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过度捕捞问题
鱼类资源过度捕捞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鱼类资源过度捕捞的危害及防范措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全球渔业的发展,鱼类资源面临严重的过度捕捞问题。
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过度捕捞的危害以及可行的防范措施。
一、过度捕捞的危害1. 生态平衡被破坏:过度捕捞使得某些鱼类种群急剧减少甚至灭绝,打破了生态系统中的平衡。
鱼类是海洋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它们的减少会导致其他物种的失衡,引发连锁效应。
2. 渔业资源减少: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的骤减,渔业产量急剧下降。
这对于以渔业为主要生计来源的人群来说,将带来严重的生计危机和经济压力。
3. 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捕捞不仅对目标鱼类种群造成了威胁,还危害了其他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失去了某些物种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将受到威胁。
4. 生态系统功能下降: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自净、自我修复能力,使得海洋环境变得脆弱。
这不仅对渔业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还可能加剧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
二、防范措施1. 制定科学捕捞政策:政府应加强对渔业资源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科学合理的捕捞政策。
这包括限制捕捞数量和方式,保护重要的产卵场和渔场,确保鱼类种群的健康发展。
2.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非法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惩和取缔非法捕捞、捕鱼器具使用等行为。
同时,加强巡逻和监测,增加对捕捞活动的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3. 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鼓励和支持渔业生态环境友好的捕捞技术和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加强对渔民的培训和教育,引导他们从传统的大规模捕捞转向小规模、低能耗、高效益的渔业方式。
4. 国际合作与监管:国际社会应加强渔业资源管理的合作与监管。
建立跨国界的保护区,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捕捞活动。
同时,鼓励各国积极参与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并遵守和落实相关的国际渔业法规。
三、总结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政策,加强渔业资源的管理和监管,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海洋生态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地中海地区的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威胁

地中海地区的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威胁地中海地区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渔业经济区之一,其丰富的渔业资源一直为许多沿海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和食物来源。
然而,近年来,随着过度捕捞的不可避免,地中海地区的渔业资源正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深入探讨地中海地区过度捕捞所造成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情况概述地中海地区的渔业资源丰富多样,包括各种鱼类、贝类、甲壳类等。
然而,过度捕捞的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渔民们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往往使用不合理的捕捞方法,例如大规模拖网、爆炸捕鱼等,这些捕捞方式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平衡,导致了大量未成熟的渔业资源被捕捞,无法恢复。
二、问题影响过度捕捞对地中海地区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大量的未成熟鱼类被捕捞,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受到了限制,导致自然资源的恢复速度无法跟上人类追求经济利益的步伐。
其次,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其他海洋生物的存活环境受到了威胁,从而导致生态链的崩溃。
最后,过度捕捞还给沿海国家的渔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三、解决方案针对地中海地区过度捕捞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渔业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
首先,各国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渔业管理和保护制度,明确捕捞区域、捕捞配额和禁渔期,确保渔业资源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其次,应推广可持续的捕捞技术和方法,例如改良渔网,减少对非目标鱼种的损伤,同时采用更加环保的捕捞工具和设备,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解决过度捕捞问题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共同制定合作计划,共同管理不同渔区的渔业资源。
四、总结地中海地区的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不仅影响到渔民的经济利益,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推广可持续捕捞技术和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的挑战与对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广阔的水域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挑战一:过度捕捞过度捕捞是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众所周知,海洋是许多重要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然而,随着渔业技术的进步和渔船数量的增加,全球渔业资源正面临过度开发和衰竭的风险。
为了解决过度捕捞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强化渔业管理机制,实行合理的渔业开发政策,并设定并执行科学的渔业资源保护指导方针。
2. 推广可持续渔业管理模式,鼓励休渔期、设立渔业禁区等措施,以恢复和保护受损的渔业资源。
3. 加强监测和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并采取严格的法规和法律手段来处罚违反渔业管理规定的行为。
挑战二:海洋污染海洋污染是另一个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挑战。
