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7章建筑声环境-2006
合集下载
07建筑声环境2 共157页

2 .响度级:度级是建立在两个声音主观比较的基础上, 选择1000Hz的纯音作基准音,若某一噪声听起来与 该纯音一样响,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在数值上就等于 这个纯音的声压级(dB)。响度级用LN表示,单 位是"方"。如果某噪声听起来与声压级为80dB,频 率为1000Hz的纯音一样响,则该噪声的响度级就是 80方。
房间容积越 大,衰减越 慢
36
LW
r
Lp
Lp
r
LW
室内的 声压级
室内某点声压级
Q4
A
B
LpL W1l0g4 (r2R)
Q-指向性因数,
取决与声源与接收
点的相对关系
指向性因数Q
R-房间常数
R Sa
S-房间1 总a 表面积
f S0(Hzm)
a-平均吸声系
数
37
20
声源的扩散和叠加特性
点声源的声功率和声强:
声音球面扩散
I
W 4 r 2
W
声强可以直接叠加,故有:
r
I Ii
总声压是各声压的均方根:
p pi2
21
级的概念
分贝标度和声级:常用一个成倍比关系的对 数量—“级”来表示声音的大小,称为声级, 单位为:分贝(dB)。
22
29
声音的透射和吸收
吸收
透射
透射
吸收
30
声音的传播特征
31
声音的传播和衰减
11
对于点声源
相对参考值
LPLw20lgr10lg4cpW 020
32
声音的传播特征
33
声音的传播特征
34
声音的传播特征
房间容积越 大,衰减越 慢
36
LW
r
Lp
Lp
r
LW
室内的 声压级
室内某点声压级
Q4
A
B
LpL W1l0g4 (r2R)
Q-指向性因数,
取决与声源与接收
点的相对关系
指向性因数Q
R-房间常数
R Sa
S-房间1 总a 表面积
f S0(Hzm)
a-平均吸声系
数
37
20
声源的扩散和叠加特性
点声源的声功率和声强:
声音球面扩散
I
W 4 r 2
W
声强可以直接叠加,故有:
r
I Ii
总声压是各声压的均方根:
p pi2
21
级的概念
分贝标度和声级:常用一个成倍比关系的对 数量—“级”来表示声音的大小,称为声级, 单位为:分贝(dB)。
22
29
声音的透射和吸收
吸收
透射
透射
吸收
30
声音的传播特征
31
声音的传播和衰减
11
对于点声源
相对参考值
LPLw20lgr10lg4cpW 020
32
声音的传播特征
33
声音的传播特征
34
声音的传播特征
精品工程类本科大三课件《建筑环境学》07第七章第12节 声环境以及人体的反映原理

波阵面与声线
A
A
A
• 声波从声源出发,在同一个介质中按一定方向传播,在某一时刻,波 动所达到的各点的包络面,即空间中相位相同的相邻点构成的面,称 为波阵面。
• 平面波——如:一个置于管端作往复简谐振动的活塞,向管子中的空气辐射的 就是平面波。其声压幅值Pm即波的强度在传播中不衰减
• 球减面波——小球,作胀缩简谐振动。其波的强度Pm随传播距离 r 成反比关系衰
• 第十二条(四)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超过 国家环境噪声标准的,按照排放噪声的超标声级缴纳排污费。
第一节
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包括三个基本因素: • 声源——振动的物体 • 传声途径——空气、墙壁、楼板等 • 接收者
人耳对声音的感觉有三个表征量: • 音量——大小 • 音调——高低 • 音色
能量,单位为 W/m2。若用S表示面积。
I=W/S
• 声强具有方向性,是一个矢量。
• 如果所考虑的面积与传播方向平行,则通过此面积的声强就为 “零”。
• 对于球面波:
W
I 4 r 2
• 声强声功率成正比
• 与距声源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 对于平面波: I = W / S
• 声强与距离无关:声线平行,声能 没有聚集或离散
• 声波传播的途径用声线表示
• 在各向同性的介质中,声线是直线且与波阵面相垂直
声功率W
——是声源本身的一种特性
• 声功率是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为瓦(W)或微 瓦(μW)。
• 声源的声功率,或指在全部可听范围所辐射的功率,或指在某个有限 频率范围所辐射的功率(通常称为频带声功率)。
f中2/f中1= 3 2 f中/ 6 2 f中 6 2 f上限× f下限= f中2
建筑与声环境的关系及案例分析

5 场地设计 5.1 建筑布局 5.1.2 第七条 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 分区、 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以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 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环境噪声。 5.2 道路 5.2.3 第三条 基地内不宜设高架车型道路,当设置高架பைடு நூலகம்行道路与建 筑平行是应有保护私密性的视距和防噪声的要求。 噪声污染社会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建筑设计初始,就应考虑 到建筑在声环境下的影响,通过综合措施减少噪声污染。
西北地区某医院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二).案例分析 Examples
2.4 古罗马的露天剧场
露天剧场存在的问题是: 1.露天状态下,声能下降的很快 2.相当大的声能被观众吸收 3.噪声干扰
解决办法:
1.加声反声罩; 2.控制演出时周围的噪声干扰
(二).案例分析 Examples
2.5 吴泾电厂冷却塔噪声治理-声屏障
