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名词解释分布式

名词解释分布式
分布式是指将任务或数据分散处理或存储在多个计算或存储单元中的
一种计算模式或系统架构。
在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计算或存储单元可
以相互通信和协调,共同完成任务或提供服务。
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分散性:任务或数据被分散存储或处理在多个计算或存储单元中,
而不是集中在单个中心节点上。
2. 并行性:分布式系统中的计算或存储单元可以同时进行处理,提高
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吞吐量。
3. 可靠性:分布式系统可以通过冗余复制和容错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
靠性,一旦某个节点失效,其他节点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4. 可扩展性:分布式系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水平或垂直扩展,以适应
不断增长的负载或用户数量。
5. 透明性:分布式系统可以通过透明的通信和协调机制隐藏底层的细节,使得用户或应用程序感知不到系统的分布性。
6. 同步性:分布式系统需要提供一致的数据访问和一致性的计算结果,需要采用一致性协议和同步机制。
分布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分布式数
据库、分布式存储、分布式搜索等。
它能够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
高可扩展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第12讲主从协同模式(解析版)

第12讲主从协同模式(解析版)主从协同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软件架构模式,它在分布式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主从协同模式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模式。
1. 概述主从协同模式是一种分布式系统架构模式,通常由一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组成。
主节点负责协调和控制整个系统,而从节点执行实际的工作任务。
主从节点之间通过消息交换进行通信,主节点将任务分配给从节点,并收集和汇总从节点的结果。
2. 特点主从协同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可靠性:通过将工作任务分配给多个从节点,即使其中一个从节点出现故障,整个系统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 可扩展性:可以动态地添加或删除从节点以适应系统负载和规模的变化。
- 高性能:通过并行处理,可以提高工作任务的处理速度和系统的整体性能。
- 节约资源:主从协同模式充分利用了从节点的计算能力,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工作流程主从协同模式的工作流程如下:1. 主节点接收到任务请求。
2. 主节点从任务池中选取一个任务,并将任务分配给一个空闲的从节点。
3. 从节点接收到任务后,执行任务并将结果返回给主节点。
4. 主节点汇总从节点的结果,并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5. 若还有未完成的任务,则返回第2步;否则,任务完成。
4. 应用场景主从协同模式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 数据库复制:主数据库将更新内容同步到从数据库,以实现数据的备份和高可用性。
- 分布式计算:将大规模计算任务分割成小任务,由从节点并行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
- 高可用性系统:通过主从节点的备份和故障切换,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
5. 总结主从协同模式是一种常见且实用的软件架构模式,适用于分布式系统和并行处理场景。
它通过主从节点之间的协作,实现了任务分配、结果汇总和系统可靠性的提升。
在设计和开发分布式系统时,可以考虑采用主从协同模式来优化系统性能和扩展性。
分布式系统的部署及其应用

分布式系统的部署及其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分布式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计算机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具有高效性、可扩展性、高可用性等优点的分布式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比如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
本篇文档将阐述分布式系统的部署及其应用。
一、分布式系统概述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节点通过网络进行组合,在逻辑上表现为一个整体的计算机系统。
由于分布式系统可以将计算机资源有效地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上,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
同时,分布式系统还具有高可用性、容错性等特点,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分布式交换、并行计算、通信协议等。
其中,分布式交换是指将计算任务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上进行计算,并通过网络通信将计算结果传回主节点;并行计算则是指在分布式系统中采用并行的方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通信协议则是指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通过网络通信进行数据传输和交换所采用的协议。
二、分布式系统部署分布式系统的部署是分布式系统建设的第一步,合理的部署可以为后续的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分布式系统部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硬件部署和软件部署。
1.硬件部署硬件部署主要包括服务器选型、网络拓扑结构、存储选型等。
