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市场下农民需求的实证分析
农村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分析

农村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分析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经济增长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这不仅影响着农村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也对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产生深远影响。
在分析农村经济增长的市场需求时,需要从多个维度探讨,并结合实际案例与数据进行深入剖析。
农村经济增长的核心在于农村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传统上,农村消费主要集中在基础生活必需品,如粮食、日用品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逐渐向多层次、多样化方向发展。
教育、医疗、文化娱乐、旅游等服务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年轻农民逐渐向城镇迁移、接受更多教育的背景下,农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愈发明显。
对此,市场上的供给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到农村市场,推出适合当地居民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一些农业科技公司提供的智能农业设备,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率,也使得农村农业生产更具现代化与科技含量。
另一方面,面对农村消费升级的需求,商家开始加大对健康食品、绿色产品和文化消费品的布局,推动了农村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在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农民收入的增加为市场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土地流转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民的收入来源变得更加多样。
除了传统的种植与养殖收入之外,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也成为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8447元,较上一年增长了6.5%。
这一增长不仅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消费能力,也促使他们在消费上更加注重品质与品牌,从而反过来推动了本地及周边市场的发展。
农村经济的市场需求还受到政策环境的显著影响。
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各类扶持政策、资金投入和市场监管,旨在增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些政策不仅注重农业生产的提升,也着重于消费环境的改善,例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业服务水平等。
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变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需求变化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也面临着不同的市场需求变化。
本文主要从农产品需求、农村民生需求和农村旅游需求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产品需求变化分析农产品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特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受到青睐。
由于城市人口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对农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要求也逐渐提高,这促使农村经济需转向生产高品质、有机、绿色农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农村民生需求变化分析农村民生需求涉及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对于生活质量和文化娱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农村居民购买力的提升,使得家电、汽车、房地产等市场需求出现了新的增长点。
同时,由于农村居民对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是满足农村民生需求的关键。
三、农村旅游需求变化分析农村旅游是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于假期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农村旅游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
农村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乡村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因此,农村旅游需求的不断提升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四、推动农产品需求变化的措施为了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农村经济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产品的供给变化。
第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第二,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满足农村民生需求的措施满足农村民生需求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应加大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要鼓励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满足他们对于文化、娱乐等多样化需求。
