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完整

合集下载

琵琶行

琵琶行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 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 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 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 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 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 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 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 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 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 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 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 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 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 广。
典型感情
*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 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 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 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 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 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 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 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 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诗人为何“泪湿青衫”?
•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 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人 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 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 怀,泪洒青衫?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 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 《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 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 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 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 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 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 的古体,富于变化。

宋诗300首完整版

宋诗300首完整版

宋诗300首完整版01.《琵琶行/ 琵琶引》唐代·白居易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不得志一作: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六幺一作: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暂歇一作: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银篦一作:云篦)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原文

《琵琶行》原文《琵琶行》原文《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琵琶行》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原文: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琵琶行》课文与默写

《琵琶行》课文与默写

高中语文必背课文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默写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突出表现了琵琶女高超的琴技,曲虽罢,但却如余音绕梁,令人陶醉、沉浸其中。

超详细讲解《琵琶行》 白居易

超详细讲解《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
(并序)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 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 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 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 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
3、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翻译:“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 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惨。
第二段分析
翻译: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 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 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 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回顾《孔雀东南飞》,理解பைடு நூலகம்文。
互文,也叫互辞 ,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 方法 。古 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 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
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 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 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眉:低头 信手:随手 续续弹:连续弹奏 拢:扣弦 捻:揉弦 抹:顺手下拨 挑:反手回拨 霓裳、六幺:曲名 大弦:琵琶中最粗的弦 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间关:象声词,形容鸟声婉转 滑:流利 幽咽:遏塞不畅状 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 畅变为冷涩。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琵琶行注音版

琵琶行注音版

琵琶行注音版有关白居易《琵琶行》,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注音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注音版pí pá xíngxún yáng jiāng tóu yè sòng kè ,fēng yè dí huā qiū sè sè 。

zhǔ rén xià mǎ kè zài chuán ,jǔ jiǔ yù yǐn wú guǎn xián 。

zuì bù chéng huān cǎn jiāng bié ,bié shí máng máng jiāng jìn yuè 。

hū wén shuǐ shàng pí pá shēng ,zhǔ rén wàng guī kè bù fā 。

xún shēng àn wèn dàn zhě shuí ,pí pá shēng tíng yù yǔ chí 。

yí chuán xiāng jìn yāo xiāng jiàn ,tiān jiǔ huí dēng zhòng kāi yàn 。

qiān hū wàn huàn shǐ chū lái ,yóu bào pí pá bàn zhē miàn 。

琵琶行 (白居易)原文及赏析

琵琶行 (白居易)原文及赏析

琵琶行 (白居易)原文及赏析琵琶行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描写爱情的长篇叙事诗,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口述,展现了一个女子被迫离别爱人,流离失所的悲苦遭遇。

本文将为读者带来《琵琶行》的原文及赏析。

琵琶行原文: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萧瑟秋风起,回首断肠处。

那时花如锦,此时花如雪。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琵琶声,音缥缈,如听仙乐还如故。

昨夜夜半弹此曲,今宵月下弹相忆。

琵琶行赏析:《琵琶行》以叙事的方式,将一个多情女子的遭遇娓娓道来。

诗中的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思考与回味。

下面将对诗中几个关键的细节进行分析:1. 琵琶行的结构与节奏:《琵琶行》的结构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实事描述。

第一句写去年的元夜,第二句写今年的元夜,第三至六句写去年琵琶弹奏的情况,第七至八句写此时琵琶弹奏的情况,最后两句则以绝句结尾,总结了整个琵琶行的主题与意境。

而从节奏上来看,诗句使用了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流畅而有节奏感,读来如同琵琶的琴音回荡在耳畔。