7.5.3不同房间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7.5.3的规定
7.5.4 民用建筑的隔声减噪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结构整体性较强的民用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部件采 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 2 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应采取隔声、隔振和吸声的措施,并应对设备和 管道采取减振、消声处理;平面布置中,不宜将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 房设在主要用房的直接上层或贴邻布置,当其设在同一楼层时,应分区 布置; 3 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内设置吊顶时,应将隔墙砌至梁、板底面;采用轻质 隔墙时,其隔声性能应符合有关隔声标准的规定。
(一).设计规范 Standards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
7.5 隔声 7.5.1民用建筑各类主要用房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7.5.1的规定 7.5.2不同房间围护结构(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7.5.2规定
西北地区某医院总平面布置示意图
(二).案例分析 Examples
2.4 古罗马的露天剧场
露天剧场存在的问题是: 1.露天状态下,声能下降的很快 2.相当大的声能被观众吸收 3.噪声干扰
解决办法:
1.加声反声罩; 2.控制演出时周围的噪声干扰
(二).案例分析 Examples
2.5 吴泾电厂冷却塔噪声治理-声屏障
7.5.3不同房间楼板撞击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7.5.3的规定
7.5.4 民用建筑的隔声减噪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结构整体性较强的民用建筑,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传声源部件采 取防止结构声传播的措施; 2 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房应采取隔声、隔振和吸声的措施,并应对设备和 管道采取减振、消声处理;平面布置中,不宜将有噪声和振动的设备用 房设在主要用房的直接上层或贴邻布置,当其设在同一楼层时,应分区 布置; 3 安静要求较高的房间内设置吊顶时,应将隔墙砌至梁、板底面;采用轻质 隔墙时,其隔声性能应符合有关隔声标准的规定。
(一).设计规范 Standards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
7.5 隔声 7.5.1民用建筑各类主要用房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符合表7.5.1的规定 7.5.2不同房间围护结构(隔墙、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应符合表7.5.2规定
建筑声环境基本知识

声影区
(三)声透射与吸收(transmission、absorption)
1、定义:声波遇到室内界面 (如天花或墙),一部分 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 收,一部分透到另一空间。 E0=Er+Eα+Eτ
透射系数:τ=Eτ/E0 吸声系数:相对于室内空间
——未被反射的声能 α=(Eα+Eτ)/E0
思考题:声波入射到某构件表面,24%能量被反射, 75%被构件吸收,则此构件吸声系数和透射系数分别 为多少?
间压力变化,密集(正压)稀疏(负压)交替变化传播, 形成波动。——疏密波——纵波
室内声学——主要涉及空气声 噪声控制——还须考虑固体声
(二)声波的描述
物理描述
1、物理描述——3参数 1)f(频率):每秒钟振动次数,单位:Hz(赫兹)。 2)(波长):传播途径上相邻同相位质点间距离或声
波完成一次振动所走的距离,m 。
①白天:近地面处气温较高——向上弯曲;
②夜晚:地面气温较低——向下弯曲。
夜晚传播 得较远
道路交通噪声,白天除临街楼 房外,大多感受不到;深夜,即 使只有一辆车驶过,也会搅得睡 不好觉,甚至隔几座楼还可听到
住高楼的人白天觉得周遭 的声音特別吵杂
声折射
2)空气中各处风速不同也会改变声波传播方向:
顺风时声线方向向下弯曲;
2 对固定噪声源,应采用适当的隔声和降噪措 施;
3 对交通干道的噪声,应采取设置声屏障或降
噪路面等措施。
6 建筑 设计 与室 内环
境
续表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涉及建筑声环境条文
隔声量及楼板撞击隔声量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规定,环境 噪声应符合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
(三)声透射与吸收(transmission、absorption)
1、定义:声波遇到室内界面 (如天花或墙),一部分 声能被反射,一部分被吸 收,一部分透到另一空间。 E0=Er+Eα+Eτ
透射系数:τ=Eτ/E0 吸声系数:相对于室内空间
——未被反射的声能 α=(Eα+Eτ)/E0
思考题:声波入射到某构件表面,24%能量被反射, 75%被构件吸收,则此构件吸声系数和透射系数分别 为多少?