农村问题品解(八):市场供求不平衡,“买方市场”影响农业发展

农村问题品解(八):市场供求不平衡,“买方市场”影响农业发展中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其他原因:二、市场供求不平衡,“买方市场”影响农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农产品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农产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的变化弹性很小。
换句话说,在生活水平还未达到温饱标准以前,农产品需求的扩张很迫切,扩张速度也很快。
但一旦超过温饱标准,需求的扩张与消费习惯的改变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扩张速度会放慢,这是由人们需求变化的规律所决定的。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国农民劳动热情提高,技术水平及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向市场提供产品的能力不断增强。
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国农产品在连续多年丰收后从卖方市场逐步变为买方市场。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农业发展更多地受到市场的影响,出现了农产品难卖、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新问题。
根据这些新的情况,中央在部署1999年农村工作时,做出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判断。
据报道,2001年末中国农产品的库存量分别为:小麦314.8亿千克,大米851.2亿千克,棉花26亿千克,玉米630.8亿千克,大豆42.9亿千克。
中国经济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变,农产品市场是这一转变的重要体现者,农民收入增长就更加困难。
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这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直接原因。
1997年中国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4.5%,1998年同比下降8%,1999年同比下降12.2%,2000年全年粮食出售价格比上年继续下降15%。
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出现和形成,说明农产品丰富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解决了,是一件大好事,但是由此引起的农产品价格下降,也导致了农民增收难,加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难度。
农业行业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数据分析报告

农业行业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数据分析报告近年来,农业行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需要各方面的数据分析来指导农业生产和市场定位。
本报告将通过数据分析的角度,探讨目前农产品市场的需求情况,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农产品市场需求总体情况农产品市场需求是在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通过对过去几年的市场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1 主要农产品需求增长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大部分主要农产品需求呈现增长态势。
例如,粮食、畜禽肉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市场表现良好,需求量稳步增长。
1.2 新型农产品需求潜力大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食品的追求,一些新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出现潜力大、增长快的特点。
比如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特色农产品等,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1.3 农产品需求结构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逐渐优化,市场上的绿色、有机等高品质农产品需求逐渐上升。
同时,对食品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关注也在推动市场向高品质农产品需求的转变。
二、不同农产品市场需求情况2.1 粮食市场需求粮食是我国最基本的农产品之一,市场需求一直稳定增长。
根据数据分析,粮食市场需求呈现以下特点:2.1.1 主食需求仍占主导地位大米、小麦、玉米等主食类粮食仍是市场需求的主力,消费量居高不下。
2.1.2 特种粮需求增长迅速燕麦、薏米、荞麦等特种粮食的市场需求明显上升,受中产阶级和高端消费者的青睐。
2.1.3 优质粮食需求提升高品质、高营养价值的粮食需求逐渐上升,对于绿色、无公害、有机粮食的需求增长较快。
2.2 畜禽肉类市场需求畜禽肉类是我国肉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2.2.1 猪肉需求占主导地位猪肉一直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肉食,市场需求占据绝对优势。
2.2.2 鸡肉、牛肉需求增长快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鸡肉、牛肉等肉类的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买方市场下农产品销路的探讨──对顺义区赵全营镇万亩韭菜乡的调查

3 积 极推 进农 业 产 业化 经 营
“
三 分 之 一 作 为 早 春 (2 月 中 旬 至
,
五一
”
前 ) 秋 后 (1 0
。 ,
、
卖难
”
的 另一 个重 要 原 因 是加 工 转化 不 够
, 、
。
因
月 上旬 至 1 2 月 中 旬 )生 产 三 分 之 一 搞 深 冬 生 产 根 据 市场 价 格 市场 供应 安排 生 产 如果 价格 超 低 菜 农 可 以 采 取养 根 储存 营养 循 环 储 备 了 生 产后劲
,
随 着 万亩 韭 菜 知
,
市 场 占有 率 就 高
。
,
比 较 效 益 就好 抵 御 市
,
名 度 的 提 高 地 头 批 发 市场 逐 渐 兴 旺 菜 农 的 韭 菜
