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离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吸收转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铜离子在不同生物中转运的研究进展

铜离子在不同生物中转运的研究进展
转 运 蛋 白。 C t r l 和 C t r 3定 位 于细胞 质 膜 上 , 主要 功能 是 向胞
铜 离子 的 转 运 。 单独在酵 母突变体 c t r l A c t r 3 A 中 表 达
C O P T1 、 C O P T 5或 者 X A1 3均 不 能 互 补 酵 母 缺 铜 表 型 。 只 有 当 3个 蛋 白同 时 表达 才 能互 补 酵 母 c t r l A c t r 3 A的表型。
具 有外排作 用 。 在 水 稻 基 因 组 中 共 发 现 有 7个 C O P T类
酵 母 属于 真 核 生物 . 对 于 铜离 子 的 吸 收 和转 运 与 植 物
铜 离子 转 运 蛋 白 , O s C O l r f l 一 7 。 其 中, O s C O P T 1和 O s C O P T 5
的研 究进 展进行 综述 , 以供参 考 。 1 铜离 子在细 菌 中的转 运
进行 突变等重要优点 。 在 拟 南芥 基 因组 中 共有 5个 C O P T 基因。 它 们在 根 、 茎、 叶和花 中均 有表达 。 铜 离 子首 先 通过 位
于 细 胞 质膜 上 的 C t r 类转运蛋白 C O P T 1 进 入细 胞 内部 , 进
子转运 蛋 白 C o p A和 C o p B。 在 外界铜离子过量 的情况下 ,
C o p A和C o p B 同时 被 诱 导 表 达 。 但是 , C o p B突变 体 中铜 离 子含 量 显 著升 高 。 表明 C o p B是 一 个 外 向铜 离 子转 运 蛋 白 , 而C o p A是 内向 转运 蛋 白。 在 调 控 表 达水 平 方 面 , 海 氏肠 球
内运 输 铜 离子 。 C t r l 、 C t r 3和 F E RJ基 因共 同受 铜 感 应 转 录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代谢和含量调控机制研究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代谢和含量调控机制研究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代谢和含量调控机制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体内的铜代谢和含量调控机制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铜元素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来说也至关重要。

因此,了解生物体内铜离子的代谢和含量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铜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铜在生物体内扮演着许多重要的角色。

首先,铜是许多重要的酶的必需因子,例如:酪氨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氧化酶等。

其次,铜还参与到纤维蛋白原的合成以及和肝脏内的胆固醇代谢有关。

此外,铜常常和其他金属元素一起参与到一些重要催化反应中。

可以说,铜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难以被忽视。

2. 生物体内铜代谢的来源生物体内的铜离子存在于两种形式中:游离的以及蛋白质结合的。

相比于游离铜离子,蛋白质结合的铜离子更为稳定。

生物体内来源于铜的主要渠道有三种:1.铜含量高的食物(如海产品、动物肝脏、豌豆和花生等)。

2.饮水。

3.肝脏内的一些储存铜的蛋白质(如金属硫蛋白MT)。

3. 生物体内铜含量的调节机制由于铜对于生物体内某些功能的影响,铜离子的含量必须得到严格的控制。

目前,已发现了生物体内调节铜含量的三个主要机制。

第一,MT储存蛋白质储存铜。

这种蛋白质可以优先结合游离铜离子,从而避免游离铜离子对生物体内的其他分子造成损伤。

第二,ATP7A和ATP7B这两种调节铜离子的转运蛋白。

它们能够将铜释放到循环中,同时还能够将铜伴随着ATP结合成蓝色金属(即ATP7A和ATP7B的活性中心)。

第三,筛选蛋白(CTR1),帮助铜离子进入细胞内,并通过ATP7A和ATP7B的作用帮助铜离子进入到铜含量高的蛋白质中。

4. 铜含量过高对于生物体所产生的影响虽然铜对于生物体具有重要的作用,但铜含量过高也会对生物体产生负面的影响。

研究表明,铜离子会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并且容易与较弱的化学键发生反应,产生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进而导致DNA、酶等受到破坏,并增加人体患上某些疾病的风险(如阿尔茨海默病)。

铜离子在生物体内调节蛋白生物活性机制研究

铜离子在生物体内调节蛋白生物活性机制研究

铜离子在生物体内调节蛋白生物活性机制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铜元素在生物体内调节蛋白生物活性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对于揭示生命科学中的基本规律,理解生命过程中的调节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生物医药具有重要意义。