间压力变化,密集(正压)稀疏(负压)交替变化传播, 形成波动。——疏密波——纵波
室内声学——主要涉及空气声 噪声控制——还须考虑固体声
(二)声波的描述
物理描述
1、物理描述——3参数 1)f(频率):每秒钟振动次数,单位:Hz(赫兹)。 2)(波长):传播途径上相邻同相位质点间距离或声
波完成一次振动所走的距离,m 。
①白天:近地面处气温较高——向上弯曲;
②夜晚:地面气温较低——向下弯曲。
夜晚传播 得较远
道路交通噪声,白天除临街楼 房外,大多感受不到;深夜,即 使只有一辆车驶过,也会搅得睡 不好觉,甚至隔几座楼还可听到
住高楼的人白天觉得周遭 的声音特別吵杂
声折射
2)空气中各处风速不同也会改变声波传播方向:
顺风时声线方向向下弯曲;
2 对固定噪声源,应采用适当的隔声和降噪措 施;
3 对交通干道的噪声,应采取设置声屏障或降
噪路面等措施。
6 建筑 设计 与室 内环
境
续表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涉及建筑声环境条文
隔声量及楼板撞击隔声量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规定,环境 噪声应符合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
精品工程类本科大三课件《建筑环境学》07第七章第34节 声音传播与衰减、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39
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
• 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指物体对声波的反射、吸收和透射性能,其与 入射声波的频率和入射角有关。
• 隔声是利用隔层把噪声源和接受者分隔开
• 隔声材料一般厚重密实,如混凝土墙
• 吸声是声波入射到吸声材料表面上被吸收,降低了反射声。
• 吸声材料一般松散多孔,如玻璃棉 • 吸声材料原主要用于对音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如音乐厅、剧院、礼堂、录音室、
• 气象条件的影响
20
点声源的传播
• 声源尺寸d <<λ时,则声源可近似视为理想点声源或球面声源(声 源表面上各点作振幅相同和相位相同的径向振动)。
• 它向媒质(无限大、均匀且各向同性)辐射球面声波。
1
LP LW 10 lg 4 r 2
LW 20 lg r 10.9
LP1 LP 2 20 lg r2 r1
播音室等。
40
将吸声材料用于的噪声控制技术中: • 隔声罩内侧布置吸声材料; • 在房间墙面、顶棚表面做吸声处理; • 悬挂强吸收的吸声体; • 在消声管道或消声设备中,应用吸声材料
• 空调系统中使用的阻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 内燃机、锅炉的进排气消声器中,使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构成消声通
道,有效地降低噪声。
41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和吸声量
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与声波的入射角有关。 • 垂直入射(或正入射)吸声系数α0 :声波垂直入射到材料和结构表面的
吸声系数——消声器设计 • 斜入射吸声系数αθ :当声波斜向入射时,入射角为θ 时的吸声系数 • 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或 扩散入射吸声系数αT :“无规入射”或“扩散入射”
• 吸声减噪时,半径大于 r0 才有明显效果
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
• 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指物体对声波的反射、吸收和透射性能,其与 入射声波的频率和入射角有关。
• 隔声是利用隔层把噪声源和接受者分隔开
• 隔声材料一般厚重密实,如混凝土墙
• 吸声是声波入射到吸声材料表面上被吸收,降低了反射声。
• 吸声材料一般松散多孔,如玻璃棉 • 吸声材料原主要用于对音质要求较高的场所。如音乐厅、剧院、礼堂、录音室、
• 气象条件的影响
20
点声源的传播
• 声源尺寸d <<λ时,则声源可近似视为理想点声源或球面声源(声 源表面上各点作振幅相同和相位相同的径向振动)。
• 它向媒质(无限大、均匀且各向同性)辐射球面声波。
1
LP LW 10 lg 4 r 2
LW 20 lg r 10.9
LP1 LP 2 20 lg r2 r1
播音室等。
40
将吸声材料用于的噪声控制技术中: • 隔声罩内侧布置吸声材料; • 在房间墙面、顶棚表面做吸声处理; • 悬挂强吸收的吸声体; • 在消声管道或消声设备中,应用吸声材料
• 空调系统中使用的阻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 内燃机、锅炉的进排气消声器中,使用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构成消声通
道,有效地降低噪声。
41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和吸声量
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与声波的入射角有关。 • 垂直入射(或正入射)吸声系数α0 :声波垂直入射到材料和结构表面的
