生将其分为三个,分别是副词性的、状态性的和名词性的,分别用“的1”“的2”“的3”表示。
朱德熙先生之所以主张分为不同的“的”,是因为注意到不同的“X”加上“的”之后形成的格式的功能不同。
比如:偏偏的、渐渐的;静静的,嫩嫩的;木头的,写的。
如果“的”是同一个,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上的差别?那么是不是也可以采用把“X的”的不同,归结为其中“X”的不同的呢?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可以有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
现在大多数都主张分为不同的“的”的理据有三个:○“的”是个虚语言成分,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又是后置定位的语言成分,其性质取决于“X+的”以后的性质;○同一个“X”加上“的”可以形成不同的“X的”,有许多兼类的现象,如“突然”,可以做状语也可以做定语;○不同性质的“X”加上“的”可以形成相同的“X的”,如“木头的”、“红的”、“写的”、“我提出的”、“大型的”。
二、研究方法作者自己指出,“本文分析‘的’字的基本方法是比较不带‘的’的语法单位——假定为X——跟加上‘的’之后的格式‘X的’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别,由此分离出‘的’性质来。
”其实作者在这里贯彻的是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方法,具体的表现是:首先,根据对立原则,即将加“的”后形成的“X的”之间的对立归结为“的”的对立,从而区分为不同的“的”;其次,成分之间的对立和同一,如“突然”、“共同”等,通过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来考察。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层次分析法

第二讲层次分析法2.1 句子成分分析及其局限句子成分分析法又叫中心词分析发。
要点大致如下:(一)以单句为分析对象。
(二)句子有六大成分——主语、述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黎锦熙,如“他成了班.长.”“他们请我做报告...”)(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今天的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和补语)(附加成分)。
(三)句子成分原则上只能是词。
(四)分析手续:先找出全句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再决定述语后有无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语,最后指出句中所有的附加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发的优点:可以让人一下子把握住句子的脉络。
在分析长句时,更能显示其优越性:(1)我国首升空的“神州-3号”模拟载人飞船经过264个小时在太空运行之后按照原先预定的时间安全、准确地返回原先计算好的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面。
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性:第一:离了枝叶,主干不成立或站不住,或不是原句子的意思。
(2)他贪图安逸。
(3)于福的老婆是小晴的娘.。
第二:离了枝叶,主干虽能成立,但意思发生了变化。
(4)我们都不懂。
(我们懂)(5)祥林嫂死了当家人。
(祥林嫂死了)(6)不合格的党员清除了。
(党员清除了)第三:不能有效分化歧义。
(7)照片放大了一点。
(“放得不是很大”,“放得过于大了”)(8)我也去上海。
第四:不利于发现某些词语的用法特点。
(9)a.我们白白浪费了几个小时。
*b.我们白浪费了几个小时。
2.2 句法构成的层次性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总是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
例如:(10)他刚到。
“刚”跟“他”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刚”先跟“到”构成修饰关系,然后“刚到”一起再跟“他”构成主谓关系。
这种构造特性一般称为“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切分,一是定性。
切分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从哪儿切分);定性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张三吃苹果 / 张三吃苹果(主谓?述宾?))切分一般用画线法,也用树结构;定性一般用阿拉伯数字标示,再加简明的文字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层次分析
1.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
1、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个句子或是句法格式表面上看是线性排列,内部有一种层次的透景。
(松紧程度不一样)
如:他刚来。
(这三个词内部的松紧程度不一样。
“刚”和“来”关系紧密,“他”和“刚”关系疏远,“刚”和“来”先组合,再和“他”组合)
2、结构的三个特点:
*整体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具有整体性。
)
*可分割性(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可以被分割成多个部分。
)
*有规则性(一个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一定是由好几部分组成的,这好几个部分组合的时候,它是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
)
如:形声字:形+声,再+字(“形声字”这个词,不是一些语素随便凑成,而是按一定规则组成的。
)【有两个以上语素组合时,其内部一定有层次结构。
】
*音节也是有层次的,如:天[tian55]
这个音节也是有层次的:
声调——超音段成分
声母+韵母——音段成分
韵母——韵头+韵部(韵基)
韵基——韵腹(主要元音)+韵尾
【由此,我们可以说的宽泛一点,这叫语言的层次构造,这种构造,是语言的基本特性。
不论是语音、词汇、句子都有这样的层析构造问题。
】
3、层次分析:在分析一个句子,或是句法结构的时候,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并说明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这种分析手段就是层次分析。
如:他刚来
“他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他+刚来主谓
谓语“刚来”的直接组成成分:刚+来状中
4、层次分析包含两个内容:
二他所写的文章怎么切分?
切分:怎样断句
定性:
层次分析的三种主要表示方法:从小到大、框式、树型图:
5、怎么切分?
同一结构如何切分
例句:他所参观的工厂。
名词性偏正结构定中
他所参观?
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的工厂会导致他和工厂有领属关系
所以他所参观的工厂
他所参观怎么分析?
他参观
主谓结构所插在中间
一本书
一本新书
一本刚买的新书
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叫扩展。
(基本的手段)扩展分为两种类型:
1.更迭(替换)性扩展。
原来结构的某一成分被比他长的结构替换
例:老师的衣服---(数学老师)的衣服;
做作业---做语法作业
马上说---马上说明白. AB--
2.组合性扩展,
吃饱肚子。
--*吃肚子(错)
吃饱--(吃饱)肚子;
唱红了北京城。
唱红了--(唱红了)北京城,
即A--AB
由词组成词组最先运用的是组合性扩展。
由简单结构变成复杂结构,主要用更迭性扩展,有时候也用组合性扩展。
3.插入性扩展
在原模型中间插入一个词的序列,从而造成一个长度超过元模型的句法结构。
例如:看完—看得/不完
AB---A....(C)....B,(“C”插入“AB”中间)
补语有一种可能补语。
例:
洗干净----洗不干净(没洗干净);
洗得干净(能洗干净)
跳过去---跳得过去
跳不过去
再如插入语就是,
如:
我叔叔听说已经回来了。
(“听说”是插入主谓之间的成分,是我听说)
听说飞机已经降落了。
(插入性扩展)
朱德熙《语法讲义》(语法研究必读书目)
“他所反对的”(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的例子和具体分析的过程)
1.的字结构
2.他反对
3.”所“插在“他反对”中间
他所参观----不连续直接组成成分(朱德熙先生的分析方式)
他所写的文章。
----文章与他具有领属关系
他所参观的工厂。
----不具有领属关系
代词N+“所”+动词+的+名词结构的切分?(代词和领属成分之间百分之三十有领属关系,代词和领属成分之间百分之七十没有领属关系))
不同于“咬死了猎人的狗”是句法结构的差异,该句式只是语义关系的不同
代、名之间是不是具有领属关系
结论:先切除名词,之后切除的,然后是不连续的直接组成成分的分析
怎么分析:像木头似的
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1.3 "像X似的“该怎么切分?
A::像木头似的
述宾
助词短语
这儿“木头似的”做了宾语,如:
他这个人,我觉得/木头似的。
有点发冷,觉得/感冒似的(述宾结构)
B:像木头似的
助词结构
述宾
B句相同结构的如:丢了魂儿似的
助词结构
述宾
应该取A,还是应该取B,还是AB都可取?我们不能凭感觉,得论证你的观点。
可以通过平行性利用其他句法结构来尝试解决,不断测试(大量的语言事实都能支持上述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