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六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
《看图找关系》(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看图找关系》(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根据图片找出其中的关系。
2、了解图形的对称性质。
3、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图片找关系。
2、对称性质。
3、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根据图片找出其中的关系。
教学难点:文字与图片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PPT,为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
2、让学生观察图片,问他们这组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3、出示两个行李箱,让学生看一下,问他们这两个行李箱之间有什么关系?二、讲解(15分钟)1、图片找关系。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找出其中的关系,并写在黑板上。
(2)讲解第二幅、第三幅图片的关系,让学生记下来。
2、对称性质。
(1)让学生看一下下面的图形,讲解对称性质,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对称轴。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对称的图形,并画在黑板上。
三、练习(30分钟)1、出示若干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找出其中的关系。
2、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并让其他同学找出其中的对称轴。
四、总结(5分钟)1、回答学生的问题,确定是否理解内容。
2、回答学生的问题,澄清疑点。
五、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作文,根据图片找出其中的关系。
2、留言: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每天练习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反思:整节课程非常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师全程使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在课程讲解中使学生充分理解了知识点的内涵。
同时让学生评价自己所学,以此确保他们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内容。
在教学比较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也为他们打下了好的基础,并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看图找关系-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看图找关系北师大版教案:看图找关系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三章“看图找关系”。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表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分析。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并能够通过图表找出数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图表找出数量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图表、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图知识,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复式条形统计图(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 折线统计图(5分钟):同样地,展示一个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3. 扇形统计图(5分钟):展示一个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数量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随堂练习(10分钟)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新课的“看图找关系”,并在下面列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下列图表,找出数量关系并填写答案。
图表1: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两个柱子,分别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图表2:折线统计图,表示某商品的销售情况。
看图找关系知识点六年级

看图找关系知识点六年级1. 图片描述和分析在这个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在思考的小男孩,他正坐在桌前,面前是一张纸和一支笔。
这张纸上有一道数学题目,题目中有一些数字和运算符号。
小男孩的表情看起来有些困惑和不确定。
他的眼睛盯着纸上的题目,似乎在努力思考和寻找答案。
从这个图片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些与关系知识点相关的问题和技巧。
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些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关系知识时常遇到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 等式和不等式的关系在关系知识中,等式和不等式是经常出现的概念。
等式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相等,而不等式则表示两个数或表达式不相等。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等式 "2 + 3 = 5",我们可以看到等号左边的表达式和等号右边的表达式是相等的。
而对于一个不等式 "4 < 7",我们可以看到不等号左边的数小于不等号右边的数。
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解决数学题目中的关系问题。
3. 大于、小于和相等关系另一个重要的关系知识点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这种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有两个数 a 和 b,那么当 a 大于 b 时,我们用符号 "a > b" 来表示。
反之,当 a 小于 b 时,我们用符号 "a < b" 来表示。
当 a 等于 b 时,我们用符号 "a = b" 来表示。
在解决数学题目时,我们经常需要判断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根据这些关系来得出结论。
4. 判断数值之间的关系除了比较数值的大小关系,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来判断数值之间的关系。
例如,如果我们有两个数 a 和 b,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 a - b的结果来判断它们的关系。
当 a - b 的结果为正数时,表示 a 大于b;当 a - b 的结果为负数时,表示 a 小于 b;当 a - b 的结果为零时,表示 a 等于 b。
六年级数学上《看图找关系》PPT课件

0 19:00 19:51 20:16 20:40 21:05 21:30
入 场
某港口0时到12时水深情况统计图 请看北师版教材P83试一试回答问题
8 7 6 5 4 3 2 1 0 0:00 3:00 6:00 9:00 12:00
如 果 你 是 领 航 员 该 怎 水深 样 工 作 ?
北师版教材P82至P84上的问答题
练一练:教材P83 请看教材回答问题
成员间的关系
小冬家祖孙三代情况如下图
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 小冬 B G E ? 姑姑、姑父 小军 ?关系
叔叔、婶婶
小丽
爸爸
?关系
C ?
H
小冬 ?
A
F
图中2 用
图一: 12
12表示2是12的因数,请你 表示下面两个图中各数的关系.
图二:
24 3
3
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6
作业:
看图找关系
北师版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结合生活实际,能从图中分析出某些数量 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当时情 景。
足球场上的声音
(音量) 300 声音非常大 250 声音很大 200 声音大 150 比 赛 开 始 上 半 场 结 束 下 半 场 开 始 退 场 比赛结束
音量
100 比较安静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看图找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求比值的方法、正反比例的意义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反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找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正反比例的概念和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本质区别,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引出正反比例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正反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正反比例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反比例知识的掌握。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正反比例的核心概念。
六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优秀教案