吸声系数——消声器设计 • 斜入射吸声系数αθ :当声波斜向入射时,入射角为θ 时的吸声系数 • 无规入射吸声系数 或 扩散入射吸声系数αT :“无规入射”或“扩散入射”
• 吸声减噪时,半径大于 r0 才有明显效果
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概论---声环境

斯图加特 Liederhalls, Beethovensaal 1956年
德国 波恩
Beethovenhalle 1959建,1983年 火灾后重建
柏林交响音乐厅 1963年
新西兰 Christchurch Town Hall 1972年
城市噪声
►“噪者,扰也,群呼烦扰也”; ►古希腊,把手工业作坊集中在城外; ►古罗马铁轮子的马车驶过石板的街
纽约 Carnegie Hall
1891建,1986和1989年 改建
东京 Hamarikyu Asahi Hall 1992年
瑞士 苏黎士 Grosser Tonhallesaal 1895建,1930年改建
伦敦 皇家节日音乐厅 1951 年
委瑞内拉 Caracas Aula Magna 1954年
建筑与城市物理环 境概论---声环境
声音的物理特性 声波、声速、波长 声压及声压级,dB, 响度; 频率,Hz,音调; 声压级叠加; 噪声的声级和频谱。
人耳的听觉特性 听觉范围:0 120 dB; 20 20000 Hz; 听觉频率特性 掩蔽效应
建筑声环境
声源—传声途径—接收者 房间的声学特性 材料和结构的声学特性:吸声、隔声、反射 建筑环境中的噪声及其传播
音质主观评价
一个厅堂其音质的客观参量可以通过声学测量获得,但音质
优劣的最终评价决定于听众的主观感受。一个公认为音质优异的 厅堂,肯定具有最佳的客观声学参量;然而一个具备各项最佳( 设计取值)客观声学参量的厅堂,却不一定会被公认为是音质优 异的大厅。原因在于音质的主观评价是多种因素综合评价的结果 。首先当然与客观声学参量有关,但还与厅堂的视觉效果、舒适 程度、所处的环境、演唱(奏)曲目的类别以及评价者的素质、 音乐修养、民族、爱好、年龄等诸多因素有关,从而使主观评价 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采取何种方法能较确切地评价厅堂的 音质效果,是声学设计中的一项尚待解决的课题。
建筑环境学-7声环境

பைடு நூலகம்
振动,从而向另一面辐射声波的现象称声透射。 透射系数: 即透射声能Eτ与入射声能E0之比,用τ表示; τ= Eτ/ E0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的优劣通常用隔声量R来表示,定义 为声音传过围护结构前后的声压级之差,它与透射系数 的关系为:R=10lg(1/ τ) 通常,把τ值小的材料称为隔声材料; 通常,把 r 值小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一、房间的吸声减噪
二、消声器原理
三、减振和隔振
四、隔声原理和隔声措施
第四节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
7.4.1房间的吸声减噪 (一)吸声减噪原理 (二)吸声减噪量的确定
α2 ⊿Lp=10lg( α 1 1-α1 1-α2 ) dB
式中: ⊿Lp=Lp1-Lp2,即吸声减噪处理前、后室内 的声压级之差
§7-1声音的度量与声环境的描述
§7-2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
§7-3环境噪声控制途径
§7-4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
§7-1
一、声音的性质和基本物理量 声源和声波 频率、波长和声速 声音的计量 声源的方向性、时间性和频率特性 声音的传播规律
二、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多孔吸声材料 薄板和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空腔共振吸声材料
(五)声音的传播规律 1、声波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 (1)反射与吸收:
声波在传播中遇到尺寸比其波长大得多的界面时,声波 将被反射;若声源发出的是球面波,经反射后仍是球面波。
反射定律:
1) 入射线、反射线、反射面 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别在法 线的两侧; 3)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与吸收: 反射系数:反射声能Er与入射声能E0之比,称为声能反 射系数r。 如果交界面两侧都是半无限大的媒质,声波从第一个 媒质垂直入射到第二个媒质表面时,可求出反射系数r 为: c - c 2
振动,从而向另一面辐射声波的现象称声透射。 透射系数: 即透射声能Eτ与入射声能E0之比,用τ表示; τ= Eτ/ E0 围护结构隔声性能的优劣通常用隔声量R来表示,定义 为声音传过围护结构前后的声压级之差,它与透射系数 的关系为:R=10lg(1/ τ) 通常,把τ值小的材料称为隔声材料; 通常,把 r 值小的材料称为吸声材料;
一、房间的吸声减噪
二、消声器原理
三、减振和隔振
四、隔声原理和隔声措施
第四节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
7.4.1房间的吸声减噪 (一)吸声减噪原理 (二)吸声减噪量的确定
α2 ⊿Lp=10lg( α 1 1-α1 1-α2 ) dB
式中: ⊿Lp=Lp1-Lp2,即吸声减噪处理前、后室内 的声压级之差
§7-1声音的度量与声环境的描述
§7-2人体对声音环境的反应原理
§7-3环境噪声控制途径
