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北洋 政府
统治措施: 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卖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 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三大派系,它们为争夺北 京中央政权和各省地盘展开激烈角逐。
1、1895年,编练新式陆军,建 立北洋军阀,成为清末陆军主力。 2、戊戌告密事件,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 3、武昌起义后,逼清帝退位, 取代孙中山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按约法精神应由该党理事 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但1913 被袁派杀手刺杀 ) 4、1915年,接受日本灭亡中国 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 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5、1916,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在国民的 袁世凯 讨伐之下 ,被迫取消帝制,不久袁世凯病死. (1859—1916)
宋教仁——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 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 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 导内阁制的政治家。1913年被袁世凯在上海刺杀。
“二十一条”(节选)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 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 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须将必要地方 之警察作为中日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内须聘用多数日本 人,以资全面筹画改良中国警察机关。由日本采办一定数量之军 械(譬如在中国政府所需军械之半数以上),或在中国设立日中 合办之军械厂、聘用日本技师,并采买日本材料。……”
主要军阀割据形势表
派系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代表 人物 冯国璋、曹 锟 段祺瑞 张作霖 唐继尧 控制区域 直隶、江苏、江西、湖北 安徽、浙江、山东、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 云南、贵州 扶植军阀的帝 国主义国家 英国 美国 日本 日本 英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员
职务
内阁总理 陆军总长 内务总长
姓名
身份
职务
姓名
身份
立宪派 袁老部下 唐绍仪 同盟会 财政总长 熊希龄 倾向于袁
段祺瑞 袁亲信 司法总长 王宠惠 同盟会 赵秉钧 袁亲信 教育总长 蔡元培 同盟会 袁亲信 农林总长 宋教仁 同盟会
无党派 工商总长 陈其美 已投靠袁
海军总长 刘冠雄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原因:
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经过: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 1915 年底 云南 蔡锷、 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 李烈钧、唐继尧等
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
1916.6.6 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结果: 1916.6 袁取消帝制并在绝望中死去.
北洋政府统治(二):军阀混战 (1916——1928)
外交总长
陆征祥
同盟会
无党派 施肇基 交通总长 已投靠袁
“二十一条”的签订
1915
日本的 企图独占中国 目的何在?
“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左起:(中方) 外交次长曹汝 霖、外交总长陆徵祥、秘书施履本;( 日方)参赞小幡西吉、驻华公 使置益、书记官参赞高尾。
护国运动
中华民国 ? “国”指什么
北京
统一 袁世凯
临时大总统
1916
四分五裂 军阀割据
1928
影响
军阀割据 四分五裂
影响
袁 世
黎 元
馮 國 璋
徐 世
凱
洪
昌
1912--1916
曹 锟
1916—1917
段 祺 瑞
1917-1918
張 作 霖
第11课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课件(33张PPT)

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
——林志元《杂稿·二次革命之检讨》
革命派力量涣散
材料二: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际控制
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北洋政府和革命党人力量悬殊
材料三:我们希望中国各界能友好而尊敬地对待袁世凯,我们希望中国能产生 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的领袖只能是袁世凯。 ——(英)葛雷《葛雷远东回忆录》
1913年3月,孙中山召集会议,发动二次革命 。
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宣布独立。
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
是——
。
湖口
二次革命形势图
不同北到洋两军个交月战,时南,方国民各党省缺国乏民统党一军指挥队,全只被有袁李军烈 打罪钧候独和,立垮名黄四的,严兴川地失令分的区败通别国人。 缉在 民 采孙 ,湖党取中 被口人观和也望山 迫南做态、 流京了度黄 亡组一。兴 海织些等 外抵抵被 。抗抗,;以稍而“晚其乱一余党些宣”时布
北洋 政府
是指中华民国前期(1912-1928年),以袁 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 位的中国中央政府。
民主
独裁
限制袁世凯专制,维护共和。
1912年宋教仁组成国民党,并在 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 。
今吾国之现行制,责任内阁制也 ;然有责任内阁制之名,而无责任 内阁制之实,故政治因之不举。
——宋教仁《代草国民党大政见》
破坏责任内阁制 ,建立独裁统治 。
在拟定内阁各部总长名单 1913年春,袁世
时,袁世凯竭力排斥革命党 凯为阻止国民党组
人。在袁世凯组织的政府中 织责任内阁,派人
,外交、内务、陆军、海军 、财政等重要部门的总长,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用)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国人反应: 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 护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结果: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全国各 阶层人士群起反对。1915年底, 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 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 他各省亦纷纷宣布独立。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 清末至民国期间称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 辽宁沿海各省为“北洋”,而称以南沿海各省为 “南洋”。 清末设立“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以加 强地区管理和武备
• 1895年,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新建陆军督办, 编练新式陆军,归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 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
• 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 事集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 的政府被称为北洋政府.