2. 琵琶行的主题:《琵琶行》的主题是爱情的悲苦与离别的痛苦。

诗中的女子被迫离开爱人,经历了离散的痛苦与流离失所的遭遇。

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讲述,琵琶成为了表达情感的媒介,使得主题更加深化。

诗中的琵琶声如同女子的心声,将深深的爱与离别的苦痛传达给读者。

3. 描绘的细节:诗中通过描写具体的细节情景,增强了读者对悲苦遭遇的感受。

首先是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为诗中的爱情设定了美好的背景;然而,转折发生在第三句,去年人已不再,让人感到无限的伤痛。

接着,诗人通过秋风、花的对比,表现了时间的变迁与人事的更迭。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长风破浪必有时,给读者一丝希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琵琶行》是一首富有情感的叙事诗。

诗人白居易通过琵琶手李世民的口述,将女子的离别之苦与爱情之痛展现得淋漓尽致。

《琵琶行》(完整)完整版ppt课件

《琵琶行》(完整)完整版ppt课件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 示范、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教学环节及步骤设计
导入:播放琵琶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情境。
新课导入:介绍琵琶的起源、发展及演 奏技巧。
精讲示范:选取经典曲目,进行现场演 奏,并讲解曲目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互动交流:邀请学生上前尝试演奏,并 就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唐朝开放包容,吸 引了大量外来文化
唐代文化对后世影 响深远,如唐诗成 为经典文化代表
唐代文化对周边国 家产生了广泛影响
唐代文学及艺术风格
唐代诗歌的繁荣:唐 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 时期,出现了众多优 秀的诗人和作品
唐代散文的成就:唐代 散文在文学史上也占有 重要地位,出现了很多 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唐代艺术的特色:唐代 艺术风格独特,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如唐三 彩、唐代绘画等
增强文化自信心:通过欣赏和学习琵琶行,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增强文化自信心。
拓展知识视野:琵琶行涉及到古代音乐、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学习它可以拓展人 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议教 学 策 略 及 建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琵琶曲中所表达 的情感和意境
重点:掌握琵琶的演奏技巧 和表现手法
被誉为“古今第一 首文字兼美”的诗 文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教育价值及推广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琵琶行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 意义,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培养审美意识:琵琶行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优美的旋律,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 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目的:通过琵 琶女的悲惨身 世,表现自己 与琵琶女的同 病相怜、同声 相应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
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 洒青衫呢? (1)伤琵琶女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 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 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2)伤己
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 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小序的作用 的 动 和 序 在 故 感 机 事 。 正 情 , 的 交 文 基 并 主 代 时 前 调 为 要 间 面 。 全 经 , 过 诗 作 地 、 定 。 点者 下 说 有 了 一 凄 明 、 人 段 切 写 物 小 作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 秋风里瑟瑟抖动。 我和友人下了马走进船里,端起酒想喝, 却没有音乐助兴。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虽然喝醉了,心情却并不愉快,因 为将与朋友分别,心里悲伤,这时 江面茫茫一轮明月沉浸在水中央。
第一段

秋夜江头送友人
内容:交代了时间、地点、背景。 景物描写: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抒情字眼: “惨”!(离愁、沦落) 作用:情景相生,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 氛围,表达了作者被贬别友的伤感失意、 惆怅落寞之情。 举杯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出场设伏,也与下 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
四 弦 一 声 如 裂 帛 水 浆 迸 刀 枪 鸣
小弦切切如私语 凝绝不通声暂歇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景物的侧面烘托)
通过写听众的沉醉和环境的寂静来 衬托乐曲感人的艺术魅力,突出琵琶女 琴技的高超。
1、都说这首诗歌在音乐摹写方面很有特点, 请问诗人如何将“仙乐”表现出来?
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 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 之感。 (视觉、听觉融通——通感) 2)双声叠韵词,用“嘈嘈”“切切”等象声和“间关”“幽 咽”等双声叠韵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 乐感。 3)、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一曲虽终,而音乐魅力却并没有 消失。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 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