、 。 , , , 。
另
面 对广 阔 的 消 费 市场 该 地 区
,
,
调查
并 不 是 一 味 的 盲 目生 产 而 是 采 用 全 年 生 产 排 开 上市 制
”
, 、
“
、
大批韭
长 年 占领 市 场
”
的战略
,
生产 上推 行
、
“
三三
,
即 三 分 之 一 面 积 供 应 淡 季 (每 年 的 8 9 月 份 )
, , 。 , ,
广 泛 的 大面 积
,
占全
0 20 元 计 算 每 亩 种 植 若 按 旺季 最 低 价格 每 公 斤 .
适 应 市 场需 求 调 整 品 种 结
,
收益 也较 可 观
。
全 年 除 6一 7 月 份 消 费 量 略 少 外 其
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农牧民增收问题

决策 通讯 2 0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共 塔 城 地 委 副 书 记 吕永 民
经过 2 0多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我 国 农 业 开 始 较 效 益 一 是 指 种 植 业 内 部 粮 食 作 物 与 经 济 作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历 史 发 展 时 期 。 一 时 期 的 一 物 相 比 , 这 比较 效 益 偏 低 ; 是 指 种 植 业 与 牧 业 、 二 三 个 显 著 特 点 , 是 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与 买 方 市 渔 业 相 比 ,比较 效 益 偏 低 ; 是 指农 业 与非 农 就 比较 效 益 偏 低 。 几 年 来 , 场 对 农 产 近 市 场 的 形 成 。 当前 面 临 的 又是 中 国 加 入 WT 以 业 权 比 . O 直 后 对 农 业 问题 的 影 响 , 是 我 国农 业 发 展 的一 品 的需 求 有 了 明 显 的变 化 , 接 造成 了农 产 品 这 个 历 史 性 变 化 , 是 农 业 发 展 面 临 的 一 个 严 峻 价 格 连 年 走 低 。 一 方 面 , 业 种 植 成本 , 种 也 另 农 如 化 农 机 水 而 挑 战。 深入分 析研究买 方市场 条件下农 业发展 子 、 肥 、 药 、 械 、 电 等价 格 越 来 越 高 。 的 问 题 , 学 提 出买 方 市 场 条 件 下 农 业 发 展 的 中 国 大 多 数 农 产 品 价 格 已经 超 过 国 际 市 场 的 科 多 对 策 . 农 业 增 效 、 民增 收 、 村 社 会 稳 定 , 平 均价格 , 数农 产 品的生产成 本高 于发达 国 对 农 农 而 农 对 于 正 确 把 握 宏 观 经 济 运 行 的 特 点 和 宏 观 经 家 , 且 我 国农 民 生 产 规 模 小 , 民组 织 化 程 度 低 , 产 品科 技 含 量 及 农 业 投 入 水 平 低 , 农 导 济调控政 策都具 有重 要的意 义。 买 方 市 场条 件 下 农 牧 民增 收 面 临 的 问 致 农 产 品 品 质 不 高 ,竞 争 力 不 强 。 中 国加 入 WT 以后 ,农 民 指 望 农 产 品 价 格 回升 带 来 收 O 题 我 国经 济 经 过 2 0多 年 高 速 增 长 ,从 根 本 入 增 加 的 可 能 性 不 大 。 第 二 , 牧 民 收 入 增 长 缓 慢 。农 牧 民人 均 农 上 摆 脱 了 短 缺 经 济 状 况 , 部 分 商 品 的 供 给 已 大 二 三 满 足或 超 过 市 场 需 求 , 卖 方 市 场 转 变 为 买 方 纯 收 入 的 计 算 方 法 是 农 牧 民从 事 一 、 、 产 由 提 市 场 , 品 出 现 了 相 对 过 剩 的 现 象 。市 场 就 是 业 的 总 收 入 减 去 生 产 成 本 、 留统 筹 和农 业 税 商 由买卖 双 方 构 成 的 矛 盾 统 一 体 , 商 品 的 交 换 收 , 下 的 就 是 农 牧 民纯 收 入 。按 照 这 个 方 式 在 剩 19 全 过 程 中 , 方 或 卖 方 处 于 主 导 或 有 利 的 一 方 就 计 算 , 9 7年 至 今 , 国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的 增 买 长 幅 度 连续 4年 下 降 。2 0 0 0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是 买 方 或 卖 方 市 场 。 济 词 典 对 买 方 市 场 的解 经 .% 有 8 释 为 某 种 商 品 或 服 务 供 大 于求 时 , 品或 服 务 入 比上 年 增 长 18 。但 其 中 , 4 % 的 农 户 商 的价 格 由买 方 决 定 。 目前 , 国使 用 买 方 市 场 收 入 比上 年 下 降 , 食 主 产 区农 民人 均 收 入 下 我 粮 .% 的 内涵 , 指 由于 经 济 模 式 的变 化 使 经 济 总 量 降 3 8 由 于 农 产 品供 求 关 系 发 生 重 大 变 化 , 是 关 系 出 现 的 变 化 , 即经 济 的 短 缺 现 象 基 本 消 农 产 品销 售 价 格 低 落 ,农 业 增 产 不 增 收 ,丰 收 从 失 。 这 种 变 化 是 伴 随经 济 模 式 的变 化 而 发 生 不 增 收 。 统计 数 字 看 塔 城 地 区 农 牧 民人 均 收 入 虽 然增 幅 较 大 , 南 两 县 ( ) 北 五 县 ( ) 但 市 与 市 的 , 长 期 的 和根 本 性 的 。 是 发展不 平衡 , 距 大 , 的相差 近 30 差 有 0 0元 ; 务 随 着 农 业 的 连年 增 产 丰 收 , 国农 产 品 的 我 供 求 关 系得 到 了 根本 性 改 变 , 农产 品 市 场 出 现 农 户 与经 商 户 差距 大 ;也 有 的 掺 杂 不 少 水 份 , 在 “ 长 ” 收 入 当 中 , 含 了相 当大 的 一 部 分 增 的 包 了 两 个 明 显 的 阶 段性 特 征 , 是农 产 品 由供 不 一 应 求 转 变 为 基 本 平 衡 甚 至 供 过 于 求 , 有 关 资 卖 不 出 去 的农 产 品 。 据 料 显 示 目前 我 国 农 产 品 的 总 体 市 场 程 度 已近 第三 , 乡镇 企 业 效 益 不 佳 。 乡 镇 企 业 的崛 8 % 。二 是 农 产 品价 格 全 面 走 低 。 产 品 买 方 起 是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经 济 建 设 的 重 要 方 0 农 农 市 场 的形 成 为 国 民 经 济 持 续 快 速 发 展 和 人 民 面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乡 镇 企 业 迅 速 发 展 , 牧 民 的 收 入 水 平 也 在 迅 速 增 长 农 村 面 貌 发 生 了 明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打 下 了 坚 实 的 物 质 基 础 , 时 同 为 也 给 农 业 生 产 、 民增 收 和 农 村 工 作 带 来 不 少 显 变 化 ,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 提 供 了一 定 的 就 业 农 机 会 , 动 了 中 国经 济 的 市 场 化 步 伐 。但 近 几 推 新 的矛盾和 问题 。 随着 国有 企业 改 革 步 伐 的 加快 和 现 代 企 第 一 , 业 的 比较 效 益 明 显 下 降 。农 业 比 年 来 , 农