《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被 称为“亡国条约”.
袁世凯为了获得日本的支持,接受日本的条件
革命党人的反抗
1912年4月,袁世凯取得政权,1913年 “善后大 借款”后,李烈钧奉孙中山的命令,在江西湖口宣 布独立,组织讨袁军,“二次革命”爆发。江苏、 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地先后独立。由 于国民党人仓促应战,缺乏统一领导,“二次革命” 被北洋军打败。
派系 代表人物 直系 冯国璋、曹锟 皖系 段祺瑞 奉系 张作霖
势力范围 江苏 湖北 江西 直隶
陕西 山东 安徽 福建 浙江
东北地区
直接原因:袁世凯去世,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凸 显。 主要原因:各主要帝国主要国家支持不同的军 阀,争夺地盘、人口和统治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课件(11页)

对内
未经国会审议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 并镇压反抗的革命党人;胁迫国会选举他为 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
为了在恢复帝制上获得日本的支持,袁世凯接 受了日本提出侵占山东等地的“二十一条”。
对外
结合以上信息,归纳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独揽大权而 采取的措施 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 改组内阁,委任亲信 削弱革命派力量 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 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 „„
三大派系
军阀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 快分裂为哪三大派系?找出 三大派系军阀控制的范围。
从这张地图上,你感觉当 时中国处于怎样的一种局 面?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分五裂。
建立: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
北洋 政府
统治措施: 对内独裁专制,对外卖国 袁世凯复辟帝制 护国运动
军阀 混战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很快分裂为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和奉系军阀三大派系,中国出现军阀 混战、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人民生活困苦不 堪。
1.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 ) A.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B.孙中山宣布解职 C.责任内阁成立 D.溥仪下诏宣布退位 2.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 施有( ) ①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委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 ④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支持袁世凯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卖国和复辟不得人心
3.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概况: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 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②国人反应: 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护 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③结果: 袁世凯宣布撤销帝制,数月后在绝望中死去。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近代中国是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内忧外患使得国家陷入了一系列军阀混战的局面。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权分化,各个军阀势力膨胀,北洋政府作为当时最高中央政权力量的代表,尽管在某些时候试图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却无法解决军阀乱战的根本问题。
本文将从军阀起源、内外原因以及北洋政府的作用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与北洋政府。
一、军阀起源中国近代军阀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
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了民初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力量高度分裂的时期。
各地的军阀以及地方政府势力崛起,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拥有一定的权力,形成了一种碎片化的局面。
随着辛亥革命的结束,各种政权争夺战爆发。
在这个过程中,军阀开始崛起并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们通过掌控军队,利用地方政府资源,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
同时,这些军阀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权夺利,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也日益加剧,从而导致了更多的军阀混战。
二、内外原因军阀混战的产生与中国国内外的一系列因素紧密相关。
国内来说,以地方军阀为代表的势力崛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历史上的政权更迭使得中国的统一性受到威胁。
清朝被推翻后,政权真空的存在使得各地的军阀和地方势力有机可乘,加剧了分裂和混乱的趋势。
其次,地方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以及民众的贫困和不满等问题也为军阀混战提供了土壤。
地方政府在经济和治理方面的失效,使得地方军阀能够更容易地取而代之。
最后,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影响也是军阀混战的重要因素。
列强的侵略和割地政策使得国家割据的状况更加严重。
列强的干涉以及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使得军阀们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和资源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三、北洋政府的作用北洋政府作为当时最高中央政权力量的代表,尽管在某些时候试图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却无法解决军阀乱战的根本问题。
北洋政府曾试图通过实施统一政策,强化中央权力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
然而,由于列强的割地政策和军阀们的利益冲突,北洋政府的努力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不利影响?
北
洋 政
“宋案”
二次革命
府
的
统 治
复辟帝制
护国战争
与
军
阀
割
军阀割据
据
巩固训练
1.“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
教仁;你说是应桂馨,他说是洪述祖,我说确是
B 袁世凯。”这幅挽联中提及的事件最终引发了
2.过程:
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号召 反袁,发起“二次革命”。
3.结果: 失败
4.失败原因:由于国民党力量 涣散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1.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下令解散国民党; (2)1914年初,袁世凯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 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 继承人;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
1895年,袁世凯开始为清政府编练新式陆军。 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于 袁世凯长期担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这个军事集 团通常被称为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执政时期的政府 被称为北洋政府,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
1912年 1916年
3.经过:
4.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 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 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袁世凯复辟帝制为 什么失败了?