看图找关系(第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3-84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析汽车速度变化的过程;2、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体会图表的直观性.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图表引入,感受学习的必要性师:生活中除了路线图,其实还用到了很多种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既然图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那么看懂图就很重要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看图”。
(板书:看图)二、学习看图方法,找出图中信息作出分析。
1.探索汽车行驶情况图,感受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看图,找出基本信息(出示主题图)师:老师把某一天公交车从解放路到商场的行驶情况绘制成了一幅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从哪里看出来的?与同桌说一说。
请生上台指着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引导学生认识此图是在描述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我们把它叫作“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
板书:速度与时间(2)感受图中任意一点所反映的速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师:还有哪些点也可以反映出速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从任意一点看速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3)感受图中任意两点或几点所反映的速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师:大家能从图中任意一点看出速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那么你们又是如何得知从0-1分钟时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增加的呢?师:像这样能反映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点还有没有?(引导学生从任意两点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4)根据看图结果得出路程信息师:刚才同学们从图上看出了这么多信息,那么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推测出隐藏的路程信息)2.总结看图找关系的方法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大家研究的过程:拿到一幅图该怎样研究?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研究方法?总结、归纳看图的方法,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个量的对应关系及变化关系。
《看图找关系》(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小明到达终点后,小红又跑了
400
( )分钟才到终点。
200
(3)小明的平均速度是每分()米,
小红的平均速度是每分()米。
0
1 2 3 4 5 6 时间/分
挑战自我
离家的路程
编故事
离家的路程
离家的路程
0 笑笑妈
时间 0 笑笑
时间 0
关键词:(家、学校)
时间
笑笑爸
智慧大比拼
选一选,填一填
(1)一杯水慢慢变凉——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2)一面旗帜冉冉上升——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3)足球守门员把球一脚踢出去——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4)汽车保持同样的速度行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学以致用1
笑笑从家出发去书店买书,走了一段路后,想起忘记带钱了, 赶紧回家取了钱再去书店,选好书付钱后回家。下面能大致反映 出笑笑这些情况的是图( )。
离家的路程
离家的路程
离家的路程
0
图1 时间 0
图2 时间 0
图3 时间
学以致用2
下图是小明和小红两人600米赛跑的行程图
行程/米
600
小明行程
小红行程 (1)跑完全程小明用了( )分钟。
看图找关系
探索新知
汽车行驶时,时间与速度的变化情况
速度(米/分)
500 400
(纵轴)300 200 100
0
A
B
C
D
时间/分
1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4
5
(横轴)
探索新知
不淘气半天中离家的距离
离家距离(千米)
5
4
3
2
1
《看图找关系》课件

生活中有很多用图表描述的情况,只 要用你的慧眼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图 表的美,数学的美。
四楼
四楼
三楼
四楼
三楼 二楼
四楼 三楼 二楼
√
五(2)班同学乘车去长城,从学校到长城的行程 情况如下图。
1.经过_3_.5__时到达长城。
2.哪个时间段停车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 3.汽车前2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最后1时的平均速度是 多少?哪个时间段汽车行驶最快? 4.请你用语言描述五(2)班乘车去长城的行程情况。
观察上图你知道了什么?
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到商场之间共行驶了( 4 )分。 2、在第1分内,汽车的速度从0提高到了4(00 )米/分。 3、从(0 )分到(1)分,汽车行驶速度增加最快 4、 从(3)分到(4)分,汽车行驶速度减少最快 5、从( 1)分到(3 )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 ( 400)米/分。
小军离开家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时, 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 几本书后回家。下面哪幅图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小军的行 为?
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五(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 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又到四 楼上音乐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 确地描述了这件事?
6、请你找出汽车在下列时间的速度,填在表中
时间/分
0 0.5 1 2 3 3.5 4
速度/(米/分) 0 200 400 400 400 200 0
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后,小明的母亲 独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亲看了一会儿报后回家。下面的两 幅图,哪一幅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哪一幅描述的是小 明母亲的行为?为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是一位骑自行车者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
第三关 系,骑车者九点离开家,十五点回家,根据这
个折线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 离家多远?
(2)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多长 时间?
(3)第一次休息时,离家多远?
(4)11:00到12:00他骑了多少千米?
(5)他在何时至何时停止前进并休息 用午餐?
这是一个_____与_____的关系图。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____分,行驶了____千米。 汽车在乙地停留了____分。 ……
第一关: 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 后,小明的母亲独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亲 看了一会儿报后回家。下面的两幅图,哪幅 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哪幅图描述的 是小明母亲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离家的距离离家的距离(1)时间母亲
(2)
时间
父亲
第二关
楼层
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五(1)班的同学第 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 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 课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 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楼层
楼层
时间 (1)
时间
(2)
(√)
时间 (3)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数学好玩
复述回顾:
(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
1.时间、速度、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用哪 种统计图可以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公共汽车行驶时间和速度的关系图
纵 轴
横轴
下图是淘气乘坐的公交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之间 行驶速度变化的情况。
速度/(米/分) 500 400 300 200 A 100
0
解放路 0.5 1 2 3
你从哪些地方来观察这幅图?
4商场
时间/(分)
(1)公共汽车从解放路站到商场站之间共行驶了__4_分。 (2)在第1分钟内,汽车行驶速度从0提高到_4_0_0_米/分。 (3)从__0_分到_1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增加。 (4)从__3_分到_4__分,汽车行驶速度在减少。 (5)从__1_分到_3__分,汽车行驶速度保持不变,是_4_0_0_米/分。
• 方法:纵轴、横轴、折线(角度、长短) • 优点:简洁、直观 • 用途:描述事件或行为
xs
第四关
王老师上午有3节课,上课的教室在同一个教 学楼。下面这幅图描述了她上午上课直至中午吃 饭的情形。请你根据这幅图,编一个故事,在小 组或全班交流。
楼层 四楼
三楼
二 楼
时间
新浪股票走势图
数学好玩 玩好数学
●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 你觉得用图表来描述事件或行为有什么好 处?
看图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