包括工业排放、船舶排放、城市污水排放、农业和养殖业废物排放等,都对海洋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种污染不仅危害了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还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为了解决海洋污染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污染物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状况,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 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和工业排放,以降低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3. 加强水质治理工作,改善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强对农业和养殖业废物排放的监管。
4. 强化法规和法律制度建设,在加大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的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共治。
挑战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酸化程度增加等现象,都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施国际合作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的危害及保护方法

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的危害及保护方法过度捕捞是指人类对海洋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滥捕滥渔的行为,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探讨过度捕捞给海洋生态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一些保护海洋生态的方法。
一、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的危害1. 生态平衡破坏:过度捕捞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锐减,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大量捕捞海洋食物链的顶级掠食者,会导致下游物种数量激增,最终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物种灭绝:过度捕捞不仅使某些物种数量减少,还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
一些珍稀的海洋生物,如鲸鱼和海龟,因为长期过度捕捞而面临灭绝的危险。
3. 损害渔业可持续发展: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枯竭和品质下降,给渔民的经济利益带来重大影响。
长期过度捕捞不仅对渔业本身带来巨额损失,还会导致整个渔业体系的崩溃。
二、保护海洋生态的方法1. 加强立法与监管:政府应加强对过度捕捞行为的立法和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法规和政策,限制渔业活动的规模和强度。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测和执法机制,严惩违反渔业保护法规的行为。
2. 推行可持续渔业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方式,包括设定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和配额,制定捕捞季节和捕捞区域的限制,确保渔业资源的恢复和维持。
3. 倡导生态友好捕捞方式:推广和倡导生态友好型捕捞方式,如选择性捕捞和无刺网捕捞等,减少非目标物种的捕获和损害。
4. 建立海洋保护区:设立海洋保护区并严格限制捕捞活动,保护和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
海洋保护区可以提供适宜的繁殖环境,为海洋生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海洋资源是全球共享的,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渔业资源保护的方案和政策。
促进渔业科研和数据共享,提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了解和保护水平。
结论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损害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政府、渔民和全社会都需要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立法与监管,推行可持续渔业管理,倡导生态友好捕捞方式,建立海洋保护区,加强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我们有望实现对海洋生态的有效保护,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海洋过度捕捞问题的解决方案

海洋过度捕捞问题的解决方案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资源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的问题,许多海洋生物面临濒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解决方案来解决海洋过度捕捞问题。
一、加强法律监管:为了限制过度捕捞行为,各国政府应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法律监管。
首先,建立健全海洋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过度捕捞、使用毒鱼雷等破坏性捕捞工具。
其次,完善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捕捞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执行。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海洋保护政策和法规,实现跨国界的保护效果。
二、推广可持续渔业管理:可持续渔业管理是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相关组织应通过制定渔业政策,推广可持续渔业管理。
这包括建立合理的捕捞配额和关闭渔业资源恢复期,以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鼓励渔民采用环保和可持续的捕捞技术,减少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加强科研与监测:科学研究是解决海洋过度捕捞问题的关键。
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投入,开展对海洋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和调查。
基于科学数据,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并及时调整管理措施以适应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
此外,加强对捕捞船只的监测和跟踪,遏制非法捕捞行为的发生。
四、提高公众意识:公众对海洋过度捕捞问题的认识和关注程度对问题解决至关重要。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工作,普及海洋保护知识,提高公众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度。
此外,举办海洋保护主题活动和宣传展览,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共同保护海洋资源。
结论:海洋过度捕捞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但只要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公众等多方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合适的解决方案,我们就能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让我们共同守护蓝色星球,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海洋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与保护