§7-4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
§7-1
一、声音的性质和基本物理量 声源和声波 频率、波长和声速 声音的计量 声源的方向性、时间性和频率特性 声音的传播规律
二、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多孔吸声材料 薄板和薄膜共振吸声结构 空腔共振吸声材料
(五)声音的传播规律 1、声波遇到障碍物时的传播 (1)反射与吸收:
声波在传播中遇到尺寸比其波长大得多的界面时,声波 将被反射;若声源发出的是球面波,经反射后仍是球面波。
反射定律:
1) 入射线、反射线、反射面 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 入射线和反射线分别在法 线的两侧; 3)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反射与吸收: 反射系数:反射声能Er与入射声能E0之比,称为声能反 射系数r。 如果交界面两侧都是半无限大的媒质,声波从第一个 媒质垂直入射到第二个媒质表面时,可求出反射系数r 为: c - c 2
建筑环境学07第7章建筑声环境

pi2
两个声源叠加(I、P、W 声级相同):
L 1L2
LL 11l0g1 (1010)
n 个相同声源L1叠加:
L = 3 dB
LL11l0gn
增加的声级数
两个不同声源叠加,差别超过10~15 dB, பைடு நூலகம்以忽略
声源声级差
声音的传播规律
遇到障碍物:反射、散射、衍射(绕射)
AE 障碍物相对波长的尺度由大至小
利用声压→声强、声功率:
在自由声场中测声压 距声源的距离
3.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的引入
可闻阈(听阈) ——人耳 刚能感受的声音, p0=2×10-5 Pa, I0=1×10-12 W/m2
痛阈 —— 闻之人 耳则痛,p=20 Pa, I =1 W/m2
声音的度量
分贝标度和声级L ,单位dB
声音的透射和吸收
透射系数 反射系数 吸声系数
围护结构隔声量: R lg 1
一般情况下,透射部分的能量要小于反射部分的能量 τ值小的材料称为“隔声材料” γ值小的称为“吸声材料”
声音的传播与衰减
对于点声源
1
相对参考值
L PL w 1l0 g 4r2L w 2l0 g r 1(d 1)B
等效连续A声级Leq dB( A)
但是,吸声增加,不能改变直达声,即 Q 不会改变
4r 2
声环境的噪声控制
人体对声音的反应原理
什么是噪声? 人们不愿意听到的任何声音
空气声:经空气和 围护结构传播
固体声:振动噪声
不同噪声源的频谱图
人 耳 的
特征:对高频声比对低频声敏感
响度级:用1000 Hz 纯音的声压级代表其 等响曲线的响度级,单位Ph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苏州科技学院
建筑设备专业
2011年
本章内容
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 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
2
声环境控制的意义
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
保证居住者的健康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保证工艺过程要求
固液体中的声速
钢 5000 m/s 松木 3320 m/s 水 1450 m/s 软木 500 m/s
6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声音的频带
人耳可以听见范围为 20 ~ 20000Hz 人耳听不见的范围
20 Hz 以下:次声 20000 Hz 以上:超声
31.25 Hz
累积分布声级LX
用随机噪声声级出现的累积概率来表示:例如 L10=70dB,表示有10%的测量时间内声级超 过70dB ( L L )2
LAeq,T L50
10 90
60
29
7-2.3 噪声的评价
噪声评价 曲线:NR
(Noise Rating)
单值A声级不能反 映噪声的频谱特性 NR曲线:中国、欧 洲常用,ISO推荐 考虑了低频噪声难 消除的因素 LA =NR+5 dB
干扰不大
27
7-2.3 噪声的评价
噪声评价:A声级
用A计权方式测得的噪声级称作A声级,是一 个综合叠加得到的单一的数值。 环境噪声响度多在40方上下,故A声级能够 较好地反映人对噪声的主观反应。 A声级LA(或LpA)
针对稳态噪声。对于一个噪声的倍频带谱 :
n
LA 10lg 10( Li Ai ) / 20
30
7-2.3 噪声的评价
噪声评价曲线:NC
NC曲线(Noise Criterion Curves), Beranek于1957年提 出,1968年开始实 施。ISO推荐,英、 美、日常用。 对低频的要求比NR 曲线苛刻 LA =NC+10 dB NC=NR-5
31
7-2.3 噪声的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7-1.2 声音的计量
声音的度量
分贝标度和声级L ,单位dB
设立的必要性
数据范围太大,如 2×10-5Pa ~ 20Pa
人的听觉响应与声强、声压呈对数关系
声强级
声压级
声功率级
I LI 10l g I0 p Lp 20 l g p0 W Lw 10 l g W0
可闻阈值
1×10-12W
14
7-1.2 声音的计量
声源的扩散和叠加特性
点声源的声功率和声 强:声音球面扩散
W I 4 r 2
W r
声强可以直接叠加, 故有:
I Ii
p pi2
总声压是各声压的均 方根:
球面波
平面波
15
7-1.2 声音的计量
声源声级叠加:非线性!