选择适合的服务器和网络拓扑可以保证分布式系统网络通信的高效性和稳定性;选择适合的存储方案可以保证分布式系统的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
2.软件部署软件部署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分布式协调器、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缓存等。
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可以保证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选择适合的分布式协调器可以保证分布式系统的分布式交换的高效性和可靠性;选择适合的分布式数据库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选择适合的分布式缓存可以提高分布式系统的性能。
三、分布式系统应用分布式系统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
这里我们以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社交网络为例进行介绍。
1.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分布式系统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分布式应用编程教学大纲

《分布式应用编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分布式应用编程英文名称: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Programming课程编号:2413268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分/周学时:4/4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选修课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选修课。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具体涵盖了分布计算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分布计算系统的进程通信,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命名与保护,分布式同步和互斥机构,死锁问题及其处理技术,容错技术,分布式数据管理,分布式文件系统的设计问题与实现方法,分布式调度,分布式共享存储器技术以及基于对象的分布式系统,以及相关的前沿主题,包括web服务、网格、移动系统和无处不在系统等。
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有关体系结构、分布式系统设计原理与方法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能深入理解一些典型的分布式计算系统,为以后从事分布式系统研究与设计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基础。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掌握分布式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原理和主流分布式系统模型范例,主要包括分布式系统进程、分布式程序设计语言、分布式系统安全、分布式系统容错、分布式系统事务等;能掌握当前分布式系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分布式系统分析、研究和设计实现有关的基本能力。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这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软件工程》等。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徐高潮等著,《分布计算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AndrewcS.Tanenbaum. Distributed Systems:Principles and Paradigm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影印版(3)吴杰. 分布式系统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中译本(4)DoreencL.Galli.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 Concepts and Practice.人民邮电出版社影印版2003(5)库劳里斯著,金蓓弘等译. 分布式系统概念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6)Douglas E. Comer David L.Stevens. Client-Server Programming and Application. 1997,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陈志刚等著,《多层客户/服务计算模型与实现技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说明主要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解和演示实验步骤,然后再计算机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分布式系统:分析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分布式系统:分析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引言在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成为了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无论是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处理系统还是物联网应用,都离不开分布式系统的支撑。
本文将会对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布式系统。
1. 分布式系统的概念与特点(H2)1.1 分布式系统的定义(H3)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自治的计算机节点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共同实现一个共享的目标。
每个节点都可以独立地进行计算和处理,并通过消息传递等方式进行通信与协调。
