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79页PPT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的沿革》课件

统到现代
中国建筑特点: 地域性、民族
性、时代性
中国建筑未来 发展趋势:绿 色建筑、智能 建筑、生态建
筑
中国建筑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中国文 化的传播和交
流
第四章
引言
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建筑历史悠 久,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中国建筑文化丰 富,包括宫殿、 寺庙、园林、民 居等多种类型
中国建筑具有独 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对称、均衡、 和谐等
中国建筑与自然 环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紧密 结合,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体 系
阐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次课件主要介绍 中国建筑的历史沿 革和发展历程
目的在于让听众了 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风格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 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的分析,了解中国建筑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国际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与 环境的和 谐统一
高技派风 格:强调 高科技、 新材料和 新技术的 应用
解构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结 构的解构 和重组
绿色建筑 风格:强 调环保、 节能和可 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采用节能、 环保材料和技术
智能建筑:利用 现代科技,实现 建筑智能化,提 高居住舒适度和 便利性
隋唐时期:以 木结构建筑为 主,如隋唐长 安城、大雁塔, 体现了隋唐时 期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特点。
宋元时期:以 园林建筑为主, 如宋代园林、 元代园林,体 现了宋元时期 的文化、艺术 和生活特点。
明清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如故宫、天坛, 体现了明清时 期的政治、文 化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中国近代建筑沿 革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私家 园林的代表
中国建筑特点: 地域性、民族
性、时代性
中国建筑未来 发展趋势:绿 色建筑、智能 建筑、生态建
筑
中国建筑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中国文 化的传播和交
流
第四章
引言
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建筑历史悠 久,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中国建筑文化丰 富,包括宫殿、 寺庙、园林、民 居等多种类型
中国建筑具有独 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对称、均衡、 和谐等
中国建筑与自然 环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紧密 结合,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体 系
阐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次课件主要介绍 中国建筑的历史沿 革和发展历程
目的在于让听众了 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风格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 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的分析,了解中国建筑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国际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与 环境的和 谐统一
高技派风 格:强调 高科技、 新材料和 新技术的 应用
解构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结 构的解构 和重组
绿色建筑 风格:强 调环保、 节能和可 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采用节能、 环保材料和技术
智能建筑:利用 现代科技,实现 建筑智能化,提 高居住舒适度和 便利性
隋唐时期:以 木结构建筑为 主,如隋唐长 安城、大雁塔, 体现了隋唐时 期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特点。
宋元时期:以 园林建筑为主, 如宋代园林、 元代园林,体 现了宋元时期 的文化、艺术 和生活特点。
明清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如故宫、天坛, 体现了明清时 期的政治、文 化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中国近代建筑沿 革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私家 园林的代表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课件PPT

(一)基本结构 中国古代木构架共有三种不同形式: 抬梁式 穿斗式 井干式。
1.抬梁式
抬梁式也称“叠梁式”。这种木构 架大体说来是先在地面上筑一个土台, 台上安装石础,立木柱,再在柱上架梁 。梁与梁之间用“枋”连接组成“间” ,在梁上再架檩,檩上架椽,这样层层 叠置,最后是用椽来承托屋顶,“骨架 ”就这样形成了。
二 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
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形成不同的地方特点.多民族表现 为不同的民族风格. 南方地区:气侯温暖 墙—薄 屋顶—轻 材料—细 外形—轻巧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 墙—厚 屋顶—重 材料—厚 外形—浑厚稳重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延续性
◆ 延续性:指纵向的比较,时间轴。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又具有延续性特征,即:无论
屋顶
我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 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屋 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 延伸出的曲线形,叫做“出翘”。
古建筑屋顶的曲线不只在翼角和飞檐部分,其 实在整个屋面上都呈曲线状,这种曲线的形成 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举架”在起作用。
其它结构体系
混合式结构 窝棚式结构 纵架平椽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
(1) 居住建筑 (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
施 (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 (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 (6) 教 育 、 文 化 、 娱 乐 建
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 (8)市政建筑 (9)标志建筑 (10)防御建筑
点有一定程度的可活动性,使整个木构架在消减地震力的破坏 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
木构架的优势
(四)施工速度快 ◆ 木材加工远比石料快。 ◆ 建筑观念不同,中国建筑观念强调实用性,《老子·道德经》: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 技术上的优势:采用建筑模数制。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凤雏建筑基址 墙体 厚580—750mm 墙皮 厚10mm 屋顶 厚70—80mm 台基 高1300mm;南北长45.2米、东西宽
32.5米 柱础 立柱 深度 -
召陈建筑遗址 厚800mm 高760mm;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
直径900—1000mm 直径500—700mm 入土100mm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
年代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特征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高潮时期。从盛唐(8世纪) 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的 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 已稳定下来。
建筑 大兴城、赵州安济桥
人物 李春
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 佛塔、石桥、皇陵、园林、宫殿 人物 喻皓、沈括、李诫 著作 《木经》、《梦溪笔谈》、《营造法式》 进步 减柱法、移柱法;斗拱作用减弱;拱高柱高比例减小
宋代文物
宋代湖田窑影青南瓜壶
宋代官窑粉盒
哥窑双贯耳八棱瓶
宋代建筑特征
北方屋顶较陡;南方较平缓,出檐深 建筑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 有些昂被斜袱代替 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
新石器时期——榫卯结构
新石器时期遗址
河姆渡遗址
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遗址
广西平乐县遗址
新石器时期建筑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更向前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的氏族公社遍及全 国各地,从母系的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的氏族公社以至于逐渐解体,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发 展的整个过程,并终于创造了青铜器文化,进入了阶级社会。
新石器时期文物
磨制石器
中国建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
至殷代末年,纣王广作宫室,益广囿苑,“南距朝歌, 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然周武王革命之 后,已全部被毁。箕子自朝鲜“朝周,过故殷虚,感 宫室毁坏生禾黍”而伤之。其后约三千年,乃由中央 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予以发掘,发现若干建筑遗址。 其中有多数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础,行列井然。 柱础之上,且有覆以铜櫍者。其中若干处之木柱之遗 炭尚宛然存在,盖兵乱中所焚毁也。除殿基外,尚有 门屋,水沟等遗址在。其全部布置颇有条理。后代中 国建筑之若干特征,如阶基上立木柱之构架制,平面 上以多数分座建筑组合为一院之布置,已可确考矣。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史
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 年以前) 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公元220 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90 年) 隋、唐时期(公元590—906 年) 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1280年) 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1912 年) 民国时期(公元1912 年以后)
中国建筑发展史
阙身形制略如碑而略厚,上覆以檐;其附有子阙者, 则有较低较小之阙,另具檐瓦,倚于主阙之侧。檐下 有刻作斗拱枋额,模仿木构形状者,有不作斗拱,仅 用上大下小之石块承檐者。
中国建筑发展史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
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 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 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 不仅使中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 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 变得更为成熟、圆淳。
中国建筑发展史
都市之制:天子都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强调中国建筑的艺术的七个方面:
1. 翼展的屋顶造型; “如鸟斯革,如翚[huī] 斯飞”《诗·小雅·斯干》 、 “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周礼·考工记》 ;
中 国 建 筑 特 征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0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0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 况
中国建筑的特征
7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历 相当于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洛可可直至古典主义到近代、现代的过程。元明清时期覆盖了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
史
分
期
米兰大教堂 公元1386年
元代永乐宫壁画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6
唐代建筑掠影
完整版ppt课件
17
唐代建筑掠影
完整版ppt课件
18
唐代建筑掠影
完整版ppt课件
19
唐 长 安 城 复 原 平 面
完整版ppt课件
20
日
本
古
代
城
平
市
安
古
都
平
安
京
完整版ppt课件Biblioteka 216 宋.辽.金
北宋在政治上、军事上是我国古代史上较为 衰落的朝代。但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有很大进步,产生了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和火器等伟大创造。南宋时,中原人 口大量南移,南方手工业、商业发展起来。由于 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 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15
5唐
唐朝(618~907年)前期百余年全国统一和相对 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到唐中 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虽“安史之乱”后 开始衰落,但终唐之世,仍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和提高,主要特点有: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 已定型化。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完整版ppt课件
11
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前221年),大力改革政治、 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统一 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这些 措施对巩固国家政权起了一定作用。而由于国家统 一,便可以集全国之人力物力与六国成就,在咸阳 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 山陵、至今遗迹犹存。
中国风古建筑PPT模板:领略千年古韵,传承建筑文化