两个声源叠加(I、P、W 声级同理):
8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乐声的线状谱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基频,而音色取决于谐频 880, 1320, 1760, 2200, 分量的构成 谐频 2640, 3080, 3520……
基频
9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普通声响频谱一般为连续频谱
10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声音的频带
频程 把声频范围划分成几个频段,称作频程 或频带
噪声评价曲线:PNC
PNC(Preferred Noise Curves ) 是对NC曲线进 行的修正 对低频部分更 进一步进行了 降低 PNC=3.5+NC
32
7-2.4 噪声的标准
我国的室内噪声标准
房间类型 卧室、书房、病房 起居室 语言教室 一般教室 门诊室 手术室 宾馆客房 会议室 学术报告厅、阅览室 室内乐、演唱厅 办公室 宴会厅 NR(dB) 35~45 40~45 35 45 50~55 40~45 30~45 30 25 20 35 35 A声级dB(A) 40~50 40~50 40 50 55~60 40~50 35~50 35 30 25 40 40
媒质的密度
p2 I c
12
7-1.2 声音的计量
听觉范围——量级差非常大
可闻阈(听阈)
——人耳刚能感受的声音 p0=2×10-5 Pa
I0=1×10-12 W/m2
烦恼阈
——闻之烦恼不安 p0=20 Pa,I0=1W/m2 疼痛阈 —— 闻之人耳则痛, p=200 Pa,I =100 W/m2
声源声级差
17
7-1.3 声源的指向性
声源的指向性
在距声源中心等距离的不 同方向的空间位置处的声 压级不相等
指向性指数DI——在离声源 相同距离r 处,某个方向的 实际声压级Lp(r, θ, φ)与参 考声压级Lp0(r)之差 参考声压Lp0(r) 参考声强I0(r)
指向性因数Q —— 实际声 强I (r, θ, φ)与参考声强I0(r ) 的比值。 Q与指向性指数DI的关系: DI = 10 lg Q
r
无方向性的点声源形成的声压场
18
7-1.3 声源的指向性
声源的指向性因数Q
声源尺寸比波长 大得越多,指向 性就越强 指向性与边界对 声波自由扩散的 阻碍有关 处于喇叭状角落, 指向性最强
S0为声源面积,f 为频率, I~IV是声源的4种位置
Hz m
19
第二节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 原理与噪声评价
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空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空间吸声体
43
7-4.2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吸声原理
声波导致空气在吸声材料中行进、反射、折射过 程中产生摩擦而损耗声能,转变为热能 吸声材料也容易透声
而在消声器设计中通常用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同一种材料和结构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有不 同的吸声系数。
吸声构件的实际吸声量与吸声构件的围蔽面 积有关:A=aS
42
7-4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多孔吸声材料
微孔很多且相互连通,吸收多,反射少,效 果好,如纤维板、毛毡、矿棉
微孔靠得很近却不相通,效果不好,如泡沫 树脂、多孔橡胶
特性:波长、频率 f、声 速c
c f
5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速与媒质的弹性、密度和温度有关 空气中的声速:理想气体中 c kRT
k 绝热指数,R 气体常数,T 绝对温度。 空气中声速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在建筑环境 领域中变化范围很小,近似:340 m/s
倍频程
两个频率之比为2:1的频程。一般用倍频 程划分频带,中心频率分别为: 31.3(31.25)、63(62.5)、125、250、500、 1000、2000、4000 、8000 Hz。
11
7-1.2 声音的计量
声音的计量
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辐射的声 能,即在全部可听范围所辐射的功率,单位 W。也可特指在某个有限频率范围所辐射的 功率,亦称频带声功率。 声强 I: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 单位面积的平均声功率,W/m2。 声压 p:声波的压强与媒质的静压之差,Pa
1.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2. 噪声的评价 3. 噪声的标准