农业分析中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与消费者调研分析

农业分析中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与消费者调研分析一、市场需求的重要性市场需求是农业分析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了解市场需求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调整农产品的供给,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进行消费者调研并及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是农业分析中的关键一环。
二、消费者调研的方法消费者调研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如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以及互联网调研等。
通过这些方式,农业生产者可以深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消费偏好和态度,从而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
三、农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不同农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存在差异。
例如,蔬菜等生鲜农产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城市居民,而主食类农产品的消费群体则广泛涉及到农村居民。
因此,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目标消费群体的调研也需要有针对性。
四、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消费者购买决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价格、品质、品牌声誉和营销活动等。
因此,在进行消费者调研时,不仅要了解他们的购买偏好,还要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对他们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
五、区域差异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也存在差异。
例如,北方地区更倾向于购买大白菜等寒冷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产品,而南方地区则更倾向于购买茄子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宜种植的农产品。
因此,在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区域差异的影响。
六、市场需求对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市场需求下降时,农产品生产者可以适当减少种植面积或调整品种,以避免农产品供过于求。
而市场需求上升时,农产品生产者则可以增加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七、消费者调研的重要性消费者调研是农业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帮助农产品生产者调整农产品的产销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八、利用消费者调研结果进行产品创新通过消费者调研,农产品生产者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和意见,并针对这些意见进行产品创新。
比如,消费者对某种农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生产者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民工消费需求及消费变化趋势实证分析

农民工消费需求及消费变化趋势实证分析作者:叶萍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18期◆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占我国人口近1/10的农民工的消费潜力已使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
研究农民工消费行为,将这个特殊群体的消费纳入政策范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广东农民工为例,分析其消费需求及消费变化趋势,以期对改善农民工消费结构和提高我国农民工消费水平有所启示。
关键词:农民工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占我国人口近1/10的农民工的消费潜力已使农民工成为城镇、农村居民之外的消费“第三元”。
研究农民工消费特征及变化趋势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根据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以及《羊城晚报》公布的相关资料显示,2007年末,广东农民工达到1900万人。
对这一区域农民工消费行为进行实证分析,有利于发现农民工带有普遍性的消费行为倾向,有利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消费结构有准确把握,为制定扩大农民工群体的消费决策提供基础性素材和政策建议。
农民工基本消费需求及消费变化趋势本文以广东进城农民工消费需求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整理不同收入段的消费结构,并建立计量模型。
首先将调查的农民工按收入多少分成5个档次,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的回归系数即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农民工收入每增加1元,各类需求将要增加的单位数。
然后通过回归系数计算各类商品的基本消费需求,最后计算最低收入组消费与基本需求消费之比,结果见表1。
表1表明,农民工人均收入增加100元,将有 68.06元用于消费支出,其中17.22元用于食品支出,15.96元用于居住支出,增加最少的是医疗保健。
基本需求是农民工能维持最基本生活的需求,通过扩展线性模型推算,广东农民工一年需要消费6234.18元来维持基本生活。