1.2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H3)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并行性:分布式系统中的多个节点可以同时进行计算和处理,大大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和效率;•可扩展性:分布式系统可以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扩展其计算和存储资源,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容错性: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相互独立,即使某个节点发生故障也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分布式系统的节点可以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重新配置,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2. 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原理(H2)2.1 消息传递(H3)在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进行通信和协作。
消息传递可以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同步消息传递:发送方将消息发送给接收方,等待接收方处理完毕后再继续执行,类似于函数调用;•异步消息传递:发送方将消息发送给接收方后立即继续执行,不等待接收方处理完毕,类似于事件订阅和发布。
2.2 一致性协议(H3)在分布式系统中,节点之间需要进行一致性协议的约定,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一致性协议有两阶段提交(Two-Phase Commit)和三阶段提交(Three-Phase Commit)等。
两阶段提交是指在进行分布式事务提交时,首先进行准备阶段,确认所有节点是否准备好提交事务,然后进行提交阶段,将事务提交到所有节点。
分布式系统中的模式应用(上)

其 中 的集 中结算 系统 为 例 ,它 就 是 一 个松 耦 合 的 分布 式系统 , 构如图 l 示。 结 所 系统 要 协 同各 分散 于 各 个本 地 网 的 采集 机 采集 原 始 话单 数 据 ,在 此过 程 中各 采集 机 采 取 了多 种 容错 手 段 ;采集 到 的话单 将 在 省 中心集 中处 理 , 中心 主 机 采用 双 机热 备 的方 式 , 同时 采用 了多 流 水 线技 术 进 行计 费 结算 处 理 ; 处理 完 毕 后 , 系统 会 将
处 理 结 果 和其 他 信息 系统 进 行 交瓦 。这 些 充分 体 现 分
布式 系 统 的特 点
用 于 各 个领 域 ,如 电信 计 费帐 务 系统 ,各 种 W E B应
用
分 布式 系统 的 主要 特 征有 : ( )资 源共 享 : 1 包括 软 、 件 资源 的共享 。 硬
( )透 明性 : 括访 问透 明性 , 5 包 位置 透 明性 , 发 并
透 明性 , 本透 明性 , 障透 明性 , 移 透 明性 , 能透 副 故 迁 性
明性 , 规模 透 明性 , 中最 重要 的透 明性要 求 是 访 问透 其
图 1 集 中 结 算 系 统 的结 构
明和 位置 透 明 , 它们 直 接 影 响到 分 布式 系统 的表 现 。 电信 业 务 支撑 系 统 是一 个大 型 的 分 布式 系 统 ,以
1 分 布 式 系 统
随 着计算 机技 术 的 不 断发 展 ,特别 是 微 处理 器 的 发 展 和 网 络 技 术 的 出 现 ,分 布 式 系统 的 产 生 成 为 必 然 所谓 分 布 式 系统 ( 称 为分 布 式计 算 系统 ) 是指 由 或 , 各 个相互 连接 的处 理 资 源组 成 的计 算 机 系统 ,这 些 资 源 可 以合 作执 行一 个共 同 的任 务 ,最少 依 赖 于集 中 的 程序 、 数据 和硬 件 等资 源 。 目前 , 布式 系统 已广 泛应 分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五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五版习题答案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一、选择题二、1、一定数量能独立工作的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连接起来、共同遵守相应的标准、资源共享2、独立功能、通信介质、通信线路、网络软件、资源共享3、具有通信功能的4、ARPAnet,分组交换网5、资源共享、数据通信、通信子网、资源子网6、CHINAPAC7、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科院科技网、国家教育和科研网、中国金桥网8、钱天白9、分布式处理10、数据通信、资源共享11、分布式输入、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输出12、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总线型、环型、星型13、单播、组播、广播14、延长通信线缆长度,分布式访问控制策略15、集中式通信、线路交换、报文交换16、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具有较低的误码率17、网络资源、网络管理作用18、城域网19、点、线20、服务器、客户机、网络集线设备、传输介质三、判断题四、问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臵不同但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等)的协调下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第二阶段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第三阶段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第四阶段网络互连阶段3.简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均衡负载相互协作、分布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4.按地理位臵来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哪几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拓扑结构有哪些?星型、环型、总线型6.简述星型拓扑结构的特点?星型拓扑结构主要具有以下的一些优点:⑴易于故障的诊断与隔离⑵易于网络的扩展。
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有:⑴过分依赖中央节点。