海洋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与保护近年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海洋鱼类需求的增加,海洋鱼类资源正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威胁。
过度捕捞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也对全球渔业和人类的食物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海洋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问题,并提出一些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建议。
1. 过度捕捞的原因(1) 需求增加: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海洋鱼类的需求持续增加。
(2) 技术进步:现代化的渔业技术,如大型拖网和远洋捕捞船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捕鱼效率,导致了过度捕捞问题。
(3) 经济利益驱动:渔业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产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渔民倾向于过度捕捞。
2. 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1) 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捕捞会导致某些鱼类数量锐减甚至灭绝,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其他物种的生存。
(2) 捕捞量的下降:过度捕捞会使得渔获量逐渐减少,渔民的收入也会受到影响。
(3) 捕捞方式的影响:现代化的捕鱼技术,如拖网和围网,对海底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破坏底栖生物的栖息地。
3. 保护海洋鱼类资源的方法(1) 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渔业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限制捕捞的数量和季节,保护绝种和濒危鱼种。
(2) 增加监管力度:加强对渔业的监测和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和非法销售行为。
(3) 促进可持续渔业发展:鼓励和支持渔民采取可持续的捕捞方式,如选择合适的网具和降低捕捞数量。
(4)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设立海洋保护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制定全球性的渔业管理政策。
4. 成功案例与启示(1) 挪威渔业管理:挪威通过技术创新和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成功地保护了其鱼类资源,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
(2) 国际渔业组织:国际渔业组织的成立为全球渔业管理提供了平台,各国可以通过合作共同维护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过度捕捞对海洋鱼类资源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威胁。
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

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过度捕捞的问题日益凸显。
过度捕捞指的是捕捞的规模超过海洋生物可持续生产力的限制,导致种群数量的下降、生态系统失衡以及经济损失。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种群数量减少1. 过度捕捞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捕捞比繁殖速度更快的物种,会导致其种群数量的减少。
2. 种群数量减少会破坏食物链。
某个物种数量减少会造成物种之间的食物链失衡,从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失衡1. 种群数量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
当某个物种的数量减少后,其他与之相关的物种也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2. 生态系统失衡会对其他物种造成影响。
失去某个物种的调节作用,会导致其他物种过度繁殖,进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三、经济损失1. 过度捕捞导致渔获量减少。
随着海洋资源逐渐枯竭,渔获量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渔民的经济收入。
2. 经济损失扩大到相关行业。
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渔民的经济损失会扩大到相关行业,如加工业和运输业。
解决之道1. 推行可持续渔业管理。
制定合理的捕捞限额,确保捕捞量不超过可持续生产力的限制。
2. 建立保护区和禁渔区。
设立保护区和禁渔区,保护海洋生物的繁殖和生活环境。
3.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4. 提倡科学捕捞技术和方法。
推广使用科学捕捞技术,例如选择性捕捞和减少捕获物的损伤。
5. 增加公众意识和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加公众对过度捕捞及其危害的认识,激发公众对海洋保护的责任感。
总结: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不仅影响了物种的存活和繁衍,还给人类带来了经济损失。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行可持续渔业管理,建立保护区和禁渔区,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推广科学捕捞技术,增加公众意识和教育。
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分析

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分析过度捕捞是指对海洋资源进行过度利用和过度捕捞的行为。
这种行为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不可逆转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分析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并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
首先,过度捕捞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海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过度捕捞导致某些海洋物种数量的急剧减少,打破了物种之间的平衡。
例如,大量捕捞海洋中的鱼类会导致捕食者的减少,从而造成食物链的打乱,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次,过度捕捞威胁到海洋物种的多样性。
海洋是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各种不同的生物。
然而,过度捕捞会导致不同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从而降低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这不仅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削弱人类从海洋中获取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所得的利益。