铜元素的生物学功能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被发现,尤其是在人类健康方面。

人体内的蛋白质中约有20%的含铜蛋白,这些蛋白质广泛参与到人体的免疫、代谢、神经及DNA合成等过程中。

在这些过程中,铜离子是一种常见的调节物质,它可以影响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催化反应速率和生物相互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铜离子在生化过程中作用非常复杂,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人们以往的认知。

例如,在人类体内,铜离子可以影响生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调节胰岛素合成和释放等重要生理过程。

此外,铜离子还可以与ATP等化合物一起促进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和分裂。

也有研究表明,铜离子对于一些重要的生长因子如EGF和VEGF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这些生长因子在细胞分化、增殖以及认知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因此,铜离子在这些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此外,在一些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中,铜元素和其对蛋白质修饰的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对于铜离子在生物体内调节蛋白生物活性机制的研究,在化学、生物和药物方面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目前,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利用铜离子与特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这需要利用多种分析技术,如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质谱分析和X射线晶体学等,对蛋白质结构、稳定性和反应机制进行研究。

此外,为了更好地研究铜离子对蛋白质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者采用了各种新兴的方法,如单分子操控等力学技术、表面增强拉曼跃迁光谱(SERS)等方法,来实现对相关数据的获取和解释。

总的来说,铜离子在生物体内调节蛋白生物活性机制研究是非常复杂而且仍有待发现的领域。

科学家们已经在此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尽管还有许多问题亟需要解决。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调控与代谢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调控与代谢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调控与代谢铜(Cu)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于生物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体内的铜离子(Cu2+)需要被精细调控,以保持其浓度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能够发挥其生物学功能,避免其过量或缺乏产生的有害影响。

本文将对生物体内铜离子的调控与代谢进行讨论。

1. 铜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铜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其生物学功能广泛而复杂。

铜参与了体内多种酶的催化活动,包括氧化还原反应、转化反应等,这些酶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铜酶乳清蓝蛋白可以转运氧气,在呼吸过程中起到媲美血红蛋白的作用。

铜还参与了一些抗氧化反应的调节,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并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2.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来源与运输铜可以从食物中摄取,同时还可以通过人体内部再循环来获取。

在肠道内,细胞将铜离子和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将其吸收入细胞。

这些复合物将穿过铜转运蛋白(CTR1)进入内部环境,并被转运到不同的细胞器中。

一旦到达特定的目的地,铜离子将分离出来,并与目标蛋白相互作用,发挥其功能。

3. 铜在生物体内的代谢铜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铜离子的调控来实现。

铜离子可以参与到多种酶催化反应中,形成细胞内通道,确保铜正常运输。

在这里,铜离子单位在不同的酶分子中进行转移,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铜酶。

铜与蛋白质的结合紧密且不可逆转,因此其对细胞代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 铜离子代谢异常与疾病铜离子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例如Menkes病、儿茶酚胺氧化酶缺乏症等。

这些疾病都与铜离子缺乏或过量有关,导致身体内铜的运输和利用出现问题。

Menkes病是一种铜代谢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线粒体功能受损,存在巨细胞、弱化和肌病等症状。

儿茶酚胺氧化酶缺乏症则是表现为肌肉无力、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症状,同时患者体内的儿茶酚胺水平极高。

5. 铜离子调控与疾病治疗针对铜离子代谢异常造成的疾病,常常需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铜离子作为神经细胞调控信号的作用研究

铜离子作为神经细胞调控信号的作用研究

铜离子作为神经细胞调控信号的作用研究铜是一种微量元素,虽然在人体中含量极低,但是却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神经系统中,铜离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铜离子可以作为神经细胞的调控信号,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和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铜离子的生物学功能铜离子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对于神经细胞而言,铜离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神经内分泌、增强氧化还原反应、控制神经元的生成和发育等方面。

铜离子参与了人体内多种肽类物质的生成,包括催产素、内啡肽、贴膜素等神经内分泌物质。

同时,铜离子还可以强化神经脉冲的传导,促进氧化还原反应等重要的生理过程。

铜离子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铜离子作为神经细胞的调控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铜离子不仅参与了神经元的生成和发育,同时还能够控制神经细胞的转化、分化和定位,维持神经元的稳态。