⑵组网费用高。
⑶布线比较困难。
7.什么是对等网?什么是C/S网?“对等网”也称“工作组网”,对等网上各台计算机的有相同的地位,无主从之分,网上任意节点计算机既可以作为网络服务器,为其它计算机提供资源;也可以作为工作站,以分享其它服务器的资源;任一台计算机均可同时兼作服务器和工作站,也可只作其中之一。
分布式系统中的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十)

分布式系统中的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领域都离不开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分布式系统是由多个计算机节点组成的,它们通过网络通信来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并行计算是分布式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通过将任务划分为多个子任务,并行执行来提高计算效率。
本文将分析分布式系统中的并行计算与分布式计算,探讨它们的优势、挑战和应用。
一、并行计算的优势并行计算通过将大任务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同时执行,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速度。
它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计算速度:并行计算将任务分发给多个处理器同时执行,减少了计算时间。
在大规模数据处理、模拟计算和科学计算等领域,通过并行计算可以显著提高计算速度。
2. 提高系统可靠性:分布式系统中的并行计算可以将任务分发给多个计算节点执行,即使其中一个节点出现故障,其他节点仍可继续执行任务,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3. 扩展性好:通过增加计算节点,可以扩展系统的计算能力。
并行计算可以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自动调整节点数量,实现灵活的计算资源分配。
二、并行计算的挑战然而,并行计算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克服以下问题:1. 任务划分与通信开销:并行计算需要将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同时还需要考虑子任务之间的通信。
良好的任务划分和通信机制能够减少通信开销,提高计算效率。
2. 数据一致性:在分布式系统中,多个计算节点并行执行任务,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数据一致性的维护和同步是并行计算中的难点之一。
3. 调度和负载均衡:并行计算需要有效的任务调度和负载均衡机制,以保证每个计算节点的计算任务能够平衡分配,并且任务能够以合适的顺序执行。
三、分布式计算的应用分布式计算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大规模数据处理:分布式计算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例如云计算中的大数据分析、搜索引擎中的网页排名等。
2. 并行模拟计算:分布式计算可以用于并行模拟计算,例如气候模拟、网络仿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陷:顺序号丢失(空序)或乱序需要重传或可 能会产生错误。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24
存储器相关性问题
• 第 3 类的读复制算法是 DSM 系统中普遍采用的。 Li 和Hudak进一步提出了这类算法的3种实现方法。
– 集中管理者算法 – 分布式管理者算法 – 动态分布式管理者算法 (P272)
缺陷:发生颠簸。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20
存储器相关性问题
3. 读复制算法(转移和复制)
是一个“多读/单写”协议,其写操作:
1) (客户端)如果需要的数据不在本地,确定它的位置, 然后发出请求; 2)(远程主机)收到请求,发出数据对象;(转移) 3) (客户端)收到对象,并对所有拥有数据对象拷贝的站 点发出使无效或更新的组播; 4) (远程主机)收到使无效信号,使本地拷贝无效,或接 受更新信号并且更新本地拷贝;(复制) 5)(客户端)访问数据对象(写)。
设访问控制的文件访问)
• 用本地系统和远程系统的 UID 映射(域映射或域信 任等),以控制访问权; (如 Windows 域信任或 Unix 的
主机信任)
• 分布式系统中,每个用户有一个确定且唯一的 UID , 这个 UID 在任何处理机上有效而且不需要映射。 (全局统一的用户UID和文件访问控制)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4
分布式操作系统
• 因此,分布式操作系统较网络操作系统的 关键区别是 Tanenbaum 提出的 8 个不同程度 的透明性概念:
– – – – – – – – 访问透明性 并发透明性 错误透明性 位置透明性 移植透明性 并行透明性 性能透明性 复制透明性
(P263)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21
存储器相关性问题
读操作:
1) (客户端)如果需要的数据不在本地,确定一个拷贝的 的位置并发出请求; 2)(远程主机)收到请求,发出数据对象;(转移) 3)(客户端)访问数据对象(读)。
缺陷:写操作变得复杂。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22
存储器相关性问题
返回 (文件传输单元)
磁盘文件
远程过程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缓存
9
分布式文件系统
• 文件共享语义
– 文件共享语义决定什么时候一个用户对易变 (更新覆盖)文件的修改可以让其他用户知道。 – 主要有三种文件共享语义:
• Unix语义:写操作其他用户立刻可见; • 会话语义:多个用户可同时会话,会话期间其他用 户不可见。会话结束后有一个用户的结果被保存, 并被其他用户可见; • 事务语义:多个用户可同时启动事务,对文件的共 享操作满足事务特征要求,且完成的事务满足可串 行性要求。
4. 全复制算法(没有转移和复制) 是一个“多读/多写”协议,保持数据拷贝一致性的 方法是在全局范围内设立一个排序者,并根据全局 排序者给出的时戳,顺序化写操作(类似11章中的活 动复制方法),有2种算法:
算法一:(排序者分配写请求的顺序号,并由排序者负责把 请求连同顺序号一起广播) 1)(客户端)如果是写操作,向排序者发出数据对象; 2) (排序者)收到数据对象,加上一个顺序号。给客户端 一个带顺序号的信号,然后把数据对象连同顺序号一起 广播到所有站点; 3) (客户端)收到回答,根据每个数据对象的顺序号更新 本地存储器; 4) (其它站点)收到数据对象,根据每个数据对象的顺序 号更新本地存储器 。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23