7-2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什么是噪声? 人们不愿意听到的任何声音
空气声:经空气和 围护结构传播
固体声:振动噪声
21
7-2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
听觉机构
疼痛阈
烦恼阈
自由场最小可听阈
22
7-2.2 听觉特性
i 1
28
7-2.3 噪声的评价
噪声评价:A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
针对声级随时间变化的噪声,在一段时间内 能量平均的等效声级
L Aeq,T 1 10 lg t 2 t1
t
t2
1
10 LA ( t ) / 10 dt
离散噪声
LAeq,T
N n LAi / 10 10lg Ti 10 / Ti i 1 i 1
室内声级随时间t 衰减的量
房间界面总 面积
D0 10cS L( t ) 10lg t lg(1 a ) Dt 4V
房间容积
38
7-3.3声音在室内空间的传播
声音在室内的增长和衰减
室内吸声量越大,衰减越快 房间容积越大,衰减越慢
声能密度Dt,J/m3
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 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33
第三节
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7-3.1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规律
遇到障碍物:反射、散射、衍射(绕射)
AE 障碍物相对波长的尺度由大至小
35
7-3.1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声音的透射和吸收
吸收 反射
透射
透射
入射
吸收
36
7-3.2 声音在室外空间的传播
在自由场的声音的传播和衰减
对于点声源
a-平均吸声系数
S0为声源面积,f 为频率,I~IV是声源的4种位置
40
第四节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7-4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和吸声量
吸声系数a:吸收声占入射声的比例
吸声特性和声波入射角度有关——均匀方向 的称作“无规入射”或“扩散入射”
建筑声环境
苏州科技学院
建筑设备专业
2011年
本章内容
建筑声环境的基本知识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 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噪声的控制与治理方法
2
声环境控制的意义
创造良好的满足要求的声环境
保证居住者的健康 提高劳动生产率 保证工艺过程要求
固液体中的声速
钢 5000 m/s 松木 3320 m/s 水 1450 m/s 软木 500 m/s
6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声音的频带
人耳可以听见范围为 20 ~ 20000Hz 人耳听不见的范围
20 Hz 以下:次声 20000 Hz 以上:超声
31.25 Hz
累积分布声级LX
用随机噪声声级出现的累积概率来表示:例如 L10=70dB,表示有10%的测量时间内声级超 过70dB ( L L )2
LAeq,T L50
10 90
60
29
7-2.3 噪声的评价
噪声评价 曲线:NR
(Noise Rating)
单值A声级不能反 映噪声的频谱特性 NR曲线:中国、欧 洲常用,ISO推荐 考虑了低频噪声难 消除的因素 LA =NR+5 dB
干扰不大
27
7-2.3 噪声的评价
噪声评价:A声级
用A计权方式测得的噪声级称作A声级,是一 个综合叠加得到的单一的数值。 环境噪声响度多在40方上下,故A声级能够 较好地反映人对噪声的主观反应。 A声级LA(或LpA)
针对稳态噪声。对于一个噪声的倍频带谱 :
n
LA 10lg 10( Li Ai ) / 20
30
7-2.3 噪声的评价
噪声评价曲线:NC
NC曲线(Noise Criterion Curves), Beranek于1957年提 出,1968年开始实 施。ISO推荐,英、 美、日常用。 对低频的要求比NR 曲线苛刻 LA =NC+10 dB NC=NR-5
31
7-2.3 噪声的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3
7-1.2 声音的计量
声音的度量
分贝标度和声级L ,单位dB
设立的必要性
数据范围太大,如 2×10-5Pa ~ 20Pa
人的听觉响应与声强、声压呈对数关系
声强级
声压级
声功率级
I LI 10l g I0 p Lp 20 l g p0 W Lw 10 l g W0
可闻阈值
1×10-12W
14
7-1.2 声音的计量
声源的扩散和叠加特性
点声源的声功率和声 强:声音球面扩散
W I 4 r 2
W r
声强可以直接叠加, 故有:
I Ii
p pi2
总声压是各声压的均 方根:
球面波
平面波
15
7-1.2 声音的计量
声源声级叠加:非线性!