铜离子还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的交流和信息传递。

神经细胞之间通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另一种是通过钙离子信号传递。

铜离子可以促进这些信号的传递和处理,更好地协调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铜离子还可以对神经元的修复和保护产生积极作用。

为了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损伤和其他形式的损伤,人体内含有多个抗氧化酶和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其中,铜离子可以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结合,在神经元遭受氧化损伤时起到保护作用。

铜离子调节神经系统的病理过程除了在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铜离子还可以通过调节某些病理过程来协调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案中,铜离子可以作为潜在的治疗策略。

同时,铜离子的调节作用还可以发挥在一些脑部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

此外,铜离子还可以在海马和杏仁核等脑区中产生镇静抗焦虑的功效。

这种作用可能与铜离子促进 GABA 信号传递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代谢与转运机制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代谢与转运机制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代谢与转运机制铜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对于维持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有着重要的作用。

铜储存于多种组织中,如肝、心、肾和脑等,同时其参与多种酶和蛋白质活性对于生物代谢过程的进展有着关键影响。

但是过多的铜摄入也是有害的,因此,在生物体内,铜始终处于严格的调控状态。

本文将着重探讨生物体内铜离子的代谢及其转运机制。

一、铜离子的来源与代谢铜离子的来源多样,它在日常饮食中的含量极为丰富,也可通过水和土壤中混有的铜戈迪特等植物种类摄取到体内。

此外,铜还可以从叶绿体中释放出来,并通过特殊的转运通道进入到细胞内。

铜离子通常以二价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如血浆和组织液。

在细胞内,铜离子在与其他分子结合的同时被氧化为一价离子形式。

铜离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主要受到ATP7A和ATP7B这两种转运蛋白的调控。

这两种蛋白位于内质网和哺乳动物肝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上,它们分别参与外泌性和内源性铜离子的转运。

在铜离子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下,ATP7A和ATP7B可以通过向细胞膜递送或内向转运的方式,调整铜离子的运输和储存,从而保持其平衡状态。

二、铜离子与蛋白质结合的影响铜离子对于多种酶和蛋白的活性都有着重要影响。

其中,铜绿素是一种特殊的铜蛋白,它可以帮助水生动物、鸟类和昆虫等进行氧气吸收,促进呼吸过程的进行。

铜离子还可以作为有效催化剂,参与多种各类的酶催化反应,在双氧水、抗氧化、氧化还原反应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正向作用。

同时,铜离子的结合还可以调节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和内质网等多种细胞器的结构,从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到调节细胞凋亡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影响。

三、铜离子在各类疾病中的作用及药物开发尽管铜离子是一种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它过多的摄取与代谢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铜离子过多的情况下,由铜催化的氧化反应较多,这些化学物质的递增进一步加速了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氧化,就像铁离子过多会加速衰老过程一样,铜离子过多也会引起细胞削弱,从而加速形成脑退化、肝损伤等疾病情况。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调控与功能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调控与功能

生物体内铜离子的调控与功能铜(Cu)是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等。

在生物化学中,铜离子以多种方式参与到许多重要的生命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铜离子在生物体内的调控和功能。

一、铜离子的来源和调控铜离子的主要来源是膳食。

通常,铜可以通过食物中的铜化合物或铜离子被吸收。

铜的吸收大部分发生在小肠的上段,其吸收具有偏向性。

乳糜微粒、氨基酸和某些有机酸可以增加铜的吸收率。

另外,铜的摄入可以受到机体内部的调控。

机体内铜的含量和代谢通过铜转运蛋白(CTR1、CTR2、DMT1等)等载体蛋白的负责。

CTR1 是铜进入细胞的主通道,它对铜具有高度选择性。

而CTR2主要负责铜的转运。

DMT1是一种在细胞膜上的铜离子转运蛋白,负责代谢离子的进出。

机体通过铜排泄来调节铜的代谢。

铜排泄主要是通过胆汁排出,还通过其他途径如肠道、毛发和尿液等排放。

二、铜离子在生物体内的功能1.酶活性铜离子参与到许多重要酶的活性中,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多巴胺β-氧化酶、亚铜氧化酶等。

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一类抗氧化酶,可以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伤。