实际平均消费水平为基本消费的两倍,但最低收入组的农民工仅能满足基本消费需求的91.7%,其中食品消费和衣着消费满足基本需求的只有86.7%和88.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方市场下农民需求的实证分析江苏省统计局 肖宜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之一是从长期的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逐步转化为宽裕经济和买方市场。
农村市场作为社会大市场的一部分,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本文依据1997年江苏省340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两个问题:一、在买方市场下,由于价格等因素的作用,农民的需求是如何变化的;二、农民需求结构的演变。
一、农民需求变化(一)农民需求函数模型的选择和建立1.扩展线性支出系统。
在对需求进行定量分析时,常用线性支出系统或者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建立模型,线性支出系统由来已久,早期是把各类消费支出或需求量看作收入或总支出的随机函数。
1954年斯通(Sto ne)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种较为复杂的线性支出系统L ES;1973年路迟(L luch)又推出了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 ES。
在没有价格数据资料时,后者能够间接地估计出L ES来,而且能计算出需求的价格弹性,这是EL ES 的主要优点,所以我们在建立模型时选择了后者。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形式为: P i X i=P i X0i+a*i(Y- P i X0i)(1) i=1,2,…,n;0<a*i<1, a*i<1这里P i X i: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 P i X0i:第i种商品的基本需求;a*i:边际消费倾向; Y: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
2.农村住户消费支出。
农村住户消费支出包括以下八类: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
数值计算主要以此分类为标准,只是在食品下又单列了主食、副食、其他食品、在外饮食4项,以进一步考察食品支出的内部变化。
(二)需求模型的参数估计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优点之一,就在于估计时不需要借助额外信息。
利用截面资料估计参数的步骤是:第一步,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总支出函数。
对(1)式i求和得到(2)式总支出函数。
P i X i=(1- a*i) P i X0i+( a*i)Y(2) 即: Z=a+bY估计参数a和b。
式中: Z= P i X i; a=(1- a*i) P i X0i (3); b=( a*i)联立(2)(3)式可解总基本消费支出的估计值。
P i X0i=1-b第二步,令Y1=Y-1-b;第三步,逐次回归。
利用农村住户调查截面资料,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各项商品基本消费支出P i X0i和边际消费倾向a*i。
即估计第i种商品的消费需求函数。
P i X i=P i X0i+a*i Y1 (i=1,2,…,n)。
估计结果见表1。
中国农村观察1998.6表1农民需求函数估计值a b a的t检验值b的t检验值b/ b1.食品653.62270.182313.959811.17300.3341 其中:主食315.07980.011127.3170 2.76470.0204 副食251.21030.10318.06619.49870.1890 其他食品84.69300.0491 4.21847.01160.0899 在外饮食-8.06090.0192-2.039813.91480.03512.衣着56.14350.0340 4.43407.70710.06233.居住-8.78640.1326-0.22429.70880.2430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5.12410.05860.55416.16060.10745.医疗保健32.19860.0155 3.5195 4.85960.02846.交通和通讯-15.24400.0479-0.95858.65210.08797.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57.16450.0539 5.360714.50260.09888.其他商品和服务-4.63210.0208-0.883411.35880.0380 合 计785.59090.5455 6.348112.6509 1.0000(三)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基本分析1.基本需求。
1997年,农民满足基本需求的生活消费支出为1728.6元(见表2),即在现有样本户中,生活消费支出低于该数值的为最低层次消费需求的农户。
从基本需求的内部结构来看,大头是食品,占56.0%;其次为居住,占12.8%;其余依次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
实际支出份额(结构)与基本需求构成相比,食品、衣着、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降低,其他消费项目支出比重上升,其中,变化最大的是食品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下降7.1个百分点,居住支出比重上升4.4个百分点,反映了农民在满足基本需要后需求结构的演变方向。
基本需求占实际生活消费支出比重的大小,可以作为各支出内容对农民生活基础性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志,比重越大,则基础性越强。
资料显示,食品、医疗保健、衣着基础性最强。
其后依次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居住、其他商品和服务。
表2农民的基本需求基本需求(元)基本需求结构占实际支出比实际支出(元)实际支出结构1.食品968.73720.56040.79631216.50000.4890 其中:主食334.28680.19340.9462353.30000.1420 副食429.38980.24840.7530570.24000.2292 其他食品169.48050.09800.7300232.15000.0933 在外饮食25.05870.01450.491351.01000.02052.衣着114.91950.06650.7114161.54000.06493.居住220.35740.12750.5157427.26000.1717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16.39940.06730.6174188.53000.07585.医疗保健58.97640.03410.729480.86000.03256.交通和通讯67.63300.03910.5355126.31000.05087.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150.31220.08700.6670225.36000.09068.其他商品和服务31.24270.01810.509061.38000.0247生活消费支出1728.5778 1.00000.69482487.7400 1.0000 2.消费倾向。