表达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又写 诗人与琵琶女的共同遭遇,产生共鸣。

才艺超群:
合作探究:同是
才华横溢大诗人
名扬京都女艺人

无奈离京: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落魄失意: 谪居卧病浔阳城
居无定所商人妇
琵琶女
才貌双绝
白居易

才高位显
名动京师
年长色衰

被贬放逐
漂沦憔悴
1、都说这首诗歌在音乐摹写方面很有特点, 请问诗人如何将“仙乐”表现出来?
1)、描写乐声的八个比喻句 1、如急雨 2、如私语 3、珠玉落盘 4、花底莺语 5、冰泉冷涩 6、银瓶乍破 7、铁骑突出 8、如裂帛 1、粗重急骤 2、轻微柔婉 3、清脆圆润 4、婉转流畅 5、阻塞压抑 6、激越奔涌 7、高亢雄壮 8、短促急迫


写她调弦、调音、感受、神态及诗人的切身体验。 为下文弹奏有情,熟练铺垫。预示下文自叙身世 一段。 信:随便,(信手拈来) ,表现出琵琶女的高超技术 信可乐也:实在,确实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雄浑、激昂、大气
过程 场景 特点
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
《 霓 裳 》 《 六 幺 》

夸张手法,这一句描写了琵琶女羞答答的样子, 极为巧妙传神。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 方面自惭身世,抑郁不平;另一方面对于别人 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表现了她 不愿见陌生人又不好不见的不安与局促。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古今异义词 等闲:(古)随随便便 (今)平常,普通 颜色:(古)容貌 (今)色彩 老大:(古)年龄老,年龄大 (今)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
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诗的前半部分写欢乐事,是否与琵琶女的 苦身世矛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矛盾 起对比反衬作用 年轻美貌—— 门庭若市—— 纵情欢笑——
琵琶行
白居易
官职的任免升降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洗马。” (3)擢:提升官职。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 况。左迁,降职;右迁,升职。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 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 民。 (7)黜:“黜、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住的地方靠近湓江,地势低洼潮湿,只有黄芦苦 竹绕宅而生。 环境描写: 通过描写作者居住环境的恶劣,烘托诗人被贬后 的孤寂悲凉。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通过杜鹃啼血和猿猴哀啼两个意象的描写,因 景生情,更衬托出诗人谪居浔阳的凄苦悲凉、 痛苦不幸。
琵琶女三次演奏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琵琶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同是天涯沦落人” (点明主旨) 诗人述却坐促弦”(略写) 应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第二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侧面表现了琵琶声的极强的感染力,美妙动听 情感由抑郁转到惊喜。“暗”字又暗含了对弹 奏者的同情和关注。 “迟”字写出了琵琶女犹豫不决的神态和心理。 表达了作者想要知道弹奏者是谁的迫切的心情。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
2、典型境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此句道出了“无声” 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 顿的奇特功效。在特定的场合下,乐曲的暂时 休止比连续不断的演奏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 更易让人受到感染。创造出了曲止情续、余意 无穷的艺术境界。
诗歌主旨
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 表现了 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抒发了诗 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
所描写 的音乐 的特征
雄浑、激昂、大气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Jiān
叠 更加形象
使音乐悦耳动听 词 使诗句增加音乐性 和节奏感,悦耳动 听。 guān 叠韵 双声 联绵词
Y ōu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 关 莺 语 花 底 滑
大弦—嘈嘈—急雨 开始:小弦—切切—私语 错杂弹、落玉盘
粗重急骤 轻微柔婉 清脆圆润 过渡:间关—滑 幽咽—难 婉转 不畅 发展: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 声弦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高潮:银瓶-乍破-迸 铁骑-突出-鸣 雄浑激昂
结束: 收拨、划 一声、裂帛 清脆尖利 悄无言 秋月白 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尾声:
年长色衰 孤守空船 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
孤寂伤感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围绕着船 儿陪伴我的只有明亮的月亮和寒冷的江水。 环境描写: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凄清寒冷的环 境,烘托出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 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 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 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 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