亚铜氧化酶是多酚酸酶-PGA的辅助酶,在动态供氧的过程中,能够提供对氧反应的体外调控作用。

2.代谢途径铜离子参与到人体蛋白质、糖和脂肪等基本代谢途径,是铜离子参与代谢的关键元素。

铜离子参与体内生产ATP的氧化磷酸化过程,它在线粒体色素氧酶的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有助于维持心肌收缩功能和心肌健康。

3.神经系统铜离子在神经系统中也起重要作用。

铜离子参与儿茶酚胺生成酶和多巴胺β-氧化酶的活性,两者是脑神经递质的合成过程中必须的酶。

此外,铜离子对神经元的正常活动和发育也有影响。

结论铜离子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节多种代谢途径,并参与到许多生命过程中。

尽管铜离子在机体内含量很少,但它对生命活动具有着重要作用。

了解铜离子在生物体内的调控和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治疗一些疾病有一定的重要性。

植物Cu,Zn-SOD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Cu,Zn-SOD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Cu,Zn-SOD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姚婕;赵艳玲【摘要】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能清除植物体内有害的活性氧(ROS),参与植株遭受逆境胁迫时的应激反应等过程。

铜分子伴侣(CCS)可以传递铜离子到Cu,Zn-SOD当中,并将其激活生成有活性的酶分子,依赖CCS协助是Cu,Zn-SOD主要的激活途径。

植物在铜缺乏的环境下会诱导启动子结合蛋白(SPL7)和小RNA398(miR398)的表达, miR398通过降解编码Cu,Zn-SOD的mRNA抑制Cu,Zn-SOD的生成,从而调控植物体内铜平衡。