第三,过度捕捞伴随着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捕捞船使用的大型渔网和捕捞工具不仅捕捞目标物种,还会无意间夹带其他海洋生物,例如海龟、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等。
这些无意间捕获的物种被称为“非目标物种”或“副产品”,它们通常无法存活,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大规模捕捞还会破坏海底生态系统,如破坏珊瑚礁和海草床等,这些都是许多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和重要的生态系统。
过度捕捞还会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海洋是许多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来源,过度捕捞导致资源减少,会给渔民和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过度捕捞还会导致渔业的不可持续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减少,对沿海社区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为了减缓和解决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建立和加强科学调查和监测措施,了解不同海域的生物资源状况以及捕捞活动的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渔业管理政策。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实行跨境共同管理,限制过度捕捞的规模和频率。
同时,需要加强执法力度,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减少非目标物种的捕获和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沿海过度捕捞问题
关键词:渔业过渡捕捞影响
一、引言
“过度捕捞”是指人类的捕鱼活动导致海洋中生存的某种鱼类种群不足以繁殖并补充种群数量。
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超过生态系统能够平衡弥补的数量,结果使整个海洋系统生态退化。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过度捕捞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1992年,加拿大纽芬兰岛的渔业完全崩溃,渔民在整个捕鱼季没有抓到一条鳕鱼。
这是当地渔业部门纵容过度捕捞的后果。
这一情况导致4万人失业,整个地区的经济衰落。
除了过度捕捞,不加选择进行捕捞的“连带杀伤”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现代渔业的专业性很强,每次捕鱼都有一两个“目标物种”,但很多原本不是目标的物种被一同捕捞上来,其中大部分在分拣过程中陆续死亡。
有时候,受到这种“连带伤害”的其他生物,在捕捞所获中会超过总重的80%。
所有常用的捕鱼方法中,海底拖网捕鱼法把海底一定大小尺寸范围内的生物一网打尽,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损害最大。
一位海洋生物学家说:“大鱼,包括剑鱼和鲶鱼,正在消失。
如果不加制止,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可怕的海洋———一个充满浮游生物的垃圾场。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项调查报告给出如下数据:全球范围的鱼类资源中,52%被完全开发;20%被适度开发;17%被过度开发;7%被基本耗尽;只有1%的鱼类资源正在从耗尽状态中恢复。
二、我国渔业过渡捕捞现状
舟山市渔业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5%以上,舟山工业的涉渔比重高达45%以上,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也与渔业休戚相关,水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创汇额超过80%。
然而舟山海洋渔业由于近海捕捞渔船增长过快和捕捞技术的改良,鱼类捕捞量已达到极限,沿岸鱼类种群处于急遽衰退之中,一些经济鱼类正面临着濒危绝迹的威胁,如大黄鱼原是舟山沿海渔场捕捞的重要经济鱼类,2007 年产量仅2 000 t 左右,带鱼、银鲳等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也逐渐减少,幼鱼比例增加。
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受过度捕捞的影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过量捕捞,利用量大大超过资源更新量,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
部分区域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较高,养殖水域环境缺乏有效监控,也给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过度捕捞带来的负面影响
过度捕捞给整个海洋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海洋生态一旦崩溃,渔业也无从谈起,现今可见的影响已经有以下几点: 2.1种群灭绝,无鱼可捕。
过度捕捞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导致种群的灭绝,某一渔场面临无鱼可捕的尴尬,当地渔民集体失业,给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加拿大纽芬兰岛的遭遇。
纽芬兰渔场素以“踏着水中
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著称。
但短短的十几年后,作为鳕鱼资源最丰富的该渔场恍然间已变成了历史。
1992年,该岛的渔业突然完全中断,因为在捕鱼季没有出现哪怕是一条鳕鱼。
这就是当地渔业部门纵容过度捕捞的后果。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成群结队地驶入了纽芬兰湾,渔场立刻遭遇灭顶之灾。
它们庞大的捕鱼网兜掠过海底,所到之处鱼鳖虾蟹都难以逃脱罗网。
这一次他们不需要再把“战果”运回到岸上处理,因为出海的宽大渔轮可以现场作业,船上配备了现代化的冷冻技术,一条龙式的作业方式就能把捕捞上来的鲜鱼速冻保鲜。
与此同时,这些渔轮夜以继日地作业,不管晴天雨天,也不顾鱼类是否处于生息季节。
据统计,这种大规模作业的渔轮一个小时便可捕捞200吨鱼,是16世纪一条传统的渔船整个渔季捕捞量的两倍。
加拿大政府未改贪婪本性,它只看到鳕鱼带来的财富,并且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国的渔业公司。
这些受到政府支持的工业集团为获利更加不择手段。
他们采用现代化的破冰船和高科技电子、声呐技术,让残存的鳕鱼无处可逃,并且将这一海域的生态环境破坏殆尽。
到20世纪90年代,鳕鱼数量下降到20年前的2%,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因过度捕捞,近年来海洋捕捞渔获物营养级年年下降,渔获品种低龄化、小型化日趋严重,总体质量也越来越差。
鱼类为了不在人类的围捕下灭绝,无奈启动了“强迫进化”。
比如,一些鱼本来到两三岁才进入性成熟期,现在不到一岁就“早婚早育”了。
只有这样,它们才能赶在被捕捞之前把自己的基因传给后代。
然而,并非
所有的鱼都能成功“强迫进化”,如果鱼群的强迫进化速度难抵捕捞造成的鱼群锐减速度,那么这个种群将面临消亡。
然而即使鱼类强迫进化,低龄鱼的繁殖能力远小于高龄鱼,不止繁殖数量少,性早熟及近亲繁殖还使幼鱼质量变差,存活能力下降,体型变小,出现大量杂鱼,小鱼。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不加以保护和控制而是继续大量捕捞的话会有一个恶性循环,渔获物越来越小数量越来越少,直到灭绝。
四、结语
要对世界各经济鱼种进行评估,并对资源被破坏的鱼种实行禁捕政策,并且开展人工培育养殖,放流等。
明确各国捕捞限额,发放捕捞证,对无证渔船进行严厉打击。
另外,政府应当适量减少对捕鱼渔民的补贴,转为养殖补贴,鼓励渔民少抓鱼多养鱼,同时也要对养殖污染进行监管。
在沿海可以建立海洋保护区,给渔业资源恢复提供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