• 建筑的装饰与雕刻艺术,展现主人的品味与地位
意境与审美
• 建筑的布局、形式与装饰,体现审美观念
• 园林建筑的意境,展现诗人的审美追求
02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与技艺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造技术
木构架
•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好
• 榫卯等连接方式,工艺精湛,结构稳固
砖石结构
• 以砖、石为主要材料,防火性能好,耐久性强
03
中国古建筑的地方风格与代表作品
中国古建筑的地方风格特点
01
北方风格
• 气势宏伟,对称布局
•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榫卯连接
02
南方风格
• 婉约优美,院落布局
• 以砖、石为主要材料,拱券结构
03
西南风格
• 风格独特,吊脚楼等建筑形式
• 以竹为主要材料,编织技艺
中国古建筑的代表作品及其特色
故宫
• 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气势宏伟
中国古建筑与传统美学观念
审美观念
• 意境与审美,建筑布局、形式与装饰体现审美观念
• 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影响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美学特征
• 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形式多样,地方风格各具特色
中国古建筑与传统生活方式
居住方式
• 四合院、院落布局,体现家族观念
• 建筑适应地域环境,形式多样
社会活动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周朝时期,礼制的建立,对古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标准化的建筑制度
《中国古建筑》PPT课件

整理ppt
9
故宫简介
•
故宫又称“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世界上最
大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
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明朝皇帝朱棣
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占地面积72万多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
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故宫
殿的位置,金代在圣母殿前又加建献殿,以后又
经元、明、清各代增建和重修,形成了现在晋祠
的格局。圣母殿是宋、辽、金时期祠庙建筑中唯 一保存下来的宋代木构。
整理ppt
4
晋祠简介
• 圣母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重檐九脊顶,殿身
采用殿堂型构架体系。在构架中将殿身前檐柱落 在一条三椽 上,从而使大殿前廊加宽,形成较宽 的开敞的举行祭拜圣母活动的空间。前檐柱采用 木雕盘龙柱形式,为宋元二年(1087年)遗物,也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现存圣母殿上斗 拱有多种形式,正是历次重修所留下的遗迹。圣 母殿微微向上弯曲的屋顶轮廓,柔和秀美,总体 造型舒展而庄重,是宋代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殿内有四十三尊塑像,即圣母像及侍女像,尺度 与真人相近。人物性格、表情各不相同,姿态、 服装、发式因人而异,比例造型优美,是宋代塑 像中的上品。殿前有一以泉水汇成的水池,因游 鱼众多,名为鱼沼。池上有一座十字形平面的桥 梁,其东西方向的主桥为平桥,宽约5米,南北方 向次桥宽约3.5米,斜搭在主桥上。桥下有三十四 根石柱,也排列成十字型,上有木制梁、枋及桥 面板。这座桥被称为“整飞理pp梁t ”或“鱼沼飞梁”。 5
具有保护作用。彩画由简单到复杂,由低
级到高级。春秋时期就已经在木结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