(1)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 (3)“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 利益,引起众怒。
2016九上《历史与社会》123-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冯国璋
段祺瑞
张作霖
派系 皖系 直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晋系
代表 人物
投靠 控制范围 列强 安徽、山东、 浙江、福建
段祺瑞 日
冯国璋 美英 直隶、湖北、 曹锟 江西、江苏 张作霖 日 东北三省
唐继尧 美英 云南、贵州 陆荣廷 美英 广西、广东 阎锡山 日 山西
军阀割据混战 国家四分五裂 政局动荡不安 人民困苦不堪
2、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 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畅销不衰。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3、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施 有【 】 ①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委 任自己的亲信为内阁总理 ④想办法削弱革命派的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得票数 所占比例 材料一 右侧是“你认为哪座城市 城市名称 广州 5863 37.4% 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 武汉 8148 52% 计表。 南京 878 5.6% 材料二 革命党人举起义旗,发动 上海 117 0.7% 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中国乃 北京 461 2.9% 至亚洲的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与此 同时,20世纪初,大多数中国人主张剪去发辫,认为接受西方的 社会生活习俗,就是文明开化。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各种不平等条约并没有被废除;从农村到 城市,很多人家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材料四 《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 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⑴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哪个城市居于榜首?请运用史实说明理由。 (3分) ⑵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变与不 变。(各答两点,4分) 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材料四中“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 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的理解。(3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一条”(节选)
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他国。 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 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 均延展至99年为限。 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 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 ⑤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 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 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 权等等。。。。。。。 “二十一条”损害了哪些国家的利益?
善后大借款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的北洋政府 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在北 京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21款和附件6号。 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 84%实交,47年偿清,本息共计 67893597英镑,以盐税、关税为抵押。 按照合同规定,直接扣除各项到期应还 的中央和各省外债及赔款本息,这些扣 款就超过了借款额的半数 。
三权分立 总统由选举产生 宪法由国会制定
正式大总统的产生
1913年10月6日国会进行正式大总统 的选举。被袁世凯所收买的便衣军警、地 痞流氓数千人,打着“公民团”的旗帜包 围了国会,高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 大总统,你们就休想出院”,在会场外面 捣乱。议员们从早上8时到晚上10时,忍 饥挨饿,连选三次,最后屈服于袁世凯的 武力,将袁世凯捧上正式大总统的宝座。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是一部丧权辱国的条约
损害了欧美列强在华利益
护国运动
•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 继尧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 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 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 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 制,中华民国万岁。”
• 袁世凯的最终结局 是怎样的?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 心,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 帝制,都将在人民反对下迅速垮台。
1913年3月,中 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 举 ,革命党大获全 胜 ,宋教仁北上组 阁,在上海火车站被 刺身亡。时人皆认为 是袁世凯派人暗杀。 这说明什么?
民主共和
专制
12月28日 约法会议通过《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 改为10年并可连任,继任人由现任总统推荐
对比两段材料,说说总统权力有何变化?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进 行二次革命
(1)原因: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刺杀国民党领导人 宋教仁。 (2)时间:1913年 (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 命”;、江西李烈钧在江西举兵,安徽、上海、广东、 福建、湖南等地加入讨袁行列 (4)结果: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利了, 是不是一切都OK了?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之争凸显出来, 很快分类为三大派系,分别是张作霖的奉系军阀、 冯国璋的直系军阀、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冯国璋
张作霖
陆荣廷
唐继尧
这种情况下,中国 能发展起来吗?
列强对中国的军阀割 据的态度是怎样的?
孙中山辞职咨文中提出了三个附加条件: (1)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已由各省代表议定, 不能更改; (2)新总统到南京受任后,本大总统始行解职; (3)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约法”。 孙中山提出这三项条件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后 来又是如何的?
(1912-1928)
以袁世凯为首的军事集团执政的政府 军阀:就是指拥有军队、武装、地盘、政权的军人 或军人集团。 北洋军阀:清朝末年对辽宁、河北、山东等北方沿 海各省统称为北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895年, 政府任命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 洋大臣节制。1901年,袁世凯任北洋大臣,所建军 队即称为北洋军。所以,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 大总统,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独揽大权的措施?
临时政府从南京迁至北京;改组内阁,委任亲信; 政治:削弱革命派力量;胁迫国会选举其为正式大总统;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军事: 镇压革命党人,加强北洋军 对外 扩张武力(向列强借款),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关系:
宋教仁被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