本文主要对植物Cu,Zn-SOD激活和调控途径进行综述。

%Superoxide dismutases (Cu,Zn-SODs) are important antioxidant enzymes that catalyze the disproportionation of superoxide anion to oxygen and hydrogen peroxide to guard cells against superoxide toxicity. The major pathway for activation of copper/zinc SOD (CSD) requiring the CCS copper chaperone to insert copper and activate SOD1 through oxidation of an intramolecular disulfide. Expression ofmiR398 and SPL7 (for 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7) are induced in response to copper deficiency and miR398 is involved in the degradation of mRNAs encoding copper/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This paper reviewed on plant Cu, Zn-SOD activation and regulatory pathways.【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6页(P55-60)【关键词】Cu,Zn-SOD;CCS;miR398;SPL7;调控途径【作者】姚婕;赵艳玲【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21972年,美国Richardson实验室首次获得了可供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Cu,Zn-SOD(CSD)晶体[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 最终 死 亡 。
用数 学分析 的方 法来 证明 , 但还 缺 乏直接 、 准 确的 试验 证据 。
假 如 铜 离子 震荡 确 实存 在 , 这 个假 设 还存 在 另外 一 个 问题 : 在 铜 离子震 荡过程 中 , 铜离 子在 细胞 内确切 的储 存位 置在 哪
此外 , 铜离 子 的缺 乏对 于 植物 生长 也有很 大 影 响 。 由于
合成 , 促使 铜 离子 从 内部 储藏 位 点进 入细 胞 质 中 ; 一 旦细 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中的铜离子达到较高浓度 , C 0 f r r转 运 蛋 白 的 合 成 被 抑
制, 过 量 的铜 离子 重新 被 转运 回到储 藏 位 点 , 细胞 质 中 的铜 离子 浓度 重新 回 到最初 的低 水平 状 态1 3 ] 。 虽然这 种 铜 离子 震 荡循 环和 自我 反馈 的持 续 维持 可 以
化 磷 酸 化 以及 活 性 氧 的消 除 等 重 要 生物 学 过 程 。 由 于在 生 物 体 内参 与众 多 的生 理 生化 反应 , 铜 离子在 过 量 的情 况 下 , 会 对 生物 体 产 生 毒 害 。 铜 离子 的毒 性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于 在C u ( I ) 和C u ( I I ) 比 较 容 易地 相 互 转 变而 导 致 的 。 此外 , 铜 离子 产 生 的 毒性 还 很 可 能 产生 于 C u ( I ) 和c u( I I ) 与 生物 大 分子 上 的 半胱 氨酸 、 蛋氨 酸 和组 氨酸 侧 链 的非 正确 结 合 。 这 种错 误 结 合 导 致 正 常 的金 属 离 子 无法 结 合 到 正确 的位 点 , 这 种 非正 常 结 合 也可 能 导 致 蛋 白的错 误 折 叠 , 最 终 使 蛋 白
等生 物大 分 子失 去活 性【 l J 。 在细 胞层 面 上 , 铜 离子 毒 害 主 要 表 现 为 对 细胞 膜 系统
表达。 不 同铜 离子 状 态下 , 这 种通 过 C O F I ' 基 因 表达 量 的 下 调 或 上 调 的调 控 模 式被 认 为是 ~ 种 自我 反馈 调 控 。 在 这 种 调 控模 式 下 , 一方 面 可 以稳 定细 胞 质 内铜 离子 的稳 态 , 另 一 方 面 由于 反馈 信号 的延 迟 ( C O F r的转 录 、 翻译 和 铜 离子 运 输过 程 等 ) 可 形成 一 个铜 离 子震 荡 的过程 。 这 个铜 离 子 震荡 过程 可 以 简单 地 描 述 为低 铜环 境 下 诱 导 C O FI ' 转 运 蛋 白的
铜 离子 过量 时 , 拟 南芥 C O P T家 族 的几 个 成 员 , 包括 C O P T 1
和 C O P T 2同时 下 调 表达 。 铜 离 子 不足 时 , 它 们 启 动 子 区 的 共 同顺 式作 用 元 件 G T AC在 S P L 7转 录 因 子作 用 下可 同 时
胞外 , 或 者 区域化 到细胞 内特 殊 的细 胞 器 中 ) 。 前 已述 及 , 在
度 酸 性 的环 境 下 或 与其 他 分 子 结 合 的状 态 下 才 能 存在 。 相
反, C u 在酸 性及 中性 的水 溶 液 中均可稳 定 存在 。 通过 C u 和 C u “ 之 间 的相 互转 变 , 铜 离 子在 生物 体 内 参与 光 合 作 用 、 氧
植 物 体 内约 一 半 的铜 离 子 存在 于叶 绿 体 中 。 因 此在 铜 离 子 缺 乏 情况 下 , 幼嫩 的叶 片和 生 殖器 官最 先 表现 出缺 铜症 状 , 叶 片褪 绿 , 植株 生长 缓 慢 , 最 后枯 萎死 亡 。
1 铜 离 子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2 . 2 铜 离 子 自 我 反 馈 调 控 途 径
铜 是 生 物体 正常 生 长 不 可缺 少 的重 要 微 量 元 素 之 一 。
从整 体 上来看 , 细 胞质 内铜 离子 的平衡 主要 决定 于铜 离 子 的 内 向运 输 ( 在 低 铜环 境 下 C O F I ' 家族 成 员的 运输 ) 和 外
在 生 物体 内 , 铜 离 子 以还原 态 的 C u + [ C u ( I ) ] 和 氧化 态 的 c u “
【 C u( I I ) 】 2种 形 式 存 在 。 C u 的生 化 反应 活 性 极 高 , 只 有 在极
向运输 ( 主 要通 过 P — t y p e A T P a s e铜 离 子转 运 蛋 白运 输 到 细
林业 科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5年 第 1 4期
铜 离子 的 生物 学特性 及 其 吸收转 运 调 控 机 制研 究进 展
侯 金丽
(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粮食工程系 , 河南郑州 4 5 1 1 9 1 ) 摘要 介 绍铜 离子 的生物 学特 性 , 阐述铜 离子吸 收 转运 的调控 机 制 , 包 括 缺 铜 情 况 下 铜 离 子 平 衡 的 调 控 和 铜 离 子 自我 反 馈 调 控 途 径 。 关 键词 铜 离子 ; 生 物 学特 性 ; 吸收 转运 ; 调控 机 制 中图分 类号 Q 5 8 1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5 ) 1 4 — 0 1 5 8 — 0 1
的破 坏 。 在 叶 绿体 中 , 过氧 离子 含 量增加 , 可 破 坏类 囊体 膜 ,
使 光 合 系 统 I( p h o t o s y s t e m I ) 和 光合 系统 I I ( p h o t o s y s t e m I I )
之 间 的 电子 传递 受 到一 定 影 响 , 导致 光 合 作 用 的效 率严 重 下降 。 最终 使植 物 的 生长 受 到抑 制 , 出现 叶 片 逐渐 枯 萎 的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