两个声源叠加(I、P、W 声级同理):
8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乐声的线状谱
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基频,而音色取决于谐频 880, 1320, 1760, 2200, 分量的构成 谐频 2640, 3080, 3520……
基频
9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普通声响频谱一般为连续频谱
10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声音的频带
频程 把声频范围划分成几个频段,称作频程 或频带
噪声评价曲线:PNC
PNC(Preferred Noise Curves ) 是对NC曲线进 行的修正 对低频部分更 进一步进行了 降低 PNC=3.5+NC
32
7-2.4 噪声的标准
我国的室内噪声标准
房间类型 卧室、书房、病房 起居室 语言教室 一般教室 门诊室 手术室 宾馆客房 会议室 学术报告厅、阅览室 室内乐、演唱厅 办公室 宴会厅 NR(dB) 35~45 40~45 35 45 50~55 40~45 30~45 30 25 20 35 35 A声级dB(A) 40~50 40~50 40 50 55~60 40~50 35~50 35 30 25 40 40
媒质的密度
p2 I c
12
7-1.2 声音的计量
听觉范围——量级差非常大
可闻阈(听阈)
——人耳刚能感受的声音 p0=2×10-5 Pa
I0=1×10-12 W/m2
烦恼阈
——闻之烦恼不安 p0=20 Pa,I0=1W/m2 疼痛阈 —— 闻之人耳则痛, p=200 Pa,I =100 W/m2
声源声级差
17
7-1.3 声源的指向性
声源的指向性
在距声源中心等距离的不 同方向的空间位置处的声 压级不相等
指向性指数DI——在离声源 相同距离r 处,某个方向的 实际声压级Lp(r, θ, φ)与参 考声压级Lp0(r)之差 参考声压Lp0(r) 参考声强I0(r)
指向性因数Q —— 实际声 强I (r, θ, φ)与参考声强I0(r ) 的比值。 Q与指向性指数DI的关系: DI = 10 lg Q
r
无方向性的点声源形成的声压场
18
7-1.3 声源的指向性
声源的指向性因数Q
声源尺寸比波长 大得越多,指向 性就越强 指向性与边界对 声波自由扩散的 阻碍有关 处于喇叭状角落, 指向性最强
S0为声源面积,f 为频率, I~IV是声源的4种位置
Hz m
19
第二节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 原理与噪声评价
共振吸声结构
薄膜、薄板共振吸声结构 空腔、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
空间吸声体
43
7-4.2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吸声原理
声波导致空气在吸声材料中行进、反射、折射过 程中产生摩擦而损耗声能,转变为热能 吸声材料也容易透声
而在消声器设计中通常用垂直入射吸声系数
同一种材料和结构对于不同频率的声波有不 同的吸声系数。
吸声构件的实际吸声量与吸声构件的围蔽面 积有关:A=aS
42
7-4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多孔吸声材料
微孔很多且相互连通,吸收多,反射少,效 果好,如纤维板、毛毡、矿棉
微孔靠得很近却不相通,效果不好,如泡沫 树脂、多孔橡胶
特性:波长、频率 f、声 速c
c f
5
7-1.1声波的基本物理性质
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速与媒质的弹性、密度和温度有关 空气中的声速:理想气体中 c kRT
k 绝热指数,R 气体常数,T 绝对温度。 空气中声速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在建筑环境 领域中变化范围很小,近似:340 m/s
倍频程
两个频率之比为2:1的频程。一般用倍频 程划分频带,中心频率分别为: 31.3(31.25)、63(62.5)、125、250、500、 1000、2000、4000 、8000 Hz。
11
7-1.2 声音的计量
声音的计量
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对外辐射的声 能,即在全部可听范围所辐射的功率,单位 W。也可特指在某个有限频率范围所辐射的 功率,亦称频带声功率。 声强 I: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 单位面积的平均声功率,W/m2。 声压 p:声波的压强与媒质的静压之差,Pa
1.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2. 噪声的评价 3. 噪声的标准
7-2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
人的主观听觉特性
什么是噪声? 人们不愿意听到的任何声音
空气声:经空气和 围护结构传播
固体声:振动噪声
21
7-2 人体对声环境的反应原理与噪声评价
听觉机构
疼痛阈
烦恼阈
自由场最小可听阈
22
7-2.2 听觉特性
i 1
28
7-2.3 噪声的评价
噪声评价:A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
针对声级随时间变化的噪声,在一段时间内 能量平均的等效声级
L Aeq,T 1 10 lg t 2 t1
t
t2
1
10 LA ( t ) / 10 dt
离散噪声
LAeq,T
N n LAi / 10 10lg Ti 10 / Ti i 1 i 1
室内声级随时间t 衰减的量
房间界面总 面积
D0 10cS L( t ) 10lg t lg(1 a ) Dt 4V
房间容积
38
7-3.3声音在室内空间的传播
声音在室内的增长和衰减
室内吸声量越大,衰减越快 房间容积越大,衰减越慢
声能密度Dt,J/m3
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 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33
第三节
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7-3.1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规律
遇到障碍物:反射、散射、衍射(绕射)
AE 障碍物相对波长的尺度由大至小
35
7-3.1声音传播与衰减的原理
声音的透射和吸收
吸收 反射
透射
透射
入射
吸收
36
7-3.2 声音在室外空间的传播
在自由场的声音的传播和衰减
对于点声源
a-平均吸声系数
S0为声源面积,f 为频率,I~IV是声源的4种位置
40
第四节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7-4 材料与结构的声学性能
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
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和吸声量
吸声系数a:吸收声占入射声的比例
吸声特性和声波入射角度有关——均匀方向 的称作“无规入射”或“扩散入射”