(1)实际支出份额。
实际支出份额是各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按实际支出份额的大小,农民消费需求的顺序依次是食品、居住、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交通和通讯、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和服务。
1990年,江苏农民的消费序列是:食品、居住、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序列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此中较为令人瞩目的变化是:农民的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支出从1990年消费序列中的第5位升至1997年的第3位;相反,衣着退后了两位;交通和通讯支出超过了医疗保健。
(2)实际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生活消费倾向为0.7608,即在现有收入中76.1%用于生活消费,其余的23.9%用于扩大再生产、储蓄等,该数据显示,在农村虽然农民家庭兼具生产单位、生活单位的功能,但主要仍然以生活消费为主,生产性投入不高。
(3)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变动的收入中的消费变动额。
或者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
生活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5455,表明每增加一元纯收入,农民用于生活消费的数额为0.5455元,接近一半。
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实际消费倾向,说明随着收入的提高,更多的收入将被用于生产性消费、储蓄等其他方面,边际消费表现为“递减的”。
(4)边际预算份额。
是各边际消费倾向与生活消费边际消费倾向的比值,即生活消费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其中将有多少用于某一具体的消费分项,表明未来生活消费支出的具体投向。
数值显示,未来的生活消费投向会依次是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衣着、其他商品和服务,与现在的消费序列相异的是,衣着的位次将退居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之后,其他消费项目的格局基本不变。
(见表3)。
表3农民的消费倾向和预算份额边际消费倾向边际预算份额实际支出(元)实际支出份额实际消费倾向1.食品0.18230.33411216.50000.48900.3720 其中:主食0.01110.0204353.30000.14200.1080 副食0.10310.1890570.24000.22920.1744 其他食品0.04910.0899232.15000.09330.0710 在外饮食0.01920.035151.01000.02050.01562.衣着0.03400.0623161.54000.06490.04943.居住0.13260.2430427.26000.17170.1307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05860.1074188.53000.07580.05775.医疗保健0.01550.028480.86000.03250.02476.交通和通讯0.04790.0879126.31000.05080.03867.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0.05390.0988225.36000.09060.06898.其他商品和服务0.02080.038061.38000.02470.0188 合 计0.5455 1.00002487.7400 1.00000.7608 注:边际预算份额a i为各边际消费倾向与生活消费边际消费倾向的比值即a i=a*i/ a*i(四)弹性由需求函数性质所决定,影响商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是自价格(该商品价格),互价格(其他商品价格)以及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它们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可以用需求弹性系数加以度量和分析。
需求弹性定义为:影响需求量的某一因素变化的相对值为一个单位(1%)时,需求量所产生的相对变化,称为需求弹性系数,简称需求弹性。
一般有自价格弹性、交叉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的经济意义为:当价格弹性在数值上大于1,则需求具有价格弹性,因为此时需求量的百分比下跌要大于价格的百分比上涨。
如果价格弹性在数值上小于1,那么需求缺乏弹性。
自价格弹性eii表示商品价格相对变动对该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影响。
交叉价格弹性eij表示第j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对第i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影响。
收入弹性 i表示消费者收入的相对变化对需求量相对变化的影响。
1.需求的收入、消费支出弹性。
根据扩展线性支出系统计算纯收入、生活消费弹性的公式为:纯收入弹性=( P i X i/P i X i)/( Y/Y)=( P i X i/ Y).(Y/P i X i)=a*i[Y/(P i X i/Y)]=边际消费倾向/实际消费倾向生活消费支出弹性=边际预算份额/实际支出份额 表4农民纯收入、消费支出弹性纯收入弹性消费支出弹性1.食品0.49000.6833 其中:主食0.10280.1434 副食0.59110.8244 其他食品0.69090.9636 在外饮食 1.2283 1.71296.衣着0.68830.95997.居住 1.0146 1.41498.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162 1.41729.医疗保健0.62650.873710.交通和通讯 1.2412 1.731011.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0.7819 1.090412.其他商品和服务 1.1056 1.5419 合 计0.7171 1.0000 如表4所示,纯收入弹性为0.7171,缺乏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