存储器相关性问题
算法二:(客户端收到顺序号后负责广播更新) 1)(客户端)如果是写操作,向排序者发出信号; 2) (排序者)收到信号,回答给客户端一个带顺序号的信 号; 3) (客户端)收到顺序号,把数据对象连同顺序号一起广 播到所有站点,根据每个数据对象的顺序号更新本地存 储器; 4) (其它站点)收到数据对象,根据每个数据对象的顺序 号更新本地存储器 。
– 分布式系统的名字服务应当提供:
• 位置透明性:名字和位置无关联; • 位置无关性:位置的变化不影响名字。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13
分布式文件系统
• 密钥和身份认证
– 实现分布式系统资源存取时的身份认证。 – 常用2种认证方法:
• 认证服务器:维护一个用户口令列表的数据库;认 证对所有处理器有效; • 公共密钥机制(RSA),以用户口令作为私人密钥, 同时维护一个公开密钥的数据库用于服务方的认证。 (数字签名) 后者较好,它是一种分布式的《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19
存储器相关性问题
2. 转移算法(转移但没有复制)
总是把数据转移到要访问的站点,是一个“单读/单 写”协议:
1) (客户端)如果需要的数据不在本地,确定它的位置, 然后发出请求; 2)(远程主机)收到请求,发出数据对象;(转移) 3)(客户端)收到回答,访问数据对象(读或写)。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25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系列物理上分布、逻辑上互相关 联的数据库的集合。分布式数据库由分布式数据库 管理系统(分布式DBMS)负责管理,使系统对用 户透明。 • 分布式DBMS相对集中式DBMS的优点体现在:
– 透明性:提供多种形式的透明性(分布、复制、分段)。 – 可靠性:消除单点故障,数据复制增加数据库的可用性。 – 高性能:分布的数据服务减少对CPU和I/O的竞争,支持 并行操作。 – 可扩展性:容易实现数据库尺度的增长。 – 可共享性:实现广域分布的数据和资源共享。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11
分布式文件系统
• 保护
– 有4种保护远程文件访问的方法:
• 用远程系统的用户帐户(UID )登录,以控制访问 权;(如FTP或Windows设置访问控制的文件访问) • 不用登录或用远程系统的公开UID (如guest)登录, 对访问几乎没有控制;(如Anonymous FTP或Windows不
分布式操作系统
• 分布式系统是介于网络系统和多处理器系 统之间的系统:
网络系统 多处理器系统
– 多处理器系统是紧密耦合的系统;网络系统是 松耦合的系统;分布式系统的耦合程度介于它 们之间。 – 多处理器系统是紧密的、单一的操作系统来管 理,对用户来说是一个整体;网络系统是松散 的、多操作系统组成,用户需要显式知道各组 成部分的细节;分布式系统的操作系统也介于 它们之间。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27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根据自治、分布、异构性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进行 归类(IEEE 1991) :
– 缓存位于客户端主存的好处:
• 可以在无盘工作站上实现; • 提供更快速的访问(切实减少网络流量)。
– 缓存位于客户端磁盘的好处:
• 更可靠(失电保护); • 缓存容量大。
– 缓存可由客户端发起或服务器发起的方法来确 保一致性。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16
分布式共享存储器
• 分布式共享存储器(DSM)的结构: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18
存储器相关性问题
• Stumm和Zhou将实现相关性分为4种途径:
1. 中心服务器算法(没有转移和复制)
由中心服务器维护一份共享数据的拷贝,负责所有 对共享数据的访问:
1)(客户端)发一个数据请求给中心服务器; 2) (中心服务器)收到请求,完成数据访问(读或写)并 发出回答; 3)(客户端)收到回答。
和全局地址空间,但每个线程有独立的局部变量栈)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7
分布式操作系统
– 分布式操作系统应具备向用户提供下列 8 种服 务:
• • • • • • • • 文件服务 打印服务 进程服务 终端服务 邮件服务 时间服务 启动服务 网关服务
(P264~265)
– 服务针对不同的应用需要来设计,可以在硬件 或微内核提供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在微内
核基础上实现可以极大地解决分布式操作系统开发日益增长的复 杂性)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8
分布式文件系统
• 分布式文件系统是多用户单节点文件系统的分布 式实现,其关键是要高效、可靠地实现。而且, 广域分布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多样性必须对客 户端透明。
讨论: • 文件存取模型
客户端
请求
服务器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3
分布式操作系统
– 多处理器系统的PE是不能单独工作的,所有的 PE组成一个硬件整体,并由一个操作系统来管 理;网络系统的PE是可以独立工作的,且各自 由相同或不同的操作系统来管理;分布式系统 的PE是在硬件和底层软件系统(微内核)上是 独立的,但需由一个统一、集成的分布式操作 系统(DOS)来调度。 – 物理上,多处理器系统是本地系统;网络系统 和分布式系统是地理上分散的远程系统组成的, 但在远程资源的访问上,网络系统的用户需要 知道远程资源的位置;而分布式系统的用户不 需要知道远程资源的位置。 – 分布式系统有更强的、透明的容错性。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14
分布式文件系统
• 缓存
– 提高分布式系统文件(数据)访问的性能。 – 缓存可位于3处:
客户端
*
主存储器
服务器
*
主存储器
*
硬盘
硬盘 (原始文件)
《分布式系统》(十二) 08-06
15
分布式文件系统
– 缓存位于服务器主存的好处:
• 容易实现对客户端透明; • 容易确保原始文件和缓存版本的一致性。
第12章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分布式系统的应用
• 本章概述性地介绍了分布式系统在下述方 面:
– – – – – 分布式操作系统 分布式文件系统 分布式共享存储器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异构型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